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8
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
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常在英语谚语中得到广泛运用。
比喻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物相类比,以便更加生动地描述或解释某种情况或观点。
比喻的使用使得英语谚语更加丰富多彩,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比喻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某种现象或原则。
比如谚语“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于言辞)就是一种比喻,通过将“行动”与“言辞”相比较,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这种比喻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得这句谚语更生动有力,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比喻还能够在英语谚语中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态度。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比如谚语“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虽然字面上看是在讲狗的行为,但实际上它传达的是一种警告的态度,即那些口头上威胁的人往往没有实际行动。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理解并灵活运用比喻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是很重要的。
比喻可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和理解英语谚语中的比喻,语言学习者会对英语的运用更加敏感,能够更准确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化和思维方式。
比喻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和理解比喻,语言学习者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社会和文化。
英语谚语中的排比修辞法
英语谚语中经常使用排比修辞法来表达强烈的思想和情感。
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来增强语势和感染力的修辞手法。
以下是一些使用排比修辞法的英语谚语:
1.Time tries friends as fire tries gold. 时间考验朋友,烈火考验黄金。
2.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is hot. 趁热打铁。
3. A good word is warm in winter, and a bad word hurts cold in June. 好话暖冬,恶语
伤人六月寒。
4. A good book is a light in a dark room. 好书如明灯照路。
5.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
6.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7.Easy come, easy go. 来得容易,去得快。
1。
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段,通过对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暗示性的描绘,使得读者或听者可以通过对比了解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英语谚语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极为广泛,这些谚语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往往言简意赅,让人印象深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
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在众多的英语谚语中,比喻的形式五花八门,增添了谚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这句谚语原指一种金属晶莹剔透,富有光泽,但它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闪闪发光的东西都是金子,用以比喻表达世界上并非所有表面上看起来美好的东西,真实内涵也并不见得如此美好。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这句谚语原指说话不如做事,现在用以比喻表达行动胜于言辞。
这些谚语都是通过比喻修辞的手法来使得听者更深入地理解其所启示的含义,使谚语的效果更加显著。
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既让谚语更加通过形象生动来表达出启示的含义,又使得谚语更加深入人心。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这句谚语原指适时地补一针,能省掉九针;现在说这句谚语意思就是及时补救小毛病避免大问题。
这句谚语的比喻修辞带有很强的形象性,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含义。
这种既有启示性又有形象性的比喻修辞的运用,让英语谚语更加易懂,也更加易记。
比喻修辞也让英语谚语在表达上显得更加精妙。
“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这句谚语原指厨师太多会弄坏一锅汤;现在用以比喻做事情过于复杂,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得听者在表面的意思之外,还能感受到深层次的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比喻修辞可以说是让谚语更加简练清晰,也更加地深入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也具有很强的文化意蕴。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这句谚语原指小鸡未孵化出蛋前不要数小鸡;现在用以比喻不要提前乐观。
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比喻修辞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类比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相比较,以便达到更生动、形象和易于理解的效果。
在英语谚语中,比喻修辞被广泛运用,使谚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思想深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英语谚语,并解释其中的比喻修辞。
1. "As cool as a cucumber"(冷静如黄瓜)意思:指某人在困难或危险情况下保持冷静。
这个谚语中的比喻修辞将人的冷静程度与黄瓜的温度相提并论。
黄瓜是一种寒性食物,摸起来在炎热的夏天感觉凉爽,因此用它来形容一个人在紧张的情况下保持冷静。
这一比喻旨在强调某人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能力。
2.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于语言)意思:指一个人的行动比他的承诺或言辞更能够表现出他的真正意图或性格。
这个谚语中使用了比喻修辞,将行动与言辞进行对比。
行动是指一个人真正的表现和行为,而言辞则是他所说的话。
比喻修辞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意味着真正的意图和性格通过行动而不是言辞来展现。
3.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朵云都有银色衬里)意思:指即使在困境或不幸之中,也有一些积极的方面或希望。
这个谚语中使用了比喻修辞,将云与困难或不幸相比较。
云是一种阴暗和不愉快的气象现象,但是在太阳照射下,云朵上会反射出银色的光线,形成一种美丽的景象。
这一比喻意味着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有积极和美好的一面。
4. "Easy as pie"(简单如饼)意思:指某件事情非常容易。
这个谚语中使用了比喻修辞,将某件事情的容易程度与制作和食用派饼相提并论。
做派饼通常是相对容易的,因此用它来比喻某件事情非常容易。
这一比喻的目的是形象地表达某件事情的简单性。
这个谚语中使用了比喻修辞,将图片与语言进行对比。
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将一种事物或概念与另一种不同但相关的事物或概念相比较。
在英语谚语中,比喻被广泛地应用,以用最简单、最清晰的方式传达文化价值观、智慧和经验。
以下将介绍英语谚语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1.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这句谚语的比喻意味着现实的东西比未来的东西更有价值。
手中的鸟比灌木丛中的两只鸟更重要,因为灌木丛中的鸟可能会飞走。
这句话传达的价值观是要珍惜眼前的机会,而不是贪心地追求不确定的东西。
2.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这句谚语的比喻意味着看上去很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实际上并不那么有价值。
不要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因为它们可能是虚假的。
这句话传达的价值观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蒙蔽。
3.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这句谚语的比喻意味着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应该遵守当地的规矩和文化。
在罗马时,应该像罗马人一样行事。
这句话传达的价值观是要尊重和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习惯。
