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思癌症治疗三步曲

反思癌症治疗三步曲

反思癌症治疗三步曲
反思癌症治疗三步曲

反思癌症治疗三步曲

作者:上海三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吉顺

https://www.doczj.com/doc/b815030468.html,

从疾病的危害性上来说,癌症的危害性远低于心血管疾病。各国的死亡统计,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现代医学一百年以来最成功的营销,就是制造了全世界人民的“恐癌症”,因此癌症患者就成了现代医学最大的盈利客户,最终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靠癌症患者吃饭的人数比癌症患者更多”的医药、医院集团。

在我国形成了癌症治疗的“三步曲”:

第一步,一旦检查确诊患上癌症后,医生首先让患者接受现代西医治疗,治疗的手段,无非是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等。现代西医根本没有搞清癌症的起因,就大动干戈,无非要解决的就是患者身上已经长出的一个“瘤子”。

当患者钱财耗尽,身体被现代西医的高科技摧垮的时候,医生会告诉患者,“西医已经没有办法了,你不妨去看看中医!”

第二步,患者带着一大叠的西医病历去看中医。

国内的现代中医,已经很少有“苍生大医”,再加上现在是市场医疗,中医院也要赚钱,因为没有利润中医院也得倒闭啊!一位中医在网上的博克中说,治癌最方便,只要开贵的药就行,因为癌症患者死了是应该的,治好了却是偶然的。这符合患者及其家属的认识,不会有任何医疗纠纷。所以,现代中医对癌症的治疗也是少有成绩。

患者大把大把的钱花出去,换来的是“阴虚”、“阳虚”、“肝肾两虚”等等,患者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和一大包一大包的中药,其效果似是而非。事实上,并没有延长患者健康活着的寿命。

患者天天喝着“昂贵的苦汤”,喝到胃口全无……

当然,如果患者遇到一个有良知有医术的中医,患者的身体可能会有改善,但那是很难的事。

原因是现代中医远不如真正的古中医,而是继承了晋以后的儒医传统,“纸上千般好,临床却无效”,就连一个简单的感冒也会让你喝上十天八天“苦汤”。

如应用真正的古中医原则治疗癌症,癌症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真正的古中医是一门以“人身一小宇宙”为基础系统医学,它着重于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起居、七情六欲等,而现代中医已经沦落为类似西医的疾病医学了。

当患者连这碗“昂贵的苦汤”都喝不下的时候,现代中医就会对患者家属说,“来日不多了,患者要吃什么就满足他,让他吃什么吧!”

第三步:患者被医院推出门外,回家去“想吃什么就是什么吧”!

家属为了表示对患者的爱,往往给患者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这无疑是在给癌症患者准备“最后的晚餐”。笔者遇到过这样一位家属,病人患的是胃癌,已经整个胃全部切除,然后进行了化疗,化疗后又发现淋巴“转移”。就是这样一位患者,家属却仍在花大价钱买野生黄鳝、甲鱼给他。家属说,医生和一些癌症患者都说,黄鳝、甲鱼对癌症患者最有好处。笔者问,蛋白质是靠什么消化的?他回答不知道。笔者告诉他,蛋白质主要是靠胃液(胃蛋白酶)消化的,现在胃都没有了,患者还能消化吗?这位家属恍然大悟:“难怪吃了老拉肚子!”

蛋白质是生命的必须,但要适量,尤其对胃癌患者来说,吃高蛋白的食物一定要“预消化”,也就是说,要保证在吃下去之前或者同时,蛋白质已经被分解成氨基酸了。

这种无知的“爱”或“孝敬”不知把多少癌症患者送走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癌症患者,由于被医所拒而静下心来反思,重新认识了癌症,放宽心,放下心,改变自我,改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从而走向了康复。这种案例也时报道。

对这个治癌三步曲,你是否想过这样几个问题:

西医治到患者无法再治了,却再让中医去治。也就是说,中医比西医治疗癌症技高一筹。那么,为什么刚查出癌症时,西医不劝患者去看中医?

中医能够接手西医治到无法治的癌症患者,也就是说,中医自认为中医治疗癌症的技能和效果更好。那么,为什么癌症患者刚查诊为癌症时,中医又要劝患者先去西医做手术、放化疗呢?

为什么个别患者在被西医、中医推出门外后,又能自寻康复之路而康复呢?虽说个别,但绝对数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上百成千。

事实上,现代西医和现代中医都把“肿瘤”当作一种严重的疾病来治疗了,出发点就错了,方向更是错了,所以,现代西医和现代中医都治不好癌症。

以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任何疾病都是系统变病的局部表现。癌症同样如此,癌症是一种系统病变在局部的表现——肿瘤。任何着眼于肿瘤的治疗都是症状治疗,无法治愈癌症的。即使是肿瘤暂时的消除了,也免不了秋后的复发,所以,就有了癌症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的无稽之谈!

