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习题(教育研究方法)

复习题(教育研究方法)

复习题(教育研究方法)
复习题(教育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

1.在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阶段,应当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A )。

A.制定研究方案

B.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C.撰写研究报告

D.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2.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属于( A )。

A.历史研究

B.教育价值研究

C.教育事实研究

D.教育实验研究

3、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末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D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研究

D.预测研究

4、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D )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

5、在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施阶段,主要使用的方法是(D )

A.查阅文献的方法 B. 撰写报告的方法

C.成果评定的方法 D. 形成事实的方法

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C )

A.创新性原则 B.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C.主观性原则 D. 伦理原则

7、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和选项Y的被选律都是35%。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表述为“仅占35%”。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 )。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公共性原则

D.伦理原则

……………………………………………………………………………………

8.对于一个好的科研选题的要求,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C )

A.问题要有研究价值

B.问题要有创新性

C.问题要有收益性

D.问题要有可行性

9.以下哪项不属于科研选题的主要来源( B)

A.社会变革发展的要求

B.上级单位确定的课题

C.学科理论深化的要求

D.个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0.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一般的样本容量是( B )

A.总体的20%

B.不能少于100

C.至少30

D.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11.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D )

A.简单随机取样

B.分层随机取样

C.等距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12、以下哪项不属于抽样的基本原则(C )

A.随机性原则 B. 代表性原则

C.方便性原则 D. 合理的样本容量

13、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C )

A.标准差

B.方差

C.标准分数

D.相关系数

14、下列抽样方式中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的的是(A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随机抽样

C. 系统随机抽样

D. 分层随机抽样

15、在影响样本容量的各种因素中不包括以下哪项(D)

A. 研究的类型

B.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总体的同质性

D. 研究的程序

16、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能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D )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17、在一项名为“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学习指导的研究”的教育调查研究中,选择样本的理想“总体”应当是(D)

A.某一个省的大学生 B. 某一个市的大学生

C.全国所有大学生 D. 某一所学校的大学生

18、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的关系是( B )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联系

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操作性

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

19、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取随机抽样抽取子样本的取样方法称为(A )A.分层随机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整群随机抽样 D. 系统随机抽样

……………………………………………………………………………………

20、题录、索引、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C )

A.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21、在教育理论研究中,第一个基本步骤是(C )

A.收集资料

B.选择方法

C.确定选题

D.分析文献

22.教育文献综述属于( C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综合文献

23.本科生的学位论文属于( A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综合文献

24、教育文献检索中,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 综合文献

25、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B )。

A.教育论文集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专著

26、下面哪项不属于二次文献的特点的是(D)

A.汇编性 B. 简洁性

C. 报告性

D. 浓缩性

27、教育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是(A )

A.书籍 B. 报刊

C. 教育档案

D. 网络信息资源

28、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是(A)

A.专著和论文 B. 提要和文摘

C.综述和述评 D. 书目和索引

29、按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 C )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30、教育文献中最有效且简便的信息来源是(C )

A. 书籍

B. 报纸

C. 期刊

D. 教育档案

31、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属于(A )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综合文献

32、下面属于三次文献的特点的是(D )

A. 分散性

B.简明性

C. 报告性

D. 浓缩性

……………………………………………………………………………………

33.如果要对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教育方式进行研究,适合采用哪种观察方法( C )

A.间接观察

B.结构式观察

C.参与式观察

D.非参与式观察

34.以下取样方法不属于观察记录中的描述记录法的是(D)

A.日记记录法

B.轶事记录法

C.实况详录法

D.情景记录法

35.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对小群体的互动设置隔离观察室进行观察研究,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D )

A.间接观察

B.日常观察

C.参与式观察

D.非参与式观察

36.以下不属于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C )

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的客观性

C.观察的主观性

D.观察的自觉性

37、从观察的系统性来看,观察法可分为(A)

A.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

B.日常观察和实验观察

C.随意观察和实验观察 C.实验观察和科学观察

38、研究人员通过隐形摄像头对实验室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此类观察属于(D )

