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策略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策略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策略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打印版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策略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害怕数学。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天所提倡的。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例如,口算内容中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境、笔算内容中妈妈买书的情境……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进行迁移,并未后续学习做铺垫。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启发,以达到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口算时,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有的表内乘法口诀的知识以及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意义和方法的基础,引导学生思考300×10和60×10怎么算,进而思考300×30和60×30怎么算,最后根据以前所学口算的计算方法以及观察本节课所学的几个算式,总结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的计算方法。方法的提升为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更多位数的乘法口算打下基础。在教学笔算时,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基础,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算理计算法,为以后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笔算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性和合理性。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学,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和合理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探究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音乐欣赏课被纳入了音乐课程的范围,也成为了音乐教学中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它是培养初中生音乐審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标签:新课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音乐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技能进行重视。这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重视音乐欣赏教学,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因而,教师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现代教育的方向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在教育的不同阶段进行综合素质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学生的小学和初中的教学目标发生变化的时候更应该重视音乐欣赏教学的教育活动,这也能带动中小学的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的发展。但是,很多学校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文本上,学生们本身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因为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对音乐教材的感觉就存在很大差别。还有一些学生很喜欢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不喜欢传统经典音乐。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中的经典曲目就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当前的欣赏课环节还没有进行完善,很多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会在学生听完一节课之后结束课堂内容,音乐欣赏课也就到此为止了。很少有教师能引导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讲出来,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所限,然后是学生没有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还有学生在音乐兴趣方面只对喜欢的音乐感兴趣,这一点也需要注意。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1.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喜欢音乐并爱上音乐学习,首先需要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才会在音乐欣赏方面更好的取得成绩。良好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逐渐丰富自己的基础知识,并逐渐增加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当前的学生面临着非常繁重的考试压力,很多音乐老师都发现,只要学生去上音乐课,大都是欢呼雀跃、非常开心的,因为学生喜欢音乐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教师不重视音乐课程,没有好好想想学生的真正需求,不去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法,那么音乐课堂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产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欣赏教学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听觉和感知,再搭配一些想象画面组成的。除了倾听和想象,音乐欣赏教学也可以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去捕捉,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六要素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六要素 发表时间:2019-06-24T14:50:18.307Z 来源:《成功》2019年第4期作者:肖莉莎 [导读]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音乐价值,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苍南县桥墩镇第一中学浙江温州 325806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只有不断改善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音乐价值,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感触;教学方式 一、创设课堂氛围,培养兴趣 创设课堂氛围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甚至言谈举止都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平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育,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晚好几百年。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觉得很自豪,而且对律学产生了兴趣;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角色。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方法来传授音乐知识 例如,我采用绕口令进行节奏教学。见例:“老爷堂上一面鼓,鼓上一只皮老虎。皮老虎抓破了鼓,就拿块破布往上补。只见过破布补破裤,哪见过破布补破鼓。”几遍下来,不光绕口令学会了,节奏的难点——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也迎刃而解了。 (二)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音乐对于学生来说,首先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自我流露。因此,音乐教育,不应将学生在狭小的由音符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里,束缚在课堂书本里,而应展现音乐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例如,《国歌》一课中的三连音这一节奏,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生活中 “机关枪”引入,那么一下子,整个教室就活跃起来了。