癌症并不一种“要命”的疾病,完全能够康复。但是,康复癌症的三步曲要完全逆转过来。

第一步,是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自我认知。人身乃一小宇宙,是与自然、社会不可分割的各个系统构成的。大凡而言,癌症患者应当调整个人与社会的认知,回归平和的心态;应当调整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归生命的节律;应当调整自身机体的协同,回归脏腑气血的平衡。

第二步,是中医或其他自然疗法配合的调理。如果或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改变自我认知,仍无法控制局部症状的,可以而且应当运用中医的方法或其他自然疗法的手段,以全身系统调理为基础,以局部康复为重点对患者进行保健。

但最好不要以毒攻毒。毒对身体总是有害的。

第三步,是营养治疗。营养是身心健康的最根本保障,营养的缺乏或不平衡是一切疾病的基础,用古中医的话说,就是“本气自病”。凡吃现代食物和食品的人,都是营养不良或不平衡的,原因是土地贫瘠化了。所以,通过营养补充,保障每一个正常细胞和机体组织得到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充足又均衡的营养,是癌症患者康复必不可少的。但是,营养不是黄膳、甲鱼等,而是近五十种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植物生化素。

一般而言,能够做到以上三步,借以时日,癌症患者的肿瘤都会“自然消失”。

但是,对于个别已经发展到难以控制的、肿瘤已经威胁生命的患者来说,则有必要用现代西医的手段进行有限的、有针对性的局部治疗。一定要注意是“有限的”、“有针对性的”、“局部的”现代西医治疗,绝对不能“生命不息,化疗不止”!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7-12-25T09:36:44.3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封梅 [导读] 并可能成为21世纪肿瘤内科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的肿瘤内科如何发展以及理想的肿瘤内科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将等待我们的探索。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据权威部门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原本高发癌症,如胃癌、阴茎癌、鼻咽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放缓,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乳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肿瘤内科治疗作为抗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对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肿瘤内科;发展;展望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uthorities had high incidence of cancer in our country,such as stomach,penile cancer,nasopharyngeal carcinoma,esophageal cancer incidence of growth has slowed,and lung cancer,colon cancer,prostate cancer,breast cancer,etc.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bu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s the main treatment of cancer,tumor internal medicin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long the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tumor-tumor internal medicine,and probes into its future trend. Keywords:oncology internal medicine;Development;Looking forward to。 前言: 肿瘤内科(medical oncology)的发展历史不足百年,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治癌,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其后的半个世纪,化疗有了很大进展。生物治疗和局部治疗的兴起为肿瘤内科增添了新的方法。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使人们期望已久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成为现实,并可能成为21世纪肿瘤内科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的肿瘤内科如何发展以及理想的肿瘤内科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将等待我们的探索。 1.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历程 1.1肿瘤内科治疗的早期手段 不同的时代,对肿瘤内科治疗的看法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同样其治疗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技术的更新而出现一定的变化。肿瘤内科治疗作为延长癌症生存期、改善其生活治疗的一种手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在肿瘤内科学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种治疗方式,如中医中药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目前,临床上肿瘤内科治疗多采取化学药物治疗;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及快速发展,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大有逐渐替代化学药物治疗的趋势。 1.2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时期 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肿瘤内科治疗仍旧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通过分析国外相关文献发现,1946年菲利普斯和基尔曼使用氮芥成功治疗的淋巴瘤,这一举措和治疗方式也标志了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开端。随着医疗科技及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环磷酰胺(50年代)、阿霉素、卡泊(70年代)等药物均开始应用于肿瘤内科治疗中,且上述化学药物在睾丸生殖细胞瘤、儿童白血病、滋养叶细胞肿瘤等癌症的治疗上已经达到根治的效果,这也大大促进了化学药物治疗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地位的提升,为根治性治疗提供了可能。 1.3生物分子技术的产生与应用时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抗癌药物也随之诞生。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其在肿瘤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也大大提升了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步入21世纪后,靶向治疗的研究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指的是针对性、选择性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传递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一种的治疗方式,其主要以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内信号传递导通通道或生长因子中相关的蛋白质或酶为作用靶点。尤其是肿瘤内科治疗中,这一研究大大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2.国内肿瘤内科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肿瘤内科治疗是建立在学习和总结国外先进抗癌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与肿瘤专科医院及专科医室的建立有着紧密的联系: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自发研制出第一个抗肿瘤药氮芥,并成功量产,随后环磷酰胺、塞替派、更生霉素、平阳霉素等化学抗癌药学也陆续研发成功,这为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成立第一个肿瘤内科治疗科室(即如今的肿瘤医院);上世纪70年初,全国各地陆续成立肿瘤专科医院;上世纪90年代,多所肿瘤治疗中心在各大三甲医院成立;21世纪,全国范围肿瘤科室(仅三甲医院)就已超过500所。另外,我国科学家在肿瘤药物治疗的研发工作上获得巨大成功,也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随后,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针对精原细胞瘤研制的N-甲酰溶肉瘤素临床应用大获成功,再次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在抗代谢肿瘤药物的研制方面,我国科学家合成的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大获成功,其中高三尖杉酯碱被定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三线治疗药物,这一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国际上承认,这大大提升了我国肿瘤内科治疗在国际上的地位。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大多数抗癌药物,我国均能生产。 3.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 3.1未来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发展 其中,针对肿瘤细胞散播而采取的以细胞毒类药物为典型代表的化学药物治疗形式仍旧占据肿瘤内科治疗的主导地位,同时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也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分析显示,对于能行肝转移灶切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期阶段应用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较单纯性切除术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其3年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的几率大大提升。,可通过靶向作用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及进展,这大大的延长了肿瘤体与宿主共存状态的时间,另外,随着靶向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分析发现,对肿瘤患者应用分子靶

