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的八纲辨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
中医的八纲辨证

妈妈小儿推拿网络培训

中医八纲辨证

一、八纲的概念

概念: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第一节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表--躯壳、腑、经络;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里--脏腑、骨髓

一、表证

概念: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外感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时所产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

表证的特点:起病急,病程较短,病位浅,病情较轻,除肺以外,一般不影响其他脏腑。二、里证

概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的病因:1、表邪失治,内传入里;2、外邪直中,侵犯脏腑;3、七情、饮食、劳倦等。临床表现:无寒无热,但寒不热,但寒不热,脉沉,舌象有明显变化,有内脏症状。

范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的特定证侯,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非表即里”特点:病因复杂,病情较重,影响气血,病位深而广泛,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

表证里证的鉴别

表证里证

寒热情况恶寒发热并见但发热或单畏寒

脏腑症状不突出突出

妈妈小儿推拿网络培训

病程的长短短长

舌象、脉象舌象无明显变化,脉浮沉舌象有明显变化,脉

?第二节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调经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一、寒证

外寒:寒邪入侵肌表所致--表寒

内寒:寒邪直中脏腑--实寒自身阳虚----虚寒

临床表现:

?冷:恶寒、畏寒、肢体发凉、冷痛喜温喜按

?白:面色晃白、舌、苔、痰、带下色白

?稀:痰、涎、唾、带下,脓液清稀,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润:舌苔润滑,皮肤润泽,口不渴

?静:好卧懒动,少言寡语,脉象沉迟

二、热证

表热:热邪外袭肌表所致。里热:外邪入里化热。

气郁化火,食积化火-实热阴虚生内热--虚热

临床表现

?热:发热,喜凉恶热

?黄:痰、尿、苔、带下色黄,面、舌色赤

妈妈小儿推拿网络培训

?稠:痰、涕、涎、带下粘稠

?燥:口、舌、鼻、目干燥,舌苔少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动:躁动不安,善言好动,脉数等

五、表里与寒热的关系

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咽痛,流浊涕,咳黄痰里寒证: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里热证:面红身热,喜饮冷,小便短黄,大便结

第三节虚实辨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一、虚证

1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亏虚,邪气不盛所产生的证侯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2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正气。

3分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精虚、津亏

4不同描述:不足、亏虚、虚弱、虚衰、虚脱或衰竭。

二、实证

1概念:邪气亢盛,正气不虚,正邪剧争,病势亢奋的证侯。

2成因自外而来:外邪入侵人体;六淫疫疠

有内而生:内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食积等。

妈妈小儿推拿网络培训

3临床表现: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四、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

(一)表虚证:发热,汗出,恶风

(二)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

(三)里虚证:(气血阴阳的虚损)

(四)里实证:(实热、痰饮、瘀血、水肿)

(五)虚寒证:畏寒肢冷,少气乏力,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脉沉迟无力

(六)虚热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七)实寒证:面色苍白,腹部冷痛,口淡舌苔白润,脉紧

(八)实热证:壮热,满面通红,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滑数实

第四节、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阳证--表、热、实

阴证--里、寒、虚

一、阴证与阳证

(一)阴证

概念:凡符合“阴”的特性的证候,称为阴证。

1、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的里、寒、虚证。

2、症状表现:向内、向下、不易发现。

妈妈小儿推拿网络培训

3、病邪性质:阴邪

4、病情变化:变化较慢

5临床表现:面色暗淡,精神委靡,身重蜷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二)阳证

概念:是凡符合“阳”的特性的证候,称为阳证。

1、凡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的表、热、实证。

2、症状表现:向内外、向上、易发现。

3、病邪性质:阳邪

4、病情变化:变化较快

5、临床表现:面色偏红,烦躁不安,肌肤灼热,口干渴饮为热;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