4.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这句谚语的比喻意味着一个人的行动比他的话更有意义。
一个人的言行必须一致,行动可以让他们的想法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句话传达的价值观是人们应该通过行动来证明他们的诚信。
5. 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这句谚语的比喻意味着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两件不能兼得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吃了蛋糕,那么他就不能再拥有它了。
这句话传达的价值观是人们必须在做出选择时做好权衡和决策。
6. 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这句谚语的比喻意味着不要把所有的赌注都放在一个地方,因为如果这个地方出现问题,那么所有的东西也会被毁掉。
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研究摘要: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言语形式。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谚语对于人民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英语谚语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从语音、语义、句法三个层次分析修辞在谚语中的使用特点,并据此揭示英语谚语在思想、智慧、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英语谚语大量使用修辞格, 使之精练简洁、形象鲜明、韵律优美, 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讨论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段,还有其他对谚语有重要美学意义的修辞未曾涉及到,例如矛盾修饰、拟物、提喻、讽刺等。
因此本文只是关于修辞手段的的部分讨论,其余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英语谚语; 修辞格; 艺术感染力AlliterationFeng Cuihua(1983:91) defines alliteration as “alliteration is a rhetorical device that has more to do with sound than the sense of words for effect. It is a device that repeats the same sound at frequent intervals and since the sound repeated is usually the initial consonant sound, it is also called front rhyme.”Alliteration, though, is not always used for such artistic purposes. It can also be used simply to impress something on one’s memory through sheer repetition of like initial sounds. For instance, we remember proverbs and wise sayings like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and “practi ce makes perfect” (Feng Cuihua,1983:92) because they are short and the sounds easy to remember. In present-day writing and advertisements, writers make use of this aspect alliteration quite frequently.Alliteration is used in English proverbs more often than in English poems, and it makes the proverb to be read more smoothly and easy to remember. The main rhetoric function of alliteration is to increase the rhythm of language, besides which, alliteration is sometimes used to imitate some sound in life to make the language more vivid and impressive.We can find the effects of alliteration in proverbs like:(1) Time tries truth. 时间检验真理(2)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比喻修辞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共同特征或类似特征的事物相比较,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英语谚语中,比喻修辞的运用非常常见,可以让谚语更具形象生动,更富有文学性。
本文将就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谚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具有普遍真理的话语,而在这些谚语中,比喻修辞的运用可以使谚语更富有表现力。
比如常见的谚语“Time is money”,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时间就是金钱,在生活中也确实如此。
但是它通过将时间与金钱相比较,来强调时间的宝贵和重要,使得这个谚语更生动、更富有比喻修辞的特色。
比喻修辞可以使谚语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当我们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概念时,往往更容易让人理解和记忆。
比如“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hatch”(不要在鸡蛋未孵化之前数小鸡),这句谚语通过比喻的方式告诫人们不要在事情没有确定之前就过早乐观,不要过早得意忘形。
这种通过比喻修辞表达的真理,更容易让人们理解并且记牢。
比喻修辞还可以使谚语更具有鲜明的形象特点。
在英语谚语中,很多都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一些普世的真理,比如“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闪发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这句谚语就是通过比喻的手法,用金子来比喻真理和财富,告诉人们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真正有价值的。
这种比喻修辞使谚语更加形象生动,并且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比喻修辞也可以使谚语更具有文学性。
在英语谚语中,有许多都是通过比喻修辞的方式来表达一些普遍的真理和智慧。
比如“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咬下了自己无法咀嚼的东西),这句谚语通过比喻的方式告诉人们不要贪得无厌,不要去做自己无法承受的事情。
比喻修辞赋予了这句谚语更多的意蕴和文学性,使得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教训,更像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
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
比喻修辞是英语谚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用一个形象、熟悉或具有感染力的比喻形象来描述一个事物或情境。
在英语谚语中,比喻修辞的运用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某个概念、想法或行为,起到增强表达和印象的作用。
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进行解释:
1.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这句话表示的是,行动比语言更能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态度。
比喻修辞体现在用“声音更响亮”这一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述行动更能引人注意,印象更深刻。
这个谚语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经常不断地追求新的经验和机会,那么他就不会有时间停下来生根发芽,也就无法积累经验和知识。
比喻修辞体现在用“滚石不生苔”这一比喻来表达一个人无法积累经验的意思。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的过程比目标的实现更重要。
比喻修辞在这里体现在把生活比喻成一次旅程,而不是目的地,这种比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4.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这个莎士比亚名言把整个世界比喻成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
比喻修辞体现在用“舞台”这一形象来表达全球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人都在上面扮演自己的角色。
这个谚语告诉我们,把金钱省下来和赚得到金钱是有同样的效果。
比喻修辞体现在用“节约”和“赚钱”这两个行动的比喻来表达他们的共同点。
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中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形象性的短语或句子,既有独立性,又能够反映特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的智慧和经验。
