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弗莱明发现抗生素的故事

弗莱明发现抗生素的故事

弗莱明发现抗生素的故事
弗莱明发现抗生素的故事

1、阅读资料:

弗莱明发明青霉素

亚历山大·弗莱明,英国细菌学家,生于苏格兰。1928 年夏季的一天,弗莱明正准备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时,突然,他的目光落到了一支被污染的培养皿上。细心的弗莱明发现,培养皿有一种来自空气中的绿色霉菌并已开始繁殖,而绿色霉菌的周围,原来生长的葡萄球菌全部消失了。他把这一奇怪现象记录下来,并小心地将这种霉菌培养起来。他推断,这种霉菌一定产生了某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物质。于是,他又和助手们进行了更广泛的试验和实验性研究,均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弗莱明把这一重大发明写成一篇论文发表在1929年英国皇家《实验病理季刊》上,并把这种由青霉菌产生的物质命名为青霉素,当时的条件青霉素还不能大量很快分离出来,所以他的发现被人们忽略了。过了十多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洛理和德国化学家钱恩合作,又提取了青霉素并肯定了其治疗价值,这才使这种抗菌素在医学界得到承认。1944年,医用青霉素正式问世,被广泛运用医疗。青霉素的发现与研制成功成为医学史上的一项奇迹,挽救了无数个生命,是20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创举,这使他在全世界赢得了25个名誉学位、15个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以及其他14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诺贝尔医学奖。弗莱明从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卓有学识的细菌学家,在伦敦圣玛丽医院从事细菌学研究,几乎就是他事业的全部。

阅读后思考:1、青霉素的发现对人类医学的影响有多大?

2、弗莱明是怎么发现问题、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3、弗莱明又是怎样面对这个问题的?他是不是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

4、针对发现的问题他提出了怎样的假设?他又是怎样验证他的假设的?

5、经过多次实验后,他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一二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

二,三,四代头鞄类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及临床应用作者第一代 第一代头抱菌素是较温和的抗生素,能抵抗包括能生产青霉素酶及敏感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属及链球菌等细菌,纵然它们不是这种细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它们另外亦会抵抗一些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及奇异变型杆菌,但对脆弱拟杆菌、肠球菌、抗药性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引朵阳性变型杆菌或沙雷氏菌没有功效。第一代头抱菌素包括: 头砲氤甲 头抱瓮氨节 头抱氨节 头抱来星 头抱洛宁 头抱嗥喘 头抱嗟吩 头孑包匹林 头鞄曲秦 头鞄氮氟 头孢西酮

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头孢沙定 头孢替唑 作用于特点临床应用。 1. 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2. 对B- 内先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 3. 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第二代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较大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性,且保留一些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性。它们对β内醘胺酶有更大的抵抗力。 头孢克洛 头孢尼西 头孢丙烯

头孢呋辛 头孢唑南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着抗厌氧性生物性的包括: 头孢孟多 头孢雷特 头孢替安 以下的头孢烯有时亦被分类为第二代头孢菌素: 碳头孢烯:氯碳头孢 头霉素:头孢拉宗、头孢美唑 头孢米诺、头孢替坦、头孢西丁作用特点应用。 1. 对革阳菌较弟一代略差,对革阴菌做用明显增强, ,部分厌氧菌高效。 2. 对B- 内先胺酶较稳定。 3. 对肾毒素较第一代小。 4.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感染等 第三代第三代的头孢菌素有广泛的抗菌性,且增加了抵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某些头孢菌素,尤其是口服的及具抗假单胞菌属能力的,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减少了的抗菌性。虽然扩展了的药性,β内醘胺酶使得它们在临床的用途减少,但它们仍特别适用于治疗院内感染。

