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PP模式定义及在国内外发展情况概述

PPP模式定义及在国内外发展情况概述

PPP模式定义及在国内外发展情况概述
PPP模式定义及在国内外发展情况概述

PPP模式定义及在国内外发展情况概述

PPP是公共部门(通常为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各种合作伙伴关系。其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将PPP定义为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属于广义PPP的范畴。不同国家和机构对PPP的分类也有所差异,依据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项目资产产权归属、商业风险归属等因素,并结合中国实际我们认为PPP可大致分为局部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

PPP模式兴起于英国,后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的各个领域。

1985~2011年全球基础设施PPP名义价值为7,751亿美元,其中,欧洲处于领先地位,约占全球PPP名义价值的45.6%。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PPP模式成功案例较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PPP模式在中国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调整阶段;预计随着中央政府对PPP模式的重视和推广,预计未来三年PPP模式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前期中国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采取PPP模式以特许经营类的BOT为主,社会资本方以外资为主,境内民营资本参与相对较少;准经营和公益性项目投融资主要以政府融资平台为主。历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PPP相关的政策文件,2013年以来政策密集出台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成立将加速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PPP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控制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符合公共财政和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结合中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同时参考境外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在中国推广PPP模式需要确保PPP监督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加快完善PPP工作机制、配套政策、法律等制度建设;引入创新理念,探索多元化的PPP模式;简化PPP项目审批程序,引入公众监督。

一、PPP模式的定义及分类

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建立的各种合作伙伴关系;狭义的PPP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项目一系列融资模式的总称PPP 是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的缩写,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 是公共部门(通常为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各种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的广泛应用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PPP术语也随之被人们熟知。广义的PPP

作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伙伴关系的统称,其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加之受意识形态和经济成分划分不同的影响,各国和不同机构对PPP的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1)。狭义的PPP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中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统称,如: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和TOT(转让-运营-移交)等,狭义的概念更加侧重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项目的运作模式、风险分担机制、投融资职能分配和项目监控评估等方面。正确理解PPP的定义,首先要明确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界定;其次需要明确PPP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第三,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通过合同文本等形式明确约定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依据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中国将PPP定义为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属于广义PPP的范畴。但对PPP的通用模式进行阐述时则主要针对狭义的PPP,即“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在理解财政部关于PPP的定义时需要注意:第一,PPP中的公共部门明确为政府部门,并未包含其他非政府公共部门(如: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即财政部关于PPP定义中公共部门的范围相对较小。第二,PPP定义中私人资本范围放大为社会资本,私人资本不再以所有制性质来定义,泛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见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以下简称《操作指南》)。第三,社会资本的范围中排除了本级政府所属的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

表1:世界各国机构对PPP的定义

提供相关服务以满足公共需求

联合国培训研究院

两层含义:1、为满足公共产品需求而建立的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各种合作关系;2、为满足公共产品需求,公共部门和私人部分建立的伙伴关系

机构名称定义内容

欧盟委员会为提供公用项目或服务而形成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中国(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PPP模式可以在公共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实施,因此可依据社会资本在PPP项目中的参与程度、项目资产产权归属、投融资职责分配、商业风险归属(社会资本承担的风险大小)等因素对PPP项目进行分类。世界银行结合PPP项目资产所有权归属、经营权、投资等要素将PPP模式分为6种模式,加拿大PPP国家委员会依据私人部门在PPP 项目中承担风险的大小将PPP模式划分为12种模式(见表2)。

表2:世界银行和加拿大PPP国家委员会的PPP分类情况

依据上述分类情况同时结合中国存量的广义PPP项目情况,可将PPP归纳为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见表3)。

表3:结合中国实际的PPP分类

从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运作情况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即BT和BOT。其中,BT项目的承担主体多为政府所属融资平台或其控股国有企业;BOT项目社会资本参与较多,主要集中在供水、污水处理和城市燃气等公共事业领域,以赋予社会资本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开展。由于大多数BT项目的投融资都在政府部门或其所属的国有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参与程度很低,其内涵同《操作指南》所指的PPP模式具有本质的差别;而BOT项目多基于一定

期限的特许经营权,社会资本参与程度较高,同现行PPP的内涵一致。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存量的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以特许经营类的BOT项目为主。

依据《操作指南》,中国拟推广的PPP模式包含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和项目移交等环节,也就是说PPP项目资产所有权最终都要被政府部门或其指定的机构收回。虽然《操作指南》在PPP项目运作方式中,列举了BOO(建设-拥有-经营)模式,但我们预计这种将公共产品和服务私有化,把所有权最终留给社会资本的模式不会成为PPP 项目的主流模式,未来推广仍将以特许经营类模式为主。

二、PPP模式在国内外的发展

(一)国外PPP模式发展情况

PPP模式兴起于英国,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这种公共产品供给的新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根据全球PPP研究机构PWF(Public works Financing)的统计数据,1985~2011年全球基础设施PPP名义价值为7,751亿美元,其中,欧洲处于领先地位,约占全球PPP名义价值的45.6%,亚洲、澳大利亚占24.2%,美国、加拿大分别占8.8%、5.8%,墨西哥、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占11.4%,非洲和中东地区占4.1%。

1、英国PPP模式的运用

英国是PPP模式的国际先驱,也是至今PPP模式运用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英国最早的PPP模式运用于保障性住房领域,即上世纪30年代部分英国地方政府通过私人主动融资、政府产权转让等方式吸引私人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管理。1992年英国保守党财政大臣罗曼·莱蒙特考虑利用私人资金来支持日益增长的公共支出,并首次创立了PPP的典型模式——私人部门融资计划(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在1997年以前,由于受到其他政党的激烈反对,这种模式的使用非常有限,工党在执政之后PFI的在英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发展。

英国的PPP模式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PFI阶段和PF2阶段。在2012年以前PFI是英国应用最广泛的PPP模式,PFI模式下允许私人部门参与到公共设施的设计、建造、投融资和运营环节,旨在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并更好地维护公共资产。1992~2011年英国累计完成PFI项目700多个,项目资本支出合计547亿英镑,涉及的公共领域包括学校、医院、公路、监狱、住房、废物废水处理设施等。其中,伦敦地铁即为以30年特许经营权为基础

