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

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

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后8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后8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后8篇)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十三)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试商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的调商。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在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时,易于把握。 整节课的设计,是在“看书”这个大的情境中展开的,并对数据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将总页数设定为“169页”,每天看的页数分别为20到30,及其中的任意的数,不仅自然而然地由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过渡到本课所要研究的内容,而且“169÷21、169÷29、169÷28、169÷22”四个算式涉及到了“四舍”的方法试商,“五入”法试商,并且都涉及到了初商成功和需要调商的两种情况。利用“169÷23、169÷27”根据计算中出现的情况如何调商,进行了针对性训练。 设计思路,由“情境引入揭示课题——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先学检测——互动交流——回馈指导总结反思”。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交流互动达成共识。 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高估,致使最先检测时就出现了问题,课堂的节奏有点慢,感觉学生的学习和互动不太顺畅,在整个的“后教”环节,预想的互动场面没有热闹起来,精彩就此错过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把握还有偏差,对各环节的把握不是很细致,对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没能充分的利用。 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十四)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觉得难为情,如: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学生出题,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学生的素材应充分一点,如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学生的比较。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十五)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商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

精品文档 17-15__16-3 16-5__6+9 14+5__13-7 16-3__3+15 6+2__6+5 20-11__14+2 18-15__18-8 12+8__6-4 10+2__10-4 16+3__4-2 17-5__7-5 3+10__6+13 16-11__17-8 20-10__7+8 4+13__7+3 12+3__9+9 12+3__10+8 3+5__7+11 9-3__3+6 18-7__4+3 18-8__20-15 5+3__8+9 2+12__18-2 16-10__6+7 2+17__14+4 11+3__6+4 16-9__5+14 19-6__10-6 9+4__18-11 19-4__15-11 17-15__11-9 18-4__4+4 7+5__5+11 8+6__18-4 8-6__12-8 10-7__14+5 18-8__3+10 2+4__15-6 10+5__5+12 17-12__16+4 4+4__18-13 19-14__10+4 4+7__8-2 17-3__13-2 10+5__10-8 17-8__3+13 11-7__6+14 16-7__11+2 2+5__3+3 4+5__8+7 9+8__20-13 8-3__7+13 4+16__10+5 7-4__10-7 11+3__6+8 2+18__12-3 5+7__2+17 10-5__19-4 8+2__11-4 8+2__12+2 6-2__17+2 18-14__8+2 6+14__6+8 2+6__4+16 9-7__13-5 3+17__7+11 8+9__3+13 16-9__3+16 14+6__20-10 10+2__5+8 14+2__2+13 2+13__18-12 2+12__12+7 16-7__7+12 5+8__11+5 9+11__4+16 4+5__13-9 13-7__7+7 20-9__2+7 16-13__13-4 20-15__8+3 15-4__6+3 13-9__10+7 9+3__3+15 7+10__19-8 7-3__10+9 17-11__2+14 10-4__8+9 20-7__15-13 19-3__14-8 12-6__3+8 11+5__9-5 12-6__2+8 6+13__10+5 9-2__20-9 3+13__20-5 2+11__11-7 7+6__11+3 16-6__8+12 6+7__20-2 19-7__18-12 10-2__4+9 19-16__18-4 11+9__10+6 10+5__6-3 13-10__3+10 13+6__6+11 6+10__13-6 5-2__20-15 18-13__19-8 20-5__6+6 3+8__8-3 5+7__5+12 4+6__12-5 7+11__15-3 12-7__19-8 11+6__2+14 17-15__9+10 9+2__20-12 13-3__15-5 15-12__5+13 7+8__20-11 4+8__5-3 19-11__5+15 18-15__9+3 15-10__7+10 19-13__14+4 2+2__18-13 17-7__14-2 7+2__6+3 20-2__17-3 2+13__3+12 13+7__17-5 10-6__17-12 19-11__17-6 14-8__8+8 6+12__16-5 20-12__12-10 7+4__19-3 15-7__18-2 8-4__16-3 12+5__19-15 3+2__12+4 16-3__13+7 3+10__17-9 3+10__3+16 2+7__18-11 11-9__18-3 5+11__7-4 17-2__7+4 5+13__9+9 13-2__15-2 15-10__15-9 18-9__20-16 15+5__12-6 12-8__16-9 9+4__3+17 12-9__19-11 17+2__15+3 16-14__14-7 6+11__19-12 10+2__15+4 4+16__10+2 7+6__19-17 12-3__19-13 19-2__6+10 13-8__16-4 18-11__15-6 5+4__18-5 18-2__7+9 12-9__2+7 5+9__3+6 11+6__12-8 10-2__15-8 18-6__10-7 11+7__8-6 5+14__9+11 8+5__13-3 18-7__13+2 18-5__4-2 7+13__13+5 20-8__16-9 15-4__2+15 15-12__18-12 18-12__8+4 15-2__11+6 2+12__2+17 3+13__20-10 18-16__13-8 7+12__11+8 13-11__3+8 17-3__7-2 20-14__2+8 6+8__12+8 9+9__10+3 6-3__8+6 17-14__8+2 9+7__12+2 16-12__20-10 2+4__12+8 19-12__17-4 14+5__12-5 13-2__10-5 2+16__12-4 13+5__4+12 2+3__15+2 8-6__18-7 20-3__3+7 10+7__13-7 2+10__4+5 5-3__12+6 4+13__20-9 8-3__5+13 9+7__9+8 9-5__18-8 12+2__4+12 19-17__12+8 5+10__18+2 6-4__12-10 13-10__19-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精选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精选教学设计范 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精选教学设计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在比较9.87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9.90。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三人的得分情况,张华的得分是9.96分,要比较郑强、李明、张华的成绩,就需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是小到大排列,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使学生体会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第3个问题“王平可能是多少分呢?”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确定其范围。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乡镇企事业单位。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新的 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相互质疑,大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灵活,敢说敢做,既有着农村孩子 特有的淳朴与耿直,又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只要是贴近孩 子生活的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他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手大奖赛吗? 生:看过。 师:一场比赛结束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知道谁得了第一。 生2:我一般最想知道我喜欢的那个选手得了第几名。 生3:我最想知道他们的名次情况。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调查到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中,郑强和李明两名选手的最后成绩是这样的,请大家看!(出示图片) 郑强:9.87分;李明:9.90分。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郑强和李明谁得了冠军? 生2: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 生3:他俩相差多少分?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有