A.直接观察 B. 日常观察

C.参与式观察 D. 间接观察

39、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30余年的工作中,不断进行研究和积累,形成了大量的观察记录材料和研究结果,他所使用的记录方法是(C )

A. 日记描述法

B. 轶事记录法

C. 连续记录法

D. 时间取样法

40、按照观察的情景条件,观察可分为(C)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B. 日常观察与科学观察

C.自然情景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41、一位教育研究者为研究学生的课堂互动而参与学生的课堂活动所进行的观察属于(C)

A. 间接观察

B. 日常观察

C. 参与式观察

D. 非参与式观察

42、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B )。

A.事件取样记录法

B.日记描述记录法

C.时间取样记录法

D.行为检核记录法

43、在观察研究中,不属于描述记录法的是(D)

A.日记描述法 B. 轶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 情景记录法

44、使用取样记录法,要求观察者在开始之前就确定(B )。

A.观察范围

B.观察目的

C.观察时间

D.观察类型

45、如果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举手回答教室问题的行为表现,最适合采用哪种观察记录方法(D)

A、日记描述法 B. 轶事记录法

C.时间取样法 D. 行为核对法

46、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D)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47、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 )

A.教育观察法 B. 教育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 教育测量法

……………………………………………………………………………………

48.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D )

A.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应避免诱导性用语

D.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4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访谈时,要详细说明访谈的目的

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记录

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50.如果要作出研究的结论那么问卷的回收率至少要( C )

A.30%以上

B.50%以上

C.70%以上

D.90%以上

51.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哪种叙述是正确的(D )

A.在访问,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B.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C.提问时,应尽量回避哪些敏感性问题

D.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52、根据教育调查研究的手段的不同,教育调查研究可以分为(C )A.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B.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C.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调查

D.专项调查、综合调查、常模调查、比较调查

53、在调查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B )

A.准备阶段 B. 调查阶段

C. 研究阶段

D. 总结阶段

54、问卷的主体部分是(B)

A.指导语 B. 问题

C. 注释

D. 结束语

55、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的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C)A.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56、如果要做出研究的结论那么问卷的回收率至少要(C )A.30%以上 B. 50%以上

C. 70%以上

D.90%以上

57、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法的优点是( C )。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58、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B )

A.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

B.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

C.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

D.访谈法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59、反应测量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的是(B)

A.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60、根据访谈过程中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C)

A.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B.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D.电话访谈和网络访谈调查

61、反映测量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指标是测验的(A)

A.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

62.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 )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C.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D.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63.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的评鉴标准,称为( A )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历史效度

D.应用效度

64、在实施实验时,必须对因变量加以(C)

A.控制

B.约束

C.测量

D.变换

65、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A )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因素型试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66、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获得实验结果解释的是(A )

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D生态效度

67、下列诸因素中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是(B)

A.测量的反作用或交互相互效果

B.统计回归

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D.多重实验排除了干扰

68、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也称为(A )

A.霍桑效应

B.马太效应

C.皮格马里翁效应

D.消散效应

69、教师实验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最典型的单因素实验设计是(D )

A.单组后侧设计

B.单组前后测设计

C.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D.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70.以下哪项不属于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D )

A.计划

B.行动

C.反思

D.推广

71.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B.选题、行动、考察、反思

C.计划、行动、反思、推广

D.选题、行动、考察、推广

72、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反思主要是对措施的( D )和替代分析两个方面。

A. 成效

B. 反馈

C. 副作用

D. 调查

73、明确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教育家是(A )

A. 斯滕豪斯

B. 勒温

C. 艾里奥特

D. 考瑞……………………………………………………………………………………

74、从具体事实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最可靠的方法是(B )

A.简单枚举法 B. 科学归纳法

C.完全归纳法 D. 因果归纳法

75、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归类整理主要是( B )

A.分析集中量数

B.编制统计表图

C.差异量数

D.地位量数

76、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 B )

A.分类

B.审核

C.归纳分析

D.演绎分析

77、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的量数,称为( C )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地位量数

