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比较作为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在对自己的社会特征(例如能力、收入、情绪等)进行定义时,往往不是根据纯粹的客观标准,而更多是通过和周围他人的比较,从而是在一种比较性的社会环境中获得个体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与他人的比较对个体本身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以及对未来的期望都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已经变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结合中国国情,由于受传统文化背景“中庸”思维的影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中庸是我们中国人的立身之道,而传统的两人比较主要聚焦于简单上行,下行或平行比较方向上的差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比较方向上既有上行(比上不足)又有下行(比下有余),从而将中庸的人生态度汇聚成了复杂的更具有生态学效度的社会比较,丰富了社会比较内容。对这种复杂社会比较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进行探讨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庸之道的本质。另外,中庸之道不仅体现在比较方向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个“度”的问题。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社会比较机会,但人们无法将所有的信息全部和自己联系起来,因此,人们在社会比较活动中是有选择性的。这也就延伸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人表现出更喜欢与他人进行对比,而另外一些人则不喜欢与他人比较,因此在社会比较中还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的问题。引入与他人在比较中强度和频率的个体差异,为社会比较过程的功能增加了更多的信息。以往虽然有研究者对社会比较倾向产生的原

因进行了探索,但都只是从动机因素或者信息差异理论等进行外在描述,对相关因素影响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还不清楚。事实表明,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演越烈。因此,系统探讨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解释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比较偏向,社会比较类型与自我评价、情绪体验和主观幸福感等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一分析了社会比较加工过程中的神经机制。实验1中,通过―猜测-反馈-奖励-评价‖范式,模拟三人(两名―假被试‖与一名真被试)共同参与一个点图猜测任务,从而创设出三人比较的情境,根据模拟的行为反馈结果向真被试提供自己和两名―假被试‖的奖赏情况(包括预期一致:个体获得正确反馈并得到奖励;预期不一致:个体获得正确反馈却没有获得奖励),利用时间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brainpotential,erp)记录分析被试在相同反应的反馈条件下(正确)加工不同比较信息时的大脑时程变化特点,从而探索个体在复杂社会比较加工过程中的时间进程。结果发现预期不一致比预期一致在早期阶段出现了一个p3晚期正成分的差异(p400-700),结合源定位分析结果(后扣带posteriorcingulatecortex,pcc)表明三人社会比较过程中个体在面对比较信息的早期阶段对预期的监测和控制,而在比较的晚期阶段,预期不一致与预期一致之间

n1000-1500的差异以及定位结果(海马旁回parahippocampalgyrus)表明当预期出现违背时可能会诱发被试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实验2中为进一步探讨这种复杂社会比较情境中(特别是个体在预期一致

下)真被试(你:他/她:他/她)在不同比较方向下(完全上行1:2:2,部分上行1:2:3,完全下行2:1:1,部分下行3:2:1,平行1:1:1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2:1:3)的脑机制,我们结合三人社会比较的范式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分析比较不同

比较方向下的大脑激活强度,结果发现个体下行比较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均比上行比较在涉及奖赏加工的脑区(纹状体ventralstriatum)激活更强,而下行比较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纹状体的激活强度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完全上行与部分上行的纹状体激活强度也不显著,这说明个体可以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中获得类似下行比较的满足,并且个体下行比较比上行比较在内侧前额叶(medialfrontalgyrus,mpfc)的激活也更强,而部分下行比较比―比

上不足比下有余‖在额极(frontalpolecortex,fpc)的激活强度更高,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却比完全上行比较有更强的额极激活,并且个体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条件下激活的额极强度与社会适应量

表分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个体在这种特殊比较条件下不需要调节奖励环路和完成价值转换,所以额极激活越小的个体可能反而有较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总的来说,个体对奖赏反馈包括预期监测和控制的早期阶段以及情绪体验的晚期阶段。而预期不一致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能可以通过激活额极调节个体从上行比较到下行比

较方向的改变,最终获得与下行比较相同的奖赏体验。在这种基于三人比较范式的复杂加工过程中,后扣带,海马旁回,纹状体,额极和内

侧前额叶等可能是个体社会比较加工过程中关键的节点,个体在上行

比较中容易受挫产生负性情绪,而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中可能存

在一种压力调节机制,使个体能应对不愉快情绪。研究二从个体差异

的角度探索作为一种稳定特质的社会比较倾向存在的神经基础。以往对社会比较神经机制研究大多采用被试在执行社会比较过程中两种

条件相减得到某一条件下的神经机制,但这一过程容易忽视个体本身

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从而统计效力打折扣

(zilles&amunts,2013)。我们通过结合不受实验任务和实验材料影响,能稳定反应个体差异神经基础的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smr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成像

