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工艺规范V》word版

《设计工艺规范V》word版

《设计工艺规范V》word版
《设计工艺规范V》word版

拟制:部门:日期:审核:部门:日期:批准:日期:

0. 定义

0.1 零件:是一种不采用装配工序而制成的产品.例如:机箱的“上盖”;B型机的“假面板”;铝型材的

“立柱”等。零件的基本设计文件是零件图。

0.2部件:是由材料、零件等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连接所组成的产品,它是在装配较复杂的产品时必须

组成的中间装配阶段。部件内也可包括其他部件和整件。部件的基本设计文件是装配图。

0.3整件(指自制):是由材料、零件、部件等经过装配连接所组成的,具有独立结构或独立用途的产

品。在整件内亦可以包括其它的整件。例如:配电盒、告警箱等。整件一般应有装配图、电路图、接线图等。整件与部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整件需编制自己的明细表,部件不需编制明细表,而在其上级整件明细表表示。

0.4整机(指产品):是由材料、零件、部件、整件等经过装配连接所组成的,具有独立结构或独立用

途的产品。例如: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等。整机一般应有产品标准、装配图、电路图、接线图和各种手册等。

0.5成套设备:是由若干整件相互连接而共同构成的,能完成某项完整功能的整套产品。这些整件的连

接一般要在使用的地点经过装配或安装。例如:计算机;交换机等。成套设备内亦可以包括其它简单的成套设备(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产品组成部分)。成套设备(指产品)一般应有产品标准、总布置图、系统图和各种手册等。成套设备的第二层:是组成部分的若干整件。例如:计算机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它们之间的连接电缆。

0.6 工装,指进行产品装配或检验时,为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通过辅助工具对零件进行定位、辅助装

配或检验,这些辅助工具称为工装。

0.7 标尺,指在产品装配或检验时,借助带有醒目标识相应零位置的长杆来确定或检验装配零件的位置,

为种长杆称为标尺。

1. 目的

本规范规定了进行设计及工艺设计需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及零件图、装配图、明细表、工艺规程、装配操作指导书、工装、标尺等设计及工艺设计输出文件的拟制方法,归档要求,规范设计工艺文件的编制、归档,使文件规范统一。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华荣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设计及工艺设计。

3. 工作指引

3.1 流程类

3.2通用要求

通用要求是指在装配图、明细表、装配操作指导书、工艺规程等整机工艺文件拟制时需共同遵守的约定。

3.2.1文件适用对象

工艺规程主要针对成套设备整机。装配图和明细表一般成对拟制,和装配操作指导书一样,主要针对整机或整件。

3.2.2文件拟制工具

装配图、明细表和装配操作指导书的模块是采用DWG文件格式,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设计,文件保存为AUTOCAD14版本。使用该软件时,应利用软件中的有关设置(如线型、字体等)进行相关工作。工艺规程的模板是采用DOC文件格式,利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编辑。

3.2.3文件模块

装配图、明细表、装配操作指导书的中英文标准模板,图纸的幅面尺寸、格式和字体已在图纸模板中设定。装配图的幅面为A3或A4,明细表的幅面为A4,装配操作指导书的幅面为A3;字体名称是ZJGY,其中SHX Font为:gbenor.shx, Big Font为:hzdx.shx, 不得擅自使用其他字体。字体高度应优先选用GB/T14961-1993规定的字高尺寸系列:1.8,2.5,3.5,5,7,10,14,20.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定义字高,但汉字的字高应不小与3.5。

3.2.4图号及电子文件名

3.2.

4.1图号编制规则

整机图号有两种编制规则:

a、DRBR+“十进分类编号”+文件简号

b、DRBR+“BOM编码”+“文件简号”

DRBR为企业区分代号,“十进分类编号”为“级.类型种.顺序号”,其中“级”的划分是根据产品的结构特征及用途而定:7、8级——零件;5、6级——部件;2、3、4级——整件;1级——成套设备。类型种是根据产品的功能、用途而定。例如:整机、整件DRBR2.031.010MX的“级”为2, “类型种”为031,顺序号为010.

有“十进分类编号”的产品采用编制规则a作为文件图号,没有“十进分类编号”的产品则采用编制规则b作为文件图号. 可在数据库中通过BOM编码进行查询.

