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概论学习总结

美术概论学习总结

美术概论学习总结

【篇一:【总结】美术概论】

美术概论总结

暂且只归纳了上编,下编和一些补充待总结^ ^

第一章本质论

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

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人,创作主体的作用是

第一重要的。作为创作主体的美术家,其思想情感、个性品格、审

美修养等,直接影响到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下与成功失败。因此,重

视人,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美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性,在考察美术本质问题时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艺

术论》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代表人物:克罗奇、科林

伍德

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无

意识是他的学说五大支柱的核心)、荣格。

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代表人物:康德、席勒、斯宾塞

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代表人物:郭若虚、孙衍栻

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互为依存的,离开了客体就无所谓主体,

离开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主体是创作活动与审美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创作活动与审美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包括自然客

体与社会客体。即使是精神客体,也具有现实的根源、载体和形式,它一旦成为被具体指向的对象并被表现出来。就必然为主体所反映。因此、考察美术,既不能脱离主体,也不能脱离客体,应从主客体

关系上解释美术。

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代表人物:柏拉图(他认为

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理念是美术的最终根源,只有理念才是最

高的真实)黑格尔(他认为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是理念的感性形象

的显现,比之自然是具有真正的美的)、宗炳。

摹仿说:认为美术师对现实的摹仿。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苏格

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自

然是艺术的源泉)。

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

萨蒙、雷纳克。巫术说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摹仿,是作为一

种控制狩猎活动的手段发生的、目的是祈求狩猎的成功。

第二节:美术的社会本质

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美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那么,它究竟是一咱什么

样的社会现象的社会事物呢?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社会事物的联系

与区别是什么呢?它在社会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呢?

(一)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关于美术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的学说,是关于美术基本性质的真正科学的诊断,在美学与文艺理

论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不仅纠正了各种唯心主义本质

论的根本错误,而且纠正了旧唯物主义关于美术的许多不正确的解释,从而使我们进一步探讨美术的本质,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正

确的方法与方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

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可以用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所说的一段话来概括:“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这段话包括三个要点:第一,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美术等各种形式的社

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第二,它们

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第三,各种

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三个要点,也就是包括美术在内的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

首先,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美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

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美术的发生

和发展上,是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美术的主要内容

和形式。

从根本上讲,美术是为经济基础的决定的,这一条基本原理应该首

先肯定下来。当然,在美术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我们在

后面的文章将做逐步深入分析和论述。

(三)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它们并不是都与经济基础处于相

同的距离,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相反,它们在上层建筑中还分

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各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方式与经济基础

发生关系。而且,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关系也不都是一样的,在作用和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上也都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突出体

现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同经济基础的不同距离上,有些

意识形态同经济基础的距离非常近或比较近,它们同基础的关系非

常密切;而另一些意识形态同经济基础的距离则比较远或很远,它

们同基础的关系也不那么直接或密切。

(四)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

1.美术与政治的关系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

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想到此影响的

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同样应该明确的是,政治与美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

样的。

美术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

说中,是摆得很清楚的: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

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美术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

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美术家的思想意

识及其在美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各个统

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美术家和他们的美术创作,

使美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另一方面,美术反过

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美术与道德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表现,即进步的美术总是努

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

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美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

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

定的关系;另一方面,美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美术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

(五)美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1.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许多美术现象都同宗教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术与宗教的关系上产生了许多不正确的观点。如有的观点认为美术等同于宗教,也有的观点认为宗教决定了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等等。我们认为,美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历史时

期里,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即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美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

关于美术与宗教的关系,应明确以下两点:首先,宗教对美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美术为自己服务,它的宗教教义必然对美术严加约束,把美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美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其次,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美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但是,如果仅从这些历史现象就断定是宗教决定了美术的发展,则是不正确的。从根本上讲,最终决定宗教和美术发展的只能是经济基础,宗教和美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美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美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美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就一般常识而言,美学观总要指导和影响美术创作,而美术创作初中又要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但进一步说,一定的美学观不就是一定的世界观的一部分吗?因此美术与哲学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很清楚的。美术史上许多艺术大师都有自己成熟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如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清初诺兹的“中心形式”说,等等,都出自他们各自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

美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认识到这种必然而又复杂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识美术发展史上各种复杂的现象,从而把握美术的社会本质。

美术与社会生活?

