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蓄养禽鱼》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蓄养禽鱼》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蓄养禽鱼》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蓄养禽鱼》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蓄养禽鱼》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蓄养禽鱼

鸟之悦人以声者,画眉、鹦鹉二种。而鹦鹉之声价,高出画眉上,人多癖之,以其能作人言耳。予则大违是论,谓鹦鹉所长止在羽毛,其声则一无可取。鸟声之可听者,以其异于人声也。鸟声异于人声之可听者,以出于人者为人籁,出于鸟者为天籁也。使我欲听人言,则盈耳皆是,何必假口笼中?况最善说话之鹦鹉,其舌本之强,犹甚于不善说话之人,而所言者,又不过口头数语。是鹦鹉之见重于人,与人之所以重鹦鹉者,皆不可诠解之事。至于画眉之巧,以一口而代众舌,每效一种,无不酷似,而复纤婉过之,诚鸟中慧物也。予好与此物作缘,而独怪其易死。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总无三年不坏者。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

家常所蓄之物,鸡犬而外,又复有猫。鸡司晨,犬守夜,猫捕鼠,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者也。乃猫为主人所亲昵,每食与俱,尚有听其搴帷入室、伴寝随眠者。鸡栖于埘,犬宿于外,居处饮食皆不及焉。而从来叙禽兽之功,谈治平之象者,则止言鸡犬而并不及猫。亲之者是,则略之者非;亲之者非,则略之者是;不能不惑于二者之间矣。曰: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鸡犬二物,则以职业为心,一到司晨守夜之时,则各司其事,虽豢以美食,处以曲房,使不即彼而就此,二物亦守死弗至;人之处此,亦因其远而远之,非有可远之道也。即其司

晨守夜之功,与捕鼠之功亦有间焉。鸡之司晨,犬之守夜,忍饥寒而尽瘁,无所利而为之,纯公无私者也;猫之捕鼠,因去害而得食,有所利而为之,公私相半者也。

清勤自处,不屑媚人者,远身之道;假公自为,密迩其君者,固宠之方。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然以我司职业于人间,亦必效鸡犬之行,而以猫之举动为戒。噫!亲疏可言也,祸福不可言也。猫得自终其天年,而鸡犬之死,皆不免于刀锯鼎镬之罚。观于三者之得失,而悟居官守职之难。其不冠进贤①,而脱然于宦海浮沉之累者,幸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进贤:进贤冠,是古代官员贵人戴的帽子的一种。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必假口笼中假:借助

B.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殆:大概

C.鸡司晨,犬守夜司:主管,负责

D.尚有听其搴帷入室听:听从,服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予则大违是论使我欲听人言,则盈耳皆是

B.以其异于人声也虽豢以美食

C.是鹦鹉之见重于人猫之捕鼠,因去害而得食

D.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者也然以我司职业于人间

10.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画眉“多技多能”却短命的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应精于一项技能,而不能贪多不精,以至于劳累而死。

B.作者认为鹦鹉舌根僵硬甚于不善言语之人,鹦鹉学舌之声也毫无可取,人们对它偏爱有加,实在不可理解。

C.作者从猫和鸡犬的不同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人们对他人的喜爱与否,常常不以其贡献大小而以与己亲疏来定。

D.忍饥耐寒、鞠躬尽瘁的鸡犬遭宰杀,假公自为、亲主固宠的猫却尽享天年,作者由此联想到为官尽职尽责之难。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①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3分)

②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2分)

12.请用“/”给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

13.作者以物喻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你如何看待文中鸡犬猫的行为?你又如何评判作者对鸡犬猫的态度?(8分)参考答案

8.(3分)D【A联系成语“狐假虎威”;B联系课本语句“殆有神护者”;C联系成语“牝鸡司晨”;D准许,听任,联系成语“听之任之”,课本语句“听臣微志”】

9.C(3分)【A意义不同:却,那么;B连词“因为”,介词“用”;

C主谓之间取消独立;D都是介词,但意义不同:对于,在】10.(3分)A【误解“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含义】

11.(5分)【第一句有三个重点词“尤”“殁”“于”,第二句着重考查能否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的部分】

(1)(3分)画眉既容易生病又容易招惹怨怪,不是自己病死,就是被别的东西伤害而死。(2)(2分)所以这三种动物(跟人的)亲近疏远,都是自己促成的。

12.(3分)曰: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共6处,标出2处得1分】

13.(8分)【第一问,4分;第二问,4分;共8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1)猫鸡犬“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都是值得肯定的(1分)。但鸡犬“纯公无私”而牺牲个体应得利益,猫则“密迩其君”以“固宠”从而丧失个体尊严,都有个性自由的丧失。所以,应该兼顾公益和私利,以保持个性尊严(3分)。

