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 凝 土 抗 冻 融 试 验 原 始 记 录

混 凝 土 抗 冻 融 试 验 原 始 记 录

混 凝 土 抗 冻 融 试 验 原 始 记 录

混凝土抗冻融试验原始记录

实验教学登记表文档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簿(二○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 填报人: 审核人: 二○一○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

学校:主管领导签章: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年级班组数学生数任课教师三年级 6 四年级 6 五年级7 六年级 6 (二)实验开出率统计 年级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应开数开出数开出率% 应开数开出数开出率% 三年级下0 28 四年级下 1 22 五年级下 4 26 六年级下 3 25 注:“开出率”是指开出数占应开数的百分率。 填表人: , 年月日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目录和开出情况记录三年级下 单课序观察实验名称应做开出日期

元次号演 示学 生 1 班 2 班 3 班 4 班 5 班 6 班 1 1 1观察植物的种子△ 2 2播种凤仙花△ 3 3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4 研究根的作用△ 4 5 观察记录生长四周的凤仙花△ 5 6 研究茎的作用△ 6 7 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2 1 8 观察蚕卵蚕卵的孵化△ 2 9 饲养蚕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3 10 观察蚕茧和蚕丝△ 4 11 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3 1 12 比较水的冷热△ 13 认识温度计△ 2 14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 15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4 16观察冰的融化△ 17加快冰的融化△ 5 18水珠是怎么来的△ 6 19加快水的蒸发△ 20水蒸气变成水△ 4 2 21磁铁的能吸引什么物体△ 3 22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 23磁铁两极的研究△ 4 24磁极与方向△ 25磁极的相互作用△ 5 26测量磁力△ 6 27用指南针定方向△ 7 28做一个指南针△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目录和开出情况记录四年级下

混凝土配合比原始记录

共3页第1页 校核: 主检: 配比名称 (设计、施工要求) 抗渗混凝土(泵送) C30及P6,坍落度100~120mm 委托编号 HP0700001 样品编号 HP0701001 试验环境条件 温度20±5℃ 湿度>50% 检验类别 委托检验 施工方法 机械振捣 收样日期 2007.01.06 检测依据 JGJ55-2000 试配日期 2007.01.08 材料情况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山东水泥厂 P.O32.5R 安定性合格 预测强度合格 泰安 中砂 μx=2.7 含泥量0.5% 泥块含量0.3% 济南 碎石 符合5~25mm 含泥量0.5% 泥块含量0.3% 针片状0.7% 省建科院 NC -4泵送剂 液状 掺量2.5% 饮用水 省建科院 PNC 膨胀剂 粉状 掺量8% 黃台电厂 Ⅱ级 配合比 计算式 1、计算配制强度f cu ,o =f cu ,k +1.645σ=30.0+1.645×4.0=36.6 (MPa) 2、确定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ce f =32.5×1.10 ≈36 (MPa) 3、计算水灰比W/C=a α.ce f /(f cu ,o +a α.b αce f )=0.46×36/(36.6+0.07×0.46×36)=0.44 4、确定用水量m wa =180(kg/m 3) 5、计算水泥用量1c m =180/0.44=409( kg/m 3 ) 6、确定粉煤灰用量:取代率f =15%,超量系数K =1.3 mf =409×15%×1.3=80( kg/m 3 ) 7、计算膨胀剂用量p m =409(1-15%)×8.0%=28( kg/m 3 ); 8、计算外加剂用量j m =[409(1-15%)+409×15%×1.3] ×2.5%=11( kg/m 3 ) 9、实际水泥用量1co m =409(1-15%)×(1-8%)=320 ( kg/m 3 ) 10、确定砂率βs=35% 11、假定混凝土的重量2420 kg/m3得:mg=1171 ( kg/m 3 ) ms=631-(409×15%×1.3/2.2-409×15%/3.1)×2.6=588( kg/m 3 ) 试件尺寸 100×100×100 (mm ) 试配体积 25L/35 L 试配方法 机械搅拌、振实 计 算 配合比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每m 3 砼材料用量(kg) 320 588 1171 11 180 28 80 重量配合比 1 1.84 3.66 0.03 0.56 0.09 0.25 试配重量(kg) 8.00 14.70 29.28 0.28 4.50 0.70 2.00 拌合物 性 能 坍落度 105 mm 保水性 良好 粘聚性 良好 表观密度 2410 kg/m 3 / / / / 调整情况 不需调整(若调整,写明如何调整?调整后拌合物性能?) 备 注:此计算配合比可作为强度试验用基准配合比。(若经调整,写明调整后配合比) 主要设备 名称、型号 搅拌机 振动台 / / / 设备编号 SB/H-01 SB/H-02 设备状态 正常 正常

