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练习题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知识梳理

1.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举出你所知道的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举出你所知道的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可以用直接观察或者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以金属铜为例,可以用直接观察方法得到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用物理方法来测定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实验的方法去观察和确定。

3.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的步骤:

5.写出下列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

图1-10

6.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量筒的使用:量筒用来量取液体___________。读数时要先将量筒___________,并使视线与___________保持水平。

(2)胶头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取液后应使滴管___________,不要平放或倒置,滴液时,把它___________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内壁。

(3)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

①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须要垫上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等。

②使用酒精灯使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__,也不能少于___________。熄灭

酒精灯要用___________。

③加热玻璃仪器前应先___________,等仪器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部分加热。

(4)药品的取用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的药品时或小颗粒的药品时要用___________;取用块状或大颗粒的药品时要用___________。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多量时,用倾倒法,注意瓶塞要___________,标签要___________,瓶口要紧挨着容器口。取用量较少时,可用___________。

疑难突破

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做好化学实验呢?

剖析:如果你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以及有关仪器、药品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你的实验就能取得成功,并能从中得到化学知识和无穷乐趣;如果你准备不充分,粗心大意,那就可能失败,甚至发生事故。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在实验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应该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实验容器口都不要对着操作者和观看者。2.怎样正确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难点。

剖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方法是这个性质需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因此,正确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是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关键。

3.量筒的使用是实验操作的又一个难点。

剖析:量筒不是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在使用前选择适当的量程(一般要略大于所要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先将量筒放置平稳,液体在容器内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呈凹液面,因此我们在读数时要使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既不能俯视刻度,也不能仰视,否则会造成实验的误差。这也是大家在学习中容易出错的环节,是中考中的一个热点。

问题探究

问题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1)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反思与评价】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原因是:水种溶解了氧气,果肉与氧气作用变色。

【结论】通过以上猜想、实验探究,可以知道使果肉变色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氧气。

典题精讲

例1 某同学用仰视读数的方法量取了20 mL水,则所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 )

A.等于20 mL

B.大于20 mL

C.小于20 mL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量筒的读数问题。在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把量筒放平,然后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读数时仰视刻度,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

答案:B

例2如图1-11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图1-11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三禁止”: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很显然题目中B、D的操作是错误的。

答案:AC

知识导学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或性质,如颜色、气味、软硬程度、可燃性等。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可用来识别该物质。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①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蜡烛的可燃性、镁条的可燃性、铁钉易生锈、煅烧后的石灰石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等性质。

②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一般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延展性等。如食醋的酸味、金银的颜色、铜铝的延展性、物质的状态变化等。

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看是经过什么变化,即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有效手段。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就是能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是化学学科探究最常用的方法。

科学探究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都需要用实验来验证,结论来自于实验事实。通过实验,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

要熟练地掌握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量筒要注意:规格适当(一般选择比实际要量取的体积略大的),放平,视线一定要

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否则量取会不准确。

使用胶头滴管时要注意它的操作要点: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内、不接触容器壁。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使用前“两检查”:①检查灯芯,如果灯芯不平,要修整。②检查酒精的量。使用时要“三禁止”: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要给固体药品加热时应注意试管口低于试管底部,防止有水生成后倒流使试管炸裂;给液体药品加热时要特别注意药品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及加热时注意试管口不要对着人,以免出现事故。

药品的取用要注意“六不”:不接触药品,不直接闻气味,不尝味道,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两原则”取用时,没说明量时一定要取用最少量。[]

疑难导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做好实验,须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避免盲目性。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等。

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看是经过什么变化,即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量筒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读数时俯视刻度,会造成读数比实际值偏大;若读数时仰视刻度,则会造成读数比实际值偏小。可见在具体分析时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读数大,还是实际值大,这样才能准确地解决有关问题。

问题导思

这是一个探究性学习问题。要求对果肉生“锈”进行探究。要根据问题情境,通过联想,设计实验方案,作出判断依据。要仔细分析题目给出的内容,读懂题目的涵义。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科学探究题目。

首先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然后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与假设,尽量不要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遗漏。如果遗漏了,分析的结果就有可能不正确。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

最后还应该对上面的步骤进行反思和评价,包括猜想的合理性、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以及对这个探究问题的进一步改进等。

具体对果肉变色,根据猜想设置实验方案,浸入水中,观察是否与水反应;置于氧气瓶中,观察颜色;置于氮气及二氧化碳中均可观察现象。通过分析果肉与空气中的这些成分接触,所发生的现象,即反思与评价,就可得出结论。

典题导考

黑色陷阱错误使用量筒读数,仰视和俯视的结果容易混淆。

典题变式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减少误差,一是量筒要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要量取2 mL的水,他一边用胶头滴管滴加,一边仰视读数,则他量取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___2 mL。