痰鸣,大便秘结等为实证;舌质红绛,苔黄黑起剌,脉洪大滑实均为实热之征。

二、阴虚证和阳虚证

阴虚证

概念: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侯,属虚热证的性质。

临床表现: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阳虚证

概念: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侯,属虚寒证性质。

临床表现:畏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晃白,脉沉迟无力。

伴气虚的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某人恶寒(或恶风)发熟,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当诊断为 (分数:2.00) A.里证 B.表证√ C.寒证 D.热证 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其临床表现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某人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燥不安,或神昏谵语,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属于 (分数:2.00)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解析:解析:实热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某人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症,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当诊断为 (分数:2.00) A.表热里寒证 B.表寒里热证 C.上热下寒证√ D.上寒下热证 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如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上热证,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之下寒证此。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虚”的含义主要指 (分数:2.00) A.虚邪中人 B.邪气不盛 C.正气亏虚√ D.气血亏虚 解析:解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是下列哪本书 (分数:2.00) A.《黄帝内经》 B.《伤寒正脉》 C.《伤寒质难》√ D.《景岳全书》 解析:解析: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正是提出八纲名称。他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演示教学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 (完结)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疫毒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 觉发热), 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外邪束表,经气郁滞不畅,不用则痛——头身疼痛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 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 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

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表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主证。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治则为辛温解表。 表热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为主证。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热伤津而口渴。热邪在表,故脉浮数。治则为辛凉解表。 表虚证以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为主证。 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治则为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表实证以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为主证。

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治则为辛温解表。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2)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外感病中的里证还需结合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内伤杂病中,则以脏腑辨证为主。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3)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眩为主证。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食。治则为和解表里。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的基础理知识概要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象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经络学说与脏象学说密切相关。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根据史书记载我国远古医学典籍有《黄帝针灸》、《素女脉诀》和《神农本草经》即所谓“三世医学”。“三世医学”后中医学的学术发展分别沿着“医经”和“经方”两方面发展。汉以前计医经七家凡二百十六卷经方十一家凡二百七十四卷。但这些典籍大多可能早已散失,所以从现存的医学文献来看,汉以后历代医药学家的学术主张和理论依据几乎都没脱离《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这几部古典著作的理论框架。这四部著作可说是汉代以前也就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经典著作,反映了从先秦至东汉末年之间中医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以及药物、针灸治疗等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特点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医学实践主要是临床实践,亦包括对人和动物的解剖观察等,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并融合了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如天文、历学、农学等而逐步形成的。千百年来一直在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也就是说这一理论体系产生年代古远,受古代哲学思想和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影响很深,同时又来源于实践并长期指导实践。因此它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过的。这一独特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下面就此两点进行论述。 1、整体观念 整体其含义就是指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的整体观念其内涵有两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重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 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可分为五个系统。这五个系统通过经络相互连结在一起,而以气、血、津液为其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又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这个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 A.虫兽所伤 B.六淫袭表√ C.里邪出表 D.劳倦所伤 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人时所产生的症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病人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其病机是 (分数:2.00) A.由表入里 B.由阳转阴 C.里邪出表√ D.正虚恋邪 解析:解析:某些里证,病邪从里透达于外,称为里邪出表。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都是病邪由里出表的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病人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其症属 (分数:2.00) A.真热假寒 B.表热里寒 C.上热下寒√ D.表实里虚 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属上热特点;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属下寒症证特征,故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口渴,烦躁,尿黄,其证属 (分数:2.00)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里俱热 D.表寒里虚 解析:解析:表寒里热证是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属表寒证特点,口渴,烦燥,尿黄属里热证特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病人手足厥冷,脉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此属 (分数:2.00) A.外寒内热 B.真寒假热 C.真热假寒√ D.阴虚内热 解析:解析:真热假寒证即内有真热而外现假寒的证候。该病人手足厥冷,脉沉为假寒之象,是由于内热炽盛,阳气郁闭,不能外达所致。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等内热表现才是疾病的本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临床表现的是 (分数:2.00) A.大便秘结

