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练习与测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试

课堂练习与测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试

课堂练习与测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试

课堂测评

学校班级分数

一、名次及概念:(50分)

1、古希腊文明起源于(),中心最早在(),后来转移到(),公元前11-9世纪被称为()又称“黑暗时代”。

2、古希腊文明依托于()文明,()的条件得天独厚。希腊早期的政治结构为()国家,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3、城邦是具有共同()和()的公民团体。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的财产、能自备武器服兵役的()享有公民资格。

4、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矛盾十分尖锐,这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他的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5、梭伦改革措施有(),确立()等级制度,()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它是公民大会的(),设立()作为最高司法机关,鼓励发展()。

6、克利斯提尼把雅典划分为10个()部落,取代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组成“五百人议事会”,推行(),他的改革基本铲除了()的政治特权。

7、伯利克里扩大了()的职能,为鼓励公民参政,发放工资()。

8、雅典民主为()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二、单选题:(27分)

1、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2、梭伦之所以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最主要的原因是

A、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B、梭伦曾带领军队夺回失地

C、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D、贵族与平民斗争的结果

3、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实质

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

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4、公元前8~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债务奴隶

5. 公元前8~6世纪雅典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平民与奴隶的矛盾 D雅典与希腊其他城邦的矛盾

6.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的显著标志是

A青铜农业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广泛使用权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7. 公元前7世纪时雅典空气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央议事会 B长老会议 C公民大会 D战神山议事会议

8为债主耕种土地的负债平民被称为

A“六一汉” B“六二汉” C“六三汉” D“六四汉”

9. 公元前8~6世纪贵族把持的长老会议的职权不包括

A最高决策 B监察 C 审判 D自由选举

三、史料分析:(23分)下列图片反映了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公民的一场辩论:

请回答:1.请写出这场辩论可能的参与者。(6分)

2.指出他们的基本要求。(10分)

3.他们辩论的核心是什么?(7分)

1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教案完美版

第一单元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教案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梭伦改革的背景和条件: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发展和首席执政官梭伦。这就从政治、经济和人物三个角度揭示了梭伦改革的必然性,为下一课理解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做好了铺垫。 本课引言首先肯定的指出雅典城邦在古希腊乃至整个世界历史当中的光荣地位,然后用了一个“然而”,话锋一转,强调这种光荣并非与时俱在,从来天成的,而是在曾经“风雨飘摇”的危机中,靠着人的觉醒、凭着人的努力创造的。杰出政治家梭伦的领导的大力改革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这里用了一个转折和一个递进的叙述手法,先扬后抑再入题,巧妙的蕴示出雅典城邦文明同任何其他历史现象的出现一样,也是人类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的结果;也是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的体现;也是与时俱进搞改革,求真务实谋发展的又一佐证。 教材提供的两个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建议教师化整为零,各个突破。探究一:“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与社会矛盾”可以化解为1.早期的雅典城邦是怎样形成的?2.贵族政治主要表现为哪些?3.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阶级结构呈现什么特点?4.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5.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是怎样形成的?6.工商业奴隶主与平民、贵族的关系如何?探究二:“梭伦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可以分解为1.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客观条件有哪些?主观条件有哪些?2.从梭伦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历史学习当中,你做何感想?教师可以参照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答案。这样,阅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解疑释惑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 本课需要理解的三个概念:城邦、贵族政治、债务奴隶制可以由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以节约学习时间,也可以让学生亲自检索查询以培塑研究习惯。 第一目“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教材从雅典的地理位置说起,暗示了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走向乃至社会政治特征的影响。《古代希腊》地图与教材正文文字相得益彰,形象直观,鲜明具体,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 随后教材介绍了荷马时代和雅典城邦国家雏形的形成情况,建议教师引入一些关于荷马和荷马史诗的课外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荷马时代”和“城邦”这两个相关历史概念。 接下来教材用两个自然段重点叙述了公元前8至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的成因、表现、演变和发展趋势。在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在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教材举出了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但是,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机必须进行真正的社会政治改革。建议教师利用教材上引用的一段[资料回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事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雅典城邦的兴起说课 长春市九台区第一中学李珊珊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我主要分五个部分进行说课: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说”课题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目标。 1、“说”课题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从纵向看,本课内容处于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人类民主政治的源头)的重要位置;从横向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特色可以与东方文明古国的专制制度形成鲜明对比。 人教版教材把本课作为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的起始课,可谓是用意颇深。因为本课既承接着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又引出本单元第二节“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因此,掌握本课内容是学习本单元的关键,也是掌握人类民主政治发展演变的关键。 2、“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那么,“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是为本课重点。而“结合古希腊城邦文明及雅典独特的地理环境,分析雅典的社会阶级关系,认识梭伦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是为本课难点。 3.“说”教学目标 那么根据教学重难点和课标要求的需要,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表述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的政治主张;萨拉米斯岛问题;知道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能力目标: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比较认识事物的方法;在史料解读中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全面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 素养目标:认识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感受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关键词是利用问题情境、史料解读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 二、说学情分析 从学习内容上看,高二学生有了必修一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对于历史问

