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朝主要人物

南朝主要人物

南朝主要人物
南朝主要人物

宋武帝刘裕小传

刘裕(363- 422年),南朝中宋王朝的建立者,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曾祖刘混东晋时渡江侨居京口,父亲刘翘曹官居郡功曹,早亡。刘裕少时生活贫困,以樵渔及贩履为生,曾为北府兵将领孙无终冠军府司马。隆安三年(399年)任前将军刘牢之的参军,随从镇压孙恩起义,累官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桓玄依仗父祖留下的力量,谋夺朝政,以讨伐司马道子、司马元显为名,入建康自立为楚王,并解除北府兵将领刘牢之等的兵权,提拔刘裕,以使镇压东南沿海的孙恩余众。刘裕对桓玄表面恭顺,内则团结北府将士伺机反抗。

桓玄逼晋安帝退位篡晋后,刘裕于元兴三年(404年)与刘毅、何无忌、檀凭之等二十七人自京口起兵,杀镇守京口的桓修,并于次年击溃桓玄。桓玄挟安帝退往江陵(今属湖北),后为刘毅所统率的北府兵击垮。安帝回建康复位。刘裕因平乱立下大功,官居侍中,晋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守京口。义熙四年(408年),他作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入京辅政,独揽朝政大权。

占据山东地区的鲜卑慕容氏的南燕政权乘东晋衰乱之际屡次侵扰东晋边境。义熙五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四月,率水军从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岘(今山东沂水北穆陵关)。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收复青、兖两州。义熙七年,镇压卢循起义军。义熙八年,消灭了刘毅、诸葛长民、晋朝宗室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大肆清除异已,巩固后方。义熙十二年,后秦主姚兴病卒,子姚泓继位,兄弟相互残杀,关中大乱,刘裕乘机率大军北伐后秦。他们途经黄河,击败北魏军,第二年就攻克了洛阳。到潼关后,刘裕命令大将王镇恶直奔长安,姚泓投降,后秦灭亡。晋军收复长安后,在少数民族统治下长达百年的汉族百姓纷纷前往。这时因朝政发生变故,刘裕怕政权旁落他人,便留下次子刘义真镇守长安,自己仓促返回建康。因长安留守军内讧,夏主赫连勃勃乘机夺取关中。刘义真虽被迫撒出长安,但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刘裕南返后,加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安帝死,恭帝继位,征其入辅,封为宋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改元永初。他在称帝前后,注意节俭,整顿东晋朝纲,抑制豪强,重用寒门;废除一部分屯田池塞以赈百姓,禁止豪强封固山泽,继续实行“土断”,精简侨州郡县;减轻刑罚,亲自听讼,大兴学校,重视儒学。这些措施使江南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为元嘉之治(424- -453 年)奠定了基础。

登基两年后,即公元422年,刘裕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岁。

宋文帝刘义隆小传

刘义隆(407- 453 年),南朝宋文帝,小字车儿,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为宋武帝刘裕第三子。他博览经书史籍,善隶书,为人深沉富有谋略,但自小体弱多病,性格好猜忌。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年),他被封为彭城县公,历任徐州、司州、荆州刺史。宋永初元年(420年),封为宜都王,镇守荆州。刘裕病死后,太子刘义符继位,是为少帝,但因为游戏无度,不亲理政事,于景平二年(424年)

五月被辅政司空徐美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共同废黜其帝位,并迎立义隆为皇帝,改元元嘉。“元嘉”便为刘义隆统治三十多年的年号,因为其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被后世的史书称之为“元嘉之治”。义隆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于元嘉三年(426年)杀徐美之、傅亮、谢晦,从此政由己出。元嘉六年,因病重由其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掌朝政。义康总揽朝政大权,其势力大长,一时权倾天下。但到元嘉十七年为义隆罢斥,改授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今江西南昌),元嘉二十二年被废为庶人。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六十万大军进攻江南,而且自己也亲率大军渡过淮河直趋瓜步(今六合东南),隔长江威胁京城建康。义隆恐义康在后方乘机作乱,便下令将其杀害。南朝刘宋王室骨肉相残自此开始。元嘉三十年,义隆为太子刘劭所弑,谥“景皇帝”,庙号“中宗”。孝武帝定乱,改谥“文皇帝”,庙号“太祖”。义隆在位期间,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三十多年中,国家相对安定,开创了刘宋- -代盛世。

