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

《铁路货运技术》复习大纲

一、超限货物相关知识

1.铁路限界

2.超限货物定义

3.超限等级的确定

4.超限货物的托运

5.超限车的挂运要求

二、铁路阔大货物装载

1.货车的脱轨条件

2.货物重心水平位置的要求

3.重车重心高

4.平车装载货物免于集重的条件

5.超长货物装载要求

三、铁路货物装载加固相关知识

1.运行中作用在货物上的力

2.货物的稳定性

四、鲜活货物运输相关知识

1.鲜活货物的概念、分类及运输要求

2.易腐货物腐败的原因

3.易腐货物的冷藏

4.易腐货物存贮的T.T.T理论

5.铁路冷藏车的类型

6.机械冷藏车的优点

7.易腐货物的托运、承运及装载

8.蒸气式压缩制冷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9.械冷藏车和冷板冷藏车的优点和缺点。

10.装运活动物的车辆要求

11.对装运蜜蜂的车辆挂运要求

五、危险货物相关知识

1.危险货物的定义

2.危险货物的分类

3.铁危编号的含义

4.各类危险货物的性质

5.危险货物包装

6.危险货物车辆的编挂

7.危险货物运输限制条件。

一、超限货物相关知识

1.铁路限界

为保证行车安全,铁路制定了各种限界,主要包括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

机车车辆限界是一个与平直线路中心线垂直,在线路中心线所在垂直平面两侧尺寸对称的横断面及轮廓。

建筑限界系指在线路两侧及上部的建筑物、设备距钢轨平面最低和距线路中心线的垂直面最窄尺寸的轮廓图。

2.超限货物定义、种类、等级

⑴超限货物的定义

一件货物装车后,在静止或运行的条件下,货物的高度或宽度有任何部位超出机车车辆限界的基本轮廓(货物装载限界),称为超限货物。包括两个方面含义:

①一件货物装车后,在平直线路上停留时,货物的高度或宽度有任何部位超出货物装载限界;

②在平直线路上虽不超限,但行经在半径300m的曲线上时,货物任何部位的计算宽度超出货物装载限界;

⑵超限货物的种类和等级

①超限货物以装车站列车运行方向为准,由线路中心线起分为一侧超限和两侧超限。

②按超限货物超出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的程度分一级超限、二级超限和超级超限。

③按超限部位分 (由轨面起算的高度)上部超限、中部超限和下部超限。

上部超限:由轨面起,超限部位在3600mm以上者;

中部超限:由轨面起,超限部位在1250~3600mm之间者;

下部超限:由轨面起,超限部位在150~1250mm之间者;

3.超限等级的确定

详见指导书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二、超限等级确定

4.超限货物的托运

托运超限货物时,除按一般手续办理处,托运人还提供相应资料:

⑴《托运超限超重货物说明书》;

⑵货物外形尺寸三视图,图中标明货物的有关尺寸,重心位置(以“+”号标明) ;

⑶自轮运转超限货物,应有自重、轴数、轴距、固定轴距、长度、销距、制动机型式和运行限制条件等。

⑷申请装运超限货物的车种、车型及车数,计划装载加固方案(必要时应附相关说明)。

⑸其它规定的资料。

托运人应在《托运超限超重货物说明书》、计划装载方案和所提供的资料上盖章或签字,并对内容的真实性负完全责任。

5.超限车的挂运要求

详见教材第一篇第一章第三节二(二)超限车挂运、(三)超限车的运行条件二、铁路阔大货物装载

1.货车的脱轨条件

脱轨系数:轮对承受的侧向力(Q)与轮对承受的垂直力(P)的比值,即:

()()???=安全限度危险限度0.12.1P Q

2.货物重心水平位置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货物总重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落在车地板纵、横中心线的交点上。 特殊情况下必须发生纵向偏移时,偏离货车横中心线时:每个车辆转向架所承受的货物重量不得超过货车容许载重量的二分之一,且两个转向架承受的货物重量之差不大于10t ;偏离货车纵中心线时:横向偏移不得超过100mm 。

货物装载时,为证车辆任一转向架承受的货物重量不超过货车容许载重量的二分之一,两转向负重之差不超过10吨,货物重心偏离货车横中心线的最大容许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货物重心投影应落在货车纵横中心线的交叉点上,横向位移时,不得超过100mm ,货物总重心偏离货车纵中心线距离超过100 mm 时,可采取配重措施。

3.重车重心高

重车重心高是指货物装车后,将车辆和其所装货物识为一个整体,该整体的组合重心自轨面起的高度。

一车负重时,重车重心高可按下式计算:

n

n n Q Q Q Q h Q h Q h Q h Q H ++++++++=

212211车车车

重车重心高超过2000mm 时,有条件时可采取配重措施,无条件时应按下表规定限速运行。

4.平车装载货物免于集重的条件

⑴均布载荷:车辆整个车底板上均匀承受货物重量。采用此装载方法,当货物装载重量达到货车容许载重量时,车体主要部件的工作应力不会超过其许用应力,车辆不会损坏。

⑵集中载荷:车辆局部地板面上承受货物重量,多数阔大货物装载属此种情况。采用此装载方法,车体主要部件的工作应力有可能超过其许用应力。

⑶集重装载:货物装车后车体主要部件的工作应力超过其许用应力,称为集重装载。

5.超长货物装载要求

详见指导书: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三节 超长货物装载的技术条件

三、铁路货物装载加固相关知识

运行中作用在货物上的力

详见指导书:第一篇 第三章 第一节、作用在货物上的力

四、鲜活货物运输相关知识

1.鲜活货物的概念、分类及运输要求

鲜活货物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制冷、加温、保温、通风、上水、加冰、等特殊

措施,以防止出现腐烂、变质、冻损、生理病害、病残死亡等问题的货物。

鲜活货物分易腐货物和活动物两大类。

腐货物系指若按一般条件保管和运输极易受到外界气候影响而损害其品质的货物。

易腐货物按其性质和运输条件分为速冻食品、冻水产品、肉类、肉类制品、油脂类、禽蛋类、乳制品、糖果类、饮品、鲜蔬菜、鲜水果、坚果类、其它共13类。

易腐货物按其热状态又分为:

⒈冻结货物是指经过冷冻处理成为冻结状态,温度达到承运温度范围内的易腐货物。

⒉冷却货物是指经过预冷处理后,温度达到承运温度范围内的易腐货物。

⒊未冷却货物是指未经过冷却、冷冻处理,处于自然状态的易腐货物。如采收后以初始状态提交运输的水果、蔬菜等。

鲜活货物的运输要求是:

⑴承运货物要符合运输条件的规定;⑵需配备相应的运输车辆、运载器具和运输设备;

⑶运输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温度;⑷要有良好的卫生和通风条件;⑸做到灵活、快速运输;⑹提供冷藏物流服务。

2.易腐货物腐败的原因

易腐货物的腐败是指在保管或运输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使其成分发生变化失去食用价质。

引起易腐货物腐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微生物作用、呼吸作用和化学作用三个方面。对于动物性食品,其腐败的原因是由微生物的作用引起的;对于植物性食品的腐败原因主要是由呼吸作用引起的;化学作用会加速植物性食品的腐烂。

3.易腐货物的冷藏

用冷藏方法保存易腐货物的方法有两种:

⑴冷却:就是将食品的温度降到指定的度数,但不低于食品液汁的冰点。

⑵冻结:就是将食品中含的水份大部分冻结成冰。

速冻是指新鲜的蔬菜经过分级、整理、汤漂、护色等工艺处理后,在-30℃或者更低的温度下,进行冷冻的食品。

解冻是指将食品中形成的冰晶还原成水。其最佳方法是微波解冻法。

4.易腐货物存贮的T.T.T理论

易腐货物存贮的T.T.T理论是指研究冻结食品耐藏性、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

T.T.T理论说明:⑴每一种冻结食品在冷藏温度下,食品质量的下降与冷藏的时间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关系;⑵在储运过程中,食品质量的下降是逐渐积累的,并且是不可逆的;

⑶冻结食品的冷藏温度越低,则储藏时间越长。

5.铁路冷藏车的类型

⑴机械冷藏车包括:成组的机械冷藏车(5组型机械冷藏车)和单节机械冷藏车

⑵冷板冷藏车,包括无制冷机组的冷板冷藏车和机械冷板冷藏车两类。

⑶铁路冷板冷藏车包括单节冷板冷藏车和4节冷板冷藏车。

6.机械冷藏车的优点

⑴由于使用制冷机,可以在车内获得与冷库相同水平的低温;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调节温度;可以有较大的能力使热货降温;并可以在车内保持更均匀的温度,因而能更好地

保持易腐货物的质量。

⑵由于备有电源,便于实现制冷、加温、通风、循环、融霜自动化。

⑶由于在运输途中不需加冰,因而可以缩短运输时间,加速货物送达,加速车辆周转。

7.易腐货物的托运、承运及装载

承运易腐货物时,要由车站货运员根据《鲜活易腐货物运输规则》的规定对易腐货物的质量包装和热状态进行检查。要求质量新鲜,包装规格合乎要求,货物热状态符合规定。

承运易腐货物时,还应注意易腐货物的运到期限,运到期限从承运的次日起至卸车货货车调至车辆交接地点时止的整个期限,其计算方法与普通货物相同。

容许运到期限由发货人提出,车站负责审查,货物容许运到期限必须大于运到期限3天以上才能承运。

承运易腐货物时,应在货物运单上加盖红色△K戳记,表示必须快速挂运的货物。

易腐货物装车时,应根据货物的性质、热状态、包装、运输方式以及使用的车种,采用相应的装载方法。易腐货物常用的装车方法包括紧密堆码法和留通风间隙法。

8.蒸气式压缩制冷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个部件组成,相互之间用管子连结成一个闭合的系统,制冷文明在该闭合系统中运行。

蒸发器是制冷部件,制冷剂在蒸发器汽化而吸收周围介质的热,汽化后的制冷剂蒸气被压缩机吸出并加以压缩,使其压力和温度都升高,然后压入冷凝器。

冷凝器是放热部件,过热的蒸气在这里被冷却水冷却而凝成液体。高压的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由于压力降低,液体重又吸热汽化。

此后,低压的蒸气又进入压缩机,开始新的循环。以上循环不断进行,便可源源不断产生足够冷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9.械冷藏车和冷板冷藏车的优点和缺点。

机械冷板冷藏车的优点:

⑴结构简单,投资低廉、节约能源、恒温性能好。

⑵与成组机械冷藏车相比,车辆运行期间不存在机械、电器故障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规定的放冷期间可连续制冷,货物的品质有可靠的保证;可单辆或小组使用,方便快捷。

