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统计(2010自考 附答案A4)

医学统计(2010自考 附答案A4)

医学统计(2010自考 附答案A4)
医学统计(2010自考 附答案A4)

卫生统计学试卷(2010年07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A.总体与样本 B.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C.统计量与参数 D.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2.描述同性别、同年龄女大学生体重集中位置的指标最好选用()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3.正态分布曲线下(μ-1.96σ,μ+1.96σ)的范围内的面积为()A.90.0% B.92.5%

C.95.0% D.97.5%

4.假设检验时,若期望尽量降低I型错误,检验水准最好取()A.α=0.01 B.α=0.02

C.α=0.05 D.α=0.10

5.某地2006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当年传染病人数的10.1%,该指标为()A.率 B.构成比

C.发病率 D.相对比

6.两样本均数比较时,按α=0.05水准,尚不能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异,此时若推断有错,其犯错的概率为()A.大于0.05 B.小于0.05

C.等于0.05 D.β,而β未知

7.某研究者在3种不同温度下分别独立地重复25次试验,共测得某定量指标的数据75个,若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进行处理,其组间自由度为()A.74 B.48

C.24 D.2

8.假设某地35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收缩压的总体均数为120.2mmHg,标准差为11.2mmHg,后者反映的是()A.个体变异的大小 B.抽样误差的大小

C.系统误差的大小 D.总体的平均水平

9.同一资料进行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分析时,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ρ=0时,则r=0 B.|r|>0时,则b>0

C.r<0时,则b>0, D.r<0时,则b<0

10.某县有3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有80%,现欲对农村妇女的计划生育措施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A.该县所有的农村妇女 B.该县所有的育龄期妇女

C.该县所有的已婚妇女 D.该县所有已婚育龄期农村女

11.下列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说法,错误

..的是()A.标准正态分布可表示为N(0,1) B.标准正态分布就是t分布

C.标准正态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D.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是唯一的

12.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检验假设成立,则对样本来说()A.正差值秩和小于负差值秩和 B.总的秩和等于零

C.正差值秩和与负差值秩和相等 D.正差值秩和大于负差值秩和

13.方差分析中,当P<0.05(α检验水准时),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A.拒绝H0,可认为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

B.拒绝H0,可认为各样本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C.拒绝H0,可认为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D.拒绝H0,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14.下列关于样本含量叙述正确

..的是()A.一定的检验水准和检验效能下的最少样本例数

B.以实际可以收集的样本例数为准

C.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最大样本例数

D.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15.直线回归分析中,最小二乘法原理是指各观测点()A.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 B.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距直线的纵向距离之和最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关于t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t分布为单峰分布 B.t分布曲线是一簇曲线

C.以零为中心,左右对称 D.自由度越大,则t分布曲线越低平

E.自由度为无穷大时,t分布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17.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需要的条件是()

A.足够的样本含量 B.纳入对象具有同质性

C.纳入须为健康人 D.事先确定单、双侧界值

E.恰当的统计方法

18.下列关于非参数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参数检验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类型

B.非参数检验仅用于等级资料的比较

C.适合参数检验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会降低检验效能

D.非参数检验会损失部分样本信息

E.秩和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

19.关于率的标准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样本率的标准差称率的标准误

B.率的标准误反映率的抽样误差大小

C.适当增大样本含量可减少率的标准误

D.率的标准误可根据样本率的样本含量进行估算

E.率的标准误越小,用样本率估计总体率的可靠性越大

20.R×C列联表χ2检验时,如果有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1,可选择的处理方式是()A.增大样本含量,以达到增大理论频数的目的

B.删去理论频数太小的格子对应的行或列

C.将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与邻近的性质相近的行或列合并

D.采用四格表连续性校正的公式进行校正

E.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三、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21.某年级甲、乙两班各有男生50人。甲班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69.5cm,乙班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76.16cm,经假设检验,t 值为-5.982,P=0.001,由此可推断甲班男生的平均身高低于乙班男生的平均身高。()

22.2009年夏季某化工厂开展新项目后的一个月内,该工厂共计35人患接触性皮炎,其中男性10人,女性25人,女性患病人数比男性多,可以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此接触性皮炎。()

23.某研究所欲比较甲乙两地高血压患病率,资料如下表:

甲、乙地各年龄组人数及高血压患病率(%)

