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学第2阶段练习题

刑法学第2阶段练习题

刑法学第2阶段练习题
刑法学第2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刑法学》(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甲乙两家有仇。某晚,两拨人在歌厅发生斗殴,甲、乙恰巧在场并各属一方。打斗中乙持刀

砍伤甲小臂,甲用木棒击中乙头部,致乙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 分)

A. 属于正当防卫

B. 属于紧急避险

C. 属于防卫过当

D. 属于故意杀人

2. 关于赦免制度,下列法正确的是( ) (2 分)

A. 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特赦的规定

B. 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大赦的规定

C. 对于大赦的犯罪人,既免其罪也免其刑

D. 对于特赦的犯罪人,只免其罪不免其刑

3. 下列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 (2 分)

A. 甲是医生,偷换了药水后交给不知情的护士,结果病人挂水后死,

B. 乙让训练有素的猴子,跳进商场偷钱,且数额巨大

C. 丙教唆自己12岁的儿子,杀死了自己的仇人

D. 丁花费2万元雇佣了一刑满释放人员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4. 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理,下

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 分)

A. 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 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 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

D. 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

5. 关于缓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分)

A. 缓刑作为一个独立的刑种,对于犯罪人社会回归具有重要意义

B. 缓刑作为一种非刑罚处罚措施,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

C. 对于判处缓刑的犯罪人,考验期满,原有的刑罚便不再执行

D. 对于判处缓刑的犯罪人,考验期满,其罪、刑都将消灭

6.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对自首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自动投案”的是( ) (2 分)

A. 甲犯罪后本不愿投案,后在父母的陪同下勉强前往

B. 乙犯罪后不愿投案,父母无奈将其强行捆绑后送交司法机关

C. 丙杀人后潜逃,在火车站遇警察盘问,丙交代了其杀人事实

D. 丁在过失致人死亡后,打电话报警并在原地等候

7.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 分)

A. 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

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 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 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 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8. 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 分)

A. 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 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的罪犯的减刑,需要报请高级法院核准

9. 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 (2 分)

A. 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

五年之内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B. 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

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 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六年后又犯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D. 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10. 下列不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是()(2 分)

A. 甲为了杀人先制造了一把枪

B. 乙将其仇人非法拘禁长达半年

C. 丙原本打算将其仇人打伤,不料打得太重,却致其打死

D. 丁开枪朝其仇人射击,打死仇人的同时也重伤了旁边无辜的群众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 ,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 (2 分)

A. 甲驾驶汽车抢夺乙的提包,汽车能致人死亡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罪

B. 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环(价值8,000元)掉在地上。甲假装摔倒在地迅速将

耳环握在手中,乙见甲摔倒便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C. 甲骑着摩托车抢夺乙的背包,乙使劲抓住背包带,甲见状便加速行驶,乙被拖行十多米后松

手。甲的行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

D. 甲明知行人乙的提包中装有毒品而抢夺,毒品虽然是违禁品,但也是财物。甲的行为成立抢

夺罪

12. 下列哪些情形不能数罪并罚( ) (2 分)

A. 投保人甲,为了骗取保险金杀害被保险人

B. 十五周岁的甲,盗窃时拒捕杀死被害人

C. 司法工作人员甲,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

D. 运送他人偷越边境的甲,遇到检查将被运送人推进大海溺死

13. 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2 分)

A. 甲受贿100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万元,甲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甲被没收财产

的总额至少应为300万元

B. 甲抢劫他人汽车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该汽车应上缴国库

C. 甲因走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此前所负赌债,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

D. 甲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30万元,因妨害清算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

罚金二万元。没收财产和罚金应当合并执行

14.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2 分)

A. 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

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中止

B. 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

人赔礼道歉后离开。甲成立犯罪中止

C. 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

珠宝。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

D. 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

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

15.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吸收犯( ) (2 分)

A. 制造枪支、弹药后又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枪支、弹药的

B. 盗窃他人汽车后,谎称所盗汽车为自己的汽车出卖他人的

C. 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又高利转贷他人的

D. 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该毒品的

三名词解释题 (共6题,总分值30 )

16. 共同犯罪(5 分)

17. 牵连犯(5 分)

18. 刑事责任的消灭方式(5 分)

19. 追诉时效(5 分)

20. 首要分子(5 分)

21. 犯罪集团(5 分)

