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1)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1)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1)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1)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标要求】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教材分析】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又是此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在汉谟拉比统治时,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虽然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及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设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本节课讲述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两河流域,学生对空中花园及法典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学工作比好开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该地区国家产生的时间、政权的更替。

2、通过学生活动,并结合教材《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记住《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评价任务】

1、阅读教材“古代两河地域地图”图片并结合地理知识,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

2、通过学生表演的小品,你认为:(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

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

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二)楔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

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 (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

3.教师提问:(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4.教师指导:

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

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5.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6.问题思考: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提示: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三、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教学反思】

古巴比伦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做到了国家有法可依,实在是不简单。法典对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和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是法典的先进之处,所以法典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并成为研究古巴比伦奴隶社会的第一手材料,它不愧为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1.在尼罗河西岸,漫漫黄沙吹拂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悠深久远。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

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位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

植物繁茂)P6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生活时间生活地点体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头部保留猿类特征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氏族公社(血缘)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最新九年级第一课 古代埃及 课时巩固练习题

九年级第一课古代埃及课时巩固练习题 1.据法国《费加罗报》2013年9月27日报道,埃及动荡的政治局势严重地影响了旅游业。如今,埃及希望能够重新迎回欧洲的游客。在埃及开罗最吸引游客的古代遗迹应该是() 2.与下图建筑属于同一地区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楔形文字B.太阳历C.种姓制度D.基督教 3.一导游带团出国旅游,解说道:“巍峨耸立的金字塔,令人毛骨悚然的木乃伊,美丽如画的文字……这里的文明成就令人惊叹,也令人迷惑。”“这里的文明”诞生于()A.黄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两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4.“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5.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象征的是() A.金字塔B.帕特农神庙C.大竞技场D.万神庙 6.大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世界文明。诞生在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是哪一古代文明() 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D.中国文明 7.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智慧结晶的是() A.金字塔B.长城C.凯旋门D.万神庙 8.公元前3世纪的西方学者,把七个壮丽的人造景观称为“古代文明七大奇迹”。经历漫长岁月保存下来的唯一“奇迹”是位于北非的() A.金字塔B.摩亨佐·达罗遗址 C.雅典卫城遗址D.克里特岛宫殿遗址 9.下列文化遗产中,属于尼罗河文明的是()

10.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是()A.黄河B.印度河C.尼罗河D.底格里斯河11.下列一组图片中最佳的探究主题是() A.古埃及象形文字B.古埃及文明 C.法老的统治D.埃及金字塔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埃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故选B项;A项是雅典卫城遗址,C项是罗马大竞技场遗址,D项是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均与“埃及”无关,排除A.C.D项。 2.【答案】B【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金字塔。太阳历是古埃及在天文学上的重大贡献,B符合题意。楔形文字属于两河流域,排除A;种姓制度属于古印度,排除C;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排除D。故选B。 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巍峨壮观的金字塔坐落在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有学者说:“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艺术的。” 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建造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也是法老权力的象征,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因此,埃及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故选A项;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代表,大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文明的代表,均与“古埃及”无关,排除B.C.D项。 6.【答案】A【解析】由题目关键“非洲尼罗河流域”,可知选A;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巴比伦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故排除B。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出现于印度河、

八上思政、历史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上)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 生活时间生活地点体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头部保留猿类特征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氏族公社(血缘)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 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上海沪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分册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 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西亚)。 苏美尔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楔形文字(“钉头文字”)。 《汉穆拉比法典》 历史价值: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 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影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内容: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二课古代埃及 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统治模式——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君主专制: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强化王权神授,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 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 控制所有的军队 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金字塔 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象形文字: 公元前3500年以前 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具,书写材料以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第三课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初曾用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 首陀罗 四大种姓集团特征——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 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力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 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地点——古代印度 创始人——悉达多 经典——大藏经(由经藏、律藏、论藏组成) 发展——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 开始向城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四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中美洲——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 南美洲——印加文化 玛雅文化:(“美洲的希腊”) 农耕——培养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第六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希腊的城邦: 时间——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形成 特征——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 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 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 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确立起 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 程碑 梭伦改革——打破血缘门第,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克利斯提尼改革——制定陶片放逐法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开创了“伯里克利时代” 意义——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然而只有成年男性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力,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制度被排斥在外第七课希腊古典文化 史诗与戏剧——《荷马史诗》——很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课程教学设计