参考译文

靠声音取悦人的鸟,有鹦鹉、画眉两种。而鹦鹉的价格高过画眉,人们大多喜欢它,因为它能学人说话。我就不大认同这种观点,我觉得鹦鹉的长处只有羽毛,它的声音一点可取的地方也没有。鸟的声音之所以好听,是因为它跟人的声音不一样。鸟的声音跟人的声音不一

样才更好听,因为人发出的声音就是人的声音,鸟发出的声音就是天籁。我要是想听人说话,满耳都是,为什么还要通过笼中的鸟呢?何况即使是最善于说话的鹦鹉,它的舌头也要比不善于说话的人僵硬,它所说的又不过是人们口头的几句话。像这样鹦鹅受人重视和人如此重视鹦鹅,都是不能理解的事情了。至于画眉的灵巧,用一张嘴可以代替很多种鸟的鸣叫,每学一种鸟叫,都非常像,又更加婉转,真是最聪慧的一种鸟。我喜欢和画眉做伴,却怪它容易死,画眉既容易生病又容易招惹怨怪,不是自己病死,就是被别的东西伤害而死,总是没有活过三年的。可能是因为它技能太多导致的吧?

家里日常畜养的动物,除了鸡和狗之外,还有猫。鸡鸣晨,狗守夜,猫捕老鼠,都是对人有功而且能自食其力的。猫却受到主人的特别宠爱,总和人在一起吃饭,还有人允许猫掀开帐子到床上,与人一起睡觉。鸡栖息在土墙上,狗睡在屋外,住所和饮食都比不上猫。然而人们讲到禽兽的功劳,谈到家居安宁的景象时,就只说鸡狗而不谈猫。若亲近它们对,那么疏远它们就错;若亲近它们错,那么疏远它们就对。不能不在这二者之间迷惑。我认为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亲近猫而轻贱鸡狗的人,就像宠幸奸臣和会谄媚的女子,因为猫不用呼唤自己也会来,即使叱骂也不会离去。因为它跟人亲近,人才会亲近它,并不是它真的有什么值得亲近的地方。鸡和狗,则一心想着自己的职责,一到打鸣和守夜的时候,就各司其责,即使给它美食和好的棚厩,让它放弃职责来享用,这两种动物是宁死也不会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因为它们跟人的疏远而疏远它们,不是它们有什么该

被疏远的理由。比较它们司晨和守夜的功劳,跟猫捕鼠的功劳是有差距的。鸡司晨,狗守夜,忍受饥寒尽职尽责,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是大公无私的。而猫捕老鼠,在去除祸害的时候又得到食物,这是在有利益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是公私参半。

以清廉勤劳自处,不屑取媚别人,是一种让人疏远的方法。而假公济私,亲近主人,是巩固自己受到的宠幸的方法,所以这三种动物跟人的亲近疏远,都是自己促成的。但是我要在社会上从事什么职业,一定会效仿鸡和狗,而以猫的行为为戒。唉!亲近和疏远可以讲论,而祸福却说不清。猫能够终其天年,而鸡和狗的死,都免不了被人用刀宰和锅煮。看到这三种动物的得失,可以领悟做官守职的难处。我能够弃官不做,远离官场沉浮的负累,真是幸运。

《班梁列传》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班梁列传》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

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不耻劳辱。(1分) (2)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1分)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徐令彪之少子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文中画线的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2分) (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2分) 4.按要求填空。(2分) (1)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成语)的性格特点。(1分) (2)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 答案 1.(1)耻:认为……羞耻。(2)然:通“燃”,燃烧。 2.B 3.(1)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里?(2)其余的

狼的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狼的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导读:《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

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狼的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1.狼文言文原文翻译 2.狼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 4.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5.卓茂传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6.蝜蝂传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 7.蒲松龄《狼》原文以及翻译 8.狼的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翻译(一)作业参考答案

