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徐渭的大写意画(一)

谈徐渭的大写意画(一)

谈徐渭的大写意画(一)
谈徐渭的大写意画(一)

谈徐渭的大写意画(一)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

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

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文长从小跟陈鹤学画,奠定了他绘画风格的基础。陈鹤字鸣野,号九皋,别号海樵山人,出身于绍兴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因少年病弱,辞去世袭军职,在绍兴怪山修建飞来山房和息柯亭,广交宾客,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善制散曲,为绍兴文坛的盟主。徐文长自幼爱好绘画、戏曲,可以说是深受了他的影响的。

陈鹤的墨迹已难看到,据与他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载,说他作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如姜二酉撰的《陈鹤传》中说:“慕山人者,每候山人饮宴兴酣,载笔素以进。山人则振髯握管,须臾为一掷,累幅或数十丈,各惬其所,乞而后止。”(姜二酉《无声诗史》,另见《徐文长全集》卷二十七《陈山人墓表》)徐文长关于他的记载则更多,如他在《书陈山人九皋三卉后》说:“予见山人卉多矣,曩在日,遗予者不下十数纸,皆不及此三品之佳。滃然而云,莹然而雨,泫泫然而露也。”(《徐文长全体》二十一)可以想见,陈海樵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泼墨大写意,而徐文长绘画的基本风格亦正是这样。

徐文长的青少年时代就与著名画家沈青门(仕)、谢时臣有很深的交谊,沈工诗善画,兼工散曲,与徐文长志趣相投,后来同在胡宗宪幕府。徐文长有《题青门山人画滇茶花》诗云:武林画史沈青门,把兔申藤善写生。

何事胭脂鲜若此?一天露水带昆明!

(《徐文长全集》卷十二)

从徐文长的诗意看,沈仕是一位善于写生的高手。

谢时臣是吴中著名的山水画大家,擅长巨幅山水,因好用浓墨,笔墨粗放,受到吴中画派的排挤。徐文长住在杭州玛瑙寺时(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曾受到谢时臣的指教。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说:“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侈,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之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徐文长全集》卷二十一)在当时吴派画风靡画坛的形势下,徐文长的看法确是一种卓见。

徐文长在嘉靖二十五年(二十五岁),曾去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看到了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陈白阳诸大画家和祝允明、王雅宜等书家一些作品,眼界大开。他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书沈征君画》)“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跋陈白阳卷》《徐文长佚稿》卷十六)“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古。”(唐伯虎古松水壁,阁中人待客过画、《徐文长全集》卷十二)。又称:“祝京兆书乃今时第一,王雅宜次之。”(《跋停云馆帖》、《徐文长佚稿》卷十六)徐文长虽然失遇而返,但吴中的绘画和书法成就对徐文长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他对古人的画亦很有研究,如他认为夏珪的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观夏珪画卷》)。评倪云林的画是“一幅淡烟光,云林笔有霜”(《书倪云林画》)等等。

从上面所论,我们可以窥见徐文长独特的艺术趣味,他欣赏陈海樵的如云如雨如露的泼墨写意画法,沈仕、谢时臣的“生动”,沈周的“草草者”,陈道复的“草书飞动似之”,唐伯虎的“小涂大抹俱高古”,夏珪的“苍洁旷迥”,“舍形而悦影”,倪云林的“笔有箱”等风格。徐文长的画,就是吸收了前辈诸家的特点和优点,逐步形成自己大写意的绘画风格的。

徐文长作画气概不同凡响,如他题《刘雪湖梅花大幅》诗中说到:“我与刘君初相见,较量长短捋髭须。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捉笔呼煤将发干,闭门自不令人看。须臾歇笔乃开门,一扫槎丫三丈绢。”这种作画的风格,显然是受陈鹤的影响,并且胆量和气魄更为雄豪。他晚年有《又图卉应史甥之索》诗云:

陈家豆酒名天下,米家之酒亦甚亚。

史生亲携八升来,如椽大卷令吾画。

小白连浮三十杯,指尖浩气响成雷。

惊花蛰草开间愁,何用三郎羯鼓催?

羯鼓催,笔兔瘦,

鳌蟹百双,羊肉一肘,陈家之酒更二斗。

吟咿吾,迸厥口,为侬更作狮子吼。

(《徐文长全集》卷五)

从今天留存的墨迹《葡萄图》、《墨牡丹》和《杂花图长卷》等作品看来,确实使人感到有“指尖浩气响成雷”,“一扫槎丫三丈绢”的气魄。这种气概不仅在当时无人可与伦比,就是后来数百年间,也罕有人可与比者。

他这种作画风格与他的书法风格和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擅长行草书,小从著名书法家杨珂学,杨珂字秘图,余姚人,据万历《余姚县志》说:“杨珂幼摹晋人帖逼真,后稍别成一家。多作狂书,或从左、或从下、或从偏旁之半而随益之。……笔法自中锋者最难,帷秘图为然。”徐文长从杨珂处学得狂书,又兼学米芾而自成一家法。袁宏道就是在看了他的书法单幅之后说徐文长“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徐文长自称“吾书第一、诗第二、文三、画四。”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是多么自信。他的书法风格确实是奇特的,观其笔意有如“天马行空”,其笔势如“渴骥奔泉”,章法、结体奔放多变,笔画飞动。纵恣中见沉雄,苍颈中见姿媚。他的书法主在以情韵、气势见胜。他以行草书入画,形成了他那大刀阔斧、纵横睥睨的大写意画法和风格,似有一种“推到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气概,令人惊心动魄,一新耳目。