齐高帝萧道成小传;

齐高帝萧道成(427--482年),南朝中齐的创建者,字绍伯,小名斗将,在往四年。先祖世代居住在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峰成镇东)。高祖萧整于东晋初年过江,客居在晋陵武进(今属江苏)。东晋在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因此萧氏便为南兰陵人。他从小师从名儒雷次宗接受教诲,学习了《礼》和《左氏春秋》。在宋时步入仕途,起初为左军中兵参军,后领一偏军征讨仇池,进军到距离长安只有八十里,因为兵力不足,又听到宋文帝去世的消息,才返回。明帝时为右军将军,先后镇守会稽(今浙江绍兴)、淮阴(今江苏清江西),以军功累官至南兖州刺史。明帝去世后,他与尚书令袁架等共掌朝政,并领石头戍军事。元微二年(474年),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反叛,他率军平定叛乱后进爵为公,迁中领军将军,掌握了禁卫军,督五州军事,与袁架、褚渊、刘秉号称“四贵”。

宋皇室成页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自相残杀,战乱不断,朝廷实权逐渐集中到萧道成手中。异明元年(477年)七月,道成杀后废啼刘昱,立刘准为帝(顺帝)。希道成被封为齐王,兼总领军国大事,第二年诛灭了仍旧忠于宋室的袁架、荆州刺史沈攸之、黄回等力量。第三年四月接受顺帝刘准禅位,即皇帝位,国号齐,改元建元,史称南齐。道成吸取了宋亡的教训,务从俭约,减免百姓的通租宿債,寬简刑罚,使人民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但对宋宗室王侯,不管老少皆幽死。次年下令扩大清理户籍,按虞玩之的建议,设立校籍官,以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版籍为准,整理户籍。但校籍工作弊端百出,贫苦人民常被诬为

户籍诈伪而被从户籍中剔除出来,同时也侵犯了庶族地主的利益,因而

引发了农民起义。

公元482年,在位四年后,萧道成病逝,终年五十六岁。

梁为南朝第三个王朝,共历四帝,五十六年。而萧衍一人就做了四十八年的皇帝,是南朝历史上开国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可以说梁朝既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也是他亲手摧毁的。让一位开国皇帝又亲眼见证了自己王朝的衰败,可以说这也是一种悲哀吧!

梁武帝萧衍小传

梁武帝萧衍(464 549年), 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现江苏武进县)人。他原来是南齐萧道成的族侄,性格果敢。南齐末年,他被任命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机打造兵器,整治舟船,静等天下大变。齐永元二年(500年),他以讨伐东昏候萧宝卷为名,举兵攻入建康城,掌握南齐王朝的实权。齐中兴二年(502 年),他迫使齐和帝萧宝融禅位于已,正式称帝。萧衍在位四十八年,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他颁布法令,禁止向官吏献礼行贿,积极倡导纳谏,对官吏进行监督;注重兴修水利,奖励农耕,减免赋税,减轻劳役,百姓安居乐业;建国学,开五经馆,修孔庙,亲自为太学生讲课,著述《孝经义》、《周易六十卦》等二百余卷。梁武帝统治时期是南朝历史上最为稳定富足的几十年。梁武帝一生尊儒崇佛,立佛教为国教,大建寺庙。他不但广建佛寺,而且为了替建康的僧人幕化,四次舍身同泰寺,让手下大臣们先后以数亿钱赎回。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当时建康城内外众多佛寺的写照。他还组织人马,举行辩论,攻击无神论者范续及其“神灭论”思想。太清二年1648年),降将侯景叛乱,攻破建康宫城一台城。梁武帝被因禁在净居殿,仍念经不辍。四月,他因忧愤饥饿而死。

梁武帝博学多通,文武兼备,长于文学,善音律,工书法。《梁书刘孝绰传》称其“雅好虫篆”。萧衍生前重视钟繇、王羲之的书法,对钟繇,王羲之的艺术成就颇有精到见解。他把“始同机神”作为书法的批评标准,不仅开唐人评王羲之之先声,最重要的是为品评书法确立了一项重视神韵的审美法则,从而也确立了自己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侯景小传