⑶与第一代冷板冷藏车相比,由于不再需要在地面充冷站进行充冷,应用更加容易。

机械冷板冷藏车的不足:

⑴自重大、调温困难,抗震性差,成组运用时灵活性较差。

⑵相对于机械冷藏车,其所能提供的冷量有限,不能根据货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冷量控制。

⑶冷藏运输距离不宜太远,长途运输时需要途中充冷,充冷前后还必须提供一定的劳动力。

10.装运活动物的车辆要求

⑴装运活动物应选用专用车辆、敞车或有窗的棚车。

⑵装过牛、马、驴、骡、骆驼等大牲畜,应使用带有○古标记的木底板货车;确因木底板车辆不足,需要使用其他货车时,应采取衬垫等及滑措施。

⑶发往深圳北的活牛不得使用敞车装运;

⑷装运活鱼不得使用全钢棚车及车窗不能开启的棚车(采用增氧机运输的除外)。

⑸拔配的车辆是否适合装运活动物由托运人检查确定,并在运单“托运人记事”栏内记明同意使用车辆的车型、车号。托运人认为车辆不适合时,承运人应予以调换。

11.对装运蜜蜂的车辆挂运要求

装运蜜蜂的车辆与装载农药的车辆原则上不得挂在同一列车上。如因车流不足、分别挂运有困难时,在本次列车运行内不发生列车折角转向运行的条件下,可编入同一列车内,但应将蜜蜂车挂在农药车的前部,并隔离4辆以上。

蜜蜂车和生石灰车编挂在同一列车内时应隔离2辆以上,并将蜜蜂车挂在生石灰车的前部。

五、危险货物相关知识

1.危险货物的定义

在铁路运输中,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毁损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

2.危险货物的分类

危险货物按主要危险性分9类,同一类危险货物的危险也不同,每类危险货物按危险程度分若干项。

第一类爆炸品

第二类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

第四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五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

第八类腐蚀性物质

第九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3.铁危编号的含义

答:为便于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我国铁路将运输的危险货物进行了编号管理,称为铁危编号。铁危编号由5位阿拉伯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组成。第1位表示危险货物的类别;第二位表示危险货物的项别;第3~5位表示危险货物的品名顺序号,对分级的危险货物,顺序号还表示了危险货物的级别:001~500表示一级,501~999表示二级。

4.各类危险货物的性质

详见指导书:第三篇第一章

5.危险货物包装

危险货物包装是指以运输储存为主要目的,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和特点,按照有关法令、标准和规定,采用专门设计制造的包括容器和防护技术的包装。

国际上通行的作法是除第1类爆炸品、第2类气体、第5.2项有机过氧化物,第6.2项感染性物质和第7类放射性物品的包装外,其它危险货物包装按其内装物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三种包装类别:

Ⅰ类包装—盛装具有较大危险性的货物,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盛装具有中等危险性的货物,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盛装具有较小危险性的货物,强度要求一般。

6.危险货物车辆的编挂

禁止溜放:指调动这些车辆时,禁止溜放和由驼峰上解体。

限速连挂:指溜放或由驼峰上解体调车时,车辆连挂速度不得超过2km/h 。

停止制动作用:指车辆的截断塞门关闭,制动不起作用。

7.危险货物运输限制条件。

⑴禁止运输过度敏感或能自发反应而引起危险的物品;

⑵对易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或城控温运输等危险性大的货物,须由铁道部确定运输条件;