文件简号如下:

文件类别文件简号

明细表————————MX

装配图————————ZP(仅适用于编码替图号,图号为“十进分类编号”的无文件简号)工艺规程———————G

装配操作指导书————G1

调测操作指导书————G2

检验操作指导书————JY

例如:母板插框-M900MSC-GM1K1MCB-AM/CM主控插框,其BOM编码是02300232,十进分类编号是3.624.189,则该插框的装配图的图号为DRBR3.624.189,明细表的图号为DRBR3.624.189MX,装配操作

指导书的图号为DRBR3.624.189G1。

对于多个整机或部件共用一份文件时,图号中的“十进分类编号”或“BOM编码”的编制规则为:如果多个整机或部件的图号为连号,则为“起始十进分类编码”+“~”+“结束十进分类编号的顺序号”或“起始BOM编码”+“~”+“结束BOM编码的后四位数字”;如果多个整机或部件的图号不是连号,则为“第1个整机或部件的编号或编码”,+“/”+“第2个整机或部件的编号或编码”+“/”+┄┄+“第n个整机或部件的编号或编码”,如果各整机部件的“十进分类编号”的“级”、“类型种”相同或“BOM编码”的前四位相同,则除第1个整机部件外其余可只写顺序号或编码的后四位数字。

例如:BOM编码为02300263~02300266的4个母板插框共用一份文件,则图号为:DRBR02300263~0266+文件简号;十进分类编号为3.622.047、3.622.048、3.622.049的三个功能模块共用一份文件,则图号为DRBR3.622.047~049+文件简号;十进分类编号为2.101.201和2.101.212的两个功能模块共用一份文件,则图号为DRBR2.101.201/212+文件简号;十进分类编号为3.685.447/02110604+文件简号。

工装及标尺的图号编制规则

工装图号编制规则: GZ+“BOM编码”+文件序号,GZ为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BOM编码为产品的物料编码,与产品操作指导书的BOM编码相同,文件序号为A、B、C…,A表示第一套工装,B表示第二套工装。工装内的部件以“.”来分类,工装内的零件以“-”来分类,如 GZ02170006A.1-2, 表示用于装配产品02170006,第一套工装中第一个部件的第二个零件。

标尺图号编制规则: BC+“BOM编码”+文件序号,BC为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BOM编码为产品的物料编码,与产品操作指导书的BOM编码相同,文件序号为A、B、C…,A表示第一根标尺,B表示第二根标尺。例如BC21010465B, 表示用于产品21010465的第二根标尺。

3.2.

4.2版本规范和电子文件命名规则

整机工艺文件的电子文件名,命名规则为: “图号(不能去掉DRBR)”+“-版本号”。对于英文版,其电子文件名为:“图号(不能去掉DRBR)”+“-E”+“-版本号”。对于外来文件,命名规则为:“图号(去掉前面的字母,如DKBA)”+“-版本号”。

版本号分正式文件版本号与临时文件版本号。正式文件的版本号为A、B、C┄┄等,即第一次归档的文件版本为A,归档后第一次更改的文件版本为B,以次类推。未正式归档的临时文件的版本均为A0、A1、A2┄┄等,临时文件升级版本更改同正式文件。

例如:编码为02310766的功能模块的VA版本装配图正式文件的电子文件名为02310ZP-A,其临时文件的电子文件名为02310766ZP-A0,其英文版的电子文件名为02310766ZP-E-A。

3.2.

4.3设计更改的标识规则

设计更改标识分:版本、更改单号、更改内容。版本是更改后文件的版本号;更改单号指更改的ECO电子流程号,更改内容是更改的主要内容。图纸更改,则进行版本升级。

设计工艺更改须走“ECO”电子流程,客户的文件经过工艺验证后,通过ECO电子流程,更改成公司内部文件。

3.2.5其它要求

3.2.5.1临时文件

为减少整机文件模板的种类,便于临时文件向正式文件转换,减少文件拟制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又便于文控人员向文件验证人发放,因此规定整机临时文件的模板同整机正式文件的模板。

3.2.5.2英文文件

英文技术文件的图号/编码、版本和对应的中文技术文件的图号/编码、版本保持一致。对于已经有中英文版本的技术文件,版本升级时应将中、英文版本同时升级。也就是说,如果中文图纸有更改升版本归档,必须同时保证相同图号的英文图纸更改归档。