浅谈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通识课程论文 浅谈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姓名:黄碧剑 学号:1222310207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院:公共管理 日期:2013/12/12

浅谈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摘要:20世纪初,癌在世界各地较为罕见。但近个世纪以来,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首要威胁之一,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头号杀手。在我国城市人口死因序位中,癌已升至第一位,农村为第三位。了解癌症和其产生是战胜癌症的必要前提,同时,对癌症的预防和拥有正确对待癌症的态度是征服癌症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要讲述癌症及其特征、产生原因,同时从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角度详细的讨论了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癌症预防治疗中医西医 正文: 一、癌症 1、癌症的概述 癌症也叫恶性肿瘤,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良性肿瘤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恶性肿瘤还可以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可能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癌症病变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人体细胞老化死亡后会有新生细胞取代它,以维持机体功能。可见,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增生,但这种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细胞的增生则是无止境的,这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它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 人体几乎每个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症侵害。本来,人体这个生物机器运行得天衣无缝,然而癌症改变了这种情形,它的任务就是破坏。如果继续下去,就将拖垮人体。但是,肿瘤不像病毒,不是体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组织一样,因此机体无法对它进行识别免疫。 2、癌的特征 癌即恶性肿瘤。癌通常是由生长迅速的细胞组成,而且他们可能具有各种各样异常的的染色体,常呈多形性和不同程度的间变形。癌细胞具有的特点主要有: ①无限生长性:生长控制发生改变,癌细胞生长迅速,增殖失控,几乎是无止境的不停生长。 ②转移性:癌细胞可以从原来的组织转移到其他组织,从而建立新的克隆,癌细胞依靠转移性能够在宿主体内广泛传播,这也是癌症成为不能治愈的原因。 ③发育不全:癌所产生的细胞一般是不成熟的。 ④结构异常性:一般癌细胞的细胞膜会出现新的蛋白和抗原,同时细胞膜上的环状AMP 的含量降低。 3、癌症产生的原因 (1)中医对癌症病因的认识 正气不足是癌症发生的内在原因。《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精神情绪的长期过度紧张或忧郁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精神多有重大创伤,或有较长时间精神的压抑、郁闷等,而性格开朗的人很少患癌症。在健康人的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不良情绪能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功能。 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脏腑功能的失调,体内气血郁结瘀滞,痰凝毒聚,导致癌症的形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如果中医是主流医学,大多数癌症病人是不会死的。这当然是有条件的:不手术;不化疗;不放疗;但可以做不伤害性的检查。 中医治病研究天地人的关系,就是从生命生存的规律入手。生命的最重要的规律是什么?就是承认生命必然死亡。因此,中医认为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无论哪一个器官功能衰竭,都必然会死亡。中医不阻止死亡的自然产生。西医尽管承认死亡之不可避免,但是它的做法表明,他们认为可以阻止死亡。我们可以从西医的许多死亡统计报告中看出。他们总是这么说:现在每年死于心脏病的有多少,死于癌症的有多少,死于肾脏病的有多少……就是没有死于衰老的。死于衰老是什么意思?就是正常的死亡率。这些统计,他们从不排除正常的死亡率是什么原因?其目的就是拿病死者来恐吓活着的。他们就可以借研究治病来向国家、向人民要经费,掏人们裤袋里的钱。当然,西医医学不是医生或医院向老百姓掏钱,而是他们背后的一个医药财团。西方医学实质是医药财团手中的木偶。这不是我的发现,而是现代西方的非主流的医学家们和研究者。有本书叫《现代医疗批判》,作者霍恩?罗斯,讲得最清楚不过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医学研究,把这个内涵联系起来。我在2008年11月,在北京开的“原创中医复兴论坛”上发言,突然想到了“市场医学”这个概念。我说:“现在的医学,可以叫做市场医学。市场医学究其实,是个怪物!因为,医学是要命不要钱的,市场是要钱不要命的,结合起来,岂不就成了怪物?!” 治病是为了生命与健康。可是,西医不研究生命与健康,而去研究尸体与细菌。他们认为尸体上有生病的原因。人生病死了,他们就解剖死了的人,研究生病的道理。他们的病理学家,在尸体的某些部位的改变上,判断分析生病致死的道理。外伤致死是可以用这种方法的,而人老或生病致死用这种方法却是错误的。癌症致死论就是这样的思想条件下分析出来的。生、老、病、死,这本来是一个自然过程。人活着是依靠各种器官功能的活动。这些活动就像一条相互衔接的链条在不停地转动。死亡,就像这链条的中断。老了,各种器官的功能由于某一种原因发生中断造成的。因此,用解剖尸体来判断老了死亡的原因,是不准确的。过去有的人老了生了病,未死之前却交代把尸体交给病理学家去检查死亡的原因,有巧查上了尸体上有癌肿块,就把这肿块判断为致死的原因。 癌症致死是因为手术(包括化、放疗)治疗引来的死亡,医学却把这个责任推给所患的疾病——癌症。没有人揭穿把手术称为除根术的错误。因为,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癌病灶,而不能切除患癌的原因。既然原因未除就能够复发,而且复发时的身体条件更差,因为已经经过了手术的摧残,抗病能力已大大减弱。可见把称之为“除根术”就是一种明显的欺骗。“除根术”这个概念不无有市场的因素——为了吸引病人。如果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就不能有假。而现在这个“手术除根”却是个明显的假货! 癌症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加速死亡的现象,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恐癌心理。现在大多数人不是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首发最新版中国癌症地图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首发最新版中国癌症地图 近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中招,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人们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其中,肺癌、胃癌、肝癌成为发病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使女性健康受到威胁,这些高发癌症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地图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乔友林教授及其团队为本报道特别绘制。 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国家癌症登记中心陈万青主任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教授为大家解读新版“中国癌症地图”。 肺癌高发地区:东北、云南 在肺癌的发病原因中,东北和云南的一些高发地区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矿产业比较集中,严重污染的空气让大量致癌物质侵蚀人们的肺部,诱发癌症。实际上,随着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地域和性别差异越来越不明显。如果不做好预防和筛查,可能在未来30年,肺癌的死亡率依然排在首位。 吸烟是诱发肺癌的罪魁祸首。统计表明,在10个死于肺癌的患者中,有9个是烟民。除了主动吸烟的人,受害更深的是那些经常被迫吸“二手烟”的人,他们发生肺癌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而日益恶劣的环境因素,如尾气、阴霾天、工业污染等因素,拉近了人们与肺癌间的距离,可以说肺癌是“人造灾难”。专家建议,公共场所要全面禁烟。更重要的是,45岁以上有吸烟史的人每年做1次体检,通过肺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出早期肺癌。 甲状腺癌高发地区:所有城市 与乳腺癌一样,甲状腺癌也偏爱都市白领女性。甲状腺位于颈部前面、喉结下方、气管两侧,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承担人体摄取和存储碘,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而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内的女性激素,很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体内雌激素水平越高,越可能得甲状腺癌。20-40岁女性处于生命旺盛期,体内激素水平是一生中最高的时候,促进了甲状腺癌的发生。 正因为甲状腺是重要的分泌器官,因此它对射线极为敏感,放射治疗用的放射线、自然界天然的放射源、高压电线的放射线是目前已明确的甲状腺癌致病因素。另外,碘摄入过量也会影响甲状腺正常生理功能。专家提醒,人们要有防护意识,尽量少接触辐射大的物品,白领女性、有甲状腺癌家族史,以及沿海地区居民等甲状腺癌高发人群,每年至少体检1次。 宫颈癌高发地区: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 中国目前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有10万人,占全球病例的1/5。我国宫颈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农村略高于城市。宫颈癌发病高低与生活水平、卫生和受教育程度相关。 宫颈癌的病因最明确,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消灭的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PV)