新型广谱抗生素类驱虫药_塞拉菌素的研究进展_汪涛

收稿日期:2007-10-24 基金项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项目(CPF08)作者简介:汪 涛(1983-),男,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杨光友(1964-),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新型广谱抗生素类驱虫药)))塞拉菌素的研究进展 汪 涛1,杨光友1,王成东2,杨 智 2 (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雅安625014;2.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成都610081) 中图分类号:S859179+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34(2008)011-0015 02 阿维菌素类药物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一组大环内酯类药物,是目前世界上效果最优良、使用最广的一类广谱高效抗寄生虫药,其中已商品化的药物包括阿维菌素(AVM )、伊维菌素(I V M )、多拉菌素(DR M )、埃谱利诺菌素(EPR )及塞拉菌素(SE I)等。塞拉菌素是由基因重组的阿维链霉菌(Strep to my ces aver m itilis)新菌株发酵而成的一种阿维菌素类抗生素。现将新型广谱抗生素类驱虫药)))塞拉菌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理化性质 塞拉菌素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其化学名为25-环已烷基-25-去(1-甲丙基)-5-脱氧-22,23-二氢-5-(肟基)-阿维菌素B1单糖,它与其他阿维菌素类抗生素的最大区别是在C5位置上的取代基为肟基,其分子结构中具有较强的亲脂基团,脂溶性较高,水溶性较差。2 药理作用机理 塞拉菌素的药理作用机理与其他阿维菌素类药物相同,即通过干扰虫体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使虫体发生快速、致死性和非痉挛性的神经肌肉麻痹。由于吸虫、绦虫不含有受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故塞拉菌素对吸虫和绦虫无效,只对部分线虫和节肢动物类体表寄生虫有杀灭作用。 Ph i p ps A N 等[1] 在研究塞拉菌素对猫栉首蚤的作用机理时发现,在干扰猫栉首蚤虫体内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中塞拉菌素的浓度显著高于伊维菌素的浓度,因此其杀灭猫栉首蚤的效果高于伊维菌素。3 药物剂型 塞拉菌素作为一种优良的宠物用抗寄生虫药物,其剂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塞拉菌素制剂共有3种剂型:透皮剂、口服剂和注射剂。市场上较为成熟的产品为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供外用的 塞拉菌素透皮剂,中文商品名为/大宠爱0,该制剂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该药在2006年8月份正式获得农业部批文,获准进入中国宠物市场。此外,国外还有关于口服剂和注射剂的研究报道。4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Saraso la P 等[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对犬(12只)和猫(12只)进行了口服(24.0m g /kg)和外用(24.0mg /kg)塞拉菌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在外用组中,猫的最大血药浓度为5513?2173ng /mL,达到峰值时间为15?12h;犬的最大血药浓度为86.5?34.0ng /mL ,达到峰值时间为72?48h 。在口服组中,猫的最大血药浓度为11929?5922ng /m L ,达到峰值时间为7?6h ;犬的最大血药浓度为7630?3140ng /mL,达到峰值时间为8?5h 。犬和猫口服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外用组。5 驱虫活性5.1 对螨的驱杀效果 塞拉菌素对螨有良好的驱杀效果。M uraoka N 等人的研究表明,按6.0~11.0m g /kg 的剂量局部外用塞拉菌素对犬疥螨的治愈率达100%。Shanks D J 等人对犬(48只)和猫(32只)进行了外用塞拉菌素(6.0m g /kg)防治耳痒螨的试验,用药30d 后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经方差分析表明,治疗组的耳痒螨感染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塞拉菌素对家兔、小白鼠及雪貂的感染螨同样有驱杀效果。M c T ier N 等人对48只感染耳痒螨的家兔局部外用塞拉菌素(6.0~18.0m g /kg ),用药56d 后耳痒螨被100%驱杀。Gonenc B 等人按10.0~12.4m g /kg 的剂量对感染螨的小白鼠进行了塞拉菌素的药效观察,用药7d 后螨被100%驱杀。M iller D S 等人的试验证明,塞拉菌素对雪貂自然感染的耳痒螨的驱杀率达100%。5.2 对蚤的驱杀效果 塞拉菌素对犬和猫的感染蚤同样有良好的驱杀效果。有研究表明,在单糖基C5-肟基阿维菌素的一系列衍生物中,对猫跳蚤(栉首蚤属)杀灭活性最高的是塞拉菌素,其最小可检验检测浓度(M DD )值 15 5黑龙江畜牧兽医62008年第11期

脂肽抗生素的研究概况 ()