(一)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一段

经典性论述:“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

为观念形成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

产物。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的、最丰富的、最基本的东西是

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是唯一源泉,

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

(二)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美术反映全面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

反映。所谓“全面的”社会生活,即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全部方面。所

谓“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即是说,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

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

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

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美术与社会生产?

(一)美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美术,以及一切文学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切生

产形态。

(二)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主要方面谈谈“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

不同或本质区别。首先,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

产是不同的。

另外,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认识美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对于避免走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

生产”异化的弯路,健康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美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如马克思早在19世纪中叶就曾指出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艺术劳动也异化了,创造者失去了自由,“艺术生产”不能

在劳动中实现其本质,却离其本质越来越疏远化、对立化了。在资

本主义条件下,“艺术生产”是异化情况主要表现为:第一,“艺术

生产”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精神消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和审美享受,而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利润而生产,为了满足积

累个人财富的需要而生产。艺术劳动变成了资产者的对象,艺术创

作的自由精神遭到压抑和窒息。第二,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规律左

右和支配了“艺术生产”,艺术品的价值也以其实现赚取利润的多少

作为评判的标准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对立,艺术品变成了商品。第三,从事自由自觉的精神创造的艺术家成了像工人一样受雇的劳动者,高尚的精神劳动成了一种受资本经济规律支配的制造特殊商品

的生产。

第三节:美术的认识本质

美术视觉形象性特征?

直观性、确定性和可视性。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不同?

首先表现在它的假定性上,包括认识内容的假定性和表现形式的假

定性。所谓的“假定性”是指艺术与现实的非同一性,在艺术中,现

实只是一种折射,一切都是假定的、假想的、虚拟的。在认识内容上,再现在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象已经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对象了,而是经过美术家主观意识整理、组织、加工改造后重新创造的

艺术形象,其中注入了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态度。

在表现形式上美术的表现手段和物质媒介都使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产生距离,产生了反映生活、再现现实的艺术假定性。所以,美术

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艺术真实性,但这种真实

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它根据于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美术的这种假定性,不但不会消弱它

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反而会使它的视觉形象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这是因为,真实的视觉形象不但可以再现客观世界现象的真实,俄日其二还要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真实

的统一。在实际生活中,事物的本质往往被现象覆盖着,不能明显、突出的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很容易被各种假象所迷惑,不能一下子

就洞察到是无比的真相。而美术而不同,由于创作主体的参与其视

觉形象与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就具有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

视觉形象可以再现事物的现象的真实,而且由于美术家的才能,现

象的真实可以刻画得非常鲜明生动;另一方面,视觉形象又不仅仅

是现象的真实,还能通过美术家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达到本质的真实,达到对现实生活本质的把握。美术的视觉形象只有以形似表现

神似,以现象的真实表现本质的真实,它的真实性才是圆满的。

第四节:美术的审美本质

美术与美?

美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的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美术的有力根

据或根源。

美术创造艺术美

美术是审美对象。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现实美的反映,也

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美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又是生

产美术作品,创造艺术美的,而美术作品一旦完成,他就成为一件

物态化了的社会文化资产,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美术的审美本质(人与现实审美关系总结)?