(restingstate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resting-sta tefmri)技术,在大样本被试群体中(n=373)进一步考察社会比较倾向

这种稳定特质所存在的神经基础。实验3中结构数据的结果发现个体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graymattervolume)与社会比较倾向之间存在

着显著的正相关,可能高社会比较倾向个体负性情绪体验或回忆越多。实验4功能影像的数据表明脑岛(insula)的比例低频振幅(fractionalamplitudeoflowfrequencyfluctuation,falff)以及海

马旁回-后扣带的功能连接强度均与社会比较倾向的程度有显著的正

相关,说明个体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从而定义自己的社会特征,而对自

我不确定感越强的个体社会比较倾向可能越高。随着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对于结果可靠性的重视,实验5a中我们重新收集了153名在校大

学生样本,进一步对实验3中发现的结构基础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新样本中个体的海马旁回灰质体积仍然与社会比较倾向

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这充分说明了海马旁回灰质体积可能是个体社

会比较倾向稳定的神经基础。另外,考虑到社会比较与抑郁之间的密

切联系,在实验5b中我们将作为抑郁认知的自动思维(automaticthoughtsquestionaire)作为效标,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

分析方法验证社会比较倾向结构基础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个体的海马旁回灰质体积可通过社会比较对个体自动思维产生影响。这表明当个体本身存在过多的负性情绪体验或记忆时,会增加不断与他人进行比

较的频率,而这个过程会增加高社会比较倾向的个体产生更多负性想

法的风险,从而暗示过度的社会比较可能会间接地存在潜在的抑郁代价。研究三考察了相关的个性特征和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实验6中探索了个性特征中自我意识、人格和共情影响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我们发现自我意识中的外在自我意识(publicself)

可以通过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或者脑岛的比例低频振幅影响社会比

较倾向,该结果表明当个体外在自我意识越高,表示越在乎外界对自

己的看法,这样的个体可能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体验和不确定感,从

而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比较倾向。作为共情认知一部分的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也可以用来预测社会比较倾向,个体观点采择

能力越高,表明对他人共情能力越强,而经过海马旁回灰质体积的中

介可能容易使个体产生更高的社会比较倾向。另外我们发现了人格中的神经质能对个体的社会比较神经机制产生影响,神经质通过与海马

旁回灰质体积的交互作用对社会比较倾向产生影响,在神经质分数上

低于162的人群中,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与社会比较倾向之间才存在

着显著的正相关,而神经质分数高于162的个体中二者的相关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个体相关个性特征中的自我意识和共情能力可以直接

影响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具体地说高外在自我意识和高观点采择能

力都可能是高社会比较倾向的风险因子。而人格中的神经质则进一步限定了社会比较神经基础的范围。在实验7中,通过考察家庭环境影

响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Expressiveness)通过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对社会比较倾向产生影响。消极情感表达的家庭可能使个体有更多的负性情绪记忆或体验,

这可能会促使个体参与到更多的比较中。因此,探讨相关因素影响社

会比较的神经机制,有助于我们从自我和环境的角度更好的揭示社会

比较的神经机制,从而有效预测和控制个体的社会比较行为,对人们

的行为决策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改善。综上所述,我们首先对社

会比较过程进行了神经机制的探讨,紧接着结合静息态和结构影像的

数据,在大样本群体上(N=373),对稳定的特质-社会比较倾向进行了

个体差异的神经基础研究,并通过新样本和自动思维验证了社会比较

倾向神经基础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最后揭示了相关因素影响社会比较

的神经机制。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比较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和稳定社会比较倾向存在的神经基础,并考察了相关