四简答题 (共3题,总分值30 )

22. 一般累犯与特别累犯有什么区别?(10 分)

23. 教唆犯在犯罪中,可能居于何种地位?请分别举例说明(10 分)

24. 我国对于死刑的适用政策是什么?对此,我国法律有哪些规定?(10 分)

五综合题 (共1题,总分值10 )

25. 论述首要分子与主犯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10 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答案:D

解析过程:

2. 答案:B

解析过程:

3. 答案:D

解析过程:

4. 答案:A

解析过程:

5. 答案:C

解析过程:

6. 答案:B

解析过程:

7. 答案:C

解析过程:

8. 答案:C

解析过程:

9. 答案:B

解析过程:

10. 答案:A

解析过程: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 ,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答案:A,B,C

解析过程:

12. 答案:B,C

解析过程:

13. 答案:A,B,C

解析过程:

14. 答案:A,B

解析过程:

15. 答案:A,D

解析过程:

三名词解释题 (共6题,总分值30 )

16. 答案: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解析过程:

17. 答案: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

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状态

解析过程:

18. 答案:是指不再追求刑事责任的某些情形,包括:时效;赦免;被告人死亡;减少或免除

罚金

解析过程:

19. 答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解析过程:

20. 答案:是指在集团犯罪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导作用的犯罪分子

解析过程:

21. 答案: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解析过程:

四简答题 (共3题,总分值30 )

22. 答案:(1)刑种不一样;(2)刑期不一样;(3)间隔期不同;(4)年龄的限制不同解析过程:

23. 答案:(1)主犯,如教唆他人去杀人的;(2)从犯,如教唆他人帮助杀人的(3)单独构

成犯罪,如被教唆的人未实施教唆内容的

解析过程:

24. 答案:政策:少杀、慎杀,严重控制死刑

措施:(1)从犯罪性质上进行限制;

(2)从主体进行限制;

(3)规定了死缓制度;

(4)从程序上进行限制;

解析过程:

五综合题 (共1题,总分值10 )

25. 答案:首要分子未必是主犯;

(2)主犯未必是首要分子;

(3)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一定是主犯;

(4)聚众性犯罪的首要分子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也可能单独构成犯罪。解析过程:

法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法理学》第五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法的指引功能 2.法的评价功能 3.政策 4.道德 5.法系 6.立法议案 7.法律草案的审议 8.法律的公布 9.法的起源 10.立法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该条规定作用于人们的行为的基本方式是() A.禁止 B.授权 C.积极义务 D.规定和实施法律制裁 2. 《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规定执行的是法律的社会职能 B.该规定执行的是法律的公共职能 C.该规定执行的是法律的保护职能 D.该规定的实现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3. 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的社会作用包括法的调整作用和保护作用 B.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C.从历史上看,任何法律都承担着阶级统治的职能 D.法的调整作用旨在建立合法的社会秩序 4.下列立法不属于大陆法系国家立法的有() A.德国民法典 B.法国民法典 C.美国商法 D.意大利民法典 5.一个打算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人,根据有关法律,认为主管机关会核准他的申请,并发营业执照。这反映了法的() A.预测作用 B.教育作用 C.指引作用 D.强制作用 6.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原因不包括:() A法律重视程序,微观效率下降 B法律调整范围是有限的 C法律强调稳定性,对多变、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受到局限 D法律只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 7.下列关于法与习俗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属于上层建筑 B.两者产生的社会条件基本相同 C.两者的形成方式不同 D.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 8.下面关于法的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 B.仅包括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不包括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通过这种方式创制的法律规范成为不成文法 D.通过这种方式创制的主要是习惯、判例 9.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 A.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B.地方各级人大