第1单元 第1课 第1框 体味文化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本单元知识是全书的起点,主要站在是什么、为什么角度阐述文化的基本理论,为后面学习文化发展的一般措施、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知识奠定基础。本单元知识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概念,如内涵、外延、特点等,其次引导学生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去理解和掌握文化的作用,这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个人等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知道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3.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4.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重点:文化的特点,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难点: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从时间上看,无时不在;从空间上看,无处不在。 2.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 环境;各地的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判一判]文化就是指包括“三观”在内的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 提示:错误。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意识形态性质和非意识形态性质两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从产生过程看: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2)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从呈现形式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想一想]2019年中秋过后,有网友发出了如下感慨: 甲说:“一个传说,前人创造而后人享用。” 乙说:“一个月饼,传承文化并表达精神” 你能站在文化特点角度理解上述两句感慨吗? 提示:甲的感慨体现出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乙的感慨体现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可以通过物质载体展示精神生活和传承文化。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判一判]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提示:错误。文化能够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它本身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如何做语文课堂笔记

如何做语文课堂笔记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记笔记要记以下内容:1、老师讲的重点、难点。2、老师写的课文提纲、课文大意、课文中心(你不能把老师讲的一字不差的记下来,只要大概记录,意思正确就行了)。3、记疑点。这类疑点可能使老师忽略而你又不懂的,也可能使你没听见的,应下课主动问老师解答。记笔记的一些技巧:1、常用的字词可以用符号表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2、字要记的松一点,这样改正方便。3、记笔记应分正副页,通常为7:3,这样可以修改方便。4、应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通常为红蓝笔,不要用铅笔记录。记一般的东西用蓝笔,记公式等重点用红笔。5、写得要快,看清就行。6、要认真听讲,课堂笔记只要简单抄一下就行了,不要因为一节课忙着抄课堂笔记而忽略了老师讲的内容。有了这些,你就能成为尖子生啦。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记笔记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便于以后复习、查找。越是高等的学习,越是以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能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可抑制“思想溜号”,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记笔记还能提高书写速度,节省时间。老师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应该教学生写语文笔记。学生从小就学会记语文笔记,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它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当时受益,而且能终生受用。怎样记语文笔记呢?应该把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部分语文作业合起来都写在一个本上,统