因素影响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突出了相关个性特征和家庭环境对社

会比较影响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本研究为社会比较的神经机制提供

了更丰富的研究证据;在应用上,为有效预测和控制个体的社会比较

行为,改善人们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可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向。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正如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一.生理因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和疾病。 (一)遗传。遗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呢?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充分的生理条件,人的心理活动就要受到影响。心理学家们曾用家谱分析的方法研究遗传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族中有癔病、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的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些。 (二)疾病。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例如,脑梅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会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脑震荡、脑挫伤等可能引起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敏感、易怒、暴躁、情绪不稳和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甲状腺机能不足可引起整个心理活动的迟钝。 二.家庭因素。 (一)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人员组成。由于家庭规模和组成家庭的成员不尽相同,家庭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多数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完整且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地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有不利的影响,容易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 (二)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父母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儿童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和感情的总和,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礼貌,是否体现民主平等;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 三、学校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保健服务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人类一方面要享受它的成果,一方面要接受它带来的危害。自然界养育了人类,同时也随时产生、存在和传播着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有害物质。气候、气流、气压的突变,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在社会环境中,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的进步与人类的健康紧密相连。因此,人类要健康,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改善环境、美化环境、净化环境和优化环境的工作。 (2)生物因素在生物因素中,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是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现代医学发现,遗传病不仅有二三千种之多,而且发病率高达20%。因此,重视遗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产生、防治有密切关系,消极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消极情绪如焦虑、怨恨、悲伤、恐惧、愤怒等可以使人体各系统机能失调,可以导致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等疾病。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情绪,能经得起胜利和失败的考验。总之,心理状态是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反映,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3)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

