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进才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检测题

上海进才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检测题

上海进才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检测题
上海进才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检测题

上海进才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精选试卷检测题

一、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

1.(1)课本情境:如图,已知矩形AOBC,AB=6cm,BC=16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O运动,直到点O为止;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与点P同时结束运动,出发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

(2)逆向发散:当运动时间为2s时,P,Q两点的距离为多少?当运动时间为4s时,P,Q 两点的距离为多少?

(3)拓展应用:若点P沿着AO→OC→CB移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移动到点B停止时,点P随点Q的停止而停止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POQ的面积为

12cm2?

【答案】(1)8

5

s或

24

5

s(2)62cm;213cm(3)4s或6s

【解析】

【分析】

(1)过点P作PE⊥BC于E,得到AP=3t,CQ=2t,PE=6,EQ=16﹣3t﹣2t=16﹣5t,利用勾股定理得到方程,故可求解;

(2)根据运动时间求出EQ、PE,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3) 分当点P在AO上时,当点P在OC上时和当点P在CB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解:(1)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如图,过点P作PE⊥BC于E,

由运动知,AP=3t,CQ=2t,PE=6,EQ=16﹣3t﹣2t=16﹣5t,

∵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 cm,

∴62+(16﹣5t)2=100,

解得t1=8

5

,t2=

24

5

∴t=8

5s或

24

5

s.

故答案为8

5

s或

24

5

s

(2)t=2时,由运动知AP =3×2=6 cm ,CQ =2×2=4 cm , ∴四边形APEB 是矩形, ∴PE =AB =6,BE =6,

∴EQ =BC ﹣BE ﹣CQ =16﹣6﹣4=6, 根据勾股定理得PQ=2262PE EQ +=, ∴当t =2 s 时,P ,Q 两点的距离为62 cm ;

当t =4 s 时,由运动知AP =3×4=12 cm ,CQ =2×4=8cm , ∴四边形APEB 是矩形, ∴PE =AB =6,BQ =8,CE=OP=4 ∴EQ =BC ﹣CE ﹣BQ =16﹣4﹣8=4, 根据勾股定理得PQ=22213PE EQ +=, P ,Q 两点的距离为213cm .

(3)点Q 从C 点移动到B 点所花的时间为16÷2=8s , 当点P 在AO 上时,S △POQ =2PO CO ?=(163)6

2t -?=12, 解得t =4.

当点P 在OC 上时,S △POQ =2PO CQ ?=(316)22

t t

-?=12, 解得t =6或﹣

2

3

(舍弃). 当点P 在CB 上时,S △POQ =

2PQ CO ?=(2223)6

2

t t +-?=12, 解得t =18>8(不符合题意舍弃),

综上所述,经过4 s 或6 s 时,△POQ 的面积为12 cm 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与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2.如图,∠ AOB =90°,且点A ,B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1k y x =(x <0),2k

y x

=(x >0)的图象上,且k 1,k 2分别是方程x 2-x -6=0的两根. (1)求k 1,k 2的值;

(2)连接AB ,求tan ∠ OBA 的值.

【答案】(1)k 1=-2,k 2=3. (2)tan∠OBA =6

. 【解析】

解:(1)∵k 1,k 2分别是方程x 2-x -6=0的两根,∴解方程x 2-x -6=0,得x 1=3,x 2=-2.结合图像可知:k 1<0,k 2>0,∴k 1=-2,k 2=3.

(2)如图,过点A 作AC ⊥x 轴于点C ,过点B 作BD ⊥y 轴于点D .[来源:学&科&网Z&X&X&K]

由(1)知,点A ,B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2y x =-(x <0),3

y x

=(x >0)的图象上, ∴S △ACO =

12×2-=1 ,S △ODB =12×3=3

2

.∵∠ AOB =90°, ∴∠ AOC +∠ BOD =90°,∵∠ AOC +∠ OAC =90°,∴∠ OAC =∠ BOD . 又∵∠ACO =∠ODB =90°,∴△ACO ∽△ODB .

∴S S ACO ODB ??=2OA OB ?? ???

=23,∴OA OB 6OA OB 6

∴在Rt △AOB 中,tan ∠ OBA

OA OB =6

3

3.使得函数值为零的自变量的值称为函数的零点.例如,对于函数1y x =-,令y=0,可得x=1,我们就说1是函数1y x =-的零点. 己知函数2

22(3)y x mx m =--+(m m 为常数).