第1课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历史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同时要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包括“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两个密切联系的栏目,其中“人类文明的产生”讲的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共性:分别介绍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分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以及人类的定居生活、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介绍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则是介绍古代不同区域的早期文明做呈现的差异,分别介绍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地区以及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文明概况,呈现出特定的环境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状况下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点。 从教材结构来看,新版教材栏目清晰,版面设计合理,新教材的“史料阅读”、“历史纵横”栏目补充新资料,“学习聚焦”强调了学习的重难点,“思考点”以及课后的“探究与拓展”给学生的问题探究提供了方向。特别是学习聚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师生提供学习提供思考的思路。 从教材的地位来看,本课是新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一课内容,上承《中外历史纲要》(下)的“中国史”部分,下启“世界史”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本课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文明产生过程以及古代文明多元化特点的学习,能够用唯物史观初步分析文明产生的原因和古代文明多元化差异的原因,因此学好本课内容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材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1.通过学前调研可知,高一学生在中考选考过程中对本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文明的概念以及表现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是对于各文明古国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形成的原因没有深入了解,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意识渗透这些素养。 2.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通过查阅和研习资料的方式进行历史学习还比较薄弱,所以有必要通过设计探究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 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通过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2.基础识记与能力培养: (1)了解文明产生的基本要素:私有制、阶级、国家、城市、文字 (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代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爱琴文明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上册1-8课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埃及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国家的出现和统一: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3.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4.成就: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1.文明的象征: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是法老的陵墓。 三.法老的统治 1.法老的统治: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国家的出现和统一: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逐渐产生了一些国家。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成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制定了阴历,发明了60进位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他实行君主专制统治。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1)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6第二单元第一课 雄伟的金字塔群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6第二单元第一课雄伟的金字塔群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古代埃及国王自称()的儿子 A . 太阳神 B . 月亮神 C . 地球神 D . 海洋神 【考点】 2. (2分)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是 A .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B . 古埃及神庙 C . 罗马竞技场 D . 古埃及金字塔群 【考点】 3. (2分)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主要原因是 A . 阿布辛拜勒神庙人为破坏严重 B . 阿布辛拜勒神庙被沙漠风暴侵蚀严重 C . 埃及将要重建阿斯旺水坝 D . 阿布辛拜勒神庙阻碍埃及经济发展 【考点】 4. (2分) (2017高二上·诸暨月考) 《金字塔铭文》中有“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凌空升天”的语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古埃及人对太阳的崇拜 ②相信灵魂永存,可以借助金字塔升天 ③要与太阳神一决高下 ④体现古埃及的有神论宗教信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④ 【考点】 5. (2分)“夫五千年以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这是针对古代哪一建筑物而发出的疑问 A . 中国秦长城 B .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 C . 汉穆拉比法典石柱 D . 古埃及的金字塔 【考点】 6. (2分)金字塔的来源从根本上讲它的决定因素是 A . 经济基础:奴隶制经济的重大发展 B . 政治基础:古埃及国王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 C . 文化基础:古埃及古老的陵墓文化 D . 古埃及文化传统 【考点】 7. (2分)金字塔的规模和数量达到空前绝后的顶峰是在 A . 第一王朝时期 B . 第二王朝时期 C . 第三王朝时期 D . 第四王朝时期 【考点】 8. (2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那些方面的社会状況?() ①建筑技术②宗教信仰③自然科学④专制制度

九年级上册历史每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每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

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古代两河流域(沈)

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内容主旨: 《古代两河流域》主要讲述了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等不同民族在两河流域先后建立古代国家的经历和古代两河流域国家政权机构不断趋于完善的概况,以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为例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各民族所创造的的文化成就,以《汉穆拉比法典》为例说明了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社会状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 1. 历史上两河流域国家形成的时间及其王国更替的大概顺序。 2. 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 3. 《汉穆拉比法典》及其地位 理解: 1 大河灌溉农业在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国家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楔形文字特点及其在文明进程的作用。 3《汉穆拉比法典》特点及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和历史图片 2通过师生互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问题,升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优越的自然环境是早期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大河流域孕育出农业文明,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发展及运用法典履行国家职能的情况。

难点:阅读《汉穆拉比法典》片段发现该法典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1) 今天我们开始高中历史的学习。我们学习的第一单元是古代东方,古代东方是一个具有特定时空内涵的历史名词。它是站在西方中心角度定义的空间维度,西方文明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文明,但是古代东方包含了好几个截然不同的文明,最初特定指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后来逐渐演变成对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在内的广大古代文明地区的泛称。在西方角度看,这些文明都处于自己的东方,所以统称为古代东方。就连地理名词上,离西方较劲的被称为近东,以此类推是中东、远东。 2) 我们称它们为文明主要是指什么而言?《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了以下几个特征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阶级的产生。现在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促使人类跨人文明时代的三大标志。希望大家形成一个历史概念:国家的形成是人类在社会组织形式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总之,文明是在人类物质财富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3) 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是什么地区呢?我们看到这张地图,最先出现在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接着是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然后是出现在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出现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为什么最早的文明会出现在这些地方吗?这些地方有哪些有利条件呢?我们看到这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保障,也是造就了农业文明产生。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东方的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新课讲授 1、王朝的更迭 1) 有谁知道两河流域指的是哪两条河?打开课本,翻到第二页。阅读教材和地图:

部编九上历史电子课本-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电子课本

部编新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电子课本 WORD版可复制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在尼罗河西岸,漫漫黄沙吹拂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悠深久远。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 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 2.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导入:Q1:梁启超先生1900年首次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定义,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吗?(黄河流域)古代中国、(恒河流域)古印度、(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古巴比伦。 Q2:请一名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四大文明的大致位置。 Q3:大家观察这幅地图,根据地理环境特征,这四大文明都具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色? 都是在大河流域的广袤土地上所建立起来,所以又被称为“大河文明”, Q4:除此之外,同学们还知道类似其他类型的文明吗?: 古希腊、古罗马被称为海洋文明;匈奴政权、蒙古帝国我们称之为草原文明。 遗憾的是,在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已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些许历史痕迹,有同学可能会疑惑了,埃及和印度现在不是还有吗?(现在虽然还有埃及和印度,但是他原有的民族或被外族征服,或被同化或消失,只有中国的文化被传承下来),而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下人类文明第一缕曙光的诞生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Q:判断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金属工具(生产力水平) 国家(社会管理) 文字(文化) 一、王国的更替 1、地理位置 Q: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 Q:根据书本上的地图,请同学介绍下两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 地势开阔,无天然屏障。 Q:这块区域大致位于今天的哪个国家境内?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思“两河之间的地方”,西方人称这片地方为沃月地带,是因其形状犹如一弯新月。 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一、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历史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同时要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 二、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包括“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两个密切联系的栏目,其中“人类文明的产生”讲的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共性:分别介绍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分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以及人类的定居生活、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介绍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则是介绍古代不同区域的早期文明做呈现的差异,分别介绍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地区以及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文明概况,呈现出特定的环境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状况下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点。 从教材结构来看,新版教材栏目清晰,版面设计合理,新教材的“史料阅读”、“历史纵横”栏目补充新资料,“学习聚焦”强调了学习的重难点,“思考点”以及课后的“探究与拓展”给学生的问题探究提供了方向。特别是学习聚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师生提供学习提供思考的思路。 从教材的地位来看,本课是新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一课内容,上承《中外历史纲要》(下)的“中国史”部分,下启“世界史”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本课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文明产生过程以及古代文明多元化特点的学习,能够用唯物史观初步分析文明产生的原因和古代文明多元化差异的原因,因此学好本课内容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材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1.通过学前调研可知,高一学生在中考选考过程中对本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文明的概念以及表现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是对于各文明古国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形成的原因没有深入了解,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意识渗透这些素养。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册提纲

第一册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 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 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 二、楔形文字: 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 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1、目的: 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 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 种社会犯罪。 3、意义: (1)、法学意义: 《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 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史学意义: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二课、古代埃及 一、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 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 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二、金字塔: 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三、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 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笔和墨水,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课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地理环境:古埃及位于东北角,贯穿埃及南北的河流是尼罗河;古代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 罗河的赠礼”。 2.古埃及发展历程 (1)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前开始,在尼罗河下游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2)发展:公元前3100年前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3)强大: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4)衰落:此后,古埃及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 (5)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其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埃及文明 (1)科学: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2)文化: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三、法老的统治 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__等大权于一身。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图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国家出现:约公元前3500 年起,建立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 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二、古巴比伦王国 4.统一: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漠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5.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6.价值: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7.内容:(1)古巴比伦分为公民权自由、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有买卖奴隶的现象。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凭、雇佣、交换、借贷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 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位于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其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遗址有_哈拉帕_、摩享佐达罗。 3、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由雅利安人建立的小国家。 4、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在孔雀王朝统治时。它的首都是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古印度人创造了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6、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除了这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7、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亚非古代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1.世界上文明古国是指: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其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的古代文明是古埃及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是古巴比伦,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中发现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制造的主要文明成果有楔形文字和60进位制 第三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的鼎盛时期是在:孔雀王朝时期 2.古代印度制定的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中国古书上把古印度称为天竺。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教育是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在公元前一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延续下来的文明是古代中国文明。 4.古代埃及创造的文明成果:医学——木乃伊,天文历法——太阳历,文学——象形文字,其中体现出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是金字塔。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四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文明是古代欧洲文明的源泉,希腊文明包括:古希腊文明、荷马时代、希腊城邦三个时代,其中古希腊文明也称为爱琴文明,希腊城邦的代表国家是雅典、斯巴达。 2.伯里克利改革后雅典进入全盛时期,奴隶主制发展到全盛时期。 3.亚历山大帝国是由马其顿王国发展而来,我们把亚历山大发动的长达10年的对外战争称为亚历山大东征,东征最远打到印度,经过这次东征它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4.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是什么? 答: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都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 第五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合称罗马文明,也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 2.罗马共和国出现在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毁灭,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瓦解。 3.在罗马共和国,国家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多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由两名执政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后来又增设保民官维护人民利益。 4.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制定并颁布《十二铜表法》。 5.罗马发动的与迦太基人争夺西地中海霸权的战争叫布匿战争。 6.罗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是发生在公元前73年的斯巴达克起义。 7.罗马帝国极盛时期发生在公元2世纪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