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很早就认识到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关,但由于危害人类生命的各种传染病一直是人类死亡的主原因,就忽视了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才逐步发现生后方式因素在全部死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 (4)保健服务因素决定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保健服务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把卫生保健服务分为初级、二级和三级,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是当代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其基本内容是: ①健康教育; ②供给符合营养要求的食品; ③供给安全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⑤开展预防接种; ⑥采取适用的治疗方法; ⑦提供基本药物。 这些无疑对人类健康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 吉化六小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课程复习要点 1-1:社会政策的概念(P12) 政府和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2-1:资本主义左派和右派、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对福利国家的批判(P28-29)左派:指责保守党政府使福利国家衰退了。 右派:批评福利国家制度,认为福利国家体制想通过向所有人提供普便性的福利服务去消除贫困只是幻想,应该通过更多地运用选择性福利模式,将福利帮助更多的准穷人。 马克思主义:福利国家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剥削的问题,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 女性主义:“福利国家”体制并没有保护妇女与男子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相反,它的所作所为使针对妇女的传统歧视性价值和态度合法化了。 2-2: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对福利国家的质疑(P28) 第一,福利国家否认了人们对服务的选择; 第二,福利国家的再分配制度使在经济中创造财富的人受到了损害; 第三,福利国家导致了高税收和政府借贷; 第四,福利破坏了工作伦理和文化; 第五,国民保险的原则是一个骗局。 2-3:韩国社会政策发展各阶段的重点(P33) 第一阶段是60年代,以发展社会福利为重点。 第二阶段是70年代,以发展社会救济为重点。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以来,以发展社会保险为重点。 2-4:我国台湾地区社会保障的三大体系和四大人群(P35) 三大体系:劳工权益保障、医疗健康保险和职业性保障 四大人群:按受保人群分类,可分为公、军、劳、农四大体系。 2-5: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新趋势(P40) 第一:社会政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基础,以满足民众基本需要和维护社会稳定并重为政策制定的原则。 第二:近年来的社会政策更加强调社会公平和基本权利的保护。 第三:近年来的社会政策更加强调向弱势群体倾斜,残疾人、农民工、长期贫困者、儿童等得到更多的关注。 第四:在社会政策的主体责任方面,中央政府责任明显增大,中央财政在社会行政行动中的投入增大,地区之间在分配水平提高。 第五:在福利水平方面,这一阶段福利水平总体回升,政府社会开支占GDP的比例明显提高。 3-1:米什拉对蒂特马斯社会政策研究取 “三长两短”的评价(P46) 三长:首先,蒂特马斯肯定了价值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社会政策不是一件简单的找不出适当的研究方法和用来解决特点问题的技术性实务,而是包含着基本价值选择和他们的含义是社会政策的研究任务之一。其次,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能离开客观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换言之,社会政策的研究不仅包含着鉴别道德价值,而且包含着鉴别社会事实。最后,对于蒂特马斯来讲,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 两短:其一,单一的价值取向。在强调价值和价值冲突在社会政策的角色的同时,蒂特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健康能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剂量、作用时间、环境条件、健康状况和易感性特征等。 (一)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二)剂量或强度 1.有害元素和非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因环境污染而进入人体的剂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异常反应,甚至进一步发展成疾病,对于这类元素主要是研究制订其最高容许量的问题,如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2.必需元素这种元素的剂量-反应关系较为更杂,一方面环境中这种必需元素的含量过少,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时,会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障碍形成一系列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如果环境中这种元素的含量过多,也会引起程度不同的中毒性病变。 因此,对于这类元素不仅要研究和制订环境中最高容许浓度,而且要研究和制订最低供应量的问题。(三)作用时间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受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四)健康效应谱与敏感人群 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人群健康效应,由人体负荷增加到患病、死亡这样一个金字塔的人群健康效应谱所组成,如下图。 图: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金字塔形分布 从人群健康效应谱上可以看到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尽管多数人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呈现出轻度的生理负荷增加和代偿功能状态,但仍有少数人处于病理性变化,即疾病状态甚至出现死亡。通常把这类易受环境损伤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易感人群)。 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反应与人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状态、遗传因素等有关,有些还与性别、年龄有关。在多起急性环境污染事件中,老、幼、病人出现病理性改变,症状加重,甚至死亡的人数比普通人群多,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期间,年龄在45岁以上的居民死亡人数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比平时也增加了1倍,在4000名死亡者中,80%名以上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病患。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原因,尤其是对于考研这件事情,身边的同学可能不全都需要拼命学习的时候,更需要你的强大意志来坚持和自我鼓励。对我来说,我中考成绩很好所以上了一所重点高中,到高考的成绩却不太理想,没能考到梦寐以求的大学,所以上了大学一直觉得很遗憾,但人生必须向前看,很快我就恢复了心情,想着用四年的努力考取研究生继续圆我的梦想,这是我的动力之一。其次,现在的大学本科生越来越多,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越来越高,大学毕业以后工作的寻找很大程度上会有限制,所以我希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让自己有权利有能力去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让单位企业和社会生活挑选你,想把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的动力之二。最后,作为一个标准的理科生,沉浸在做题运算中太多年了,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让我想继续深一步地走下去,大学四年的数学专业,最后选择了心理学,因为一直以来的兴趣,也因为想利用四年的数学知识解决心理学中认知问题,需要用到统计测量,计算机语言,我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跨专业并不能阻断我的前进,求知欲,这是我的动力之三。 我大三上半学期决定了跨考心理学,从大三下班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因为是跨考,所以买了专业课的书以后还并不是很了解究竟应该如何学好这个对于我这个理科生来说有些偏文的心理学,后来就在网上各种查阅,向同学各种咨询,多番对比以后决定报勤思辅导班,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跟着同学们一起努力,这样最起码在跨考的路上并不觉得那么孤独了,觉得最起码有人和你一起奋斗,有人关心你的进度和成绩,后来老师和学姐也都给了很多建议,越来越了解以后,就开始着手复习,复习了一学期,把心理学统考的基本知识框架熟悉了,后来学期结束我发现三年没有白努力,我的成绩排名很靠前,所以暑假报名参加了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的夏令营,但最后可能由于心理学专业课的知识不是很牢固都没有成功通过,回来以后我就开始系统的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理解,然后每天心理学,英语,政治轮流学习,学习了一个暑假。九月份开学后,我拿到了学校的推免资格,由于北师的推免考试最早,所以最先去了,果然没有辜负我整个暑假的学习,推免考试顺利通过,虽然华东师大也给我了去复试的机会,但由于离家太远而且认为排名不如北师靠前,就放弃了华东选择了北师。 公共课的英语和政治,我认为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决定考研以后,大三下学期开始,最好就每天做阅读练听力背单词,多培养自己的语感和意识,而且贵在坚持,单词量一定要上去,不然很难在短时间内读懂文章听懂文章,逐渐增加阅读量和缩减时间,如果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实在太差,可以报班学习。至于政治,可以从暑假开始看书,先了解政治的考点和思维脉络,主要的大事件和思想体系,把书全都看过以后,再开始根据考点去有目的地背诵,政治我认为报班还是很有用处的。专业课的学习,本专业的同学你们肯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要比我的好,我只能说对于非专业的同学,需要先把所有的课本通读一遍,了解所有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根据考点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记忆和理解,再去做题,多巩固,多重复!