称“语文笔记”。这样可以化繁为简,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既有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有课堂教学的反馈;还有基础知识的验收。老师批改语文笔记,可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语文笔记本最好用十六开的“格备课笔记本”,在每页的两边竖着画二道直线,分成三份。左边一份约有两个字宽,记项目用,起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的一份约有一寸宽,做备注用,这部分供学生灵活运用,记些疑难问题、自己的评价、感想、学习方法等,这部分记的内容不要求一致;中间的一份最宽,最重要,学习的内容都记在这一部分。 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记了。记语文笔记可以分做三个阶段来进行: 1.课前预习记 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2.课堂听课记 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这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刚着手训练时,教师要把需要记的内容说慢点,长句子和重要之处重复一二遍。要记的关键词、生辟词、同音词和易混、易错的字,教师要板书,防止学生写错。 3.课后巩固记 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附: 听记填充式笔记法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1课 第1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过程与方法: (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现在人们把钱作为财富的象征,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钱变得十分的神秘。那么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钱我们所说的货币,我们这节课学习货币,那我们首先知道什么是货币?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要想了解什么是货币我们必须了解三个问题: 什么是商品;什么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探究一:“商品”是什么?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商品,并说明理由。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氧气瓶中的氧。 (2)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2/3,剩下1/3就送给了他的亲戚。 (3)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4)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 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知识理解】 1.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交换,一个是劳动产品,二者必须同时具备。 2.判断某种商品是否是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即看物品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是劳动产品;二是否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是否同时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不是商品。 (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如离开流通领域的礼品就不是商品,待售产品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商品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商品可以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教案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授课人南龙 一、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 1.识记: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公元前12世纪以后的大约三个世纪被称为荷马时代;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过程与方法;萨拉米斯岛问题;.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2.理解:雅典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三、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班级:高二2班时间:2013-12-11 四:重点: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难点: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法与教具:讲授与讨论法,课件 五、教学过程: 前置检测:提问必修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中三位改革家 精讲点拨:导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次改革,梭伦改革就是这些改革中发生得比较早且是影响深远的一次。梭伦改革发生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与其他地区的早期国家不同,雅典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民主政治。梭伦改革既是雅典城邦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起点。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回顾探讨。探索新课: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雅典的地理位置(看P4地图,提醒同学注意) 位置:希腊阿提卡半岛;附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地形:小块的平原;物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这种地理位置环境便于发展什么经济?(十分有利于发展农业、工商业) 看【学思之窗】与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对政治、经济有怎样的影响?(详见多媒体课件) 2.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政治背景)(学生重点分析,归纳出梭伦改革的必然性)(1)出现城邦国家的雏形(希腊早期的政治结构为城邦国家,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时间:大约在公元前9-8世纪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设立 社会成员:有贵族、平民(包括农民、手工业者) (2)公元前8-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 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问题: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了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A.政治上:贵族掌权,平民政治权力太少。 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 B.经济上:实行债务奴隶制,贵族对平民实行经济压榨。 (2)表现:公元前632年,雅典发生武装暴动。 (3)影响:给贵族敲响了警钟,促使其对统治政策进行局部调整。 2.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展开分享贵族政治权利的斗争。 问题:工商业的发展的前提什么?表现在那些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表现: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 易日趋繁荣。 影响: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阅读教材P5第三段,了解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 各自的主张如何?产生不同主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 反对贵族专权,要求分政治权力成为“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共同目标。] 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师指出,政治现状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所有这一切成为梭伦执政和改革的历史宏观背景。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改革,尽快平息雅典的动荡,加快经济发展,成为有识之士特别是工商业奴隶主的强烈要求。 三、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一)萨拉米斯岛问题(二)当选首席执政官开始改革(公元前594年) 阅读P6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萨拉米斯岛的地理位置如何? 2、雅典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原因有哪些? [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 3、丧失萨拉米斯岛对雅典将产生什么影响? [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激起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和广大平民的愤慨] 4、围绕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疯诗人事件;梭伦收复萨拉米斯岛] 6、梭伦的政治命运与萨拉米斯岛问题有何关联?能否就此得出结论说“如果没有萨拉米斯岛问题,就不会有首 席执政官梭伦,不会有梭伦改革”? (1)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契机──萨拉米斯岛问题。 总结:从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概括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 (2)梭伦改革的 A、必然性:①政治: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武装暴动,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②经济: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工商业奴隶迫切要求改革,反对旧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海外贸易。] B、可能性:个人因素 [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领导收回萨拉米斯岛,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公元前594年,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 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梭伦改革的背景) 一、雅典的地理位置 二、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 1.城邦国家的雏形 2.典城邦的社会矛盾尖锐 3.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拉米斯岛问题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首席执政官开始改革(公元前594年) 作业布置:本课测评及活页 教学反思: 1