“哒哒哒哒哒哒”的机关枪声从教室的每个角落响起,慢慢地,绝大多数的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哒哒哒(三连音)……”的节奏了,学生不仅轻而易举地念准了三连音,而且体验到了三连音像密集的炮火,联想到了爱国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的场面。 三、开展多种音乐活动课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多样化的进行了,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我们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很多时候,老师的个人演讲或者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深刻的认识。 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 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六、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反思与评价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的重要形式。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课堂教学开展多元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评价,让学生更注重自己的课堂表现,以此作为课堂考核内容。反思教学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获得全新实践高度。通过反思,可让教师获得成长经验。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就可能停滞不前,无法发挥创造性。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响水县八墩小学解卫萍 【论文摘要】本文从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着手,阐述了提高小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充分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级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的厌学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构建和谐 【正文】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注意活用教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二、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如有一位高中教师上一课时的"克隆技术",他写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理解克隆的概念 (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 (3)认识克隆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

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

中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中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如何打造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一靠有效的讲授;二靠有效的提问;三靠有效的倾听;四靠有效的反馈;五靠有效的活动;六靠有效的作业;七靠有效教学行为评价。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一、有效讲授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讲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讲授要有吸引力。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可以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的关键部分。在课堂进行中、结束时要强调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2)掌握课堂讲授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简洁合理的过渡。好的过渡决定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过渡的简洁和条理,控制过渡的数量。如果教师把过渡处理好就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提高效率。(3)讲授要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有组织的、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指导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清晰理解。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资源,列出学生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的主要任务,使讲授变得清晰。 二、有效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是否问到点上,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课堂上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明确的问题;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小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要有艺术性,形式要多样,环环相扣;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 三、有效倾听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会倾听,是师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师首

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某中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是:在音乐、体育、电脑、文学、美术等并列项目中,表示喜欢音乐的得票最高,占被调查人数的33.69%。而在这些喜欢音乐的学生中却只有42.05%的学生表示喜欢现在学校开设的音乐课。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承认最喜欢港台、欧美流行音乐并盼望当歌星。而喜欢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轻音乐等的分别只占10%左右。以上调查虽不能说完全精确,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不喜欢我们中学目前的音乐教育呢?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下面,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课堂上的经典作品和德育内容提不起他们的兴趣,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的,几乎很难找到较通俗的音乐作品。其中一部分音乐作品政治色彩过分浓重,艺术技巧过分深奥,学究气强,学生味弱。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课上得不到课外补的现象。他们更愿意欣赏的是流行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这些音乐往往以通俗易懂的曲调,直接明了的歌词,亲切自然的歌唱,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学生的心。 2、家庭、社会对少儿音乐学习的两极取向 目前家庭、社会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有两种较为极端的价值取向:一种是过分重视。有些家长自己年轻时喜爱音乐但从事音乐工作的梦想未能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管孩子的自身条件如何,一厢情愿地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他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强迫孩子学习音乐。在儿童时期,由于孩子缺少自我意识,因此对家长的选择被动顺应。而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渐成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反权威意识很强,从本能上更愿意自己去选择,而不愿意听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另一种是不太重视。认为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不把音乐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看待,仅仅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学校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手段,无法像其它文理科课程考试一样,督促学生学习。所以,学生就更不把音乐课放在心上了。 3、对音乐功能的认识缺乏科学性、全面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的美育、德育、智育及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正在被人们逐渐接受。