采取PPP模式建造而成的。PFI模式的优势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了私人部门的项目管理经验、创新意识和风控技术,但在运行过程中PFI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成本浪费、合同灵活性差、项目透明度低、风险收益分配不合理等。

鉴于PFI模式的不足,英国政府于2012年推出了一种新的PPP模式——PF2。主要改进之处在于:1)股权结构方面,PF2模式下政府持有一定的股权,作为项目小股东参与投资;2)提高项目效率、节省项目支出成本,PF2模式下鼓励政府进行集中采购,项目招标时间不超过18个月,对项目采购制定标准化的流程和文件,加强开支监管等;3)提高合同灵活性,如政府可以在项目运营过程中选择添加或删除一些服务可选项等;4)提高透明度,如要求私人部门公开项目收益信息,政府每年公布其所有参股项目的财务信息等;5)改进风险分配机制,如政府部门改进对额外开支风险的管理等;6)债务融资方面,PF2项目有望获取长期的债务融资等。

管理方面,英国财政部是PPP的主管部门,财政部下属的英国基础设施局(Infrastructure UK,IUK)全面负责PPP工作,为所有公共管理部门提供PPP的专业管理,尤其是采购方面的知识,并负责批准英格兰地区的PFI交易(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PFI交易由各地方负责审批)。在地方政府层面,英国财政部与地方政府协会联合成立了地方合作伙伴关系组织(Local Partnerships),独立于财政部,按公司化运营(市场投资人占股51%,财政部和苏格兰主管部门分别占44%和5%),为地方政府提供PFI项目技术援助和评估服务,并帮助制定标准化的合同(涉及具体项目采购与投资策略),以市场化方式对项目和公司进行投资。2010年后,IUK合并了PPP工作组和“地方合作伙伴关系组织”的职能,统一管理实施PF2项目。截至2012年3月,在PFI下共有717个项目,总投资547亿英镑,其中,648个处于运行阶段。

英国PPP的案例之一是伦敦地铁。伦敦地铁由国营伦敦地铁公司(LUL)拥有并运营。上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面临地铁投资严重不足的局面,英国政府在权衡后,最终选择了以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PPP)的模式对整个地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而非采取完全私有化的模式。经过4年多的论证和试行,伦敦地铁的PPP合约于2002~2003年之间正式签约,LUL将地铁系统的维护和基础设施供应工作以30年特许经营的方式交由三家基础设施公司(分别为SSL、BCV和JNP公司)负责,LUL仍然掌控日常运营和票务工作,并通过固定支付和业绩支付来回报基础设施公司。伦敦地铁公司特许经营期为30年,考虑到地铁的建设

标准、对运营情况的考核标准,以及一些签约时无法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伦敦地铁PPP模式的合约中专门增加了定期审核机制:约定签约各方每隔7.5年重组新审定合约条款,并设定了专门的仲裁机制,以保证重新审核的公正性,确保合约的有效执行。

2、加拿大PPP模式的运用

加拿大是国际公认的PPP运用最好的国家之一,加拿大各级政府的对PPP模式的重视程度很高且支持力度很大。因此,加拿大PPP市项目推进有力,项目运作规范,各级采购部门经验丰富,服务效率和交易成本优势显著。1991~2013年加拿大累计启动PPP项目206个,项目总价值超过630亿美元,项目涉及交通、医疗、司法、教育、文化、住房、环境和国防等行业。目前加拿大的PPP项目大约占所有公共领域项目的15%~20%左右。

在加拿大的PPP模式中,私人部门负责PPP项目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的全过程,以避免由不同投资人负责单一阶段带来的风险和责任推诿;政府在项目建设完成前不承担支付责任,支付的阶段延伸至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同时支付的前提是私人部门提供的服务达到事先约定的标准。

管理方面,加拿大组建了国家层级的PPP中心(PPP Canada),即加拿大PPP中心。该中心是一个国有公司,由加拿大联邦政府所有,采取商业模式运作;专门负责协助政府推广和宣传PPP模式,参与具体PPP项目开发和实施,审核和建议联邦级的PPP项目,为PPP 管理制定政策和最优实践,提供技术援助等,并负责与地方级PPP单位的合作。为支持PPP 模式的发展,加拿大PPP中心设立了“加拿大P3基金”[ 基金总额12亿加元,2014年4月再次增加12亿加元。截至2013年3月底,该基金已为加拿大15个PPP项目提供基金支持近8亿美元,撬动市场投资超过33亿美元。],各层级地方政府都可以申请该基金,用于交通、水务、能源、安全、固废处理、文化、体育、旅游、电信、海事、宇航等领域,该基金(加上其他联邦资金)可为PPP项目提供最高不超过项目投资额25%的资金支持。此外,加拿大各级政府制定基础设施规划,不断完善PPP项目采购流程。

加拿大PPP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私人部门参与PPP项目并非单纯的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公共服务;二、具有专业技术和经验优势,加拿大成立了专业的组织机构负责审核PPP项目复杂的交易结构等;三、引入竞争,加拿大鼓励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参与到PPP项目的竞标中,以鼓励创新、降低成本;四、资本市场融资,加拿大建立了为PPP项目提供资金的项目债券融资市场;五、注重推广和创新,加拿大PPP

中心与国内各省同行分享交流经验,同时借鉴PPP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相应调整。

3、澳大利亚PPP模式的运用

澳大利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PPP模式,其最普遍的PPP模式是投资者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公司SPV,由SPV与政府就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签订项目协议,协议期限一般为20~30年。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效率,澳大利亚政府在PPP模式的推广过程中,不断的加大私人资本参与范围,并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风险更多得交由项目公司(SPV)承担,使得私人资本享受的收益同期承担风险之间产生不匹配,进而导致部分PPP项目以失败告终。2000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现行法律进行修订,并制定特别法律,保障私人资本的权益,以进一步推广PPP模式的发展。

管理方面,澳大利亚成立了全国性的PPP单位,即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局(IAU),负责全国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政策,业务不局限于PPP,推广PPP仅是职能之一。2008年IAU会同澳大利亚全国PPP论坛制定了全国性的PPP政策框架和标准,各级政府(州)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地的指南。上述政策要求各级政府资本金超过5,000澳元的所有项目必须把PPP作为备选模式。

