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戴森案例翻译复习课程

戴森案例翻译复习课程

戴森案例翻译复习课程
戴森案例翻译复习课程

公司案例

戴森:人们没有想到的解决客户问题的方式

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它有一个圆滑的,令人惊叹的不锈钢设计。长着翅膀,在其中心有15度角向下延伸,它似乎准备起飞。这是波音最新的航空设计?不。它是这十年里市场最具有创新性的水槽龙头。戴森公司出名于它的真空吸尘器,干手器,和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粉丝-是即将彻底改变的传统水龙头。

戴森干手机采用洗手干手相结合的方式-是最新的一条线,而且已经彻底改造其类别的革命性戴森产品。其实,戴森是建立在几个非常简单的原则。首先,每一个戴森的产品必须提供真正的消费者的利益,使生活更轻松。第二,每个产品必须采取一个完全独特的方式来完成普通的日常任务。最后,每个戴森产品必须注入到如此平凡的产品是兴奋的,而且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想太多关于他们的改变。

名字背后的男人

詹姆斯·戴森在英国出生和长大。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设计之后,他最初打算设计建造测地线结构的商用空间。但是他没有钱来开始他的创业,他开始了一份熟人介绍给他的工作,熟人递给他一个焊接工具,要求他焊接出一个水陆两用船的原型。虽然没有焊接经验,他自己摸索出来了焊接的方法。不久,该公司在一年中根据他的方法制造并销售出了200艘这样的船。

说到不断摸索自然会联想到戴森,他也是把这种不断摸索的方法应用在了戴森公司的首个产品上的第一人。1979年,他购买了一个被制造商宣称是市场上最强大的吸尘器。但是他觉得根本不是。相反,这个吸尘器看上去仅仅把房间里的灰尘从这儿移到了那儿。这让戴森奇怪,为什么还没有人发明了一种真正的真空吸尘器。这时,他想起了在工业锯木厂所看到的东西——一个用来去除空气中灰尘的回旋分离器。在吸尘器中使用这个技术会效果更好吗?戴森说:“我想现在没有人会在为吸尘器技术上费心思,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事实上,当时真空电机的核心技术已经超过了150年。

戴森随即做了一件很少有人会有耐心或眼光去做的事。在其中一个原型能够成功上市之前,他花了15年,基于无尘袋回旋分离器整整做了5127个原型。用他自己的话而言:“我失败了5126次,但我从每一次失败中都吸取了教训。这就是我能够成功的诀窍。”

戴森的全新真空技术远远不止是技术层面上的新玩意儿。戴森也已经开发出了全新的电机,转速高达110,000转/分钟——比市场上其他任何的电机快三倍。它提供了巨大的吸力,这是其他品牌根本无法比拟的。无尘袋的设计能够非常有效地从空气中去除灰尘和颗粒。同时,无尘袋吸尘器相比一般吸尘器需要不断更换尘袋的繁琐过程而言更加的简单便捷。它操纵方便,可以清洁到一般吸尘器清洁不到的地方。戴森的无尘袋吸尘器真正达到了吸尘吸应有的水平。

戴森带着一个无尘袋吸尘器的成品,想把它推销给所有的家电制造商来制造。然而,没有制造商愿意生产这种吸尘器。因此,戴森贷款900,000美元,开始自己来生产吸尘器。之后,当戴森告诉邮购目录制定商:“您们的目录非常单调。”时,他说服了他们把戴森吸尘器加进目录来取代胡佛和伊莱克斯。戴森吸尘器很快在其他邮购目录中销量攀升,随即进入小家电连锁店销售,然后又进入了较大的百货商场销售。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戴森的吸尘器的产品线在全球多个市场铺货。此时,戴森,这个已经迅速闻名于世吸尘器的公司,已经为它的下一步

做好了准备。

戴森方法

在戴森吸尘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发展模式开始形成。关注产品的短板,通过再次创新不断改进。“我喜欢去寻找那些单调的产品,使它们变得好用。”戴森高速财富杂志。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找到了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也有时找到了其他问题的解决、、方式。

例如:戴森发明的吸尘器发动机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力。但与吸尘相对的另一头却非常薄弱。为什么不能使得这类发动机用于在洗手后快速烘干?以替代那些缓慢的、使用蒸发方式的烘手机。

意识到那个问题之后,戴森开始着手发明烘手机。烘手机的风速达420英里每小时,通过0.2毫米的出口,12秒内快速烘干,远远领先于传统的烘手机需要40秒。它选择冷风——与现役的商用烘手机的暖风大大不同。这不仅仅降低了75%的能耗——对那些需要支付电费的商户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帮助用户更快更好的达到干手的目的。

有了这些非常明显的好处,这款烘手机很快被许多商业用户所购买。例如:保护环境作为综合计划的一部分,洛杉矶国际机场正在财务、环境成本方面(如:制造、渠道,在终点站的100个厕所提供自动售纸机等)寻找解决方案。循环利用纸巾会有所帮助,但只是很少一部分。传统烘手机由于能源消耗大,使得他们不再有吸引力。当洛杉矶国际机场的管理者们发现了戴森烘手机的样品时,这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随后,在机场内疚全面安装了这个烘手机,洛杉矶国际机场成功减少垃圾填埋,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从旅客中得到非常多的积极反馈更是锦上添花。

如今,通过戴森消费者中心,烘手机得到不断改进。第一代烘手机很明显由于高能量的空气导致噪音较大。因此戴森历时7年花费了42,000,000美元研发V4发动机,目前最小最安静的商用发动机之一,新的烘手机更加安静,同时与原来的相比足足轻了6磅。对于新款BladeV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它拥有更加时尚的造型,相较于第一代的产品足足薄了60%,仅仅突出墙壁4英寸。

评估真正的客户需求

虽然戴森公司将自己视为一个技术驱动型企业,但它开发产品时始终将终端用户考虑在内。相比较使用传统营销调研方法,戴森公司倾向于一种不同的途径。“戴森避免使用那种完完全全平均的小组座谈会技术,”公司的分组营销主管,亚当Rostrom说:“大多数公司会同他们的顾客像这样开始对话:‘你好,X先生/小姐,明天开始你希望从你的牙刷/沐浴露得到些什么?’令人沮丧的是你通常得不到能