刑法学_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及答案

7. 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A.犯罪客体 C.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物 影院的工作人员甲负责为偏僻山村的民众放电影。 B.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 D.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物 某年冬天,甲带着电影胶卷到农户乙家烤 1 .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 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B ) (2 分) 2 . A.嫖宿幼女 C.走私毒品 现有的司法解释将我国刑法中的“飞机” B.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 D.抢夺多次 解释为“航空器”属于(B) (2 分 ) 3 . 4 . D. A.文理解释 B.扩大解释 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 C.缩小解释学理解释 “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D (2 分) A.提前防卫 B.事后防卫 犯罪对象是指(D)(2分) C.防卫过当 D.防卫挑拨 火,并随手将电影胶片放在火炉旁。半小时后,甲身体暖和,边和乙两人去村长家吃晚饭。 二人走后,长时间受热的胶片在炉火燃起,并将乙和相连几家农户的房屋烧毁。对此案,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C )(2 分) 6 . A.甲对于失火行为主观上是故意 B.乙对于失火行为主观上有过失 C.乙不应对该失火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甲和乙对于失火行为都具有过失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A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B国列车上对C国公民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D)(2 分) A.国刑法 B.国刑法 关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国刑法 (C)(2 分) D.我国刑法 A.有了因果关系,就有刑事责任 B.数个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出现,则只能认定其中的一个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有了因果关系,并不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罪过 D.在因果关系中,介入因素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因果关系的中断 5.

刑事诉讼法第2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刑事诉讼法》(总分100分)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人员中,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是( B ) A.犯罪嫌疑人 B.自诉人 C.公诉人 D.刑事被告人2.被告人又聋又哑,受审判前要求其懂哑语的胞妹当辩护人或翻译人,法院应当 ( A ) A. 准当辩护人 B. 准当翻译人 C. 既准当辩护人又准当翻译人 D. 都不准 3. 被告人的供述一般是( A )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传来证据 D.实物证据 4.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只能是(B ) A.法人B.自然人 C.非法人组织D.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5.下列人员中,不能作证人的是( D ) A.生理上有缺陷的人B.与被告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C.与被害人有亲属关系的人 D.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6.鉴定意见属于( A ) A.言词证据 B.实物证据 C.书证 D.物证 7.下列证据中,既属于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 B )。 A.被告人认罪的供述 B.证人听到被害人哭声的证言 C.赃物的复制品 D.鉴定意见的抄件 8.拘传只适用于( B ) A.自诉人B.犯罪嫌疑人 C.证人D.辩护人 9. 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多长时间以内讯问?( A ) A.24小时 B.48小时 C.12小时 D.72小时 10.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文书的送达主体是(A )

A.公安、司法机关B.被告人 C.辩护人D.自诉人 11. 辩护律师乙在办理甲涉嫌抢夺一案中,了解到甲实施抢夺时携带凶器,但办案机关并未掌 握这一事实。对于该事实,乙应当如何处理? ( D ) A.应当告知公安机关 B.应当告知检察机关 C.应当告知人民法院 D.应当为被告人保守秘密 12. 被告人刘某可能被判死刑。法院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刘某当庭拒绝法院为其指定的辩护人 为其辩护,要求自行委托辩护人。重新开庭后,如果刘某再次拒绝自行委托的辩护人为其辩护,合议庭应当如何处理?( A ) A.人民法院不应当准许 B.人民法院可以准许,但被告人刘某只能自行辩护 C.人民法院应当先审查,被告人有正当理由的应当准许 D.人民法院准许后,被告人需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为其另行指定辩护人13.在杨某被控故意杀人案的审理中,公诉人出示了死者女儿高某(小学生,9岁)的证言。 高某证称,杨某系其表哥,案发当晚,她看到杨某举刀杀害其父。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B ) A.因高某年幼,其证言不能作为证据出示 B.因高某对所证事实具有辨别能力,其证言可以作为证据出示 C.高某必须到庭作证,否则其证言不能作为证据出示 D.高某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其证言不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14.指控耿某犯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首先应当承担证明其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的证明责任的是( A ) A.人民检察院 B.举报人 C.耿某本人 D.耿某的所在单位 15.在审判阶段,法院认为被告人某甲有毁灭证据的可能,遂决定逮捕某甲。关于该案逮捕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C ) A.法院可以自行执行逮捕 B.异地执行逮捕的,可以由当地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C.执行逮捕后,应当由法院负责对某甲进行讯问 D.执行逮捕后,应当由公安机关负责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刑事诉讼参与人包括( ABCDE ) A.被告人 B.犯罪嫌疑人 C.鉴定人 D.翻译人员 E.被害人2.下列诉讼权利中,非律师辩护人享有的权利有( CDE ) A.在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