3.2.5.3文件借用

为减少文件拟制的工作量,如果新产品与某老产品基本相同,则该新产品可借用老产品的工艺文件.对于装配图、明细表和装配操作指导书,如借用其它文件时需归档一份《文件借用说明》。

3.2.5.4文件归档要求

装配图、明细表、装配操作指导书文件,工艺规程和总测装配操作指导书,临时文件都归档“PIC”图纸管理系统。如果图纸中插入了图片,则需将图片和dwg格式文件用压缩软件打包压缩后再提交归档,否则会出现图片无法显示的情况。工装图纸归档以DWG格式文件归档。

试制产品还未在本公司生产,文件为临时文件,归档可通过“文件归档电子流程”进行归档;新产品的文件则通过“新产品生产工艺电子流”进行归档;发生了更改的文件通过“ECO电子流程”进行归档。

3.3装配图

装配图反映了产品各组成部分相互的连接关系,是整机或其组成部分的整件和部件必须编制的文件。装配图由图样、尺寸、技术要求、明细栏、标题栏等部分组成。下面针对装配图的各组成部分,分别给出规范要求。

3.3.1 图面布置

为了图纸的标准化和可视性、易读性,在整图的布局上需遵循一定的规范,做到整个图面布局匀称、清晰。产品的图样置于图面的左上角及上部,标题栏、明细栏的位置和格式在装配图模板中已规定,当自下而上延伸不足时,再在标题栏的左边自下而上延续。技术要求置于明细栏的上边。当装配图2张或2张以上图纸组成时,明细栏和技术要求应该放在第一张上;复杂的装配图,允许用A4幅面单独制明细栏作为装配图的续面。在单独编制时,明细栏应自上而下填写。应尽可能遵守上述的布局规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部分的位置适当调整。

3.3.2比例

装配图中的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一般标注在标题栏的比例栏内。需要按比例绘制时,应按照《技术制图比例》(GB/T14690)中的规定选取适当的比例:1:1、1:2×10n、1:5×10n、1:1×10n、5 ×10n:1、2×10n :1 、1×10n:1。次选比例为:1:1.5×10

n

、1:2.5 ×10n、1:3×10n、1:6×10n、4×10n、2.5 ×10n:1,其中N非负整数。

3.3.3装配图画法

3.3.3.1图样画法

图样内容包括必要数量的视图、剖视图、剖面图和局部放大图,以保证获得产品组成部分的位置、数量和相互连接关系的完整概念。视图投影关系、视图名称、剖视符号、局部放大图的比例应符合技术制图的规定。

技术图样应采用正投影法绘制,并优先采用第一角画法。表示物体信息量最多的那个视图应作为主视图,通常是物体的工作位置或加工位置或安装位置。当需要其它视图(包括剖视图和断面图)时,应按下述原则选取:

——在明确表示物体的前提下,使视图的数量最少。

——尽量避免使用虚线表达物体的轮廓及棱线。

——避免不必要的细节重复。

不符合基本视图投影关系的应在视图上方标出“X”向(X为大写拉丁字母),在相应视图的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后视图应在视图上方标出视图名称,如:“后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应视图上方标出“X-X”(X为大写拉丁字母),在相应视图上用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和投射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对于向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如有比例变化,则在视图名称的下方标注比

例,如:1:5向

A

,2:1B

B

这里的比例也是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比例的取值应遵守3.3.2节的要求。

在清楚表达产品特征和保证正确装配关系的条件下,装配图的绘制可按下列方法简化。

1)已在一个视图中表达清楚的产品的组成部分,在其它视图中可画简化外形或外形轮廓;

2)各组成部分的图形中与本装配图必须表达的内容无关的部分可简化绘制或省略,在装配图中以简化

外形或外形轮廓代替其完整视图。

3)在装配图中绘制剖视图时,剖切面通过已由另外的装配图表达清楚的部分或标准产品,可按不剖绘

制。

4)当不致引起误解时,剖视图中剖切面后面与本装配图必须表达清楚的内容无关的投影可省略不画。

5)规律分布的相同单元,只要画出其中一个单元的图样,其余单元只需表示装配位置。

6)如对某产品的少数整件或零件进行更换即可组成新产品时,新产品的装配图可简化绘制,但更换部

分需详细画出。

3.3.3.2装配图内容

通常在装配图中需表达的内容有:

1)对于机柜类产品:

A、机柜的外形正确,长、宽、高尺寸齐全,如视图中无法表示,则可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B、正确表达出各插框、模块、假面板等在机柜中的安装位置。

C、装配各零部件用的紧固件的数量和位置正确。

2)对于插框类产品:

A、插框的外形正确,长、宽、高尺寸齐全。

B、板名条粘贴位置及其上的文字正确。

C、母板的安装位置和紧固螺钉的安装位置、数量等。

D、在后视图中正确表达爪形锁扣的安装位置,并注明相关连接器的丝印号。

3)对于机盒类产品:

A、机盒的外形正确,长、宽、高尺寸齐全,如视图中无法表示,则可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B、机盒内各单板、母板、风扇、电源模块等及其紧固件的安装位置、数量表示正确。

C、内部电缆走线及连接位置、丝印等表达清楚正确。

D、各种标签的粘贴位置表达清楚正确。

3.3.3.3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应满足《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4458.4)的规定。外形尺寸标注完整、正确。长度尺寸应水平或垂直放置,尺寸的数字应在尺寸线的上方或中断处。角度尺寸的数字一律写成水平方向,一般注定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必要时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引出标注。

注意常用计量单位符号的大小写。缺省长度单位为毫米(mm),长度为10米以内时,必须采用毫米主单位标注,数字后面无须再标长度单位,当长度大于或等于10米时,允许采作米(m)为单位标注,但在数字后需要注明单位“m”。重量单位为g、kg,力的单位为N、 KN、 kgf。

3.3.3.4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是装配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对图中无法表达完整的设计意图作必要的补充。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应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

①视图中难以表达的外形尺寸参数。

②有的项目在装配图中不表示,但应在“技术要求”中说明功能和用途。如线扣一般应在“技术要求”

中注明“序X用于扣扎XX电缆”。

③有些产品的配置灵活,可在技术要求中说明可选件的装配位置和装配方式。

④对于整机而言,由于其总装机柜的装配图代替了以前的安装图(已取消),因此要在其技术要求中注

明“电路板、插框的数量、位置见产品清单和配置说明”。

⑤对装配有关的外观质量、电磁、密封、防水性能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应进行说明。

⑥技术要求的条文,应按其内容分段描述并编顺序号,仅一条内容时不写顺序号。

⑦文字排列整齐,用语规范流利。

3.3.3.5标题栏填写

标题栏的填写方法规定如下:

①栏为文件名称栏。整机、整件、整件装配文件名=型号+相关说明,其中型号和相关说明是指其BOM

项目描述中的型号和相关说明字段,中间由空格分开。注意,装配图文件名后不能有

“装配图”。

②栏为设计文件的图号栏。参见3.2.4.1部分的规定,有十进分类编号的,则图号主DRBR+“十进分

类编号”;没有十进分类编号的,则图号主DRBR+“BOM编码”+“ZP”。例如:02110388总装机柜C &C08STP-SP0B1SPC-E1接入主控机柜, 其图号为DRBR3.685.376MX, 因此整机装配图文件名: SP0B1SPC E1接入主控机柜, 图号为DRBR3.685.376。

③栏为各环节责任人签名栏。设计为装配图拟制人,审核为项目人员,工艺为项目组其他装配工艺工

程师,标准化项目组其他人员,批准人为技术部经理。

④栏为BOM 编码栏。填定整机、整件的BOM编码。对于多个整机、整件共用一张图纸时,BOM编码的

填写内容与3.2.4.1图号编制规则中对图号的要求类似:如果多个整机或部件的BOM编码为连号,则为“起始编码“+“~”+“结束编码的后四位数字”;如果多个整机或部件的图号不是连号,则为“第1个整机或部件的编码”+“/”+“第2个整机或部件的编码”+“/”+------+“第n个整机或部件的编码“,如果各整机部件的“BOM编码”的前四位相同,则除第1个整机部件外其余可只写编码的后四位数字。例如:BOM编码为02300263-02300266的4个母板插框共用一张图纸,编码栏填写的内容为:02300263-0266;BOM编码为02310393和02310415两个功能模块共用一份文件,则编码栏填写内容为:02310393/0415。