D.相关系数

78、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 A )方面进行分析

A、数量

B、性质

C、质量

D、因果关系

……………………………………………………………………………………

79、下面不属于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A.教育调查报告 B.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C.政策文件 D. 学术论文

80、通过调查研究,对某一教育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可能进行研究的论文属

于( C)

A.理论性论文 B. 论证性论文

C.预测性论文 D. 综合论述性论文

81、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D )。

A.前言部分

B.正文部分

C.结论和建议部分

D.附录部分

82、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 )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实验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D、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学术专著等

二、辨析题

1.有价值的问题不一定符合选题要求。

这种说法正确。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有待于解决、验证或回答的问题。选题要遵循价值原则、创新原则和可行原则。问题有价值,未必同时满足选题的创新与可行性要求。因此,有价值的问题未必就成为现实的研究课题。

2.研究假设是所有教育研究都必须具备的要素。

这种说法不正确。通常定量研究、探究性研究要求明确提出假设,而定性

研究、描述性研究、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假设。在教育研究中,

预先提出假设的研究称有框架研究,没有明确提出假设的研究称无框架研究。

3.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错误。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还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否则,样本容量太大,不但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物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4.顺查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收集,新课题的研究。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顺查法是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进行检索。查全率较高,但费时费力,检索工作量大,主要适用于主题复杂、范围较大、时间较长的课题研究。逆查法是根据由近及远的时间逆序进行检索。优点是节省检索时间,能查到最新且有价值的文献;缺点是查全率较低。适用范围于检索最新课题。

5.逆查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收集,新课题的研究。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逆查法是根据由近及远的时间逆序进行检索。优点是节省检索时间,能查到最新且有价值的文献;缺点是查全率较低。适用范围于检索最新课题。

6.非参与性观察比参与性观察的客观性强。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在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这样,结论就可能比较客观,但易表面化,不易获得深层次的材料。而在参与性观察中,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研究。这样,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次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因此,非参与性观察比参与性观察的客观性要强。

7.参与性观察比非参与性观察的客观性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在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这样,结论就可能比较客观,但易表面化,不易获得深层次的材料。而在参与性观察中,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观察研究。这样,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次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因此,参与性观察比非参与性观察的客观性要弱。

8.教育研究的新手适合运用非结构调查方法。

这种说法不正确。根据教育调查是否有统一设计的、含有一定结构的调查内容、项目和相应的要求,将教育调查分为有结构调查和无结构调查。两种教育调查在研究设计与实施阶段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都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知识,尤其是关于教育调查的知识和技能。而教育研究的新手与专家的区别在于对包括教育调查在内的教育研究方法的熟练掌握与运用上,前者表现为对教育研究方法掌握的水平低,不能或仅能勉强胜任教育研究,而后者则驾轻就熟。教育研究的新手因为其教育研究方法素养的新手水平可能既不胜任结构调查方法,也不胜任非结构调查方法。只有通过学习与训练,逐步提高教育研究方法素养才能有效地运用非结构调查方法和结构调查方法。

9.使用访谈调查法容易产生偏差。

正确。访谈调查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言语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从访谈双方来说,都可能产生偏差。例如,双方的个人特征、言语、表情、语调、经验等等,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10.测评的信度高,其效度一定高。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的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通常,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信度对于效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信度不能保证一定有效度,一个可靠的研究程序并不能证明内容一定有效,而一个有效度的研究一定是一个有信度的研究。有效度必定有信度,效度高必定信度也高。信度是为效度服务的,因而效度是信度的目的;效度不能脱离信度单独存在。所以,信度是效度的基础,但不能说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1.效度低的测验其信度有可能很高。

正确。信度和效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互为补充的,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的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测验可能信度高,但效度低。然而一个测验要有效度,首先必须有信度,如果一个测验测出的结果不一致,它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效度。

12.信度高的测验其效度未必高。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的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通常,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信度对于效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信度不能保证一定有效度,一个可靠的研究程序并不能证明内容一定有效,而一个有效度的研究一定是一个有信度的研究。有效度必定有信度,效度高必定信度也高。所以,信度是效度的基础,但不能说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3.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从自然科学实验方法发展而来的。