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0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等,在影响因子的《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jicians》杂志上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能在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足以让大家顶礼膜拜!我们都来学习一下这项国人癌症统计数据研究吧。 该研究分析结果提示,2015年中国预计有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万例死亡病例。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胃癌、食管癌和肝癌是紧随其后的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肿瘤。 文章指出,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攀升,癌症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该研究报告了我国最新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分析数据,不同地区几种常见肿瘤的最新发病和死亡情况,常见肿瘤的发病趋势以及防控重点等。 中国人口有亿之巨,过去关于国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报告,多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的小样本数据,或局限于某特定年份的统计。全国肿瘤登记中心(NCCR)成立于2002年,2008年全国癌症登记项目启动后,全国以人群为基础的登记点从2008年的54处增加到2014年的308处(覆盖3亿人口)。 本文报告的高质量的数据来自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库72个登记点最新(2009~2011年)数据,覆盖代表我国%的总人口数。 图A显示有2000~2011年数据的22个数据点,图B显示2009~2011年数据的72个数据点 分析显示,预计2015年有新发浸润性癌病例数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新发12000例癌症,有万癌症死亡病例,相当于平均每天7500人死于癌症。

20多年前花了3千元购买的一个治疗癌症的秘方供癌症患者参考

20多年前花了3千元购买的一个治疗癌症的秘方,供癌症患 者参考。 1992年的夏天的一个礼拜天,到图书馆去借书。那个时候没有电脑,休闲时间只有到图书馆借书看,到图书馆后,基本上是泡上一天,看看各类报纸杂志,一般是感觉到肚子饿了凭着借书证才借一本长篇小说带回家,可以看一星期的,到下一个礼拜天再去还书借书,告诉大家这些只是想说一说这个治疗癌病的药方的来历。当时不记的是在报纸上还是杂志上抄下来的一个治疗癌症的报道的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市百步乡,大体意思是这里的一位癌症患者凭着一个老辈留下来的秘方加上自身的锻炼,自强不息,在确诊癌症后又活了7年,且身体依然壮实等等。写者有心,看者也有意,在地图上查出确实有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市百步乡这个地方后,我便乘车到了位于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地区的鱼米之乡——浙江海盐市百步乡(现早已撤乡换镇),便带着礼物找到了这位患有10多年癌病的快60岁的大叔,当时这位患者看着我大老远的来到浙江,并没有马上把药方给我,直到我反身回到家几天后带上钱再次来到百步乡的时候,我把3千元现金送给老人,让老人买点滋补品营养一下身体,老人便把药方给了我。说就良心话,我两次到浙江,老人并没有提出要收我钱的意思,只是我个人觉着应该给老人一部分钱,