激发你的灵感的回答。

取而代之地,戴森公司使用一种他们自己称为“询问型产品”的方式开发真正能解决客户困扰的产品。在确定日用品最显著的缺点之后,就能找到改进他们的途径。戴森先生的企业哲学是如此关注解决顾客的难题,他甚至设立了詹姆士. 戴森奖——一个年度竞赛的最高奖项,旨在鼓励大学生设计一些能解决切实问题的东西。每当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产品被研发出来,公司就让那些真实的签署保密协议的顾客来测试它。用这种方式,戴森公司可以在顾客真实日常使用中观察他们对产品的反应。

这种方法让戴森公司可以研发革命性的产品,比如空气倍增器,一种没有叶片却

能移动房间周围大量空气的风扇。事实上,空气倍增器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一个风扇。通过使用类似于涡轮增压喷气式引擎的技术,它吸入空气,然后将他们增大18倍,再通过一股稳定的气流输出他们,避免像传统风扇那样造成震动和直接气压。关于这种标准化的评估顾客需求的方式,Rostrom解释道:“如果你…

询问人们他们希望从未来风扇得到些什么(变化),他们不会说:‘不要叶片。’

我们的方式是关于产品的突破性进展,而不是仅仅通过一个小组座谈去测试一些概念。”

“没有废话”的促销手段

戴森公司所做的另一项有悖于传统营销的事情便是成功避开了一个营销的核心概念。正如戴森先生在Wired杂志组织的有关破坏性设计的会议上所宣称的那样:“在我们公司里唯有一个词会被禁止使用,那便是品牌。”戴森先生的话意味着公司不会凭空创造一些不是来源于产品自身质量和功能的产品形象。他还补充说道,“我们和我们设计出的新产品一样,都很优秀。”

戴森公司注重自身产品的质量,并且强调对一般问题采取“不走寻常路”的解决方案,而这就是戴森公司“让产品为自己代言”的品牌塑造策略。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无袋式吸尘器时,戴森就在电视广告上下足了功夫。但不同于其他绝大多数的创意,戴森的广告简单而又直接。它直截了当地向观众展示了产品的概念,用途和购买的必要性。

在提到戴森公司的“无废话广告”时,Rostrom解释道,“因为我们所要做的工作简单而合理,所以我们不需要(像其他公司那样)在广告里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我们只要解释产品本身即可。我们会避免使用‘行业标准语式’的广告——例如在广告中出现诸如毛茸茸的小狗和熟睡的婴儿之类的画面。我们不乐意这么做。”

如今,戴森公司除了使用传统式的广告之外,又新添了数字化因素——和电视广告一样,它们简单,直接却又恰到好处。例如,电子邮件广告针对的是现成的客户,适用频率不高并且旨在收获最大的社会反响。除了上述这些公司购买的媒体以外,戴森公司非常重视公共关系在推广媒介中所起到的作用。(很多人)从主流媒体或者在线浏览到产品的相关信息,并且在推特上加以宣传介绍,这使得有关戴森的产品信息流通得非常快。

戴森最近开始向新行业扩张——Airblade Tap型水龙头就是其中的一项产物,这体现了戴森营销战略的一个缩影。125个设计师花了3年时间,并且创作出3300个模型之后才算是完成了最终成品的设计工作。Airblade Tap产品向公众清楚地提供了一个解决日常小麻烦的方案——即让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这款产品尝试了其他竞争对手从未涉足过的办法来指导公众“如何洗手”。毫无疑问,它为这些本应毫无趣味可言的产品注入了时髦的因素。戴森先生为此总结道:“洗手和干手本来并不算什么愉悦的体验。水滴四溅,浪费纸张,还容易传播细菌。但是我们的产品可以带给用户全新的体验,你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水槽和干手机。”这款产品定价是1500美刀,这可以说明戴森的营销组合所传递的另一个因素:高价位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优点,因此值得购买。如果Airblade Tap产品能够引起轰动效应,它就可以使得戴森公司更快地实现自己18亿美元年利润翻番的目标。创新在戴森永无休止。每天,詹姆斯戴森都会与公司的众多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合作参与最高机密项目的开发工作(很多项目要在5至10年后才告完成)。戴森最新的吸尘器——DC59 Animal型吸尘器,则是公司创新循环如何开展的另一个例子。这款吸尘器不用电线,重量不超过5磅,并且是手提式的。除此之外,这款

吸尘器还比市面上的其他吸尘器(不管有绳无绳)吸力更强。

戴森公司现在不仅会一次次地展示自己能够在产品PK中取得优胜地位,而且它还在世界上大张旗鼓地扩张自己的市场。戴森的产品在世界50个以上的国家里销售,并且无论在发展经济体还是第一世界国家都有良好的销售水平。戴森产品在经济繁荣还是萧条时期都表现优异。从一开始的一家吸尘器制造商到今天的戴森公司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讨论问题