(1)当m =0时,求该函数的零点;

(2)证明: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设函数的两个零点分别为1x 和2x ,且

12111

4

x x +=-,此时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分 别为A 、B(点A 在点B 左侧),点M 在直线10y x =-上,当MA+MB 最小时,求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1)当m =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6和6-. (2)见解析,

(3)AM 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中给出的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将m=0代入y=x 2-2mx-2(m+3),然后令y=0即可解得函数的零点;

(2)令y=0,函数变为一元二次方程,要想证明方程有两个解,只需证明△>0即可; (3)根据题中条件求出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得A 、B 两点坐标,个、作点B 关于直线y=x-10的对称点B′,连接AB′,求出点B′的坐标即可求得当MA+MB 最小时,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 【详解】

(1)当m =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6和6-.

(2)令y=0,得△=

∴无论m 取何值,方程

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即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依题意有

由解得.

∴函数的解析式为.

令y=0,解得

∴A(

),B(4,0)

作点B 关于直线10y x =-的对称点B’,连结AB’, 则AB’与直线10y x =-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M 点.

易求得直线10y x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C (10,0),D (0,10). 连结CB’,则∠BCD=45° ∴BC=CB’=6,∠B’CD=∠BCD=45° ∴∠BCB’=90° 即B’(106-,)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

20{106k b k b -+=+=-,解得112

k b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即AM 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

4.如图,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正方形EFGH 的四条边上,我们称正方形EFGH 是正方形ABCD 的外接正方形.

探究一: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 ,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2倍?如图,假设存在正方形EFGH ,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的2倍. 因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2, 所以EF =FG =GH =HE 2EB =x ,则BF 2﹣x , ∵Rt △AEB ≌Rt △BFC ∴BF =AE 2﹣x

在Rt △AEB 中,由勾股定理,得 x 2+2﹣x )2=12 解得,x 1=x 22

∴BE=BF,即点B是EF的中点.

同理,点C,D,A分别是FG,GH,HE的中点.

所以,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2倍

探究二: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仿照上述方法,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三: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4倍?(填“存在”或“不存在”)

探究四: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n倍?(n>2)(仿照上述方法,完成探究过程)

【答案】不存在,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探究二,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即可;探究三,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答;探究四,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答.

【详解】

探究二: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3,

所以EF=FG=GH=HE,设EB=x,则BF x,

∵Rt△AEB≌Rt△BFC,

∴BF=AE﹣x,

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

x2+x)2=12,

整理得x2x+1=0,

b2﹣4ac=3﹣4<0,

此方程无解,

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

探究三: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4,

所以EF=FG=GH=HE=2,设EB=x,则BF=2﹣x,

∵Rt△AEB≌Rt△BFC,

∴BF=AE=2﹣x,

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

x2+(2﹣x)2=12,

整理得2x2﹣4x+3=0,

b2﹣4ac=16﹣24<0,

此方程无解,

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

故答案为不存在;

探究四: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n,

所以EF=FG=GH=HE=n,设EB=x,则BF=n﹣x,

∵Rt△AEB≌Rt△BFC,

∴BF=AE=n﹣x,

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

x2+(n﹣x)2=12,

整理得2x2﹣2n x+n﹣1=0,

b2﹣4ac=8﹣4n<0,

此方程无解,

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n倍.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读懂探究一的解答过程、正确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某农家拟用已有的长为8m的墙或墙的一部分为一边,其它三边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12m2的矩形园子.设园子中平行于墙面的篱笆长为ym(其中y≥4),另两边的篱笆长分别为xm.

(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的取值范围.

(2)若仅用现有的11m长的篱笆,且恰好用完,请你帮助设计围制方案.

【答案】(1)y=;1.5≤x≤3;(2)长为8m,宽为1.5m.

【解析】

【分析】

(1)由矩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结合4≤y≤8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2)由篱笆的长可得出y=(11﹣2x)m,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结合矩形园子的面积,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较小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矩形的面积为12m2,

∴y=.

∵4≤y≤8,

∴1.5≤x≤3.

(2)∵篱笆长11m,

∴y=(11﹣2x)m.

依题意,得:xy=12,即x(11﹣2x)=12,

解得:x1=1.5,x2=4(舍去),

∴y=11﹣2x=8.