我也觉着,花这点钱能得到一个好的药方,物有所值。 闲话就扯到这里,现在就说说这个治疗各种肿瘤(癌症)的药方,这个药方是由绞股蓝16两、灵芝16两、守宫(瓦上焙黄)16两、水红花籽21两、泽泻16两组成,换算成今天的克数即为:绞股蓝500克、灵芝500克、守宫(瓦上焙黄)500克、水红花籽750克、泽泻500克组成,此为一位患者两个月的量,共粉碎为细末,每天3次,每次15克饭前半小时温开水冲服。如冲服口感不好,有条件的也可以到医药公司购买空心胶囊装填药粉方便服用。服药期间忌口:毛蛋(经孵化而未孵出小鸡的蛋)、母鸡汤、驴肉、鹅肉、生萝卜、辛辣食品、烟酒。多年来,很多肿瘤患者服用此药皆得到较好的治疗,收到了很好疗效,深受各种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称赞,今天将此方公布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收藏并转发给那些需要的人们。此药虽然不是治疗癌症的万能药,但是其配伍之严谨,用药之神效,实为不可多得的一个治疗各种肿瘤的良方。公布此方,积德行善。花钱不多,能治好顽疾,让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复或者减轻痛苦,足矣。敬告:本药方应咨询中医师并在其指导下按照药方公布的正常服用量施用,中药请在医师的指导下在贵地中药房抓药配制。任何事与药方公布者和转载者无关联。为防止发生意外,笔者在公布药方前曾以药方的正常服用量的5倍以身试药服用,未见异常。本人不代购代抓中药,所需中药请在贵地医

癌症治疗之菌物疗法

菌物疗法(终版) 理念: 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小范围的生态系统则包括人体内部环境。早在古代,中国的哲学家就阐发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重要的生态哲学思想,其中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人与生态系统的矛盾并不突出。不仅如此,我国古代中医专著《黄帝内经》也主张天人合一的理念。 目前,人类对肿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是有些病因已达成共识,如:当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抵御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部生态环境失衡,细胞基因排序紊乱,阴阳失调,进而形成肿瘤,甚至发生癌变。 常规治疗为何不能彻底治愈肿瘤? 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肿瘤的方式包括中医药疗法、西医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免疫疗法。在中医药疗法过程中,由于现代中药多为人工化,药效大为降低,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而西医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法又往往治标不治本,宏观上杀死了肿瘤,但是不可能将肿瘤细胞彻底消灭,也不可能从本质上解决人体内环境失衡的问题,所以部分患者往往会在手术后发生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菌物疗法治肿瘤四部曲 人和野生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符合相生相克,相互影响的生态法则。

野生菌是植物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之后的产物,但是它又含有多糖类物质、三萜类和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原始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迅速补充人体营养的功能。能有效的调节人体的内部生态环境,通过多条途径、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有效疏导紊乱的基因秩序。通过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病变细胞的功能,不仅能激活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等免疫细胞,还能活化补体,促进细胞因子的生成参与宿主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从而修复机体免疫缺陷。并促进抗体形成,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从根源上打破肿瘤细胞生存坏境,改善易患癌体质,让肿瘤细胞无法生存,从而达到抗肿瘤目的。 1.打破肿瘤细胞的生存环境 野生药用真菌中的三萜类物质可以改变细胞营养的供给方式,阻断癌细胞的营养供给。同时穿透肿瘤细胞膜,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核,从内部瓦解肿瘤细胞的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彻底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 2.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细胞活性 野生药用真菌具有加速人体新陈代谢的功效,迅速清除凋亡的肿瘤细胞和人体自身的代谢产物,使整个代谢循环系统保持畅通。 3.修复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野生药用真菌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原始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极易于人体吸收,直接供给人体细胞所需营养,迅速修复受损的免疫功能细胞。 4.重建人体健康生态系统 生态疗法将野生药用真菌进行复方配伍,使多种原始营养及药用功效有机结

中国癌症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癌症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4世界癌症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2月3日发表的 《全球癌症报告2014》中称 2012年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中国新增和死亡病例 世界第一 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 亚洲男性易发肺癌和肝癌 乳腺癌在全球女性中成最高发癌症 2012年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来之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 肺、肝、食道、胃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2014《世界癌症报告》 2014.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 布 2014《世界癌症报告》 20年后 2014.2.4 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 布 2400万 中国癌症登记年报制度 2006年开始,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样本,原定每5年发布一次,后改为每年一次。 中国癌症年报 每分钟5人死于癌症 每分钟6人被确诊癌症 每7、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 近20年 癌症呈现三化二线趋势 发达化 年轻化 老年化 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线”走高的趋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发达化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因此成为世界上癌症死亡数最高的国家。 亚太地区新增癌症病人占全球45%,死亡人数占全球50% 肺癌死亡率 30年增长465% 中国癌症的整体发病率远低于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 死亡率却远高于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 《全球癌症报告2014》 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财经国家新闻网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发达化 “窮癌”發病率居高不下,“富癌”也增長迅猛,呈现此不消彼又长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等发病年龄均低于此前年龄。 比如南京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只有17岁(见图表)。 现代年轻人不良生活方式、睡眠严重不足、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是患癌的主要因素。 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中国抗癌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多见于青壮年。 因为20-40岁正是淋巴组织非常活跃的时期,高敏感性让青壮年很容易成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我国年轻人患胃癌人数呈上升趋势,19-35岁的青年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由于胃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超过90%的胃癌病人都是在中晚期才就医的,此时5年生存率小于20%。事实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目前可达10%左右,早期治疗的治愈率也高达95%。 年轻人精力充沛、体力强,容易忽视身体的不适,也认为做胃镜检查很