徐渭艺术两面性

徐渭艺术两面性 一、徐渭其人及艺术特点 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其艺术极具个人特色。徐渭是明代 后期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 医学、术数领域均有涉猎,著作颇丰。徐渭生活的明朝中后期,政治 风气极为腐败。这种状况致使正直的读书人在仕途屡遭碰壁,从而把 精力集中到诗文书画、戏曲、小说等艺术的创作上去。与此同时,王 阳明倡导的“学贵得之心”的“心学”,逐渐取代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给徐渭这些富有开拓精神,追求个性解放 的读书人,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徐渭一生命运多舛,生于小官吏 家庭,自幼聪慧,幼年能文,父亲早死,家境渐坏。他一生遭遇持续,母亲郁死,两个兄长早逝,妻子婚后病殁,又因房产惹上官司,致使 家财悉空。遭难并没有停止,步入中年后:“举与乡者八而不一售, 人且争笑之。”为胡宗宪器重,才华得以施展,不久又因胡宗宪案而 终日惶恐于政治上的牵连。精神过度紧张,竟由佯狂变为真疯。45岁 这年,自撰墓志铭,觅死九次而未遂,后因误杀后妻张氏而坐牢,入 狱六年。出狱后,功名无望,万念俱灰,最后二十年,前十年出游四方,寄情于山水;后十年定居老家山阴,发奋为诗作画,发泄其胸中 的“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最后,在凄惨孤独的 境地中离开了人世。徐渭的一生多坎坷,生活痛苦,他将自己人生的 痛苦发泄于笔墨之中,其作品表现出“怪衍”、“狂放”、以及“疯狂”。徐渭多侧笔露锋,不善中锋藏笔,不重使转,而时时直折生断,以显耀其精神,表现其媚趣视觉整体,以表现出更大、更浑然苍茫的 审美意识。徐渭的作品,用笔简练,高度概括,雄浑齐放,挥洒超逸,墨色淋漓,不求形似,意味深笃。他作画行笔奔放,就如脱缰的野马,笔走龙蛇,如排空海浪,似奔山走石,具有相当强的力量感和运动感。 二、对徐渭艺术的批判

陈淳、徐渭、恽寿平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吴门”兴复文人画的风潮的影响下,随着明代中期“心学”的兴起,画家们的艺术主观能动性开始被调动起来,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山水、人物、花鸟各种画科,全面开拓,题材广泛,尤以山水、花鸟画成就最为显著,表现手法有更大的创新,使明代中期的绘画变得更有生气,在技法上也有很多突破,可谓名家辈出,流派纷繁,其鲜明的时代风格,确立了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表现在水墨花鸟创作方面,水墨写意的大家应运而生,号称“白阳、青藤”的陈淳与徐渭是两位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的继往开来的开派大师,他们的水墨写意花卉对以后的花鸟画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绘画史上富有开拓性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 陈淳(1438-1544),字道复,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陈淳自幼饱学,天才俊发,凡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无不精妙。曾以诸生资格贡入太学,卒业而弃官回乡,纵情于艺。书画学于文征明,后不拘师法,又法米芾、黄公望、王蒙等家,其画艺较文征明疏放,在文氏门下,声誉最高。尤擅水墨写意花鸟,开明代写意花鸟画新格局。早期笔墨简洁精练,风格疏爽,意趣闲静。中年以后,在继承沈周、文征明水墨写生的基础上,上追宋元,广师博取,综合各法,创造出挥洒自如、高逸超迈的大写意画风。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渭“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其艺术提倡漫兴墨戏式的创作方法,拓宽了花卉画的表现题材,完善了一段绘画一段题跋的长卷形式,陈淳晚年的花鸟画将水墨写意技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开辟出由小写意

