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18章厌氧性细菌

第17-18章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教学要求 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等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2.熟悉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 产气荚膜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和标本采集。 3.了解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厌氧菌的种类与分类,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教学要点 [学习引导] 1.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和致病机制是什么? 2.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哪些疾病? 3.肉毒梭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可引起哪些疾病? 4.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特性有哪些?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irum)可分为两大类:有芽胞的厌氧梭菌属和无芽胞厌氧菌。前者主要引起外源性创伤感染,后者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革兰染色阳性。芽胞呈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 (2)培养和抵抗力:严格厌氧。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芽胞在100℃ 1小时才被杀死。 2.致病性 (1)致病条件:该菌由伤口侵入人体,局部伤口需具备厌氧条件,即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均易造成厌氧微环境。 (2)致病机制:主要有赖于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①该毒素为神经毒素,当释出菌体时,被细菌蛋白酶裂解为轻链和重链,其中轻链为毒性部分,重链具有结合神经细胞和转运毒素分子的作用;②重链通过其羧基端识别神经肌肉结点处运动神经元外胞质膜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在细胞膜形成的小泡中;③小泡从外周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到达运动神经元细胞体,通过跨突触运动,小泡从运动神经元进入传入神经末梢,从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④然后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轻链为一种锌内肽酶,可裂解储存有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小泡上膜蛋白特异性肽键,使小泡膜蛋白发生改变,从而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 (3)所致疾病:引起破伤风,潜伏期为几天到几周,典型的表现为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临床表现。 3.免疫性自然感染后不足以引起免疫应答,获得有效保护的途径是人工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生物制剂。 4.微生物学检查根据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一般不采集标本培养。 5.防治 (1)一般预防:对伤口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习题 一、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生物系统学)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大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速率低)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生理生化)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4、 33)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属名种名加词)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分类,鉴定) 7、如果相似性系数(S )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 AB 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相同,很远) 若S AB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鉴定系统,细菌)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中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而适于工作和使用。(野外,家庭)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二、选择题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4 )。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

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2学时 (Anaerobic bacteira) 概述: 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病原菌。可分为两大类:厌氧芽胞梭菌属和无芽胞厌氧菌。 分类与特点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1、分布广数量多自然界多G+体内正常菌群 肠道99.9% 多G-- 种类多破伤风、产气荚膜、肉毒脆弱类、产黑色素类 2、致病性外源性感染,外毒素、酶,内源性感染,致病力 弱,荚膜菌毛酶 特定病,病死率高。非特定病,发生率高。 3、检查诊断形态特异,芽胞形态无特异, 但不作病原菌诊断培养鉴定药敏 4、防治伤口处理,抗毒素、类毒素抗生素、灭滴灵、 增强免疫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状菌 一、破伤风杆菌(C.Tetani) (一)生物学性状:G+ 周鞭毛、鼓槌状芽胞,抵抗力极强,对青霉素敏感。 (二)致病性:

1.伤口特点:⑴小深⑵脏混合感染⑶缺血坏死 2.致病物质:局部繁殖,毒素入血----破伤风痉挛毒素。 人致死量10-6克。 3.致病机理: 毒素结合运动神经末梢(重链(B链)C端识别并结合神经肌肉结点运动神经元外胞浆膜受体)→内在化作用(胞饮入神经末梢,囊泡逆行向上至运动神经细胞体)→膜的转位(通过跨突触运动囊泡进入传入神经末梢,重链N端介导膜的转位,轻链(A链)释放入胞质→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变性(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的囊泡膜蛋白变性,阻止其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和抑制失调,造成麻痹性痉挛。 临床表现:2天~2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三)免疫性:天然主动免疫差,毒素微量,抗体少。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四)诊断:症状、体征,外伤史,不作病原学检查。(五)防治原则: 1. 预防接种:类毒素或DPT 2. 临床处理原则: ⑴预防:①清创、扩创,H2O2 ②TAT 1500~3000U皮试!联合免疫:TAT+类毒素⑵治疗:①大剂量TAT:10~20万,早期、足量; ②青霉素:杀破伤风及杂菌 ③镇静、解痉药。