最新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资料

一、基本概念 1、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和生活方式占60%。 (一)生物学因素是指遗传和心理。遗传不是可改的因素,但心理因素可以修改,保持一个积极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二)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有人类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污染、人口和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 (三)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四)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危害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及死亡的主因。在我国前三名死因中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和心脏病,这些疾病是由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行为所引起的。 2、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健康教育主要措施仍可称为卫生宣教。 区别:(1)比之过去的卫生宣教,健康教育明确了自己特定的工作目标——促使人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2)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 (3)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和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WHO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5、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都要把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做出更有利健康的抉择;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和教育来帮助人们提高做出健康选择的技能,并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认知神经的新思考---社会认知与心理理论的脑定位研究翻译稿

认知神经的新思考---社会认知与心理理论的脑定位研究 作者:John S. Bellerose, Miriam H. Beauchamp, and Maryse Lassonde 引言 社会认知指用以知觉和加工社会线索、社会刺激和环境的心理过程。以往,传统研究社会认知是从社会的、发展的以及神经心理的角度,从概念和行为学上加以研究。近年来,社会神经科学以开始讲抽象的社会认知概念于人脑中加以定位,并将这些广泛、特定与深奥的皮层定位结果进行评价和实际验证,尤其是针对进行过外科干预的癫痫与脑肿瘤患者,有关他们的社会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有利于去解释临床实践中患者社会认知受损的机制。进一步,了解那些藏在人类特有的社会技能行为背后的脑区与功能环路知识,能够深化人们对神经生理、病理疾病,如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的社会情感、社会认知受损症状的理解。为了阐明以上几点,本章节将重点关注社会认知的两个中心成分,心理理论和道德推理在人脑中的定位。在谈这两者的发展和神经机制之前,首先开始对这些概念加以定义并与其他的概念相区分。我们也将强调对认知神经有一定影响的外部因素,如文化和性别因素。最后,我们对医疗机构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将会阐明:一系列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条件是如何影响社会认知能力的,这些障碍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认知又提供了什么含义,例如在神经外科领域,社会认知的知识又能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提示我们。 Scourfield和同事们【27】定义社会认知为:“通过理解和加工个人线索与计划适当的反应,使社会交往顺畅之下的那些高级认知功能。”因此,它包括一个广泛的功能。其中一个最核心的加工是合适的社会和情感功能运作,即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或“心智化”(mentalizing),是一种将心理状态(信念、意图、欲念、伪装、常识)归属于某人自己或他人,以理解他人具有的心理状态并与自身

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0全省国税系统政策法规暨督察内审工作会议讨论材料 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2010年税收政策执行情况专题报告课题提纲) 2009年国家出台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从内容上看既有国税部门管理的税种也有地税部门管理的税种。本调研主要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及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等政策入手,从国税视角审视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结构性减税政策概述 1、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背景。包括经济学理论基础、宏观上的经济形势、微观上的税制改革需要等方面。 2、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主要内容。按照税种简述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政策。 二、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总体分析 税收效应是指政府税收政策所引起的各种经济反应。从近两年实施情况看,结构性减税政策在鼓励投资、扩大消费、稳定出口、调整结构和促进就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国家减税政策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的。本段为本文之重点,应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对本地区宏观经济社会的影响。 1、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收入结构有增有减,税收总

量稳定增长 2、对投资增长的激励作用:(1)增值税转型,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2)改善中小企业投资环境的税收政策(降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征收率从6%和4%统一降为3%,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税收减免)(3)利息所得税减免对企业投资、民间投资的促进作用等。 3、对拉动内需的激励作用:(1)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政府债券的税收政策(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券利息所得比照国债利息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2)车辆购置税,(3)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优惠政策分析 4、对出口的激励作用: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外贸经济的影响分析,包括大(1)幅度提高出口退税率,(2)积极鼓励离岸服务外包(技术先进型企业)等。 5、优化结构方面:对地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1)自主创新、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所得税优惠政策,(2)成品油消费税制度改革,(3)提高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率等方面。 6、加大涉农投入支持力度的税收政策:包括(1)提高金融企业对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比例;(2)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增值税方面的免税优惠等。 7、对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延长鼓励安置下岗人员的税

浅谈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珍爱生命、保护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从人类产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甚至许多疾病会导致人的死亡,特别是近几年来爆发的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疾病,又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关键词:二元论;亚健康;健康指标;影响因素