答:矩形园子的长为8m,宽为1.5m.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找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二、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易错题压轴题(难)

6.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其中A(3,0),B(﹣1,0),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直线y=kx+b1经过点A,C,连接CD.(1)求抛物线和直线AC的解析式:

(2)若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使△ACP的面积是△ACD面积的2倍,求点P的坐标;(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线段AQ绕Q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QA1,且A1好落在抛物线上?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

y x2x3

=-++;3

y x

=-+;(2)(﹣1,0)或(4,﹣5);(3)存在;(1,2)和(1,﹣3)

【解析】

【分析】

(1)将点A,B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中,求出b,c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进而求出点C 的坐标,再将点A,C坐标代入直线AC的解析式中,即可得出结论;

(2)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出BD=AD,进而判断出△ABC的面积和△ACP的面积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3)分点Q在x轴上方和在x轴下方,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把A(3,0),B(﹣1,0)代入y=﹣x2+bc+c中,得

930

10

b c

b c

-++=

?

?

--+=

?

2

3

b

c

=

?

?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当x=0时,y=3,

∴点C的坐标是(0,3),

把A(3,0)和C(0,3)代入y=kx+b1中,得1

1

30

3

k b

b

+=

?

?

=

?

1

1

3

k

b

=-

?

?

=

?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

(2)如图,连接BC,

∵点D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AD=BD,

∴S△ABC=2S△ACD,

∵S△ACP=2S△ACD,

∴S△ACP=S△ABC,此时,点P与点B重合,

即:P(﹣1,0),

过B点作PB∥AC交抛物线于点P,则直线BP的解析式为y=﹣x﹣1①,∵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②,

联立①②解得,

1

x

y

=-

?

?

=

?

4

5

x

y

=

?

?

=-

?

∴P(4,﹣5),

∴即点P的坐标为(﹣1,0)或(4,﹣5);

(3)如图,

①当点Q在x轴上方时,设AC与对称轴交点为Q',

由(1)知,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

当x=1时,y=2,

∴Q'坐标为(1,2),

∵Q'D=AD=BD=2,

∴∠Q'AB=∠Q'BA=45°,

∴∠AQ'B=90°,

∴点Q'为所求,

②当点Q在x轴下方时,设点Q(1,m),

过点A1'作A1'E⊥DQ于E,

∴∠A1'EQ=∠QDA=90°,

∴∠DAQ+∠AQD=90°,

由旋转知,AQ=A1'Q,∠AQA1'=90°,

∴∠AQD+∠A1'QE=90°,

∴∠DAQ=∠A1'QE,

∴△ADQ≌△QEA1'(AAS),

∴AD=QE=2,DQ=A1'E=﹣m,

∴点A1'的坐标为(﹣m+1,m﹣2),

代入y=﹣x2+2x+3中,

解得,m=﹣3或m=2(舍),

∴Q的坐标为(1,﹣3),

∴点Q的坐标为(1,2)和(1,﹣3).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涉及解析式的求解,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三角形“k”字型全等,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设点坐标并结合几何图形的性质列式求解.

7.如图,直线l:y=﹣3x+3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抛物线y=﹣x2+2x+b经过点B.

(1)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已知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M在第一象限内,连接AM、BM,设点M 的横坐标为m,△ABM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

(3)在(2)的条件下,当S取得最大值时,动点M相应的位置记为点M'.

①写出点M'的坐标;

②将直线l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直线l',当直线l′与直线AM'重合时停止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直线l'与线段BM'交于点C,设点B,M'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d1,d2,当

d1+d2最大时,求直线l'旋转的角度(即∠BAC的度数).

【答案】(1)2y x 2x 3=-++;(2)2

1525228

S m ??=--+ ??? ,258;(3)

①57,24M ??

'

???

;②45° 【解析】 【分析】

(1)利用直线l 的解析式求出B 点坐标,再把B 点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b 的值.

(2)设M 的坐标为(m ,﹣m 2+2m +3),然后根据面积关系将△ABM 的面积进行转化.

(3)①由(2)可知m =5

2

,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纵坐标的值. ②可将求d 1+d 2最大值转化为求AC 的最小值. 【详解】

(1)令x =0代入y =﹣3x+3, ∴y =3, ∴B (0,3),

把B (0,3)代入y =﹣x 2+2x+b 并解得:b =3,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2+2x+3. (2)令y =0代入y =﹣x 2+2x+3,

∴0=﹣x 2+2x+3, ∴x =﹣1或3,

∴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为-1和3,

∵M在抛物线上,且在第一象限内,

∴0<m<3,

令y=0代入y=﹣3x+3,

∴x=1,

∴A的坐标为(1,0),

由题意知:M的坐标为(m,﹣m2+2m+3),∴S=S四边形OAMB﹣S△AOB=S△OBM+S△OAM﹣S△AOB

=1

2

×m×3+

1

2

×1×(-m2+2m+3)-

1

2

×1×3

=﹣1

2

(m﹣

5

2

)2+

25

8

∴当m=5

2

时,S取得最大值

25

8

(3)①由(2)可知:M′的坐标为(5

2

7

4

).