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1课第1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过程与方法: (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现在人们把钱作为财富的象征,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钱变得十分的神秘。那么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钱我们所说的货币,我们这节课学习货币,那我们首先知道什么是货币?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要想了解什么是货币我们必须了解三个问题: 什么是商品;什么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探究一:“商品”是什么?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商品,并说明理由。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氧气瓶中的氧。 (2)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2/3,剩下1/3就送给了他的亲戚。 (3)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4)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 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知识理解】 1.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交换,一个是劳动产品,二者必须同时具备。 2.判断某种商品是否是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即看物品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是劳动产品;二是否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是否同时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不是商品。 (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如离开流通领域的礼品就不是商品,待售产品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商品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商品可以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第1课 《我们关心的天气》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1课《我们关心的天气》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天气现象并不陌生,他们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信息资料对天气有一些初步印象,但并不能对天气现象进行科学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用比较规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天气的基本特征,因此,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提高学生关心天气变化、准确地观察与记录天气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2、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3、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5、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体验,运用多种感官判断天气变化,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各种天气的了解,意识到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平时观察积累和自学,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难点】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通过观察和体验,能运用多种感官判断天气变化,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不同方面描述天气,用天气符号观察和记录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资料: 动画:天气预报图; 课件:天气。 2、实物:记录单、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让学生谈一谈今天的天气状况,了解学生对天气的初始认识,引起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报的天气预报资料,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再进一步让学生说出表示天气状况的符号分别代表的含义,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描述天气状况;第三部分:观测分类活动。在观察前使学生明确要从云量、降水量、风、气温等方面来观察描述天气,并利用天气符号进行分类活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 (二)新授课 1.你们知道每天的天气预报都报道哪些情况吗? 2.出示课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图)讲述: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观察图中都有哪些主要城市,每个城市的天气如何,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的? 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和图中相关符号,说一说你的理由。

2016国防课堂笔记zhou

军事理论课第一课课堂笔记 为什么要进行军事训练?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军事训练的内容:(一)集中训练(二)分散训练 (一)集中训练1、集中训练早已有之;2、集中训练的目的 ?培养吃苦精神,树立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军人的品质,团队争先的精神。 3、集中军训的内容: ?队列训练的目的:加强队列训练,培养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过硬的作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调一致的动作,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巩固和提高战斗力。 (二)、分散训练 ?教学内容: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军事地形学 ?教学时间:十二周,24学时 军事理论课要求:到课、听课 军事课教学目的:增强国防观念、开拓视野 军事理论课考核方法:闭卷 军事理论课教学目的: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中国国防 一、国防 1、国防的含义:国,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国防是指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家门是家的防御、院门是家的第一防御、人的防御是人体免疫力 2、现代国防的基本职能:捍卫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防止外来侵略与颠覆。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3、国防观念:就是公民对国家防卫问题所持有的思想观念。 4、国防观念的丧失会带来怎样后果?二战的法国:四十二天,记战必危。 5、外国是如何看待国防? 二、我们有没有必要提高国防观念?我国国防观念不容乐观 1、问卷调查 2、一位政协委员的观点 政协委员李玉先观点 现在提倡人性化的和谐管理,不能用我们的军人血肉之躯去抵挡敌人先进武器;?现在不同了,我们的武器虽然在某些方面还赶不上某些先进国家,但在某些方面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现代战争,不主张用人的生命,不惜一切生命代价,取得胜利。 ?现代战争,先进的新型武器,不是用落后的武器和用血肉之躯就能挡住敌人进攻的。 政协委员李玉先观点 ?国歌在当时条件下激励了无数先烈义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现在技术隔空交战,不需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也没必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也不提倡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不吉祥,应把敌人覆盖在我们的炮火之下消灭。 我对此的理解:战士不用生命做代价就能取得战争胜利;战士不用不怕牺牲,做胆小鬼一样能胜利;只要有了先进武器就能取得战争胜利;当敌人比我们武器强大时我们就举起双手。亡国大学生军事训练的意义?P5-6