《翻译(一)》作业参考答案 I. 1.打破记录 2.武装到牙齿 3.酸葡萄 4.君子协定 5.开放政策 6.冷战 7.低声 8.文火 9.占 10.原因 11.消灭 12.交待清楚13.和风 14.软水 15.添煤 16.捏造 17.修好 18.收拾一下 19.软水 20.呢帽 21.好 22.正好 23.右 24.申冤。 II. 1.“一定会把他造就成一个堂堂男子汉”,杰克说“就是应该上大学嘛!” 2.重建家园和保卫家园是我们的职责。 3.这些问题显然使得这位头脑迟钝的发言人感到意外,他立刻显得张口结舌。 4.我的回答并不躲躲躲闪闪。 5.外面一团漆黑,大雨倾盆。 6.他们根本没有答复,这是不足为奇的。 7.在走过市区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一座宏伟的酒店。 8.他经常来。 9.他对这个城市完全陌生。 10.这完全是胡说。 11.那个园会真是圆满极了。 12.淡淡的太阳从海上升起。 13.“我知道, 这是在抓救命稻草”, 他无可奈何地说. 14.他的靴子时常闪闪发光. 15.他开了眼界,并懂得了一些名堂. 16.他满脸皱纹, 皮肤很黑,头发灰白稀疏. 17.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非常尖锐的问题. 18.我们应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9.我们深信,社会主义制度终究会代替资本主动义制度。 20.他回来时,收音机仍然开着。 21.他们将为盲人和聋人修建一所学校。 22.我们感到,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是困难的。 23.我们高度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24.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行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II. A 这是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这又是一个最坏的历史时期;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不乏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富有信仰的时代,这又是一个轻易怀疑的时代; 这是一个光明普照的季节,这又是一个黑暗笼罩的季节;

古诗张纲传翻译赏析

古诗张纲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纲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

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翻译】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狡猾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直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 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

语文文言文译文及答案

文言文主题复习译文及答案 《中考指南》P170—P174 ·《后汉书.班超列传》 ①.原文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可是他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劳苦受辱为耻。他广阅书传,很有口才。 永平五年(63),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一同到洛阳。他家里很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因此长时间工作劳苦,曾放下工作投笔叹道:“大丈夫没有其他壮志大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异域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从事笔砚的工作呢?”同事们都取笑他。班超说:“小子们怎么知道壮士的志气呢?”后来,他到看相的那里去看相,看相的说“:先生,您不过是布衣之士罢了,可是将来必定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询问他的形状,看相的说:“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侯的相貌啊。”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对显宗说:“他在给官府抄书,得点钱来供养老母。”显宗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永平十六年,便派遣他随幕僚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鄯善国,国王广接待他们礼节非常恭敬周到,但不久突然变得疏忽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随从人员说:“你们难道没觉察鄯善王广的态度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头脑清醒的人能够预见到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现在已明摆著呢?!”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诳骗他说:“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侍者吓不过,就吐露了全部情况。班超便把侍者关起来,把他的部属三十六人都召集起来一同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班超便用语言激怒他们说“:你们和我都处在极偏远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富贵。现在匈奴使者来了才几天,而鄯善王广便取消礼敬,如果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那我们的骸骨就会永远喂豺狼了。你们看怎么办呢?”部属都说“:现在处在危急存亡的地方,死活都听从司马的吩咐。”班超说“:不到老虎洞里,就抓不到小老虎。现在的上策,只有趁夜晚天黑,用火攻击匈奴人,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一定会大为惊恐,我们便可全部消灭他们。消灭了匈奴人,鄯善王会因此吓破了胆,我们便大功告成,事情办好。”部属们说:“应当跟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怒曰:“是吉是凶,决定在于今日。从事是庸俗的文官,听了我们的计划必定会因害怕而泄露机密。死了不为人所称道,不是一个豪壮而勇敢的人。”大家说:“好!”初更时分,班超便率领部属奔向匈奴使者营地。这时,正刮着大风。班超叫十个人拿着鼓躲在匈奴使者驻地后边,约定说:“你们看到火攻起来了,就都击鼓大声呐喊。”其余的人都拿着弓箭武器,埋伏在匈奴使者驻地的门前两

七下文言文《狼》原文注解及练习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狼》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 二、填空。 1、《狼》选自,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字,号,世称,山东淄川人,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是。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三、理解默写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翻译作业参考答案