音乐教学首先表现为一种美育教育,它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它还会起到辅助德育、智育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慧敏能力、感受力和永恒心的培养,特别对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可取代的。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对音乐课就是唱唱跳跳的娱乐课的观点还是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学生和家长。在他们看来,音乐课上通过经典作品学习音乐文化与人文知识未免有点勉为其难与小题大做。所以始终把音乐课看成“小三门”之一,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4、社会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不协调甚至相距甚远 在现行的教材中,贴近现实生活,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乐曲较少,教材的编排有的还不够生动、活泼,教材中政治说教的目的太明显,使得学生对它兴趣不浓。而在社会上,学生们所接触和接受的绝大多数是大陆、港台与欧美流行音乐。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无所不至,演唱技巧没有约束,音像商品铺天盖地,包装制作华丽耀眼,导致学生深深迷恋流行音乐,盲目崇拜大牌明星,对学校音乐教育产生排斥心理。 5、在升学考试课程缝隙中艰难生存的音乐教育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摘要:合唱作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使学生体验多声部的音乐感觉,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唱兴趣,增强学生个人自信心,令学生的演唱以及表演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掘。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问题;策略 合唱作为一门需要群体合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今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让学生接触合唱,并使其形成一定的合唱意识,培养学生一定的合唱能力。但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本文做了一些探讨。 一、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老套,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的合唱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以往并没有什么改变。在针对合唱训练中对于气息的控制、音准的掌握以及多声部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因循守旧,沿袭以往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与无限重复循环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让学生掌握合唱的能力与技巧,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烦闷,产生厌学心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缺乏自信,有畏难情绪 合唱课堂与其他音乐课堂相比,对于学生而言更加难以掌握。因为合唱不仅对每一个音节的音准、节奏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各个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统一。只有每个环节都完整准确才能够合唱出一首完美的歌曲。对于缺乏音乐基础的初中生而言,本就相对困难,而单调的重复练习就更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使其产生畏难情绪。 3.音乐教师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较为困难复杂的部分,因此对于学生以及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要求都比较高,从而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在初中任教的音乐老师自身能力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加之部分初中学校中的音乐老师往往由非专业的其他科目老师兼任,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训练。从而出现了一些初中音乐教师不愿意教授合唱歌曲的情况,即便是课堂教授,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提高合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激发学生对合唱的热情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与热情,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观看一些优秀精彩的合唱作品,并加以点评与解释分析。以简单浅显、旋律优美动听、脍炙人口的作品为佳。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将自己学校

(整理)教学策略 题

名词解释 1偶发事件:仅限于课堂中产生的意料之外的有效问题或现象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一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合作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合作者。 3未来课堂知识将由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及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 4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情的特征:第一学情客观存在;第二学情复杂多样;第三学情可以改变。6学情特征给我们的启示:一要针对学情备课;二要灵活调整学情 7“强迫式”教学:强迫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学生的活动都在教师备课预料之中,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课程过程的完善,而不是学生的学习。8教学目标的操作度: 9行为指导法:在课堂管理中实行奖优罚劣的措施,激励积极的行为,减少消极的行为,要长期坚持并形成制度。10、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 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 效”的现象 11、分层教学设计: 是指教师改变大一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设置等,根据不同层次完成相应任务 12、教学目标的“三度”: 1适宜度:看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是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操作度:指新知目标的滚动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一致。 3达成度: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效果,任务活动的完成效果及在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 13.营造环境:教室内外要谢绝吵闹和嘈杂、布置教室、移走无关物品 14.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指对课堂教学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15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志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16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 17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构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也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 18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 19学情: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过程、学习等诸多要素。 20狭窄化:把“基础”具体理解为学好学校开设的主要科目,它们往往是那些要考试的、知识性强的,如英语、数学等,或是当前社会上较重视和强调的,而对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其他课程却随意丢弃。21短期化:强调基础教育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评比标准的满足,行推了中小学教育更为根本和长远的价值――对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发展的奠基性价值。 22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方案编写阶段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写,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方面。 