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比大小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 难点1、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根据要求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 列。 突破重点、难点 设想 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并会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根据要求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辅以比较训练。 教学媒体小黑板、图片、课件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1、复习:填一填(1)8.66的计数单位是(),8.660的计数单位是()。(2)65个0.1是(),12个千分之一是()。(3)5厘米=()米 6分米=()米 0.80元=()角 7元3角=()元 800千克=()吨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继续学习与小 数相关的知识。【板书:比大小】 学校举行少年演讲比赛,看图你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校举行少年演讲比赛结果郑强同学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张华的得分是9.96分。) ①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 ②郑强、李明和张华比较谁的得分最高?三人得分如何顺序排列? ③王平会得多少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复习铺垫 情境导入 出示演讲比赛情境,观察主题图片【板书:比大小】 出示三人的得分,说说谁的得分最高 二、互动解疑 1、学习两个数比较大小。 (1)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图,想想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同桌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讨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1)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40页例5,练习十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把两个以上的小数按大小进行排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和类比推理能力,渗透比较的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难点:比较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 ●教学流程 一、游戏设疑,导入新知。 1.数字游戏: (1)老师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组成两组数据。

(1) (2) (2 )同学们,黑板上的这些卡片,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 提问: ① 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预设:第二组代表的整数较大。因为,第二组数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第一组数是三位数, 最高位是百位。 ② 随即质疑:在两组数(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 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 · 预设:①前组小数大;②后组小数大;③不能确定。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听到同学们的回答,并不统一。是呀,小数的大小应该怎么比较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展开探究,总结方法 (一)初探,建构。 1、出示跳远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我们学生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名次吗? 课件出示:例5的主题图和修改、重组后的成绩记录单。 跳远运动场 : 跳远成绩单: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有效的加工和重组,使静态的文姓名 成绩/米 小明 3.05 小红 2.84 小莉 2.8 小军 2. 3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范文(6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范文(6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贴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此刻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潜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透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透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用心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忙。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潜力不好,个性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 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潜力更是差,个性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向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这个班的状况,更是个性,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潜力都差。针对这一状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潜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透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必须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潜力。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反思 新集中心校胡继芳 我任教四年级的数学教师,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下面谈谈这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一、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本学期有幸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但不管是上公开课也好,还是平常的“常态课”,我始终有一个感觉,自己对课堂如何把握、对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如何准确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教材、教法、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处理以及和学生的融合等方面。 二、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这个学习态度包括他们平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虽然经过一个学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学已经改观了,但还有一部分“屡教不改”的,纪律也好了些,希望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他们能有所转变。