侯景,字万景,朔方人,或云雁门人,即现在的山西朔州人。他从小便放荡不羁,乡亲们都很怕他。等到他长大后,因为骁勇有膂力,善于骑射,被选为北镇的戍兵,不久就立有战功。北魏孝昌元年,怀朔镇的鲜于修礼在定州叛乱,攻没郡县;又有柔玄镇兵杜洛周(又称吐斤洛周)率其党羽,复寇幽、冀,与修礼相会合,有大概十余万人。后来修礼被杀,部下纷纷潰散,怀朔镇将葛荣收集这些溃部,攻打杜洛周,消灭他之后尽占他的部属,被当时人称为“葛贼”。孝昌四年,魏明帝驾崩,太后胡氏临朝听政,天柱将军尔朱荣从晋阳入都城杀了胡氏,并诛其亲属党羽。侯景率军投靠了尔朱荣,被委以军事。之后,葛荣向南进過,尔米荣亲自率军讨伐,命令候景为先驱。候景到了河内,出击,大破葛荣的军队,并生擒了他,因功被握升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阳都公。侯景从此开始威名显盛。

后来,侯景投靠了东魏丞相高欢,又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

公元548年,侯景拥立萧正德为皇帝,改元正平。不久,他起兵反叛,于太清三年(549年)攻破建康,梁武帝萧衍被困饿死。侯景又立太子萧纲为皇帝,并自封为大都督。台城在久围之下,粮食断绝,城内发生瘟疫,死者十之八九。候景进入建康后,放纵士兵们烧杀劫掠,建康一时成为废墟。侯景陆续派军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劫掠,于简文帝大宝二(551年)被陈霸先、王僧讲去败。侯景企图逃亡,却被部下杀死。

侯景起初在投降梁朝时备受宠遇。在寿阳(安徽寿县)时,侯景曾求婚于王、谢等世家大族,被先后拒绝。侯景进入建康后,王、谢二家被屠杀最惨,几乎灭绝。侯景之乱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六朝古都的建康在当时记载:“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而中原冠衣,随晋渡江者百家,在侯景之乱中也大都被杀绝。

陈: “隔江犹唱后庭花'

在平定“侯景之乱”中强大起来的陈霸先于公元557年废末帝萧方智自立,建国号为陈。历史进入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一陈朝,它也是南朝中国力最为弱小的朝代。这时候的南北实力已不如从前相等。经过‘侯景之乱”,北方巳强于南方,但由于北周和北齐的对峙,使陈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但随着北周统一-北方,陈最终被扫进了历史的硝烟中。

陈武帝陈霸先小传。

陈霸先(503- -55 年),字兴国,南朝陈吴兴下若里(今浙江省长兴县) 人。初仕梁,曾辅佐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天成元年(55年),诛杀王僧辩,立教帝,被封为相国,后封陈王。败北齐,清除王僧辨的余党,受百姓拥戴,后受禅为帝,国号陈,都建业,在位三年。

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志向远大,恭俭勤劳。陈霸先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实,世居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于西晋永嘉年间避乱,随西晋王室渡江南迁。陈达出任长城(长兴古县名)令,就在当地定居下来。陈霸先青少年时练武,兴趣广泛。

陈霸光因出身寒门,起先担任过里司、油库库吏,不久,担任了新喻候萧映(果或帝侄子)侯府的传今变。由于受到萧映器重,萧映任广州刺史时,授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梁大同十年(544年),广州爆发叛乱,萧映被围。陈霸先率三千精兵,一战解围,受到梁武帝瞩目。梁大同十一年,陈霸先受任为交州司马,兼武平(在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前往交州讨伐地方分离势力。交州平定后,巳是梁太清二年(548年)。梁朝首都建康被侯景围困,梁武帝饿死,萧纲被扶为傀儡皇帝。陈霸先得知都城被围,立即准备赴援,但从广州到建康,大大小小的地方藩镇势力或勾结侯景,或拥兵自重,层层设阻,处处为难。陈霸先以国家大局为重,与这些藩镇势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太清三年底,陈霸先遣使往江