第十三章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它们是由进化而形成的,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药物、纺织品、燃料、材料等,而且还通过参与物质循环来维持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生存环境。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特之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几章已对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作了阐述。本章将阐明其物种的多样性,简要的介绍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真菌、粘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一、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对细菌的系统发育以往的概念是根据类群的表型特征(主要是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少量 的遗传特征)来判断它们的系统发育和进化途径。而通过细菌16s rRNA的序列分析已经揭示出,不同细菌本身保守的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才是识别系统发育的标记。据此,细菌的系统发育包括12个独特的类群(图13-1)。 图13-1 细菌的系统发育树 类群1. 紫色光合细菌及其有关细菌: 目前将类群1称为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um)。是细菌中包括的属最多而且在生理特性上最具有多样性,由α、β、γ、δ、和ε5个亚门组成。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紫色细菌包括在α、β和γ3个亚门中,但一些有机化能营养的属,如:埃希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醋单胞菌属和一些无机化能营养的属,如:硝化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也包括在这3个亚门中。δ和ε2个亚门只包括非光合作用的细菌。 尽管所有的肠道细菌、大多数的假单胞菌、自生和共生固氮细菌以及大多数化能无机营养细菌在形态、生理和生态分布的表型上与紫色细菌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在系统发育上却都与紫色细菌有关。由紫色细菌谱系可以引申出各种各样在生理特性和生态分布上有差异的重要细菌。16s rRNA 序列分析的结果指明,AAAUUGG序列用以鉴别α亚门的紫色细菌;CYUUACACAUG(Y表示任意一个嘧啶)是β亚门的序列特征;ACUAAAACUCAAAG序列存在于大多数δ亚门紫色细菌的16SrRNA中。目前尚未发现γ和ε亚门的特殊特征。 类群2.绿硫细菌: 由于绿硫细菌具有独特的光合色素(菌绿素c或d)、绿色体(chlorosome)以及其自养代谢,所以绿硫细菌与其它细菌之间缺乏密切的系统发育关系。绿菌属的所有种均不运动,只有绿色细菌类群中的绿滑菌属(Chloroherpeton)以滑行运动。寡核苷酸AUACAAUG序列是绿色细菌的特征性识别标记。 类群3.无硫绿细菌: 从生理特性、所含色素和细胞的细微结构上看,绿曲挠菌属(Chloroflexus)与绿菌属关系密切,但在系统发育上无关系。绿屈挠菌群包括两个非光合作用的属,即滑柱菌属(Herpetosiphon)和高温微菌属(Thermomicrobium),它们是细菌中一个独特和古老的谱系。CCUAAUG寡核苷酸序列为无硫绿细菌提供了一个标记。 类群4.蓝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9-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习题 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 2.破伤风抗毒素(TAT) 3.厌氧性细菌 二.填空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呈状。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处理后,消失而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作用机理是。 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和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和。 8.DPT三联疫苗是由、和三种成分组成。 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感染,引起以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形成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比菌体。 13.破伤风杆菌经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 .致病因素是 . 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15.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以最常见 ,临床分离的厌氧菌70%~80%是该菌 . 16.破伤风感染条件是、和。 三.A型选择题 1.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 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缺陷病毒感染; E.梅毒螺旋体感染 2.以下关于厌氧芽胞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厌氧芽胞杆菌属于厌氧芽胞梭菌属; B.多数为病原菌,少数为腐生菌; 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 D.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E.繁殖体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 3.注射TAT的目的是

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B.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 C.杀灭伤口中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4.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白喉杆菌 5.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肉毒杆菌; C.炭疽杆菌; D.分枝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6.疱肉培养基可用来培养 A.枯草杆菌; B.炭疽杆菌; C.百日咳杆菌; D. 产气荚膜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7.肉毒毒素的特点是 A.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 B.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C.引起肌肉大块坏死; D.主要经过消化道吸收; E.细菌生活状态下释放 8.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 A.椭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 B.椭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C.正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 D. 正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E. 椭圆形 ,小于菌体 9.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A.脊髓前脚; B.脊髓后脚; C.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 D.呕吐中枢; E.血管内皮 10.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是 A.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B.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与Ab Fc段非特异性结合; E.破坏CD4 T细胞 11.高倍镜下形成"汤勺状"的细菌是 A.白喉杆菌; B.枯草杆菌; C.炭疽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肉毒梭菌 12.肉毒病的感染途径是 A.食用污染食物; B.污染伤口; C.节肢动物叮咬; D.吸入污染的空气; E.接触肉毒患者的用品 13.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无芽胞厌氧菌; C.链球菌; 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 14.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 15.关于厌氧芽胞杆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均为革兰阳性杆菌; B.都能形成芽胞; C.都能通过伤口感染; D.都是厌氧菌; E.主要分布于土壤