这种说法不正确。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线索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另一条线索是教育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来,并发展形成为当今教育实验的两种基本范型。自然科学实验法只是教育实验法的一条基本线索,而不是全部。

14.单组前后测设计格式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

这种说法正确。单组前后测设计只有一组被试,接受实验处理,并进行前侧与后测。历史或偶然事件、被试的成熟以及统计回归效应都有可能发生在实验过程中,使研究者在无关变量的自发影响下,难以辨别自变量的实验效应,从而降低实验内部效度。因此,这种说法是对的。

15.实验的设计的和实施要充分发挥无关变量的可能性和它对因变量的影

响作用。

错误。在实验研究中,无关变量是会对因变量可能产生影响而与本研究目的无关,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实验研究的目的就是在控制无关变量的情况下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尽可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可能性和它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使其对因变量的影响最小化、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最大化。所以上述说法错误。

16.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并不需要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就已经足够了

这种说法不正确。教育研究根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性质的不同,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主要收集、整理、分析定量资料,而定性研究主要收集、整理、分析定性资料。定性分析就是透过经处理的现象材料,分析研究对

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分析某种现象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过程,从而揭示教育中存在的动态规律,定量分析就是对研究结果进行数量的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教育科学研究来说都是必要的,仅有定性分析,总体的教育研究将是不完整的或片面的。因此,上述说法不正确。

17.学术论文与教科书一样,全面叙述学科的一般基础知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区别于教科书。教科书是系统论述已确定了科研成果的理论观点,全面叙述该学科的一般基础知识。而研究论文阐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究研究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18.学术论文的摘要就是论文的段落大意的总结。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术论文的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的见解并略加评论。它不是整个论文的段落大意。其作用在于使读者通过这段概括简洁的文字,了解全文主题及主要内容,从而决定是否值得读全文。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

客观性原则是指指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反映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创新性原则是指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从客观现实及其实际需要出发,在客观现象的复杂联系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作为相关领域实践活动的指南,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

伦理性原则是指一切教育研究都必须符合教育的根本方向,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研究者的良性发展。

2.简述概率抽样的几种方法并说明其含义。

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利用这种方法抽样,从总体中抽到每一个个体的机会均等。

系统随机抽样:是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照某种顺序排列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间隔的大小视总体与样本数量的比率而定。

分层抽样:是把总体按照某一属性或特征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以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按照比例随机抽取样本。

整群随机抽样:以自然群体(学校、班级等)为单位,从较大的群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

3.简述一项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包括研究课题的选定,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理论构思的形成,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以收集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4.课题研究计划书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主要包括:⑴课题名称⑵研究目的与意义⑶研究内容⑷待答问题与研究假设⑸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⑹文献综述⑺研究方法与设计⑻研究进度⑼成果形式⑽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⑾经费预算⑿参考书目与附录。

5. 简述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主要分布于:书籍:名著、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工具书(教育辞书、百科全书、科普读物)等;报刊;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规、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材料、资料汇编、表谱、地方志、墓志、碑刻等;专家咨询;非文字材料包括校舍、遗迹、绘画、文物、歌谣、音像资料、民俗等;网络资源。

6.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应遵循的要求。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分析和准备阶段。首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体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2)搜索阶段。搜索与研究问题有关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资料。

(3)加工阶段。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主要包括: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较陈旧的过时的资料;从研究任务的观点评价资料的适用性,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对孤证材料要特别慎重。在资料数量和类型很多的情况下,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编排,并编制题录索引或目录索引。对准备利用的文献资料,必须对其可靠性进行鉴别和评价,对那些不完全可靠的或有待进一步明确的资料,则不予采用。

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一)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确认文献的真实性。

教育文献极其丰富,不仅有文字资料,而且有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通过外部评论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实”,确定资料的作者及成书年代;通过内部评论确定资料的准确性和价值,即文献资料本身的含义、价值。总之,在研究文献时,要通过审查和鉴别,尽可能地把握教育文献的总和。

