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河北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版)

建设单位:河北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某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编制时间:2012年1月

前言

河北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原名为某市染料化工厂,始建于1969年,后改名为某市万利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原厂址位于某县县城,属国有集体企业,1989年搬迁至某县城东2.0km,现已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公司年可生产硫化染料4500吨。现拥有干部、职工175人,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年产值2280余万元,年利税200余万元,是河北省染料生产的骨干企业。公司于2000年12月取得环保“一控双达标”手续。

为了更好的降低能耗物耗,减少单位产品的污染排放,提高经济效益,公司拟投资3569万元进行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改造。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需对该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河北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委托某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收集了有关技术资料,经类比调查,编制完成了《河北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审版)。2011年12月30日,某市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在某县组织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技术评审会。会后评价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了认真补充和修改,完成了《河北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改造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在本次评价工作中,得到了某市、某县环保部门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总论

1.1编制依据

1.1.1法律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8.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 .29);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10.29);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 .12 .29 );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10.28)。

1.1.2法规、规章制度与区域规划

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11.29);

⑵《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

⑶《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12.3);

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2011第9号令;

⑸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

⑹《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8.1起施行);

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2号令,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⑻《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⑼《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3月25日;

⑽关于发布《河北省用水定额(试行)》的通知;

⑾《河北省环境敏感区支持、限制及禁止建设名录》(2005年修订版);

⑿《河北省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2号);

⒀《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若干意见》(冀政[2008]10号);

⒁《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冀政[2009]89号);

⒂《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污染减排的通知》(冀环[2007]3号);

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冀环办发[2007]65号);

⒄《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冀环办发[2007]163号);

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的通知》(冀环办发〔2008〕23号);

⒆《关于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冀环办发[2010]238号);

⒇《某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规定》某市人民政府[1998]111号文。

1.1.3评价技术规范

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19-2011)

⑺《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1.4项目有关资料

⑴某县工业聚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⑵建设项目备案材料;

⑶河北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⑷项目其他有关资料。

1.2评价目的及原则

1.2.1评价目的

⑴通过搜集现有资料及现场监测,掌握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及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⑵依据现有资料和工程分析查清项目排污节点、污染物种类、排放规律及排放量;

⑶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排放速率和区域自然环境条件,选用适宜的计算模式预测工程投产后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

⑷论证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⑸查清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环保管理部门意见,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论证项目采用工艺的先进性和厂址的可行性;

⑹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拟采用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避免和减少污染的对策和建议,从环保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

1.2.2评价原则

⑴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坚持实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以新带老”和“节能减排”的原则;

⑵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为依据,全面考虑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采取环保措施的可行性;

⑶坚持环评工作为工程建设服务,为优化设计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三服务”方针,不断提高环评工作的实用性;

⑷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以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开展评价工作;环评内容、深度和方法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报告书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实用性强。

1.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3.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根据该项目的生产特点和污染物的排放种类、排放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将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及对环境的影响列于表1-1。

表1-1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表

备注:1、表中“+”表示正效益,“-”表示负效益;

2、表中数字表示影响的相对程度,“1”表示影响较小,“2”表示影响中等,“3”表

示影响较大;

3、表中“D”表示短期影响,“C”表示长期影响。

由表1-1可知,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存在短期、局部及可恢复的正、负影响,也存在长期的或正或负的影响。施工期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环境空气、声环境和生态环境,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营运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长期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环境空气、土壤、声环境几个方面,而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均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1.3.2评价因子的筛选

本项目通过对各类污染因子的识别进行筛选,结合周围环境质量现状及本项目的工艺特点、污染物排放规律和排放量,列出本次评价因子筛选结果。

1.3.

2.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

⑴环境空气:PM10、SO2、NO2、H2S、NH3

⑵地下水: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氨氮、溶解性总固体、硝

酸盐、亚硝酸盐

⑶声环境:连续等效A声级。

1.3.

2.2污染源评价因子

⑴废气:颗粒物、NOx、硝基苯、H2SO4、H2S、NH3、臭气浓度

⑵废水:pH、COD、SS、BOD5、硫化物、氨氮、硝基苯类、色度

⑶厂界噪声:连续等效A声级

1.3.

2.3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因子

⑴大气:PM10、NO2、硝基苯、H2SO4、H2S、NH3;

⑵地下水: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色度;

⑶声环境:连续等效A声级。

1.4评价内容

根据建设工程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本次环评工作内容见表1-2。

表1-2 评价内容一览表

1.5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所处地理环境,本次评价重点拟定为:

(1)工程分析;

(2)环境影响评价;

(3)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4)环境风险分析;

(5)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1.6评价等级、时段和范围

1.6.1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评价等级划分原则和工艺污染源排放特征,以及该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

1.6.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⑴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1-3。

表1-3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一览表

⑵计算模式

根据对本项目进行工程分析的结果,选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分别计算主要污染物的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P max的占标率及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进行筛选计算以得出详细筛选结果,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计算公式如下:

100%i

i

oi

C p C =? 式中:Pi ——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

Ci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 3) Coi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mg/m 3)

⑶确定评价等级

依据《导则》规定,结合该项目的性质、规模、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去向和周围环境状况,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估算模式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见表1-4。

表1-4 主要污染因子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一览表

注:PM 101小时浓度按照3×日平均浓度; NO 21小时浓度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H 2S 、NH 3、H 2SO 4、硝基苯 1小时浓度取《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一次最高允许浓度值