澳大利亚PPP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主体育馆和奥运村。其中,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投资估算为6.15亿澳元,其中,政府拨款9,120万澳元,政府贷款600万澳元,占总投资的15.8%;其余84.2%的资金由中标联合体组建的私人财团(2000年澳大利亚体育场公司)负责筹措。中标人除投入股本金、商业银行贷款外,还通过发行会员坐席[ 其中,发行“黄金会员”坐席34,400个,单价1万澳元,发行“白金会员”席位600个,单价3.4万澳元。]等方式募集资金。奥运协调局代表州政府与中标人共签署了9

种合同,除特许权协议外,还有租赁协议(包括土地租赁协议)、政府贷款协议。悉尼奥组委与中标人签署了体育场协议和商业权利协议。政府通过协议授予中标的私人财团负责融资、建设及在建造完成后31年的经营和维护权。该私人财团委托组建两家公司分别负责管理体育场和拥有体育场的资产。拥有资产所有权的公司负责偿还银行本息、向地方政府缴纳税费;负责管理的公司向持有资产的公司支付租金租用场馆,租金的多少基于管理公司的收入规模

(来源包括冠名权、场馆租用、商业集会、会所收费、商品售卖、广告和餐饮等)。在经过赛后最初阶段的亏损后,主体育场已开始盈利。

(二)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PPP模式在中国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中国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采取PPP模式以特许经营类的BOT为主,社会资本方以外资为主;准经营和公益性项目投融资主要以政府融资平台为主;随着中央政府对PPP模式的重视和推广,预计未来三年PPP模式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就广义的PPP模式而言,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索利用外资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合作。从发展阶段来看,PPP模式在中国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试点阶段(2002年之前):在此期间,PPP模式以外资参与的BOT模式为主。其中,1984年香港合和电力(中国)有限公司和深圳特区电力开发公司(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即深能集团的前身)采取合作经营方式建设的沙角B电厂[ 该电厂于1988年试运营结束,进入商业运营;项目采取BOT模式,香港合和电力(中国)有限公司获取项目10年的特许经营权,项目已于1999年8月移交给深能集团(持股64.77%)],为中国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BOT项目。1995年法国电力公司及阿尔斯通公司联合体获得广西来宾B电厂18年的特许经营权,为国家批准的首个BOT试点项目。期间PPP项目均为利用外资项目,由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现“商务部”)主导。

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8年):2002年原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建城[2002]272号),鼓励社会资本、外国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2005年“非公经济36条”(见表4)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地市政公用领域PPP模式的推进,期间外资和民营资本较大规模的参与市政公共用基础设施的投资。该阶段期间,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中华煤气)、新奥燃气等境外资本以及其他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等BOT模式参与各地市政公用项目投资。其中,截至目前发过威立雅环境集团已在中国23个省的126个城市投资以水务为主的市政项目。此外,社会资本也通过PPP模式参与到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大型体育场馆等项目中。期间的代表性项目国家体育场、北京地铁四号线,以及威立雅水务公司、新奥燃气、港华燃气等在各地区投资的水务、燃气项目。

调整阶段(2009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中国中

央政府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刺激经济增长计划。该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由政府主导,但鉴于地方政府无法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投资,各地政府都充分利用所属融资平台进行投融资。2009年以来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融资职能主要由各地的融资平台公司承担,项目的运作方式以政府委托代建、BT模式为主。因此,期间社会资本在公共产品和服务领

域的参与度有所下降,PPP模式的发展处于调整阶段。虽然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

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即新“非公经济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但各方反应一般。

总体看,自上世纪80年代首次引入以来,中国PPP模式以特许经营类的BOT模式为主,项目主要为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社会资本方以外资为主,民营资本进入较晚,且整体参与程度不高。政府准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投融资主要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主导,采取委托代建、BT等形式。

历年来中国政府出台多项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促进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政策文件, 2013年以来政策密集出台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成立将加速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为有效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市场活力,历年来中国出台了多项促进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政策文件(见表4),这些文件为PPP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文件支持和依据。

表4:历年来中国推广PPP模式相关的政策文件

发布

部门

文件名称/文号观点摘要

对外

贸易经济合作部(现“商务部”)

关于以BOT方式

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

题的通知(1995年)

以BOT投资方式吸引外资应符合国家关于基础设

施领域利用外资的行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政府机构一般

不应对项目做任何形式的担保或承诺(如外汇兑换担

保、贷款担保等)。如项目确需担保,必须事先征得国

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方可对外作出承诺。

国家发展计划

委员会(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促进和

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

意见》的通知(计投

资〔2001〕2653号)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

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

目建设。近期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公共产品的合

理价格、税收机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鼓励和引导

民间投资参与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关于加

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

化进程的意见》的通知

(建城[2002]272号)

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

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

资结构。对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

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应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

资主体。

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市政公用事业

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126号)

(2004年)

鼓励利用社会资金、境外资本,采取独资、合资、

合作等形式建设市政公用设施,从事特许经营。政府投

资建设的市政公用设施,所有权属于政府。特许经营者

按照城市规划投资建设的市政公用设施,在特许经营期

满或者终止后,无偿归政府所有。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鼓

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

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5〕3号)——“非

公经济36条”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

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支持非公

有资本积极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

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

运营。在规范转让行为的前提下,具备条件的公用事业

和基础设施项目,可向非公有制企业转让产权或经营

权。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

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

发布

部门

文件名称/文号观点摘要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鼓励

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

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13号)——

新“非公经济36条”

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

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鼓励

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和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

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为民间投

资创造良好环境。

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务院批转发展

改革委《关于2013年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

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发〔2013〕20号)

抓紧清理有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推动民间资本

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改革

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

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3〕33号)

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

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

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法人投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

意见国发〔2013〕36

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

体制。政府应集中财力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要

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

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

运营有合理回报或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可经营性城市

基础设施项目,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

主体同等对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2013年

11月)

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

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

股。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

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

融机构。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强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

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

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对在建项目确实没有其他建设资金来源的,应主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解决后续融资。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创新

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

意见(国发〔2014〕60

号)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农业和水利工程。积极推动

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通过特许经营、

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

资城镇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建筑垃圾资

源化利用和处理、城市综合管廊、公园配套服务、公共

交通、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依法选择符

合要求的经营者。政府可采用委托经营或转让—经营—

转让(TOT)等方式,将已经建成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转交给社会资本运营管理。