(二)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通过浏览,不仅要广泛查阅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不仅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矛盾的资料;不仅要广泛查阅中文资料,同时也应查阅外文资料,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特别是要着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全面。

(三)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全面搜集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和比较,就一定时间内出版发表的有价值文献的主要内容所撰写的评述。文献综述不是对文献资料的简单摘录和拼凑,而必须是研究者在对文献内容评判性阅读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从总体上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概括性的叙述和评价。

7.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答案一: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整理分析观察材料,形成观察结论;撰写观察报告。

答案二: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8.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五种记录方法。

1、描述记录

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等。日记描述法是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或教育现象的一种观察方法。轶事记录法以记事为主,即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或感兴趣的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连续记录法是对观察对象的行为作更详细、更完善的记录,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作持续不断的记录。

2、取样记录

包括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是研究者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所发生的特定行为。

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

3、行为检核表。它是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清单式的表格,在这些行为项目旁边标明是否出现的两种选择,然后通过现场观察,检查核对这些行为项目是否呈现,只要某种行为一旦出现,就立刻标记。

9.简述教育问卷的组成部分及其类型。

教育问卷的组成部分:标题、前沿(或说明词)、主体部分(包括指导语、被调查人个人基本资料、问题与备选答案)和结束语。

教育问卷的类型:根据问卷中问题类型的情况,将问卷分为:结构性问卷(或封闭式问卷)、非结构性问卷(或开放式问卷)和综合型问卷(或准封闭式问卷,一般以封闭型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

10.简述测量工具的几个评价指标及其含义。

1.信度。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效度。效度指测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即一种测验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测量目标。

3.难度。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是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4.区分度。区分度指测验题目对所测量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是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11.举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①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偶然事件;②被试身心的成熟程度;③被试选择的偏差;④被试的流失;⑤统计回归效应;⑥前测效应;

⑦测量手段、工具缺乏一致性;⑧多种研究因素和条件的交互作用。

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有:①测验的敏感性作用;②被试取样不具代表性;③实验安排的副效应;④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

12.教育实验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哪种实验设计?请指出其优缺点

教育实验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不等组前后侧设计。

优点:由于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

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从而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

缺点: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前后测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实验效度。因此,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

13.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程序。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有: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的研究、行动者从事的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包括着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14.简述教育行动研究与教育实验研究的区别

主要有如下区别:

在研究目的上,前者强调获得可供较大范围的总体应用的概括性知识,发展和检验教育技术理论;后者强调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当前教育情境的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研究问题的来源上,前者强调通过各种途径提出研究的问题,研究者必须了解问题,但通常并不直接涉及其中;后者强调从实际工作面临的困境中确定课题、与改进研究者本身的教育工作效果有直接联系。

在研究假设上,前者强调需要提供可供操作化处理和检验的相当专门化的假设;后者强调问题的特别说明常视同假设。就理想而言,行动研究的假设必须接近于正式研究所要求的严谨程度。

在文献查阅上,前者强调通常需要查阅和评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以便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后者强调给教师阅览的可用的间接资料,使其对被研究领域有一般性的了解。往往不对直接资料作完整而无遗漏的探讨。

在取样上,前者强调研究者试图从总体中获得随机样本或其他类型的无偏见的样本,但这一点并不是常常能做得完美无缺的;后者强调班级中的学生或教师本身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设计上,前者强调在开始研究之前,进何详细有计划的设计,注意提供比较的条件,控制无关变量,减少误差;后者强调在开始研究之前,按一般方式设计程序,研究期间,注意变化,了解其是否有利,并据此调整计划,对条件控制和降低误差不作过高要求,由于教师本人直接介人了研究情境,总会带有某种偏见。

在测量上,前者强调努力选取最有效的测量工具,对可用的测量工具进行评价,并在研究之前对测量工具进行预测试验;后者强调不需要对测量工具进行严格的检验,参与者缺乏使用与评价教育技术测量工具的训练,但可通过咨询者的协助,进行令人满意的工作。