中医基础理论论文

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周玲,陈文垲(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从整体观、综合观、动态观和黑箱思维等认识论上的相似性,说明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基础。认为在中医学的病因学、体质学、证侯学、诊断学、治疗学和预防医学研究等方面,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临床流行病学;中医基础理论;证侯学;体质学;病因学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体系,把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引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对于发展中医理论无疑是一个有效途径。 1临床流行病学的内涵 临床流行病学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临床医学领域,从患者个体的诊治,扩大到群体特性的研究,以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治、预防及预后等临床规律,并进行严格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 1.1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DME 临床流行病学用于指导临床科研的方法学,最主要的内涵概括为临床研究的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评价(evaluation)3个方面,简称DME。 第一,临床研究的设计。应该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对实施的研究措施可能产生的客观效应提出科学假设,然后结合临床的可行性,选择相应的设计方案。例如,若研究某种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可以选择同期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若要观察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可以选择队列研究;若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实用性,可以进行诊断试验。设计中,要确定需要观察或实施的研究因素及其强度,包括人口学特征、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确定选择研究对象的标准,包括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定对照的方法;估算研究对象的样本量。要选用恰当的效应指标,要选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要考虑质量控制,如何防止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第二,对测量指标的要求。要求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及其相应的指标衡量和比较临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可以是临床指标如痊愈、死亡,或生物学指标如血脂、心功能指标,或生存质量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等。临床流行病学的测量方法是要正确区分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准确无误地使用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进行临床现象的测量。要保证测量的方法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确各种测量指标的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 第三,对研究结果的评价。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临床各学科的知识,评价各种临床数据、实验室数据、临床研究的结论,同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从而检验临床研究的结果是否真实可靠、临床价值多大、对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是否适用以及评价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1.2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于临床医疗实践,近十年来发展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所谓循证医学是指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经验与现有的最好临床科学证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病员作出最佳诊治决策。临床医疗实践是循证医学的工作基础,而临床流行病学是循证医学的方法学基础。因为最佳的研究证据的取得和对其严格的评价均有赖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对于当前尚缺乏最佳证据的某些临床难题,则为临床流行病学提供尚需深入研究的信息。随着研究的不断“创证”和临床医疗的“循证”,必将会为未来临床医学的发展创造最佳的局面。 2临床流行病学与中医学在认识论上的相似性 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问题认识论的特点,临床流行病学与中医学在认识论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为两个学科的交流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举例说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得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得总纲领, 四诊所获得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得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得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得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得意义: 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得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皮毛正气

疫毒 口鼻 (卫气)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得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 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上逆—咳嗽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得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就是正气抗邪于外得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得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得病变就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第七章 八纲辨证--中医诊断学

中篇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学应有的、独特的内容,它是治疗时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无论疾病病种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医学对疾病的处理能力。 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简称“证素”),然后概括为完整的证名。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是辨别证候的性质,属于基础证;脏腑辨证是以病位为主,结合病性的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是中医学辨证分类的方法。 第七章八纲辨证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它能把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分别概括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再进一步归纳为阴证、阳证两大类。就是说,对于任何一种证候,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与虚;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阴或阳。因此.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领,是用于分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在诊断过程中能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纲辨证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辨证思维的特点。虽然八纲辨证主要将各种证候概括为四对纲领性证候,每对证候的双方都有与另一方区分的临床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把临床上各种证候只是划分为八个孤立而毫不相关的、界限分明的区域,而是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错杂。因此,对于八纲辨证,既要掌握八纲的基本证候,又要熟悉八纲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的各种复合证候类型。 《内经》虽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却有八纲具体内容的散在性论述,并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如方隅曾在《医林绳墨》中说:“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到了明代,八纲辨证的概念与内容,已为许多医家所重视和接受,如陶节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中说:“审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复审汗下叶温和解之法.治之庶无差误。”王执中《伤寒正脉》亦说:“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张三锡《医学六要》也说:“占人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日实。”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专设《阴阳篇》、《六变篇》,对八纲作了进一步论述,并以二纲统六变,日:“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明显地将二纲六变作为辨证的纲领。因此.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者作为辨证的纲领,实际上形成于明代。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电,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中医学院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于是八纲辨证的内容得以在全国普及。 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 人体于自然界的统一,与四时,昼夜等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扶正祛邪 ?护病求本 ?标本缓急 ?三因制宜 预防为主 ?中医护理程序 ?1、中医护理评估 ?2、中医护理诊断 ?3、中医护理计划 ?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中医护理计划。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药物应用护理及特殊护理等。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辨证,即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主要过程和方法。辨,即辨认,辨别,也就是分析。证,即证候,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所以,明确了某一证候,即是对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位、邪正斗争的强弱、阴阳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况的概括。 辨证的过程,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依据,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症”是指单个的症状,中西医认识是一致的,如头痛,发热,咳嗽,心慌,恶心…等。 “证”,即证据、证候的简称,它不单纯是症状或主观感觉,而是一组征候群,也是中医对疾病的诊断。“证”是一组特定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并包含着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念。“证”是从分析症状和体征着手,归纳成为比症状更能说明疾病本质的概念。 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纳,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纳挈领作用。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都可以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总的类别,有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可分在表在里;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则为热证,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因此,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疾病,按照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这种朴素的两点论来加以分析,使病变中各个矛盾充分揭露出来,从而抓住其在表在里、为寒为热、是虚是实、属阴属阳的矛盾,这就是八纲的基本精神。 [编辑本段] 一、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一)表证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

