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二章》学案完美版

《〈论语〉十二章》学案完美版

《〈论语〉十二章》学案完美版
《〈论语〉十二章》学案完美版

第十课《〈论语〉十二章》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罔(wǎng)殆(dài)箪:(dān)曲肱(gōng)2、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情境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质疑探究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的三句话各讲了什么。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中讲了什么。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了什么。

④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⑤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中讲的是什么。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讲的是什么,阐述了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①朗读并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想想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①划分停顿

②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③本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当堂检测

1、解释一词多义的字。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古今异义字。

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

今义: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练习题

10、《论语》十二章

预习自测

Yùnyuèxǐngchuánwǎng dài dān gōng

质疑探究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当堂检测

1、为:当、做替

知:了解懂得

其: 它的他人

2、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今:数词,三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写作《学会记事》 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点: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 教学难点: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18节) 导入:一、谈话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新授:二、请同学们阅读《学会记事》,并交流阅读心得。 讨论:1.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 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 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条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 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12-《论语》十二章(教案)

12 《论语》十二章 知识和技能: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过程和方法: 1.分“章”朗读课文,每读一章,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2.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解注释,说译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文章所阐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践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1.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文言文词语、句子的理解和积累。 1.板块式教学思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3课时 ●第一课时● 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章;研读前四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二、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1孔子及《论语》作品简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 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

《写作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写作学会记事 韦惜玲 课前准备: 1.完成习作《忘不了军训中的那件事》。 2.教师批改、梳理、归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作为师生集体评议、修改的例文。 3.制作微课,设计前置学习任务卡,体现翻转式学习,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审题确定写作意图。 2.能根据意图选择素材,详略得当。 3.能紧扣意图叙事具体。 学习步骤: 一、审题目,明意图 1.反馈前置完成情况,表扬优秀。 (ppt出示) 小结:明确三个妙招:明确意图,选择素材,叙事具体。不过,在大家的第一次作文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请看一组数据。 多,不会根据意图详细、具体、多角度、多层次地记叙、描写事情。 3.示学习目标。 过渡:第一个目标,明确意图,通过前置反馈,已经基本达成。现在我们要突破第二个目标——能根据意图选择素材,详略得当。 二、据意图,选素材

1.播放微课。 2.课堂检测。 例文的写作意图:军训磨练了我的意志力。 第一天站军姿——后面几天的军体拳等训练——最后一天家长观看——其他中队展示——我走错步子——我们中队展示——会操完颁奖——教官买蛋糕庆功 根据例文的写作意图,大家看看应该选择什么素材,做到详略得当。 明确:第一天站军姿(可详写可略写)——后面几天的军体拳等训练(可详写可略写)——最后一天的家长观看(略写)——其他中队展示(略写)——我走错步子(详写)——我们中队展示(详写)——会操完的颁奖(略写)——教官买蛋糕(略写)因此,写作之前一定要先想明白,我的意图是什么,把能表现意图的素材详细写、具体写,其他内容则尽量略写,甚至删除,这就是详略得当。 三、扣意图,写具体 1.播放军训视频。 怎样才能紧扣意图叙事具体呢?请看一个视频,回顾军训生活,特别留意那些特写镜头下的瞬间和细节。 (学生观看视频) 现在请大家在前置学习的基础上,继续修改提升例文。我把大家的前置学习任务卡都上传了,每个小组修改被选中的那一份。温馨提示:尽量运用微课里的武功秘籍哦! 2.改例文。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讨论,组员集思广益,一人执笔汇总修改意见。 3.展示改文,师生评议。 参考:环境,可以烘托意图;人物,写出感受,可以凸显意图;过程,曲折有致,应该围绕意图等。 四、改自文,升一格 1.个人改作文。 2.展示改文,师生评议。 五、教师示范 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操场像蒸笼一样,热浪滚滚,使人喘不过气来。(环境)我的心也随着温度升高,焦躁不已。等待入场的几分钟,仿佛过了好几年。(心理)展示开始了,教官扯着嘶哑的喉咙喊着口令,(神态)汗水已经完全浸湿他的衣服。(外貌)我绷紧神经,全神贯注,生怕听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心理)双手贴紧裤缝中线,眼睛平视前方,踏步有力,干脆利索。(动作)前排的同学,一个个挺直脊背,像一棵棵青松。(比喻)他们伸出的手臂、踢出的脚尖,都充满了力量,(动作)动作统一,踏步声一致,就像一个人在操练。连今天身体不适的小于都皱紧眉头坚持着,明亮的眼睛放射出坚定的光芒,汗珠也在闪闪发光。(细节)场外的班主任正微笑着看着我们,眼里满含鼓励。(观众)看到他们,我的身体仿佛注入一股无形的力量。(情感)“一、二、三、四……”(声音)我的声音汇入集体之中,呼声直冲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夸张)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军训,我忘不了艰苦训练后的会操完美表现,我忘不了团结协作勇争第一的自豪。感谢军训让我明白了:磨砺过的青春更加闪亮!(写作意图)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练习

《论语》十二章?????