财政部

关于推广运用政

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

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

金[2014]76号)

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发展的制度体

系。

财政部

关于印发政府和

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

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财金〔2014〕113号)

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

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

(发改投资[2014]2724

号)

合理确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范围及模式;

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和

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规范管理;强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

作的政策保障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大规模利用融资平台公司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增长。依据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1年第35号),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2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万亿元,占62.62%;政府性债务中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债务余额(三类债

务合计)占比为69.69%。该审计结果的发布引发了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债务问题的

高度重视。依据审计署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公告(2013年第32号-总第174号),截止2013年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20.70万亿元,较2010年底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2013年国务院连续发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投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控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在2014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中提出“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和运营。”这是中国官方首次提出PPP概念。之后财政部以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以下简称“PPP中心”),具体负责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相关事项。

2013年12月,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别发布了《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和《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PPP模式的推广和实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范;同时,财政部还公布了

3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供各地进行参考和借鉴。2014年9月安徽和福建省政府基于财政部财金[2014]76号发布了地方版的PPP操作指南和指导意见;11月以来,河南、江苏、河北、山东、湖南和四川等省份也相继出台了推广PPP模式政策文件。PPP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划清政府和企业界限,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能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拓宽城镇化建设渠道,分担政府投资压力。《操作指南》和《指导意见》,以及各省的PPP政策文件为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项目提供了操作指导和制度保障,将加快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PPP项目的实践。

三、对中国推广PPP模式的建议

从首次采用BOT方式引进外资建设沙角B电厂开始,中国探索和发展PPP模式已近三十年,但实施主体仍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具有指导示范性的统一规范。PPP模式的推广可以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融资支持,有利于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有利于控制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符合公共财政和政府治理现代财政的内在要求。

基于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同时参考境外PPP模式运作经验,我们对中国推广PPP

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确保PPP监督管理机构的独立性。从国外PPP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建立全国性的PPP监督管理机构对推广PPP模式至关重要。目前中国财政部已成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并要求各级地方财政部门积极设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或指定专门机构,履行规划指导、融资支持、识别评估、咨询服务、宣传培训、绩效评价、信息统计、专家库和项目库建设等职责。PPP中心制定了PPP模式的《操作手册》,并披露了示范项目,但中央政府并未明确PPP中心作为全国PPP模式推广发展的地位。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承担PPP模式推广的监管职能,并与2014年11月发布《指导意见》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2014年版)》(简称“《合同指南》”)。因此,在PPP模式推广中财政部PPP中心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别扮演何种角色有待进一步明确。虽然从国际经验来看,多数国家的PPP组织和监管单位设置在财政部内或者向财政部门报告,但考虑到财政部门作为PPP项目的重要参与方之一(尤其是涉及政府支付责任的项目),如何保障其在项目筛选以及招投标中的独立性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我们建议适度增强PPP模式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可考虑成立由财政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级行业主管机构、第三方机构以及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的联合机构,主要承担PPP项目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服务、评估评价和咨询等工作。

第二、加快完善PPP工作机制、配套政策、法律等制度建设。2014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操作手册》对PPP项目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规范说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合同指南》,为PPP模式的推广提供制度保障。但总体看,目前中国PPP项目的工作机制和管理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普及,同时尚未出台针对PPP项目的招投标、税收优惠等特别法律规定,尤其是涉及特许经营权的,亟待国家层面特许经营法的出台(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此外,涉及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投资回报保障机制、政府投资引导机制以及配套金融服务等政策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引入创新理念,探索多元化的PPP模式。PPP模式的内涵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领域的合作,因此只要能够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同时降低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就可以考虑创新性的引入新的机制,以更好的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保障PPP项目的推进。例如,伦敦地铁项目为保障参与方的权益,在重

新审核合约的过程中引入了仲裁机制。目前,中国的PPP模式以BOT和BT模式为主,因此,应鼓励各方根据项目特点创新性的采用如BOOT、TOT等其他模式。

第四、简化PPP项目审批程序,引入公众监督。目前中国政府正不断简化项目的审批流程,但考虑率到PPP项目涉及到财政、规划、土地以及主管行业等主管部门,项目审批仍需经过较为繁杂的审批流程。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在风险得到控制的情况先,应考虑进一步简化PPP项目的审批等流程。此外,由于PPP项目多为同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有必要让公众参与到项目的监督过程中,同时加强PPP项目招投标、投资建设和后期运用保障等信息的披露,以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保值保量的供给。

(中债资信:关书宾姜承操霍志辉)

美国海军航空吊放声纳技术与发展趋势

美国海军航空吊放声纳技术与发展趋势 【摘要】航空吊放声纳是反潜直升机上装备的重要搜潜设备。介绍了美国海军的航空吊放声纳发展情况,分析了其主要技术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发展我国航空吊放声纳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航空反潜;吊放声纳;发展 Abstract:Dipping sonar is an important device equipped on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US Navy dipping sonar is introduced,and the main technical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re analyzed,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our country. Key Words:Aviation antisubmarine;Dipping sonar;Development 1.引言 声纳出现的历史已近百年,美国于上世纪40年代末首先使用吊放声纳,AN/AQS-1型航空吊放声纳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军用装备[1]。由于航空吊放声纳是装备在反潜直升飞机上的,设备工作时受平台的噪声影响比较小,与水面舰艇或潜艇用声纳相比较,想获得同样的探测效果仅需要较小的声纳基阵就能实现,且潜艇缺少有效地与飞机对抗的手段,加之反潜机的速度要远大于潜艇航速,所以,在航空反潜作战中,飞机对潜艇一直处在绝对优势的地位。 战后,潜艇技/战术水平不断发展,特别是核动力潜艇的不断装备和发展,要求与之斗争的反潜兵力必须具备更高的搜索速度和作战效率,因此,航空反潜的地位更加突出,已成为各发达国家最重要、最有效的反潜手段之一。航空吊放声纳是反潜直升机对水下目标进行搜索、定位、识别、跟踪的最重要手段。 2.美国海军航空吊放声纳发展概况 吊放声纳是海军反潜直升机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对潜艇的搜索、定位、识别及跟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技术变革,随着新技术、新元件的不断应用,以及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性能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美军是西方国家军队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航空反潜兵力和现代化的航空声纳设备[2],已装备和研制的航空吊放声纳主要型号有AN/AQS-13系列、AN/AQS-22和HELRAS吊放声纳。 2.1 AN/AQS-13吊放声纳 美军早期使用过的反潜直升机主要有海王、海妖等,海王直升机机身较大,同时装备有吊放声纳和声纳浮标,后者因机型较小,只装备浮标声纳[3]。上世纪六十年代,美海军主要装备的是AN/AQS-13A/B吊放声纳,装备对象为