答案:放平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大于

绿色通道熟练地掌握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要形成正确的操作习惯。

典题变式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和加热较多量液体这三种用途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集气瓶

D.烧杯答案:D

(完整word)初三化学物质检验鉴别专题(可直接打印)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知识精讲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物质的鉴别

C、NaOH、CuSO4、NaCl、Ba(NO3)2 D、FeCl3、NaOH、Na2SO4、KCl 2、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加以鉴别的是( ) A、Na2CO3、H2SO4、HCl、KNO3 B、CuSO4、KOH、NaCl、NaOH C、Na2SO4、Na2CO3、BaCl2、HNO3 D、NaNO3、MgCl2、KCl、Ba(OH)2 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加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CuSO4、BaCl2、HNO3、NaOH B、Na2SO4、BaCl2、Na2CO3、HCl , C、AgNO3、NaNO3、NaCl、HCl D、FeCl3、NaOH、HNO3、Na2SO4, 4、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A、CuSO4 HCl、NaOH、MgSO4 B、Na2CO3、HCl、BaCl2、K2SO4 C、HCl、CaCl2、NaOH、KNO3 D、NH4NO3、H2SO4、NaOH、MgCl2 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区别出来的是() A、NaOH、HCl、NaCl B、Na2CO3、HCl、BaCl2 C、Na2CO3、Na2SO4、BaCl2 D、AgNO3、HCl、NaCl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另加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的是(不可加热,且用化学方法)() A、Na2SO4、BaCl2、NaNO3、KNO3 B、CuSO4、NaOH、NaNO3、KCl C、NaCl、AgNO3、HCl、NaNO3 D、K2CO3、K2SO4、H2SO4、Ba(NO3)2 7、下列几组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l2、KNO3、Na2CO3、KCl B、NaCl、BaCl2、Na2CO3、HCl. C、Na2SO4、Ba(OH)2、Na2CO3、NaNO3 D、HNO3、Na2CO3、MgCl2、Ba(OH)2 (二)、一次鉴别问题。 8、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2CO3NH4Cl 、NaCl 三种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CaCl2溶液 C、NaOH溶液 D、稀盐酸 9、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Ba(OH)2、稀硫酸、KOH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K2CO3溶液 B、NaCl溶液 C、石蕊试液 D、酚酞试液 10、欲鉴别石灰水、稀盐酸、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①纯碱溶液②紫色石蕊③酚酞试液。只用一种试剂可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或② D、①或②或③ 11、利用无色酚酞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初中化学物质辨别方法

[一]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两个贮气瓶中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个试管里,其中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不变,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CO与Ca(OH)2不反应。 方法2:将两个贮气瓶导气管的阀门(活塞)打开,用燃着的木条接近导气管口。其中一个气体能燃烧且发出蓝色火焰的,则证明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另一个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2CO+O2=2CO2 [二]如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无色气体? 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在三个火焰的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会看到有两个烧杯的内壁变得模糊并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这两种气体中有一个是氢气,另一个是甲烷。在烧杯内壁没有水蒸气凝结的那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两个烧杯内分别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见有石灰水变浑的,则说明那种气体为甲烷。石灰水不变浑的,说明那种气体为氢气。 [三]有氧气、氢气、氮气、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种气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6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6个贮存气体的橡胶袋上的导气管分别插入6个试管的石灰水中,打开自由夹,观察6个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支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此种气体必为二氧化碳。其它五支试管中无变化。关闭自由夹。

取一个水槽并放好水。再取5个集气瓶在其内部也全装满水并倒立在水槽中。将剩余的5种气体均采用排水取气法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并将此5瓶气体用玻璃片盖好,从水槽中取出,放置在桌面上。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5个集气的瓶口,观察现象。其中一瓶气体能使木条越着越旺的,则一定是氧气。 其中一瓶对于木条燃烧没什么影响,而瓶中气体也没有燃烧现象的,则一定是空气。其中一瓶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一定为氮气。 有两瓶气体在遇燃着的木条时,瓶中的气体被点燃了,且燃烧时的火焰均为淡蓝色,此时迅速地往两个集气瓶中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摇动集气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而另一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没变化,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氢气,因为氢气燃烧只能生成水。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反思关键字: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要想让学生化学学得好,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九年级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级化学非常关键的第一个课题,在教学中,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中,我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渡,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靠课本讲课。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1、教学环节分析 设问质疑、呈示目标--通过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如钢铁制品生锈、冰雪融化成水),引出教学任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思考。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实验探究--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归纳(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初中化学物质用途归纳 气体: O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N2——保护气(焊接金属用氮气做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稀有气体——保护气、灯泡中制成各种有色光源。 H2——清洁能源(热值高、无污染、原料来源广)、还原剂 CO——用作燃料、炼铁 CO2——灭火、光合作用、化工产品原料、气体肥料、干冰用作制冷剂。 CH4——用作燃料 液体 水——最常用的溶剂,配置溶液;实验室清洗试管;维持生命活动。 乙醇C2H5OH——饮用、做燃料(与汽油混配成乙醇汽油) 乙酸CH3COOH——食醋中含有的成分,用作调料。 固体 金刚石——镶嵌在刻刀或钻探机的钻头上,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钻凿坚硬的岩层;制成钻石。 石墨——制铅笔芯、用于电极电刷、作润滑剂等。