历史人教选修自我小测:第一单元第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含答案

自我小测 一、选择题 古代希腊地图 1.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希腊地区多岛屿和港湾 B.自然阻隔导致古希腊城邦林立 C.促使古希腊形成浓郁的海洋文明 D.直接导致古希腊各种民主制度的形成 2.公元前8世纪,贵族把持着雅典城邦,拥有城邦的政治经济大权,主要表现在() ①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②贵族把持着长老会议③贵族取消了公民大会④贵族通过高利贷等方式盘剥平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图)。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 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出现危机 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

C.辩论内容:是否鼓励海外贸易 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 4.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外族入侵威胁雅典B.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C.奴隶反抗斗争频繁D.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 5.结合古代雅典的社会状况思考,梅加腊占领萨拉米斯岛后,下列哪个团体对这件事情最为关心()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元老院 6.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7.关于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公民内部的阶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平原派”②“海岸派”③“山地派” 8.让我们侧耳倾听从两千六百多年前传来的如此洪亮的声音:“城邦毁于豪强,而人民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这种声音应当来自() A.梭伦B.雅典贵族 C.商鞅D.孝文帝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约在公元前7世纪,雅典的贵族政治开始确立。贵族制与君主制不同,它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建立了集体统治的观念。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7课)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7课) (和上次的一张一起国庆长假让孩子在家背一下) 我们熟悉的食物来自什么动植物? 米饭水稻面条小麦猪肉猪苹果苹果树 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那几类? 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解决吃饭问题尤其重要。如何解决?我们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是“杂交水稻” 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富含蛋白质类食物:鱼、蛋、豆内、瘦肉、牛奶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米、面、淀粉 含有丰富脂肪类食物:肥肉、花生、油、巧克力 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蔬菜、水果、食盐和水 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 1、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3、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4、不要碰到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米饭、馒头、土豆,滴碘酒后变蓝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淀粉。 脂肪和淀粉可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 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可以使我们从食物中获得全面营养。 我的一日食谱: 可根据情况适当拱配:早餐:鸡蛋、豆奶必有 中餐:荤素搭配、汤、主食 晚餐:简单举例子。不要出现荤 保护消化器官,请做到以下几点: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吃饭要定时,细嚼慢咽; (3)不吃不干净,过了保持期的食物。 (4)不暴饮暴食。

中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中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初中怎样做课前预习,怎样听好课,怎样做课后复习,怎样写考后总结等,那么,怎样做好学习笔记呢? 1、确定内容:记课堂笔记一定要明确记什么。一般要记好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 1)是应抓住老师讲的“新”知识,“新”内容,记清记全,而对那些以前记过的,可以写上见何处就可以了。 2)是要集中精力记好自己所“缺少”的内容,通过记笔记来弥补自己知识的缺漏。 3)是要记好那些“实用”的内容,如自己训练或考试中容易出错的知识。 4)是要记“法”,即记好那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怎样分析词的语境意、如何辩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等。还有那些与自己的爱好有关的、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帮助的,或对自己的学习有启迪的知识,都是应该记录的。 2、抓住重点,提炼关键词:有的同学记笔记不善于抓重点,总以为老师的板书才是重点,便机械地一字不漏的照记不误,其实大可不必,应抓住重点内容记录,一是老师板书的课文的结构图解、关键性的内容等;二是老师特别强调的重点和难点;三是对你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一些关键性的知识。而不是从老师一开讲就埋下头来,结果是一节课下来,自己搞得头婚脑胀,对老师讲的知识很可能仍是糊里糊涂,不知所以,应该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 3、讲究方法:首先要注意记笔记的方式。记笔记有用笔记本的,有记在书上的,也有二者结合的。用笔记本结合书本的方式效果是比较好的。对老师板书的较为完整的、文字量比较多的内容,如课文结构图、人物及情节分析等,可记在笔记本上,使之一目了然;对字、词、句的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以及有争议的地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可直接记在书中与之相应的地方,既省时,又方便复习。 其次要讲究方法。记笔记可以用符号法。符号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加圈点、划线以及标问号、叹号等。如用“|”或“||”表示段落层次,用“?”表示重点词语,用“”表示需要掌握的生词,用“~~”表示精彩的句子,用“——”表示中心句,用“?”表示疑问等。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思要始终一致。也可以用批注法。如对字词的注音解释,可以直接批注在字词的上面,也可以集中批注在书页上下的空白地带;对重点词句的分析,也可以批注在相应句段旁边的空白处,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等。还可以用写意法,如对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意思可以记在段末篇尾。 4、注意速度:老师讲课的速度一般是每分钟90字左右,而学生听课作笔记的速度是每分钟20—40字,不少同学埋怨老师讲的太快,记不下来。其实,老师讲课的速度是有一个制约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就要求我们在记笔记的时候注意记的速度,掌握一些速记的方法,用符号法记笔记不失为一种快速的方法。此外还可以用压缩的方法来记,即抓住老师讲课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话,用简短的词句去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要提高记的速度,专心致志听讲是关键,只有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了,理解了,才能进行准确的压缩、记录。5,及时整理在课堂上作的笔记,为了跟得上老师的速度,难免有缺漏和笔误,因此,课后要趁热打铁,对照书本,及时回忆有关信息,对比出现的缺漏、跳跃、省略、简记等补充完整,对笔误的地方及时纠正,对错误之处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还可以编号分类,舍弃无关紧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并巩固记忆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我们严谨而周密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每上一节课,把老师在课中教的概念、公式、法则、原理等记下来,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还可以通过查资料来说明。每学完一章,一单元,自己来一次小结,把一章,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系统地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这些在课本上虽然有,但