第十七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七章厌氧性细菌 一、名词解释 l、厌氧性细菌2、梭状芽胞杆菌属3、汹涌发酵4、肉毒毒素5、痉挛毒素6、TA T 二、填空题 l、无芽胞厌氧菌的数量在肠道内比需氧菌──。 2、厌氧芽胞杆菌只有一个属,即──。革兰染色为──菌。主要包括──、──、──。 3、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以──形式而长期存活。 4、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其直径──菌体宽度。 5、破伤风梭菌主要经──感染,致病物质主要是──。 6、预防破伤风,可接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或接种──进行紧急预防。 7、破伤风的特异性治疗是应用──,注射前必须作──试验。 8、产气荚膜梭菌的芽胞呈──形,位于菌体的──。 9、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是──菌,可以产生为该菌特点之一的──现象。 10、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是──,其产生的α毒素是一种──酶。 11、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是──,可导致肌肉──型麻痹。 12、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其毒性比氰化钾还强──倍。 13、肉毒毒素引起──,主要是出现以──系统为主的症状。 14、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的──,多引起──感染。 15、临床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多伴有──菌、──菌和──菌的混合感染。 16、类杆菌属细菌是一类──菌,革兰染色为──性。 17、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类杆菌主要有──和──。 18、无芽胞厌氧菌引起内源性感染的条件是──、──、──、──。 三、最佳选择题 l、培养时需厌氧环境的细菌是( ) A.绿脓杆菌B.鼠疫杆菌C.变形杆菌D.伤寒沙门菌E.脆弱类杆菌 2、下列各组中均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 A.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B.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流感杆菌C.肉毒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D.破伤风梭菌、变形杆菌、消化链球菌 E.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脆弱类肝菌 3、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 ) A.脆弱类杆菌B.消化链球菌C.丙酸杆菌D.梭状杆菌E.双歧杆菌 4、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是( ) A.链球菌B.大肠杆菌C.变形杆菌D.白色念珠菌E.无芽胞厌氧菌 5、无芽胞厌氧菌引起的感染不包括( ) A.脓肿B.败血症C.组织坏死D.食物中毒E.局部炎症 6、无芽胞厌氧菌正常寄居的部位不包括( ) A.阴道B.尿道C.肠道D.腹腔E.上呼吸道 7、引起牙周脓肿常见的病原菌是( )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表皮葡萄球菌C消化链球菌 D.白色念珠菌E.绿脓杆菌 8、关于破伤风梭菌的叙述,其正确的是( ) A.属于兼性厌氧菌B.为革兰阴性杆菌C.外毒素致病 D.可以引起败血症E.可以引起骨骼肌驰缓性麻痹

第十一节 厌氧性病原梭菌

第三篇主要的病原微生物 第十三章病原细菌 第十一节厌氧性病原梭菌 厌氧芽孢杆菌又称梭状芽孢杆菌,多数为腐生菌,少数对人畜致病。如破伤风梭菌、魏氏梭菌、肉毒梭菌等,这类梭菌的主要特性是: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芽孢的大杆菌,芽孢的直径一般大于菌体的宽度,圆形或卵圆形,芽孢的形状及位置有鉴别意义。多数是由于创伤感染而致病,均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有的产生侵袭性酶。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Cl.tetani)是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动物肠道及粪便中,由粪便污染土壤,机体因创伤感染而引起疾病。 (一)生物学特性本菌为两端钝圆、细长、直或稍弯曲的杆菌,大小为0.5~1.7μm×2.1~18.1μm,长度变化很大。多单在,有时成双,偶有短链。无荚膜,周鞭毛,能运动,动物体内外均能形成圆形芽孢,位于菌体一端,直径比菌体宽度大,似鼓槌状。 本菌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为7.0~7.5。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h后,菌落中心紧密,周围疏松,边缘似羽毛状,整个菌落呈小蜘蛛状;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轻度溶血。厌气肉肝汤稍浑浊,微变黑,产生气体和发臭。 破伤风梭菌的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孢的抵抗力强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60min,5%石炭酸中能存活10~15h,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药物对本菌有抑制作用。 (二)致病性破伤风梭菌主要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为强直性痉挛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动物出现特征性的强直症状;另一种为溶血毒素,可使红细胞崩解。各种动物对破伤风毒素的感受性,以马最易感,猪、牛、羊和犬次之,人很敏感,实验动物中以小鼠和豚鼠感受性最强。 在有氧的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在深而窄的创口内易形成厌氧环境,使细菌在局部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三)微生物学诊断破伤风的临床症状特征,一般不需微生物学诊断。如有特殊需要,可采取创伤部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动物接种试验。 (四)防治主动免疫预防可用明矾沉淀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则免疫力可持续4年。紧急预防接种或治疗破伤风病畜时,可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其免疫力仅能维持14~21d。 家畜一旦感染发病,及时清创扩创,加强护理,早期足量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并结合对症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二、魏氏梭菌 又称产气荚膜杆菌(Cl.perfringens),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土壤、污水、饲