美术鉴赏 徐渭生平及绘画成就

徐渭生平及绘画成就简介 明代画坛,高手林立,大家数不胜数,但说到最富创意的花鸟画家,非徐渭莫属,他可以说是明代文艺史上的一座巨峰或是奇峰。 他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却是16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其诗文书画和戏曲,涉猎之广,成就之高,几可与东坡并肩。尤其是他开创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独特画风,扭转了花鸟画在画坛的地位,并最终成为这四百多年来的中国绘画的主流品种。郑板桥自称徐渭“门下走狗”,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而他的一生一直与穷困、病态、奇计、猜忌、死亡和暴力纠缠在一起,生活坎坷,命运多舛。中年开始学画,53岁杀妻案刑满释放后才开始潜心文学艺术创作。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得这位才能出众的才子成为愤世疾俗的封建礼教的反抗者。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迹,徐渭不仅在绘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文、书法、戏曲同样光彩夺目,他是一代奇才的象征。 1 生平简介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这是王长安先生概括徐渭的人生经历时所作的一首“十字歌”。它形象生动而准确概述了徐渭独特的一生,简单罗列的数字凸现着一介文人在封建制度的残害下渗出的斑斑血泪。 1.1童年成长的悲歌 徐渭出生在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 年)。徐鏓晚年纳其身边的卖身女仆为妾,终得第三子即徐渭。未料徐渭出生仅百日,徐鏓就过世了。自此徐家的日常家务都由苗夫人主持。 苗宜人视徐渭如同己出,细心教养,并且徐渭他天资聪颖,才华早露。 然而徐渭并没有从此走向求学入仕的康庄大道,十岁时,家中又发生重大变故,家庭经济破产,不得不依附于同父异母的长兄徐淮生活。 1.2青年求仕的躁进 从十七岁到四十四岁,每三年一次的科考,徐渭一场不落,却场场空手而归。 虽然徐渭在科举上屡试屡黜,但其出色的文学才情,已渐为人们所知。恰而嘉靖三十三年(1554 年)进士出身的胡宗宪以御史巡按浙江,需要文事辅佐,正广罗贤才,听闻徐渭才名,便欲召其入幕。嘉靖三十七年(1558)方正式入胡宗宪幕府。 1.3晚年精神还乡之路 七年的缧绁之苦如一场夏日的暴雨冲刷着徐渭的身心,使他终于结束了奔命于科考求仕之途的狂躁热情,开始在绵绵思索中走上了精神还乡之路。 2徐渭之奇 徐渭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这大概是文人惯用的诡计,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视的艺术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实,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其书法则长于行草,徐文长虽自列为第一,但成就似乎逊于绘画。 2.1自细而粗,由工到放 徐渭的创作状态,是一种无法遏止也难以节制的激情的爆发。因此,徐渭的绘画作品正是他狂态情感的物化和结晶,是个性人格在艺术中的凸现。 他的个人笔墨风格和个人偏好而论,无疑是倾向奇肆纵横的粗放一格的。但在理论上,他却坚持自“细”而“粗”,由“工”到“放”的程序,而绝不将粗放与工细对立起来。徐渭在《书沈征君周画》中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但徐渭说他曾见其所作《渊明对客弹阮图》,画中的人物古木作线描,“精致入细毫”,认为“惟工如此,此草者

徐渭书法作品欣赏

徐渭书法作品欣赏 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

明徐渭与《行草应制咏墨轴》 (文/唐建初) 徐渭(公元1521—1593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阴(今绍兴)人。年二十为邑诸生,屡应乡试不中,曾客浙闽总督胡宗宪幕,以草《献白鹿表》负盛名,于抗倭军事多所策划,知兵事,好奇计。后胡被弹劾为严嵩同党下狱死,徐渭被祸发狂,自戕不死,遂杀其继室,系狱七年,同里张元忭力救得免。晚年潦倒困顿,以诗文书画糊口。徐渭自幼聪颖过人,天才超逸而愤世疾俗,诗文绝出侪辈,谓其得李贺之奇、苏轼之辨,不落窠臼;所作戏曲、杂剧,颇有超出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擅绘事,特长花卉,用笔放纵恣肆,水墨淋漓酣畅,自创新意,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于后世写意花卉影响甚著。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书擅行草,出自米芾、黄庭坚,笔势圆浑沉着,纵横奔放,不拘法度,为晚明书坛之大草代表。明袁宏道《中郎集》中评其书云:“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徵明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著述既多又杂,有诗文《徐文长集》、《徐文长佚稿》、《徐文长佚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歌代啸》等,于三教及方技书亦多有笺注。 苏州博物馆庋藏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纸本,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鸿篇巨制,骇人心魄,其书法棱角毕露,不避败锋,点画支离,结构破碎,布局散乱,而强心铁骨,其中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宛然可见。此轴书法以法度而言,可讥为“野狐禅”之类,而以“书如其人”、“书为心声”,书法之所以解“尤物移人”的本体来看,此轴书作抒发震荡的心绪,激烈的情感,狂放的才情,洗刷胸中之碗磊,这与其晚年“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之悲愤、压抑、无奈的心境相合,故见情见性,真挚感人,允为神品。 与此轴成对的徐渭《行草应制咏剑轴》亦同藏苏州博物馆,当两轴同时悬张于壁间时,只见满纸云烟,遍壁惊涛,令观者血脉贲张,不禁情绪激越、思绪狂奔,无不有观止之叹。 《应制咏墨》调寄《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曰:“侯拜松滋,守兼楮郡,绛入品秩多般。龙剂犀胶,收来共伴灯烟因。炼修依法,印证随人,才成老氏之玄。是何年,逃却杨家,归向儒边。红丝玉版霜毫畔,苦分分寸寸,着意磨研。呵来滴水,幻成紫雾蛟蟠。有时化作苍蝇大,便改妆道士衣冠。向吾皇,山呼万岁,寿永同天。” 奇思伟构,入情见性。