ppp模式 (一种融资和项目管理模式)

ppp模式 (一种融资和项目管理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 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 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公私合营模式(PPP),以其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 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 风险减小。PPP模式比较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废弃物处理或其中的 某一环节,如有害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置环节。这种模式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和考虑政府参与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围与程度,这是值得探讨且令人困扰的问题。 截止到[1] 2015年1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推介的第一批1043个PPP项目中,已签约项目达到329个,占推介项目数量的 比例为31.5%。 中文名 PPP模式 外文名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含义 公私合伙或合营

广义定义 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合作又称 PPP融资 定义 编辑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PPP模式(4张) 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有一个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营,又称公私协力)开始出现并越来越 流行,特别是在欧洲。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是指 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 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本文拟对PPP的各种定义作一个综述,并论述它的理论基础。 狭义定义 从各国和国际组织对PPP的理解来看,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 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广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ValueForMoney)原则。 广义定义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中文直译 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 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虽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 品或服务已有很长历史,但PPP术语的出现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广为使用的术语是Concession、BOT、PFI等。PPP 本身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加之意识形态的不同,要想使世 界各国对PPP的确切内涵达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的。德国学者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燕山大学 21世纪武装直升机发展概论 现代武器装备概论 机械工程学院 09级机自10班 0901******** 孙亚鹏 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直升机概念的萌芽 最早直升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前(B.C. 400)中国已有的竹蜻蜓,竹蜻蜓包含一螺旋桨装在一根垂直轴上,人们以手转动此轴即可使竹蜻蜓升空飞行,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概念直升机。但是此一概念并没有继续的发展,一直到十五世纪,达芬奇(Leonardo de Vinci)绘出他所认为飞行的机器,在图中他建议以旋转一绕垂直轴的螺旋面(双旋翼直升机概念鼻祖)来达到垂直的飞行。 第二节早期直升机的发展 大约在1900年,以汽油为燃料的往复式内燃机开始问世,使得飞机的飞行成真,同时人们亦开始利用在直升机的发展上。于1904年法国 Renard 制造一架横向双主螺旋桨直升机以一双缸引擎推动同时他利用翼片扑动插梢(flap hinge)来解决因翼片升力所造成螺旋桨轴毂的力矩问题。 1907十一月三日法国 Paul Cornu 驾驶自制的直升机,而这也是飞行史上第一架真正只由飞行员操作飞行的直升机 1912年苏联 Yuriev 建造了一架原型机重200千克(下图),这是世上第一架只有单一主螺

旋桨配上一垂直反扭力螺旋桨。而此设计即目前最常见的型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因战争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较佳的引擎被开发出来,直升机所面临功率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有了足够的动力令直升机起飞,先驱们开始可以集中精力在直升机稳定性及控制性的问题上加以探讨。为解决控制稳定的问题,一些以前直接引用飞机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修正,如不再以垂直尾舵的方式来控制方向而改以翼面循环倾角和以旋转翼来取代螺旋桨等。旋转翼与螺旋桨最大的不同在其刚性的设计,旋转翼为柔性设计,允许翼片大量的位移及变形。反之螺旋桨则为刚性设计只允许少量的变形。 第一次大战结束的几年后,有三位直升机制造者竞相地号称其完成真正的飞行。事实上他们试飞的日期相隔不久,且各自有其破当时直升机第一次飞行的记录和对直升机的发展有所贡献 I. Pescar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位阿根廷(Argentina)的工程师 Marquis Pescara 建造一架包含两个转向相反的共轴旋转翼直径 6.4米,每一旋转翼有上下两个平面,每一平面有四个翼片: II. De Bothezat一位苏联的科学家于苏联革命时被迫逃离母国到美国,于1916年他写了一本直升机旋翼理论的书。在1921年六月一日他和美国陆军签署一项合约,帮军方发展一架可升高至 100米且可在引擎转速下降情况下降落的直升机,此为美国军方第一次直升机订单的合同。此机为一交叉型铁管梁组成的机身,于梁的四端各有一六个翼片直径 6.6米的旋转翼,旋转翼片的倾角则由一飞轮控制,全机重 1610千克配以一200马力的引擎 典型的武装直升机 III. Oehmichen一位法国工程师 Etienne Oehmichen 在1920年建造一架类似 Paul Cornu 所造的直升机,机身由一水平梁构成,于梁的两端各有一双翼片旋转翼,其直径 6.4米由一20 到25马力的引擎透过皮带来带动。但此机升力不足,他以缆线将一充满70 立方米的氢气球悬吊在上机身架子 第三节直升机发展的起飞期 德国的 Heinrich Focke 教授,他所发展一系列横向双主轴旋转翼直升机不止打破当时的很多记录,完成直升机史上第一次的自动旋转降落,同时对于直升机的应用上亦有相当的贡献。此机通过一连串官方正式的认证,开创以后直升机于山地救难、游览观光及城市运输的商机。于1943年六月十二日在当时德国的统制者希特勒(Adolf Hitler)前的表演后,直升机开始被使用于战争上。虽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不过Focke 教授在直升机发展上的成功事迹激励了各国于大战前对直升机发展的投入。但欧战开始及战后家园的重建,使得各国不得不停止直升机的发展,反观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因为本土未受到战争的洗礼其直升机发展亦进步神速,进而发展成一产值可观的工业。1940年到 1945年期间可说是其直升机工业的诞生,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 Igor Sikorsky(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和 Authur Young (贝尔直升机公司)两人。目前最常见的单一旋转翼直升机亦因西科斯基的成功变成目前直升机型式的主流 第四节武装的开始 纵观直升机的发展史就可以知道武装直升机是必然的趋势。在直升机上加装武器开始于40年代。,德国在Fa-223运输直升机加装了一挺机枪。50年代,美、苏、法等国都分别在直升机加装武器,开始主要用于自卫,后来也用来执行轰炸、扫射等任务。6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直升机。战争中,其直升机损失惨重,因而决定研制专用武装直升机。第一种专门设计的武装直升机是美国的AH-IG,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并用于越南战场。 武装直升机的地位 在局部战争中日益凸显的独特性能:飞行速度快;反应灵活、机动性好;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机载武器杀伤威力大。在现代战争中,武装直升机主要可遂行以下的一些任务:一