⑤栏为图纸的版本栏,装配图的版本。

⑥栏为“比例”栏,填写基本视图的比例。

⑦栏为“所属产品名称”栏。填写整机、整件所属产品的全称或简称,产品是指能独立销售的功能模

块的集合,如:C&C08B。

⑧栏为“材料”栏。装配图不需填写。

⑨栏为“第张”栏,填写同一图号文件张数的顺序号。

⑩栏为“共张”栏,填写同一图号文件的总张数。

3.3.3.6明细栏填写

明细栏应按装入本装配图中的整件、部件、零件、标准件、外购件、材料的顺序,自下至上分类填写,每类中应按十进分类编号或BOM编码的递增顺序填写。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整件、部件、零件和标准件都是指企业内部的自制件,标准件的图号一般以Q/DRBR开头,如皇冠螺钉(Q/DKBA4.480.000MX)、六角螺柱(Q/DKBA8.045.0117)等.

明细栏中各栏的填写要求:

1)“序号”栏:与图中的指引线旁注号一致。有的项目在装配图中不表示,没有指引线旁注号,如线扣、热缩套管等,但仍需列入明细栏中,并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2)“代号”栏:自制件中的代号为相应设计文件的图号,其中整件、部件的代号为DRBR+“十进分类编号(或BOM编码)”+MX,零件的代号为DRBR+“十进分类编号(或BOM编码+LJ)”;外购件和材料则直接填写相应的BOM编码。对于采用“十进分类编号”的自制件的属性可通过图号的第1位反映,其中,1——成套设备;2、3、4——整件;5、6——部件;7、8——零件。

3)“名称”栏:填写所列新产品或材料的名称、规格及型号(或牌号),应与BOM清单中的描述保持一致。在“名称”栏中,一个项目在一行填写不下时,应自上而下延续,只能占用一个序号,且数量要填写在最末一行中。

4)“数量”栏:所列产品的数量,应与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相同。

a、项目是可选的,但数量是确定的,这时应在“备注栏”中注明“选配”。

b、数量是可选的,但不确定,这时必须表示数量的可选范围。如:1-3,这就说明该项可以选1、2

或3。同时应在“备注栏”中注明“数量选配”。

c、二个项目的数量之和是固定的,如插箱和假面板。这时应在“技术要求”中注明“序X和序X1

的数量之和为Y”。

5)“备注”栏:供填写补充说明用,如说明数量的选配和可选范围等。

3.4明细表

明细表包括整机、整件的明细表。整机、整件明细表是确定整机、整件产品组成部分的内容和数量的基本文件。

3.4.1编制方法

整机、整件明细表的章节分:文件、整件、零件(含企业标准件)、外购件、材料节。

①“文件”节:包括产品标准、装配图、接线图、技术手册、用户手册等。在“代号”栏填入新产品

标准的标准号和装配图、接线图的文件编号,手册不用填代号,“名称”栏中填入文件的名称,产品如与标题栏的名称完全相同时,仅写“产品标准”。如不同时,应写新产品标准的全名称,对于各种手册应在“备注”栏中注明是铅印还是光盘;如果产品的装配图是借用的,则在“代号”栏填写被借用文件的图号,并在“备注”栏中写明“借用”。

②“整件、零件、外购件、材料”节下分别注明:“见DRBR+编码+ZP(装配图)明细栏”。内部成套

电缆属于“整件”,而非成套件,并在“装入”栏的“代号”栏中填写该成套电缆的接线图文件编号,在“数量”栏填入数量和单位,如“1套”;如果有几个内部成套用于不同的配置情况,则在“备注”栏中写明“选配”。

③“成套件”节填写不直接装入整机或整件(即装配图明细栏不反映)但需与整机一起发货或发货时

需用到的物料,如:成套手册、成套安装件、成套包装材料等。注意:对于成套手册,如果随整机发货,则除了在“文件”节中填写外,在“成套件”中也要填写。

④各节内容应与装配图明细栏中的内容保持一致,如:没有“零件”或“材料”就不要有这节。

3.4.2标题栏填写

①栏为文件名称栏。整机、整件明细表文件名=型号+相关说明,其中型号和相关说明是指其BOM项目

描述中的型号和相关说明字段,中间由空格分开。例如:02310389功能模块-C&C08STP-SP0M1SPC-E1接入主控柜,其清单中包括了02110388总装机柜C&C08STP-SP0B1SPC-E1接入主控机柜(图号为DRBR3.685.376MX),因此其明细表文件名为:SP0M1SPC E1接入主控柜明

