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文学教案

民间文学教案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2013年版)

田茂军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与范围

二、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

第二章中国民间文学史略

一、中国古代的民间文学

二、中国现代的民间文学

三、中国当代的民间文学

第三章神话

一、神话概说

二、神话产生的基础

三、神话的特征

四、神话的研究现状

第四章民间传说

一、传说概说

二、传说的分类

三、传说的特征

四、中国四大传说

第五章民间故事

一、故事概说

二、故事与神话、传说的区别

三、故事的分类与分析

第六章歌谣

一、歌谣的定义

二、歌谣的分类与特征

三、民歌代表赏析

第七章史诗和长诗

一、史诗概说

二、三大史诗

三、长诗概说

第八章谚语和谜语

一、谚语概说

二、谜语概说

三、研究现状

第九章民间说唱和民间小戏

一、民间说唱概说

二、民间小戏概说

三、民间说唱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民间文学的采录与研究

一、采录的原则与方法

二、研究的选题与写作

附录:

1.课程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课程测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3.民间文学方向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4.参考论文选题

一、教材介绍

(一)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1980年第一版,2010年第二版(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多次印刷,部颁教材。

特点:

1.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民间文学概论,使用最多最为广泛的高校文科基础课教材。

2.统一梳理了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使概念规范化、体系化、科学化。

3.不足之处:时代局限性。如“左”的倾向和某些观点突出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过份强调劳动人民作为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及其作用。修订版有改进。论述缺陷性。缺乏对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的关注与研究。

(二)陶立璠著《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

中央民院出版社,1988年版。

特点:

1.民族性。特别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的

民间文学实际,给予全面而又科学的评价。2.多学科交叉性。从文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进行分析,注重民族民间文学的独特价值与文化意义的发掘。

3.生动性。作品分析深入浅出,富于激情。

(三)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

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

特点:

1.建构全面,体系完整。涵盖民间文学基本理论、民间文学史、民间文学体裁论,民间文学鉴赏、民间文学采录和研究五大块。

2.深入浅出,注重实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代表作品分析鉴赏深入细致,采录附整理稿,便于自学。

3、结合现实。附录有非遗名录,便于自学查阅。

(四)其他教材

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8年

《新编民间文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参考书目

(一)入门书目:《中国民间文化丛书》浙江教育出版社(共14种)

1.中国神话

2.中国民歌

3.中国民间传说

4.中国四大传说

5.中国民间信仰

6.中国民间工艺

7.中国民间年画

8.中国民间音乐

9.中国民间小戏

10.中国民间舞蹈

11.中国民间谜语、谚语、歇后语

12.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13.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14.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二)中山大学民俗学、民间文学阅读书目: 1、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2、孟姜女研究集,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

3、史迹俗辨,顾颉刚著,钱小柏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

4、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民俗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5、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6、钟敬文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7、周作人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8、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9、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季羡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10、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弗洛伊德著,常宏、徐伟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11、西方民族学史,戴裔煊著,文献出版社,2001年。

12、乡土中国,费孝通。(多种版本,不具列)

13、文化论,[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多种版本)。

14、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李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5、神话学入门,[日]大林太良著,林相泰、贾福水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

16、神话的诗学,[俄]梅列金斯基著,魏庆征译,商务印书馆。

17、20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苑利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

18、金枝,[英]弗雷泽著,徐育新等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19、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美]弗里著,朝戈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0、现代英吉利谣俗及谣俗学,江绍原,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在1993年曾出影印本,题《现代英国民俗与

民俗学》。

21、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美]洪长泰著,董晓萍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22、将军门神起源研究,朱青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3、比较故事学,刘守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24、中国民间故事史,刘守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25、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俄)李福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26、古典小说与传说--李福清汉学论集,李福清,中华书局,2003年6月。

27、神话与鬼话,(俄)李福清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28、蒲江清:《八仙考》,原载《清华学报》11卷1期,1936年。后收入《浦江清文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29、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著,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30、千面英雄,[美]约瑟夫著,张承谟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31、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美]韩森著,包伟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32、民俗学讲演集,张紫晨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

33、岭南俗文学简史,叶春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34、结构神话学,陈连山著,外文出版社。

35、社会如何记忆[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36、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民俗[美]詹姆森著,田小杭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37、西藏史诗与说唱艺人的研究[法]石安泰著,耿昇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

38、历史诗学[俄]维谢洛夫斯基著,刘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

39、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美]安德森著,吴叡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

40、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许子东著,三联书店,2000年。

41、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俞孔坚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

42、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傅谨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43、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阎云翔著,李放春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44、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何星亮著,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45、五卷书,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46、故事海选,黄宝生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47、太平广记,(宋)李昉。

48、夷坚志,(宋)洪迈。

49、子不语,(清)袁枚。

50、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5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薛君度、刘志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2、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杨念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53、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