Exercise Unit 4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s into Chinese To a few of us here today, this is a solemn and most momentous occasion. And yet in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 it is a commonplace occurrence. The orderly transfer of authority as called for in the Constitution routinely takes place as it has for almost two centuries, and few of us stop to think how unique we really are. In the eyes of many in the world, this every-four-year ceremony we accept as normal is nothing less than a miracle. Momentous: very important, serious Mr. President, I want our fellow citizens to know how much you did to carry on this tradition. By your gracious cooperation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you have shown a watching world that we are a united people pledged to maintaining a political system which guarantees individual liberty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any other. And I thank you and your people for all your help in maintaining the continuity which is the bulwark of our Republic. Bulwark: person or thing that support The business of our nation goes forward. These United States are confronted with an economic affection of greater proportions. We suffer from the longest and one of the worst sustained inflations in our national history. It distorts our economic decisions, penalizes thrift and crushes the struggling young and the fixed-income elderly alike. It threatens to shatter the lives of millions of our people. Affection: disease Idle industries have cast workers into unemployment, human misery and personal indignity. Those who do work are denied a fair return for their labor by a tax system which penalizes successful achievement and keeps us from maintaining full productivity. But great as our tax burden is, it has not kept pace with public spending. For decades we have piled deficit upon deficit, mortgaging our future and our children’s future for the temporary convenience of the present. To continue this long trend is to guarantee tremendous social, cultu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upheaval. Key: 对于今天在场的我们几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庄严、极其重要的时刻。然而,在我国历史上,这又是一个平常的事。差不多两个世纪以来,根据宪法的幽囚有条不紊地移交权力,此次照例进行。我们当中几乎没有谁会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确实是多么独特。这四年一次的就职典礼我们习以为常,可在世界上许多人看来,完全是个奇迹。 总统先生,我希望我的同胞们知道你为保持/延续这个传统作出了多大的努力。在举世注目之下,你在权力交接过程中给予的(精诚)合作,想世人表明,我们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坚决贯彻我们的政治制度,它保证个人能够享受比任何其他政治制度下都要大的自由。我感谢你和你的手下人为保持连续性而给予的所有帮助,这中连续性是我们共和国的支柱。 我国的事业总是向前发展的。合众国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困难。我们现在遭受到我国历史上历

边城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边城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张元,字孝始,是河北芮城人。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张元传(节选)》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张元传(节选)》阅读原文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修释典①。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热,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节选自《周书》) 注:①释典,佛教的经典。 《张元传(节选)》阅读题目(一)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汝何为不肯浴 ( ) ②是以收而养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译文: (2)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译文: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张元所做的三件事,然后结合张元所做的事对这个人作简要评价。(3分) 《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一)10. ①为什么②因此 11.(1)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同意他收养这条小狗。 (2)我不能猥亵裸露自己的身体在阳光之下。或张元我不能随便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阳光之下。(关键词语译出,语句通顺,大意正确方可得满分3分) 12.不在阳光下洗澡(有羞耻之心);送还捡到的杏(拾金不昧不贪小利)收养遗弃的狗(有仁爱之心)(各1分,共3分) 《张元传(节选)》阅读题目(二)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1)元固不肯从( ) (2) 祖谓其贪戏( ) (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 (4)遂许焉( )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

《后汉书-班梁列传-班超传》中考初中文言文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后汉书?班梁列传|班超传》中考初中文言文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不耻劳辱.( ) (2)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徐令彪之少子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2)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4.按要求填空。(2分) (1)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 _______ (成语)的性格特点。 (2)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 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1.(1)耻:认为……羞耻。 (2)然:通“燃”,燃烧。 2.B 3.(1)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里? (2)其余的人全都拿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 4.智勇双全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文言文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有很大的志向,不拘泥于小节。但品性孝顺,在家里经常辛勤地做粗活,并不认为是劳苦羞耻的事。他很有口才,并且广泛地涉猎典籍。永平五年,他哥哥班固被征召做了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起随哥哥到了

《狼》全文翻译

《狼》全文翻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夫在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没有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两)狼。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他)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环顾田野里有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在那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它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面前。 久之,目似瞑,益暇甚。 很久,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狼。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屠夫正想要走,转身看见柴堆的后面,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另一只狼在柴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用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已入半,止露尻尾。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屠夫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夫)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诱惑敌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翻译作业(2)及作业(1)答案

翻译作业(1)答案 1.壮族(the Zhuang ethnic minority)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约有1900万人。 With a population of about 19 million, the Zhuang ethnic minority is the largest minority group in China. 2.超过90%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和湖南等南方省份。 Over 90 percent of the Zhuang people live in Guangxi while the rest is distributed in southern provinces in China like Yunnan, Guangdong, Guizhou and Hunan. 3.壮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壮语主要分为南北两大方言。 The Zhuang people has its own language which is mainly divided into southern dialect and northern one. 4.由于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雨量(rainfall)充足,壮族的主要农产品是热带和亚热带(subtropical)作物,如水稻和玉米。 The Zhuang peopl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rops such as rice and corn due to the mild climate and abundant rainfall in southern China. 5.大多数壮族人的日常食物与汉族的并无多大差别。 The daily food of most Zhuang people is of little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Han people. 翻译作业(2): 改革开放政策(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使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令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工(rural migrant worker)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在城市中担任建筑工人,工厂工人,餐厅服务员和司机。他们跟城市劳动者一起,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一庞大群体却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工伤赔偿和子女就学难等。 词汇难点: 农村:countryside 建筑工人:construction worker 为...做出贡献:contribute to 工伤赔偿:workplace injury compensati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at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Chinese society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At the same time, more and more migrant workers from rural to urban jobs, as a construction worker in the city, factory workers, restaurant staff and drivers. They together with city workers, factory of China into the world, made a huge contribution to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the large group faces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ductrial injury compensation and the children go to school difficult.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Chinese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China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江革传文言文翻译 导读:江革传原文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棰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