徐渭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浅谈徐渭写意画的艺术成就 【摘要】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大写意画;有我;无我从本质上讲,中国画都是写意的,所谓意,即主体心中感受到的外物的精神和形象。历代画家中,最能充分发挥写意精神的代表人物是徐渭。由于他历经坎坷人生,加上天资过人,令他具备独特的艺术气质。在中晚明日渐成熟的大写意语言和审美体系中,徐渭把笔墨表情状物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以书入画,特别以狂草的笔法入画,走笔如飞,纵情挥洒,用大块的水墨与线相结合,泼墨酣畅,千变万化,使画面浑然一体,达到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境界。徐渭激情奔放,虽狂怪有理,却放而能收,控制自如,把写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巅峰 【正文】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 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 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文长从小跟陈鹤学画,奠定了他绘画风格的基础。陈鹤字鸣野,号九皋,别号海樵山人,出身于绍兴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因少年病弱,辞去世袭军职,在绍兴怪山修建飞来山房和息柯亭,广交宾客,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善制散曲,为绍兴文坛的盟主。徐文长自幼爱好绘画、戏曲,可以说是深受了他的影响的。 陈鹤的墨迹已难看到,据与他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载,说他作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如姜二酉撰的《陈鹤传》中说:“慕山人者,每候山人饮宴兴酣,载笔素以进。山人则振髯握管,须臾为一掷,累幅或数十丈,各惬其所,乞而后止。”可以想见,陈海樵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泼墨大写意,而徐文长绘画的基本风格亦正是这样。 徐文长的青少年时代就与著名画家沈青门(仕)、谢时臣有很深的交谊,沈工诗善画,兼工散曲,与徐文长志趣相投,后来同在胡宗宪幕府。徐文长有《题青门山人画滇茶花》诗云: 武林画史沈青门,把兔申藤善写生。 何事胭脂鲜若此?一天露水带昆明! 从徐文长的诗意看,沈仕是一位善于写生的高手。 谢时臣是吴中著名的山水画大家,擅长巨幅山水,因好用浓墨,笔墨粗放,受到吴中画派的排挤。徐文长住在杭州玛瑙寺时(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曾受到谢时臣的指教。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说:“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侈,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之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在当时吴派画风靡画坛的形势下,徐文长的看法确是一种卓见。 徐文长在嘉靖二十五年(二十五岁),曾去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看到了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陈白阳诸大画家和祝允明、王雅宜等书家一些作品,眼界大开。他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

徐渭 开题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徐渭(公元1521—1593年),字文清,后更字文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号青膝道士,别署“田水月”。徐渭以恣意的笔墨开创了中国花鸟的大写意,继林良、陈淳的写意花鸟之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将文人画的以画托意、以画自娱的真性情发挥到了极致。给当时转相抄袭的摹古画风带来一缕新意。使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他的画从笔墨、章法到意境,都弥漫喷薄出一股自由不羁、狂做不逊的豪情,宣泄着画家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悲哀,痛诉着画家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愤慨和不平,点点墨痕,都是画家的滴滴血泪。《墨葡萄图》是徐渭最擅长画的花卉题材之一。画中葡萄似以倾倒的墨汁随意点染而成,不仅传达出物象的神韵,也真正达到了逸品文人画所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最高境界。《墨葡萄》作为其代表作品,此画水墨淋漓、狂怪奇乱、不求形似、意趣横生。徐渭在明清画坛上是一位难得的全才和奇才,他那狂肆奔放、纵横千里的水墨大写意花卉至今令人赞叹不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对于徐渭的研究,自明代以来就连绵不绝。据李德仁所著《徐渭》一书中编录的历代《诸家评论徐渭语辑要》来看,从晚明至近代就有30位人物对徐渭的艺术作出过点评。其中,对于徐渭的绘画进行过评价的有:明代的袁宏道、张国泰、今释,清代的石涛、朱彝尊、周亮工、徐沁、姜绍书、陶元藻、郑燮、翁方纲、吴修,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以及清代官方编写的《明史·徐渭传》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徐文长集》提要,都对徐渭的绘画予以了评价。但由于这些散见于诗文中的评点,多囿于古法寥寥数语,往往流于印象和直觉式的把握,还谈不上是对徐渭绘画真正意义上的分析研究。在后近代陈师曾与中村不折合著的《中国绘画史》中,徐渭也只是作为受写意画风影响的画家而一笔带过,由此可见世人对徐渭画作的关注是不够的,尤其是其绘画的大写意画风和融生命于艺术创作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历史性的高扬和重视。 直到当代,关于徐渭绘画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深入研究才算开始。台湾学者梁一成《徐渭的文学与艺术》(1978年),虽偏重徐渭文学成就方面的研究,却也专列出一章考察了徐渭书画方面的成就。台湾张裕孝的《徐渭研究》(1978年),也是侧重徐渭生平、文学成就方向的探讨,只在篇末用较短的篇幅讨论了徐渭的书画艺术。苏东天《徐渭的书画艺术》(1991年),经过考证后推断徐渭习画的时间应在其青少年时代,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中晚年。李德仁《徐渭》(1993年)一书,可谓是国内徐渭绘画研究的专题性力作。作者对徐渭绘画从题材与寓意、形式与技巧多进行了详实的论述,尤其是在徐渭的美学思想一章,间接的讨论到了徐渭画风与其哲学、文艺思想间的深层关系,并在书的附录里编制了徐渭的年谱、书画目录、题画录、书画文论辑要,以及历史诸家评徐渭的语录辑要,为徐渭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深度探索的同时,做了极有价值的基础性工作。徐建融《元

徐渭《墨葡萄图》

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 由徐渭《墨葡萄图》看中国绘画的写意 传统 学生姓名:仰波 专业:艺术设计 班级:09美(8) 指导教师:周永民 二○一二年十二月

摘要 徐渭是中国绘画史上大写意花鸟画家的杰出代表,其《墨葡萄图》墨色淋漓,借物抒怀,直抒胸中之臆气,堪称中国绘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在徐渭的影响下,明末清初画坛涌现了一大批直抒胸臆,个性突出的文人画家。以徐渭及其《墨葡萄图》为典型,可剖析和挖掘出中国绘画的写意传统。 关键词 徐渭;墨葡萄图;写意 Abstract Xu Wei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freehand bird, its ink grapes Figure dripping ink by Shuhuai direct expression of the chest of the chest gas, called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ilestone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work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Xu Wei, Ming and Qing painting, literati painters of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direct expression of the poet, and prominent personality. Xu Wei its "ink grapes, Figure typical profiling and mining the freehand trad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Keywords Xu Wei; ink grapes Figure; freehand 目录