实验教学研究记录

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 学校:安乐小学时间: 2012年3月22日地点:三楼会议室参加人:全体科学教师、联校教研室 主持人:蔡军主讲人:吴俊明 主题: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内容: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主要场所,也是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它有着比普通教室更多、更深、更广的内涵,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神秘和新奇的吸引力。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教学环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自然实验室的建设、教学仪器的配备,是优化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标准完全配套,现在实验室各项建设标准化,教学仪器配备齐全,为优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充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质量。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实验教学任务量增大,在实验设备、实验仪器齐全的情况下,科学老师结合新课程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模糊的现象清晰化,微观实验得到宏观演示,解决了许多以前无法克服的

难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努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实验科学水平。 实验室工作要紧跟当前素质教学的新形势,必须要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现代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校还为教师订购了《实验教学和仪器》等杂志,专职老师要积极参加学习研讨活动,实验员能坚持学习有关实验专业知识的文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有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内容,进行综合科学教育、生理卫生常识教育,如通过《人体内部的秘密》、《人的一身》这两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卫生保健。从营养分析看偏食的坏处,改掉偏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实验教学能贴近生活、接触实际,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如学习《生活中的机械》一单元时,能提高劳动技能。

菲律宾D厂混凝土试配方案

菲律宾马利万斯二期2×660MW燃煤电站项目 混凝土试配方案 编制:日期: 会签: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 二0一七年一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关技术要求 (1) 3.试验依据 (1) 4.原材料的选择 (2) 4.1水泥 (2) 4.2粉煤灰 (2) 4.3骨料 (2) 4.4外加剂 (2) 4.5拌合水 (2) 5.主要设备及人员安排 (2) 6.混凝土试拌方案 (3) 7.混凝土成型参数及其试验成果 (3) 8.施工配合比的选择 (4)

1.工程概况 根据菲律宾马利万斯二期2×660MW燃煤电站项目,本标段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是委托中心试验室。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技术要求,特制菲律宾马利万斯二期2×660MW燃煤电站项目工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方案如下: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关技术要求 3. 编制依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GNPower Dinginin发电站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技术要求》