民法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民法学》第三编第六章至第四编(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抵押权()。 A、标的只能是债务人的财产 B、是一种担保物权 C、是根据法律规定直接产生的 D、不移转标的物的占有 2、以下关于占有论述正确的是()。 A、自主占有属于合法占有 B、直接占有属于合法占有 C、善意占有属于非法占有 D、以上论述都不正确 3、甲与某农机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一台标号为999号东方红牌拖拉机的合同。甲即与某农机公司发生了债的关系,从性质上看,该债属于()。 A、法定之债 B、单一之债 C、简单之债 D、选择之债 4、下列事实中,发生不当得利的事实有()。 A、养子女给其生父母的赡养费 B、甲公司利用乙公司倒掉的废煤渣制作建筑材料 C、给付因赌博而欠的钱款 D、售货员找零时多找给顾客的钱 5、债的消灭原因有()。 A、履行 B、抵销 C、混同 D、提存 6、侵权行为的特征()。 A、侵权行为是事实行为 B、侵权行为是违法行为 C、侵权行为是法律行为 D、侵权行为方式有作为也有不作为 7、在保证担保方式中,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最主要的区别是()。 A、一般保证的保证范围为主债权,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范围为全部债权 B、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不享有该权利 C、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为六个月,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为两年 D、在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情况下,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仅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责任,而连带责任担保不受此限制 8、乙将蜂箱寄存于甲院内,甲未栓好毛驴,毛驴踢到了蜂箱,蜂群蛰死毛驴,蜂群也大量死亡,甲乙发生纠纷。此案()。 A、由甲承担责任 B、由乙承担责任 C、互相承担赔偿责任 D、各自承担自己的损失

最新刑法学复习题和答案(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C )。 A.主客观相一致B.罪责自负C.罪责刑相适应D.刑法人道主义 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根据宪法C.维护主权D.罪刑法定 3.我国现行刑法一共是( B)条。 A 192条 B 452条 C 189条 D 552条 4.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取的是( C) A 从旧原则 B 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D ) A 14岁到16岁 B 14岁到18岁 C 16岁到18岁 D 18岁到20岁 6、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B )。 A、走私毒品 B、贩卖毒品 C、决水 D、拐卖妇女、儿童 7、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A )。

A、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 8.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B ): A.从旧兼从轻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以犯罪事实为依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原则 9.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是(B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公平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0.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刑法的(C)原则。 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罪责自负原则 ? 多项选择题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ABCD )。 A、重罪重罚 B、轻罪轻罚 C、罚当其罪 D、罪刑相当 2、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ABCD ) A、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B、刑法立法人人平等 C、刑事司法人人平等 D、任何人在法律上没有特权

刑法学总论试题A

刑法学总论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 4、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5、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6、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15年以下 B、5年以上15年以下 C、5年以上11年以下 D、6年以上11年以下 7、防卫过当是指()。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8、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9.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A.牵连犯 B.想像竞合犯 C.吸收犯 D.连续犯 10.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A.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不发报酬 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 11.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 B.非共同犯罪 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12.某甲在1997年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1999年4月归案。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3.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 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 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 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 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 14.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高铭暄《刑法学》(第5版)章节题库(上编 刑法总论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圣才出品】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简答题 1.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及我国现行刑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 答:(1)刑法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准则。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①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②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坚持法治,摒弃人治;坚持平等,反对特权;讲求公正,反对徇私。 (2)我国现行刑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 ①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概括来说,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②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997年修订的刑法典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③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典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 2.简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及体现。(华侨大学2011年研;中央党校2009年研;武大2006年研) 答:(1)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刑法典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 ①定罪上一律平等 任何人犯罪,无论其身份、地位等如何,一律平等对待,适用相同的定罪标准。 ②量刑上一律平等 犯相同的罪且有相同的犯罪情节的,应做到同罪同罚。 ③行刑上一律平等 在执行刑罚时,对于所有的受刑人平等对待,凡罪行相同、主观恶性相同的,刑罚处遇也应相同,不能考虑权势地位、富裕程度使一部分人搞特殊,对另一部分人则加以歧视。