前言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人类不仅从自然界摄取营养、水分、空气和阳光,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且,也在自然界的影响下,生活、学习和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人们在大自然变化影响下,形成的自然生活规律。寒来暑往,昼夜阴晴,地理环境等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有所反应。如:春和景明,风和日丽时节,人的心情愉快,生命力旺盛;寒冬腊月,阴晦天气,则使人情绪低沉,精神不振,甚至使一些有风湿病的患者,感到不适等等。因此,人要健康长寿,就得了解自然界变化规龟并且与其相适应。祖国医学非常重视自然环境、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天(按:泛指大自然)有所变化,人即有所反应。因而提出了“天人相应”的理论,用以说明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在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曾明确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并提出了一整套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和保健措施,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养生理论体系,在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认识和了解这一理论和保健措施,对于人类养生保健是极为有益的。 一、健康的概念 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全球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自古至今,健康成为各朝各代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并视之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么是健康?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确切内涵?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人们所处时代、环境和条件不同,对健康的认识也不相同。 1.1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人为了获得食品而奔波,难以维持生命,一旦失去了健康便无法生存,此时的健康意义与生命等同。在这个发展阶段中,由于医学处于神灵医学模式时代,医巫混杂,健康被认为是神灵的恩赐,人们对生命现象和疾病充满了神秘感。在尔后的一个很长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资料的丰富,人们才开始考虑减轻痛苦和伤害,改善生活,以求更长的生存期。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人们总是把是否患有疾病及疾病的

神经疗法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neuSCAN实验室

神经疗法·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neuSCAN)实验室 2018年度主要论文发表情况 1.Zhao Z, Yao S, Li K, Sindermann C, Zhou F, Zhao W, Li J, Luehrs M, Goebel R, Kendrick K, Becker BCA (2018) Real-tim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based neurofeedback of amygdala-frontal pathways reduces anxiety.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IF=13.1) (in press, DOI: 10.1159/) 2.Qin Li, Benjamin Becker, Jennifer Wernicke, Yuanshu Chen, Yingying Zhang, Rui Li, Jiao Le, Juan Kou, Weihua Zhao#, Keith M Kendrick#. (2018) Foot massage evokes oxytocin release and activation of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in press) doi: 10.1016/j.psyneuen.2018.11.016 (IF=4.73) 3.Weihua Zhao*, Benjamin Becker*, Shuxia Yao, Xiaole Ma, Juan Kou, Keith M Kendrick. (2018) Oxytocin enhancement of the placebo effect may be a novel therapy for working memory impairments.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in press) (IF=13.122) 4.Jialin Li, Lei Xu, Xiaoxiao Zheng, Meina Fu, Feng Zhou, Xiaolei Xu, Xiaole Ma, Keshuang Li, Keith M. Kendrick#, Benjamin Becker#. (2018) Common and dissociable contributions of alexithymia and autism to domain-specific interoceptive dysregulations - a dimensional neuroimaging approach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in press) (IF=13.122) 5.Fei Xin, Feng Zhou, Xinqi Zhou, Xiaole Ma, Yayuan Geng, Weihua Zhao, Shuxia Yao, Debo Dong, Bharat B. Biswal, Keith M. Kendrick, Benjamin Becker. (2018) Oxytocin modulates the intrinsic dynamics between attention-related large-scale networks. Cerebral Cortex (in press). (IF=6.308) 6.Feng Zhou, Kaeli Zimmermann, Fei Xin, Dirk Scheele, Wolfgang Dau, Markus Banger, Bernd Meber, Rene Hurlemann, Keith M. Kendrick, Benjamin Becker. (2018) Shifted balance of dorsal versus ventral striatal communication with frontal reward and regulatory regions in cannabis-dependent males. Human Brain Mapping, . /10.1002/hbm.24345 (IF=4.927) 7.Scheele D, Lieberz J, Patin A, Engels C, Schneider L, Stoffel-Wagner B, Becker B, Hurlemann, R (2018) Trauma disclosure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 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1991年正式问世),以探讨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为其研究任务即研究人脑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各区及全脑如何调用以实现自身的认知活动。认知神经科学本身只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研究取向,即采用神经科学的范式来研究人类的心智。认知心理学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经历了大概四个研究阶段,而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是第四个阶段,也是目前比较受追捧的研究范式。目前的阶段,从神经科学的视角解读大脑认知的功能,探讨心智和大脑的关系。研究的是人类对外部世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与机制,最核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就是探索人类智能的起源、机制和发展过程:为什么人类会成为智慧生物,人类的心智具体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从基础科学到转换科学 1. 基础研究—大脑与心智的关系 认知神经科学家不会轻易相信身心二元论,相反,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对人类心智的基本认识就是“功能起源于结构”,“没有无生理基础的心理活动”。因此,研究者的基本任务就是找到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的基本关系,这个是最基础的。因此,可以把基础类的研究划分:心智的功能与结构;心智的起源,基因与文化;探索心智与大脑的技术与方法。

