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在现代社会的经营活动中,无形资产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则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是必要的。在旧准则中,对无形资产披露的内容规定不够全面。相比之下,新准则在无形资产的披露方面更加明确地要求应该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有关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累计摊销额、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摊销方法等各项信息,更能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真实情况能够更好地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对无形资产信息的需求。

但实务中会计报告对无形资产信息的充分反映仍存在不足。把长期投资以外的全部非流动资产合并到一起反映,无法看清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说明”,只是要求披露无形资产的种类、实际成本、本期增减及摊销数,未能对无形资产的辅助信息充分披露。同样还存在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规范和不及时,以及市场价值与财务信息相脱节等现象。

(二)意义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实现了国际趋同,加快了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尽管如此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在无形资产的计量、列报方面仍然过于简单,与无形资产作为企业价值创造主导因素的地位不相符合,严重阻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对此,相关利益群体给予了高度关注。有效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体系的探索可以改善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局面、增强当前和潜在利益相关者信心、使资源流向真正“有利可图”的地方,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健康发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研究成果及动态

1.国外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动态

投资者在利用会计报表信息进行决策时,必须了解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根据企业无形资产会计制度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无论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资产确认及计量的账面价值信息,还是账面价值隐含的投资价值信息,都与企业未来收益预测及投资价值相关。

(1)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规定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38—Intangible Assets》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2003)对无形资产的披露作了明确的说明,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对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和其它无形资产予以区分,同时规定对每类无形资产都要披露:使用寿命或所使用的摊销率、摊销方法、期初和期末账面金额总额和累计摊销额;其中含无形资产摊销额的收益表要单列项目及期初、期末账面金额的调节等事项。此外,还要求披露从整体看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单项无形资产的描述,其账面金额和剩余摊销期,使用权被限制的无形资产的存在及其金额,以及作为债务抵押品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2)国外学者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信息披露对其使用者的影响方面入手,提出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对投资者决策、资本市场运行甚至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Implications of Accounting Research for the FASB's Initiatives on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about Intangible Assets》(Baruch, Bharat Sarath,2003)等的研究表明,研究开发费用支出高增长的公司通常会被投资者系统地低估(研究开发费用支出高增长但收益增长率相对较低是新生的无形资产密集型企业的典型特征),然而,几年后这些企业一般都会产生高额回报。这种状况也说明由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足,投资者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结果会导致能够产生高额回报的企业无法及时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

2.国内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动态

(1)我国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的规定与国外准则规定的比较

《国外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准则对实证研究的影响》(邢文卿,王云玲,2010)指出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披露无形资产内容的规定有些内容基本相同。如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按它的成本减去累计摊销和累计减损成本的金额报告。但同时也提出了国外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一些优异之处,国外无形资产会计规则对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进而影响无形资产财务数据资料的收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影响实证研究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影响实证研究内容的选择。

同样,《上市公司无形资产配置与信息披露的统计分析》(刘爱东,2008)指

出相对于国家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规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要求存在一些缺点,我国的披露要求显得较为简单,一般只要求按无形资产类别披露其摊销年限、期初和期末金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考虑到土地使用权的特殊性,除上述要求外,还应披露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

确实如此,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并改善了无形资产的披露状况,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当今时代发展中,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健全、市场监管的逐步有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会越来越高。在这方面《无形资产计量及其信息披露的思考》(王波,2007)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关于无形资产方面我国新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的几点思考:①扩大确认范围。②逐步建立公允价值计价的环境。③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建议。④加强表外披露。

(2)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分析及研究

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分析,《企业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蒲良海,徐文聪,2009)、《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探析》(陈小英,2010)共同提出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主要表现在:①信息披露不完整。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从财务报表的确认上看,由于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不完整带来财务报表对无形资产披露的不完整;

b.从表外披露上看,现行会计准则除了要求披露有关研究与开发信息外,对人力资源、市场资产、组织设计等无形资产一概不予披露。②信息披露内容模糊。③信息披露的相关性较差。

而《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现状研究》(蔡吉祥,2010)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具体地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初创时期的上市公司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足之处:①公司上市前(或重组)的审核在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方面处于空白,很容易给上市公司的经营留下隐患。a.上市公司名称真实性审查的问题;b.对大股东在公司上市前的无偿使用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承诺监管空白。②公司上市后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和监管。个别上市公司不是真正发展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与利润来回报投资者,而是以高科技、新技术为幌子,用似是而非的高科技项目欺骗投资者,甚至以非法手段操纵股价,获取巨额利润。

(3)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危害的分析

相对于上述国外由Baruch, Bharat Sarath提出的观点,我国同样提出了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在《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现状及其根源探究》(杨政,董必荣,2006)中提出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会加剧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整个社会的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由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足,投资者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结果会导致能够产生高额回报的企业无法及时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除此之外,还提出了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会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危及资本市场的公正原则,致使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下降。企业内部与外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拥有信息优势的内部人可以借此获得超额回报,而内部人的超额回报以其他投资者的相应损失为代价,这就使得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逐步丧失,最终将导致大量资本逐步退出市场,造成市场萎缩。

(4)关于提高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质量对策的研究

针对如何提高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质量这个问题,《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和披露研究》(白福萍,2003)、《完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设想》(叶松勤,2007)、《浅议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李健科,2008)、《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现途径》(黎小长,2008)都提出“多层次披露”的观点,只是相对于具体内容要求有所不一样。

《完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设想》(叶松勤,2007)、《浅议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李健科,2008)的多层次披露中的多层次是指“在制度层面、企业层面、人员层面强化规范性”。

《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现途径》(黎小长,2008)提出的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是针对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考虑企业规模、组织和法律形式,均使用几乎相同的信息披露方式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企业按照企业规模、出资人责任和社会影响等标准分类,然后根据其所属的类型从财务报告、审计要求、信息公开程度等三个方面具体规定会计信息披露要求。

《完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设想》(叶松勤,2007)所提出的是报送彩色模式的会计报告,即“分层次披露方案”。这种会计报告在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的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