刑法学名词解释精选

刑法学名词解释精选 第一章 1 刑法:即一个国家规定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⑴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附属刑法规范)。 ⑵狭义刑法~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2.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我国刑法典分为①总则②分则③附则。 3. 立法解释~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第二章 1.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体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2……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应,罚当其罪。 4.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任何人犯罪,适用法律一律平等,不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也是我国宪法的原则…… 第三章 1.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即刑法适用的时间、地方、人及其是否具有朔及力。 2.刑法溯及力~刑法生效后,对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 3.刑法的时间适用范围,又称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一部刑法生效、失效以及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保护原则(保护管辖原则)~在本国领域内、外犯罪的本国人、外国人,凡侵犯本国利益的都适用本国刑法。 第四章 1.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集体所有或公民私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民主和其他权利,以及其它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危害社会行为,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犯罪构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3.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违反刑事法律义务的行为引起的刑事法律后果的一种应有的、体现国家根据刑法对该行为人否定性道德政治评价的承担标准。 4.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的不正确的理解。 第五章 1.犯罪客体: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2.刑事责任能力~行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必需的,行为人必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3.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4.犯罪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刑法学-江南大学第一阶段练习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刑法学》(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B) (2 分) A. 嫖宿幼女 B. 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 C. 走私毒品 D. 抢夺多次 2. 现有的司法解释将我国刑法中的“飞机”解释为“航空器”属于(B) (2 分) A. 文理解释 B. 扩大解释 C. 缩小解释 D. 学理解释 3. 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 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D) (2 分) A. 提前防卫 B. 事后防卫 C. 防卫过当 D. 防卫挑拨 4. 犯罪对象是指(D) (2 分) A. 犯罪客体 B.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 C. 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物 D. 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物 5. 影院的工作人员甲负责为偏僻山村的民众放电影。某年冬天,甲带着电影胶卷到农户乙家烤 火,并随手将电影胶片放在火炉旁。半小时后,甲身体暖和,边和乙两人去村长家吃晚饭。 二人走后,长时间受热的胶片在炉火燃起,并将乙和相连几家农户的房屋烧毁。对此案,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C)(2 分) A. 甲对于失火行为主观上是故意 B. 乙对于失火行为主观上有过失 C. 乙不应对该失火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 甲和乙对于失火行为都具有过失 6.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A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B国列车上对C国公民实施故意 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D) (2 分) A. 国刑法 B. 国刑法 C. 国刑法 D. 我国刑法 7. 关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 (2 分) A. 有了因果关系,就有刑事责任 B. 数个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出现,则只能认定其中的一个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 有了因果关系,并不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罪过 D. 在因果关系中,介入因素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因果关系的中断

民法学第3阶段练习题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科共有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一页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民法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多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物权的效力包括()(2 分) A. 物权法定效力 B. 排他效力 C. 优先效力 D. 追及效力 E. 妨害排除效力 2. 下列债中,属于法定之债的有()(2 分) A. 合同之债 B. 侵权行为之债 C. 无因管理之债 D. 不当得利之债 E. 缔约过失之债 3. 物权的基本原则包括:()(2 分) A. 意思自治原则 B. 物权法定原则 C. 一物一权原则 D. 公示公信原则 E. 任意创设原则 4. 合同法不适用于( ) (2 分) A. 出版合同 B. 收养合同 C. 土地使用权合同 D. 质押合同 E. 离婚协议 5. 甲、乙、丙合伙经营一电器商店,后因经营不善,商店被迫关门,合伙对外欠丁、戊的债属 于()(2 分)

A. 单一之债 B. 多数人之债 C. 按份之债 D. 连带之债 E. 主债 6. 从人身权的特征看,人身权属于( )。(2 分) A. 专属权 B. 财产权 C. 绝对权 D. 支配权 E. 请求权 7. 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人身权(2 分) A. 肖像权 B. 留置权 C. 名誉权 D. 共有权 E. 荣誉权 8.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条件包括对方()(2 分) A.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B. 丧失商业信誉 C. 提出解除合同 D. 中止履行自己的义务 E. 明确拒绝履行义务 9. 所有权消灭的原因有()(2 分) A. 通过互易转让所有权 B. 所有权人抛弃财产 C. 作为所有权客体的物事实上灭失 D. 作为所有权客体的物发生法律上的灭失 E. 所有权人因财产被征收而丧失其所有权 10. 某商场与某电视机厂订立一份买卖200台彩电的合同,该合同产生的债属于()(2 分) A. 单一之债 B. 多数人之债 C. 按份之债 D. 种类物之债 E. 劳务之债 二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1. 公安机关为通缉犯罪嫌疑人而使用王某肖像的行为属于侵犯王某的肖像权()。(1 分) () 12. 公民甲与公民乙因买卖某艺术家的一幅艺术品而发生的债是种类之债。(1 分)() 13. 张某捏造其同事李某曾经因盗窃而判刑的事实,并在单位里散播,张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 的姓名权。(1 分)() 14. 不动产物权变动以交付为生效要件。(1 分)() 15. 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必须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1 分)() 16. 送奶人误将应给王某的鲜奶放于张某的奶箱,张某取得该奶,属于侵权行为。(1 分)() 17. 添附属于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方式。(1 分)() 18. 路遇病人主动送至医院治疗并垫付医疗费能成立无因管理。(1 分)()