得安卧。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江革传译文 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江革自幼聪明敏捷,六岁便能写文章。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江观孪生,年少孤苦贫穷,兄弟互相勉励,读书精力充沛毫不疲倦。十六岁时母亲又去世,因服丧有孝行而闻名。服丧期满后,与江观一起前往太学,补为国子生,并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次第成绩。齐朝吏部谢朓十分钦佩器重他。谢朓曾在宫中宿卫,回来时去探望江革,当时下着大雪,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然后才离开。 江革被授予少府卿,出任镇北豫章王长史,并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江革因一向不熟习骑马,就乘船而回,途经下邳时,竟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听说过江革的才名,对他厚加接待。江革称患有脚病不向他施礼参拜,元延明想要加害他,见江革辞色严正,就更加敬重他。元延明让江革写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被囚禁的时间太久,没有心思写作为由推辞。于是元延明逼他更加厉害,将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训练题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训练题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②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③,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④被召诣校书郎⑤,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⑥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⑦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 ○1徐令:徐县县令。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2彪:班彪。○3执勤者:干辛劳的事。○4固: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5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讹误。○6为官佣书:给官府雇佣抄写书籍之类。○7研:同“砚”。 [文化常识] 投笔从戎。这已成了成语或典故。班超投笔从戎是历史的美谈。后来他果真率领30多人奔赴西域,制止了鄯善、于阗贵族对汉朝与匈奴的挑拨,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他在西域活动前后达31年,封为定远侯,如愿以偿。后人用

“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弃文就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1修______________○2孝谨___________○3耻__________ ○4涉猎____________○5诣_______________○6效___________ 2.翻译: ○1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哪首词中运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_______ ○1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3范仲淹的《渔家傲》 ○4陆游的《诉衷情》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本文是关于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感谢您的阅读! 初中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分享 狼 蒲松龄 《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

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翻译作业2及答案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the central political forum, is composed of 193 members, including virtually all the world’s nation-states. Two thirds of its members are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account for about three-quarters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Reaching decisions is difficult, especially since all agreements by custom must be reached by consensus(一致). As a result, important agreements are often held hostage (持有人质)by narrow special interests, and most agreements are reached only by reducing them to their 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s(共同特性,分母). But the real question is whether the major countries of the world will allow democracy(民主(政治))to function at the highest level. The Security Council,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peace and security, deals with issues of the greatest political importance. The Council has only 15 members so it can meet frequently and deal with crises. Once impotence(无效)due to Cold War rivalries, it has regained much of the authority accorded by the UN charter. 联合国大会是最重要的政治论坛,由193个成员国组成,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其中三分之二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了全球总人口的四分之三。 大会做出决议并非易事,因为按照惯例所有的协议都必须在成员国之间达成共识。结果,一些重要协议往往因为少数国家的特殊利益而面临被否决的可能,

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

篇一: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 篇二: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 张元传(节选) 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②微:稍微,稍稍。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典,佛教的典籍。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1)元固不肯从( ) (2) 祖谓其贪戏( ) (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 (4)遂许焉( )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以杖击其头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吾欲辱之,何以也 d.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听从 (2) 认为 (3)吃 (4)答应 2.d 3.①衣服是用来遮盖形体的,是为了覆盖隐秘之处的。 ②现在被人抛弃而导致它的死亡,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啊。 【解析】 1.试题分析:⑴“从”在这里是“听从”的意思。⑵“谓”认为的意思。《爱莲说》中有“予谓菊”,谓是认为的意思。⑶食在这里是动词,“吃”。《马说》“食不饱”,食即是“吃”的意思。⑷“许”在这里是答应的意思。《出师表》中有“遂许先帝以驱驰”,许是答案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先想一想课内有没有学到这个词语的解释。 2.试题分析: “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是因为的用法,d句中的“以”也是因为。a 中的“以”是用,b中的“以”是认为,c中的“以”是用。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