23集智备课:主要是指教研组或片组集体备课,它必须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它重在研讨:1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2现实条件;3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24课堂教学资源:指课堂教学信息的来 源或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 25课堂管理:是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 行计划和引导活动,使学生积极地投 入到课堂学习中,使捣乱行为和各种 纪律问题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26合作: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 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 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7合作学习:它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 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 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 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 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 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 生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28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 价,目的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但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 29口头评价:老师口头评价是区别于局 面评价而言的,重要指教师在与学生的 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通过观 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相关情况,以口头 语言的形式作出判断和反馈,是一种区 别于规范的评价程序的非正式评价。 30、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 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 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简答 1、课堂教学预设太多,生成不够的问 题主要表现: 1教案管理过于死板,导致教师形式 主义抄写教案;2教案设计过于详尽, 导致教学过程规定太死;3教学目标设 计以偏概全;4教师课堂问题设计不能 真正启发学生思考;5课堂教学成为不 折不扣的教案执行过程;6不善于挖掘 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2、平衡预设与生成冲突的五个策略 1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A从思 维狭窄、负担繁重的个人独立备课到集 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B从形 式主义的抄写教案到注重实效的思考 教学结构);2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 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3挖掘学生本身 所蕴含的教学资源;4探索课堂提问策 略(A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B问题设计要揭 示矛盾,引起思考);5创设情景,创造 生成。 2、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的集体备 课制的具体做法 1固定备课时间、地点、人员; 2 固定备课内容;3固定人员管理;4固 定修改;5固定反馈 3、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的做法 1从思维狭窄、负担繁重的个人备课 到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2 从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到注重实效的 思考“教学结构” 4、探索课堂提问的策略 1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 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问题设计要揭示 矛盾,引起思考 5、新课改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的原因 1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更 灵活更开放,这需要教学机智;2师生 关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 究,这需要教学机智;3多元化的文本 理解,增加了课堂中质疑的可能,这也 需要教学机智;4课堂结构的变化,不 断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要教学机智 6、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常出现的问题 1忽视偶发事件的价值,只顾追求与 预设的一致;2只管教不管学,无视学 生的情绪与反应;3无视学生问题的价 值,对其避而不谈或生硬拒绝。 7、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不能灵活运用 教学机智的原因: 1忽视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学情;2教师自 身知识和能力结构存在缺陷 8、教学机智中的教学策略 1难度过大,交换角度;2难以抉择, 活动缓冲。不妨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 课后查找资料等教学活动,老师以此赢 得思考、调控的时间和资源;3实事求 是,不文过饰非;4灵活利用课堂评价 的激励转化功能 9、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机智提出了怎 样的新要求 1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更 灵活更开放,这需要教学机智;2师生 关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 究,这需要教学机智;3多元化的文本 理解,增加了课堂中质疑的可能,这需 要教学机智;4课堂结构的变化,不断 动态生成课堂,更需要教学机智。 10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机智 1珍视并挖掘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A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B做一个 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把偶发事件的 价值最大化);2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 主空间;3增加文化底蕴,积蕴教学智 慧、灵活驾驭实施过程:(A难度过大, 变换角度B难以抉择,活动缓冲C实事 求是,不文过饰非D灵活利用课堂评价 的激励转化功能。) 11、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观(教师应该确 立的价值观)1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 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2学校应把每 一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发展、 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 步形成,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创造的意 向之确立,作为最根本的任务 12、对“学情”的认识误差主要表现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以为物 理学在某个问题上不会出问题,预设时 不在意;2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估计不足, 个别学生的回答或发问远离主题,不看 边际;3对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 多矗知识体系范畴的问题。 13学情有以下几个特征:1学情客观存 在;2学情复杂多样;3学情可以改变; 14学情的这几个特点给我们的启示: 1针对学情备课,2灵活调整学情。 15课堂教学中紧张师生关系的表现: 1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2强 迫式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扮演配角;3 思维缺席,问题肤浅,学生难以有砥砺 思维的机会;4放任的课堂,缺乏主体 性灵魂。 16、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教师) 1基础教育的价值观错位,教师一叶 障目;2传统教育的教学观压抑学生发 展;3传统的课程观框束学生的学习内 容;4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单调。 17、影响新型师生关系重建的传统教学 行为和模式有哪些表现 1教学目标设定中认识性目标唯一 主要目标,2知识目标要求讲深讲透; 教师备课很少研究学生或研究课程资 源的开展、研究的重点是教材;3许多 老师喜欢滔滔不绝、独占课堂,很少听 学生看法;4教师常以权威者身份出现、 以长者自居、缺乏对学生应有的信任和 平等的态度。 