2-18 写戴森以市场为导向的使命宣言

2-19 什么是戴森的目的和目标

2-20 戴森是否有业务组合?解释

2-21 讨论戴森营销组合的技术和他们的业务和营销战略的背景下如何适应。

2-22 戴森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吗?解释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期中考试题参考答案 2011.5.8 1、船员在航行途中要求增加工资,船主同意,事后船主反悔。根据英美法的对价规则,船主的新诺言有无对价?船员开船的义务能否成为船主新诺言的对价?为什么? 答:船主的新诺言没有对价。船员开船的义务不能成为船主新诺言的对价。因为根据英美法的对价规则-----过去的对价不是有效的对价,对价必须是有效的。本题中船主同意船员在航行途中要求增加工资,船员对此诺言没有提供新的对价;而船员开船的义务是在船主承诺之前就存在的,是过去的对价,是无效的对价。 2、某合同规定,卖方应于12月1日以前交付100台机床,共值50000美圆。7月1日卖方来信说:‘因机床价格上涨,全年供不应求,除非买方同意支付60000美圆,否则他将不交付这100台机床。但买方反对,他坚持要求卖方按合同价格交货.买方曾于7月1 日询问另一家供应商,拟寻求替代物.新供应商可以在12月1日交付100台机床,但要求支付56000美圆.买方当时未立即补进。一直到12月1日,买方才以当时的价格61000美圆,向另一家供应商补进100台机床。由于时间拖延,买方付出3000美圆的额外支出。问:买方可向卖方索赔多少钱?为什么? 答:买方可向卖方索赔56000-50000=6000美元。(或:买方可向卖方索赔(61000 -50000+3000)-(61000 -56000+3000)=6000美元。) 理由:《公约》第77条规定,声称另一方违反合同的一方必须按照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减轻由于该另一方违反合同而引起的损失;否则,违反合同的一方可以要求从损失赔偿中扣除原可减轻的损失数额,包括利润方面的损失。 本题中,卖方7月1日声明不履行合同,即是违约,买方此时没有采取合理措施,从别的供应商处立即补进货物,买方违反减轻损失的义务,以至于损失扩大(61000-56000=5000美圆)包括额外支出(3000美圆),该损失(5000+3000=8000美圆)可以从损失赔偿中扣除,不应要求卖方赔偿。 3、有一份合同,出售100吨农产品,总价值50,000美元。在卖方交货时,因含水分超过合同规定的比例,买方为此付出烘干费1,500美元。但货物经烘干后品质略有影响,按交货时的市场价格计算,原货价值应为55,000美元,品质受到影响后,该批货物只能值51,000美元。问:买方可索赔多少钱?说明理由。

国际商法 案例分析

1.克兰逊诉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马里兰一审法院,1964年)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起诉,要求阿尔比恩 C.克兰逊偿付房地产中心购买电动打字机的欠款,理由是中心既不是法律上的公司,也不是事实上的公司,所以克兰逊作为中心业务的合伙人应该就该中心的债务负责。I.B.M.同时提出负有声明的动议,要求法院作出即决判决。克兰逊在时限内提出了附有声明的答复,反对即决判决。克兰逊提出,中心是实际存在的公司,所以他不应该就该中心的债务负个人责任。按照双方同意的事实陈述,1961年4月,有人让克兰逊在一家将要成立的新商业公司投资。为此,他见了几位相关人士和一位律师,并同意购买股票,担任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董事。此后,律师告诉克兰逊,已依照马里兰州法律设立了公司。克兰逊随即付了资金,并收到证明公司股票所有权的证书,而且看到了公司印章和会议记录薄。新企业的经营方式与公司的经营方式一样,有银行账户,由审计员负责管理公司的账簿和记录,也有公司签订租约的营业与办公场所。克兰逊被选为公司总裁,他所做的所有交易,包括与I.B.M.的交易,都是以公司管理人员的名义赊账。由于律师的疏忽,1961年5月1日就签字、认可的公司章程隔了很长时间后才注册登记。但是克兰逊并不知道此事。5月17日和11月8日之间,中心向IBM购买了八台打字机,付了一部分货款,还欠了4333.40美元。本案是就此欠款提出的起诉。 思考: (1)设立中有瑕疵的公司是否有效成立? (2)公司设立中交易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 (3)公司设立与公司成立是不是一回事? 法院判决:不允许I.B.M否认该中心作为公司存在,所以,克兰逊并不就计算机的应付款负责。 理由: 第一,中心为事实公司。(1)符合法律规定,可以设立公司;(2)根据现有法律为设立公司做了诚实信用的努力;(3)确实使用或运用了公司权利。 第二,禁反言(estoppel)。如果否认公司存在的人曾经将此组织说成是家公司或是让人以为该组织是家公司或在与该组织做交易时承认该组织是家公司,则允许此人否认公司的存在是不公平的。 公司董事会会议 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于2006年3月28日召开会议,该次会议召开的情况以及讨论的有关问题如下: a 股份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出席该次会议的董事有董事A、董事B、董事C、董事D;董事E因出国考查不能出席会议;董事F因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出席会议,电话委托董事A代为出席并表决;董事G因病不能出席会议,委托董事会秘书H代为出席并表决。 b 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讨论并一致做出决定,于2006年7月8日举行股份公司2005年度股东大会年会,除例行提交有关事项由该次股东大会年会审议通过外,还将就增加2名独立董事的事项提交该次会议以普通决议审议通过。 c 根据总经理的提名,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讨论并一致同意,聘任张某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并决定给予张某年薪10万元;董事会会议讨论通过了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的方案,表决时,除董事B反对外,其他均表示同意。

国际商法 案例

案例 张某系甲商贸公司员工,曾长期代表甲商贸公司充当采购员与乙家电生产厂家进行购销家电活动。年月,张某因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被甲商贸公司开除。但是,甲商贸公司并未收回给张某开出的仍然有效的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张某凭此介绍信以甲公司的名义又与乙家电厂家签订了万元的家电购买合同,并约定在交货后一个月内付款。乙家电厂家在与张某签订合同时,并未得知张某已被开除一事。乙家电厂在向张某交货一个月后,张某仍未付款,也不知其下落。乙家电厂家于是向甲商贸公司要求支付万元货款,甲商贸公司以张某已被开除与其无关为由拒绝支付,双方发生争执。问题:()张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代理行为?并解释这一代理行为?()甲商贸公司是否应承担支付货款的责任? ()张某的行为属于表见代理。本案中,张某被甲公司开除后,实际上代理权已经终止,但甲公司却并未收回介绍信和授权委托书,也未通知乙家电厂家。乙厂家在善意、无过失的情况下与张某签订了合同,符合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属于表见代理。 ()甲公司应承担支付货款的责任。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有效。 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 甲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谁能帮助自己找到丢失的猫,则可以获得元的酬金。乙帮助甲找到了猫。乙要求得到酬金。甲能否反悔拒付酬金? 一般的商业广告为要约邀请,而悬赏广告则为要约。 案例 中国某出口公司向马来西亚公司发出一批木材的发盘,中方电为:“兹发价万吨一级木材,每吨单价为美元吉隆坡,装运期月,即期信用证支付,须以货物尚未售出为准”。 月日,接马来西亚回电,“你月日电接受”。 合同是否成立? 本案例中,我方的发电中含有“以货物未售出为准”,说明我方发电属于要约邀请,因此对方的月日电属于要约。 本案中,只存在要约和要约邀请,但是不存在承诺,所以合同不成立。 案例 甲向乙发出一项要约,同意以万美元将一部汽车卖给乙,而乙在收到上述要约以前,乙主动去信表示愿意以万美元购买甲的汽车。此回信所列的交易条件内容与原要约的内容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下合同是否成立了? 这种情况相当于甲和乙分别向对方发出了一个要约,也叫“交错要约”。本案例中,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要约,但是不存在承诺,所以合同不成立 案例 一家中国公向一家美国公司发出以信件形式的要约,要约于月日到达美国公司。月日,美国公司以信件形式发出承诺。月日,中国公司发出一份撤销要约的通知,并于月日到达美国公司。美国公司的承诺于月日到达中国公司。合同是否成立?要约何时生效?合同何时成立? 注:中国和美国都是公约的成员国 公约第十六条()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发价(要约)得予撤销,但撤销通知必须于受发