细表,图号为

DRBR3.685.376MX。

②栏为设计文件的图号栏。参见3.2.4.1部分的规定,图号为DRBR+“十进分类编号(或BOM编码)”+

“MX”。如:DRBR3.624.006MX或DRBR02110764MX

③栏为各环节责任人签名栏。设计为明细表拟制人,审核为项目人员,标准化项目组其他人员,批

准人为技术部经理。

④栏为BOM编码栏。填写整机、整件的BOM编码。

对于BOM编码序列号相连的多个整机、整件共用一张图纸时,填写内容为:“起始编码”+“~”+“结束编码与起始编码对照第一个不同字符开始往后的字符”。例如:BOM编码为02300263~02300266的4个母板插框共用一张图纸,编码栏填写的内容为:02300263~6。

⑤栏为图纸的版本栏,装配图的版本或升级版本。

⑥栏为“所属产品名称”栏。填写整机、整件所属新产品的全称或简称,产品是指能独立销售的功能

模块的集合,如:C&C08B。

⑦栏为“第张共张”栏。填写同一图号文件张数的顺序号和总张数。

3.5装配操作指导书

装配操作指导书是由装配工艺工程师根据前期的可装配性设计、产品设计文件(或PRO/E模型)和样机及样机试装的经验,进行装配工艺设计,确定产品装配的过程的方法,提出装配工艺装备的设计要求,并输出工艺文件,用于指导生产人员进行装配操作。

整机装配操作指导书,为AUTOCAD图纸格式,用于整机级的装配操作指导。

3.5.1装配流程设计

在拟制装配操作指导书前应明确产品的装配顺序,合理的装配顺序有利于保证装配质量、提高装配效率。主要考虑的内容包括:

1)设计产品装配顺序必须保证后面装入零件的可操作性,每个零部件的装配操作均有足够的操作空

间,且装配位置可见。

2)必须保证零部件之间的定位关系,作为定位基准的零部件要优先装配。

3)尽量减少对被装配件的翻转和重定位。

3.5.2文件编制方法

装配操作指导书图纸的一般布局为:左面是图形表示区,右上方是操作内容说明区,右下方主装入件和设备工装区。

(1)左上第一栏填写产品或产品组成部分(如总装机柜)的型号,如:C&C08C、C85B02K0。

(2)名称栏填写文件名称,通常为“型号”+“相关说明”+装配操作指导书,其中型号和相关说明

是指其BOM项目描述中的型号和相关说明字段,中间由空格分开。例如:02110293总装机柜HONET-H32B010A-室内型ONU1000A(302)总装机柜其装配操作指导书文件名为:H32B010A室内型ONU1000A(302)总装机柜装配操作指导书

(3)作业内容栏为该工位的作业内容。简明扼要说明该工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如“拆机箱”、“安装

母板

”。装配操作指导书的每面通常对应于一个工位/工序的操作内容,如果该工位/工序操作内容较多,也可用两页或多面来表达。

(4)工作地及工位号栏填写该工位所属的工作地及代号,一般不用填写。

(5)代号栏填写工艺文件代号,为产品或产品组成部分的图号+G1,图号的定义参见4。

(6)左图示栏为装配操作的图形表示区,用于绘制该工位所需的装配示意图、电气简图或轴测图,

如图幅较大,可以取消以下(7)、(8)、(9)栏目(在另一张图中单独说明)。对示意图的绘制要求如下:

a、装配示意图可用平面图、轴测图、剖视图、爆炸图、图片、数字照片或PROE立体图转化后来

表示,要保证各零部件装配位置正确可见,比例大小适当,装配的基准、装入方向、电缆走线路径和绑扎位置表述清楚。

b装入件用指引线和序号区别,非装入件但是有操作内容的(如拆卸、位置调整等)或者对于零件装入有重要的定位作用或内容表述上需要时,要指引线和非装入的名称来表示。

c、指出各种标签条形码的粘贴位置和方向。

d、图形大小和复杂程度应使按A3纸打印出来的纸面文件清晰可辨。

(7)操作内容及要求栏为该工位的操作内容及要求,包括该工位需要注意的事项。

a、每一步装配之前,进行物料的检查。检查的内容要明确,具备可操作性。装配物可分为自制件、

外购件,自制件主要包括结构件、单板、电缆等,针对每一个装入件,要有明确检查说明。检查内容一般包括:零部位齐全、正确、完整;外观质量符合要求;牢固、可靠;无损伤,清洁。