第六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邪正盛衰——虚实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执简驭繁 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 (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六淫 疫毒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 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 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6)风袭表疏证(太阳中风证、表虚证): 发热恶风,汗出,鼻塞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缓。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 八纲辨证总纲领百病有因各不同 脏腑辨证是核心气血津液辨分明 外感热病层次辨判断疾病证侯型 八纲辨证-表证 表证邪犯肌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痛 发热恶寒有无汗咳嗽苔白脉浮升 里证 里证表传或内生病位深在于内中 脏腑气血病属里凡非表证皆包容 寒证 寒证感受寒邪证阳虚阴盛寒内生 恶寒喜暖四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清 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迟紧绷 热证 热证感受热邪证或为阳盛阴虚成 躁烦口渴喜冷饮发热喜凉面目红 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洪 虚证 虚证正气虚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

形瘦神靡泛力气气短懒言眩晕悸 汗出欲卧便溏利舌质淡嫩脉虚细 实证 实证邪气有余盛正气未衰能抗争 呼吸气粗语长重胸腹胀满拒按痛 热烦便秘尿赤涩舌老苔厚脉实雄 阴证 阴证闭目羞见明神静懒言气微轻 喜热恶寒四肢冷大便自利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虚寒盛虚寒征 阳证 阳证开目欲见明神烦多言气粗宏 壮热恶寒渴饮冷便秘尿赤面目红 舌红苔黄脉洪数阳气亢盛实热征 阴虚证 阴虚形瘦眩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 颧红唇赤潮热汗脉搏细数舌绛干 阳虚证 阳虚神疲乏力气口淡不渴便溏利 畏寒肢冷蜷卧睡面白舌淡脉迟虚 亡阴“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亡阴阴液衰竭征汗多粘湿手足温

渴喜冷饮气粗急舌红绛干脉细频亡阳 亡阳阳气已衰竭汗多冷清肢冷厥口淡不渴气微弱舌质淡润脉微绝病因辨证-六浮病辨证 伤风发热汗恶风喉痒咳嗽头晕痛伤风病证 舌苦薄白脉浮缓风疹时发时隐踪或皮瘙痒无定处或为游走关节痛寒邪病证 表寒发热恶寒风无汗头身骨节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直中吐泻腹冷痛暑邪病证(1)暑温 暑温高热烦渴汗头痛气粗短赤便舌红苔黄脉洪数或为短气神疲倦或为抽搐牙关紧或反张弓神昏谵(2)中暑 中暑感受暑邪病突然发生头晕痛胸闷恶心时呕吐口干渴饮体倦松“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 甚则昏仆不省人发热烦渴大汗生

中医基础理论_课堂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得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1、整体观念得概念:整体观念就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得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得统 一性得认识。 2、整体观念得内容:1、人体就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得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得统一性。 细目二:辨证论治 1、病、证、症得概念: 病:疾病总过程得病理概括。 证: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得病理概括。 症:疾病过程中得临床表现。 2、辨证论治得概念: 辨证论治,就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得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得思维与实践过程。(辨别证候,讨论与确定治疗原则与方法。) 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相同得病出现不同得证候,治法不同。 异病同治,不同得病出现相同得证候,治法相同。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得概念 1、精得概念: 2、气得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得基本内容 1、精气就是构成宇宙得本原 2、精气得运动变化 3、精气就是天地万物得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得应用 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得影响 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得影响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得概念 1、阴阳与阴阳学说得含义: 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得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得概括,含有对立统一得思想内涵。 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之间得对立统一运动来说明事物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得学说。2、事物阴阳属性得绝对性与相对性: 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得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 相对性,事物得阴阳属性不就是绝对得而就是相对得。 细目二:阴阳学说得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其意义就是维持阴阳之间得协调平衡。 对立:事物得阴阳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之间相互抑制,相互削弱。 2、阴阳互根互用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练习题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 一、A1 1、亡阴之汗的特点是 A、汗热而黏如油 B、汗热味淡不黏 C、汗冷味淡不黏 D、汗冷味淡而黏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症状哪项不是实证的临床表现 A、五心烦热 B、大便秘结 C、小便不通 D、痰涎壅盛 E、腹痛拒按 3、以下哪项不是虚证的临床表现 A、五心烦热 B、舌嫩少苔 C、腹胀满不减 D、声低息微 E、怕冷喜加衣 4、下列哪项应归属于阳证 A、里实热证 B、表实热证 C、里实寒证 D、表实寒证 E、里虚热证 5、下列各项中,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为主要表现的是 A、阴虚证 B、阳虚证 C、亡阴证 D、亡阳证 E、以上均不是 6、下列属于阴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呼吸急促 B、五心烦热 C、口渴饮冷 D、唇舌干燥 E、汗热味咸而黏