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这种

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另外,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2.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是美决定美感,不是美感决定美。3.美术是美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人化的自然:是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

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使人逐

渐认识到课题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

美感:从根本上说,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种意识

活动,这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只有在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

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生。

美感本质:在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项符合,于是产生了美

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

到愉悦,这就是美感。(美感在本质上是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审美的主要特点?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情感性

美术的特殊审美个性有:1.形式美与形式感2.技艺性与物质媒介性(最为突出)3.历史文化的积淀性4.独创性与首创性

第五节:美术的历史本质

第二章创作论

第一节:创作主体——美术家

美术家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1.美术家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美术家的主体意识和表现意识

3.美术家的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

具体地说,美术家的主题性就在于: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过程中具

有独立的人格、不受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

批判和取舍的能力和自由:他在整个的具体创作过程中能够顺应自

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充分利用自己对具体艺术手段的把握,尽情

发挥自己的艺术意志,以最终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总之,他对

自己的创作成果拥有自主权。

美术家的主体意识与表现自我?

主体意识:即是美术家对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价值、地位等

的感悟,对自己作为创作主体的角色在整个艺术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的认识,是美术家对自己在创作中欧过的主宰位置的确认。

表现自我:就是美术家主题意识的明确的前提下充分表达美术家本

人内心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通过艺术的途径使之转述为视

觉的美术形象。

第二节:创作活动

美术创作?

就是美术家审美意识的表现,是美术家对于他生活的现实的审美认

识与审美情感的一种表现。

灵感:实际上还是美术家对盛会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后,在特殊条件下,由于神经兴奋而突然产生的一种飞跃的联想。

内心视像:即尚存于美术家内心之中的视觉形象。

审美意象:美术创作中的审美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是美术家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表现其对社会生活的审美

认识和审美成果----审美意象。

美术的表现技巧:是一种艺术技巧,一种进行精神生产、表现审美

意识、掌握物质媒介的特殊能力。

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

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1.直觉2.记忆3.联想4.理解。

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

式的飞越的联想。

【篇二:美术概论复习总结】

一、最早提出艺术的模仿发生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1 柏拉图

2 亚里士多德

3 赫拉克利特

4 苏格拉底

二、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有多种学说,意大利美术学家克罗齐提出的是

1 表现发生说

2 媒介说

3 有意味的形式说

4 情感符号说

三、美术起源于

1 人脑意识

2 社会实践活动

3 游戏

4 巫术

四、在我国,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思想的是

1 王国维

2 鲁迅

3 胡适

4 蔡元培

五、《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朝的绘画作品

1 唐

2 宋

3 元

4 明

六、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1 《诗艺》

2 诗学

3 诗品

4 论崇高

七、美术在整个社会结构中从属于

1 政治

2 道德

3 上层建筑 4意识形态

八、佛雷泽关于原始美术的著名论述处于一书

1 艺术起源

2 金枝

3 艺术论 4神话

九、美术活动的社会功能有

1 审美心理功能

2 审美教育功能

3 审美欣赏功能

4 审美理解功能

十、形象思维离不开

1 严密的逻辑推理

2 判断推理、论证

3 具体可感的形象

4 抽象单一的个体

十一、《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主要运用的构思方式为 1 整合 2变形 3 移情 4 意蕴的凝结

十二、《向日葵》是的代表作

1 塞尚

2 凡?高

3 达芬奇 4米开朗琪罗

十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说明灵感的到来和出现还需

1 艰难探索的过程

2 天赋

3 顺其自然

4 偶然得到

十四、典型是

1 概括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2 高度的概括化,揭示事物本质规律

3 鲜明的个性化 4模仿和创新

十五、下列不是灵感的特征

1 突发性

2 超常性

3 易逝性

4 永恒性

十六、“得心应手”讲的是

1 艺术形象

2 艺术体验

3 艺术技巧

4 艺术构思

17、从创作客体来看,艺术创作离不开

1 艺术家的主观努力

2 客观现实社会生活

3 一定的时代

4 一定的民族和阶段

18、被喻为“艺术作品的陵墓”的是

1 艺术博物馆

2 艺术展览馆

3 艺术市场

4 艺术出版社

19、“艺术世界”不包括

1 艺术主体

2 艺术机构

3 艺术接受

4 艺术规则和制度

20、下面那一个不属于审美期待视野

1 文体期待

2 价值期待

3 意蕴期待

4 意象期待

21、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观性和

1 愉悦性

2 经验性

3 直接性

4 偶然性

2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谁评价王维的诗画

1 严羽

2 苏轼

3 刘缌

4 王士祯

23、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谁认为“高峰体验”是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激荡人心的时刻