4.原材料的选择 4.1水泥 选用扬州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C150 TYPEⅠ水泥 4.2粉煤灰 选用粉煤灰开发分公司生产的级粉煤灰 4.3骨料 细骨料 粗骨料 4.4外加剂 选用 4.5拌合水 选用 原材料选择好由材料部门报审资质及通知业主见证取样送检试验室。 5.主要设备及人员安排 5.1主要机具准备 5.2人员配备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 发表时间:2009-11-20T11:00:29.90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宋波[导读] 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宋波(江苏固鼎股份有限公司)摘要:针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确定混凝土配比时“重设计、轻试配”的现状,结合配合比设计的条件要素,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调整三 个方面,系统阐述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突出强调了试配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在经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过程。关键词: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适配调整 0 引言 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市场上有不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配合比的确定比较随意,表现在对试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经试验确定配合比,纯凭经验确定配合比,想当然确定配合比,不能够根据原材料变化情况和用户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本文针对上述状况,结合本人实践经验,系统阐述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重点讲述混凝土试配过程。 1 配合比设计的条件要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条件要素包括:工程信息资料、工程技术要求、原材料质量情况、环境条件、搅拌站的生产数据和经验积累等。 1.1 任何预拌混凝土都是为工程及工程施工服务的,配合比的设计必须满足工程要求。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工作性的要求。此外,为保证混凝土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还必须满足相应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要求。 1.2 目前预拌混凝土市场发展迅速,市场上原材料供应紧张,原材料来源复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必须针对原材料实际状况而确定,并能根据原材料波动情况及时作出配合比调整。 1.3 环境因素一般包括温度、湿度、交通状况等。不同的环境条件对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不同,如夏季施工,由于气温较高,混凝土表面水蒸发速度较快,应考虑防止预拌混凝土干缩裂缝和混凝土坍损过大,这就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适当降低砂率,降低砂率可加快现浇混凝土表面水析出速度,以平衡混凝土表面水蒸发速度,防止干缩裂缝。同时,降低砂率还有利于减少坍损。 1.4 建立企业质量数据库配合比设计计算是整个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第一步,配合比设计计算,就是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些理论、规范经验等选取一些参数,计算各种成分的用量。所以从设计计算的概念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经验数据积累的重要性。任何参数的选都取都是以经验积累为参照的,同时,计算出来的配合比经过试配后,配合比的调整乃至最终确定,也必定依据经验积累的数据为参照。 2 试配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设计计算、试配、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计算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中有详细的表述,这里不加阐述。在《普通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有关试配、调整的内容表述得较少,而试配又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试配所用原材料一定要有代表性,为保证试配结果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试配所用原材料必须要有代表性,则试配所用原材料的取样必须要有代表性。 2.1 取样的代表性在料堆上取样,因为影响取样代表性的因素太多,(例如:料堆的大小、堆料的方向、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个人比较赞成试配所需材料最好在输送过程中连续均衡取样。 2.2 样品取好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制样制样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样品能真正代表原材料,二是样品必须具有高度均匀性。常用的制样方法为四分法。 2.3 所有原材料,都必须严格根据国家标准检验后,才能根据检验结果计算配合比,进行试配。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来不及等所有原材料检验结果出来以后,就要进行试配,那么,作为试配方案确定的人员,就要注意收集原材料统计数据,着重做好下面的工作: 2. 3.1 日常收集原材料供应商的检验、试验报告。 2.3.2 建立企业自身对原材料检验的数据库,对各供应商供应的原材料要建立独立的分析台帐,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定期评价供应商检验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程度,供应商检验报告长期可靠、准确的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时,报告结果可直接应用。 2.3.3 对定点供应的水泥,要掌握水泥的强度增长规律,并能用回归分析法依据水泥早期强度推定水泥的28天强度。 3 试配前的调整 在混凝土强度试验的配合比确定过程中,必须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条件要素,正确选取水灰比,砂率、用水量等,称之为试配前调整。 3.1 根据原材料状况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就参数的选取,有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也是根据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得来的,可直接使用,例如:在用水量的确定上,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kg,采用粗砂时,则可减少5-10kg,对流动性、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以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对砂率的选取有下列规定:①对细沙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小或增大砂率。②对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③对薄璧构件,砂率取偏大值。 上述内容,均为规程中根据原材料状况,对配合比设计参数的选择进行确定,日常生产中碰到的情况,往往要复杂的多,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原材料检验结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好设计参数的选择,对能够根据原材料检验结果来确定的参数,一定要先检验后确定参数,以确保配合比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3.2 日常做好影响混凝土性能(包括强度)的敏感因素分析当原材料质量特性发生变化时,要分析其对混凝土性能有无影响,影响大小。对影响较大的因素,可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原材料特性值的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具体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时,就是原材料质量特性值对设计参数选取时的影响。以设计参数为因变量,原材料某一质量特性值为自变量(假设其它因素相对稳定情况下),建立相应函数关系。无明显函数关系或找不出函数关系,但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的特性值,其与设计参数的关系也可用数据列表的形式表示。