6脂肽抗生素的研究概况 脂肽(Lipopeptide)又名脂酰肽(Acylpeptide),是一类重要的抗菌肽,主要来源于一些由细菌、酵母菌、真菌分泌的代谢产物,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是一类由脂肪链和肽链组成的具有两亲结构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Kosaric,1987)。脂肽一般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但大多数脂肽来源于微生物,而其中又以来源于细菌的脂肽居多。在细菌中,脂肽一般是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1968年,Arima等首次从枯草芽孢杆菌株发现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呈晶状,商品名为表面活性素(surfactin)(Arima,1968)。目前发现的抗菌脂肽主要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芬荠素(Fengycin)、伊枯草菌素(iturin)、和杆菌霉素(Bacillomycin),抗霉枯草菌素(mycosubtilin)、制磷脂菌素(plipstatin)等。脂肽分子由亲水的肽键和亲油的脂肪烃链两部分组成,脂肽分子中多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形成亲水基,脂肪烃链形成亲油基。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和两亲型分子结构,脂肽除了具有抗菌活性之外还具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Stein,2005)。脂肽在环境治理,医药、微生物采油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Jitemdra,1997;Banat,2003)。 6.1 脂肽抗生素的种类及结构特性 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脂脂肽的分子结构由脂肪酸链和肽链两部分组成,分子中的多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形成亲水基,β-羟基或者氨基脂肪酸的烃链形成亲油基,即是具两亲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其中亲水的氨基酸通过肽键相互连接,再与脂肪烃链上的羧基和β-羟基或者氨基结合形成环状,因此,抗菌脂肽一般是以内脂或者酰胺键结合而成的环脂肽(刘向阳,2005;吕应年,2005;Wang,2004)。芽孢杆菌脂肽抗生素主要包括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芬荠素(Fengycin)三大类。 6.1.1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 Surfactin类群的脂肪酸的碳链长度在13~16个,具有LLDLLDL的手性七肽通过一内酯键与脂肪酸链碳原子的β-羟基基相连,其在水溶液中分子成“马鞍状”构像,该家族成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地衣芽孢杆菌产生的地衣芽孢杆菌素(Llichenyishin),短小芽孢杆菌的表面活性剂(Pumilacidin)、埃斯波素(Esperin),其中Liehenyishin、Pumilacidin、Esperin主要应用于工业和环境治理(Meiji et al.,1969.;Yakimo et al.,1995;Naruse et al.,1990)。而Surfactin是一种脂肽类抗菌物质,它是由β-羟基脂肪酸和7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组成,肽链的第7位氨基酸上的羧基和

一二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

一二三四代头孢类抗生 素的分类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较温和的抗生素,能抵抗包括能生产青霉素酶及敏感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属及链球菌等细菌,纵然它们不是这种细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它们另外亦会抵抗一些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及奇异变型杆菌,但对脆弱拟杆菌、肠球菌、抗药性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引朵阳性变型杆菌或沙雷氏菌没有功效。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 头孢氰甲 头孢羟氨苄 头孢氨苄 头孢来星 头孢洛宁 头孢噻啶 头孢噻吩 头孢匹林 头孢曲秦

头孢西酮 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头孢沙定 头孢替唑 作用于特点临床应用。 1.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 3.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第二代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较大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性,且保留一些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性。它们对β内醘胺酶有更大的抵抗力。 头孢克洛 头孢尼西

头孢呋辛 头孢唑南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着抗厌氧性生物性的包括: 头孢孟多 头孢雷特 头孢替安 以下的头孢烯有时亦被分类为第二代头孢菌素: 碳头孢烯:氯碳头孢 头霉素:头孢拉宗、头孢美唑 头孢米诺、头孢替坦、头孢西丁 作用特点应用。 1.对革阳菌较弟一代略差,对革阴菌做用明显增强,,部分厌氧菌高效。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 3.对肾毒素较第一代小。 4.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感染等

第三代 第三代的头孢菌素有广泛的抗菌性,且增加了抵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某些头孢菌素,尤其是口服的及具抗假单胞菌属能力的,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减少了的抗菌性。虽然扩展了的药性,β内醘胺酶使得它们在临床的用途减少,但它们仍特别适用于治疗院内感染。 头孢卡品 头孢达肟 头孢地尼 头孢托仑 头孢他美 头孢克肟 头孢甲肟 头孢地秦 头孢哌酮 头孢噻肟 头孢咪唑

头孢类药物

一、头孢曲松钠 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 (Rocephin)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及手术期感染预防。同类药品还有头孢氨噻三嗪、头孢三嗪、菌必治、氨噻三嗪、头孢菌素、头孢泰克松等。 二、先锋5号 本品为半合成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与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基本相同。对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等有较强的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也较强,特别对克雷白肺炎杆菌有效。对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伤寒杆菌也有效。但对绿脓杆菌则无效。本品在第一代头孢菌素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特点是耐酶、高效、低毒,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一般均有效,临床适应证非常广泛。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胆囊炎、肝脓肿、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软组织及耳部感染等。由于本品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强,且大部以原形药从肾排出,故对肾盂肾炎及尿路感染疗效好

三、头孢西丁 本品为头霉素类抗生素,类似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为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具有高度抗β内酰胺酶性质。抗菌谱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吲哚阳性的变形杆菌和沙雷氏菌、克雷白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对葡萄球菌和多种链球菌也有较好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腹膜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败血症以及骨、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 四、头孢美唑 头孢美唑,别名:甲氧氰甲硫四唑头孢菌素、甲氧氰甲硫头孢菌素、氰唑甲氧头孢菌素、头孢甲四唑、头孢甲氧氰唑、头孢氰四唑、头孢氰唑、头孢氰唑氧、先锋美他醇、先锋美他唑、头孢美他唑。英文名:Cefmetazole、CMZ、Cefmetazon、SKF83088、SKF83088。头孢美唑是一种半合成的头霉素衍生物,抗菌性能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近。头孢美唑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炎、支气管炎、胆道感染、腹膜炎、泌尿系感染、子宫及附件感染等。 五、头孢替安