国际商法论文完整版

国际商法论文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际商法》课程论文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题目:国际商法案例分析与研究 学生姓名:苟超 学号: 2 院部: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一班 任课教师:朱勇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摘要: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任一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市场,都或多或少的受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而对于《国际商法》这门课程的学习,则加深了我作为国贸专业学生对国际上商业间的有关法律的了解。从本学期开设的这门课程中,除了对商事法律有了些初略的了解,也开始较深刻的意识到国际商法对于国际贸易的现实的指导和规范意义。从这门课程中我第一次较系统的和正式的接触到国际商法这个概念及其相关内容,下面我主要借助国际贸易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些典型案例,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际商法,案例分析,国际贸易,跨国企业 正文:我主要找了以下几个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的国际商事业务案例,先描述案例内容,再

结合法院的审判结果对其分析,最后结合课本知识得出一些启示。 案例一: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实行反倾销 1、案情: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接受欧洲光伏产业联盟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德国Solar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于2011年10月19日向美国商务部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贸易申诉,要求对我国出口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的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一个月后,美国商务部宣布立案并正式进入调查,这是美国针对我国清洁能源产品展开的首个“双反”调查。 2、判决分析: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商务部“双反”初裁结果迟迟没有公布。直到2012年3月19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政府不公平的2.9%~4.73%的出口补贴,决定向我国产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板初步加征5%以下(最高4.73%、最低 2.9%)的反补贴税。其中,无锡尚德被课以 2.9%的税率、常州天合为4.73%,而其他我国厂商则是3.61%。但最终结果要等裁定。 经过数次延迟,美国商务部最终于2012年5月18日对外公布了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产品(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作出反倾销结果初审,据悉,此次征税牵涉的数家光伏企业中,尚德电力将被征收31.22%、天合光能31.14%、英利等其他应诉企业31.18%,而未应诉企业征收“反倾销”税率249.96%。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企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最高的一次。 3、案件影响与启示: (1)对中国的影响:限制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中国的光伏产品失去了在国际竞争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王某拥有的180万元资产,从中拿出100万元开办了一家个人独资企业,若该企业经营失败而未获收益,并且欠下150万元的债务,债权人的债权如何得到偿还? 案例二:某合伙企业由A、B、C、D四个合伙人组成,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比例及损益分配比例均分别为40%、30%、20%、10%。该合伙企业清算时,拥有全体合伙人的出资额100万元、留存收益50万元,负债额200万元。问:清算时对债务如何偿还? 案例三:2000年1月,赵、钱、孙、李四人决定设立以合伙企业,并签订书面协议,内容如下:(1)赵出资10万元,钱以实物折价出资8万元,经其他人同意孙以劳务出资6万元,李货币出资4万元。(2)赵、钱、孙、李、四人按2:2:1:1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3)由赵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对外代表企业,但签定大于1万元的销售合用应经其他人同意。协议未约定经营期限。 发生以下事实: (1)2000年5月赵擅自以合伙企业名义与红天签定合同,红天公司不知道其内部限制。钱获知后,向红天公司表示不承认。(2)2001年1月,李提出退伙,并不给企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2001年3月李经清算退伙。4月新合伙人周出资4万元入伙。2001年5月,合伙企业的债权人绿光公司就合伙人李退伙前的24万元现合伙人和李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李以自己退伙为由,周以自己新入伙为由拒绝承担(3)2002年4月,合伙人钱在与黄河公司的买卖合同中,无法偿还到期债务8万元。黄河公司于2002年6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黄河公司胜诉,于2002年8月申请强制执行钱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赵跟红天公司的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李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如果李向红天偿还24万元,可以向那些当事人追偿,金额多少? (3)周的主张是否成立?为什么? (4)合伙人钱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份额后,合伙企业决定对其除名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5)李的退伙属于何种情况,其退伙应符合哪些条件? 案例四:甲、乙两个国有企业拟与丙(民营科研机构)以发起设立的方式共同组建一股份有限公司,由三方拟订的公司组建方案的内容包括:①公司筹集资本总额人民币1200万元,股份总数为8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折股价格为1.5元;②甲认购400万股,以场地使用权及建筑物作价折合300万股,其余部分以货币缴股;乙认购200万股,分别以机器设备和商标使用权作价折合150万股和50万股;丙认购200万股,以专利技术作价折股;③公司存续期间,可依法定程序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但发起人不得退出或者转让其所持股份;④由甲委派3名、乙和丙各委派2名董事组成公司董事会,负责执行公司业务;由董事会在董事会成员之外选举1—2名监事,履行内部监督职责;在董事会成员中选任一名董事兼任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事务并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⑤若公司组建失败,由甲、乙两方承担有关责任;等等。试分析:该公司组建事宜有那些不合法之处?