陵,投到湘东王萧绎门下,取得了北伐的合法权。在战胜各种地方割据势力后,陈霸先大军于大宝二年(551年)六月发兵南康,沿精江北下。大宝二年十月,候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 -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军队三万人。陈霸先与西路都督王僧辩会师后,于三月在建康与候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候景的势力。萧绎就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梁承圣三年(554年)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陈霸先与王僧辩反复商议,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到建康,准备称帝。承圣四年(555年),北齐乘梁国多次遭遇兵祸之机,派兵南向,护送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果国帝位,企图扶植傀儡皇帝。王僧辩屈从于北齐的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陈霸先出于国家民族利益,于九月在京口举兵,杀死王僧辨,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果朝军国大事,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年)底和太平元年(56年)六月,先后击清北齐的两次大规模进犯,陈霸先有志于统一天下大业,平定侯景之乱后,曾亲自铺英三下广陵,企图收复失地。公元557年,

梁末帝箫方智禅位,陈霸先称帝,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稳定。公元559年6月,陈霸先逝世,

终年五十七岁

陈后主陈叔宝小传,

陈叔宝(553- -604年),字元秀,南北朝时期陈朝末代皇帝,在位七年,年号至德、禎明。他是陈宣帝陈顼的长子。后主虽然身为太子,但是其皇位却来之不易。陈宣帝的次子、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想杀了陈叔宝。宣帝去世,叔宝在宣帝灵框前大哭,叔陵乘机拿着把磨好的刀刺向叔宝,正好砍向叔宝的脖子,幸好没有砍到脖子内部。叔宝在左右的护卫下慌忙逃出去,并派大将萧摩诃杀了叔陵。最后叔陵被杀,叔宝登上了皇帝宝座,就是陈朝末代皇帝陈后主。

陈叔宝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只知道游宴玩乐,制作艳词,还大建宫室,滥施刑罚,弄得民不聊生,朝政极度腐败,国势日表。而就在后主即位的前两年,一向与陈朝为敌的北周发生了一件改朝换代的大事:北周丞相隋国公杨坚废掉了年幼的周静帝宇文阐,自立为帝,建立隋朝,北周灭亡。而陈叔宝却一点也不防备隋朝。大陈祯明二年,即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元帅,率八十总管、五十一万士兵南犯。陈叔宝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照样吃喝享乐,还说: “王气在此,齐兵三次来,周兵一再来此,无不摧没。这次来者必自败,不用担心。”第二年(大陈禎明三年,即隋开皇九年,588年正月,隋军分道攻入建康,陈叔宝与爱北张丽华、孔贵纪进入并中,后被停,陈灭亡。至此,长达四百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结束了。

陈叔宝死于隋仁寿四年(604年),享年五十一岁。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 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 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二、内容探究 (一)东晋的兴亡 师: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结束。第二年,东晋建立。 师:阅读课本中“东晋的兴亡”的相关内容,思考:第一,东晋是如何建立的?第二,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1)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地主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地主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

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第5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1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2决策的合理性3 科举制的影响4 地方行政管理体系5 监察制度的影响6综合7 一、选择题 1.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 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设立三长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 解析:A“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意思是说北魏的官吏巧取豪夺,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盛行。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严惩贪官污吏,同时实行俸禄制。 2.(2019·广东湛江一模)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

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 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 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 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 解析:B宗室外戚代表皇权势力,在西晋和南朝还有一定实力,东晋则势力衰微;世家大族代表门阀势力,在两晋南朝势力强大,尤其是东晋。两者在官僚体系中比例的变化反映了两种政治势力斗争激烈,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僚的来源,并不涉及官僚的任命,材料无法说明官僚体系遭到破坏,A项错误。皇权势力存在反复,不能说明“衰微”,C 项片面。门阀势力在南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衰落的迹象,唐朝后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历史进步,D项错误。 3.(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 A.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 B.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 C.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 D.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 解析:B材料“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说明参与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2、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3、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影响 【教学难点】 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江南美景的图片和,播放视频《江南美景》。 教师:同学们,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那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 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明 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二、合作探究: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问题:司马睿在东晋时期,出现“王与马,共天下”政治局面,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回事吗?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在东晋初年,王导主政在内,王敦领兵在外,权倾朝野,故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你们听过“闻鸡起舞”的故事吗?故事主人物是谁?他为什么要如此勤奋练舞? 展示:教材83页的相关史事,请学生阅读和回答问题。 西晋末年,祖逖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是否支持祖逖的提议?得不到东晋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祖逖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东晋初年,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祖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 2.东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睿 D.司马腾 3.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5.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建业 6.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 (1)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