年龄组

甲地乙地

调查人数患病率调查人数患病率

30~ 312 2.53 138 2.37

40~ 359 8.68 293 8.03

50~ 219 18.21 325 16.75

60~ 197 28.87 369 23.46

合计1087 12.42 1125 14.93

该研究者根据两地各自的总患病率认为甲地高血压患病率低于乙地高血压患病率。()

24.一项关于绝经后使用是否会使子宫内膜癌患病率增高的病例对照研究如下表,某医师对此资料进行了χ2检验,得χ2=6.53,P<0.05,结论为“绝经期后使用激素会使子宫内膜癌患病率增加”。()

病例组和对照组使用激素情况

组别服激素未服用合计

病例组16 8 24

对照 3 11 14

合计19 19 38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简述概率和小概率事件

26.实验设计中对照形式有哪几种?

27.举例说明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28.简述Spearman秩相关的适用条件。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小题10分,第30小题13分,第31小题12分,共35分)

29.某研究用复方葡萄糖锑钠治疗9名黑热病贫血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其血色素(%)的变化,测定结果见下表。问复方葡萄糖锑钠治疗黑热病是否有效?请写出具体步骤,不必计算。

用复方葡萄糖锑钠治疗黑热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色素(%)变化

病人号 1 2 3 4 5 6 7 8 9

治疗前55 50 65 69 70 40 45 35 30

治疗后80 80 70 60 85 75 60 50 60 30.某实验室分别用乳胶凝聚法和免疫荧光法对60名系统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进行测定。乳胶凝聚法的检出率为

25%,免疫荧光法的检出率为40%,甲乙两法的一致检出率为20%。

问:(1)该资料属于哪种资料?什么设计类型?

(2)请整理出相应的表格

(3)两法的检测结果有无差别?

31.某研究者欲评价某新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将68例胃溃疡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新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某阳性对照药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见下表:

两种药物治疗胃溃疡的疗效

组别痊愈显效进步无效

试验组20 6 4 4

(2)欲知两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大小有无差异,宜选用什么统计方法?请写出具体分析过程,不要求计算。

附录:可能用到的公式

()

1

2

--=

∑n x x S

()()n

X X

X X 2

2

2

∑∑∑-

=-

n

S X n S X S X t X 0μμμ-=

-=-=

n

S d

n S d S d t d d d d =

-=-=0μ

()()()()???

?

??+

-+-+--=

???

? ??+-+-+--=

∑∑∑∑21

212222112

1212122

22212

1212

111

2

11112n n n n S n S n X X n n n n n X X n X X X X t ()∑

-=T

T A 22

χ

()

--=T

T A c

2

2

5.0χ

()()()()()d b c a d c b a n

bc ad ++++-=

2

2χ ()()()()()

d b c a d c b a n n bc ad c ++++--=

2

22||χ

()

c

b c b +-=

2

()

c

b c b c +--=

2

21χ

???

? ??-=∑12

2C R c

n n A n χ

()()()

XX

XY l l X X Y Y X X b =

---=∑∑

b

S b t 0

-=

XX

X Y b l S S .=

2

22

^

.-=-??? ??-=

∑n SS n Y Y S X

Y 剩

()()

()()

YY

XX XY l l l Y Y X X Y Y X X r =

----=

∑∑∑2

2

2

102

--=-=

n r r

S r t r

24

/)12)(1(5.04/)1(++-+-=

n n n n n T Z

12/)1(5

.02/)1(211+-+-=

N n n N n T Z

)1(3)1(122+-???

?

??+=∑N n R N N H i i n

p p S p )1(-=

()X

Z X X Z

X αα

+-,

????

?

?+-22,n X Z n X n X Z n X α

α

()

n

p Z 000

1πππ--=

参考答案: 一. 1.B 2 A. 3. C 4. A 5. B 6. D 7. D 8. A 9. D 10. D 11. B 12. C 13. D 14. A 15. B 二.