05.《“抓主题”训练》课堂笔记

阅读理解抓主题训练——说明文&议论文 【高考阅读理解命题趋势】 1.应用文:新形式! 2.说明文:新事物!(不同阶段/不同方面) 3.议论文:新观点!(五种结构型) 4.记叙文:新故事! 【共同特点:主题明确!】 ●说明文:说清一个人或一个事物(说明对象) ●议论文:说清一个观点 说明文 说明文: {文章特点} ●, ●后面各段从不同方面/不同阶段对其进行解释。 {做题方法} Step1:两首一尾定主题 Step2:逐个题目找答案 【全文最容易成为主题句的位置】 1.首段首句 2.首段尾句 3.but之后 4.第二段首句 (As data and identity theft becomes more and more c ommon),the market is growing(for biometric(生物测量)technologies)-(like fingerprint scans)-(to keep others)(out of private e-spaces).(At present), these technologies are still expensive,though. Researchers(from Georgia Tech)say(that they have come up)(with a low-cost device)(装置)(that gets)(around this problem):a smart keyboard.This smart keyboard precisely measures the cadence(节奏)with which one types and the pressure fingers apply to each key.The keyboard could offer a strong layer of security by analyzing things like the force of a user's typing and the time between key presses.These patterns are unique to each person.Thus,the keyboard can determine people's identities,and by extension, whether they should be given access to the computer it's connected to-regardless of whether someone gets the password right. It also doesn't require a new type of technology(that people aren't already familiar with). Everybody uses a keyboard and everybody types differently. (In a study)(describing the technology),the researchers had100volunteers type the word"touch" (four times)(using the smart keyboard).Data collected from the device could be used to recognize different participants based on how they typed,with very low error rates.The researchers say that the keyboard should be pretty straightforward to commercialize and is mostly made of inexpensive,plastic-like parts.The team hopes(to make it)(to market)(in the near future). (1)Why do the researchers develop the smart keyboard? A.To reduce pressure on keys. B.To improve accuracy in typing. C.To replace the password system. D.To cut the cost of e-space protection.靠主题 (2)What makes the invention of the smart keyboard possible? https://www.doczj.com/doc/b817698170.html,puters are much easier to operate.