徐渭论文

目录 摘要 (1) 一、墨韵激情 (2) (一)、墨韵激情 (2) (二)、诗画言志 (3) 二、作品分析 (3) 三、开创水墨大写意画风,影响弥久深远 (4) 参考文献 (6) 谢词 (7)

墨彩人生 ——徐渭书画艺术浅析 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2012届肖立伟 摘要:文章由对徐渭题画诗的艺术功能进行浅析,指出徐渭大力改造题画诗,使其具备了阐发创作心态、创作主旨、抒发笔墨意趣等诸多功能。他的艺术创作正是他理想的一种抒发,徐渭将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全部倾泻在他的绘画中,从中可以领略到他的痛苦、激愤、渴望、抗争…… 关键字:徐渭书画;三昧;恣肆纵横;笔墨;生韵;戏抹 Abstract:The article to the art of TiHuaShi by xu wei guide-subject function. Points out that to transform TiHuaShi xu wei, make its have the comprehensive mind, creative writing purpose, to express and interest, and many other functions, his artistic creation is his ideal of a kind of express, xu wei will of his life and the emotional pouring all in his paintings, from which we can appreciate his pain, outraged, desire, struggle...... Key words:Samadhi; Reaching freely; Pen and ink; Born charm; Play on 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笔图花卉。 藤长刺阔背几枯,三合矛柴不成醉。 葫芦依样不胜揩,能如造化绝安排。 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 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拨开。 这是明代书画家徐渭题于《画百花卷于史甥题曰漱老谑墨》的诗,在这里,徐渭提出了“不求形似求生韵”的创作理念。在他看来写意花鸟画是有着个中“三昧”的,如何得其“三昧”?他认为绘画从根本上是人的创造活动,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写意画虽然离不开表现对象,虽然也要师造化,但不能“葫芦依样”对实体物象进行复制,也不能斤斤计较“枝剪而叶裁”,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写意的特点,就不能得其中“三昧”。如果要得其中“三昧”,画家应该在师造化的过程中,把自己作为艺术

徐渭 传世书法

徐渭传世书法 徐渭传世书法 2014-01-22 果成画坊徐渭—书法史上的梵高 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陶望龄《徐文长传》)可见对其书法的自许及钟情。袁宏道云:“(徐)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诚然,作为一时才人、一时狂士的徐渭是绝不会为法所缚的,即使是学书道路的起点——临摹古人书法,徐渭也要有自我,不肯屈膝于古人。其《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云:“非特字也,世间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才而合,忌真我面目哉?”并主张“取诸其意气而已”。徐渭学书,曾浸淫于宋黄庭坚、米芾、苏轼诸家,并上追钟繇、索靖、“二王”,而以流传徐渭书迹来看,何曾有一笔似古人?而玩其笔意,又何尝有一笔不是古人?此正是徐渭善取古人“书神”,而始终不失自家本色,故有英气生趣而“精奇伟杰”(陶望龄《歇庵集》)。 徐渭论书,还特讲“天成”,即人的内在素质。尝云“夫不学而天成者尚矣,其次则始于学,终于天成”,而“天成者非成于天也”,是“罔乎人而诡乎己之所出”(《徐文长佚草》卷二)。徐渭才学,三教九流无所不能,著述丰而杂,有《徐文长佚草》十卷,《徐文长全集》三十卷、《徐文长三

集》二十五卷、《徐文长佚稿》二十四卷等诗文著述。戏曲方面有《四声猿》、《歌代啸》、《南词叙录》、《旧编南九宫月录》及《十三凋南曲音节谱》各一卷、《嘲妓》、《黄莺儿》等散曲;注释评校类有《李长吉诗注》、《庄子内篇注》、《分释古注参同契》、《黄帝素问注》、《楞严经解》、《淮海集》四十卷等;纂辑杂录者有《笔玄要旨》、《玄抄类摘》、《通俗云笺》、《茶经》、《酒史》等等。其画,笔墨纵恣,气势磅礴,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大写意的新途径。如此多端而博渊的才学,与其书法融会贯通,聚于笔底,正是“天成”之功。传世书法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 苏州博物馆藏徐渭《行草应制咏墨轴》,纸本,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鸿篇巨制,骇人心魄,其书法棱角毕露,不避败锋,点画支离,结构破碎,布局散乱,而强心铁骨,其中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宛然可见。此轴书法以法度而言,可讥为“野狐禅”之类,而以“书如其人”、“书为心声”,书法之所以解“尤物移人”的本体来看,此轴书作抒发震荡的心绪,激烈的情感,狂放的才情,洗刷胸中之碗磊,这与其晚年“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之悲愤、压抑、无奈的心境相合,故见情见性,真挚感人,允为神品。 与此轴成对的徐渭《行草应制咏剑轴》亦同藏苏州