1 马斯洛

2 绕斯

3 杜威

4 德立达

24、美术批评的前提是

1 美术感受、

2 美术欣赏

3 美术体验

4 美术交流

25、“异质同构”说的代表人物是

1 阿恩海姆

2 恩斯特卡西尔

3 罗杰佛莱

4 毕达格拉斯

26、“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与经济基础

1 文学

2 音乐

3 舞蹈 4政治

27、美术与政治的正确关系是

1 美术从属于政治

2 美术决定政治

3 二者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一样

4 二者相互影响

28、美术以什么掌握世界

1 理论的方式

2 艺术的方式

3 宗教的方式

4 实践——精神的方式 29、美术的基本特征是

1 视觉形象性

2 典型化形象

3 艺术形象

4 具象形象

30、关于“艺术典型”叙述不正确的是

1 它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

2 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

3 要体现美术家的独特的个性及独特的创造

4 要与众不同,让人们不容易理解

31、郑板桥所说的“手中之竹”是指

1 内心现象

2 感性表象

3 审美意象

4 艺术形象

32、在中国传统风俗中鱼代表着年年有余的吉祥象征,这是指美术

作品中意义的什么层面 1 物质材料层 2 作品形式的结构之中 3 文化

意义 4 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含义

33、对于美术家的“表现自我”论述正确的是

1 是一个与外界无涉的纯封闭、纯主观的自我

2 是一种无需控制的、无目的的举动

3 是一种自我发泄

4 是集群艺术意志经由美术家加工提炼之后的再生物

35、美术创作唯一的思维方式是

1 形象思维

2 抽象思维

3 具象思维

4 逻辑思维

36、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1 表象——形象的概念——审美意象

2 表象——概念——审美意象

3 表象——形象的概念——表象

4 表象——概念——表象

37、对于美术美容与形式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1 从抽象意义上讲,在美术创作层面上内容决定形式

2 在美术创作层面上,从具体的实质过程看,内容与形式不分先后,是共生关系

3 从接受角度看,形式先于内容

4 从接受角度看,内容先于形式

38、对于美术接受的不正确表述是

1 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2 美术接受意味着美术作品将成为一个对象性的存在物

3 美术接受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4 美术接受只存在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的一部分

39、美术形态在历史发生过程中的先后次序

1 写实形态—形式形态—装饰写实形态

2 形式形态—写实形态—装饰写实形态

3 形式形态—装饰写实形态—写实形态

4 写实形态—装饰写实形态—形式形态

40、“有意味的形式说”的代表人物是

1 哈奇生

2 克莱夫,贝尔

3 苏珊,朗格

4 荷加斯

41、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是指

1 内心视像

2 感性表象

3 审美意象

4 艺术形象

42、不属于美术家主体性表现的是

1 具有独立的艺术思维过程

2 充分利用自己对具体艺术手段的把握

3 自我原是情感的宣泄

4 尽情发挥自我艺术意志

43、“内心视像”出现在美术创作的那个阶段

1 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阶段

2 构思阶段,

3 传达阶段

4 审美意象的

形成阶段

44、审美易象的二重性是

1 确定性和明晰性

2 确定性和抽象性

3 伸缩性和具体性

4 较确定性

又不够确定

45、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是

1 不受大脑控制的

2 服用迷幻药之后出现的

3 醉酒之后表现出来的,

4 创作主体在特定条件下一时意识不到的心理现象

46、透视属于一种

1 创作方法

2 艺术手法

3 艺术技法

4 写意方法

47、美术发生的上限是

1 人工性

2 艺术手法

3 艺术技法

4 写意方法

48、媒介说的代表人物是

1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2 罗杰佛莱

3 荷加斯

4 苏珊朗格

49、美与美感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

1 美决定美感

2 客体的美是主体美感的根源

3 美术作品的美是欣赏

者美感的根源 4 美感一定根源于美术作品的美

简答题: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答案要点(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只通过艺术鉴赏