第十三章 白喉杆菌

第十三章棒状杆菌属 棒状杆菌属是放线菌(分枝杆菌属、诺卡氏菌属、棒状杆菌属)中细胞壁含短链分枝菌酸(碳原子数不同)的菌属,G+,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的杆菌,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棒状杆菌种类较多(16种),包括致病的白喉杆菌,条件致病的有假白喉棒状杆菌、结膜干燥棒状杆菌、溃疡棒状杆菌、痤疮杆菌和阴道棒状杆菌等。 第一节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C. diphtheriae) 俗称白喉杆菌,是引起白喉的病原菌。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细长稍弯,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常呈L、 V、X、T等字形或排成栅栏状。G+;用美兰液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 常呈着色深的颗粒;用奈瑟氏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 兰色或深兰色颗粒,此颗粒称为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 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是本菌储存的养料,是本菌形态特 征之一。衰老的细菌此颗粒因被消耗而不明显,革兰染色不定。 (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8,在含血 液、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板上过夜,菌落1~3mm, 呈灰白色、光滑、圆形凸起。在含有0.03%~0.04%亚碲酸钾血清培养基 上生长繁殖时,能吸收碲盐,并还原为金属碲,使菌落呈黑色,为本属 其他棒状杆菌共同特点。且亚碲酸钾能抑制标本中其他细菌的生长,故 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可作为棒状选择培养基。 根据在此培养基上白喉杆菌落的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白喉杆菌区分为重型、中间型和轻型三型,三型均可致病,病情轻重与类型无明显关系,但其分布常随地区和年份有所不同,有流行病学意义。 (三)抵抗力 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煮沸1分钟或60℃经10分钟可杀死,5%石炭酸中经1分钟死亡,但对干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其他大多数无芽胞的细菌为强,在日常物品、食品及衣服上能生存多日。 对青霉素和常用广谱抗生素比较敏感。对磺胺不敏感。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医学检验-微生物-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第11章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2.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3.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二.填空 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 部位。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呈状。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 处理后,消失而 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 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 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 是,作用机理 是。 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 和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 和。 8.DPT三联疫苗是由、和三种成分组成。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感染,引起以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形成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 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 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比菌体。1.肠道。 2.顶端,鼓槌。 3.3%甲醛,毒性,抗原性。 4. 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 5.脊髓前角,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 6.α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7.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 8.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9.消化道,肌肉麻痹。 10.次极端,网球拍。 11.双,汹涌发酵。 12.次极端,小。

医学检验微生物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医学检验微生物厌氧性细 菌测试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11章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2.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3.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二.填空 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部位。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使菌体呈状。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处理后,消失而 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 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 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作用机理 是。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 和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 和。 三联疫苗是由、 和三种成分组成。 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 感染,引起以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形成 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 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部位,比菌 体。 1.肠道。 2.顶端,鼓槌。%甲醛,毒性,抗原性。 4. 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 5.脊髓前角,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 6.α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7.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 8.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9.消化道,肌肉麻痹。 10.次极端,网球拍。 11.双,汹涌发酵。 12.次极端,小。 13.破伤风杆菌经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 .致病因素是 . 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第十二章 病原性细菌(一)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第十二章病原性细菌第一节球菌 教学目标:1.列出常用化脓性球菌名称。 2.叙述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重点、致病因素为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 4 1.简述病原菌致病因素及毒力。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第十二章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30