(2)北方人民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 B.司马炎和王维 C.司马睿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猛 2.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A.东汉 B.东吴 C.西晋 D.东晋 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4.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今南京的是( ) ①东晋②南朝时期的宋王朝③南朝时期的齐王朝④南朝时期的梁王朝⑤南朝时期的陈王

朝⑥三国时期的吴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 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6.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 ①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江南战争较少,相对稳定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④大批北人南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8.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请你围绕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歌展示】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以下诗歌,请你回答东汉以后我国北方的社会状况。 《蒿里行》 曹操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讲义

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 隋唐 魏晋至隋唐(220~907 课时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北朝时期的政治:(1)三省制。(2)九品中正制度。(3)北魏孝文帝改革*。 2.唐朝的政治:(1)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2)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3)科举制与监察制度。 (4)唐太宗*。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 考点一君主专制的演进 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内容???①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 审议和执行。②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考点二 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加强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考点三 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 (3)选官依据:门第出身。 (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 2.科举制 (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四 选修部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1) (1)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③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④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内容

【优选】2016新人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 一、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的() 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2.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统治者施行仁政 C.水利设施齐全 D.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3.《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4.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 B.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 C.造船技术较高,造船业发达 D.建康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5.下列政权中不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A.东周 B.东晋 C.东汉 D.北魏 6.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三国、南朝 C.三国、两晋、南朝 D.春秋、战国、魏晋 7.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因为它曾做过六个朝代的都城,下列以它为都城的六个朝代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三国中的吴②宋③齐④梁⑤陈⑥东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⑥①②③④⑤ 8.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 9.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东晋和北魏 B.东晋和前秦 C.西晋和前秦 D.西晋和北魏 10.南朝开始的标志是() A.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 B.229年,孙权建业称帝 C.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D.420年,刘裕建宋 11.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 种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4.“(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15.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②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③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江南。④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无答案)

利津县初中历史七上第十八课导学案 课题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 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型新 授 时间月日(星期) 成果目标1.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 2.通过了解东晋、南朝外部环境和统治政策的变化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阅读、理解、归纳史料,逐步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4.通过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等,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 要素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 情景导引请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 江南? 思考:江南好在何处? 活动自评: 在诵读中,学生感受江南 之美,为探求江南地区开 发塑造氛围。 思维对话问题一:回顾三国—西晋的演变,了解西晋灭亡到东晋建立的更替 活动一:观看课件演示三国两晋的更替,通过“王与马,共天下” 的历史现象,思考东晋统治表现出的特点? 问题二:了解东晋演变过程中重大事件、影响 活动二:通过课件展示,把握节点:士族政治、祖逖北伐、淝水之 战、东晋灭亡。 问题三:南朝是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 活动三: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宋齐梁陈前后更替,均定都在建康,史 称南朝。 问题四:阅读材料,指出两个时期的江南有何不同?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 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活动四: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 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活动一:阅读教材和史料, 明确司马皇族在政军方面 依靠王导家族的特点。能 根据教材准确解释+2分。 活动二:结合教材第82-83 页,能联系淝水之战使东 晋消除军事威胁,稳定政 局。明晰东晋建立灭亡的 准确时间+2分 活动三: 知道宋齐梁陈的更替,都 城均在建康,合称南朝+1 分。 活动四:能准确描述两个 时期江南的不同?从劳动 力、生产方式、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表现、贫富程度 等角度,加以合理解释+2 分 活动五:从北人南迁、自 然环境、统治政策、社会 局势、耕作技术等角度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 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导致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是() A.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D.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八王之乱B.祖狄北伐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5.“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A.曹操B.王导C.祖逖D.王敦 6.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直接说明() A.江南人们劳动的辛苦和繁忙 B.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劳动人民的勤劳 D.南方已有双季稻 7.东汉末年,大批北方民众南迁,他们主要定居在() A.四川地区B.岭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淮河中下游地区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 A.成都 B.洛阳 C.建康 D.长安