国际商法实验教程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第12章).doc

《国际商法实验教程》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第12章三、案例分析题 1、(1)托收方式付款的最大风险是其属商业信用。 (2)代收行无责任,因为运单上抬头是收货人(巴西客户),而不是巴西银行。 2、(1)背对背信用证。 (2)不需要垫付资金。 3、(1)指代收行在买方付清货款后才能将货运单据交给买方的付款方式。 (2)H公司无付款义务,因为G公司违约,未向H公司交货与交单。 4、(1)信用证可以修改 (2)应在装运前开证 (3)在未修改信用证条件下,中方不能装运发货,因为按信用证条款无法议付,新加坡公司可以中方不交货为由,解除合同,不交货属于根本性违约。 (4)教训是:应在合同中规定具体开证日期,否则就会被动。 5、(1)开证行不能拒付,因为单证相符。 (2)应要求A公司付款赎单。(3)A公司应向G公司索赔。 6、(1)付款方式不能随意修改。 (2)外轮公司应拒绝H公司的要求。 (3)顺签提单,因为会出现实际装船日与提单日的不一致问题。 7、(1)银行不接受,必须在装运日后的21天内提交,即10月4日。 (2)银行应接受。(3)银行不再进行兑付或议付。 8、(1)P公司不应边展证边发证。 (2)开证行拒付正确,因为单证不符。 9、(1)无展证义务。(2)应接收货物,并不影响索赔。 10、(1)不是一回事。(2)应拒付,因单证不符。 11、(1)不能不顾信用证。(2)说法正确。 12、(1)议付行有权拒付。(2)单证一致采取严格相符原则。 13、(1)无追索权。(2)开证行审单有过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3)中国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14、(1)该说法不正确。(2)开证行可拒付,因单证不符。 15、卖方应交货1万码。 16、不能拒付,交货数量在4500—5500公吨范围内。 17、不准有5%的增减幅度。 18、(1)远期汇票。(2)指付款后才交单。 19、开证行不能拒付,因为修改信用证要受益人同意方有效。 21、汇票到期收不到款,因为付款人破产。但可向代收行索赔,因其出借单据未经出 口商同意。

案例分析题【国际商法】

一.Is there any contract between X and Y? ?On April 4, Company X, with its place of business in China, sent an offer by e-mail to Company Y, with its place of business in Australia. The offer concerned 50,000 meters hand-printed cotton cloth and said it would remain open until April 30. On April 10, Company Y answered by e-mail : “The price is too high, and we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offer.” But on April 20, the manager of Company Y changed his mind and sent another e-mail to accept the April 4 offer. ?Question: Is there any contract between company X and Company Y? ?Answer and Analysis ?No. Since both China and Australia are Contracting States to the CISG, according to Article 1 would apply here. After receiving the offer of 50,000 meters hand-printed cotton cloth, on April 10, Company Y stated that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offer, which rejected the offer. On April 20, the e-mail sent to accept the April 4 offer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new offer instead of acceptance. Therefore, there was no contract between Company X and Company Y. 二.WORLD-WIDE VOLKSEAGEN V.WOODSON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1980 ?FACTS: The Robinsons bought a new Audi from Seaway Volkswagen in New York state. While traveling through the State of Oklahoma, the Audi was rearended, causing a fire which severely burned Mrs. Robinson and her two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国际商法》实训案例 1、2000年4月1日,中国隆源公司与加拿大乙公司签定了一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交货条件为CIF宁波;货物应于2000年5月1日之前装船;买方应于2000后4月10日之前开出以卖方为受益人得不可撤销得即期信用证。4月5日,买方开出了信用证。4月24日,卖方向承运人瑞典丙公司提交货物,并向英国丁保险公司投保.4月27日,承运人向卖方签发了提单。提单载明:承运人为瑞典丙公司;提单签发日期为2000年4月27日;本提单生效后为已装船提单.卖方即向买方发出货物已装船及已办理保险得通知.随后,卖方凭借提单及有关单据向议付行结汇。实际上,货物于5月5日才开始装船,至5月15日始装运完毕,船舶于5月25日抵达目得港。另外,在运输途中,由于遭遇台风与海啸,货物遭受部分损坏。接到卖方得通知以后,买方即与韩国戊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转售合同,交货日期为5月15日.但由于货物于5月25日才抵达目得港,买方无法如期向韩国戊公司交货;韩国戊公司解除了合同.由此,买方不但丧失了其预期利润,而且还承担了向韩国戊公司得损害赔偿,此外,由于市场行情发生了很大得变化,买方只得以低价就地转售,又遭受了一笔损失。买方在查实情况后,即向法院起诉。但承运人丙公司提出:其所签发得提单只就是一份备运提单,只有在货物实际装船以后,才能被认为就是已装船提单,这就是国际惯例。因此,买方得损失与其无关。 现问:(1)承运人丙公司得理由就是否成立?为什么??(2)承运人丙公司签发上述提单构成什么性质得行为?为什么? (3)货物在运输途中遭受得损失由谁承担?为什么? (4)如何确定被告方得赔偿范围? 答:(1)不成立.已装船提单就是在货物已经实际装船以后签发得提单.但在本案中,承运人签发得提单实质上符合已装船提单得特征,构成一份已装船提单。 (2)属于签发了预借提单。由于提单就是在货物未开始装船或未全部装船得情况下签发得提单。(3)应由卖方承担,因为在CIF术语下,货物在运输途中得一切风险归于卖方,买方及保险人不对此承担责任。 (4)根据《联合同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4条,赔偿范围应为买方得全部实际损失,外加预期利润. 2、中国得甲公司与美国得乙公司订立一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出售一批木材给乙公司,履行方式为:甲公司于7月份将该批木材自吉林交铁路发运至大连,后由大连船运至美国纽约,乙公司支付相应对价.但7月份,甲公司没有履行。8月3日,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该批木材至迟应在8月20日之前发运。8月10日,甲公司依约将该批木材交铁路运至大连.但该批木材在自大连至纽约得运输途中因海难损失80%.由于双方对货物灭失得风险约定不明遂发生争执。乙公司认为,甲公司未于7月份履行合同违约在先,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合同因甲公司未按时履行义务已终止,故货物损失得风险理应由甲公司承担。问题:(1)乙公司就是否有权要求甲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为什么?(2)乙公司认为本案合同因甲公司违约已经终止得观点就是否正确?为什么?(3)本案中,货物损失得风险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答:(1)有权。因为甲公司已经迟延履行合同,构成违约。 (2)不正确。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得规定,如果卖方不在合同规定得时间内履行其义务,则可以给卖方规定一段合理得额外时间,在此时间内,买方不能采取与此相冲突得救济方法。在本案中卖方即可以在买方规定得“至迟不超过8月20日”得合理时间内履行义务.合同依然有效.?(3)由买方承担。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得规定,合同双方对风险承担没有约定得情况下,如果货物涉及运输,则在自货物按照合同交付给第一个承运人以运交买方时起,风险就转移给买方承担。本案中,即货物交由铁路运输时起就将风险移转买方承担。 3、英国A商于5月3日向德国B商发出一项要约(发盘),供售某商品一批,B商于收到该要约得次日(5月6日)上午答复A商,表示完全同意要约内容。但A商在发出要约后发现该商品行情趋涨,遂于5月7日下午致电B商,要求撤销其要约。A商收到B商承诺(接受)通知得时间就是5月8日上午。试简要回答:(1)若按英国法律,A商提出撤销要约得要求就是否合法?(2)若此案透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A、B双方就是否存在合同关系? 答:(1)按英国法律,A商提出撤销假要约得要求不合法。英国法律规定:承诺一经发出,承诺一经发出,立即生效,本例中,B商于5月23日上午作同承诺,A、B间得合同已经成立。 (2)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双方存在合同关系。依公约规定,一项要约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通知受要约人,要约可以撤销。但就是,本案作出撤销要约通知前,B商已作出承诺,A商撤销不能成立.B商承诺于5月24日上午到达A商时生效,合同成立。 4、我某出口企业与某外商CIF某港口.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得条件达成交易,出口合同与收到得信用证均规定不准转运.我方