癌症治疗发展史,西医研究癌症200年历史

癌症治疗发展史,西医研究癌症200年历史 文森特·T·德维塔等美国纽黑文市耶鲁大学医学院和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耶鲁综合癌 症中心与斯米洛癌症医院等 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下简称《杂志》)创刊200年来,癌症已从黑匣变成了蓝图。在《杂志》出版的第1个世纪期间,执业医师可观察、衡量和检测肿瘤,但几乎没有方法研究癌细胞内的工作情况。一些敏锐的观察者走在他们所在时代的前头,包括鲁道夫·菲尔绍,他得益于显微镜,于1863年推断了癌症的细胞起源1,还有斯蒂芬·佩吉特,他在1889年聪明地想出转移性疾病的种子和土壤假说2,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表1)。其他重要进展包括1911年佩顿·劳斯发现禽肿瘤的病毒原因3和1914年西奥多·博韦里提出癌症可由染色体突变触发4。 但黑盒的盖子一直没有真正被打开,直到1944年,当时洛克菲勒大学的一名退休科学家奥斯瓦尔德·埃弗里报告了他精美清晰的肺炎球杆菌实验结果,该结果显示,细胞信息不是由蛋白而是由DNA传递5。他的工作直接导致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对DNA结构的重要发现6。8年后,遗传密码被尼伦伯格及其同事破解7,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得以确立:即信息由DNA传递至RNA并导致蛋白的合成。此后,一系列完全意料之外的发现中的最早一项破坏了这种认识,这项发现提醒我们,在与大自然打交道时,事情并不总是它们看起来的那样。特明和米祖塔尼(Mizutani)8以及巴尔的摩9发现了逆转录酶,这显示信息可能以另一种方式传递(从RNA到DNA),这一发现对医学(但最突出的是对癌症医学)有深远影响。 早期的研究者发现,DNA是一种难以在实验室研究的很大的分子。1970年,史密斯和威尔科克斯通过辨别出在特殊限制位点细菌防御性地用来裂解DNA的酶而解决了这个问题10。这些发现催生了分子学革命和生物技术产业。它们还为基因组测序铺平了道路。 这种科学费用昂贵。美国国会通过《国家癌症法案》而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法案扩大了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作用,NCI是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中第一所以疾病为导向的机构。1971年12月23日,该法案由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签署成为法律,为NIH 一个研究所提出了一个新指令:“支持研究和研究结果的应用,以降低癌症所致的发病率、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强调研究结果的应用是新提出的,NIH使命声明中没有这一条。该法案使NCI的预算在20世纪70年代末增加4倍,并且为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提供了动力。 虽然国会消灭癌症的热情主要来自一些临床进展的刺激,但这些新资金约85%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达到其顶峰时,NCI占NIH预算的23%,它却支持了美国53%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结果呈爆炸性。 驱动或抑制细胞生长的基因以及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均用于相互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进行交流的信号转导系统的复杂调节(机制)的发现,使癌细胞机器的蓝图变得轮廓分明(表1)。特殊异常与特殊癌症之间的相关性使科学家们辨别出了发生常见癌症(例如乳腺癌和结肠癌)危险升高的个人。 癌症治疗的里程碑 在实验室数小时就能做完的实验需要花数月和数年在临床上重复,因此临床进展虽然为数众多,但发展缓慢。 图1和2描绘过去两个世纪中4个领域的变化速度:癌症治疗、化学预防、病毒和癌症

【Nature、Cell聚焦】癌症免疫疗法“最新综述”

【Nature、Cell聚焦】癌症免疫疗法“最新综述” 近几年,癌症免疫疗法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然而尽管这一突破性的技术给科学界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也吸引了一大批制药企业加入这一领域,但包括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疗法、癌症疫苗在内的各项技术仍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障碍。近期,Cell、Nature等杂志发表了多篇癌症免疫综述,共同探讨了推动免疫治疗发展的方法。 目前免疫治疗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免疫细胞疗法。简单说就是抽取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在体外诱导出可能具有杀伤肿瘤能力的细胞,再输回患者体内进行“战斗”。此类疗法包括LAK,DC,CIK,DC-CIK,CAR-T,TCR-T,NK,CAR-N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等等。但是经过十数年的研究,大浪淘沙始到金,眼下有出色作用的是CAR-T,TCR-T这两种细胞治疗方法。 另一种是免疫检测点阻断剂药物。这些药物能使

癌细胞周围削弱免疫系统的信号失效,使免疫细胞不被蒙蔽,继续攻击肿瘤细胞。如抗体阻断CTLA-4以及PD-1通路,能阻断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 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识别和杀伤的能力。魏则西托香港朋友带回来的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属于PD-1抗体药物,是被美国FDA批准的首个PD-1抗体药物。 本文中,盘点了近期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Science:癌症免疫疗法重大突破,利用他人的T细胞抵抗癌症doi:10.1126/science.aaf2288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癌症免疫疗法上取得新的突破,他们证实即便一个人自己的T 细胞(一类免疫细胞)不能够识别和抵抗他们自身的肿瘤,但是其他人的T细胞可能会做到这点。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5月19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ing of cancer neoantigens with donor-derived T cell receptor repertoires”。 这项研究证实将来自癌细胞的发生突变的DNA加