头孢类抗生素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头孢类抗生素市场发展分析 1、头孢类抗生素产品概述 2、头孢类抗生素总体趋势 3、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与分代 4、头孢类抗生素作用特点 5、二代头孢基药代表——头孢呋辛市场情况 6、三代头孢基药代表——头孢曲松市场情况 7、中国上市头孢药物分布 8、头孢类药物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8.1 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8.2 用药趋势 8.2.1 口服与注射 8.2.2 各代趋势 9、头孢类药品种品牌分析 9.1 销售额领先通用名品种 9.2 销售额领先品牌品种 10、影响抗感染药物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10.1 促进抗感染药物市场需求因素 10.2 抑制抗感染药物市场扩张的因素分析 10.2.1 合理用药抑制抗感染药的扩张 10.2.2 国家政策管制日益严格 1、头孢类抗生素产品概述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由真菌、细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用很小的剂量就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氨基糖甙类、

四环素类、氯类:B -内酰胺类(主要包括青霉素类与头抱菌素类等)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几类。 头抱菌素又称先锋霉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第一个头抱菌素在20 世纪60年代问世,目前上市品种已达60 余种。产量占世界上抗生素产量的60%以上。头抱菌素与青霉素相比具有抗菌谱较广,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优点,在抗感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头抱菌素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其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也不断扩大和增强。需要指出的是,代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产品问世年代的先后和药理性能的不同。这种分类并不表示第四代产品就比三代产品好,一、二代产品就属于淘汰产品,而是各有不同用途。 2、头抱类抗生素总体趋势 2008年,全国22 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购药总金额已达到533 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24.7%,而其中头抱菌素类药物增长最为迅速,其销售额占购药总金额13.18%,增长率仍高达27.01%。2009 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增长约7%,销售额达到8370亿美元。而且,在未来的5年,仍将以5-8%的速度增长,销售额有望达到11000亿美元。2009 年全球抗感染药品市场销售额为370 亿美元。而其中头抱类抗生素占23.5%,据各类抗感染药物之首。 据统计,2009 年中国药品市场总额达到了4000 多亿元,而其中抗感染类药物是使用量和金额最大,占23.71%,在我国15 大类药物中居于首位。抗感染类药物的9 个小类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头抱类抗生素,占了50%以上, 5 年平均增长率为 25.36%。头抱类抗生素类药物不论在全球,还是在国内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国家卫生部新公布的《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机构配备部分)》中,抗微生物药有33 个品种,占205 个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总数的48.78%。在这33个药物中,头抱氨苄、头抱唑林、头抱呋辛、头抱曲松占据了四席,分别是临床常用药物中第一代至第三代头抱类抗生素中的代表性品种,也是抗菌谱广、肾脏毒性较低的药物。 其中,头抱呋辛和头抱曲松还具有对B -内酰胺酶较高的稳定性、体内分布广、血浆半衰期长、组织穿透力强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从而被广泛用于由抗敏感细菌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使用中的主流品种,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 在公共卫生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抗感染类药物一直是我国医药市场中的领军品种。作为抗细菌类药物主要品种的头孢类抗生素制剂,已占据了抗感染类药物市场的半壁江山。

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新型抗生素添加剂

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新型抗生素添加剂 一、黄霉素抗菌作用强、性能稳定,与其它添加剂不产生拮抗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残留、无污染。在肉鸡日粮中添加5毫克/公斤黄霉素,可提高肉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在仔猪饲料中添加20毫克/公斤、育肥猪饲料中添加5毫克/公斤黄霉素,可使猪增重提高7%,饲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在肉牛日粮中添加黄霉素,能促进瘤胃中分解淀粉和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 二、杆菌肽锌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畜禽专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杆菌肽锌在肠道几乎不被吸收,毒性小,使用安全,几乎不产生耐药性。和其它药物也不易产生交叉耐药性。杆菌肽锌在畜禽饲料中用量很小,也无停药要求。我国规定使用剂量为:猪4-40克:(16。8万-168万单位)/吨饲料;鸡4-20克(16。8万-84万单位)/吨饲料;牛3月龄内10-100克(42万-420万单位)/吨饲料,3-6月龄4-40克(16。8万-168万单位)/吨饲料。使用时须注意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 三、维吉尼亚霉素是一种含有内酯环的多肽类抗生素,主要抵抗革兰氏阳性菌,广泛用作家禽、猪、牛等饲料添加剂,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毒性低,极少在动物体内蓄积,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在饲料中添加极少剂量的维吉尼亚霉素便可有效地促进动物生长;而较高剂量则能很好地治疗急性痢疾和预防慢性痢疾,每吨饲料添加10-25克用于预防,添加50-100克用于治疗。 四、盐霉素是一种聚醚类离子载体型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病毒及疟原虫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对鸡的球虫有特效,具有高效防治鸡球虫病和促进畜禽生长发育、防治疾病等作用。用于仔猪,有提高增重、预防仔猪下痢的效果。在育肥猪、肉鸡日粮中添加也都有明显的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作用。 五、泰乐菌素生产中常用磷酸泰乐菌素作饲料添加剂,酒石酸泰乐菌素作饮水剂。泰乐菌素对猪的痢疾、肺炎和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小牛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均有预防及治疗作用。泰乐菌素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毒性小。建议用量,4月龄以内的猪10-100克/吨饲料,4-6月龄猪5-20克/吨饲料,8周龄以内的鸡4-50克/吨饲料。屠宰前5天停药。 六、恩拉霉素是放线菌的发酵产物,它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长期使用不会产生抗药性。它能改变肠道内的细菌群落分布,有利于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促进动物增重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恩拉霉素不易被吸收,故在畜禽体内残留较少。建议肉鸡饲料中每吨添加1—10克,仔猪饲料中每吨添加2。5-20克。无停药期规定。