《刑法》第二章 犯罪的概念

第二章犯罪概念 第一节犯罪的定义 一、犯罪的定义概述 1,犯罪的定义 受罪刑法定原则的约束,外国刑法或学说大多对犯罪采取法律形式层面的定义,认为犯罪是刑法规定以刑罚禁止或惩罚的行为,或犯罪就是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在前苏联还保留类推制度的刑法中,也曾有过对犯罪从实质层面的定义,如1919年苏俄刑法指导原则第6条规定:“犯罪是危害某种社会关系制度的作为或不作为……”现行俄罗斯刑法采取罪刑法定原则,则给犯罪下了一个形式与实质结合的定义:“本法定以刑罚相威胁所禁止的有罪过地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被认为是犯罪”(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4条)。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或者由于人们把握犯罪的角度不同,对犯罪还提出一些其他定义。例如,根据唯物史观,认为犯罪是一个历史范畴即阶级社会的产物,是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由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有的刑法学者从犯罪构成的角度,认为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有的刑法学者认为犯罪是反社会的行为。刑事古典学派重视犯罪行为的危害结果,认为犯罪是造成侵害性结果或危险的行为;而刑事社会学派重视犯罪人及其危险性格,认为犯罪是犯罪人反社会性格的表现。 2,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不同的犯罪观 从法律意义上讲,犯罪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例如《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行为,第264条规定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等等。在罪刑法定制度之下,严格讲只有这种法律(形式)上的犯罪。 从实质意义上讲,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之所以要规定某种行为是犯罪,在外国刑法理论上有不同观点,有的认为是因为它违反了基本的社会伦理规范(伦理规范违反说),有的认为是目因为它侵害了国家、社会或者个人的法益(法益侵害说),有的认为是因为它既违反了社会伦理规范又侵害了特定的法益(二元说).这是犯罪的本质,是犯罪的法律意义的根源。在司法实践中,采取不作同的犯罪本质观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予以刑罚处罚,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侵害了社会或者个人的利益、破坏了法律秩序。例如,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盗窃、诈骗、抢夺之类侵犯他人权益、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现象。对这类现象,如果不采取严厉的制裁方法予以禁止,社会生活就无法继续。这是犯罪的本质,是犯罪的法律意义的根源。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1,《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 1,尽管在刑法分则各条中已经规定了盗窃、抢劫等各种具体犯罪的定义(罪状或构成要件),但是,在《刑法》第13条中仍然对犯罪给出了定义:“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个定义是对刑法中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如故意杀人罪、盗窃罪、抢劫罪等)共同特征的高度概括。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是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兼顾犯罪的实质特征和形式特征,所以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定义。 2,但书的意义。(独立成节)(简单题) 《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的意义。 1,这一犯罪定义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对于合理认定处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犯罪定义不仅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而且还设置了定量要求,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被称做犯罪定义的“但书”。该但书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但书”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犯罪的实质特征提出定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通过“但书”避免司法刻板的例子如,少男与幼女恋爱中偶尔发生性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强拿硬要少量财物,符合抢劫特征,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 2,“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但书”也是适应我国法律结构需要产生的。我国对危害行为的惩罚体制由两个层次的法律构成: 其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劳动教养条例以及工商、海关、税务等行政、经济法规中的处罚规定,违反这些规定属于“违法行为”;其二才是刑法,违反刑法的属于“犯罪”。

刑法学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考试科目:《刑法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 分) A. 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 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B. 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 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 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2. 关于赦免制度,下列法正确的是( )。(2 分) A. 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特赦的规定 B. 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没有大赦的规定 C. 对于大赦的犯罪人,只免其刑不免其罪 D. 对于特赦的犯罪人,只免其罪不免其刑 3.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对自首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自动投案”的是( )。(2 分) A. 甲犯罪后本不愿投案,后在父母的陪同下勉强前往 B. 乙犯罪后不愿投案,父母无奈将其强行捆绑后送交司法机关 C. 丙杀人后潜逃,在火车站遇警察盘问,丙交代了其杀人事实 D. 丁在过失致人死亡后,打电话报警并在原地等候 4. 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 分) A. 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 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第8页/共8页