16. ABCE 17. ABDE 18. ACDE 19. ABCDE 20. ABC 三.

21. 答:不正确。本研究的目的是两个班男生身高的比较,因该题已经知道了两个班全体男性的平均身高值,即已知了总体均数,不是抽样研究,没有抽样误差,不需要假设检验,所以该分析不正确。 22. 答:不正确。它犯了以构成比代替率的错误。

23. 答:不正确。从资料可以看出,甲地各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乙地,但由于甲乙两地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不同,甲地的年轻调查对象的构成比更大,最终导致其合计患病率反而更低,应将两地患病率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故该结论不正确。

24. 答:不正确。从资料可以看出,总例数n =38<40,这时不应使用χ2检验,而应采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进行假设检验。 四.(略) 五. 29. 答:(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μd =0,即治疗前后血色素无差别 H 1:μd ≠0,即治疗前后血色素有差别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

先计算出每个病人治疗前后血色素的差,再计算出差值的均数X d 和标准差S d ,代入公式:

(3)确定P 值,作出统计推断 如果|t|>t 0.05/2,8,则认为P <0.05,从而拒绝H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认为治疗前后血色素有差别;如果|t|0.05,从而不拒绝H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治疗前后血色素有差别。 30. 答:(1)该资料属于分类资料,配对设计类型。 (2)相应的表格如下:

乳胶凝聚法

免疫荧光法 合计 + - + 12 3 15 - 12 33 45 合计

24

36

60

(3)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两种检验法无差别 H 1:两种检验法有差别 α=0.05

计算χ2值,因为b+c=3+12=15<40,故用校正的公式

ν=1

确定P 值,作出统计推断 由于χ2>χ20.05,1=3.84,P<0.05,故拒绝H 0,接受H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种检验法有差别。 31.答:(1)等级资料,成组设计类型。

(2) 比较两药物疗效有无差异,应选用秩和检验。过程如下:

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两种疗效的总体分布位置相同

H 1:两种疗效的总体分布位置不相同 α=0.05

2) 计算检验统计量T 值 a. 编秩,如下表

n S X t d d

0-=()()2667

.412

3112312

2

2

=+--=

+--=

c

b c b χ

疗效 患者数

秩次范围 平均秩次 秩和

试验组 对照组 合计 试验组 对照组 (1) (2) (3) (4) (5) (6) (7) 痊愈 20 16 36 1-36 18.5 370 136 显效 6 4 10 37-46 41.5 249 166 进步 4 8 12 47-58 52.5 210 420 无效 4 6 10 59-68 63.5 254 381 合计