展示挂图及板图演示葡萄 球菌的形态及致病性。 二、链球菌属30 配合挂图讲解链球菌的形 态和致病性。 三、肺炎链球菌简介。10 四、奈瑟菌属20 (一)脑膜炎奈瑟菌 展示挂图及板图演示其 形态及致病性。 (二)淋病奈瑟菌自学。 五、球菌的微生物学检简单介绍。 查及防治原则 小结:比较五种化脓性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 4 检验及防治。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同小结内容。 预习:第二节肠道杆菌及弧菌属 课后分析 第十二章病原性球菌 第一节球菌 种类: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化脓性球菌: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病原性球菌,因能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化脓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形态:球形大小:直径0.4~1.2um 排列:不规则染色性:G+ 特殊结构:无 2.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1)营养要求不高。 (2)需氧或兼性厌氧。 (3)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4左右。 (4)耐盐性强,能在含10%~15%的NaCl培养基上生长。 (5)生长特性: 普通琼脂平板-中等大小、光滑型菌落,有脂溶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血液琼脂平板-有些可有透明溶血环。 3.抗原构造与分类 (1)抗原构造: 复杂,有30多种,主要有磷壁酸、A蛋白、荚膜多糖等。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葡萄球菌的表面抗原,存在与细胞壁表面。

11厌氧性细菌

第十一部分厌氧性杆菌 A1型选择题: 1.下面哪种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临床症状表现在神经系统: A.变形杆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产气荚膜杆菌 D.肉毒梭菌 E.鼠伤寒沙门菌 2.下列哪种毒素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A. 破伤风溶血素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C. 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 D. 肉毒毒素 E. 链球菌溶血素 3.下列细菌中除哪一种外均能引起败血症: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脑膜炎球菌 D.破伤风梭菌 E.肠炎沙门菌 4.破伤风病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临床表现是: A. 高热 B. 剧烈的呕吐、腹泻 C. 牙关紧闭、肌肉紧张 D. 肌肉麻痹 E. 全身乏力 5.气性坏疽是一种创伤性感染,其病原体主要是: A.炭疽杆菌 B.破伤风梭菌 C.乙型溶血链球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脆弱类杆菌 6.当一工人因铁钉深刺造成外伤送医院急诊时,医生应首先应考虑给以注射: A. 破伤风类毒素 B. 百白破三联疫苗 C. 破伤风抗毒素 D. 丙种球蛋白 E 胎盘球蛋白 7.必须在厌氧环境中培养的细菌是: A.炭疽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变形杆菌 D.肉毒梭菌 E.伤寒沙门菌

8.下列哪种细菌的主要致病性物质是神经性外毒素: A. 脑膜炎球菌 B. 破伤风梭菌 C. 白喉杆菌 D. 结核杆菌 E.霍乱弧菌 9.在血平板上培养时可出现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A 肉毒梭菌 B 破伤风梭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肺炎链球菌 E.脑膜炎球菌 10.破伤风梭菌产生的、与其致病作用有关的毒素是: A.外毒素,属于肠毒素 B.内毒素,属于神经肠毒素 C.外毒素,属于神经毒素 D.内毒素,属于痉挛毒素 E.以上都不对 11.破伤风梭菌: A.通过伤口感染,细菌侵入血而致病 B.革兰阴性菌,具周鞭毛 C.不能形成芽胞 D.芽胞抵抗力强 E.以上均不对 12.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用: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 13、创伤后为防止梭状芽胞杆菌的感染,需清创扩创、局部用H2O2冲洗,其最根本的目的是: A.清除污染物 B.去除坏死组织 C.清除厌氧微环境 D.使伤口变浅 E.以上都不对 A2型选择题: 1.岁妇女下腹部疼痛4天,左下腹部有中变痉挛性疼痛,阴道有大量黄色、无气味的分泌物。一周前曾做过经阴道的结扎手术,患者阴道后穹隆穿刺术,得20ml、带血、恶臭的脓性液体,厌氧菌培养得G-杆菌。下述哪种可能正确: A.大肠杆菌 B.肺炎杆菌