室内排水管道灌水试验及通水试验记录簿

室内排水管道灌水试验及通水试验记录 GD2302019SZ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城投·七里香榭给排水工程 子分部(系统)工程名称室内排水工程 验收部位、区、段17栋 安装单位深圳市工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负责 人) 胡浩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管段编号层段材质规格 污水管道室内雨水管道灌 水至立管顶部1h 后,是否渗漏 试验结果满水15min 水面情况 再灌满5min 水面情况 17PL-1 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PL-2 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PL-3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PL-4 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PL-5 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PL-6 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PL-7 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PL-8 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PL-9 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PL-10 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PL-11 架空层U-PVC DN10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17NL-10 架空层U-PVC DN50 不降不降符合要求 安装单位检查结果 专业工长(施工员) 测试人员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 检查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档案局监制深圳市文档服务中心印制 0 1

混凝土配合比原始记录范文.doc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原始记录 ( 一) 共 3 页第 1 页 配比名称 抗渗混凝土(泵送) 委托编号 HP0700001 (设计、施工要求 ) C30 及 P6,坍落度 100 ~ 120mm 样品编号 HP0701001 试验环境条件 温度 20± 5℃ 湿度> 50% 检验类别 委托检验 施工方法 机械振捣 收样日期 2007.01.06 检测依据 JGJ55-2000 试配日期 2007.01.08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材料情况 配合比 计算式 山东水泥厂 泰安 中砂 济南 碎石 省建科院 省建科院 P.O32.5R μ x=2.7 符合 5 ~ 25mm NC - 4 泵送剂 PNC 膨胀剂 安定性合格 含泥量 0.5% 含泥量 0.5% 液状 饮用水 粉状 预测强度合格 泥块含量 0.3% 泥块含量 0.3% 掺量 2.5% 掺量 8% 针片状 0.7% 1 、计算配制强度 f cu , o =f cu , k +1.645σ= 30.0+ 1.645× 4.0=36.6 (MPa) 2 、确定水泥 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 f ce = 32.5×1.10 ≈ 36 (MPa) 3 、计算水灰比 W/C= a . f ce /(f cu , o + a . b f ce )=0.46× 36/(36.6+0.07 × 0.46×36)=0.44 4 、确定用水量 m wa =180(kg/m 3 ) 5 、计算水泥用量 m c1 =180/ 0.44=409( kg/m 3) 6 、确定粉煤灰用量:取代率 f = 15%,超量系数 K =1.3 mf =409 ×15%× 1.3= 80( kg/m 3) 7 、计算膨胀剂用量 m p =409(1-15%)×8.0%= 28( kg/m 3 ); 8 、计算外加剂用量 m j =[409(1-15%)+409×15%× 1.3] × 2.5%= 11( kg/m 3 ) 9 、实际水泥用量 m co1 =409(1-15%)×( 1- 8%)= 320 ( kg/m 3 ) 10、确定砂率β s=35% 2420 kg/m3 得: mg=1171 ( kg/m 3 ) 11、假定混凝土的重量 ms=631-(409×15%× 1.3/ 2.2-409×15%/ 3.1)× 2.6=588( kg/m 3) 黃台电厂 Ⅱ级 试件尺寸 100×100 × 100 ( mm ) 试配体积 25L/35 L 试配方法 机械搅拌、振实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计 算 每 m 3 砼材料用量 (kg) 320 588 1171 11 180 28 80 配合比 重量配合比 1 1.84 3.66 0.03 0.56 0.09 0.25 试配重量 (kg) 8.00 14.70 29.28 0.28 4.50 0.70 2.00 坍落度 105 mm 保水性 良好 拌合物 粘聚性 良好 表观密度 2410 kg/m 3 性 能 / / / / 调整情况 不需调整(若调整,写明如何调整?调整后拌合物性能?) 备 注:此计算配合比可作为强度试验用基准配合比。(若经调整,写明调整后配合比) 主要设备 搅拌机 振动台 / / / 名称、型号 设备编号 SB/H-01 SB/H-02 设备状态 正常 正常 校核: 主检:

混凝土试配计算书(尾矿)

混凝土试配计算书 试配编号: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标号:___________ 水泥品种及标号:___________ 掺合料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膨胀剂名称:_________外加剂1名称:________ 外加剂2名称:________ 外加剂3名称:_________ 1、试配强度:σ取______MPa, fcu,o = fcu,k + 1.645σ= ______+ (1.645 ×____ ) = ______ MPa。 2、水灰比:(αa = _______; αb = _______; fce = ________MPa. ) W/C = = = 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整W/C = __________。 3、用水量:查表___________ 经调整取MW = _______kg/m3, 外加剂1掺量为:(Mc+Mf+Msl+Mu) _____% 。 4、取代前水泥用量:Mco = = = _________kg/m3。 5、掺合料用量:Mf = Mco ×βc ×δc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 kg/m3。 6、掺合料用量:Msl= Mco ×βsl ×δsl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 kg/m3。 7、膨胀剂用量:Mu = Mco ×γc = ______×____% = _____ kg/m3。 8、实际水泥用量:Mc = Mco (1-βc -βsl-γc ) =_____×(1- ____% - ____% - ____%) = _____ kg/m3。 9、砂率:查表_____________经调整Sρ取_________% 。 10、砂、石用量: a、假定容重为G = _________kg / m3 ; b、假定体积为 1 m3 ,α取_______ 得:Ms = __________kg/m3 ; Mg = __________kg/m3 。 11、外加剂1用量:Ma1 = ( Mc + Mf + Msl + Mu )×______% = _____ ×______% = ______kg/m3 ; 外加剂2用量:Ma2 = ( Mc + Mf + Msl + Mu )×______% = _____ ×______% = ______kg/m3 ; 外加剂3用量:Ma3 = ( Mc + Mf + Msl+ Mu )×______% = _____ ×______% =

2014配合比试配记录

第 1 页共3 页 试配编号试配环境温度20 ℃湿度 65% 试配日期 设计强度 等级 C30 设计抗渗等级P8 设计抗折强度执行标准设计坍落度(mm)180±30 施工方法泵送主要仪器设备 一、原材料选用情况 水泥品种等级生产厂家掺合料2品种规格生产厂家细集料1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掺合料3品种规格生产厂家细集料2品种规格生产厂家粗集料1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掺合料1品种规格生产厂家粗集料2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外加剂1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减水率(%)掺量(%)外加剂2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减水率(%)掺量(%) 二、计算试配配合比 编号水胶比 名称 用量 水水泥砂1 砂2 石1 石2 外加 剂1 外加剂 2 掺合料 1 掺合料 2 掺合料 3 砂率 (%) 1 增加:0.05 配合比用量kg/m3185 243 789 817 27 2 6.8 34 60 42 0.55 试拌 15 L 2.77 5 3.645 11.83 5 12.255 4.08 0.102 0.51 0.9 42 2 基准水胶比配合比用量kg/m3185 266 756 817 272 7.4 37 67 41 0.50 试拌 15 L 2.77 5 2.99 11.34 12.255 4.08 0.111 0.555 1.005 41 3 减小:配合比用量kg/m3185 296 721 813 270 8.2 41 7 4 40 0.4 5 试拌 15 L 2.77 5 4.44 10.81 5 12.195 4.05 0.123 0.615 1.11 40 三、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 编号拌合时间实测坍落度(mm)扩展度(mm)黏聚性保水性和易性含气量(%) 凝结时间(min) 初凝终凝 1 11:00 185 470 良好良好良好 3. 2 390 510 2 9:30 195 500 良好良好良好 3.4 410 5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