9.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大量田地被开垦②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使用粪肥④南方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有关东晋南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晋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B.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宋”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D.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11.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宋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12.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城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14.“(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周朝 15.(题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③佛教的传入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日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江南地区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六)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解析版

课时检测(六)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解析:选 D 根据材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并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使南方政权得以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D项正确;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A项错误;B项表述绝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C项错误。 2.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组织屯田( ) A.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D.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 解析:选D 据题干可知,曹操组织屯田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力增强,从而推进了北方的统一,故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3.(2019·宜昌调研)下图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A.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 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 解析:选D 根据题干图为甘肃出土犁地画像砖,且图中信息为一人一牛耕作技术,魏晋的河西走廊可能性最大,故选D项;这种技术在汉代以后才大规模使用,故A项错误;因为材料所提供的出土文物来自甘肃,故B、C两项错误。 4.(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 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题 新人教版

材料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中国古代史上,司马这一姓氏曾涌现出众多的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一姓氏中的“他”是谁? (1)“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2)“他”是三国时期的大将,曹丕死后,他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3)“他”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成为西晋的第一位皇帝。 (4)西晋灭亡后,“他”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回答: (1)这两段材料中关于江南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根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其影响。

3.约7000多年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农耕文化开始兴起,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到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约7000多年前,我国南方地区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遗址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有哪些?(2)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说一说人口迁移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1)司马迁。 (2)司马懿。 (3)司马炎。 (4)司马睿。 2.(1)材料一描述江南地多人少,经济落后;材料二描述江南经济发达,景象繁荣。(2)因为汉朝时江南尚未得到开发,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南朝时由于北方人口南迁,加上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起来。 (3)江南经济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1)河姆渡遗址。特征:河姆渡人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 (2)自然条件优越;南迁人口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战乱较少,相对稳定。 (3)带来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优秀教案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能够说出北方人口南迁和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 2.通过归纳江南开发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培养学生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探索研究,理解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并分析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江南开发的史实,认识到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文明生产的重要承担者,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通过了解北方农民南迁带来的先进技术是江南得以开发的重要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 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江南经济的开发。 【教学难点】 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东晋南朝政权的更迭 (1)东晋的建立 西晋灭亡后,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健康(南京),史称东晋。 (2)南朝的更迭 420年,大将刘裕灭东晋,国号为“宋”。继宋之后,南方又经历了齐、梁、陈三朝,四朝均定都建康,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 教师利用以下图示引导学生理清政权更替的情况。

蜀↘↗十六国(北方及西南) 魏→西晋(280年统一) 吴↗↘东晋(南方)→宋→齐→梁→陈 2.北方人口南迁 教师(结合“东汉至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从西晋中期开始,出现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中原人口除主要流向南方外,还有一些迁徙到辽河流域,部分迁移到河西走廊。 提问:西晋中期后,为什么会出现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现象? 明确:中原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江南相对稳定。 教师补充其他原因,如自然灾害严重等。 3.江南的开发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孙吴开发江南的情况。 (1)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教师:江南地区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时期的开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提问: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④南北人民的辛勤劳作。⑤江南地区相对比较稳定。 (2)江南开发的情况 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江南得到了开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江南开发的情况:①农业:铁农具普遍使用,深耕细作,积粪肥田的技术得到推广,农作物品种增多。②手工业:冶铁、烧瓷、造纸等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③商业:商业也有一定发展,长江中下游出现一系列商业城市。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人口迁徙和江南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要重点把握江南的开发。 【作业布置】 收集材料,分析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和具体情况。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习题 含答案

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建立:316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随后,皇族________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___为都城,史称东晋。21*cnjy*com 2.东晋社会:司马睿政治上依靠__________,军事上依靠________;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____________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东晋灭亡:________年,东晋灭亡。 知识点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概念:420—________年的170年里,中国__________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________、梁、________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南朝的社会:__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______________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________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________失陷。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2·1·c·n·j·y 知识点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________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生产技术;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________;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来源:21cnj*y.co*m】 2.表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__________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__________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____________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商业和__________繁荣,__________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出处:21教育名师】 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A.西汉B.东汉 C.西晋D.东晋 2.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睿和司马炎 3.东晋是西晋皇族在西晋灭亡后建立的政权。它存在的时间是() A.316—420年B.316—589年 C.317—589年D.317—420年 4.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A.宋B.齐 C.梁D.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并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请学生思考问题,进而顺利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教师展示以下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史料,得出:南朝相继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但是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安定;统治者兴修水利工程,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发展民生;北人南