⑶凡性质不稳定或由于聚合、分解在运输中能引起剧烈反应的危险货物,托运人应采用加入稳定剂等方法,保证运输安全。

数据库复习题汇总

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相比较,其缺陷主要表现在数据联系弱、数据冗余和()。 A.数据存储低 B.处理速度慢 C.数据不一致 D.操作烦琐 2.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之间的独立性称为数据的()。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数据存储结构:即内模式。 数据逻辑结构:即模式 用户视图:即外模式 3.在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是()。 A.字节 B.数拯项 C.记录 D.字符 4.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用户视图之间的独立性称为数据的()。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5.下述各项中,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的是()。 A.存储量大 B.存取速度快 C.数据共享 D.操作方便 6.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内模式映像用于解决数据的()。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7.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外模式映像用于解决数据的()。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8.数据库结构的描述,称为()。 A.数据库模型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字典 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和关系模型 9.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描述称为( A. 存储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D.模式 10.保证数摇库中数摇及语义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数据库的()。 A.完全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共享性 11.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独立性是指()。 A.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独立性 B.数据库与il?算机的独立性 C.数据勺应用程序的独立性 D.用户与数摇库的独立性 12.结构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 A.数据安全性控制 B.数摇一致性规则 C.数^]^完整性约束 D.数摇处理逻辑 13.在数据操纵语言(DML)的基本功能中,不包括的是()。 A.插入新数据 B.描述数据库结构 C.对数据库中数据排序 D.删除数据库中数据 14.控制数摇库整体结构、负责数据库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注义打修改的人员是()。 A.系统分析员 B.应用程序员 C.专业用户 D.数据库管理员 15.K列关于数据库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A.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存储数据量大 B.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存储没有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存储冗余较小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存取速度快 16.在数据库中,发生数据不一致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数据存储量太大 B.数摇安全性差 C.数据相互关系复杂 D.数据冗余 17.层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模型的划分根据是()。 A.数据之间联系方式 B.数据之间联系的复杂程度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燃烧中的化学热力学及燃烧化学问题 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 2、什么叫燃烧? 3、从正负两方面论述研究燃烧的意义。 4、不同的学科研究燃烧学各有设么侧重点? 5、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关系。 6、标准生成焓、生成焓的定义? 7、反应焓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8、燃烧焓的定义? 9、用图示的方法(△H-T)表达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0、燃烧焓与燃烧能近似相等的原因? 11、燃料热值与燃烧焓的关系? 12、高热值和低热值的区别和转换方法怎样? 13、液体以及气体燃料热值的测试方法如何? 14、反应焓和温度的关系? 15、什么叫化学平衡? 16、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 17、反应速度、生成速度或消耗速度的表达式? 18、反应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9、Gibbs函数的定义? 20、自由焓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21、自由焓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22、孤立系统与非孤立系统的反应平衡关系各自通过什么来判断? 23、过量空气系数(φat)与当量比(φ)的概念? 24、浓度以及化学计量浓度的概念? 25、化学反应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反应度及各组分的摩尔比的计算方法怎样? 26、氧化反应中,燃烧空气量与燃烧产物的计算方法怎样? 27、绝热火焰温度的计算方法(反应度为1、反应度小于1、考虑高温热分解三种)怎样? 28、净反应速度的定义? 29、化学反应过程中浓度岁时间的变化关系怎样? 30、反应级数的定义(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和)与确定?一般烃类的燃烧反应级数为多少? 31、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考察了比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32、为什么说Arrhenius定律的结论与分子碰撞理论对化学反应速度的解释是一致的? 33、热爆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34、什么叫链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 35、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6、以氢气与溴反应生成溴化氢微粒推导该反应的反应级数。 37、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 38、图解燃烧半岛现象。 39、常见的有机类燃料及其衍生物有哪几种? 40、图解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当代文学复习提纲完美版

以80、90年代的小说、诗歌为主要的方向 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文学的复归——伤痕文学潮——反思文学潮——改革文学潮——寻根文学潮——新写实文学潮 名词:(代表作家作品要写出3--4个) 1、天安们诗歌:天安门诗歌产生于1976年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的伟大的“四五”运动。在中国人民同万恶的“四人帮”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关头,诗歌成了这场革命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直接战斗武器。就产生的背景、发挥的作用及其体现出来的文学与政治之间如此密切的关系来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天安门诗歌都是罕见的文学现象。它主要是一种政治表达,这是“文革”间美学“日常生活化”和诗歌政治化的另一典型体现。 2、探索戏剧:80年代文艺上广泛的创新要求,在戏剧创作和演出上也得到表现,出现了一批探索性的作品。这些运用象征、荒诞、虚拟写意,以及具象表现人物心理等方法的探索性戏剧作品,有《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屋外有热流》、《红房间百房间黑房间》等。 3、归来诗人:随着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诗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归来”诗人群。他们包括“七月”派诗人鲁藜、绿原、牛汉、曾卓、冀汸、彭燕郊、罗洛等和在反右中被迫停笔的诗人艾青、公木、吕剑、唐祈、苏金伞、公刘、邵燕祥、流沙河、胡昭、梁南、昌耀、孙静轩等,也包括于50年代推出诗坛的九叶派诗人。“归来”诗人在诗歌内容的历史反思与艺术的个性化方面,为诗歌发展作出了探索。又特别关注社会问题,重视诗的社会干预作用。 4、第三代诗(“新生代诗”)重要:新生代(“第三代诗”)采取组织诗歌社团,发展宣言的“运动”方式开展。其参与者的集结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四川、上海、南京一带。“新生代”或“第三代诗”的称谓后来也得到广泛使用,虽然对这些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新生代诗也叫后新诗潮。 5、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重要:第三代诗人也叫“新生代诗人”,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标志着新生代诗人的集体亮相。他们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的感性体验上。作家群有韩东、海子、西川、翟永明、于坚、陈东东、柏桦、张枣、欧阳江河、李亚伟、王家新、杨黎等。 6、伤痕文学(重要):伤痕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文革后产生的,描写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在文革中悲惨遭遇的作品,旨在控诉十年浩劫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文学思潮。这些作品具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和揭露性的取材取向。它“反映人们的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呼吁治疗创伤”,,作家们自觉担负起历史责任,写下大批反映“受伤的一代”、否定“文革”的作品,抒发了埋藏在人民心底的悲愤与狂喜激励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新时期小说以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班主任》为开端,较早在读者引起巨大反响,其名称来源于1978年5月,卢新华发表了《伤痕》,新时期小说的第一个思潮由此命名为“伤痕文学(伤痕小说)”。代表作家作品课本258:短篇:刘心武《班主任》(主人公:张俊石,好学生谢惠敏,坏学生宋宝琦)\卢新华《伤痕》(王晓华)、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王蒙《最宝贵的》 7、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相对于伤痕文学来说,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对“文革”做鲜血淋漓的暴露,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思文学揭露思考“文革”对现代化的阻滞和压抑。同时,在历史反思的深度上,反思文学也从伤痕文学的一味宣泄情感上升到冷静的质疑、思索历史,从单一的政治层面开始探入哲学、人性的层面,作品也就具有了更为深入的思想探索和更加成熟的艺术表现。最早问世的反思小说是茹志娟的短篇《剪辑错了的故事》,代表作有高晓声的《漏斗户主》 * 代表作家作品长篇:古华《芙蓉镇》、短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和《“漏斗户”主》、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方之《内奸》、中篇:王蒙《蝴蝶》、谌容《人到中年》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贤亮《绿化树》等(不知道长短) 8、改革文学:它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回到当下”的创作,也是20世纪最后一次功利色彩突出、功利话语与审美话语结合得较为完美、表现得较有力度的小说思潮,含蕴着较为丰富的美学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是高晓声、贾平凹等作家对农村改革的阻力作出了发人深省的描绘。其二是“山东作家群”对改革进程作出了多方位的思考。其三是柯云路的《新星》对现阶段物质文化环境中所能提供的推动改革的正面力量作出了全面而集中的开垦与整合。这一小说思潮持续到1984年。代表作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 代表作品:柯云路《新星》王润滋《鲁班的子孙》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张洁《沉重的翅膀》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贾平凹《鸡窝洼人家》王蒙《坚硬的稀粥》路遥《平凡的世界》 9、寻根文学:(重要)1983年前后,当现代文学的形式实验没有新的进展,小说创作处在徘徊状态中,一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选修复习提纲