浅谈徐渭的绘画状态

浅谈徐渭的绘画状态 内容摘要:徐渭是明代文坛和曲坛的一员巨匠,在诗、文、书、画、戏曲、文论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徐渭狂放不羁的笔墨与超逸豪纵的艺术气质,使其绘画不是简单地在技法上写意,而是他个人内心冲突的自由抒发。看徐渭的绘画状态,以期升华灵感,激发创作情绪。 关键词:徐渭绘画大写意 徐渭,浙江山阴人,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画史上以白阳(陈淳)、青藤并称,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民间关于徐渭、徐文长的传说很多,他诙谐怪诞的生平事迹也长久在民间流传。徐渭事实上是一名才华极高,但际遇坎坷的文人,他不但精画,在书法、诗词、戏曲上的成就都很大,但是他似乎很孤傲自负,也难容于世俗,在精神上常流露出沮丧的心情,曾数度自杀,后又因杀妻入狱,在牢中关了7年之久。徐渭的悲剧性格使其在明代艺术创作上独树一帜,和明代许多其他的画家努力尊奉传统、古人完全不同,他的笔墨常常是放肆狂野、不拘形式的,但水墨淋漓处亦有其细腻的观察和活泼的表现力体现。《石榴图》是写一枝石榴倒垂而下,枝叶的笔墨都像书法,以写意法来表现一颗石榴成熟、裂开,露出一粒粒如珍珠般的颗粒,粗看未必形象,但造型自然天真,也算开创了中国绘画的一种倾向个人表现力于抽象的表达方式。另外,此画中右上方以狂草提示,线条流畅婉转,和绘画配合,达成一种统

一。徐渭在绘画上的成就尤其突出,他把写意画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花鸟画走向了抒情达意的大写意时代。 徐渭绘画艺术的核心是讲究一个“情”字。所以在他的实践创作中的“以真写情”都源于他的心学理论中的“中也者,人之情”。真是情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人心流出”才是真,作品才有价值。思想文化的发展为张扬个性、傲世绝俗的徐渭绘画艺术精神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使徐渭的叛逆个性日益滋长,同时也培育了徐渭独特的艺术观。在不同的诗文、题跋,甚至戏剧中,他对文艺进行了独特的阐述,强调“自然”“本色”之情,要求独立抒发“真我真情”,因而他反对复古。徐渭把画当成无声的诗、情感抒发的载体,他在画中倾注内心的郁闷、不满和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如在《花卉杂画卷》中他画有一段枝干下垂的梅花,梅花的枝干有一部分恰好浸入溪水中,形态新颖别致。徐渭在梅花的左边题诗一首:“梅花浸水处,无影但涵痕。虽能避雪压,恐未免鱼吞。”前两句诗意空灵,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尖锐地指出高洁的人身处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难以预料和躲避各种迫害,明显联系到了他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及世事对他的不公。 徐渭的写意花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在用笔上强调一个“气”字,用墨上强调一个“韵”字。实际上笔与笔之间有“笔断意不断”的气势在贯通着;他的用墨看似狂涂乱抹,满纸淋漓,实际上是墨团之中有墨韵,墨法之中显精神。由此可见,徐渭的画是在用情感

分析葡萄以《墨葡萄图》中徐渭的书画艺术论文网站(精)

分析葡萄以《墨葡萄图》中徐渭的书画艺术论文网站 内容导读:,此时另一种学说的传播在衰落的时代,可否兴盛并解禁人的思想呢?这时的徐渭正赶上了儒家中“心学”学派大兴与朱程理学思想的碰撞。同时掀起了个性解放的思潮,徐渭在思想上深受极大的影响,在晚年的书画等艺术作品表现的极为明显。徐渭生平徐渭(1521—1593),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 摘要:徐渭艺术主要源于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大明朝社会动荡,他具有强烈的个性,力图追求个性解放最终难以摆脱自身的传统意识。笔者认为了解徐渭的书法艺术以他的生平、社会环境、个人性格来综合分析。本章中《墨葡萄图》为徐渭晚年水墨作品,纵116.4CM、横6403CM为例来分析徐渭书画艺术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关键字:徐渭墨葡萄青藤道人书法艺术水墨艺术 往往时代造就一个人,在大明朝的社会可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政治上的内忧和外患直接的结果就是祸国殃民。内忧:帝王的昏庸,严嵩父子重拳在握、结党营私、使得阶层及其腐败。外患:北方俺答的侵扰,东南沿海倭患屡禁不止,可想而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会为人民带来怎样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大明王朝推崇的朱程理学还能固守朝纲继续推动时代的发展吗?大千世界凡是物极必反,此时另一种学说的传播在衰落的时代,可否兴盛并解禁人的思想呢? 这时的徐渭正赶上了儒家中“心学”学派大兴与朱程理学思想的碰撞。同时掀起了个性解放的思潮,徐渭在思想上深受极大的影响,在晚年的书画等艺术作品表现的极为明显。 徐渭生平 徐渭(1521—1593),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道人等,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才艺纵横。在这里为了更好了解徐渭笔者把他的生平分为三个时期: 1、少年时期天才超逸“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于言”二十岁时成为生员。出生官宦家庭、庶出、幼孤、但在受教育的环境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优越性,读书考取功名作为自己追求和奋斗目标,此时的他可谓是前程似锦。2、中年时期思想最为复杂,二十八岁拜王阳明弟子季本、王龙溪为师,学习王阳明“心学”理论。三十一结实谢时臣作《四书绘序》显示出绘画方面的才能。三十八岁正式入幕胡宗宪帐下,积极投身于抗倭战争,为胡宗宪作《再进白鹿表》奠定了他的文学才能。四十岁中举人,严嵩的倒台和胡宗宪下狱瘐死,因惧受牵连,曾一度惊狂,屡次自杀导致误杀续妻张氏,促成了晚年命运的潦倒。3、晚年是他思想大的转折时期,这时对社会的不满,反抗社会黑暗,藐视权贵,怀才不遇等都在晚年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如:《墨葡萄诗》就是一例子,诗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稍作解析:这里的“半生”通常为五十岁前后,其一、指明《墨葡萄诗》或者《墨葡萄图》创作时间在晚年,其二、指明晚年的生活状况,他遗憾表达现今五十有余已经变成了老翁。“落魄”有精神上的失落和现实环境的遭遇。诗中“独立书斋啸晚风”重在“啸”字,有抨击社会、蔑视权贵的状态,更有“傲物”和