ppp项目定义

ppp项目定义

一、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 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与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 PPP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纯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二、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PPP模式 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有一个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营,又称公私协力)开始出现并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欧洲。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本文拟对PPP的各种定义作一个综述,并论述它的理论基础。 狭义定义 从各国和国际组织对PPP的理解来看,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物有所值(ValueForMoney)原则。 广义定义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虽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已有很长历史,但PPP术语的出现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广为使用的术语是

3P项目运作流程与投融资模式

一、 PPP 模式概述 1、定义 PPP模式,也称 PPP融资,或者 PPP。PPP模式即 Public — Private--Partnershiq 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 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 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 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为弥补 BOT 模式的不足,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 PPP (Public —Private--Partnershiq)模式,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 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 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 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采用这种融资 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 有效运营。 2、PPP模式的内涵 PPP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项目 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 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 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 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第二、 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欠缺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的 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 PPP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城市轨 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 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 方的利益。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 第三、 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私营部门的投资目标 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投 入的。而采取 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从而很好地解决 了这个问题,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 政策可提高民营资本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积极性。 第四、PPP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服 务质量。在 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城市基础设

无人水下航行器声呐装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人水下航行器声呐装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人水下潜航器(UUV)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在发展初期,UUV主要用于深水勘探、沉船打捞、水下电缆铺设及维修等民用领域,后逐步扩展应用于水下声源探测、协助潜艇深水避雷、港口战术侦察等军事领域。近十几年来,随着平台、推进器、导航、控制系统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加上现代战争追求人员零伤亡的理念,UUV的军事应用得到高度重视,其在水下侦察、水下通信和反潜、反水雷作战、信息作战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空前发展。 美国国防部于2007~2013年间前后发布了4版《无人系统(一体化)路线图》,其中针对UUV的4个级别将任务按优先级扩充为17项,如表1所示:

美海军于2000年和2004年分别发布两版《海军无人水下潜航器总体主规划》,将UUV(不分级别)的任务按优先顺序归纳为9类:①情报/监视/侦察(ISR);②水雷对抗(MCM);③反潜战(ASW);④检查/识别;⑤海洋调查; ⑥通信/导航网络节点(CN3);⑦载荷投送;⑧信息作战; ⑨时敏打击。 不论是《海军无人水下潜航器总体主规划》,还是《无人系统(一体化)路线图》,这几版文件中对于所有级别的

UUV,情报/监视/侦察(ISR)、检查/识别和水雷对抗(MCM)这3项任务的排序都十分靠前,这也印证了在当今复杂国际环境下美国海军对于这3项UUV任务执行的迫切需求。 UUV执行各项任务无一不需要声呐的配合,尤其是对于ISR、检查/识别和MCM,声呐性能的优劣,往往是任务完成度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功能的不同,UUV声呐装备主要分为三大类:通信声呐、导航声呐和探测声呐,如图1所示。 通信声呐主要用于UUV与协同行动的其他UUV、母船(艇)或通信浮标之间的信息链接;导航声呐为UUV的安全航行和执行作业任务提供其位置、航向、深度、速度和姿态等信息;探测声呐主要用于警戒、探测、识别水中或沉底目标信息,对水下地形、地貌、地质进行勘察和测绘。承担不

PPP模式是什么

PPP (公私合作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广义PPP(Public公共的-Private私人的-Partnership合伙企业),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与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中文名 3P模式或P3 外文名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分类 股票融资 模式 企业经营手段 目录

.1定义 .?狭义定义 .?广义定义 .2三大特征 .?伙伴关系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3PPP模式分类 .?融资性质 .?非融资性质 .?股权产权转让 .?合资合作 .4主要优点 .5主要内涵 .6培训手册前言 .7开发性金融与PPP项目投资对接研讨会 .?会议主题 .?协办单位 .?嘉宾及专家 .8相关报道 定义编辑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PPP模式 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有一个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营,又称公私协力)开始出现并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欧洲。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本文拟对PPP的各种定义作一个综述,并论述它的理论基础。 狭义定义 从各国和国际组织对PPP的理解来看,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ValueForMoney)原则。

PPP项目融资模式概念

PPP项目融资模式概念 一、PPP项目基本定义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公私合营模式(PPP),以其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该模式比较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废弃物处理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如有害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置环节。这种模式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和考虑政府参与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围与程度,这是值得探讨且令人困扰的问题。 从各国和国际组织对PPP的理解来看,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狭义定义 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 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

(ValueForMoney)原则。 (二)广义定义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虽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已有很长历史,但PPP术语的出现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广为使用的术语是Concession、BOT、PFI等。广义PPP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其中: 1、外包类 PPP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在外包类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2、特许经营类 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 PPP模式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因而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特许经营类项目能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节约整个项目的建设和经营

无人水下航行器声呐装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人水下潜航器(UUV)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在发展初期,UUV主要用于深水勘探、沉船打捞、水下电缆铺设及维修等民用领域,后逐步扩展应用于水下声源探测、协助潜艇深水避雷、港口战术侦察等军事领域。近十几年来,随着平台、推进器、导航、控制系统以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加上现代战争追求人员零伤亡的理念,UUV的军事应用得到高度重视,其在水下侦察、水下通信和反潜、反水雷作战、信息作战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空前发展。 美国国防部于2007~2013年间前后发布了4版《无人系统(一体化)路线图》,其中针对UUV的4个级别将任务按优先级扩充为17项,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级别UUV任务需求优先级