国际商法课程标准

《国际商法》课程标准 一、适应对象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商务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 国际商法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适应“国际经济国内化,国内经济国际化”的经济发展趋势而开设的。它以“基础理论知识够用、加强实践环节、突出职业技能”为方针,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知识,增强法律观念,为今后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签定涉外经济合同和处理涉外经济争议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首先从介绍国际商法的概念和渊源着手,着重介绍了合同法、商事组织法、产品责任法、票据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代理法等国际商事法律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商法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三、参考学时 72学时 四、学分 4学分 五、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掌握合同法、公司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代理法、产品责任法、工业产权法、

保险法等国际商事法律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合同的订立程序、履行、违约责任的承担,商事组织的设立条件、组织机构的职权、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商事活动开展的规则,商事争议的解决途径; (3)能正确分析案例; (4)能签订内容齐全的商事合同并正确履行、正确解决合同争议,熟悉商事组织的设立条件、组织机构的产生办法,选择合适的途径解决国际商事纠纷; (5)正确应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六、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真正贯彻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即“基础理论适度够用、加强实践环节、突出职业技能”。 (2)本课程注重实用性,理论为实用而设,教师为实用而教,强调以案例为引导、以实训为手段,以实际技能为目标。 (3)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4)建议本课程实行单元模块教学,根据不同的内容划分单元,每一单元分成理论和实践模块。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对教学内容可在标准的基础上灵活掌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按适当的比例进行。 (5)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认知”、“理解”、“能”、“会”等用于来表述。“认知”用于表述理论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和“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8110103 课程名称:国际商法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课程所属单位(院(系)、教研室):经贸管理学院 课程面向专业:市场营销、国际贸易 课程类型:选修课 先修课程:法学基础、经济法 学分:1.5 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发展知识化,国际商务电子化的特点,使得国际商法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法律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国际商法导论 1、教学内容: (1)国际商法概论大纲 (2)西方两大法系 2、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调整对象及其渊源、两大法系的特点。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调整对象及其渊源、两大法系的特点。 (二)合同法 1、教学内容: (1)合同法概述 (2)合同的成立 (3)合同的履行 (4)合同的消灭 2、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与违约的形式,违约的法律后果与补救办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大陆法与英美法对要约与承诺的不同法律规定。 (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

1、教学内容: (1)概述 (2)国际贸易术语 (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 (4)卖方与买方的义务 (5)违约补救办法 (6)货物所有权与风险的转移 2、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术语中三个最常用的贸易术语的基本内容,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对违反货物买卖合同的补救办法,货物所有权与风险是如何转移的,中国外贸实践中有关实盘与虚盘的规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国际贸易术语中三个最常用的贸易术语的基本内容,卖方的权利担保义务,中国外贸实践中有关实盘与虚盘的规定。 (四)产品责任法 1、教学内容: (1)概述 (2)美国的产品责任法 (3)中国的产品责任法 (4)其他国家的产品责任法 (5)关于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国际公约 2、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产品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美国产品责任法的三个理论,中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产品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美国产品责任法的三个理论。 (五)代理法 1、教学内容: (1)概述 (2)代理法律关系 (3)承担特别责任的代理人 (4)国际代理法的统一 2、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代理人、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中国外贸代理制的主要做法与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 英美法对代理的规定,承担特别责任的代理人以及中国外贸代理制的主要做法与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新编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第二章商事组织法 一、公司 ——“撩开公司面纱制度" 1、斯密斯先生与其它数人成立了“东亚股份有限公司”,专事投机买卖。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斯密斯先生在某日违反公司法与别人签订一笔合同,亏损1000万美元。债权人催他缴纳债务,他声称东亚股份有限公司乃独立法人,他对该公司所负债务只以其出资40万美元为限,而他的个人财产为500万美元。斯密斯是否应用其个人财产来支付公司债务? 答:根据公司法的一般规则,东亚股份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团法人,其所欠债务与股东斯密斯先生的个人财产无关(虽然是由于斯密斯先生投机而引致的债务),其对债权人债务偿还仅限于注册资金100万美元。但是,依据公司法中特殊

规定即“撩开公司面纱制度",斯密斯先生却必须用其个人财产偿还公司债务。因为根据这一制度,如果法院认为成立公司目的在于利用公司妨碍社会利益,进行欺诈或其它犯罪活动,则法院将不考虑公司所具有的法人资格而直接追究股东或其他行为人的直接民事和刑事责任。在本例中,他利用公司来做投机买卖,已经蓄意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所以他必须用个人财产来支付债权人。 ——法人的概念 2、甲和乙为一营业执照是否正确发生争论。甲认为该营业执照中有的项目不准确,明显存在基本知识方面的错误,必须改正。乙则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不用大惊小怪。请看下面的这份营业执照是否存在问题。 营业执照 公司名称:某市土特产进出口公司