画家徐渭的简介

画家徐渭的简介 徐渭是明朝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徐渭极高的才华,让他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画家徐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渭(1521;1593)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他自己尤以书法自重。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袁宏道等称赞他的书法“笔意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他画的《黄甲图》,峭拔劲挺,生动地表现了螃蟹爬行、秋荷凋零的深秋气氛。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著

作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徐文长全集》等。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 徐渭的艺术价值徐渭出生于明代的阴山,今浙江绍兴市,号天池山人。明代是字画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因此,在明代就有了很多种派别,徐渭则属于青藤派。徐渭在当时就与解缙、杨慎共同成为明代的三大才子。 徐渭也凭着自己的才能,不断优化自己的字画技巧,成为了明代拥有最高成就的水墨写意画大师。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与其他的相比,更是独树一帜,开创了水墨写意画的新风。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不拘泥、将画中的一切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也并不只是单单追求外表的模样,更注重绘画者内心的感受。也正因为徐渭追求的不只是表面,而是内在,所以徐渭能够成为独领风骚的开创者。 对于徐渭来说,他的水墨写意画,并不是他最喜欢的,他自己最得意的要属他的字了。在明代不只画家很多,书法家也有很多。明代的书法在原有的书法上又有了新的进步,所说各个字体,都会有比较杰出的人物,但是草书却是在明代有更大的成就。徐渭最擅长写的字体正是狂草,他写的狂草一般人都看不懂到底写的是什么。虽然别人不了解,他自己却乐在其中。在徐渭自己的每一副画上,他都会为之题诗一首,来展现他的才能与书法的技巧。 徐渭的字画流传到了现在,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及其情感诠释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816916831.html,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及其情感诠释研究 作者:王晓东 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7期 摘要:徐渭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青藤画派的鼻祖,对人物、花鸟、竹石、 山水无所不工,其中以花鸟最为出色,是大写意花鸟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徐渭画风别具一格,一改明代之前的花鸟风格,开创了明代大写意花鸟绘画的新画风。不仅丰富了中国画的种类,对后世画坛的影响极其深远,更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着重对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情感方式,并更好地对其画作风格进行诠释。 关键词: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特征;情感方式;画作风格 0 前言 徐渭,绍兴人,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戏曲家及书画家。他是开创大写意花鸟画的先驱,将中国传统画从内容和形式上提升至新的境界,其画风在内容上一改以往严谨的风格,题材更加贴近生活,所画作品都进行了自我的情感诠释。在形式上,结合花鸟和草书,并巧妙地将自己的情寓融入画作当中,将国画形式完美地呈现出来。徐渭大写意的花鸟画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还体现出对真、善、美的探寻。其独特的艺术思想和高超的笔墨技艺在當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同时也是极具永恒的美学价值的。 1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成因 中国画体系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花鸟画,花鸟画在整个国画的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写意花鸟画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文化积淀,经过不断的发展而形成的。明代成为当时写意花鸟画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的写意花鸟画家,而徐渭则真正将大写意花鸟画推至巅峰。 2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具有三大艺术特点:其一,擅长以书法笔墨入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杂花图卷》,观者能从整个画面中看出干净、放松的形态,浓墨、淡墨交相辉映,将细腻的地方表现得淋漓尽致,透过画面中的枝干线条能感受到作者绘画的技艺、手法及当时的绘画心情,整个画面和别具一格的字体相得益彰,整体布局合理,留白恰到好处,画中葡萄藤较粗部分的枝干用了飞白画出的手法,而变化的藤枝则运用了小毛笔画法,使观者能从画中藤蔓的表现上感受到画作者情绪的变化。在中国画用墨方面,他已达到高深的境界,其表现技术不受拘束、大气磅礴,泼墨技法运用得非常娴熟。其二,徐渭以往的花鸟画风大多沿袭了宋代宫廷画

谈徐渭的大写意画

谈徐渭的大写意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 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

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文长从小跟陈鹤学画,奠定了他绘画风格的基础。陈鹤字鸣野,号九皋,别号海樵山人,出身于绍兴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因少年病弱,辞去世袭军职,在绍兴怪山修建飞来山房和息柯亭,广交宾客,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善制散曲,为绍兴文坛的盟主。徐文长自幼爱好绘画、戏曲,可以说是深受了他的影响的。 陈鹤的墨迹已难看到,据与他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载,说他作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如姜二酉撰的《陈鹤传》中说:“慕山人者,每候山人饮宴兴酣,载笔素以进。山人则振髯握管,须臾为一掷,累幅或数十丈,各惬其所,乞而后止。”(姜二酉《无声诗史》,另见《徐文长全集》卷二十七《陈山人墓表》)徐文长关于他的记载则更多,如他在《书陈山人九皋三卉后》说:“予见山人卉多矣,曩在日,遗予者不下十数纸,皆不及此三品之佳。滃然而云,莹然而雨,泫泫然而露也。”(《徐文长全体》二十一)可以想见,陈海樵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泼墨大写意,而徐文长绘画的基本风格亦正是这样。