1.一词多义 (1)知○1人不知.而不愠 ○2温故而知.新 (2)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乐.亦在其中矣 2.重点实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 说(2)人不知而不愠.愠(3)不亦君子 ..乎君子 (4)吾日三省 ...吾身日: 三: 省:(5)为人谋而不忠.乎忠:(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7)传.不习乎传: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9)三十而立.立: (10)四十而不惑.惑:(11)七十而从.心所欲从:(12)不逾矩 ..逾: 矩:(13)温.故而知新.温: 新: (14)可以 ..为师矣可以:(15)学而不思则罔.罔:(16)思而不学则殆.殆:(17)人不堪.其忧堪:(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19)饭疏食饮水 ..饭: 水:(20)曲肱.而枕之肱: (21)子在川.上曰川: (22)逝.者如斯.夫逝: 斯: (23)不舍.昼夜舍: (24)匹夫 ..不可夺志也匹夫:(25)博学而笃.志笃: (26)仁.在其中矣仁: 3.文言虚词 (1)而○1学而.不思则罔 ○2博学而.笃志 (2)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可以为.师矣 (3)之○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曲肱而枕之. (4)其○1人不堪其.忧 ○2回也不改其.乐

(5)于.我如浮云 (6)必有我师焉.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8)不亦乐乎. 三、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写作 学会记事 学案

写作学会记事学案 精彩开篇词 记事是写作的基础,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和训练。同学们最好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不一定要多长,只要记下那些打动过你的人和事,展示出打动你的详细过程,就已经向优秀的习作迈进了一步了。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抓重点。 3.努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多角度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从小到现在,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从你的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事要完整、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③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④字数600左右,书写要工整。 二、写作导航 实用文档

怎样才能记述好一件事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记事要完整。即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但交代这六要素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说明已是傍晚了等。 二、记事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在记叙六要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记叙时就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事要有条理。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四、记事要具体。要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环境描写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五、记事要有真情实感。记事是为了传情达意,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才能打动读者,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三、例文引路 那一次,我非常惭愧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的脸马上就红了。 实用文档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⑤愠(yùn):生气,发怒。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②吾: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⑥信:真诚,诚实。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②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⑥逾(yú):越过,超过。⑦矩(jú):规矩,规范。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十二章(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孔子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说明自己学习和修养的这一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4.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论语》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9.《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要不懂装懂,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0.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 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 《论语》中表达求学应该谦虚,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 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 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 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论语》中孔子感慨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论语》中讲述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轻易被改变的句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论语》中提倡广泛学习,坚定志向的句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精)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写作学会记事 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课时 一、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二、请同学们阅读《学会记事》,并交流阅读心得。 1.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条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

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2)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插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3.结构要完整。要注意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安排,做到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4.要写真情实感。 (1)选择真实的材料来写。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不仅要保证人、事、景、物是生活中真正存在的或存在过的,还要保证你对它们的观察、分析、判断、总结是准确的、客观的,你对它们的情感是真实的。 (2)要把所选的材料写真实。如果是写人,就要真实准确地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做到“写谁像谁”;如果是写事,就要有条有理地写出事件的始末,做到“有头有尾”“有详有略”;如果是描写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做到“形神兼备”。 5.要注意锤炼语言。 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只有语言表达过了关,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12《论语》十二章 考点1赏析句子 说说您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就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就是乐在其中。同时,她还提出,与道义不符合的富贵荣华,她就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考点2思想内容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就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问题的探讨。请辨别出哪些就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就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些就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学习方法:第1、4、5、12章 学习态度:第7、9、10章 修身做人:第1、2、3、6、8、11章 考点3感悟启示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您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悟. 感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当您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感悟二: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许多有益的教诲。如:瞧到别人的短处而反省自我,加强自律;要贫贱不移;要意志坚定;交朋友要讲诚信,等等。聆听古人的教诲,

真就是受益匪浅。 基 础

积 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一箪.食()曲肱.() 博学而笃.志() 三省.吾身()不愠.() 2、根据拼音填汉字。 ,不亦 ,乎,四十而不 ,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 (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 (6)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 (7)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 (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就是()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 A、学而.时习之 B、五十而.知天命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就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有朋/自远方来 C、学而/不思则罔 D、温故/而知新 6、翻译下列语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的语句。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就是一种乐趣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度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句大意相同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 (5)时光匆匆,多少豪情壮志被岁月销蚀,孔子就曾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Word文字处理学案

Word文字处理导学案 对于纯文字的文档,我们可以用记事本或写字板输入,但像含有文字、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表格的文档,用记事本或写字板就输入不了,就需要功能更强大,更适合我们日常需要的文字处理软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软件。 学习目标与任务: 一、认识word窗口 二、汉字的输入基本操作 三、文本的基本编辑 一、认识word窗口 重点:认识文档窗口和视图的调整 文档的新建、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1、Word的打开与关闭 Word是Windows98下的一个字处理程序,是一种文字编辑和打印的工具软件,具有编辑功能强、实用、操作方便等特点。那么怎么来打开Word程序呢?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种是在桌面上有一个图标,只要用鼠标双击就可以打开(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跟着操作);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开始”菜单——“程序”——“Word”,用鼠标单击即可打开。(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跟着操作)如果要关闭的话,只要点一下窗