34

34

68

-

-

1083

1103

b. 确定统计量T 使用公式12

/)1(5

.02/)1(211+-+-=

N n n N n T Z

计算Z 值

由于相持较多,需计算∑---=)/()(13

3N N t t c

j

j c

Z Z c =

c.确定P 值,作出统计推断 查t 界值表(自由度为∞),如果P<0.05,按α=0.05水准,拒绝H 0,接受H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种疗效的总体分布位置不相同,试验组的平均秩次1083/34=31.9,对照组的平均秩次1103/34=32.4,可认为试验组的疗效好;如果P>0.05,不拒绝H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两种疗效的总体分布位置不相同。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与答案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A.理想B.信念 C.世界观D.价值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关系,它们是() A.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B.少数人的理想与多数人的理想的关系 C.生活领域的理想与职业领域的理想的关系D.社会领域的理想与道德领域的理想的关系3.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而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说什么“告别理想”、“躲避崇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属于()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B.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C.以主观来否定客观 D.以过去来否定现在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维护世界和平 B.救亡图存,抵御外侮 C.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 C.爱国主义D.国际主义 6.从马克思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 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都是建立在() A.个人史观基础之上的 B.英雄史观基础之上的 C.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 D.唯心史观基础之上的 7.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为() A.人生观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D.人生价值 8.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称为() 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 C.经济价值D.文化价值 9.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古代先贤主张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之用,和为贵”等,可以概括为() A.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C.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D.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10.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以德治国B.党的领导 C.集体主义D.为人民服务 1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牺牲集体利益 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不会发生矛盾 D.集体主义是对个人的压制和对个性的束缚 12.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 A.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 B.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C.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D.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13.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都应该 1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2、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3、同质(homogeneity):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4、变异(variation):指同质个体的某项指标之间的差异。 5、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 6、统计量(statistic):通过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相应指标称为统计量。 7、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 8、概率(probability):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9、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高峰位于均数处,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完全对称地下降,但永远不与横轴相交的钟形曲线。 10、平均数(average):是描述一组同质变量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指标。 11、中位数(median):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12、医学参考值范围(medical reference range):又称正常值范围,医学上常将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波动范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13、方差(variance):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14、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15、标准误(standard error):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等于原变量总体标准差除以例数的平方根,用以说明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16、均数的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of mean):由个体差异和抽样所导致的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17、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先对总体做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其是否成立的一类统计方法的总称。 18、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的总体,是统计分析的目的,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9、Ⅰ型错误(type Ⅰ error):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α,为已知。 20、Ⅱ型错误(type Ⅱ error):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存伪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β,未知。 21、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又称把握度,为1-β,其意义是两总体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22、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指总体参数可能所在的范围。 23、率(rate):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24、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25、相对比(relative ratio):表示两个有关事物指标之比,常以百分数和倍数表示,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百分之几。 26、标准化率(standardized rate):亦称调整率,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内部构成不同的各组频率进行调整和对比的方法。 27、参数检验(parametric test):一类依赖于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的统计推断方法。 28、非参数检验(non parametric test):一类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在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被研究对象为何种分布以及分布是否已知,检验假设中没有包括总体参数的统计方法。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得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得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与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得身高就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就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得身高得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用身高差别得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得95%或99%得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 方差C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得根本原因就是( A ) A、个体差异B、群体差异C、样本均数不同D、总体均数不同 6、男性吸烟率就是女性得10倍,该指标为( A ) (A)相对比(B) 构成比(C)定基比 (D)率 7、统计推断得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得总体指标B、检验统计上得“检验假设”C、A与B均不就是D、A与B均就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得就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就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就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就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就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得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与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得t检验时,自由度就是( D ) (A) n1+ n2 (B) n1+ n2–1(C) n1+ n2 +1 (D)n1+ n2-2 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得大小 B总体参数得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得高低 D 数据得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就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得(C) A垂直距离得平方与最小 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得平方与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得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得t值为tr,对回归系数检验得t值为t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t b C t r= tb D二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 13、设配对资料得变量值为x1与x2,则配对资料得秩与检验(D ) A分别按x1与x2从小到大编秩 B把x1与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 C把x1与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把x1与x2得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1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得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 D )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高等数学(工本)自考试题

第 1 页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高等数学(工本)自考试题 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三角形的以下性质中是仿射性质的是( ) A.垂心 B.重心 C.内心 D.外心 2.以下四条直线中所含的无穷远点与其他三条不同的是( ) A. x y x y 121 )1(2+= ++ B.11 )(2=++x x y C.x +2y =0 D.过点(1,3),(3,2)的直线 3.已知A ,B ,C ,D 四点是调和点列,任意调整它们次序后所得交比不会出现的是( ) A.1 B.2 C.-1 D. 2 1 4.椭圆型射影对应的自对应元素是( ) A.两个互异的实元素 B.两个互异的虚元素 C.两个重合的实元素 D.两个重合的虚元素 5.唯一决定一条二阶曲线需无三点共线的( ) A.3点 B.4点 C.5点 D.6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6.两点-3u 1+u 2+2u 3=0,2u 1-u 2+3u 3=0连线的坐标是_________. 7.若对合a μμ′+b (μ+μ′)+c =0是椭圆型的,则系数满足_________. 8.完全四线形的每一条对角线上有一组调和点列,即这直线上的两个顶点和_________. 9.椭圆上四定点与其上任意第五点所联四直线的交比为_________. 10.平面上任一圆通过的两个固定点称为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1.求使三点A (0,0),B (1,1),C (1,-1)变到三点A ′(1,1),B ′(3,1),C (1,-1)的仿射变换. 12.已知平面上有点A (2,1),B (4,2),C (6,-3),D (-3,2),E (-5,1),求A (BC ,DE ).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评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 V 闭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分,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1、医学科研设计包括( D ) A.物力和财力设计 B.数据与方法设计 C.理论和资料设计 D.专业与统计设计 2、医学统计资料的分析包括( D ) A.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B.资料分析与统计分析 C.变量分析与变量值分析 D.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3、医学资料的同质性指的是( D ) A.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B.对比组间没有差异 C.变量值之间没有差异 D.研究事物存在的共性 4、离散型定量变量的测量值指的是( D ) A.可取某区间内的任何值 B、可取某区间内的个别值 C.测量值只取小数的情况 D.测量值只取整数的情况5、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是( A ) A.无序二分类变量 B、定量变量. C.等级变量 D.无序多分类变量 6、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组距的选择( D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变量值的个数无关 D.与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7、比较一组男大学生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度应选( D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8、若要用方差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D )A.未知分布类型的资料 B.等级资料 C.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9、频数分布两端没有超限值时,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也可用( D ) A.标准差 B.几何均数 C.相关系数 D.中位数 10、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1、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其正确的是( A ) A.没有度量衡单位的系数 B.描述多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C.其度量衡单位与变量值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D、其度量衡单位与方差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12、10名食物中毒的病人潜伏时间(小时)分别为3, 4,5,3,2,5.5,2.5,6,6.5, 7,其中位数是( B ) A.4 B.4.5 C.3 D.2 13、调查一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如果资料属于正态分布,描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1895年签订的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3.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魏源 B.林则徐 C.龚自珍 D.洪仁玕 5.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所确定的机关刊物是() A.《民报》 B.《新民丛报》 C.《时务报》 D.《万国公报》 6.1904年至1905年,为了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7.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 A.1905年 B.1906年 C.1907年 D.1908年 8.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9.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A.四川 B.湖南 C.广东 D.湖北 10.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了()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全国2010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 D.研究实际情况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第 1 页