美术毕业论文徐渭书画艺术成就浅析

X X 大学毕业论文 徐渭书画艺术成就浅析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徐渭书画艺术成就浅析 内容摘要:徐渭悲剧的一生造就出一代艺术奇人。他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徐渭着意追求一种自我释放,一种激情飞扬的大写意。他的激情,他的见解,他的胆识,他的悟性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徐渭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大写意创作激情 在高师的花鸟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技法课还是欣赏课都无法绕过艺术奇人——徐渭。他无与伦比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激情给当下莘莘学子及其他创作者留下弥足珍贵的启迪与思考。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又号青藤道士,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是我国16世纪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出生于败落的官吏家庭,年少时成为孤儿。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读书刻苦,想通过自己努力以求取功名来改变自己的苦难生活,然却屡遭不幸。早年屡试不第,后受到牵连险些入狱,精神一度失常,前后自杀达9次之多,皆未死,此后便时疯时醒。后在精神错乱中误杀妻子,因而入狱,7年后经朋友相助保释出狱。晚年住绍兴前观巷的两间小屋里,以卖画为生,穷困潦倒。他在《青藤书屋图》上题有“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是他贫穷孤苦、颠沛流离的生活写照。最终,徐渭于1593年抱愤而逝,年73岁,死前身边唯有一条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条席子也没有,可谓凄惨悲凉。 然而,命运的坎坷却激发他的抑郁之气,生活的激烈波动,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这在他的书画中都有着强烈反映,也是形成他个性风格的最重要的因素,加上他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造就出一代“旷世奇才”。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上无不精通,且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里仅就书法和绘画方面感受一下他的艺术魅力与激情。

[大写意,徐渭,画风]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摘要]明代画坛奇才徐渭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以狂草笔法入画,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满腔愤懑和激荡难平的心绪,作品凝结了他孤独落魄的人生经历,形成个性鲜明、狂放奇崛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花鸟画大写意画风,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美学主张 明代画家徐渭有着不同寻常的孤独落魄的人生经历,他凭借特有的艺术才华,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开创了中国花鸟画大写意画风,将文人画以画为寄、抒写真性情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并且不同于以往文人画的文雅、含蓄、静、淡泊,形成了汪洋恣肆、狂放洒脱的笔墨风格,成为明代绘画革新的代表。 一、狂放泼辣的大写意画风 徐渭可谓明代画坛的一位艺术奇才,自幼聪慧,才华横溢,诗文、书法、绘画皆有突出成就。但一生坎坷,命运悲惨,半生奋斗,终与仕途无缘,空有才华,托足无门。晚年以书画维持生计,穷困潦倒。多舛的命运使他伤痕累累,孤独忧愤,他借诗文书画宣泄自己倍感压抑的情感和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从他不拘一格的形式和充满张力的笔墨中,可以感受到他胸中的积郁和满腔愤懑。他把这一切都融入到他的诗文书画中,形成了个性鲜明、情感强烈的独特风格。 徐渭大写意画风的形成不仅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也受到明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明代后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尤其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受到推崇,文化思想领域冲破了程朱理学和封建文化的束缚,重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追求表达自我真情,成为明代中期以后的美学思潮,也成为文人和画家所信奉的美学趋向。这种具有叛逆精神和崇尚表达真性情的艺术风尚,也影响了徐渭的绘画思想基础。 徐渭的水墨写意花卉还注意吸收借鉴前人的经验,对陈淳的写意花卉,粱楷的水墨减笔,林良的粗笔,以及倪瓒的简逸等,都研习揣摩,融会贯通,集众家之所长,又不为传统所囿,自成一家。 徐渭在明代重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影响下,集前人之所长,变革古人的正统画风,以他全面深厚的学识修养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加之他坎坷的身世遭遇和愤世嫉俗、孤独狂傲的内心,最终融合为他狂放不羁、汪洋恣肆的大写意花鸟画风。 二、诗书画结合的绘画创作 徐渭学识修养丰富深厚,多才多艺,诗文书画样样俱佳。《明史?文苑传》记载徐渭“天才超轶”,十几岁时就仿杨雄文章《解嘲》作了《释毁》一文。其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诗文、戏剧都有很高造诣,诗歌创作以七律、七古见长,明代“公安派”领袖袁宏道对其诗文大加赞赏,称其“明代第一诗人”。戏剧方面,徐渭是明代中后期影响最大的杂剧作家,创作了杂剧《四声猿》,被誉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还著有研究宋元南戏的《南词叙录》,是我国最早研究宋元南戏的专著。

评徐渭的泼墨写意画

评徐渭的泼墨写意画 作者:佚名来源:拙风文化网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徐渭泼墨写意画的特点,其画的似与不似,与书品相通,与人格相通,品味其画,更能深切的体会这其中所承载的画家的痛苦和泪水、郁闷和隐衷。 关键词:徐渭;泼墨写意画;人格 徐渭(1521-1593),自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山阴人。徐渭一生坎坷,早年丧父,终年丧兄,家境贫寒。屡次应试不中,后因参加抗倭战争,成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僚。后胡遭弹劾并在狱中自杀,徐渭听说后,精神几近失常,竟因误杀自己的妻子而入狱。出狱后,徐渭曾自杀九次,几近癫狂。晚年极其贫寒,靠卖画为生,生活凄惨,73岁离开人间。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当人们品味他的诗、画、书更能深切的领会这其中承载着画家埋藏心中的郁闷和隐衷、痛苦和泪水,还有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格,而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他的水墨画。 一、似与不似之间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急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