答:“法人”应为“法人代表”, 法人:李小东“法人”不是“人”,而是组织、 注册资本:1000万元机构,即公司或企业。 经营范围:进出口土特产品 ………………………………………. ——法人的概念 3、被告某学校为了庆祝建校四十周年,组成筹委会筹办校庆事宜。校庆前两天,筹委会和原告某剧院订立了租用剧场的合同,租用该剧场举办校庆晚会,协议租用剧场费用1200元。晚会结束后,租金一直拖欠未付,剧院不得不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该校校庆筹委会偿付欠款。校庆筹委会是不是法人?它能否单独承担民事责

国际商法案例集

国际商法案例集 合同法案例 1、案例分析一:关于要约邀请 出租车在街上揽客是要约邀请吗? 2、案例分析二:要约的修改 法国公司甲给中国公司乙下订单:“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价格4000美元,合同订立后3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请电复。”乙电报回复为:“接受你方条件,在订立合同后即装船。”问题: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3、案例分析三:关于要约的撤销 A是一个古董商,A要求B在3个月内完成修复十幅画的工作,价格不超过一个具体的金额。B告知A,为了决定是否承诺该要约,B认为有必要先开始对一幅画进行修复,然后才能在5天内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A同意了,基于对A的要约的信赖,B马上开始了工作。问题:A在这5天内是否能撤销要约? 4、案例分析四:要约得撤销 美国纽约市某公司A于10月22日来电向中国上海市某公司B下订单(发盘)出售一批木材。列明各项交易条件,但未规定有效期限。B公司于当天收到来电,经研究决定,于22日上午11时向上海市的电报局交发对上述发盘表示接受的电报,该电报于22日下午1时送达A公司。此期间,因木板价格上涨,A公司于22日上午9时15分向纽约市电报局交发电报,电文如下:“由于木材价格上涨,我10月20日发盘撤销。”A公司的电报于22日上午11时20分送达B公司。问,A公司是否成功地撤销了其要约,A、B之间的合同是否成立? 5、案例分析五:逾期承诺 要约人A在要约中明确表示,3月31日为承诺其要约的最后期限。受要约人B的承诺于4月3日送达A。要约人A仍然对该合同有兴趣,愿意“接受”B的逾期承诺,并且立即通知了B,A的通知于4月4日送达B。问题:该合同是否成立,合同的成立时间是何时? 6、案例分析六:关于错误 在法国,A认为一批陶艺作品为不太有名的C的作品,并将此批作品以这类陶艺作品的公平价格卖给了B。后来A发现这批作品是著名艺术家D的作品。问题:A是否可以其对画的认识错误为由宣告他与B的合同无效。 7、案例分析:关于损害赔偿 7月2日,A要求旅游代理商B公司为其在伦敦预订20间8月1日的客房,价格为每间55英镑。7月15日,A得知B还没有预订到房间。A一直等到7月25日才委托别人再预订,但只能订到700英镑一间的房间。如果A在7月15日采取行动,可以订到600英镑一间的房间。问:A可以从B公司处得到多少英镑的赔偿。 8、案例分析:关于不可抗力 甲国的制造商A公司与乙国某公益事业公司B签订了由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座核电站的合同,依该合同的规定,A承担依这一时期的固定价格供应10年该核电站所需的铀,B以美元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3

商法案例 5.18 上海东方商厦广告语征集案 原告:王女士被告:上海东方商厦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在某报纸上刊登广告语有奖征集活动启事,向社会公开征集企业广告语。 原告王女士以“世界风采东方情——上海东方商厦”投稿。 上海《解放日报》公布广告征集结果,宣布“世界风采东方情——上海东方商厦”被评为二等奖,为企业广告用语之一,作者王女士,同时在该公告中刊有“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字样。 原告参加了颁奖晚会,获得“录用奖证书”及奖金1000元 之后原告发现被告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处使用该广告语,双方协商为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世界风采东方情”广告语著作权归其所有。 被告上海东方商厦辩称: 广告语是商务标语,而非著作权法所指文字作品,故原告本不享有著作权。 我公司已公布“获奖作品版权归我公司所有”,并且王女士领取了奖金,因此王女士无权再次申请任何权利。 双方争执的焦点: 关于征集入选的广告语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 被告在评选结果公告中单方面宣布“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并且支付了奖金,是否获得了该广告语的使用权。 1.被告在评选结果公告中单方面宣布“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有无法律依据? 著作权首先归创作作品的作者享有,这是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核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是不能买断的,但著作权可以在几种情况下不归创作者享有:一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的作品;二是职务作品中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的作品;三是委托创作合同约定著作权归委托人享有的作品。 除此以外,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可以依法转移或转让。转移,即指著作权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继承和承受的方式。转让,即指使用权的许可,通过订立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方式实现。而本案被告单方面宣布“获奖作品版权归公司所有”,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受案法院认定其这种行为属无效行为,是正确的。 2.应征的广告语入选后,征集者是否就当然取得了该广告语的专有使用权? 本案被告认为,其以奖金形式支付报酬后使用原告创作的广告语,是行使所有权的权能,并不构成对原告的侵权。这似乎有道理,其实不然。首先,奖金不是也不能代替使用他人作品而应支付的报酬,奖金仅是对入选者应征入选行为的奖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6道题答案