美海军于2000年和2004年分别发布两版《海军无人水下潜航器总体主规划》,将UUV(不分级别)的任务按优先顺序归纳为9类:①情报/监视/侦察(ISR);②水雷对抗(MCM);③反潜战(ASW);④检查/识别;⑤海洋调查;⑥通信/导航网络节点(CN3);⑦载荷投送;⑧信息作战;⑨时敏打击。

不论是《海军无人水下潜航器总体主规划》,还是《无人系统(一体化)路线图》,这几版文件中对于所有级别的UUV,情报/监视/侦察(ISR)、检查/识别和水雷对抗(MCM)这3项任务的排序都十分靠前,这也印证了在当今复杂国际环境下美国海军对于这3项UUV任务执行的迫切需求。 UUV执行各项任务无一不需要声呐的配合,尤其是对于ISR、检查/识别和MCM,声呐性能的优劣,往往是任务完成度的决定性因素。根据功能的不同,UUV声呐装备主要分为三大类:通信声呐、导航声呐和探测声呐,如图1所示。 图1 UUV主要声呐装备

PPP模式、含义

公私合营模式(PPP),以其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PPP模式比较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废弃物处理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如有害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置环节。这种模式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和考虑政府参与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围与程度,这是值得探讨且令人困扰的问题。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有一个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营,又称公私协力)开始出现并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欧洲。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本文拟对PPP的各种定义作一个综述,并论述它的理论基础。 狭义定义:从各国和国际组织对PPP的理解来看,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 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ValueForMoney)原则。 广义定义: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虽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已有很长历史,但PPP术语的出现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广为使用的术语是Concession、BOT、PFI等。PPP本身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加之意识形态的不同,要想使世界各国对PPP的确切内涵达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的。德国学者NorbertPortz甚至认为"试图去总结PPP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固定的定义,并且也很难去考证这个含义模糊的英文单词的起源,PPP的确切含义要根据不同的案例来确定。 一、PPP的各种模式及其含义 广义PPP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其中: 外包类:PPP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在外包类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特许经营类:项目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根据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公共部门可能会向特许经营公司收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或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协调好私人部门的利润和项目的公益性两者之间的

PPP(公私合作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公私合作关系) 广义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与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三大特征 伙伴关系 PPP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是伙伴关系,这是PPP最为首要的问题。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给予授权、征收税费和收取罚款,这些事务的处理并不必然表明合作伙伴关系的真实存在和延续。比如,即使一个政府部门每天都从同一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形成伙伴关

系,首先要落实到项目目标一致之上。但这还不够,为了能够保持这种伙伴关系的长久与发展,还需要伙伴之间相互为对方考虑问题,具备另外两个显著特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利益共享 需明确的是,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并不是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私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即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其主要原因是,任何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如果双方想从中分享利润,其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允许提高价格,就可以使利润大幅度提高。不过,这样做必然会带来社会公众的不满,甚至还可能会引起社会混乱。既然形式上不能与私营部门分享利润,那么,如何与私营部门实际地共享利益呢?在此,共享利益除了指共享PPP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利益共享显然是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利益共享,也不会有可持续的PPP类型的伙伴关系。 风险共担 伙伴关系作为与市场经济规则兼容的PPP机制,利益与

PPP模式与BOT、TOT的定义和概念

PPP模式与BOT、TOT的定义和概念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由于PPP与传统的公用事业提供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近二十年来,各国或国际组织都争相尝试将P PP的各种模式应用于本国或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从90年代初期开始,全球PPP项目迅猛增长,并于1997年达到顶峰。伴随19 97年亚洲、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危机的出现,全球PPP项目有所减少,之后在平稳中又开始逐渐回升。有资料表明,在未来15年内,全球发展中国家大约需要2万亿美元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未来若干年内,全球很可能会出现PPP项目建设的新高潮。 中国正处于经济腾飞时期,对于各种基础设施的需求比其他国家更大更迫切。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财政实力不够雄厚,必须引入灵活多样的市场化融资方式建设基础设施。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快PPP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 1. PPP定义及相关概念 1.1 PPP定义研究 虽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已有很长历史,但PPP 术语的出现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广为使用的术语是C oncession、BOT、PFI等。PPP本身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

加之意识形态的不同,要想使世界各国对PPP的确切内涵达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的。德国学者Norbert Portz 甚至认为“试图去总结PP P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固定的定义,并且也很难去考证这个含义模糊的英文单词的起源,PPP的确切含义要根据不同的案例来确定[1]”。以下列举了几条有代表性的PPP定义,供参考。 (1)联合国培训研究院 PPP涵盖了不同社会系统倡导者之间的所有制度化合作方式,目的是解决当地或区域内的某些复杂问题。PPP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为满足公共产品需要而建立的公共和私人倡导者之间的各种合作关系,其二是为满足公共产品需要,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进行的大型公共项目的实施[2]。 (2)欧盟委员会 PPP是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传统上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项目或服务[3]。 (3)加拿大PPP国家委员会 PPP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合作经营关系,它建立在双方各自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资源分配、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最好地满足事先清晰界定的公共需求[4]。

BT、BOT、PPP模式的含义

BT、BOT、PPP模式的含义 BT模式的含义 1.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 2. 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换形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 3. 目前采用BT模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了项目融资的一种新模式。 BOT模式的含义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是英文建设——运营——移交的缩写。在国际融资领域BOT不仅仅包含了建设、运营和移交的过程,更主要的是项目融资的一种方式,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所谓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本身信用为基础的融资,项目融资是与企业融资相对应的。通过项目融资方式融资时,银行只能依靠项目资产或项目的收入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在这种融资方式中,银行承担的风险较企业融资大得多,如果项目失败了银行可能无法收回贷款本息,因此项目结果往往比较复杂。为了实现这种复杂的结构,需要做大量前期工作,前期费用较高。上述所说的只能依靠项目资产或项目收入回收本金和利息就是无追索权的概念。在实际BOT 项目运作过程中,政府或项目公司的股东都或多或少地为项目提供一定程度的