四、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小学生很会看样,他很会关注老师怎么做,我经常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说话不算话,答应我们的事自己没有做到”。是啊,教师可能是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学生,但这样的事情不能出现太多,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当然也不要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该完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让学生有拖拉的不良学习习惯。 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尽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3、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还可以让他们自己找互帮小组,进行比赛学习,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后阶段我才用了后,效果还是很好的。 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在比较9.87 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9.90。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三人的得分情况,张华的得分是9.96分,要比较郑强、李明、张华的成绩,就需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是小到大排列,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使学生体会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第3个问题“王平可能是多少分呢?”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确定其范围。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乡镇企事业单位。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相互质疑,大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灵活,敢说敢做,既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与耿直,又有着

良好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只要是贴近孩子生活的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他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手大奖赛吗? 生:看过。 师:一场比赛结束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知道谁得了第一。 生2:我一般最想知道我喜欢的那个选手得了第几名。 生3:我最想知道他们的名次情况。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调查到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中,郑强和李明两名选手的最后成绩是这样的,请大家看!(出示图片) 郑强:9.87分;李明:9.90分。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郑强和李明谁得了冠军? 生2: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 生3:他俩相差多少分? …… 2.大胆猜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1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教师:母光余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 回顾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然,朴实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实不是为了展示平淡无奇,扎实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我们的智慧和思考,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由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准确传授知识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学生。 不让一人掉队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挨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

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复习期间共做练习题九份,考试八次,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四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尤其是数学这学科,从及格率到优秀率次次达标,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一定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