口右上角的“×”即可。(教师操作示范)(学生跟着操作)练习程序的打开与关闭。(小组比赛,看谁操作的快,操作的对。) 2、介绍Word的屏幕信息 (1)标题栏 (a)哪是标题栏?(b)标题栏有些什么? 位于屏幕的最顶端的是标题栏,显示的是当前文档的名字。标题栏的右边有一个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和关闭按钮。(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跟着操作) (2)菜单栏 菜单栏中有哪些菜单?各有什么作用?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面。使用菜单栏可以执行Word的许多命令。菜单栏共有九个菜单。当鼠标指针移到菜单标题上时,菜单标题就会凸起,单击后弹出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移动鼠标指针时,被选中的菜单像就会高亮显示,再单击,就会执行该菜单所代表的命令。如“文件”——“打开”,就会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等等(教师演示,对话框中选择“取消”)(学生跟着操作)。 生:练习使用菜单栏。 (3)工具栏 教师出示工具栏的幻灯片,生观察,了解有关工具栏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七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学会记事学案(2018新版教材)

次” “的 , , 以 并 。 6 “ (如语 )具体 : , 《 》 。 右 左 嘴 夏 见 便 : “肚子 ” “ ?” 疼 那 好了。 写作 学会记事 学案 精彩开篇词 记事是写作的基础,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和训练。同 学们最好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不一定要多长,只要记下那些打动过你的人和事,展示出打动你 的详细过程,就已经向优秀的习作迈进了一步了。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抓重点。 3.努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多角度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从小到现在,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 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 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 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从你的生活中 选择一件事, “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要求:① 在 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事要完整、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③语言要 简明、连贯、通顺;④字数00 左右,书写要工整。 二、写作导航 怎样才能记述好一件事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记事要完整。即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但交代这 六要素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的,有时候可 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 了,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说明已是傍晚了等。 二、记事要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在记叙六要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记叙时就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 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事要有条理。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 就会清楚明白。 四、记事要具体。要试着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环境描写等 、 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五、记事要有真情实感。记事是为了传情达意,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才能打动读者,才能与读者产生 共鸣。 三、例文引路 那一次,我非常惭愧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的脸马上就红了。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气非常寒冷,外面刮着凄厉的北风,地上都冻得硬硬的。早上第一节课下 后,该做广播操了。我怕冷,真不想出去做操,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一个 念头忽然跳入我的脑海前天沙晓娟同学说肚子疼夏老师不是没让她做操吗?我不如也装肚子疼。 广播里响起了 运动员进行曲,同学们照例出去排队了我坐在位置上, 手捂着肚子, 手放在 桌上,脑袋垂得低低的, 里还不时地哼哼。老师走进来, 我这副痛苦模样,关切地问“赵 志达,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一边说,一边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 疼。我无力地点了点 头。 要不要到学校诊所,去拿点药吃一下“不用了,早晨吃过了,还是有点”“。 你今天就 别去做操了,以免再受凉,好好休息一会儿,也许就”说完,老师就走出去了。

12.《论语》十二章 教案

12.《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 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深入理解孔子将治学和修身结合的思想境界,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流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思想内涵,理解孔子将治学和修身结合的思想境界。 学时难点 1.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思想内涵,理解孔子将治学和修身结合的思想境界。 教学活动 活动1 【练习】课前预习 1、查找论语及孔子的相关资料 2、试着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尝试读准节奏。 3、借助工具书自译,标疑难 活动2 【导入】新课导入 (一)导入新课:说成语出处引入:教师出示“言而有信”、“随心所欲”“举一反三”“后生可畏”“文质彬彬”等成语,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出处,从而引出《论语》。 这样的导语设计,简洁明了,从常见成语入手,引出《论语》,让学生体会到这部文化典籍离我们并不遥远。 (二)学生交流资料,介绍孔子和论语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孔子和《论语》的相关介绍,进一步明确相关知识。 活动3 【活动】诵读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于古文学习的重要性。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古文,文字生疏,缺乏语感和停顿断句的常识,所以我在朗读训练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1、初读---读准字音: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先在小组中朗读,其他成员注意倾听这位同学有无读音上的错误,并进行纠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听读课文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并不断加强印象。一轮进行完之后,小组成员选出在组内读得好的同学,来参加班内的朗读展示,如果有错,再在全班范围内纠正。此时,老师再出示几个易错的生字,如:说、愠、省、罔、殆、箪、肱等进一步落实。在此期间,教师应肯定这次小组内朗读的成果,并对读音完全正确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激发孩子们的好胜心和小组合作的信心。 2、再读——读出停顿和重音:教师多媒体显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