头孢类抗菌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类抗菌素的分类及特点 笫一代头孢菌素 ①对革兰阳性菌(包括对青霉素敏感或耐药的金葡菌)的抗菌作用较第二、三代强,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差; ②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可为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 ③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产气杆菌、假单胞菌、沙雷杆菌、拟杆菌、粪链球菌(头孢硫脒除外)等微生物无效。 本代抗生素中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口服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等均已少用或不用。 第一代头孢抗革兰阳性需氧菌活性强(MSSA、PSSP、链球菌组、草绿色链球菌),抗少数革兰阴性需氧杆菌活性(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 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 头孢噻啶(先锋2号) 头孢氨苄(先锋4号) 头孢拉定(先锋6号) 头孢来星(先锋霉素3、头孢甘酸) 头孢唑啉钠(先锋5号)其特点是耐酶、高效、低毒,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一般均有效,临床适应证非常广泛。 头孢乙腈(头孢氰甲,头孢赛曲,头孢菌素7) 头孢匹林(头孢吡硫、头孢菌素8、吡硫头孢菌素、头孢吡硫钠) 头孢硫脒(先锋霉素18、头孢菌素18)本品为第一代头孢菌素,为我国首先创用于临床。 头孢羟氨苄(头孢氯氨苄、希刻芳、单水头孢氯氨苄) 笫二代头孢菌素 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仿或略差,对多数革兰阴性菌作用明显增强,部分对厌氧菌有高效,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②对多种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 ③对肾脏的毒性较第一代有所降低。 (l)抗酶性能强一些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常可有效。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摘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毒性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感染具满意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本文对其作用机制、抗菌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头孢菌素;临床应用;作用机制;抗菌特点 1945年7月意大利科学家Giuseppe Brotzu自撒丁海沿岸的污水中分离出产头孢菌素的真菌cephalosporium acinonium,1948年Edward Abraham爵士自该真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几个抗菌成分。1959年,终于分离到具有抗菌谱广和耐青霉素酶等特点的第一个头孢菌素—头孢菌素C。20世纪60年代初期,头孢菌素母核合成工艺的成熟为以后头孢菌素的大规模开发奠定基础。此后,通过对天然头孢菌素C化学修饰(半合成)或利用全合成的方法,相继合成了许多新型头孢菌素。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近50多个品种[1]。其品种数量居各类抗生素首位。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毒性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感染具满意疗效,因此该类药在临床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本文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作用机制与分类 1.1 作用机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相同,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头孢菌素类化学结构中β-内酰胺环的酰胺基与肽聚糖五肽相似,可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共价结合使其灭活,因此影响了肽聚糖的合成。每种细菌含不同的PBP,各种PBP在维持细胞壁完整性中的作用亦不同。不同的头孢菌素品种与不同菌种的PBP结合使菌体形成丝状体、球状体,最终细菌破裂死亡。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因而本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剂。细菌有细胞壁,而人和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人体细胞的毒性很低,有效浓度对人体几乎没影响,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 1.2 分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开发极为迅速,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为四类:(1)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匹林等。(2)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雷特等(3)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地秦、头孢他啶、头孢咪唑等(4)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等 2 抗菌特点 2.1 第一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头孢噻吩、头孢唑啉。本品具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强,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相对较差,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菌均具良好抗菌活性。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的抗菌也有较好抗菌作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诺卡菌属对本品耐药。耐药。绝大多数普通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摩氏摩根菌、雷极普罗威登菌和脆弱拟杆菌对本品耐药,沙雷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对本品完全耐药。 2.2 第二代头孢菌素代表药物头孢呋辛,本品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似或略差,但对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相当稳定。对金葡菌的抗菌活性较头孢唑啉为差。本品对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的MIC分别为0.01mg/L、0.25mg/L和0.5mg/L。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和李斯特菌属对本品耐药。本品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摩氏摩根菌、肺炎克雷伯菌