1)心智的功能与结构:大脑信息处理过程被看作不同的阶段,从感觉,知觉,到注意,记忆,情绪动机,思维决策,意识和自由意志等等。人多研究者都始于对某个信息加工过程的专研,希望能找到通往心智与大脑关系的钥匙。 2)心智的起源:基因与文化的研究。这一部分的研究更加基础,研究的层次可大可小。精细的话可以达到细胞分子水平,谈到基因与上述心智过程的关系;宏大的话可以讨论文化对大脑和心智过程的塑造。最近,一个比较有趣的研究探讨了农业生产方式对心理过程的影响,这个研究也应用了很多认知心理学的范式, 3)探索心智与大脑关系的方法:基础研究的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要在方法上创新,推动上述研究话题的发展。目前已近于应用的探测人脑状态的方法有:对大脑状态进行客观观察的技术, 其根本的逻辑是找相关(如单神经元细胞活动记录、EEG/ERP 脑电记录、 MRI/fMRI 大脑核磁成像与大脑功能核磁成像、MEG 大脑磁活动记录、fNIR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Pupil size 瞳孔变 化测量等);对大脑状态进行操控,以寻找大脑活动和心理行为 过程的关系,本质是找因果(如TMS 经颅磁刺激、tDCS/tACS/tRNS 经颅电刺激等)。 2.应用性研究或转换科学—服务于现实 1)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是为了发现心智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它们与大脑的关系,而临床研究就是为了研究部分人的心智发生失常,能否在掌握心智的规律后,通过特定的手段进行干预。认知

社会政策分析知识点

一、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1.实践性领域——实践性(目标取向,手段取向,过程取向,内容取向,问题解决取向)(社会救助,卫生,就业,教育,住房,家庭,养老保障等政策) 2.研究性领域——综合性(规划,实证经验研究,客观公正立场,从实践出发) 3.学科领域 4.价值关联性社会政策受大量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驱动 二、几组价值观 公平:机会均等,相对性,分工不同,承认劳动价值的存在,认可生存权利—价值判断(再分配取向,人的需要) 效率:(投入成本与产出收益比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市场配置,按劳分配—事实判断(经济增长取向,市场配置和分配资源) 自由:资源调节的手段,控制允许范围内的自由,自觉性,缩小政府作用—个人主义 控制:社会力量对人的行动实行制约与限制,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社会整合与稳定 个人利益:强调群体中的我,个人目标高于集体目标,契约,成本第一 集体利益:个体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集体目标高于个人目标,规范,关系第一 慈善(人道主义):以人为本,自由平等,美德,善心,基础性道德 权益(人权):基本权利,法律保障 三、政策的执行 (一)实施环节 政策宣传:统一大家的标准→政策分解:制定落实计划→物资准备:→政策组织:→政策试点:可行性,效果→全面实施:→协调监控: (二)执行手段 行政手段: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的时限性 法律手段: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 经济手段: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 思想诱导手段: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将功罚过 (三)阻碍因素 政策问题的特性:复杂简单与否,支持与否,涉及的范围,利益群体和规模 政策本身的因素:正确性,明确具体性,资源充足性 政策本身以外的因素:目标群体的服从性,执行机关的性质,政策环境的可行性,监督力,执行人员的素质,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 执行因素:资金,人员,态度,科层制

2019级北大认知神经科学复习重点

---------------------------------------------------------------最新资料推荐------------------------------------------------------ 2019级北大认知神经科学复习重点 2019 级北大认知神经科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 神经元: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所以又将其称为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一切机能都是通过神经元实现的。 神经元虽然在形态、大小、化学成分和功能类型上各异,但是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的。 2.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细微结构,由突触前膜(轴突末梢)、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和突触间隙(前,后膜之间的缝隙)三个部分组成,突触间隙因突触的种类不同宽窄不一。 3.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a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b 外周神经系统由 12 对脑神经和 31 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头部、面部和躯干的感觉与运动信息。 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中,称为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系统,它们维持机体的生命过程。 4. 脑的结构: 大脑: 1 / 11