而在英语谚语中,比喻修辞是一种常常使用的语言手段。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类比性的运用,来强调某一事物的特点或形象。
在英语谚语中,比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某些观点或知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其表达的感染力和形象性。
下面就来看看英语谚语中比喻的几个例子。
1. A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让我猜猜你在想什么。
)这句谚语中的“a penny for your thoughts”(一个便士猜猜你在想什么)是一个比喻,因为它并没有意味着真的要花钱来买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带有一种既幽默又轻松的意味。
这个比喻的含义是让我们问朋友或同事在想什么。
2.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行动胜于言辞。
)这句谚语中的“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比言辞更响亮)是一种比喻,它寓意着说话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
换句话说,做什么比说什么更能证明自己。
3. 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个谚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想同时拥有两种互相排斥的东西。
比如,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工作和旅行,或衣服和休息这两种事情。
这个比喻的含义是你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而不能同时拥有两种东西。
4.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乌云背后总有阳光。
)这个谚语中的“silver lining”(银色的衬里)是一个比喻,意味着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也可能有一些好的方面存在。
这句话常常用于向人们传达一些鼓励和希望的信息。
5. 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人生是一段旅程,而非终点。
比喻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修辞指的是一种通过运用特殊的语言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饰性语言技巧。
在英语中,修辞经常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演讲和写作中,为句子赋予更加生动和引人注目的特点。
而在英语的谚语和俗语中,我们也能够找到大量使用修辞手法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修辞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常见和常用的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特定的意义。
在谚语中,比喻常常用于生动地描绘各种情景和描述特定的生活经验。
1.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过语言。
)这句谚语通过将行动与言语进行类比,告诫人们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它暗示了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一个人的意图和诚意。
2.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乌云后必有阳光。
)这句谚语用乌云和阳光来比喻人生中的困难和希望。
它表达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希望,并相信好的事情即将到来。
3.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这句谚语用“闪光”和“金子”进行比喻,强调物质外表的虚假与真正的价值不相符。
它提醒人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4.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
)这句谚语将滚石和苔藓进行比喻,暗示了只有不断努力和行动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它告诫人们不要懒散和停滞不前,而要积极进取。
1. "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苹果不会离树很远。
)这句谚语用苹果和树进行隐喻,指的是子女往往会继承父母的特点和行为。
它告诫人们要注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孩子的行为往往与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1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英汉语对比分析 2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6 Growing Pains: An Analysis of the Hero in Catcher in the Rye 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8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 9 女性人格的双重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凯瑟琳和简爱 10 论《永别了,武器》的写作风格 11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 12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 13 论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中的现代女性意识的体现 14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5 浅谈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6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17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18 浅析哈代笔下经典女性苔丝和苏的人物形象 19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 20 浅谈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21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22 试析《生死疲劳》英文版风格之再现:文学文体学视角 23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4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 25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2
26 从语言负迁移角度分析英语习语的误译现象 27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 28 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 29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 30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 31 浅谈商务函电的写作 32 《围城》中文化词的英译策略 33 An Interpretation of Initiation Theme in Heart of Darkness 34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 35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36 Love under Ascetic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orn Birds 37 公示语汉英翻译探讨 38 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39 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 40 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41 英语与汉语中禁忌语的比较 42 The Seven-Eighth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 analysis of “Iceberg Theory” 43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 44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45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围城》中言语幽默的翻译 46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 47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 48 《到灯塔去》中的两性主义—抵达人类和谐的完美道路 49 从中国戏曲《梁祝》和美国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比较看中美文化差异 50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51 《鲁宾逊漂流记》中殖民主义思想浅析 52 从动物习语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3