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 )是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 根据其抗菌作用的特点,一般将头孢菌素分为一、二、三,四代(见1表)。 头孢菌素抗菌作用比较(表1) 项 目 常用品种 抗 菌 谱 及 作 用 特 点 备注 第一代 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羟氨苄、头孢唑林(注射) 抗革兰氏阳性菌, 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阴性杆菌所致的感染较弱。 可口服, 注射 第二代 甲氧头孢噻吩、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尼西钠等。 抗菌范围较第一代广,对球菌感染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弱。对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感染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 较少用 应 第三代 头孢噻呋钠(动物专用),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等。 抗菌范围较第一、二代更广,对所有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其特点是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临床广泛用应 第四代 头孢匹罗,头孢奎诺(动物专用)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强大的作用,且能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同时具有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优良性能。 价格昂 贵 1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及作用与青霉素相同,常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球菌所致的感染,也可用于青霉素耐药的球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阴性杆菌所致的烧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较弱。对绿脓杆菌所致的烧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无效。常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为口服头孢.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常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2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较第一代广,对球菌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弱。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对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好。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夫辛钠、头孢替安、甲氧头孢噻吩、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尼西钠等。 3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较第一、二代更广,几乎对所有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球菌尤其是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其特点是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包括对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和脆弱拟杆菌等也具有抗菌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常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肠道感染,肺炎、胸膜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噻呋钠(动物专用),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定、头孢克肟、头孢唑肟等。

头孢类抗生素行业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头孢类抗生素行业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2009年6月 头孢菌素又称先锋霉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第一个头孢菌素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目前上市品种已达60余种。产量占世界上抗生素产量的60%以上。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相比具有抗菌谱较广,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优点,在抗感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头孢菌素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其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也不断扩大和增强。需要指出的是,代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产品问世年代的先后和药理性能的不同。这种分类并不表示第四代产品就比三代产品好,一、二代产品就属于淘汰产品,而是各有不同用途。 1、头孢菌素主要品种 从1964年礼莱公司上市第一个头孢菌素头孢噻吩以来,到目前为止,已上市品种达60余种。头孢菌素类已出现第一至第三代产品,第二代产品引入了肟基,提高了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第三代头孢类提高了抗绿脓杆菌的活性,延长了半衰期,减轻了对肾的毒性。近年又出现了第四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产品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原称先锋4号)、头孢唑啉(原称先锋5号)和头孢拉定(原称先锋6号)。它们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稍差。头孢氨苄的抗菌作用稍弱,一般口服。用以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尿路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头孢唑啉是注射剂,它的抗菌作用比头孢氨苄强,头孢拉定既有静脉点滴,也可口服,使用方便。头孢唑啉和头孢拉定的适应症与头孢氨苄基本相同。 第二代产品常用的有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西丁(美福仙)等。第二代头孢的抗菌谱比一代头孢广些,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一代头孢大致相当,而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范围比一代头孢广,抗菌作用也强。比起一代头孢来,对肝肾的毒性也小些。根据这些特点,二代头孢多用在病原菌不太明确,不能肯定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或者属于混合感染情况。 第三代产品常用的有头孢噻肟钠(凯福隆)、头孢哌酮钠(先锋必)、头孢他啶(复达欣)、头孢曲松(罗氏芬)等。口服的有头孢布烯(先力腾)、头孢克肟(世福素)等。三代头孢主要是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用。有的品种对绿脓杆菌等抵抗力很强的细菌也有强大的杀菌力,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却不如一、二代头孢。 第四代产品第四代头孢菌素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国外临床的新一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更稳定。目前尚未开始在国内应用,但估计很快就会应用于国内临床。第四代头孢菌素有头孢派姆(cefepime,CFP)即Maxisime、头孢克列定(cefaclidine)、头孢匹罗(cefpirome)及E1077等。