迁,又一次人口的迁移给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等;江南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较热,本身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优势。 (二)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教师出示史料,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并提出问题:江南地区的开发在农业上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结合课本并分析史料后得出: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得到推广,使荒地变成了肥力较好的农田。 教师补充《晋书·食货志》当中关于东晋后期南方经济发展情形的史料记载,并提问:南方农业的发展还有哪些表现? 学生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归纳得出:五岭地区种植了“三熟之稻”,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使得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保障了百姓的粮食所需。 教师补充:除此之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养蚕缫丝和瓷器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在手工业上又有哪些表现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手工业上,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很有特色。 教师补充:此外,在织布、冶铸、造船、造纸和制盐等方面也都有显著的发展。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学生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内容概括:科举制,重要科技成就,三省六部制,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修部分人物评价之唐玄宗等 【复习策略】 1. 准确掌握知识: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偶尔会出现主观题, 但均与其他知识点放在一起设计, 作为其中的一个提问出现, 并且主要集中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 三年来对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都设计了情景材料, 非常灵活, 这就要求考 生应该非常熟悉教材的知识点, 特别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的纵横联系。因此, 考生复习时除了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外, 还要理解、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整合主要知识点。 2. 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 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思想上, 理学产生发展。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选官制度中应注意科举制,今年考纲新增加的内容。 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知识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屡遭战乱,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他们与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民,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并迅速赶上了北方,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别具风格,石窟艺术兴盛,书法和绘画有了发展,中国文化再次得到多角度的发展和深化。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昌盛繁荣时期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的封建王朝。隋唐时期进行制度革新,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政治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举措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

【培优练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培优练习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刘影 一、选择题 1.“(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 A. 统治者施行仁政,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B. 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工具和生产技术 C. 南北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D. 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经济有新的发展的原因是() ①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②北民南迁,社会相对安定③统治者重视④人民的辛 勤劳动⑤统治者与人民共同劳动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 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4.历史上把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有一个城市相继被六朝定为都城,有“六 朝古都”的美誉,它就是今天的() A. 西安 B. 洛阳 C. 北京 D. 南京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材料四南朝宋文帝大力劝(勉励、鼓励)课(督促)农桑,一再下令“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各尽其方,不得但奉行公文而已”。 ——南朝沈约《宋书·文帝纪》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张骞第一次通西域是哪一年?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2)根据材料二写出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社会情况如何?当时全国经济重心在哪里?(3)根据材料二、三,说说从汉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至少写两点)(4)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回答三点) (5)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天一大联考)南朝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一变化( ) A.使中央权力削弱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C.瓦解了宰相制度D.强化了士族的统治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表明南朝主要是分割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使权力分散,相互牵制和制约,从而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 2.(2019·广西百校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反映出当时( )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答案 A 解析材料“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进步,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不是考试选拔官吏,而是凭借家族势力来选拔官吏,故C项错误;在当时选官重视的是家族的影响力,而不一定局限于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 3.(2018·福建三明二模)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 ) 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答案 D 解析从材料“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可知,地方行政机构的改变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统一,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财政开支和世家大族对地方控制的情况,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机构职能的变化,故B项错误。 4.(2019·安徽皖南摸底)隋代在其监察机构台院设御史若干员,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若干,从七品,主要职责为纠察朝会时百官的言行,并且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仓库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材料可用来说明隋代台院监察的特点之一是( ) A.职责广泛B.越级行政 C.位卑权重D.独立执法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

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诗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上述诗文在怀念江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 二、讲授新课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高考真题刷一刷魏晋隋唐时期

(接上)小结: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 —前207)、西汉(公元前202—9)、东汉(25 — 220)等王朝, 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 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 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等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 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 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1. (2019 ?全国新课标卷I 文综-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 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弓I 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 ?加剧了土地兼并 C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 .刺激了人口南迁 3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 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6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 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 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他高超的统治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表 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至唐代称作“拔河” 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2所示。 26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 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