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判断题: 1.我国现阶段关于婚姻的观念表述为: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自愿建立夫妻关系的结合。() 2.群婚制的特点在于男女两性关系因一定范围血缘关系的排斥而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3.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都能引起婚姻自动解除的后果。() 4.甲因怀疑乙不忠诚与乙离婚,离婚后确认乙在外面有情人,甲可以请求乙赔偿她的精神损失。() 5.夫妻一方被宣告死亡后,另一方因生活困难将子女送养他人,被宣告死亡方重新出现后,有权以送养须经双方同意为由主张收养无效。() 6.义绝是中国古代强迫妻子离婚的强制离婚制度。() 7.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无条件的。() 8.兄弟姊妹是较近的直系血亲。() 二、单选 1.下列各种亲属关系中,属于直系拟制血亲的有()。 A.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 B.养父母与养子女 C.祖父母与孙子女 D.继父母与未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 2.甲失踪五年,经其妻乙申请,人民法院宣告甲死亡,此后,乙与丙结婚。两年后,甲返回并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认定乙丙婚姻无效恢复与乙的婚姻关系,人民法院应该()。 A认定乙与丙的婚姻关系无效

B确认乙与丙的婚姻关系有效 C撤销乙与丙的婚姻关系,确认甲与乙的婚姻关系恢复 D要求乙与丙解除婚姻关系 3.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张某的妻子因病去世,其父、其子、其兄、其祖父母都有监护能力,且担任监护人对张某并无明显不利。但上述近亲属相互推诿,都不愿意担任监护人,便请张某所在的村民委员会指定。按照法律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应从上述人员中指定()担任张某的监护人。 A其父B其子C其兄D其祖父 4.甲九岁时父母死亡留下较大数额的遗产,甲由外祖父母抚养,甲的舅舅乙住在山区生活困难,甲的外祖父母经甲的同意,将遗产中的两万元赠与乙,该赠与行为()。A有效B无效C可撤销D效力未定 5.某小学8岁的二年级学生李某学习成绩不好,而且上课经常打闹,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一次他正好在班内打闹时,被班主任王某撞见,王某十分气愤,为了惩戒他,便让9岁的班长“惩罚”李某,王某在一旁观看。结果张某在“惩罚”李某时,将其牙打掉两颗。 对于李某造成的伤害,责任应由()承担。 A李某的父母B王某C张某的父母D王某与张某的父母 6.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产生的原因是()。 A血缘关系B姻亲关系C抚养关 系D异父异母关系 7.1998年2月3日,张某死亡。2月6日,张某之父死亡。张某育有一女。张某之女据何取得张某之父的财产()。 A代位继承B转继承C有限继承D共同继承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

学刑理整点识知法.刑法学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学:广义上,是指以刑法的规范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研究刑法所规定的 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及其适用中的问题的科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 应用法学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以实体刑法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现行刑法进行解释,并阐述其哲学 基础,研究其发展历史与立法根据,比较不同刑法的学科。(刑法解释学、刑法 哲学或理论刑法学、刑法史学、比较刑法学) 2、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知识原理、原则,将刑法学的具体研究 对象加以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统一的理论结构形式。

二、简答题 1、刑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名词解释 1、刑法:(1)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和在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对犯罪人予以何种刑罚制裁的法律。(内涵) (2)广义上,指所以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狭义上,仅指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含义) 2、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3、刑法体系:(1)广义上,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2)狭义上,指刑法典的体系,即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段、但书3(. 4、刑法解释:(1)指对刑法规定含义的说明。对象是刑法规定,目的是为了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概念) (2)文字具有多义性和发展性、法律具有抽象性、立法者的思维局限造成的法律缺陷、刑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为了使刑法规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刑法法条进行规范化解释。(必要性) (3)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桥梁纽带,有助于正确把握刑法规定的含义精神,有利于刑法的统一实施,有助于克服刑法自身存在的缺陷促进其发展完善。(重要性) 5、刑法解释: (1)根据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2)根据方法: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 【各解释的相关概念】 二、简答题 1、刑法的性质? (1)阶级性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专政工具存在。 (2)法律性质: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控范围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处罚范围的不完备性、部门法律的谦抑性。