新型抗肿瘤抗生素布雷菲德菌素A的研究进展_薛锋

布雷菲德菌素A ((+)-Brefeldin A ,BFA ),是一种真菌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称之为斜卧菌素或壳二孢素,1958年,Singleton 等人从Peni - cillium decumben 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布雷菲德菌 素A 诱导高尔基体的分解,反竞争性抑制蛋白质从内质网中转运至高尔基体,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抗有丝分裂、抗肿瘤,抗线虫等生物学活性。目前,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工具,布雷菲德菌素A 被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美国肿瘤研究院(NCI )发现,布雷菲德菌素A 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作为化学治疗试剂用于肿瘤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布雷菲德菌 素A 具有多重生物学活性及潜在的抗肿瘤药用价值,布雷菲德菌素A 开发和研究工作一直受到产学界的高度重视,是当前抗癌药物开发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综述布雷菲德菌素A 的作用机制、生物学活性、生物合成、化学合成及其结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布雷菲德菌素A 结构与性质 布雷菲德菌素A 分子式C 16H 24O 4,分子量280 Da 。布雷菲德菌素A 分子含有5个手性中心、2个双键、1个五元碳环和1个13元大环内酯(图1)。晶体 呈棱状,无色,易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不溶 新型抗肿瘤抗生素布雷菲德菌素A 的研究进展 薛 锋,王亚军,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14) 摘要:布雷菲德菌素A 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有效抑制蛋白质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 的转运过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信号传导研究的分子工具;布雷菲德菌素A 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抗有丝分裂、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布雷菲德菌素A 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抗肿瘤候选药。本文综述了布雷菲德菌素A 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生物学活性、生产方法及其结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布雷菲德菌素A ;抗肿瘤药物;结构修饰中图分类号:R97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19(2010)04-0536-06 Advance in the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 of Brefeldin A XUE Feng ,WANG Yajun ,ZHENG Yuguo *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China ) Abstract :Brefeldin A ,a hydrophobic macrolide antibiotic produced by a number of fungi ,displays strong inhibition ac -tivity against the transport of proteins from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the Golgi complex ,resulting in its wide use as a molecular tool in the studies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 mammalian cells.Moreover ,it has diverse biological activi -ties including antifungal ,antiviral ,cytostatic ,antimitotic and antitumor effects ,making brefeldin A and its derivatives an -titumor drug candidates.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 in brefeldin A research ,focusing on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tion ,biological activities ,production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Key words :brefeldin A ,antitumor drug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收稿日期:2009-02-19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09C13G202001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4090605)作者简介:薛锋(1981-),男,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Vol.26No.4Jul.2010 第26卷第4期 2010年7月 科技通报 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头孢类抗生素市场发展

头孢类抗生素市场发展分析 2012-04-20 1、头孢类抗生素产品概述 2 、头孢类抗生素总体趋势 3、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与分代 4 、头孢类抗生素作用特点 5、二代头孢基药代表——头孢呋辛市场情况 6、三代头孢基药代表——头孢曲松市场情况 7、中国上市头孢药物分布 8、头孢类药物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8.1 市场规模和增长率 8.2 用药趋势 8.2.1 口服与注射 8.2.2 各代趋势 9、头孢类药品种品牌分析 9.1 销售额领先通用名品种 9.2 销售额领先品牌品种 10 、影响抗感染药物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10.1 促进抗感染药物市场需求因素 10.2 抑制抗感染药物市场扩张的因素分析 10.2.1 合理用药抑制抗感染药的扩张 10.2.2 国家政策管制日益严格

1、头孢类抗生素产品概述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由真菌、细菌或其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用很小的剂量就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氯类:B -内酰胺类(主要包括青霉素类与头抱菌素类等)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几类。 头抱菌素又称先锋霉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第一个头抱菌素在20 世纪60 年代问世,目前上市品种已达60 余种。产量占世界上抗生素产量的60% 以上。头抱菌素与青霉素相比具有抗菌谱较广,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优点,在抗感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头抱菌素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其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也不断扩大和增强。需要指出的是,代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产品问世年代的先后和药理性能的不同。这种分类并不表示第四代产品就比三代产品好,一、二代产品就属于淘汰产品,而是各有不同用途。 2、头抱类抗生素总体趋势 2008 年,全国22 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购药总金额已达到533 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24.7% ,而其中头抱菌素类药物增长最为迅速,其销售额占购药总金额13.18% ,增长率仍高达27.01% 。2009 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增长约7% ,销售额达到8370 亿美元。而且,在未来的5 年,仍将以5-8% 的速度增长,销售额有望达到11000 亿美元。2009 年全球抗感染药品市场销售额为370 亿美元。而其中头抱类抗生素占23.5% ,据各类抗感染药物之首据统计,2009 年中国药品市场总额达到了4000 多亿元,而其中抗感染类药物是使用量和金额最大,占23.71% ,在我国15 大类药物中居于首位。抗感染类药物的9 个小类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头孢类抗生素,占了50%以上,5 年平均增长率为25.36% 。头孢类抗生素类药物不论在全球,还是在国内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国家卫生部新公布的《2009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机构配备部分)》中,抗