一、理论部分 1.1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1.1.1体验数据管理技术 1、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管理文件 2、利用excel管理数据 3、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 数据管理:指对数据的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和维护等活动。 数据管理技术:指与数据管理活动有关的技术。 常见的数据库应用实例: 图书馆、银行、火车站售票、电信缴费、网上购物等。 1.2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 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人工管理特点:没有专门的软件管理数据,数据与应用程序紧密联系,不能共享。 文件系统特点:数据文件与应用程序分离,但独立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较差。 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数据的安全及完整性得到保证。 ... 1.3认识关系数据库 几个概念: 实体: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或者对象。 实体集:实体的集合。 1.3.1 用关系存储数据 一个二维表在关系数据库中称作关系,在关系数据库中,用表格来存储数据。 字段:表中的第一行。 记录:陈第一行外的所有行。 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ACCESS、DB2、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Sybase 等。 2.1数据的分析与建模 2.1.1数据的收集

2.1.2数据的抽象描述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 (1)实体:客观存在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物,如一个学生、一本书等。 (2)属性:实体的特征,如一个学生实体可以有姓名、体重、年龄等属性。 (3)键:能在实体集中唯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身份证号码、学号、借书证号等。 (4)联系:有三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如学校与正校长(一对一)、班级与学生(一对多)、比赛项目与运动员(多对多)。 3、机器世界 字段:字段用来标记实体属性。 记录:一个记录可以描述一个实体。 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 4、三个世界的术语对照 2.1.3概念模型与 E —R 图 概念模型是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很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是P.P.S.Chen 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Entity-Relationship Model ),也称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 —R 图。E —R 图包括三个图素: (1) 实体集。用矩形表示,框内标注实体名称。 (2)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连线与实体连接起来。 (3) 实体之间联系。用菱形框表示,框内标注名称。

燃烧学复习题(超全)

1.说明煤的化学组成、挥发份及灰分、水分、碳分等对煤质特性的 影响? 煤的化学组成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硫(S)等元素组成: 碳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含碳量就越大;含碳量高的煤难以着火与燃烬,但是发热量很高。 氢也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有效氢的发热量很高,是碳发热量的3~4倍,煤中氢含量先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煤中含碳量为85%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氧是煤中有害的不可燃元素,煤中含氧量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煤中氧含量的存在会使煤发热量降低。 氮是煤中的有害不可燃元素,其存在不但降低煤的发热量,而且会生成NOx 等污染物; 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会生成SOx等有害污染物。 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850℃时析出的气体。挥发分含量多的煤,着火容易,着火温度低,燃烬容易;挥发分含量少的煤,着火温度高,着火困难,燃烬非常困难。 灰分是指煤中所含的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一些固体残留物。灰分含量高的煤不仅使煤的发热量减小,而且影响煤的着火与燃烧。由于燃烧烟气中飞灰浓度大,使受热面易受污染影响传热、降低效率,并使受热面易磨损而减少寿命。同时,对排烟中的含尘量必须采用高效除尘措施,使排烟中含尘降低到合格的排放指标。在煤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煤的灰熔点,否则容易造成结渣,不利于燃烧过程中空气的流通和气流均匀分布,破坏燃烧过程的稳定运行。 水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其存在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可燃质含量,含水量大的燃料发热量低,不易着火、燃烧,而且在燃烧时还要消耗热量使其蒸发和将蒸发的水蒸气加热,降低燃烧室温度,使锅炉效率降低,并使排烟损失加大,还易在低温处腐蚀设备。含水量大的煤使得制粉设备制粉困难,需要高温空气或烟气干燥。同时,水分大的煤也不利于运输,并使成本增加。但是,在高温火焰中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媒介作用,可以加速煤粉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增加火焰及烟气的辐射放热强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另外,水蒸气分解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氢氧根可以提高火焰的热传导率。这样,水分使飞灰中碳粒减少,从而使机械不完全损失减少,TSP减少,同时水分的蒸发有利于疏松煤层,增加孔隙率,改善燃烧。因此综合考虑,应以合适水分为好。 煤中碳分包括固定碳和游离碳。固定碳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煤中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固体物质中的含碳量;游离碳是指挥发分中的含碳量。一般来说,煤的煤化程度越高,挥发分含量越少,固定碳含量越高。煤中固定碳含量高,不利于煤的着火和燃烧,煤难以燃烬。 2.什么是有效氢,什么是化合氢? 有效氢:与碳、硫结合在一起的氢,也叫可燃氢,可进行燃烧反应,并放出