医学统计学题库

第一章 绪论习题 一、选择题 1.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D ) A . 调查、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B . 实验、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C . 调查或实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2.在统计学中,习惯上把(B )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A.10.0≤P B. 05.0≤P 或01.0≤P C. 005.0≤P D.05.0≤P E. 01.0≤P 3~8 A.计数资料 B.等级资料 C.计量资料 D.名义资料 E.角度资料 3.某偏僻农村144名妇女生育情况如下:0胎5人、1胎25人、2胎70人、3胎30人、4胎14人。该资料的类型是( A )。 4.分别用两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A 与B )培养鼠疫杆菌,重复实验单元数均为5个,记录48小时各实验单元上生长的活菌数如下,A :48、84、90、123、171;B :90、116、124、225、84。该资料的类型是(C )。 5.空腹血糖测量值,属于( C )资料。 6.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愈8人、显效23人、好转6人、恶化3人、死亡1人。该资料的类型是(B )。 7.某血库提供6094例ABO 血型分布资料如下:O 型1823、A 型1598、B 型2032、AB 型641。该资料的类型是(D )。 8. 100名18岁男生的身高数据属于(C )。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总体与样本的概念. 答:统计学家用总体这个术语表示大同小异的对象全体,通常称为目标总体,而资料常来源于目标总体的一个较小总体,称为研究总体。实际中由于研究总体的个体众多,甚至无限多,因此科学的办法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样本。例如,关于吸烟与肺癌的研究以英国成年男子为总体目标,1951年英国全部注册医生作为研究总体,按照实验设计随机抽取的一定量的个体则组成了研究的样本。 2.举例说明同质与变异的概念 答:同质与变异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总体来说,同质是指该总体的共同特征,即该总体区别于其他总体的特征;变异是指该总体内部的差异,即个体的特异性。例如,某地同性别同年龄的小学生具有同质性,其身高、体重等存在变异。 3.简要阐述统计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关系 答:统计设计与统计分析是科学研究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一般的,统计设计在前,然而一定的统计设计必然考虑其统计分析方法,因而统计分析又寓于统计设计之中;统计分析是在统计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医学统计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用P表示 B. 大小在0%与100%之间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 [参考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学历 B. 民族 C. 血型 D. 职业 E. 身高 [参考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 E. 身高 [参考答案] E. 身高 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 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 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 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 A. 所有糖尿病患者 B. 所有成都市居民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 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8.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

2010年10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与答案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 A.理想B.信念 C.世界观D.价值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关系,它们是() A.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B.少数人的理想与多数人的理想的关系 C.生活领域的理想与职业领域的理想的关系 D.社会领域的理想与道德领域的理想的关系 3.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而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说什么“告别理想”、“躲避崇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属于()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B.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C.以主观来否定客观 D.以过去来否定现在 4.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救亡图存,抵御外侮 C.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 C.爱国主义D.国际主义 6.从马克思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都是建立在() A.个人史观基础之上的 B.英雄史观基础之上的 C.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 D.唯心史观基础之上的 7.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为() A.人生观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D.人生价值 8.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称为() 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 C.经济价值D.文化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