由估算可知,本项目Pmax (%)最大为还原硫化工序H 2S 的排放,占标率为8.37%,小于10%,最大贡献浓度为0.0008mg/m 3。全部筛选点占标率均低于10%,D10%为零,低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且评价因子未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评价范围内没有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本项目也不存在排放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根据导则对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原则,可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

⑷评价范围

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产生污染物的D 10%及监测布点情况确定该项目的大气评价范围为以还原氧化车间为中心,南北6.0km ,东西5.0km 的矩形区域。

1.6.3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⑴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厂区生产用水目前由自备水井提供,待工业园区集中供水管网建成后,统一由官网供给;产生的少量生活清洗污水用于厂区洒水抑尘和除尘器补水,生产排放的各类废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和锅炉湿式除尘器用水,循环使用,不外排。且项目所在及附近区域不涉及水源地保护区,因此本评价对废水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和环境影响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

⑵地下水环境

①建设项目类型

目前厂区生产用水来自自备水井,但本项目为废水治理技改工程,工程本身不涉及取水,属于Ⅰ类建设项目。划分依据由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建设项目场地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等涉及的场地。

②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

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按包气带中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分为强、中、弱三级,分级原则见表1-5。

表1-5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表

③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为易、中、不易三级,分级原则见表1-6。

表1-6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表

④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1-7。

表1-7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⑤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级,分级标准见表1-8。

表1-8污水排放量分级

⑥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根据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的污水水质指标数量,将污水水质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分级原则见表1-9。当根据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和根据污水水质指标数量所确定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不一致时,取高级别的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

表1-9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级一览表

⑺评价工作等级

该项目属于Ⅰ建设项目,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见表1-10。

本项目建设场地包气带防污性一般,建设区域含水层浅层水易污染,深层水不易污染,厂区内水工构件均采取了防腐防渗措施,无废水外排,根据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条件,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根据工程特点,地下水影响评价范围为厂址为中心,半径1km范围内地下水。

1.6.4声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

⑴环境概况

工程厂址周围无风景名胜区等敏感目标,相距最近的敏感点为厂址东侧650km处的西张六固村。按照声环境质量功能区划,该区域为声环境2类区。

⑵对周围环境影响

本项目采取完善的噪声防范措施,预计投产后环境噪声增加值小于3dB(A),增加值较小,且受影响人口基本不发生变化,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⑶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

综合以上分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声环

境影响评价级别划分原则,确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三级,进行厂界达标分析,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m。

表1-10 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

1.6.5风险评价等级及范围

⑴风险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依据见表1-11。

表1-11 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别划分依据

⑵重大危险源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重大危险源识别依据,参照临界量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见表1-12。

表1-12 重大危险源识别

⑶风险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经判断本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工程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文物、珍稀动植物资源等敏感目标,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因此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储罐区为中心,半径为3km的范围。

1.7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位于某县城东2km处,永河公路南侧区域。根据工程性质、周围环境特征及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确定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目标见表1-13。

表1-13 环境保护对象及保护目标

1.8评价标准

1.8.1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空气中PM10、SO2、NO2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H2S、硝基苯、H2SO4参照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二级标准;NH

3

(TJ36-1979)表1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限值;

(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

(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1.8.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锅炉烟气排放浓度限值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燃煤锅炉Ⅱ时段二类区相应标准,颗粒物、NOx、硝基苯、H2SO4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889-1997)表2二级标准要求;颗粒物、NOx厂界浓度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889-1997)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H2S、NH3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二级(新改扩建)标准。

(2) 厂界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中相应标准;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声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14、1-15。

1.8.3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临时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表1-14 环境质量标准

表1-15 污染物排放标准

3工程分析

3.1 现有工程分析

3.1.1基本情况

河北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69年,原名为某市染料化工厂,后改名为某市万利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原厂址位于某县县城,属国有集体企业,1989年搬迁至某县城东2.0km,现已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公司年可生产硫化染料4500吨。现拥有干部、职工175人,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年产值2280余万元,年利税200余万元,是河北省染料生产的骨干企业。

现有项目工程于2000年12月取得环保“一控双达标”手续。

3.1.2厂区平面布置

河北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占地19500m2,具体平面布置情况详见图3-1。

3.1.3主要产品及原材料消耗情况

现有工程主要产品见表3-1,主要原材料消耗情况见表3-2。

表3-1现有工程主要产品

表3-2 现有工程原材料消耗情况一览表

3.1.4主要产品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要求,项目产品分别执行国家标准——某产品3B、4B、3BR、2RB (200%) (GB/T1655-2006)、化工行业标准——工业硫代硫酸钠(HGT2328-2006)。具体标准值见表3-3。

表3-3 双倍某产品产品质量标准

3.1.5生产设备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见表3-4。

3.1.6生产工艺及排污节点

根据生产需要,本项目对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二硝基氯化苯制备、某产品生产、硫代硫酸钠回收三部分。

⑴二硝基氯化苯制备工艺

本项目二硝基氯化苯制备采用间二步歇式硝化法生产工艺,该工艺是目前2,4-二硝基氯苯生产中最主要的工艺之一。

①配料

首先在5000L的一硝化反应釜中加入氯苯,再将98%浓硝酸和98%浓硫酸按一定比例在高位槽内进行混配,制成H2SO4-HNO3高值混酸。配料过程产生含有硫酸雾和NOx的混酸废气(G1)。

表3-4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