18、如何缓解紧张师生关系/转化师生 关系的措施或行动策略/如何建立新型 的师生关系 1根据课堂上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 自己的教学;2巧妙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3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4为学 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合作学习方 式);5学生评价要多用激励,慎用批评 19、从学生方面讲,不利于新型师生关 系建设的因素/影响新型师生关系重建 的因素: 1独生子女的修改缺陷;2学生家庭 条件越来越优越,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3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 面越来越宽等。 20、价值观错位的表现 1狭窄化(把“基础”具体理解为学 好学校开设的主要科目)2短期化(强 调基础教育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 评比标准的满足) 21、学生学习失去兴趣的主要表现 1被动学习型,没有自己的学习目 的;2浅尝辄止型,没有深入思考的习 惯;3兴趣杂乱型,容易转移注意力;4 事不关己型,如课堂学习的旁观者;5 无可奈何型,象机械学习的苦行僧。 22、学生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 1课堂无魅力;2学生性格,人格 偏差;3学习任务对学习生动型的挤压; 4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畸形的评价 机制。 23、针对学生学习失去兴趣、教师采取 的措施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造性使用教材,重建魅力课堂; 2 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缓解学习的 压力;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5寻找学科 魅力;6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7巧用情感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 8保护和引发学生好奇心。 24、学生性格、人格偏差的原因 1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这是学生产生 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2部分学生 心理调控能力差;3没有目标,对自己 的学习很茫然;4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 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性格有很大差 异,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会 孤立自己或将自己孤立出来 25、教师忽视个体差异的表现 1总体发问次数过多:学习思考时间 不足,不利于学习个性化的学习,体现 不出差异性;2提问只让举手的学生回 答:没有面向全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 出现的问题暴露不够,个体差异未被充 分关注。 26、教师忽视个体差异的原因 1教师存在理念误区,默许分化现象; 2教师上课为完成既定任务赶进度,顾 不上关照全体;3备课时忽略学情和差 异【教案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课与教案 设计基本不符:教案详细却没有结合学 情作灵活处理;照搬他人的教学实录】 27怎样做到在课堂中关注个体差异 1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备课;2分 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A分层设 计教学目标B精心设计教学环节);3因 材施教,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4 根据学情改变学习方式,根据学习状态 分层引导(A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B提倡学 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C 老师根据不同学习状态,分层指导。) 28、人的智力组成 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 -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 29、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 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 30、老师怎样针对不同学习状态的学 生,进行分层引导:1.对积极参与型学 生的引导:对他们鼓励质疑并参与设 计,引导自我评价2.对自由游离型学 生的引导:对他们要强化诱因作用, 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交由他们做 答;小组中合作发挥其作用,从中认 识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另外也要老 师和同学及时提醒3.受暗示参与型 学生的引导:对这类学生要及时予以 激励性评价;课堂中要给一定的机会 展示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 31、课堂教学目标中出现的偏差表现 1教学目标叙写不当;2活动的实 效性差;3教学任务完不成;4教学 一味跟着预设跑;5三维目标的落实, 顾此而失彼;6教学一味跟着学生跑; 7教学一味跟着考试跑。 32、出现教学目标偏差的原因 1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 还缺乏理论上观念上的认识;2一些 教师缺乏教育机智等。 33、教学目标的叙写应反映哪些方面的 问题 1要求学生做什么;2据什么标准做; 3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 34、关于“教学目标”确定、叙写、组 织和实施的有效方法(如何纠正教学目 标的偏差) 1.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2.教学目标确定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 的关系3.课堂通过访谈、集智备课、单 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等形式提高教学 目标设定的有效性4.采用“课例研究” 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来提高教学 目标的实施的有效性5.采用访谈、反思 和议课的形式来调整具体的教学目标。 35、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规范/规范的 教学目标应该有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学生化 2.行为状况动词 多样化3.行为条件情景化4.行为标 准表现具体化 36、集智备课重在研讨 1.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 2. 现实条件3.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 37.当前教师教学方案的编写存在诸多 不良倾向的表现: ①教学目标设计以知识目标为主,忽 略三维目标落实②教学过程设计注 重知识传授,忽略方法渗透③照办现 成的教案,对学情分析不够④教学过 于详尽,过程预设过死⑤缺乏整体规 划,平均用力现象普遍⑥问题意识薄 弱,缺乏问题解决方案设计。 38.教师编写教案存在不良倾向的原因 ①教师过分看重教育活动的目的性、 计划性和预设性②教师习惯于按统 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忽略学生的差异 性③教师习惯于独立备课,未形成集 体备课的机制④教师缺乏对某一教 学问题进行持续追踪的意识。 39、教师如何编写教案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2在认真分 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3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渗透: (a在新受的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b 设计思维的发散点)4编写解决某个具 体问题方案;5编写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39.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方面的问 题有哪些(表现和原因):①只知有教 材,不知有课程②只知有老师,不知有 学生③只知要有多媒体,不知怎样用多 媒体④只知有应试,不知有素质⑤只知 有教不会的学生,不知有不会教的教师 ⑥只知临渊羡鱼,不知退而结网。 40.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①优先性原则②适应性原则③科学 性原则④兴趣性原则⑤广泛性原则 41、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1提供发展空间(A教师精心开源B 学生积极投入C广阔的设计思维);2 抓住即时信息;3在交流中闪光;4开 启社会的百科全书;5开发教材的第二 生命6开发实验室的课堂资源(1、开 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2、让 学生都动手,发挥实验室课堂资源的 效益3、提供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 是暗示的课堂资源)⑦开辟现代技术 的广泛天地。 42.新型的教学活动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1学生的注意 力不那么集中了,学习不够专心了, 2一些教学媒体转移了学生对学习内 容的注意,3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 思维天马行空,行动不受拘束,传统 的教学规范失去了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