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11课时精品资料最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11课时精品资料最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1课神奇的货币新人教版必修1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

..的劳动产品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2)属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注:Array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

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

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

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

们都有价值(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

动)。

理论联系实际:

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

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

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

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又称购买手段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原来的商品交换(商品——商品)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注意:流通手段≠商品流通,前者强调货币的职能和作用,后者强调商品流通的方式。

(4)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

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

次数)成反比。

计算公式

(5)区别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如发工资、领利息、付房租、还欠款等。与流通手段最大的区别是支付手段在时空上是分离的,而流通手段必需是同时同地进行,也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比较:货币与纸币、纪念币、纪念钞

纪念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货币的一切职能。纪念钞是纸币,本质上不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符号,只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等部分职能。 比较:纸币和货币

(2)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市场决定的。

注:纸币的面值(面额)≠ 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将物价上涨等同于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不能将物价下跌等同于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1)信用卡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

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

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注意: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

其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与纸币一样,

是一种价值符号,自身没有价值。信用卡

不可以任意透支,不可以随意申领,不可

以在任何地点消费使用,不是绝对安全。

(2)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

结算和查询等功能。(注意与银行的业务相

联系)

(3)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

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

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5.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

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

第一,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只有可

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第二,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含外币,

还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

债券等。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

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

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

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

的汇率跌落。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

一般来说,一国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

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

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

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

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第2课 多变的价格 新人教版必修1

1.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货币表的现。

2.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

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

[易错点] ①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价值量。②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无关。

3.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的,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2)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注: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即社会劳动生产率。

4.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求关系与价格是相互制约

(2)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

卖方市场: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物以稀为贵)

买方市场: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货多不值钱)

巧记方法:对谁有利就是谁的市场

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商品价值、供求关系、货币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政策等,其中只有商品价值对价格起决定作用,但通常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主要受供求的影响。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规律)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交换规律)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正确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第一,价格为什么会上涨或下跌?因为供求影响价格。

第二,价格为什么不会无限上涨或下跌?不但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二者相互影响,使得价格不会无限上涨或下跌,只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说明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注:价格不会无限涨落的直接原因是价格也会影响供求,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第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也唯一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正确认识等价交换

第一,等价是指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价格和价值相符。

第二,等价交换并非指商品交换的个别场合,而是从商品交换的总过程来讲的,指的是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符。

第三,等价交换在存在于商品交换领域,而不能适用于社会生活领域。

6.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需求量(“量”字不能少)减少。

②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

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③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第一、互为替代品: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正向变化)

第二、互补商品: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反向变化)(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应用: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3课多彩的消费新人教版必修1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

(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①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其他因素:消费预期、消费偏好、消费心理(课本阐述了四种常见的消费心理,此外还有其他如爱买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等)。

拓展: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1)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提高消费水平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消费水平要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消费水平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因此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合理消费。

2.消费类型。

(1)按消费对象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

(3)按

3.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4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新人教版必修1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

注: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注: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调节生产”,指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如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必然带动汽车产量的增加,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必然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注: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如当前汽车消费成为热点,从而带动汽车产业和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注: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体力和脑力),消费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积极性。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的内涵不同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指: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增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力得以提高。“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增长。

补:再生产及四个环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交配、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1)理论依据(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实意义(现实原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集体成分有成分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主体。

(2

式。

4.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

..。就全国而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注意:

公有资产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某些地区或产业的公有资产不占优势,并不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优势不能简单地为数量的优势,如比例。

补: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为了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从区别来看: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只是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所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当前国有经济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整个公有资产仍占优势,所以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从联系来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正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之一。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

注:①非公有制经济也叫私有经济,但不可叫做私有制经济

②比较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二者合称民营经济)

不同点:前者主要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后者主要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此外,私营经济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相同点:二者都是非公有制经济(私有性质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

③外资不但包括来自外国的投资,也包括来自港澳台的投资。

④不能说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就是外资经济,它们本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只有其中的外资部分才属于外资经济。

⑤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⑥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

⑦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⑧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否平等?要具体分析,在市场竞争中,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注:①这是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属于生产关系的范围。

②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

③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