②设直线l′为直线l旋转任意角度的一条线段,过点M′作直线l1∥l′,过点B作BF⊥l1于点F,

根据题意知:d1+d2=BF,

此时只要求出BF的最大值即可,

∵∠BFM′=90 ,

∴点F在以BM′为直径的圆上,

设直线AM′与该圆相交于点H,

∵点C在线段BM′上,

∴F在优弧'

BM H上,

∴当F与M′重合时,

BF可取得最大值,

此时BM′⊥l1,

∵A(1,0),B(0,3),M′(5

2

7

4

),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10,M′B =55

,M′A =854

, 过点M′作M′G ⊥AB 于点G , 设BG =x ,

∴由勾股定理可得:M′B 2﹣BG 2=M′A 2﹣AG 2, ∴

8516

﹣(10﹣x )2=125

16﹣x 2,

∴x =

510

, cos ∠M′BG =

'BG BM =2

2

,∠M′BG= 45? 此时图像如下所示,

∵l 1∥l′,F 与M′重合,BF ⊥l 1 ∴∠B M′P=∠BCA =90?, 又∵∠M′BG=∠CBA= 45? ∴∠BAC =4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以及一次函数旋转求角度问题,正确掌握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性质及综合问题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顶点为M 的抛物线y =ax 2+bx +3与x 轴交于A (﹣1,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过点C 作CD ⊥y 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D ,作DE ⊥x 轴,垂足为点E ,双曲线y =6

x

(x >0)经过点D ,连接MD ,BD .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N ,F 分别是x 轴,y 轴上的两点,当以M ,D ,N ,F 为顶点的四边形周长最小时,求出点N ,F 的坐标;

(3)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C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BPD的度数最大?

【答案】(1)y=﹣x2+2x+3;(2)N(5

7

,0),F(0,

5

3

);(3)t=9﹣15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求出D点坐标,将点A(-1,0)和D(2,3)代入y=ax2+bx+3即可;

(2)作M关于y轴的对称点M',作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M'D'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F,则以M,D,N,F为顶点的四边形周长最小即为M'D'+MD的长;

(3)设P(0,t),作△PBD的外接圆N,当⊙N与y轴相切时,∠BPD的度数最大;【详解】

解;(1)C(0,3)

∵CD⊥y,

∴D点纵坐标是3.

∵D在y=6

x

上,

∴D(2,3),

将点A(﹣1,0)和D(2,3)代入y=ax2+bx+3,

∴a=﹣1,b=2,

∴y=﹣x2+2x+3;

(2)M(1,4),B(3,0),

作M关于y轴的对称点M',作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M'D'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F,

则以M,D,N,F为顶点的四边形周长最小即为M'D'+MD的长;∴M'(﹣1,4),D'(2,﹣3),

∴M'D'直线的解析式为y=﹣

7

3

x+

5

3

∴N(

5

7

,0),F(0,

5

3

);

(3)设P(0,t).

∵△PBO和△CDP都是直角三角形,

tan∠CDP=

3

2

t-

,tan∠PBO=

3

t

令y=tan∠BPD=

3

23

3

1

23

t t

t t

-

+

-

-

∴yt2+t﹣3yt+6y﹣9=0,

△=﹣15y2+30y+1=0时,

y=

1515

15

-+

-

舍)或y=

1515

15

+

∴t=

3

2

1

2

×

1

y

∴t=9﹣215,

∴P(0,9﹣215).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学会利用辅助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6x﹣5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顶点为P,连接PA、AC、CP,过点C作y轴的垂线l.