在资料分析上,前者强调经常要求复杂的分析,包括量化分析。由于将结果普遍化是研究的目标之一,通常要求进行统计检验,具有显著性;后者强调简单的分析通常就够用,强调分析实际意义,而不是统计意义的显著性。

在结果应用上,前者强调结果是可以普遍应用的,但许多有用的发现无法直接应用于教育技术实际。研究工作者与教师之间有经验的差异,产生严重的沟通问题;后者强调研究发现可立即应用于参与教师的班级,并经常可导致持久性的改良。

15.简述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并揭示其含义。

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描述和数据推论两类。(1)数据描述:主要用于特征分析,是通过一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1)集中量数是描述数据几种趋势的量数,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差异量数是反映数据间彼此差异程度的量数,如平均差、方差、标准差。3)地位量数是反映原始数据在所处分布中地位的量数,如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4)相关系数是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如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等(2)数据推断是指在无法直接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由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做出统计的推论和估计。它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1)参数估计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所提供的统计量,对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即从局部结果推论总体的情况。总体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之分。2)统计检验是对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否合理、正确,研究得到的多个统计量之间有何差异,需要抽取样本对其进行检验,即统计检验。

16.简述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并揭示其含义

(1)因果分析,即分析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具体包括球同发、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2)归纳分析,即有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归纳分析就是先列出事实材料,将这些资料与事实加以归类,然后从中得出一些启示,抽象概括出概念和原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途径。(3)比较分析,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通常分为类型比较和历史比较。类型比较就是对各种类型进行比较的方法,是一种横向比较。历史比较是一种纵向比较,它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由此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4)系统分析,即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考研资料

17.教育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哪些部分?

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结论与建议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18.教育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哪些部分?

一般有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及参考文献和附录构成

四、分析论述题

1、新苗幼儿园大班的张老师,上学期在自己所教的班上采用“听读识字”

的方法进行教改实验。期末她感到班上的小朋友比以前聪明多了。由此得出结论:

听读识字教学能提高幼儿的智力。

请对本实验模式、实验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并对实验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

见。

参考答案:

实验模式:单组后侧实验,G-X-O;只有一组被试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对照组;只有一次实验处理;只有一个后侧。将后侧的结果作为实验处理的效应。

有效性评价:虽然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但是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难判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前实验。

改进措施:

不等组前后侧设计, G O1 X O2

………………

G O3 X O4

由于有控制组和前后侧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实施、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被试选择的偏差,从而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

2、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

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

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

前后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一)参考答案

(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抽样(或整群随机抽样)。

(2)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3)名称:单组前后测设计

格式:O1X O2:或Y1 X Y2

(4)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实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使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没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维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

改进方案描述:

示例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班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3、试指出这份问卷中有哪些地方不符合良好问卷的要求?并进行简短的评

述、修改。

关于小学生作业问题的调查问卷(家长问卷)

一、导语

本问卷中的问题是为了了解你孩子作业的一些基本情况,这并不是什么考试,请你诚实、

坦率地给出你的感受和意见。在答题纸上记下你对每个问题的答案,请不要在这个卷面

上作任何记号,对每个问题都要回答。

在答每道题时,请遵循以下步骤:

1.仔细阅读题目。2.在几个可能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勾。3.如果是问答题,请按照

要求写出文字内容。

二、问卷题目

1.您的孩子是如何完成作业的?

⑴独立完成⑵家长辅导⑶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⑷其他方式

2.您的孩子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何?

⑴主动完成⑵需经督促完成⑶不能完成

3.您的孩子完成作业的习惯如何?

⑴专心致志,不受外界干扰⑵做做玩玩⑶边做边吃⑷边做边看电视

⑸边做边听音乐⑹边做边与他人讲话

4.您估计您的孩子

完成学校布置的书面类作业一般用小时

完成学校布置的口头类作业一般用小时

完成学校布置的或者自己设计的研究性课程类作业一般用小时

5.很多学生抱怨作业负担很重,除学校布置的作业外,您是否还布置其他作业?

