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

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是运动的物体静止。【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

第三单元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科学探究目标

1.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2.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2.改变喷气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影响小车的动力大小。

【教学重点】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气球、小气球、打气筒、小车、粗吸管、细吸管、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教学重点】

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橡皮筋、小车、软尺、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4课《弹簧测力计》(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教学重点】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各种重物。

第三单元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盒、绳子、小木棍、轮子、曲别针、垫圈、木板、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重物。

第三单元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工程设计中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概念来解决问题。

2.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执行程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2.在设计讨论活动中,能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之交流。

3.能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制作的关键在于设计。

2.人们不断改进设计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发展带。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务和提供的材料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硬纸盒、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第三单元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1 课时)

【教学目标】

1.工程制作中需要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3.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设计,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制作动力小车。

2.在测试评估活动中,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并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认识到制作出不成功的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学习。

3.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测试和评估产品有利于不断改进产品。

2.人们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点】

在测试评估活动中,清楚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进行反思并改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教学课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