主义,布罗代尔著,三联书店。

54、中国思想史,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目是中山大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的阅读书目。)

(三)阅读刊物

研究类:1.《民族文学研究》(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

2.《民间文学论坛》(今名《民间文化》,中国民协主办)

3.《民俗研究》(山东大学主办)

4.《民族艺术》(广西文化厅主办)

5.《文化研究》(人大复印资料)

6.《华夏人文地理》(云南社科院主办)

(四)相关网站

1.中国民俗网

http:// WWW.https://www.doczj.com/doc/b09199650.html,

2.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https://www.doczj.com/doc/b09199650.html,/chenyc/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https://www.doczj.com/doc/b09199650.html,/

4、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数字博物馆)

https://www.doczj.com/doc/b09199650.html,/main.jsp

三、学习要求

1.阅读熟悉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学作品。

2.了解和掌握民间文学基本理论。

3.了解最新学术信息和研究动态。

4. 做好读书笔记与听课笔记。

5. 必要的田野作业。

第一章绪论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与范围

1.定义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定义:

主要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以及他们的审美情趣。

刘守华《民间文学导论》定义: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外国的权威界定:

《大英百科全书》“Folk Literature”条: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通称为Folklore。有两种涵义。

广义:指民俗学

狭义:指民间文学

民众的生活方式构成了民俗。

研究民众生活方式的学问,就是民俗学。

民众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两类:

第一.物质的生活方式

衣、食、住、行、用等

第二.精神的生活方式

宗教、信仰、价值观等

苏联: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日本:口承文艺

(口头传承的文学艺术)

2.范围

(1)对象范围:研究对象

A.民间文学的体裁研究

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等。

B.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C.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研究

D.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影响研究

E.民间文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与邻近学科关系

A.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a.研究对象不同,范围不同

口头创作——生活方式

b.研究对象有交叉,互相包容

c.互相提供研究材料

B.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a.创作者不同。集体——个体

b.创作方式不同口头——书面c.传承方式不同口耳传承,书面相传,电子传媒传承

C.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学

a.内涵不同口头创作——口耳相传

书面创作——书面传承b.种属关系

民族文学包含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c.互相包容、互相促进

D.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

a.内涵不同口头创作——书面创作b.创作者不同匿名——署名

c.作品风格不同乡土气——市井味

讨论:我看民间文学。

二、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

指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体拥有。

集体性的表现:

①劳动生产、节日庆典等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②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流传与创作

2.口头性

指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非文字创作性的接受与消费。特色:

A.口语化,新鲜活泼。

B.大众化,浅显明白。

C.粗俗化,不合规范。

3.变异性(活态性)

指民间文学的文本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连续地可塑性和再生性,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非定稿状态。(荤故事)

变异性选例:

四大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汉族中是“才子佳人”模式少数民族中是劳动人民形象

读书地点多处.:北京、杭州、绍兴(会稽)、贵阳、潭州、澧州

《孟姜女》中孟姜女结局:

河北:投海而死,变成姜女坟

浙江:投海而死,变成银鱼.

特色:与当地风土人情相结合,形成迥异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变异的差异:大型史诗变异少、短篇散文体叙事故事变异

大。

形象变异:如“狼外婆”,有虎外婆,人熊外婆等多形象。

变异的三个重要概念:

①异文:同一作品的不同文本。

②母题:贯穿在众多异文中的共同因素。

A.主题B.情节c.形象

③原型:最早的文本。异文的来源。

《孟姜女》原型:《左传》“杞梁妻”故事,拒绝齐侯郊外吊孝故事

《牛郎织女》原型:《搜神记》中“毛衣女”故事。

《灰姑娘》原型: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叶限”故事。

三者关系。

4.传承性

又称传统性和继承性。

是民间文学的动态化传播特征。

动态化包括两方面:传的作品及作品特色,承的方面,大众,听众的审美情趣,爱好,制约其选择。

传承的表现:

A.思想内容的传承(主题结构模式,情感倾向性)好人得好报、坏人受惩罚的模式。

B.人物形象的传承(正反两组对立人物,两弟兄中的兄、弟类型,三姐妹的姐妹对比,三女婿中的对比等)。

C.艺术形式的传承

叙事作品开头法,常见两种:

①时间模糊法: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白蛇精……

②空间模糊法:古时候,有一户人家……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韵文类作品:

二句子

四句子

五句子

传承人:传承主体。

①定义——民间文学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普通传承人,优秀传承人

优秀民间艺人(歌手、故事家、著名说唱演员)

②传承人的共同特征:生活经历。个人才华。风格。

③传承途径

a.亲缘传承家族传承世家

b.地缘传承藁城县耿村湖北武家沟

c.业缘传承

补充观点: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论民间文学的立体性:

1、所有异文的总和构成民间文学的

丰富性,即立体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