文学考试复习提纲

美国文学期末复习提纲 1、考试题型 1.作家作品名称匹配 2.名词解释 3.根据作品内容写出作家、作品及作品简短评价 4.诗歌赏析(两首诗歌,选择一首进行作答) 2、作家与作品总结 1).需要记住作家和作品名字,并能准确书写出来的十六位作家,同时要求记得这些作品的评价,一两句话即可。 Washington Irving《Rip Van Winkle》 Henry David Thoreau《Walden》 Nathaniel Hawthorne《The Scarlet Letter》 Walt Whitman《Song of Myself》 Emily Dickinson《I’m Nobody!Who Are You?》、《Success Is Counted Sweetest》、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她的诗歌标题一般是诗歌的第一句话) Mark Twain《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O’Henry《The Cop and the Anthem》 Robert Frost《Nothing Gold Can Stay》、《The Road Not Taken》、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Mending Wall》Sherwood Anderson《The Triumph of the Egg》 Katherine Anne Porter《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Ezra Pound《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A Pact》 Langston Hughes《Cross》、《Dream》 Ernest Hemingway《Indian Camp》 Arthur Miller《The Death of a Salesman》 Allen Ginsberg《Howl》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大纲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重点在一到七章,考试内容三大类:基本概念,SQL语言和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第一章.绪论 (一)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相关概念: 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与其语义密不可分。(P4)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因此,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是数据库的三个基本特点。(P4)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其任务是科学、高效地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P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操纵功能 3)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4)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5)数据库的简历和维护功能 6)其他功能:如DBMS与网络中其他软件系统的通信功能、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互访和互操作功能、多个DBMS之间的数据转换功能等。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BA)构成。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P7) 1.人工管理阶段:主要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数据处理方式为批处理。其特点为: 1)数据不保存 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3)数据不共享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其特点是: 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由专门的软件系统(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但文件系统仍然存在以下不足: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其特点是: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的独立性高 4)数据由DBMS同一管理和控制 二、数据模型:(概念) (一)两类数据模型:第一类是概念模型,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P12) (二)数据模型的三大组成要素:(P13) 1.数据结构

燃烧学复习题

燃烧学复习题 第二章 1.简述比热容和物质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形成这一关系的原因。P14 一般而言,物质原子个数越多,比热容越大。分子内能由三个部分组成:平动、振动和转动。单原子分子只有平动动能,双原子分子中,能量储存于振动的化学键和基于两个正交轴的转动动能中,也有平动动能,双原子分子的比热容大于单原子分子的比热容,三原子分子比热容更大,一般而言,分子结构越复杂,摩尔热容越大。比热容Cv和Cp通常都是温度的函数。分子结构越复杂,其摩尔热容越大。机理分子内能由三部分组成,平动,振动,转动。根据量子理论,振动和转动的能量储存模式随温度的增加而变得活跃。 2.什么是生成焓?绝对焓、生成焓和显焓之间的关系。P23 标准状态下元素的化学键断裂并形成新的键而产生所需要的化合物时的净焓变化值.。绝对焓定义为生成焓和显焓之和。 3.什么情况下物质的生成焓为0?P23 在标准参考状态(T=298K,P=1atm)下所有稳定的元素在其最自然的状态时的生成焓设定为零。 4.什么是反应焓?和热值之间的关系?P27 完全反应条件下,在某一特定状态下产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的差叫作反应焓。热值与反应焓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5.低位热值和高位热值有何区别?燃料和燃烧产物在什么状态下的放热量最 大?P27 高位热值(HHV)是假设所有产物都凝结成液体水时的燃烧热。这一情形下释放出最大的热量。低位热值(LHV)是指没有水凝结成液体的情况下的燃烧热。 6.当量比的定义?不同的当量比对于什么燃烧工况?P20

7. *化学当量空燃比和实际空燃比有何区别? 理论上每千克燃料完全燃烧时需要空气的质量,这种空气和燃料的比例称为化学当量比。为了完全燃料,实际送入的空气量要大于理论空气量, 8. *绝热燃烧温度的定义?有哪些因素导致实际燃烧温度总是低于绝热燃烧温度? 绝热燃烧温度,亦称“绝热火焰温度”,是燃料在绝热条件下实现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包括定压绝热燃烧温度和定容绝对燃烧温度。在高温度燃烧中,燃烧产物不是简单的理想产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离解产生次要成分。 因为实际燃烧时散热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完全燃烧,实际送入的空气量要大于理论空气量,以及火焰在高温时,部分燃烧产 物C02和H20分解成CO 、H2和02时要吸热。所以,实际燃烧 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燃烧温度。 9. 定质量孤立系统中,燃烧化学平衡组分如何确定?P33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状态方程 10. *在使用吉布斯函数来确定燃烧化学平衡组分时,有哪些限定条件?P33 给定温度、压力和化学当量比的条件下计算混合物的组成。G=H-TS 11. 如何用分压力计算平衡常数K p ?P35 12. 平衡常数K p 和0T G 的关系,及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P35

无锡市基础空间数据库SHP格式方案(大比例尺)