(1)P的坐标,C的坐标;

(2)直线1上是否存在点Q,使△PBQ的面积等于△PAC面积的2倍?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3,4),(0,﹣5);(2)存在,点Q的坐标为:(9

2

,﹣5)或

(21

2

,﹣5)

【解析】

【分析】

(1)利用配方法求出顶点坐标,令x=0,可得y=-5,推出C(0,-5);

(2)直线PC的解析式为y=3x-5,设直线交x轴于D,则D(5

3

,0),设直线PQ交x轴

于E,当BE=2AD时,△PBQ的面积等于△PAC的面积的2倍,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y=﹣x2+6x﹣5=﹣(x﹣3)2+4,

∴顶点P(3,4),

令x=0得到y=﹣5,

∴C(0,﹣5).

故答案为:(3,4),(0,﹣5);

(2)令y=0,x2﹣6x+5=0,

解得:x =1或x =5, ∴A (1,0),B (5,0),

设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5

34b k b =-??+=?,

解得:3

5k b =??=-?

∴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 =3x ﹣5, 设直线交x 轴于D ,则D (

5

3

,0),

设直线PQ 交x 轴于E ,当BE =2AD 时,△PBQ 的面积等于△PAC 的面积的2倍, ∵AD =23, ∴BE =43

, ∴E (

113,0)或E ′(193

,0), 则直线PE 的解析式为:y =﹣6x +22, ∴Q (

9

2

,﹣5), 直线PE ′的解析式为y =﹣65x +385

, ∴Q ′(

21

2

,﹣5),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Q 的坐标为:(92

,﹣5)或(212,﹣5);

【点睛】

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其中a 、b 、c 是常数,且a ≠0)的图像经过点A (0,-3)、B (1,0)、C (3,0),联结AB 、AC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点D是线段AC上的一点,联结BD,如果:3:2

ABD BCD

S S

??

=,求tan∠DBC的值;(3)如果点E在该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上,当AC平分∠BAE时,求点E的坐标.

【答案】(1)243

y x x

=-+-;(2)

3

2

;(3)E(2,

7

3

-)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把A、B、C三点代入解析式,即可得到答案;

(2)过点D作DH⊥BC于H,在△ABC中,设AC边上的高为h,利用面积的比得到3

2

AD

DC

=,然后求出DH和BH,即可得到答案;

(3)延长AE至x轴,与x轴交于点F,先证明△OAB∽△OFA,求出点F的坐标,然后求出直线AF的方程,即可求出点E的坐标.

【详解】

解:(1)将A(0,-3)、B(1,0)、C(3,0)代入20

y ax bx c a

=++≠

()得,

03,

0934,

300

a b

a b

c

=+-

?

?

=+-

?

?-=++

?

解得

1

4

3

a

b

c

=-

?

?

=

?

?=-

?

∴此抛物线的表达式是:243

y x x

=-+-.

(2)过点D作DH⊥BC于H,

在△ABC 中,设AC 边上的高为h ,则

11

:():():3:222

ABD BCD S S AD h DC h AD DC ??=??==,

又∵DH//y 轴,

2

5

CH DC DH OC AC OA ===. ∵OA=OC=3,则∠ACO=45°, ∴△CDH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6355

CH DH ==

?=. ∴64

255

BH BC CH =-=-=. ∴tan ∠DBC=

3

2

DH BH =. (3)延长AE 至x 轴,与x 轴交于点F ,

∵OA=OC=3,

∴∠OAC=∠OCA=45°,

∵∠OAB=∠OAC -∠BAC=45°-∠BAC ,∠OFA=∠OCA -∠FAC=45°-∠FAC , ∵∠BAC=∠FAC , ∴∠OAB=∠OFA .

∴△OAB∽△OFA,

1

3

OB OA

OA OF

==.

∴OF=9,即F(9,0);

设直线AF的解析式为y=kx+b(k≠0),

可得

09

3

k b

b

=+

?

?

-=

?

,解得

1

3

3

k

b

?

=

?

?

?=-

?

∴直线AF的解析式为:

1

3

3

y x

=-,

将x=2代入直线AF的解析式得:

7

3

y=-,

∴E(2,

7

3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三、初三数学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1.直线m∥n,点A、B分别在直线m,n上(点A在点B的右侧),点P在直线m上,AP=

1

3

AB,连接BP,将线段BP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BC,连接AC交直线n于点E,连接PC,且ABE为等边三角形.

(1)如图①,当点P在A的右侧时,请直接写出∠ABP与∠EBC的数量关系是,AP 与EC的数量关系是.

(2)如图②,当点P在A的左侧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②,当点P在A的左侧时,若△PBC的面积为

93,求线段AC的长.

【答案】(1)∠ABP=∠EBC,AP=EC;(2)成立,见解析;(3)

7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