⑴经常布置⑵有时布置⑶很少布置⑷没有

如果有其他作业,属于哪一类学科?⑴语文⑵数学⑶英语⑷艺术类⑸体育类⑹其他

6.您的孩子一般在什么时间段完成作业?

⑴放学前⑵放学后,晚饭前⑶20:00前⑷21:00前⑸22:00前

7.您的孩子是否挑食?

⑴很挑食⑵有时会挑食⑶很少挑食⑷从不挑食

8.总体而言,您的孩子感到学校布置的作业量

⑴太少,很快就能完成

⑵适当,很快就能完成

⑶适当,能够完成

⑷太多,能够完成

⑸太多,不能完成

9.您的孩子做作业时的情境依赖性如何?

⑴很强⑵一般⑶很弱⑷无

10.对于作业您还有什么建议?

4、以“幼儿园小班(3-4岁)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相互交往的言行表现”为题目,设计一份观察方案。

5、以“某省某县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状况”为题目,设计一份问卷,要求:

(1)给出“留守儿童”的操作定义;

(2)问卷中不少于5个题目;

(3)至少有三种问题形式。

6、某教师欲开展一项题为“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调查研究。请你:

(1)就此次研究课题写出三种理论假设;

(2)写出“学次成绩”的操作性定义;

(3)谈谈当前选此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

7、如果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

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

参考答案要点:

(1)三种研究思路优劣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概况。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2)研究设想(略)

8、一项名为“高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重点中学的高一(3)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在实验班采用学生自学后尝试自己解题、套均释疑、教师点拨等教学方式,并规定教师一节课上的讲解和讲述不得超过10分钟;在控制班则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联系巩固的方法。实验周期为一个学年,根据实验前后两班数学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判断自学辅导有无效果。

⑴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⑵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⑶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要点】

(1)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是“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其格式为:

G O

1 X O

2

………………

G O

3 X O

4

(2)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两班教材相同;教师水平相当;用前测成绩的比较来把握两班起始状态的差异。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不打乱原有的编班,容易操作;有控制组和前后测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取样偏差,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

主要的局限性在于:选择现成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没有做等组处理,内在效度可能受到影响;实验仅以一所重点中学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高,外在效度不高。

9、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

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

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

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

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

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

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

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

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答案要点】

(1)观察法和访谈法。

(2)选择之一:教育行动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实验研究侧重于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探究,对理论研究更为适合;而对于李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目的来说,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更为适合。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实验要求严格的变量控制,难度较高;而教育行动研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无需严格的变量控制,对李老师而言,相对简便易行。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通常是分离的,而教育行动研究更强调行动者成为研究者,这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好处。

选择之二:教育实验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行动研究追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而教育实验研究更侧重于因果关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李老师确证“扩展课外阅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不做严格的变量控制,因而其研究过程的规范

浙师大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整理(2012上半年)

教育科研方法(2012)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二、 (一)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二)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辨析题): 1、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错) 内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研究情境、其他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 2、为达到外在效度,结果必须能推广到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条件中去?(错,科教)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的企图可能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3、没有信度也就没有效度(对) 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三、教育研究的分类方法(给出一个实例,能判断是属于哪类研究?选择)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关心的是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注重结果,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 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doc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B)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2.从古希腊16 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属于教育发展历程的()。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前实证主义时期 3.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 .整理知识B.创新C.经验描述D.继承 4.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 .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 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5.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D.制定方案 6.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7.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B.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审查课题的实用性D.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C.课题评估D.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A.问题的应用价值B.问题的范围 C.问题的学术价值D.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