刑法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刑法学》第1章至第12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规定,在()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A.制定刑法B.解释刑法 C.执行刑罚D.适用刑法 2.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A.犯罪地B.外国人的本国 C.外国人的居住地D.外国人的经常住所 3.在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上,采取的原则是() A.从旧兼从轻B.从新兼从重 C.从旧兼从重D.从新兼从轻 4.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是() A.社会关系B.犯罪客体 C.危害结果D.犯罪对象 5.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发病B.住院治疗 C.精神正常D.视具体情节而定 6.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负刑事责任. A.可以B.应当 C.不一定D.视具体情节而定 7.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 C.社会危害性D.阶级性 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A.12周岁B.14周岁 C.16周岁D.18周岁 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 A.正在实施赌博罪B.正在实施抢夺罪 C.正在盗窃巨额财产D.正在进行暴力绑架 1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 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B.保护人民 C.预防犯罪D.惩罚犯罪

法理学第2阶段练习题

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法理学》第五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法的指引功能 2.法的评价功能 3.政策 4.道德 5.法系 6.立法议案 7.法律草案的审议 8.法律的公布 9.法的起源 10.立法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该条规定作用于人们的行为的基本方式是() A.禁止 B.授权 C.积极义务 D.规定和实施法律制裁 2. 《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规定执行的是法律的社会职能 B.该规定执行的是法律的公共职能 C.该规定执行的是法律的保护职能 D.该规定的实现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3. 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的社会作用包括法的调整作用和保护作用 B.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C.从历史上看,任何法律都承担着阶级统治的职能 D.法的调整作用旨在建立合法的社会秩序 4.下列立法不属于大陆法系国家立法的有() A.德国民法典 B.法国民法典 C.美国商法 D.意大利民法典 5.一个打算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人,根据有关法律,认为主管机关会核准他的申请,并发营业执照。这反映了法的() A.预测作用 B.教育作用 C.指引作用 D.强制作用 6.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原因不包括:() A法律重视程序,微观效率下降 B法律调整范围是有限的 C法律强调稳定性,对多变、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受到局限 D法律只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 7.下列关于法与习俗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属于上层建筑 B.两者产生的社会条件基本相同 C.两者的形成方式不同 D.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 8.下面关于法的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 B.仅包括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不包括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通过这种方式创制的法律规范成为不成文法 D.通过这种方式创制的主要是习惯、判例 9.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 A.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B.地方各级人大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刑法学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学:广义上,是指以刑法的规范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及其适用中的问题的科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法学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以实体刑法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现行刑法进行解释,并阐述其哲学基础,研究其发展历史与立法根据,比较不同刑法的学科。(刑法解释学、刑法哲学或理论刑法学、刑法史学、比较刑法学) 2、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知识原理、原则,将刑法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加以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统一的理论结构形式。 二、简答题 1、刑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名词解释 1、刑法:(1)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和在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对犯罪人予以何种刑罚制裁的法律。(内涵) (2)广义上,指所以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狭义上,仅指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含义) 2、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3、刑法体系:(1)广义上,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2)狭义上,指刑法典的体系,即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3)我国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段、但书

4、刑法解释:(1)指对刑法规定含义的说明。对象是刑法规定,目的是为了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概念) (2)文字具有多义性和发展性、法律具有抽象性、立法者的思维局限造成的法律缺陷、刑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为了使刑法规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刑法法条进行规范化解释。(必要性) (3)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桥梁纽带,有助于正确把握刑法规定的含义精神,有利于刑法的统一实施,有助于克服刑法自身存在的缺陷促进其发展完善。(重要性) 5、刑法解释: (1)根据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2)根据方法: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各解释的相关概念】 二、简答题 1、刑法的性质? (1)阶级性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专政工具存在。 (2)法律性质: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控范围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处罚范围的不完备性、部门法律的谦抑性。 2、刑法的分类?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伦理刑法与行政刑法、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具体概念) 3、刑法的创制根据? (1)上位法根据:宪法 (2)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4、刑法立法的目的、任务及功能? (1)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2)惩罚是手段,保护各种法益是目的 (3)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生活局面。 (4)行为规制功能、法益保护功能、自由保障功能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基本原则:(1)指贯穿整个刑法、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