7、不属于阳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畏冷肢凉 B、口淡不渴 C、舌红少苔 D、小便清长 E、脉沉迟无力 8、真寒假热证产生的机理是 A、阴盛格阳 B、阳盛格阴 C、阴不敛阳 D、阳不敛阴 E、表热里寒 9、真热假寒证“假寒”最主要的表现部位是 A、额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 E、舌象 10、下列哪项不是表证必备的特点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急 C、病位浅 D、病程短 E、必发展为里证 11、下列哪项不是里证的临床表现 A、恶寒发热 B、口渴饮冷 C、胃痛喜按 D、舌质红苔黄 E、脉洪大 12、下列哪项不是鉴别寒证与热证的要点 A、身热与身冷 B、面赤与面白 C、口渴与不渴 D、舌苔黄与白 E、头痛与不痛 13、下列哪项不是八纲辨证所应辨析的内容 A、病性的寒热 B、病变的吉凶 C、邪正的盛衰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疫毒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 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 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 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6)风袭表疏证(太阳中风证、表虚证): 发热恶风,汗出,鼻塞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缓。 (五)里证: 1.定义: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表现的证候。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病因 (1)模拟题

[真题] (中医基础理论)八纲辨证、病因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下列哪项不是虚热证的病机 A.阳气相对偏旺 B.虚性火热内扰 C.阳热火邪炽盛 D.失却滋养濡润 E.阴液亏少不足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痰涕清稀,咽痒,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其证候是 A.里寒 B.虚寒 C.表热 D.以上均非 E.表寒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3题: 下列哪项不是阴证的证候 A.身灼气粗 B.小便清长 C.倦怠无力 D.语言低怯 E.脉象沉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

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下列哪项 A.脉象有力与无力 B.病势的缓与急 C.怕冷之新与久 D.病程的长与短 E.疼痛喜按与拒按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5题: 下列哪项不是寒证的临床表现 A.口淡不渴 B.脉象沉紧 C.舌淡苔白 D.头重如裹 E.尿清便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下列哪项不见于表热证 A.舌淡苔白 B.咽红痒痛 C.脉象浮数 D.发热恶寒 E.时有汗出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7题: 对证候真假的所谓"假",哪项解释最正确 A.诊断错误,未认识疾病本质 B.不符合常规认识的某些症征 C.所有病症都是现象,皆为假 D.与疾病本质相对立的症征 E.病入提供的临床资料有假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8题: 患者,男,61岁。久病咳喘,吐痰稀白,舌苔自腻。因过用温燥之品,今咳喘加剧,吐痰黄稠,舌苔黄腻。这种变化属于 A.阴消阳长 B.阳消阴长 C.阴证转阳 D.阳证转阴 E.阴虚阳亢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本为阴证,过用温燥之品,出现阳证表现,故应选c为最佳答案。 第9题: 患者虚烦失眠,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其证候是 A.心火亢盛 B.心脾两虚 C.阴虚内热 D.胃气不和 E.肝胃不和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阴虚不能制阳,虚火内扰虚烦失眠,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内有虚热的表现。 第10题: 下列哪项一般不是虚寒证的病理变化? A.导致动风动血 B.容易感受寒邪 C.常与气虚同存 D.可演变成亡阳 E.形成痰饮水湿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1题: 下列哪项不是阳证的典型表现 A.便秘腹痛