7厌氧性细菌练习七

练习七厌氧性细菌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 2.气性坏疽 3.肉毒毒素 (二)填空题 1.厌氧芽胞梭菌主要包括、、。 2.破伤风梭菌芽胞呈形,位于菌体一端,大于菌体宽径,似状。 3.破伤风梭菌经感染,其感染条件是伤口具备,通过产生而致病。 4.破伤风痉挛毒素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细胞结合,阻断小泡的锚泊作用, 从而阻止甘氨酸能释放神经介质,使屈肌、伸肌同时强烈收缩,从而发现典型的破伤风症状。 5.接种进行人工自动免疫,用于破伤风的远期预防,注射进行人工被动免疫,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6.产气荚膜梭菌是的主要病原菌,此外,、、菌等也可引起气性坏疽。 7.在已知毒物中毒力最强者是,若污染食物经口食入而引起。 8.在人体正常菌群中的主要成分是,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广泛引起各系统内源性感染,对不敏感,可用抗感染治疗。 (三)单项选择题 1.哪项不是厌氧芽胞梭菌的特点() A.均为革兰阳性杆菌 B.都能形成芽胞 C.都是通过伤口感染 D.均为厌氧菌 E.主要分布于土壤 2.破伤风梭菌的形态特征为() A.鼓槌状 B.分枝状 C.膨大呈棒状 D.网球拍状 E.球杆状 3.破伤风梭菌的致病物质是() A.溶血毒素 B.红疹毒素 C.肠毒素 D.杀白细胞素 E.痉挛毒素 4.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疫苗 5.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目的是() A.解除痉挛 B.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C.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 D.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 E.激活补体溶解破伤风梭菌 6.下列哪项不属于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A.G+菌体粗大 B.在机体内可形成荚膜 C.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大于菌体宽径 D.专性厌氧生长 E.能分解糖,产生大量气体 7.能产生细胞毒物质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结核分杆菌 E.幽门螺杆菌 8.肉毒梭菌引起全身感染的表现为()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9.在正常人肠道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杆菌 C.葡萄球菌 D.链球菌 E.无芽胞厌氧菌 10.下列不属于无芽胞厌氧菌感染所致的是() A.局部炎症 B.脓肿 C.组织坏死 D.食物中毒 E.败血症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破伤风梭菌特性的是() , A.为专性厌氧菌 B.能形成芽胞 C.可用灭活疫苗作特异性预防 D.细菌常侵入血流,并经血扩散 E.通过外毒素致病 2.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为() A.水肿杆菌 B.败毒杆菌 C.溶组织杆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肉毒梭菌 3.肉毒梭菌的特点是() A.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有荚膜 B.肉毒毒素的毒性最强 C.食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致病 D.肉毒中毒死亡率高 E.肉毒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末稍,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4.芽胞宽于菌体横径的细菌是下述()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炭疽杆菌 E.白喉杆菌 (五)问答题 1.试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致病机制。 2.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包括哪些? 3.简述破伤风的特异性防治原则。 4.比较肉毒梭菌性食物中毒与一般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不同。 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二)填空题 1.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2.圆鼓槌

第十二章 病原性细菌(三)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第三节厌氧性细菌第四节分枝杆菌属第五节其他病原性细菌教学目标:1.说出破伤风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致病因素、所致疾病、防治原则及有关的生物学特性。(重点、难点) 2.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与免疫性关系。(难点) 3.阐述卡介苗与结核菌素的应用原理和实际意义。(重点) 4.了解其他细菌。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总结上次实验中存在问题。 4 第三节厌氧性细菌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30 重点介绍破伤风杆菌, 其余几种厌氧菌自学。 二、无芽胞厌氧菌自学。 第四节分枝杆菌属 一、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应用挂图演示其形态30 (二)致病性与致病性。

(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应用临床实例分析结核20 杆菌感染、免疫与致病性之 间的关系。 (四)微生物学检查及防 治原则由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10 引出微生物检查与防治原则。 二、麻风分枝杆菌自学。 第五节其他病原性细菌自学。 小结:1.描绘破伤风杆菌及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 4 2.说出破伤风杆菌的致病特点及预防。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说出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变态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预习:第十三章病毒第一节病毒概述一、病毒的基本性状课后分析

第三节厌氧性细菌 指在厌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菌群。分为芽胞厌氧菌与无芽胞厌氧菌两大类。其中厌氧菌梭菌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 一、厌氧芽胞梭菌 共同特点: 1.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2.能形成芽胞,芽胞多大于菌体宽度,使菌体膨胀呈梭形。 3.厌氧。 (一)破伤风梭菌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形体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呈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革兰氏阳性。 (2)培养特性:专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7.4。营养要求不高,菌落呈“棉籽状”。在肉渣培养基中培养稍久可消化部分肉渣,微变黑,有腐败臭为味。 (3)抗原构造与分类:有O抗原、H抗原、外毒素抗原。 (4)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强,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2.致病性 (1)致病条件:伤口窄而深,混有泥土和异物,或坏死组织、凝集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