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2 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

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 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4 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

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

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

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

的精神状态。

2 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

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

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

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1 艺术家的修养,1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

2 广博的知识:

3 深

透的思想 4 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 艺术家的审美创作能力:1 敏锐的感知能力,2 丰富的想象能力,

3 精湛的艺术技巧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1 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

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

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有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

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

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

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

境界

论述题: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 艺术活动实行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

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景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

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象形式等

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

统一,艺术中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

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

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

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可观的、理智的反应。

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这理性的认知。

3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

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

具有意识形态特征,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

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

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过程

1 直觉和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2 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3 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作品整体价值的追求,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名词解释艺术创作过程

1 艺术体验活动: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力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

制的创作欲望。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2 艺术构思活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汇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3 艺术传达活动: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简答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珠、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

答:“眼中之竹”是视觉印象,艺术体验

“胸中之珠”是内心现象,艺术构思并包含了审美意象,“眼中之竹”“胸中之珠”都处于深没人是阶段,即构思。

“手中之竹”是审美表现阶段,即传达。艺术表现

2 试论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答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再现生活的一种创造方法。

特征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1美术概论重点研究的内容是什么?1—22

2 美术的本质,历史上许多名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过阐述,为什么结论都没有能够揭示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马克思主义

是如可解释美术的呢?25—48

3 美术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同经济基础的关系是什么?51

4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56—58

5 在本书的第一章第三章中美术的认识本质是从哪些方面论述的并

简单说出论据 78 —102

6 从“现实的社会生活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一论断简论美术与

现实美术的关系?105—107

7 如何全面理解美术创造艺术美?107——110

8 美的规律是什么,你对美就是形象的真理作何理解 117——120

9 谈谈你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看法?120——121

10 简述审美的四个特点?126——129

11 试从三个方面论美术与时代精神的联系 139——141

12 在本书第一章里作者分别从四个相互关系的角度考察了美术的本

质问题,从这些考察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145

13 美术家与社会的关系,美术家如何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艺

术作品?美术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养?146—153 163—170

14 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是什么?184—190

15 谈谈你对美术作品中内容构成中关于题材的两种倾向的意见?215——217

16 美术的接受中介有哪些?谈谈你对美术市场的看法和要求?260—264

17 试论美术的社会功能?

18 简谈历史上三中关于美术发生的理论?代表人物是谁?302——306

19 简述美术在我国发生的历史过程与阶段?下篇第一章第三节

20 经济与美术发展有什么关系 356

21 社会意识与美术发展有什么关系 369

22 如何从儒家道家禅宗三家作为精神主干,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

基本美学价值 396——403

【篇三:美术概论心得】

美术设计概论心得体会

美术设计概论是本学期我上过的最有意思的课,它给我带来了不同

以往的上课体验,让我对美、艺术和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下面

我将谈一谈我的上课感受和心得体会。在上这门课之前,我认为,

欣赏和谈论美、美术作品、画家流派什么的离我很远,很虚幻,也

毫无用处。虽然我高中时为了准备高考的基本能力考试,也上了三

年美术课,老老实实地背了很多美术鉴赏知识,现在对着一些名画,也能说上几句,但从心里来说,我并不觉得美是必须的,对那些美

术作品,我也只是觉得好看而已,没有强烈的感受。我的思维更理

性一些,比起不稳定、会变的、因人而异的感受与体会,如何分析

事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及如何改造与利用等,则更对我的兴致。这也许就是我最终成为了工科生的原因吧。选这门课,起初的