全局_国内外抗生素发展现状

南方周末/2009年/12月/10日/第H02版 特约之四叶草健康特刊(二) 全局:国内外抗生素发展现状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信息中心郭文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人类对抗生素需求的持续增加,抗生素的市场值也在不断攀升。现阶段,中国已成为全球抗生素产量最大的国家,尤其在一些原料药的生产方面,中国拥有绝对优势。然而,由于中国的抗生素产业几乎是靠仿制为主,并且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从而缺乏核心争力。因此,了解国内外抗生素产业的现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已成为当前中国抗生素行业的一项迫切要求。 全球现状:市场逐年攀升 据全球行业分析公司(GlobalIndustry Analysts)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抗生素的市场值约为250亿-26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在这其中,美国位居第一,其在抗生素领域的销售额约为84亿美元;其次为欧洲,销售额为63亿美元。而亚太地区如今的复合年增长率虽然仅保持在4.81%左右,但它却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抗生素市场。 现阶段,抗生素耐药和非专利药竞争是影响全球抗生素市场的两大重要因素。近年来,抗生素耐药现象的频发影响了一些主要类别的抗生素的使用,从而直接制约了抗生素市场的发展;此外,在未来5年内,许多品牌抗生素药物将陆续面临专利到期的尴尬,随着价格低廉的非专利药涌入市场,抗生素市场销售额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然而,由于近年来全球各国的抗生素用量一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且一些新型抗生素的陆续上市亦将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因此将从整体上拉动全球抗生素市场的发展,使其继续保持逐年攀升的态势。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抗生素市场的销售额将达300亿美元。 在生产方面,由于现阶段亚洲已成为全球主要原料药生产基地,并拥有强大的抗生素生产能力,因此,欧洲及美国的一些制剂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就将其所需的一些抗生素原料药生产转移至中国、印度甚至东南亚等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按欧美标准生产的抗生素原料药最终返销回欧美。 中国现状: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 作为全球最先制造出青霉素的七个国家之一,中国于1944年生产出了第一批5万单位/瓶的盘尼西林(俗称“青霉素”),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此后的六十多年里,中国的抗生素产业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抗生素产量最大的国家,并形成了以白云山制药、石药、哈药等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抗生素生产企业。 据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抗生素原料药的生产企业已有181家之多,产量合计14.7万吨,其中2.47万吨用于出口。全球约75%的青霉素工业盐、80%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90%的链霉素类抗生素均产于中国。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约一百余种抗生素品种实现了产业化,尤其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庆大霉素等原料药生产方面,中国拥有绝对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在国内医院的药物消耗量中,抗生素约占30%左右的份额,在有的基层医院该数值甚至高达50%。受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中国抗生素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攀升。据预测,2009年中国抗生素市场值约为600亿元左右,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4%。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虽然抗生素在中国取得了发展,但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强大要看它的盈利能力。近年来,中国抗生素市场的规模虽然在逐渐增加,但是盈利能力却在下降。并且在抗生素的研发方面,中国还

一二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

第一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较温和的抗生素,能抵抗包括能生产青霉素酶及敏感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属及链球菌等细菌,纵然它们不是这种细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它们另外亦会抵抗一些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及奇异变型杆菌,但对脆弱拟杆菌、肠球菌、抗药性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引朵阳性变型杆菌或沙雷氏菌没有功效。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 头孢氰甲 头孢羟氨苄 头孢氨苄 头孢来星 头孢洛宁 头孢噻啶 头孢噻吩 头孢匹林 头孢曲秦 头孢氮氟

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头孢沙定 头孢替唑 作用于特点临床应用。 1.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 3.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第二代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较大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性,且保留一些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性。它们对β内醘胺酶有更大的抵抗力。 头孢克洛 头孢尼西 头孢丙烯

头孢唑南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着抗厌氧性生物性的包括: 头孢孟多 头孢雷特 头孢替安 以下的头孢烯有时亦被分类为第二代头孢菌素: 碳头孢烯:氯碳头孢 头霉素:头孢拉宗、头孢美唑 头孢米诺、头孢替坦、头孢西丁 作用特点应用。 1.对革阳菌较弟一代略差,对革阴菌做用明显增强,,部分厌氧菌高效。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 3.对肾毒素较第一代小。 4.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感染等

第三代 第三代的头孢菌素有广泛的抗菌性,且增加了抵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某些头孢菌素,尤其是口服的及具抗假单胞菌属能力的,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减少了的抗菌性。虽然扩展了的药性,β内醘胺酶使得它们在临床的用途减少,但它们仍特别适用于治疗院内感染。 头孢卡品 头孢达肟 头孢地尼 头孢托仑 头孢他美 头孢克肟 头孢甲肟 头孢地秦 头孢哌酮 头孢噻肟 头孢咪唑 头孢泊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