真实记录:认识一位能治好肿瘤、癌症的老中医

真实记录:认识一位能治好肿瘤、癌症的老中医 肿瘤、癌症目前是世界医学难题,近年来,肿瘤、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致死疾病。平时,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漫天飞舞的广告鼓吹哪家医院治疗肿瘤、癌症治愈率达到100%,还有许多打着“祖国传统医学”、“抗癌秘方”的大量专家,并且伴有现身说法的患者任意夸大如何治好他得癌症。可是真正患上这种病的人,究竟如何呢?本人的一个朋友自来水公司的一位经理,去年患上癌症,可去医院开刀动手术,结果不到三个月就离我们而去。象这种病例在我们周围发生过许多,几乎每次听到谁谁患上癌症,接着不久就听到某某已经走了,留下后人评价他生前如何好的一声叹息!以前没有怎么接触到这种病例,因此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今年5月份在走访市场的时候,发现我网络中的一个客户去年得了癌症,可再次见到他时且看不出他得过任何病的症状,精神的很!通过了解这位客户象我介绍了帮他治好病的一位老中医,这位老中医行医40多年,治好无数肿瘤、癌症(早中期患者)患者。当时我就想,如果老中医真的能用中药治好肿瘤、癌症患者,那将是我国中医行业一个无比巨大的突破! 见到老中医卢师傅,不是我想象中那种仙风道骨、白须飘逸的老人,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民老人、一位非常和善

的老人。由于本人非常想了解老中医是如何治疗肿瘤、癌症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详细的向老中医卢师傅讨教治疗过程,通过了解,得知老中医卢师傅治疗肿瘤、癌症患者成功率高达90%以上,并且老中医治疗这种病时效非常短,3个疗程,一个疗程8天,24天的时间基本上就能让肿瘤、癌症患者痊愈或者基本痊愈,这让我多少有点膛目结舌。接下来几天的时间,让我亲身经历了老中医采药、用药的过程,下面我将亲身经历呈上,希望有缘人能看到我这篇日记,帮助那些还在与死神挣扎的患者,不要再让他们英年早逝,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回到亲人、朋友的身边,继续享受人生的美好!如果大家转载我这篇日记,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功德无量!首先介绍的是老中医卢师傅:

肿瘤癌症治疗常见评价观察指标

肿瘤癌症治疗常见评价观察指标(含术语简写) 1.实体瘤疗效评价新标准: RECIST (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疾病稳定(SD, stable disease)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疾病进展(PD, 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注:如仅一个靶病灶的最长径增大≥20%,而记录到的所有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大未达20%,则不应评价为“PD”。 2.常用指标: 总生存期(OS, overall survival)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 总缓解期(Duration of overall response)从第一次出现CR或PR,到第一次诊断PD或复发的时间。 疾病稳定期(duration of stable disease)是指从治疗开始到评价为疾病进展时的这段时间。 无病生存期(DFS, Disease-free survival)或者无疾病生存时间,是从随机入组开始到第一次复发或死亡的时间。 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从入组开始到肿瘤进展或死亡之间的时间。 至疾病进展时间(TTP,Time to Progression)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 治疗失败时间(TTF,time to failure)从随机化开始至治疗中止/终止的时间,包括任何中止/终止原因。 疾病控制率(DCR,disease control rate):CR+PR+SD.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在国内外古籍中虽早有记载,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般认为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美国耶鲁大学发现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增强了用药物治疗肿瘤的信心,逐步展开了抗癌药的实验模型和筛选方法来寻找新药的研究。50年代从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物等方面进行大量筛选,找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达数十种,60年代已累集了丰富的资料,研发出20多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对7~8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了癌细胞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以后抗癌药物不断发展,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历程尚未有系统的论述,笔者从自身经历及接触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简要回顾,不可能做到全面,只选择性地整理史料,供作参考。 1 我国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诞生以前,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处于空白。解放后百废待兴,科研人才奇缺,对防治疾病的药物研究主要侧重于传染病和流行病,抗癌药物无人问津。1955年全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抗癌药的问题也开始引起国内医药学界的注意。1955年底在我国举办的一次国际性抗生素学术会议上[2],有人建议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承担抗癌抗生素类的药物研究任务,那时笔者刚从前苏联留学归国不久,在药物所接受了此任务。1956年全国制定12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抗癌药物研究被正式纳入国家科研规划之中,许多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相继参加到此项工作之中。 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我国大跃进开始的年代,那时倡导解放思想,科学研究搞群众运动,抗癌药物的研究迅速升温。人们积极进行抗癌中草药的调查,广泛收集单方、验方、复方及传统的中草药,群众性的抗癌药物筛选活动蓬蓬勃勃,发现了不少苗子药。1966~1976年期间在全国逐渐掀起研究六类抗癌药物的热潮,即对喜树、斑蝥、三尖杉、农吉利、秋水仙及三棱莪术(亦称六匹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此时期的工作可算是我国抗癌药的早期研究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国际交往增加,不少人有机会到国外去访问考察,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到国际上的最新动向,学者