大脑皮层、髓质、基底神经节间脑: 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脑干: 中脑、桥脑、延脑小脑: 灰质、白质、深部核 5. 全或无规则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的神经脉冲发放。 6. 神经递质与调质神经递质是一些小分子或中分子的化学物质,由突触前末梢释放。 越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神经调质作用于释放的神经细胞体或稍远的神经末梢,调节自身的生成和释放速度。 根据神经递质的化学结构,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 7. 受体: 是蛋白大分子, 8. 脑的电现象第 1 页共 6 页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诱发电活动两大类,两类脑电活动变化都在大脑直流电位的背景上发生。 自发电活动记录就是脑电图(EEG) 9. 平均诱发电位: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计算机叠加和平均技术的基础上,对大脑诱发电位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这种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刺激以后 10 毫秒之内出现的一组波称为早成分,代表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发出的神经冲动, 10~50 毫秒的一组称为中成分, 50 毫秒以后的一组波称为晚成分。

第三章__行为与健康(含答案)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有人爱吸烟,又害怕得肺癌”属于的动机冲突是( D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重趋避式冲突 D.趋避式冲突 2.健康相关行为是( B )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C.促进健康的行为D.危害健康的行为3.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去医院看病( D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4.身残志坚,积极康复属于 ( A ) A.病人角色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5. 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C)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6.发生地震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带属于( A ) A.预警行为B.日常健康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保健行为 7.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A)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8. 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B )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9. 乘车系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 )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10.小学生每年体检属于( B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11. 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B) 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 1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等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C ) A.保健行为 B.预警行为 C.日常健康行为 D.避开环境危害 E.遵医行为 13.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中,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是(B) A.行为主体 B.行为客体 C.行为手段 D.行为结果 E.行为环境 14.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体现行为基本含义的S模式是(B) A.R—S—O B.S—O—R C.O—S—R D.R—O—S E. S-R-O 15.讳疾忌医属于( D ) A.不良生活方式 B.A型行为模式 C.致病行为模式 D.不良疾病行为 16. 知信行模式中强调的关键步骤是( C ) A.知识的传播B.知识的吸收C.信念的形成D.行为的养成E.技能的掌握17. 有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就会有相应的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 B.知识和行为没有关系,如医生有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医生吸烟率并不低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

自由贸易的内涵: 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竞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法国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确立的过程: 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是由保护贸易向自由贸易的过渡时期。1823~1825年英国对关税税则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减少和取消阻碍国内贸易的消费税,对一些制成品,原材料和消费品降低关税,撤销丝织品进口的禁令。 19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时期。这一时期,英国政府接连废除阻碍自由贸易的重要法则。首先,1846年7月废除了对外囤进口谷物征收高关税的“谷物法”。其次,废除航运垄断的“航海条例”,联合王国的沿海贸易对其它国家全部开放,进口商品限制进一步放宽,1941年进口税种有1163种,到1853年减少到466种(1862年减到44种,1882年减到22种)。英国的贸易体制发生了根本转变,它完全抛弃了保护国内工业制度的航运垄断,实行开放贸易,自由贸易政策确立起来。 19世纪60年代是自由贸易政策取得胜利的时代,英国同欧洲国家以自由贸易精神签订了一系列商约。1860年同法国签订商约,规定,法国取消一切禁止性关税,降低对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继这项条约后,同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瑞士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在这些商约中,关税都大大降低了。 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占主导地位,工业品的数量增长了几倍,而市场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英国的商品销售很大一部分仍然集中在北美,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促使英国必须开发消费水平较高的欧洲市场。 2)资产阶级新经济理论的出现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一书中便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这一理论后来为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他认为自由贸易可提高经济效率和利润。“如果对外贸易的扩大或由于机器的改良,劳动者的食物和必须品能按着较低价格送上市场。利润就会提高”。新经济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做了舆论准备。 3)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加速了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在不断的发展。1820年伦敦商业资产阶级向国会递交一份由著名经济学家图克起草的请愿书,呼吁实行自由贸易。1838年由曼彻斯特厂主科布顿和布莱特发起创立了“反谷物法同盟”,要求废除谷物法,废除关税保护,实行贸易完全自由。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的政策主张】 他得出结论:“看来应尽力让英国成为一个自由港,这样就不会以任何方式干扰 国际贸易;加入能通过其他途径筹措政府经费,就应当废除一切税收、关税、货 物税;而且,无论与什么国家,无论设计什么货物,都应该允许自由商贸和自由 交换。”○1斯密已经出版认识到了生产与流通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已 经看到了国际贸易、世界市场对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这是进 步社会资本运动的“自然趋势”。因此,他反对一切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政策, 批判了重商主义为获取金银而垄断国际贸易的做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