检查合格的完成装配,不合格者按照相关流程处理。

b、一般地,装配关系和装配顺序已经在装配操作指导书内容的先后反映出来了,如果在同一个工

序中、在同一页装配操作指导书中还存在装配关系和装配顺序问题(例如装两个或两种装入件),则在操作内容部分必须说明装配关系和装配顺序。

c、操作内容的描述要言简意赅、清楚明确、不产生歧义,一些常见的装配可以这样描述:“按照

XX顺序紧固螺钉”、“安装XX板,丝印朝XX方向”、“按照图示走线、绑扎”等。

d、对于容易发生错误并有较严重后果的操作(如表面划伤、倒针、指示灯损坏等)或有特殊操作

要求(如电磁密封、防水、散热等)的零部件,需用明显的标识或重点提示,明确指出需注意之处。

e、对于通用工艺要求要注明所参考的工艺规范名称、图号和版本,在指导书中不必再进行描述。

但对于一些与通用工艺规范不符的工艺参数或者随具体操作的工艺参数(如电批力矩、烙铁温度等)要给出具体值。

(8)装入件及辅助材料栏分别填写该工位所需装入件及辅助材料的序号、编码、名称及规格和数量。

a、序号:与示意图中指引序号一致,通常按装入顺序排列。

b、编码:有编码写编码,多个零件合用一个编码的可不写,但需要在装入件名称后面注明。

c、名称:以BOM清单中的描述为准,对于一个编码对应多个零部件的情况,必须统一零部件名

称,最好与设计文件保持一致。

d、数量:按该页所反映的操作内容的实际使用数量填写。

(9)设备及工装栏为该工位所需设备及工装的图号和名称。给出该工位/工序所用设备、工具、工装、

仪器的名称、图号。

a、对于流水线设施、防静电腕带、工作椅、工作服等与具体产品无直接关系的不需列出。

b、对于常用电烙铁、活动扳手、-24V/-48V电源、万用表、示波器等规格固定的工具议器可不

指明规格型号。

c、对于螺丝批、固定扳手、套筒等随被操作对象类变化的工具或新的工具需要给出具体的规格型

号。

d、未注数量默认为1件。

(10)会签栏为各环节责任人签名。设计为装配操作指导书的拟制人,并在该栏后面给出设计完成时

间;审核可由试制工艺人员、生产工艺人员或整机工艺人员执行;标准化项目组其他人员,批准人为技术部经理。

(11)版本栏填写图纸的版本。

(12)页码栏为“第页共页”栏,分别填写同一图号文件页数的顺序号和总页数。

3.6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是一个指导生产、中试等部门对产品进行生产制造的提纲挈领性的文件,主要给出一个总流程的指导和相关工艺文件的索引和说明。

3.6.1适用范围

说明本工艺规程所适用的产品对象。

3.6.2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中所用的符号要符合《流程图形符号标准》Q/DKBA3301-2001。

主流程:指整个产品从生产开始起,一直到生产结束的整个生产、制造、测试、老化、检测、包装、库存的过程。主流程一般从机柜和机盒的结构件开始。

子流程:当有模块、部件的加工时,如一般成套电缆、单板、母板等的加工流程要与主装配流程区分开来,是主流程的分支。各分支流程应有暂存工序。

工艺流程图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一般有成套电缆、单板、母板子流程,有PQC、FQC检验、整机老化、调测、包装和入库。

2)对于判断的操作,应形成回路,有N和Y两个分支。

3)对于检验、调测的操作,不合格的要有修理操作。

4)各步工序或操作要有工序序号。序号一般以三位数表示,从“001”开始。

5)对于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要有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的符号标识,关键工序一般指调测与老化,

重要工序一般指PQC检验、FQC检验等。

6)流程符合实际操作过程。

7)最后以入库结束。

3.6.3工艺流程说明

对应每个操作工序的要有相应的说明,包括:

1)一般操作说明内容和所使用的操作指导书的图号。

2)操作中用到特殊工具,要列出工具的名称与作用。

4)操作中用到的工装,要列出工装的名称、作用与图号。

5)电缆加工说明与图号,列出电缆加工工艺规范与图号。

6)母板工艺规程名说明内容与图号,列出母板工艺规程名称与图号。

7)单板加工的说明内容与图号,列出单板工艺规程名称与图号。

8)整机老化的说明内容与图号,列出整机老化指导书名名称与图号。

9)整机模块装配的说明内容与图号,列出装配操作指导书的名称与图号。

10)整机调测的说明内容与图号,列出调测操作指导书名称与图号。

11)检验参照的标准和说明内容与图号,列出检验操作指导书名称与图号。

12)包装的说明内容与图号,列出包装操作指导书名称与图号。

3.6.4典型工艺规程

产品虽然很多,但大部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方式上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在进行产品工艺规程设计时尽量借用典型工艺规程。

目前产品的典型工艺规程包括以下5种:

1)模块或部件需要老化只需要调测的产品流程,称为M1流程。

2)模块或部件需要老化和调测且要入库的产品流程,称为M2流程。

3)模块部件需要老化和调测,测试后还要装订与的产品流程,称为M3流程。

4)测试位不装子架的机柜装配流程,称为G1流程。

5)测试位需装了架的机柜装配流程,称为G2流程。

3.6.

4.1 拆包装

适用于G1和G2流程。

机柜装配前的准备工作,通常需要拆除门盖,结构件,螺钉螺母等。详细内容会在具体产品的装配操作指导书中描述。

3.6.

4.2模块装配

适用于M1,M2和M3流程将PCB,电缆和结构件组装成功能模块的装配主要包括一般的机械装配,散热系统装配,屏蔽系统装配,内部电缆装配等。对于无线模块机械连接,更要求接头的圆滑和可靠,电气连接要求尽可能短直:对于散热、屏蔽系统要求连接结合力大于一般连接,以保证可靠的散热和屏蔽;对于电缆安装,为保证电缆接头连接的可靠,需要严格控制接头的连接力矩。

3.6.

4.3在线检查PQC

适用于M1,M2和M3流程,G2流程。

由质检部门对部件、插模框、机柜的安装质量进行检验。主要针对外观进行,如连接,标识,配置数量,绑扎等进行检查。个别的品的详细检验准请参考PQC检验标准。

3.6.

4.4老化

适用于M2和M3流程。

模块老化主要根据模块的使用环境,有常温通电老化,高低温老化以及高低温通电老化等。详细的老化条件和时限请参考测试规范。主要仪器设备:专用老化装备、通用高低高温老化设备等。

3.6.

4.5包装

适用于M1流程;M2流程;M3流程;G1流程;G2流程。按定单的将需要发货的产品齐套并包装。

产品的具体包装要求请参考包装操作指导书。

3.6.

4.6 FQC

适用M1流程;M2流程;M3流程;G1流;G2流程。

由质检部门对功能模块,整机的安装质量进行检验。既要针对外观进行检查,如连接,标识,配置数量,绑扎等进行检查,还要进行功能检查。各个产品的详细检验标准请参考各产品的FQC检验标准。

3.6.

4.7修理

适用于M1、M2、M3、G1和G2流程中所有修理工序。

主要指对产品处理观或产品功能进行恢复的过程。对生产部门的修理没有专门的作业界定,没有专门工艺文件,主要依据设计文件和品质标准进行。修理的难易程度视具体产品而定。

3.6.

4.8其它

适用于G1和G2流程。

部件或模块的装配可能是M1或M2或 M3的全流程。详情视具体产品而定。

5. 表格与记录

5.1 《图框MX模板》

5.2 《图框MX(第2页)模板》

5.3 《图框A4装模板》

5.4 《图框A3装模板》(《图框A3-E装模板》)

5.5 《装配操作指导书模板》(《装配操作指导书模板(E)》)

5.6 《文件借用说明》

5.7 《工艺规程》

6. 参考文件

6.1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6.2参考标准文件

《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有关国家行业标准

《技术文件版本规范及电子文件名命名规则》、《生产技术文件命名规则》等企业标准规范编制而成。

制定本规范参考的一些文献,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

编号或出处名称

1 SJ/T10148.1-91 电气简图的编制方法术语\分类和编制原则

2 SJ/T10148.2-91 电气简图的编制方法一般规则

7.补充说明

参考文件:<>

1 《装配操作指导书模板》、《DWG图模板》

2 《借用文件说明》

3 《工程更改流程》

4 《文件归档流程》

5 《新产品生产工艺电子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