无锡市基础空间数据SHP格式设计方案 (大比例尺) 1、综述 1.1目的 为无锡市规划局基础空间数据建库提供标准。 1.2适用范围 1:500、1:1000、1:2000基础地形图数据 1.3制定原则 ●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可以实现同SHP数据的高效互转; ●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在转入数据库后可以实现标准图的输出; ●操作方便。 1.4类型约定 ● ●

1.5引用标准 《GB/T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94-08-01)《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1996-05-01) 《GB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1998-08-01) 《GB/T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94-08-01)《GT地籍数据库标准》 《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1993-07-01) 2、实体的划分 数据在SDE的服务器里是按照点、线、面和注记划分的,每一个SDE图层(FEATURECLASS)只能存储上述的一种空间对象。由于这种存储模型的限制,势必造成很多国标中的复杂地物被拆分到不同的SDE图层。为了在编码中体现设计的合理性、对实体的物理存储进行统一的管理,特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在对空间实体做逻辑的划分。 2.1简单点 ●简单点实体只记录插入点的位置和相关属性,所有的简单点实体都必须以插入符号 的形式采集。 ●简单点状实体对应ARCOBJECT体系的IPOINT对象。 ●采集单位在使用点符号的时候要保证简单点的符号要和本方案提供的符号描述一 致,符号的插入点一致。 2.2简单无向线 ●简单线需要作业单位针对每一种实体制作线符号,这里所指的线符号必须是采集系 统提供的线符号库,不能用程序绘制。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汉 1、汉赋:赋是一种富有文采要求协韵的、讲究铺陈侧重状物的、兼具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特殊文体。汉赋是盛行于两汉的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 大赋:多写宫观园林之盛以夸炫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铺陈夸饰之后,篇末每每加上一个“讽谏”的尾巴,篇幅较长,规模壮阔,好些是长达千言以上的巨制;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文和散文相夹杂,铺陈排比,文辞瑰丽,并喜用冷僻字眼以示高奥典雅;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长达十言以上者。句段之间常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作为承接的机纽。 七体:像七发这种以七段成篇的结构体制,引起后来许多作者的模仿形成的专体,号为“七体”。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其典型的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 2、《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它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它既反映出几千年错综复杂的历史面貌,又刻画出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这样用纪传体来写历史是司马迁的开创。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四史》:史记汉· 司马迁汉书 · 班固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3、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

数据库复习题库

一、填空 1、数据库模式定义为数据库对象的集合。 2、在安装Oracle 10g数据库时,需要指定全局数据库名,默认为orcl__。 3、Oracle的实例是由内存、和后台进程组成。 4、段是表空间中一种逻辑存储结构,在Oracle系统中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数据段、临时段、回滚段。 5、Oracle Data Pump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段。 6、Oracle数据库主要的3种物理文件是控制文件、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 7、PL/SQL是基于Ada 编程语言的结构化编程语言。 8、PL/SQL标识符的最大长度为30 。 9、表空间是Oracle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组织,每个数据库至少有一个临时表空间。 10、视图是虚拟的表,它在物理上并不存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存储的查询。 11、查看EMP表结构的SQL*PLUS命令是DESC ;显示EMP表所有数据的SQL语句是SELECT 。 12、ORACLE管理数据库存储空间的最小存储单位是数据块。 13、每个ORACLE数据库都由3种类型的文件组成: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 二、选择题 1、PCTFREE与PCTUSED参数加起来不能超过(A )。 A.100 B.50 C.25 D.10 2、下面不属于Oracle 10g产品系列的是(D ) A. Oracle 数据库10g标准版1 B. Oracle数据库10g标准版 C. Oracle 数据库10g企业版 D. Oracle 数据库10g网络版 3、SQL* Plus的文件操作命令中能将文件的内容调入SQL缓冲区的是(B )。 A.SAVE B.GET C.START D.SPOOL 4、用下列什么命令可以执行SQL* Plus缓冲区中的一条SQL语句是(C )。 A.- B.& C./ D.Ctrl+D 5、以下哪个内存区用于高速缓存数据字典信息(B ) A.数据库缓冲区高速缓存 B. 共享池 C. 重做日志缓冲区 D. PGA 6、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 ) A.程序全局区(PGA)可由所有用户进程共享 B.Oracle使用表空间组织数据库,每个数据库至少有一个System表空间。 C.数据块是Oracle I/O操作的最小单元 D.区间是由连续的数据块组成的。 7、关于表空间与数据文件的关系,下列哪些描述是对的(D )。 A.表空间与数据文件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B.一个表空间属于一个数据文件 C.一个数据文件可以属于多个表空间 D.每个表空间至少含有一个数据文件 9、下面关于Oracle 10g用户口令错误的是(B ) A. 口令不得以数字开头 B. 口令可以与用户名相同 C. 口令不得使用Oracle 的保留字 D. 口令长度必须在4~~30个字符之间 10、当数据库服务器上的一个数据库启动时,Oracle 将分配一块内存区间,叫做系统全局

燃烧学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矿业大学(教学内容)

燃烧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燃烧的本质及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燃烧三角形; 答:燃烧的本质: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 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燃烧三角形:可燃物、氧气、点火源。 2、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过量空气系数; 答:理论空气量:是指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的空气量,通常也称为理论空气需要量。 固体: 2-20O C H S O V =++-22.4101243232???? ??? , 2 0O 0air V V =0.21,, 气体: 220O 222113V =CO+H +H S+n 102224n m m C H O -????+-? ??????? ∑, 2 0O 0air V V =0.21,,