癌症治疗分类

前治疗癌症的抗癌药物非常多,但是效果好的非常少。我国药物学家、云南省科协委员杨昶教授发明的香参软胶囊,用香叶天竺葵和苦参等天然植物药材制成,可以抑止癌细胞的分裂生长,使癌细胞凋亡,效果惊人。 香参软胶囊是由杨昶教授(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师)发明的,获得美国FDA 注册品准,此药的主要原料并不是很复杂,但是据说治疗癌症效果惊人。国家一些领导人就一直在使用这种药治疗癌症和肿瘤,有的已经治愈,也可作为保健药品。但是,在市面上很少看到这种药。在百度上搜索“香参软胶囊”能找到。 癌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现在对于癌症肿瘤的治疗多数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理论上早诊断、早治疗,早中期手术、放化疗有少数的根治机会(但由于患者因自觉症状就诊时就已经发展为中晚期,所以早期治疗只是美好愿望),结合中药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手术、放化疗以后利用中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作用。晚期患者利用中药扶正固本、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姑息式临终关怀的有效途径。现在治疗肿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可使两者优势互补,以达到提高综合疗效的目的。 2、手术治疗 通常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探查性手术。 (1)根治性手术 由于恶性肿瘤生长快,表面没有包膜,它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局部浸润厉害,并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因此,手术要把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结彻底切除。这种手术适合于肿瘤范围较局限、没有远处转移、体质好的病人。 (2)姑息性手术 肿瘤范围较广,已有转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术的晚期病人,为减轻痛苦,维持营养和延长生命,可以只切除部分肿瘤或作些减轻症状的手术,如造瘘术等。(3)探查性手术 对深部的内脏肿物,有时经过各种检查不能确定其性质时,需要开胸、开腹或开颅检查肿块的形态,肉跟区别其性质或切取一小块活组织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手术和治疗方案,为探查性手术。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它是利用高能电磁辐射线作用于生命体,使生物分子结构改变,达到破坏癌细胞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放射能够治疗癌症是因为癌细胞对放射线敏感。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放射线有X线治疗和r线治疗两种。 4、化学治疗 化学疗法是将药物经血管带到全身,对身体所有细胞都有影响。这种疗法有时也称为“胞毒疗法”,因化学疗法为所用药物都是有害,甚至是带毒性的,体内细胞,无论是否恶性细胞,都受到破坏。

治疗癌症的机理

针灸治疗癌症的机理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法治疗疾病具有三大作用,即镇痛作用、增强机体防御免疫作用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这三大作用对于癌症的治疗,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针灸疗法防治癌症已为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所证实,针灸抗癌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瘤生长,缩小瘤体及至消散肿瘤,可抗放、化疗副反应,缓解癌性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癌症思者的生存期,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并从根本上治愈癌症的目的。 针灸治疗癌瘤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癌瘤的间接治疗,即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瘤、抗癌;另一方面则是直接作用于瘤体,以杀灭癌瘤细胞,并消散瘤体。 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是针灸抗癌瘤治疗的主要机理。临床观察资料表明,针灸对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水平有较好的提升作用,部分患者几乎达到正常水平,且免疫指标上升与临床症状的缓解具有一致性。实验研究也表明,针灸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针灸治疗后,EAFR(即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巨噬细胞活力增强,这些对于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癌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针灸治疗还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监视功能,使具有抗癌能力的免疫活性细胞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LAK细胞(即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活性增强:此外,针灸治疗后血清成分起变化又可对抗肿瘤病毒等。 (2)日本有学者用灸法对肋Ehrlich固体癌进行治疗,于施灸后癌肿缩小到1/2与1/4时,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认为癌肿缩小不完全是单纯灸法烧灼效果,灸法对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为观察灸法对肿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灸疗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具有抗癌作用;施灸部位的皮肤组织提取物含有抗癌物质;其抗癌因子是施灸的物理性刺激对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的抗癌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可能与机体内的某种因子起协同作用有关。(3)有学者进行实验观察微波针灸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对49例肿瘤患者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测试,发现微波针灸后患者血清溶菌酶与白细胞上升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亦有增高趋势,提示微波针灸确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抑制癌瘤生长 (1)临床研究中观察到,采用浅刺、留针、艾灸等方法,治疗晚期肝癌、胃癌、直肠癌、肾癌、乳腺癌患者,通过外观和x线肿瘤影像发现,肿瘤停止生长,且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延长了生存期。 (2)实验研究也证明了针灸的抑瘤作用。在艾灸大椎、关元等穴后发现,瘤体重量明显轻于对照组。并且发现,灸后瘤体内癌细胞生长不活跃,部分细胞破坏严重,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还形成一层包膜包裹。目前认为,针灸抑制癌瘤生长的作用与针灸激活了带瘤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了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了带瘤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能力有密切关系。 (3)针灸抑瘤作用提高了带瘤机体的存活率,使带瘤生存的设想成为可能,故可作为带瘤生存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针灸对早期肿瘤的生长抑制更为明显,故提示针灸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前期病,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3.缩小肿瘤,消散肿瘤 (1)在肝癌患者的针灸治疗中发现,肿瘤的消失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肿瘤逐渐缩小而消失,一种是大肿瘤分散为若干个小肿瘤逐渐消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