11.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 法是() A.顺查法 B .逆查法 C .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12.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日记描述法B.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 13.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 是() 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直接观察D.参与性观察 14.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5.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A.洛克B.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17.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A.普遍调查 B .抽样调查 C.现状调查 D .个案调查 18.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19.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20.问卷调查中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标题B.指导语C.问题D.结束语 21.测量的最高层次是()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22.对人们在某一生活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的某一研究问题进行的一次性收集资料的研究 是()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三人行预测模拟题系列-----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2、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 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 C、辨伪评论 D、证真评论 3、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4、题录、索引、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常用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发生学方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实验法 6、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实验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D、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学术专著等 7、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原则是()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可能性原则 8、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测量法 9、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A、正确选题 B、写好指导语 C、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 D、设计目标体系 10、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也称为() A、霍桑效应 B、马太效应 C、皮格马里翁效应 D、消散效应 二、辨析题: 1、教育研究的新手适合运用结构性调查方法 三、论述题: 1、某中学进行“运动处方”式教学实验,取初二两个班为样本。首先对这两个班学生进行体质、体能测查,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分析。由同一教师任教,对比班,按常规体育课进行教学。实验班学生按测查结构,分为耐力、速度、灵敏、力量等不同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锻炼处方”,每周进行三次以上“处方”式锻炼。三个月后,对两个班再次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动处方”式教学对学生体质、体能是否有影响。 请回答: (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2)这个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3)这个实验属于哪类实验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020年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育研究方法是作为一个现代师范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教师进行从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只要因材施教就能当好好老师,后来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这门课。不管后面有多少人来上课,但是我每次都去上课,学习到不少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研究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老师发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并研究出问题的所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教育研究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思维也得到了转变。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收获。 收获之一:我开始感到教育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收获之二:是了解了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提到研究的能力方面也马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研究方法时团结很重要,合作就是力量。教育的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大家要共同努力自不待言,还要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有时还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等等,都对教育研究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获之五:是培养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难。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进尔进一步提升自己。 收获之六:培养了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理解到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师这个职业,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各种“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问题等等。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整理(曾继云)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整理(应考版) 导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及结构 ●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分四个层次: (一)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方法论、横断科学方法论(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学科群方法论。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实证主义范式(定量范式、归纳式)、自然主义范式(定性范式、演绎式)。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理论研究法(哲学法)、教育历史研究法、教育比较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观察法(问卷与访谈)、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 (四)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选题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技术、教育统计技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方法与技术。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注:此章考两个小题,每题2分,共4分,主要考人物、事件。 1、 教育研究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 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程序:观察——归纳(演绎)——科学性原理亚里斯多德三种归纳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直觉归纳 法。 2、 教育研究的初步发展期(17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初)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尔》、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 ●这一时期出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经验论代表人物:培根,强调经验,归纳法,实证研究。 提出观察——实验方法的体系:观察——归纳(实验)——解释性原理 唯理论代表人物:迪卡尔、莱布尼茨,强调理性,演绎法,思辨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化运动”: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19世纪形成并盛极一时的科学主义思潮强调 “观察—实验方法”是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启发人们开始尝试在教育研究中开展实验研究。 裴斯泰洛齐:1774年开展初等教育与手工业劳动相结合的实验;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用思辨的方法研究“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3.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旨在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4.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家长阻力分析——一项质的研究”,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复习题(教育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 1. 在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阶段,应当完成的主要任务是(A )。 A. 制定研究方案 B. 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C. 撰写研究报告 D. 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2.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属于(A )。 A. 历史研究 B. 教育价值研究 C. 教育事实研究 D. 教育实验研究 3、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末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D ) A. 基础研究 B. 描述研究 C. 发展研究 D. 预测研究 4、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D )A.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B. 教育科 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 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 5、在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施阶段,主要使用的方法是( D ) A.查阅文献的方法 B. 撰写报告的方法 C.成果评定的方法 D. 形成事实的方法 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C ) A.创新性原则 B.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C?主观性原则 D. 伦理原则 7、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和选项丫的被选律都是35% 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 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丫表述为“仅占35%”。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A )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公共性原则 D. 伦理原则 8. 对于一个好的科研选题的要求,以下哪项是错误的(C ) A. 问题要有研究价值 B. 问题要有创新性 C.问题要有收益性 D.问题要有可行性 9. 以下哪项不属于科研选题的主要来源(B ) A. 社会变革发展的要求 B. 上级单位确定的课题 C.学科理论深化的要求 D.个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0.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一般的样本容量是(B ) A. 总体的20% B. 不能少于100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