理论烟气量: 固体: 20,22.412100 co C V = ? 20,22.432100 SO S V =? 20,0,22.40.7928100 N air N V V =?+ 20,22.422.4181002100N W H V =?+? 气体: ()220,210CO n m V CO CO nC H -=++?∑ 220,S 2H S 10O V -=? 220222V 102O n m m H H O H S C H -??=+++? ??? ∑,H 22020,V 100.79air N V -=?+,N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需要量通常大于理论空气需要量。 ,0,V air air V αα= α——过量空气系数 α=1时,燃料与空气量比称为化学当(计)量比 α<1 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少于理论空气量。燃烧不完全 α>1时,实际空气量多于理论空气量,才能保证完全燃烧 气态可燃物α=1.02-1.2; 液态可燃物α=1.1-1.3; 固态可燃物α=1.3-1.7。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2.艺术构思的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陌生化。 3.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4.陌生化的提出者为苏联学者什克洛夫斯基。 5.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善、美。其中,要义是求“真”,核心是尚“善”,境界是呈“美”。 “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6.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 7.在艺术概括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分为席勒式和歌德式。 8.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我们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9.对诗艺术形式的三种态度:重内容轻形式、重形式轻内容、内容形式并重。 10.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1.高尔基的《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 12.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为格里高尔。 13.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集中地表现人物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数据库 期末复习 大纲 有答案的哦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总结与复习大纲 一、要求熟读的章节: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 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 第七章:数据库设计 第八章:数据库编程 第九章: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 二、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 要求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1.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人工管理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 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二、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 数据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均差 三、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现在) 数据结构化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的独立性高。(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数据与程序独立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 2.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DBMS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DBMS的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3、数据操纵功能 4、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其他功能 DBMS还必须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1)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 (2)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检查

燃烧学总复习 题

燃烧 1、着火是指: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由无化学反应、缓慢的化学反应向稳定的强烈放热状态的过渡过程,最终在某个瞬间、空间中某个部分出现火焰的现象。 2、热自燃孕育期即为着火延迟期:它的直观意义是指可燃物质由可以反应到燃烧出现的一段时间,更确切的是在可燃物质已达到着火条件下,由初始状态到温度骤升的瞬间所需时间。 3、火焰传播是指:当混合气的某一局部点燃着火时,将形成一个薄层火焰面,火焰面产生的热量将加热临近层的可燃混合气,使其温度升高至着火燃烧,这样一层一层的着火燃烧,把燃烧逐渐扩展到整个可燃混合气的现象。 4、燃烧温度:燃料在炉内实际燃烧后烟气所达到的温度(有散热),它是在边燃烧边传热的情况下烟气达到的温度,在高度方向和炉膛截面的不同处,其燃烧温度是不相同的;此外还与燃烧完全程度及燃料是否热解有关。 5、理论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时炉内烟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不等于1,燃料和空气均可预热)。理论燃烧温度是燃料燃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某种燃料在某一燃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其对于炉内过程分析和热工计算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对于燃料与燃烧条件的选择,温度水平的估计和炉内换热计算,都有实际意义。 6、理论发热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燃料和空气均不预热时,空气消耗系数为1时,炉内烟气能达到的温度称为理论发热温度。理论发热温度只和燃料性质有关,是从燃烧温度的角度评价燃料性质的一个指标。 7、均相燃烧:燃料和氧化剂的物态相同,如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燃料和氧化剂都是气体,属于同相燃烧。 8、异相燃烧:燃料和氧化的物态不同,如固体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属于异相燃烧。 9、动力燃烧:燃料与氧化剂混合时间远小于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物为达到开始燃烧反应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和完成化学反应所需时间之和,扩散性能远远超过化学反应性能,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性能,而与扩散性能无关。此时,扩散性能很强,燃料表面有足够的氧气,阻碍燃烧的是不能迅速进行化学反应。如预先混合好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燃烧过程、层燃炉尾部燃烬区的燃烧过程、细小颗粒煤粉的燃烧过程和煤粉炉尾部的燃烧等,即动力燃烧不只在气体燃料燃烧时才存在。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空间的压力、温度、反应物质浓度有关。对于锅炉的实际燃烧,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炉内温度,炉温高,化学反应速度快。 10、扩散燃烧:燃料与氧化剂混合时间远大于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物为达到开始燃烧反应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和完成化学反应所需时间之和,化学反应性能远远超过扩散性能时,燃烧速度取决于扩散性能,而与化学反应能力无关,化学反应能力很强,只要氧气扩散到燃料表面,就能立即燃烧掉,阻碍燃烧的是氧气供给不足。如气体燃料与空气分别由两个喷口进入燃烧室的燃烧过程和大颗粒煤的燃烧过程。对于扩散燃烧,对其燃烧进行强化的主要方法是加强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其次是提高二者的温度等。 11、何为阿累尼乌斯定律?何为活化能E?活化能与何因素有关?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情爱诗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东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 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1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南朝诗歌 第二节北朝诗歌 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 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 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魏晋文章 第二节南朝骈文 第三节北朝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第二章盛唐诗歌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顾况,李益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第二节韩愈,孟郊 第三节李贺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 第二节杜牧,许浑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