原因一方面是听说老师讲课很有趣,作业也轻松,另一方面,我也

希望了解一下搞美术的人是怎么看待生活,创作时是怎么想的。没

想到,上了课我才发现,我学到的远比我想象的多。

首先,我明白了美的概念很宽泛,不仅种类多,也因个人的感受而异。审美的对象有很多种,一种是来自客观世界的,人们可以通过

感官感受,得到愉悦。比如,人们看到鲜花怒放,闻到沁脾芳香,

就觉得花儿美;人们听到音乐动人心弦,就觉得音乐美;人们尝到

菜肴风味绝佳,就觉得菜肴美。这些都是经过感官体验、引起愉悦

感之后,才激发了人们心中“美”的意识。另一种是来自精神世界的,虽然触不可及,但却存在于人们的感受中,一样能带给人美的体验。比如温柔的梦境,比如年轻人积极活泼的气质和精神。同时,不同

的人对同一种审美对象也有不同的感受。同看《格尔尼卡》,有的

人觉得看不到真实的东西,十分荒诞;有的人则看到了悲剧景象,

觉得压抑;有的人则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愤怒,感叹绘画技巧高超。

因此,学过这门课之后,对自己不能体会到的美感,我也能够学着

包容,尊重别人审美的权利,并且相信,正是因为这些不同,世界

才如此丰富多彩。

第二,我懂得了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老师在课上展示过一张同

学拍的照片,场景就是图书馆某处。虽然是司空见惯的地方,可是

换了个角度,照片就变成了线条和色块的组合,构图也就变得利落、简洁;去掉了颜色,深浅不同的灰度就显示了光线的强弱,清晰的

纹理更是体现了质感,让整张照片变得有趣起来。这是完全来自于

身边的,拍摄者既没有高级的相机,也没有特别多的拍摄技巧,但

就是一点点细心的发现,创造了一种特别的美。后来,我去了常去

的中心湖,才发现原来傍晚的天空有那么多色彩,深蓝、浅蓝、月白;橘红、玫红、暮紫。熟悉的地方一样有风景,关键是要有热爱

生活、善于发现的心。

第三,我懂得了要打破常规,多多创造。比如沃霍尔那组不同颜色

的梦露绘画就非常有趣。正是因为对于人像,一般画家都或记实或

写意,而沃霍尔则用了近似恶搞的形式给出了他对梦露的理解:梦

露不应该只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女,她也可以有灰色的头发红色的脸,但无论如何,她都是能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后来,有同学仿照

这个,给出了老师照片的彩色版,老师也放了出来(老师真是好涵养,必须赞一个),但我却觉得处理地不够细致,也有东施效颦之嫌,不过这种打破常规的意识,还是要学习的。另一个同学则是将

食堂的剩饭拍了照片,处理后与自己的照片相组合,视觉冲击挺大,也让人体会到要节约粮食的意思。据说这也是不同的组合试了多次

的结果。看来,创造也是在多次尝试、不断失败和永不满足中产生的;创新精神值得我学习,并且要努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各个方

面创造,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最后,我必须要感谢老师一个学期以来的辛苦授课,谢谢。我认为,除了知识以外,老师在工作之外的表现和态度更值得我学习。老师

每次上课用的材料都是细心准备的,讲课也

是多用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地从很多角度解释,让我们可以接受,很多乍听起来不可思议的理论。老师与我们的互动也很积极,课上

各种演示交流自不必说,微信和qq也都能很方便地沟通,而且经常

给我们发一些好文章,让我们受益良多。老师是热爱生活,热爱工

作的,我也要学习这样的态度,积极地对待我的学习和生活,不断

发现生活中的美。课程虽已结束,学习之旅未曾结束,今后,我还

是要多多加油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