支持,银行对政府或项目公司股东的追索只限于这种支持的程度,而不能无限的追索,因此项目融资经常是有限追索权的融资。由于BOT项目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BOT项目的债务不计入项目公司股东的资产负债表,这样项目公司股东可以为更多项目筹集建设资金,所以受到了股本投标人的欢迎而被广泛应用。 PPP模式的含义 PPP是指政府与民营机构(或更广义点,任何国营/民营/外商法人机构,下同)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授权民营机构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电厂、水厂等)或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监狱、警岗等)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有主要有垂直和水平两种方式;而BOT是指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民营机构进行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开发)的融资、设计、建造、经营和维护,BOT主要有BOT、BOOT和BOO三种基本形式和十多种演变形式,如BT、TOT等。 由定义可见,PPP本质上和BOT差不多,都属于狭义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ing),即“通过项目来融资——通过该项目的期望收益来融资的活动”,而非广义项目融资,即“为项目融资——为特定项目的建设、收购以及债务重组进行的融资活动”。从金融学而言,所谓狭义项目融资,是指债权人(银行)对借款人(项目公司)抵押资产以外资产没有追索权或仅有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活动,而广义项目融资,往往是有100%追索权的,即债权人对借款人抵押资产以外的资产也有追索权。 PPP和BOT项目对民营机构的补偿都是通过授权民营机构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向项目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由此回收项目的投资、经营和维护等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即建成项目投入使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成为支付经营成本、偿还贷

全面解析BOT、BT、TOT、TBT和PPP投融资模式

#光耀金融#全面解析BOT、BT、TOT、TBT和PPP投融资模式政府市政建设中引进社会资本的模式比较: 项目新建在建已建 轨道交通公共私营合作制 股权融资或股权融资+委 托运营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股权转让 城市道路建设—移交(BT) 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枢纽和经营性开发项目一体化捆绑建设 污水处理 建设—经营—移交(BOT) 模式委托运营或移交—经营— 移交(TOT) 委托运营或移交—经营— 移交(TOT) 固废处置 公共私营合作制(PPP)、股 权合作等移交—经营—移交(TOT) 模式 移交—经营—移交(TOT) 模式 镇域供热建设—经营—移交(BOT) 什么叫BOT、BT、TOT、TBT和PPP投融资模式 1、BOT(Buli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方式 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有期限的抵押以获得项目融资,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由项目发起人通过投标从委托人手中获取对某个项目的特许权,随后组成项目公司并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组织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的运营,在特许期内通过对项目

的开发运营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其他优惠来回收资金以还贷,并取得合理的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应将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在BOT模式下,投资者一般要求政府保证其最低收益率,一旦在特许期内无法达到该标准,政府应给予特别补偿。 2、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 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系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与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

ppp模式的各种定义

ppp模式下的相关概念 1、.特许经营模式:是由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允许私人投资者从事某项公用事业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私人部门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负责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 2、项目运作方式:主要包括委托运营、管理合同、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转让-运营-移交和改建-运营-移交等。 2.1 委托运营:委托经营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预先规定的合同,对委托对象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委托经营的内涵是企业的委托经营,主要以企业产权及其经营权为对象,对陷入经营困境或发生产权关系重大变动的企业委托专门的托管机构经营管理,目的是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委托运营是在非经营性项目模式下的一种形式(不适合我们)。对于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BOO)、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要合理确定购买内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2 管理合同MC模式:指业主和联合体共同签订施工总承包管理协议,共同负责项目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2.3 BOT(建设—运营—转让):这是目前国内最早采用,运用最多的一种公私合作模式。在实施中政府通过项目特许协议,在规定期限内,把项目经营权授予为该特许项目设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融资,项目建设、经营和管理,

并在项目运营中收回投资,偿还贷款并赚取利润。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项目无偿转交给政府。采用BOT模式,私人部门承担融资风险,并享有特许期内的利润,项目的最终所有权归属政府。 2.4 BOOT(建设—拥有—运营—转让)模式,与BOT模式类似,是BOT模式的变形,不同之处在于私营部门在建造期间拥有设施的所有权。除此之外,在实际运作中,BOT融资模式还有其他多种变形形式, 例如,BT(建设—转让)、BTO(建设—转让—经营),特点是项目建成后并不由私人部门经营而将所有权交给政府部门; DBTO(设计—建设—融资—经营),特点是从项目设计开始就交由私人部门进行,直到项目经营期满为止,私人部门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BOOS(建设—拥有—运营—出售)等等。 TOT(转让-经营-转让):这种项目融资模式是指将项目的一定期限内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于私人部门进行运营管理,政府回收资金可用于新项目的建设,项目所有权最终归属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在约定期限内通过经营收回投资并得到合理回报,约定期满后将项目所有权交还给政府部门。 3、剥离(非公有机构拥有) 剥离是指通过出售等形式将公共资产或国有股权转让给私人部门。具体有完全剥离和部分剥离之分。 3.1 完全剥离模式中,所有权永久归私人保留。政府对私人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避免出现行业垄断价格,同时确保服务质量。其典型模式是BOO(建设-拥有-经营),采用BOO模式,私人部门通过特许权投资建设并永久拥有和经营某公共项目,并在与政府部门签订的合同中注明保证公益性的约束条款,接受政府在

PPP项目投融资方案(五大模式)

PPP项目投融资方案(五大模式) 一、PPP模式概述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使用者依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一种模式。 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一般认为发端于1984年第一个BOT模式项目--深圳沙角B电厂项目,随后2003年-2008年,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繁多,财政资金有限,为满足社会大众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各地掀起一波PPP热潮,这期间的代表性项目有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等项目。 2008年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我国采用积极财产政策和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来应对。该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由政府主导,但鉴于地方政府无法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投资,各地政府都充分利用所属融资平台进行投融资。2009年以来,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融资职能主要由各地融资平台公司承担,项目运作以政府委托代建、BT模式为主。这一时期PPP模式遭遇搁浅。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地方政府及政府融资平台与日俱增,截止2013年,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高达20多万亿元,这些债务已经让某些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另一方面城镇化及“一带一路”的发展又亟需大量资金。在此形式下,2013年中央发文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正式提出推广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投资者按照市场化原则出资,按约定规则独自或与政府共同成立特别目的公司(SPV)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举债并承担偿债责任。政府对投资者或SPV公司按约定规则依法承担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相关责任,不承担投资者或特别目的公司的偿债责任。由此,PPP模式再次兴起,并迎来快速的发展。 2015年,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保、农林、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