1. 2007年6月27日,中方某公司应荷兰某公司的请求,报出C514某初级产品200公吨,每公吨CIF1920美元,鹿特丹,即期装运的实盘(FIRM OFFER)。对方接到此盘后未作承诺(ACCEPTANCE),只是要求中方增加数量、降低价格,延长实盘的有效期。中方将数量增加到300公吨,价格每公吨减至1900美元,两次延长有效期,最后延至7月25日。荷商于7月22日来电接受。但中方在接到对方来电时发现,盛产该产品的国家因严重的自然灾害而影响此产品的产量,致使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猛涨。于是,中方以该产品已经出售为由,拒绝向该荷兰公司出售此产品。 试问:(1).中方向荷兰的发盘对中方有无拘束力,为什么? 答:有。发盘具有法律约束力。符合有效发盘条件,并且发盘人的这种肯定性质的表示为“实盘”,发盘对发盘人具有约束力。发盘人发出发盘后不能随意反悔,一旦受盘人接受发盘,发盘人就必须按发盘条件与对方达成交易并履行合同(发盘)义务。 (2).荷方7月22日来电接受中方发盘是否构成该买卖合同的成立,为什么? 答:构成。因为在发盘有效期内,受盘人作出了接受承诺。 (3).中方拒绝出售此产品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为什么? 答;应当承担。合同在7月22日已经成立,拒绝出售会构成违约。 (4).如果你是一位法官或仲裁员,应如何判决或裁决此案? 答:合同成立。中方不能拒绝出售此产品。 6. 美国A公司欲将从别国进口的某种商品转售给我国B公司,为此A向B发出要约.B在要约的有效期内复电:"接受,请提供产地证明."对此,A并未答复.以后,A收到B开来的信用证,信用证中的单据条款要求提供产地证.因为该商品并非美国的本国产品,美国的有关机构不能签发产地证。于是,A电请B取消信用证中的产地证条款,遭到拒绝,引发了双方的纠纷。A公司提出它从未对提供产地证的要求表示同意,因此买卖合同并未成立;而B公司则坚持认为双方已经达成合同,A公司必须发合同规定在交货时提供产地证。 问:合同是否成立?A公司提出的修改信用证的要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合同成立。受盘人B公司在表示接受时,对发盘内容提出了非实质性的添加修改,要求提供产地证。除非发盘人在不过分延迟的时间内表示反对对其间的差异外,仍可构成有效的接受,从而使合同得以成立。 A公司提出修改信用证要求不合理,因为,在此情况下,合同的条件就以该项发盘条件以及接受中所提出的某些更改为准了,所以不能修改L/C。 8.2002 年l0月,法国某公司(卖方)与中国某公司(买方)在上海订立了买卖200台电子计算机的合同,每台CIF 上海1000 美元,以不可撤销的信用证支付,2002 年12月马赛港交货。2002 年11月15日,

国际商法案例 含答案

【案例1】 田某是一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由于工作不好找,因此想自己创业。后经人介绍,认识了跟他有同样想法的许某,许某已经参加工作两年了,对市场行情较熟悉。王某是许某的同事,也想与许某、田某共同做点事情。后三人商定,打算在软件行业发展,田某用编程技术出资;许某出资10万元并负责为产品寻找销售渠道;王某没有多少现金,但是对一朋友享有一年后到期的现金债权20万元。合伙成立后,田某研究开发了一项发明并申请了专利,合伙人约定该项专利所有权属于合伙企业,并约定经全体合伙人同意才能转让该专利。后来田某得知章某需要该技术,于是以个人名义将该项专利技术卖给了章某,章某并不知道这项专利技术属于张某所在的合伙企业。许某得知田某私自处分专利技术的消息后,将章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追回权利。在合伙企业经营期间,许某由于个人原因向陈某借款10万元,借款时约定:如果许某不能按时清偿陈某的债务,陈某可以直接行使许某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借款到期后,许某一直没有清偿陈某的钱,陈某来到合伙企业所在地,向合伙企业说明上述情况,打算直接行使甲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 问题:(1)合伙人是否可以用债权进行出资答:事实上债权人将债权作为出资是允许的。显然,与其他资产相比,债权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在中国的现实阶段,商业信用低下,允许债权作为出资,显然会造成合伙企业的不稳定,因此,以债权出资同样需要合伙人的一致同意和认可。 (2)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私自把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转让给第三人,合伙企业是否 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答: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私自转移或者处分合伙企业财产的,合伙企业不得以此对抗善意第三人。 (3)合伙人负有债务,其债权人是否可以直接行使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答:债权人对合伙个人的债权,与该债权人对合伙企业的债权不具有同一性,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债权。合伙企业是建立在各合伙人相互间信赖的基础上的,合伙企业的存续与发展都离不开合伙人彼此间的信任。法律规定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其他人不得代为行使,就与合伙企业的上述性质息息相关。依照《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权利主要有:合伙事务执行权、合伙企业经营权、合伙经营监督权、合伙企业利润分享权及经合伙人协商一致而产生的合伙财产转让权、合伙企业知识产权和其他权利转让权、企业名称变动权、合伙企业解散权等。这些权利都是专属于合伙人自己的,原则上债权人都不能代位行使。《合伙企业法》第42条规定:“合伙人个人负有债务,其债权人不得代位行使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 【案例2】 2007年8月8日,甲、乙、丙、丁共同出资设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公司)。公司未设董事会,仅设丙为执行董事。2008年6月8日,甲与戊订立合同,约定将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以2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戊。甲于同日分别向乙、丙、丁发出拟转让股权给戊的通知书。乙、丙分别于同年6月20日和24日回复,均要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甲所持公司全部股权。丁于同年6月9日收到甲的通知后,至7月15日未就此项股权转让事项作出任何答复。戊在对公司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乙在公司设立时以机器设

2011英语营销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国际商法期末考查—案例分析课程名称:国际商法 学期:2013-2014(2)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Case Study 1 Samir is walking down Princes Street one Saturday morning when he notices a very eye-catching display of sets of golf clubs in the window of Fairways, a well-known Edinburgh sports retainer. As Samir is a very keen golfer, he stop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window display. Samir immediately notices that a set of golf clubs (by Japanese master craftsman Matsumoto) is priced at an incredible £150. He is astonished at the low price for the golf clubs and he immediately rushes into the shop where he heads straight for the cash desk so that he can purchase the goods. On reaching the cash desk, Samir is incredibly annoyed to be told by the (somewhat superior) sales assistant that some sort of mistake has obviously occurred. There is no way that the store would sell a set of Matsumoto golf clubs for a mere £150. The goods have been incorrectly priced and if Samir wishes to purchase the clubs he must pay £1,500 for them. Samir insists that Fairways has made him a definite offer and that he has now accepted that offer----- there is a legally enforceable contract between him and the store. The sales assistant is absolutely unimpressed by Samir?s line of argument. Admittedly, it is often the case that Fairways will give customers goods which are wrongly priced for the price as it is marked on the ticket, but this is purely a gesture of goodwill. In this situation, the sales assistant is absolutely certain that her superior would be most unhappy if Samir was able t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