中医护理八纲辩证演习题

1、中医学的“证”不包括下列哪项:( D ) A.病因 B.病性 C.病位 D. 病的表现 E.邪正关系 2、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 )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心 E.脑 3、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C ) A.证候相兼 B.证候错杂 C.证候独立 D.证候真假 E.证候转化4、证候虚实的“虚”是指:(D ) A.体质虚弱 B.气血虚 C.邪留伤正 D.正气不足 E.精气虚 5、“实”证的含义主要是指:(E ) A.体质壮实 B.正气旺盛 C.阳邪中人 D.阴寒内盛 E.邪气盛实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D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B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病人咳嗽声音洪亮的属:( A )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痰湿内阻 E.燥热伤肺 9、病人咳嗽时,干咳无痰的属:( E )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痰湿内阻 E.燥热伤肺 10、观察病情时,若见病人面色为黄色,则为:( B ) A.热证 B.虚证 C.痛证 D.瘀血 E.惊风 11、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多属:( D ) A.实热证 D.阴虚证 C.肝胆湿热 D.戴阳证 E.阳虚证 12、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D ) A.形体羸瘦 B.两目晦暗 C.面色无华 D.精神不振 13、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的脉象是:( A ) A.洪脉 B.浮脉 C.大脉 D.实脉 E.长脉 14、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B )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精讲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 八纲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即任何一种疾病, ?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 ?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 ?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辨证不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的划分为八个区域。?而是相互间可又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需致实等。 一、表里辨证与护理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概念,如: ?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 ?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 ?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 ?因此,对于病位的内外浅深,不可作绝对地理解。 (一)表证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出轻浅证候的概括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 表证的临床表现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 ?表证的防治原则 ?辛散解表 表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实”的首选含义是() A.邪气盛实 B.正气旺盛 C.阳邪中人 D.阴寒内盛 E.体质壮实 2.证候真假的所谓“假”,最主要是指()A.病人提供假的情况 B.属于疾病的现象 C.临床不常见的证候 D.新病或标病的证候 E.与病理本质不符合的症 3.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下述哪项不对()A.互相联系的 B.彼此独立的 C.有中间状态 D.可变化的 E.有错杂兼夹 4.下列哪项不是形成热证的原因() A.阳邪致病 B.阳气偏盛 C.阳气亏虚 D.阴液亏虚 E.寒邪郁久 5.证候的“表里出入”主要说明() A.病变的位置 B.病变的趋势 C.证候的性质 D.疾病的转归 E.邪正的关系 6.下列哪项不属于虚证的程度描述()A.枯竭 B.亏虚 C.不运 D.不足 E.亡脱 7.下列哪项不是实热证的必有表现()A.壮热恶热 B.神昏抽搐 C.便秘尿黄 D.舌红苔黄 E.脉数有力 8.真热假寒证最突出的证候是()

B.神昏息粗 C.高热肢厥 D.口渴引饮 E.胸腹灼热 9.下列哪项不是形成寒证的原因() A.阳气亏虚 B.阴邪致病 C.阴寒内盛 D.阴液不足 E.阴气偏盛 10.半表半里证与下列哪种概念类似()A.肝胆病证 B.少阳病证 C.气分病证 D.中焦病证 E.厥阴病证 11.下列哪项不能视为真正的证候转化()A.表证转化为里证 B.里证转化为表证 C.寒证转化为热证 D.热证转化成寒证 E.实证转化成虚证 12.真寒假热证最突出的证候是() A.身凉肢厥面浮红 B.神疲而躁扰不宁 C.脉大或数而无力 D.咽喉痛但不红肿 E.咽干口渴不欲饮 13.下列哪一项一般不是导致阴虚的原因()A.气虚生化不足 B.热病之后伤阴 C.病久阴液伤耗 D.五志过极伤阴 E.过服温燥之品 14.相对而言,下列哪项可以存在() A.辨表里无需要分虚实 B.辨表里可不必辨寒热 C.辨寒热未必要分虚实 D.辨虚实不一定有寒热 E.辨虚实未必要分表里 15.下列哪项可属于里证的范畴() A.太阳病证 B.少阳病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