17-15__16-3 16-5__6+9 14+5__13-7 16-3__3+15 6+2__6+5 20-11__14+2 18-15__18-8 12+8__6-4 10+2__10-4 16+3__4-2 17-5__7-5 3+10__6+13 16-11__17-8 20-10__7+8 4+13__7+3 12+3__9+9 12+3__10+8 3+5__7+11 9-3__3+6 18-7__4+3 18-8__20-15 5+3__8+9 2+12__18-2 16-10__6+7 2+17__14+4 11+3__6+4 16-9__5+14 19-6__10-6 9+4__18-11 19-4__15-11 17-15__11-9 18-4__4+4 7+5__5+11 8+6__18-4 8-6__12-8 10-7__14+5 18-8__3+10 2+4__15-6 10+5__5+12 17-12__16+4 4+4__18-13 19-14__10+4 4+7__8-2 17-3__13-2 10+5__10-8 17-8__3+13 11-7__6+14 16-7__11+2 2+5__3+3 4+5__8+7 9+8__20-13 8-3__7+13 4+16__10+5 7-4__10-7 11+3__6+8 2+18__12-3 5+7__2+17 10-5__19-4 8+2__11-4 8+2__12+2 6-2__17+2 18-14__8+2 6+14__6+8 2+6__4+16 9-7__13-5 3+17__7+11 8+9__3+13 16-9__3+16 14+6__20-10 10+2__5+8 14+2__2+13 2+13__18-12 2+12__12+7 16-7__7+12 5+8__11+5 9+11__4+16 4+5__13-9 13-7__7+7 20-9__2+7 16-13__13-4 20-15__8+3 15-4__6+3 13-9__10+7 9+3__3+15 7+10__19-8 7-3__10+9 17-11__2+14 10-4__8+9 20-7__15-13 19-3__14-8 12-6__3+8 11+5__9-5 12-6__2+8 6+13__10+5 9-2__20-9 3+13__20-5 2+11__11-7 7+6__11+3 16-6__8+12 6+7__20-2 19-7__18-12 10-2__4+9 19-16__18-4 11+9__10+6 10+5__6-3 13-10__3+10 13+6__6+11 6+10__13-6 5-2__20-15 18-13__19-8 20-5__6+6 3+8__8-3 5+7__5+12 4+6__12-5 7+11__15-3 12-7__19-8 11+6__2+14 17-15__9+10 9+2__20-12 13-3__15-5 15-12__5+13 7+8__20-11 4+8__5-3 19-11__5+15 18-15__9+3 15-10__7+10 19-13__14+4 2+2__18-13 17-7__14-2 7+2__6+3 20-2__17-3 2+13__3+12 13+7__17-5 10-6__17-12 19-11__17-6 14-8__8+8 6+12__16-5 20-12__12-10 7+4__19-3 15-7__18-2 8-4__16-3 12+5__19-15 3+2__12+4 16-3__13+7 3+10__17-9 3+10__3+16 2+7__18-11 11-9__18-3 5+11__7-4 17-2__7+4 5+13__9+9 13-2__15-2 15-10__15-9 18-9__20-16 15+5__12-6 12-8__16-9 9+4__3+17 12-9__19-11 17+2__15+3 16-14__14-7 6+11__19-12 10+2__15+4 4+16__10+2 7+6__19-17 12-3__19-13 19-2__6+10 13-8__16-4 18-11__15-6 5+4__18-5 18-2__7+9 12-9__2+7 5+9__3+6 11+6__12-8 10-2__15-8 18-6__10-7 11+7__8-6 5+14__9+11 8+5__13-3 18-7__13+2 18-5__4-2 7+13__13+5 20-8__16-9 15-4__2+15 15-12__18-12 18-12__8+4 15-2__11+6 2+12__2+17 3+13__20-10 18-16__13-8 7+12__11+8 13-11__3+8 17-3__7-2 20-14__2+8 6+8__12+8 9+9__10+3 6-3__8+6 17-14__8+2 9+7__12+2 16-12__20-10 2+4__12+8 19-12__17-4 14+5__12-5 13-2__10-5 2+16__12-4 13+5__4+12 2+3__15+2 8-6__18-7 20-3__3+7 10+7__13-7 2+10__4+5 5-3__12+6 4+13__20-9 8-3__5+13 9+7__9+8 9-5__18-8 12+2__4+12 19-17__12+8 5+10__18+2 6-4__12-10 13-10__19-4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4 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材第9、10页) 1. 使学生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 使学生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重点: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能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多媒体课件。 1.填一填。 50分米=()米960克=()千克45厘米=()米 1米8分米=()米4千克600克=()千克 2.读出下面的小数。 0.680.85 1.465 3.450.0010.100.120.01 教师谈话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面所学知识,继续学习与小数相关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大小) 1. 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跳高场地去看看,出示教材第9页例题。

跳高成绩 姓名成绩/米 王红0.69 李娜0.8 2. 教师:这两名同学的成绩是整数还是小数?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1:都是小数。 学生2:都比1小。 教师:你能给这两名同学排名次吗?怎么排?为什么? 3. 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用单位换算知识解决,有的用小数计数单位知识解决,有的用方格图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学生1: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0.69米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分米,所以0.8>0.69。 学生2: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0.69是69个0.01,0.8是80个0.01,所以0.8>0.69。 学生3: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 由图可以知道0.8>0.69。 4. 现在老师继续带大家到跳远场地去看看,出示教材第9页例题。 跳远成绩 姓名成绩/米 郑强 2.97 李明 3.13 张华 3.08 教师:你还能给这三名同学排名次吗?怎么排?为什么?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用数位知识解决,有的用线段示意图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教师小结:先比较整数部分,它们的整数部分不同,因为3>2,所以三个数中最小的是2.97。再接着比较剩下的两个数的十分位,因为0<1,所以3.13>3.08。因此,3.13>3.08>2.97,所以李明跳得最远。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单元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 比大小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比大小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论明显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着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习着的积极性,学习才可能只主动的。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我们的课堂教学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本课中,学生于对“比较”并不陌生,应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他们知道哪些知识,教师不能武断估计,所以,设计“抓幸运星”的活动,充分学生让展示了原有的认知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知个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活”、“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 兴趣的发生,实际上是学习成功的起点。苏霍林斯基指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不感兴趣,智力情感就会贫乏,就会对新知识、新事物、丰富的思想和认识的敏感性变得迟钝,课堂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学习就会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应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图画、编写例题、设置练习,学生才会知道数学知识不是高高挂起的。 由于“比较”产生于日常生活,学生觉得自然贴切,趣味猛增,把学习“比较”看作是自身的需要,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就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又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比较”的问题,体会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乐趣。 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情感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