53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 54 A Comparison between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55 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观 56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57 以颜色词为主题的英汉习语比较 58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与翻译 59 论《呼啸山庄》中的意象 60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 61 从《劝导》主人公形象看奥斯丁创作思想新特点 62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63 Culture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64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65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66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 67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 68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 69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 70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 71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2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73 “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74 从反抗到妥协——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7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6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Forms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 77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中国的青少年 78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 4
79 以姚木兰和斯嘉丽为例看东西方女性意识差异 80 陶渊明和威廉•华兹华斯两者不同的比较研究 81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82 美国梦的文化观察 83 从《教长的黑面纱》看霍桑的象征主义 84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85 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 86 The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Wedding 87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88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89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 90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 91 中英动物习语使用和翻译的差异研究 92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93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 94 On Dual Personality in Dr. Jekyll and Mr. Hy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95 96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 97 Euphem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98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99 从后殖民视角解读《孤独的割麦女》 100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 101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02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 103 An Interpretation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104 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生的价值探索 5
105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 106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107 Scarlett O'Hara and Feminism 108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109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 110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11 Hawthorne’s Feminism Consciousness in The Scarlet Letter 112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113 《道连葛雷的画像》之艺术的道德性 114 华兹华斯与拜伦自由意识的主要区别 115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16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 117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 118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 119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120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121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122 网络语言特色分析 123 论《简爱》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启示 124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5 从电影《不可饶恕》看美国人对西部英雄的反思 126 论《紫色》中的女权主义 127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蜗居》对话折射的生存焦虑 128 至美的追求—美学视角下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129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 130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 6
131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132 隐喻在英语委婉语中的应用 133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134 凯瑟琳安波特作品中的女性话语权威 135 模糊语言的社会语用功能 136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137 论《呼啸山庄》中女性悲剧的根源 138 Existentialism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39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教学 140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 141 跨文化交际下汉语四字成语的英译研究 142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及对策 143 口译者心理环境的适应研究 144 从《尼罗河上的惨案》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魅力和价值 145 目的论指导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146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147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 148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149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150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151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 152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 153 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幽默效果 154 提高英语听力的有效策略及教学启示 155 论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因素—盖茨比和威力罗曼的比较 156 试论班扬《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精神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