2019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第1课同住地球村第1框开放互动的世界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第一框开放互动的世界 【目标定位】 一、教学目标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经济全球化。 2.难点:文化多样性。 【课堂设计】 一、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我和你》,多媒体展示歌词: 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 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 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 思考与探究: 从歌曲中,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点拨:从舒缓、悠扬的歌曲中,我们不难看出:世界正在变小,但我们的生活的圈子在变大,我们同住地球村,共享世界的绚丽多彩。 二、教学建议 1.共同的家园 活动一:时事播报 ☆2018年6月14日,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在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上演,开幕式表演就像一场小型的演唱会,虽然简短,但极具足球色彩和文化韵味。开幕式结束之后,参加揭幕战的俄罗斯与沙特球员入场,在护旗手中,有6位是来自中国贵州丹寨的学生,他们从4 0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为世界杯增添了中国元素。 ☆2018年6月12日,由中国中船集团江南造船厂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箱位集装箱船——中远海运宇宙轮在上海交付。宇宙轮是中船集团为中远海运承揽的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首制船,其余5艘同级别船将在2019年交付完毕。届时,中远海运将把这6艘海上巨无霸级别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投放到远东到欧洲的航线上运营,助力“一带一路”。 …… 思考与交流: 任务一:请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继续播报新闻。 任务二:透过上述新闻,你觉得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任务三:世界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点拨:(1)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发展的世界、紧密联系的世界。 (2)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会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 2.放眼全球经济 活动二:一个中国人的早晨 家住市区的张良早晨起床后先用潘婷(美国)洗发水洗头,然后用佳洁士(美国)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 欧莱雅(法国)洗面奶,穿上阿迪达斯(德国)外套和耐克(美国)运动鞋,吃了昨晚买的肯德基(美国)汉堡,喝了杯雀巢(瑞士)咖啡,带上索尼(日本)mp5和三星(韩国)手机,刚出门遇见邻居王叔叔开着新买的奔驰(德国)汽车…… 思考:(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在中国,我们可以享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优质产品,你能说出我们中国产品远销海外,影响外国 人生活的例子吗?

课堂做笔记—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习惯

课堂做笔记 ——有效的方法良好的习惯课堂笔记就是学生对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重要内容做书面记录,并把它作为今后复习和学习的重要资料。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0%。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可以弥补听后容易遗忘的不足。然而现在的学生手头都有五花八门的辅导资料,上面什么都有,还可以利用电脑、手机查找资料,方便快捷。因此他们懒得记笔记,连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都不想抄,课文中难得有圈点勾画和批注。难道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学生真的没必要做课堂笔记了吗?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胡适提倡读书要“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做笔记。做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调动了眼、耳、脑、手一起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能指引并稳定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和速写能力;有利于进行思维转换,缓解听课疲劳……课堂上做笔记的好处枚不胜举。实践证明,会做笔记的学生与不做笔记的学生相比,不但学习成绩要好很多,而且综合能力强,思维更有广度和深度。古今中外名人做读书笔记的事例可以信手拈来,列宁、托尔斯泰、钱钟书、毛泽东等人,都堪称典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以贯之的“习惯篇”,在四、五年级分别安排了“读书做记号”和“读书做笔记”这两个培养项目,二者相互衔接关联,呈螺旋上升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女儿读四年级时,教语文的缪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治学严谨的老教师。他的业务水平不见得有多高,但有一点最让我佩服,那就是多年来一直坚持让学生记笔记。他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软面抄,每篇课文从字、词、句、段落大意、主要内容等方面入手记笔记,隔一段时间还会对学习笔记进行检查、评比。缪老师的字遒劲有力,板书工整规范,对女儿的书写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女儿喜欢画画,经常别出心裁地在笔记的空白处配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或者是一些花草边框点缀文字。她的小小创意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因而一发不可收拾,语文学习的热情高涨,一学期下来竟然能记两个软面抄,让我感到很惊讶。 同样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在引导学生做笔记方面也一直在努力探索。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少,他们根本没有记笔记的意识,因此教师的示范很重要。这个学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进行字词句的巩固练习,例如生字组词、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等,我会在黑板上工整地板书,要求学生模仿我的格式抄写在书本不同的位置,比如给生字组词就写在田字格中生字的下面,近、反义词写在文中这个词的附近。课后做一些摘抄词语之类的简单笔记。虽然这种模仿是一种被动的做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变成学生主动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教师要从小处着手,注重细节,同时也要多一些耐心,注意多表扬激励。 到了中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技能得到了发展。我从课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