木炭——吸附剂、燃料。 活性炭——吸附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中脱色)。 焦炭——冶金工业(炼铁原料)。 酸 盐酸HCl——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帮助消化。 硫酸H2SO4——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金属除锈、做干燥剂(浓硫酸有吸水性)。 碱 氢氧化钠NaOH——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做干燥剂(固体吸水而潮解)。 氢氧化钙Ca(OH)2——用作建筑材料、波尔多液、改良土壤酸性、中和酸性废水。 盐 氯化钠NaCl——重要调味品、配置生理盐水、农业选种、工业原料、腌渍咸菜、消融积雪。 碳酸钙CaCO3——用于建筑材料、补钙剂。 碳酸氢钠NaHCO3——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治疗胃酸过多症。 碳酸钠Na2CO3——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化学肥料: 氮肥(含N)——使植物枝繁叶茂。 磷肥(含P)——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

专题二化学实验(二)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 一、物质的鉴别 1、检验和鉴别方法和思路:加试剂、看现象、定结论。 2、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必须生成沉淀、气体、颜色的变化。 ③ 具有干扰性的物质: 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检验Na2CO3和NaOH时,先检验Na2CO3并除之;最后检验NaOH。 3、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特性 (1)固体物质的颜色 红色固体——Cu、Fe2O3 、P(红磷)、HgO;黑色固体—C、CuO、Fe3O4、FeO、MnO2;Fe粉 白色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暗紫色固体—KMnO4;淡黄色固体— S;蓝色固体—CuSO4?5H2O;绿色固体:Cu2(OH)2CO3 (2)沉淀的颜色 蓝色絮状沉淀——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常见的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 (3)溶液的颜色 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紫色溶液——KMnO4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4)火焰的颜色 淡蓝色火焰:H2、S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蓝色火焰:CO、CH4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蓝色火焰 蓝紫色火焰:S在纯氧中燃烧发出的蓝紫色火焰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 (6)气体的颜色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黄绿色气体——氯气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物 质 检验试剂或方法或装置反应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O2 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是O2 H2O 无水CuSO4 无水CuSO4由白变 成蓝 CuSO4+5H2O CuSO4·5H2O H2 氧化铜由黑变成红, 无水CuSO4变蓝 H2+CuO H2O+Cu CuSO4+5H2O CuSO4·5H2O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化学物质基本性质归纳

常见化学物质基本性质1. 固体的颜色 2. 溶液的颜色 3. 沉淀的颜色及性质

4. 物质的俗名和主要成分

【物质和元素之最】 1. 物质之最 (1)人类使用最广、年产量最高、合金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的金属元素的单质。 (2)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类赖以生存的无色液体、最常用的溶剂。 (3)最理想的燃料。 (4)最简单的有机物。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7)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8)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气体。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2. 元素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 (2)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 (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特殊反应】 1. 通电条件下的反应:电解水。 2. 点燃条件下的反应:一般都有氧气参加,个别特殊反应不涉及氧气,

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 3. 高温条件下的反应 4. 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一般是MnO2作催化剂制氧气, 如:①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②氯酸钾和MnO2制氧气 5. 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物质的用途/性质】 1. 常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2. 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是氧气、二氧化碳。 3. 最清洁的燃料是。 4. 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是碳、氢气、一氧化碳。 5. 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碳酸钙、氢氧化钙。 6. 可作补钙剂的是。 7. 胃液的主要成分,能帮助人体消化的是。 8. 可作干燥剂的是、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 9. 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10.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11. 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 12. 常用作调味品、配制生理盐水的物质是氯化钠。 13. 焙制糕点、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常见的物质】 1. 常见的酸:H 2SO 4 、HCl、HNO 3 。 2. 常见的碱:NaOH、Ca(OH) 2、Ba(OH) 2 。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 常见气体的检验 初中阶段需掌握O2、CO2、H2O、H2、CO、CO2、CH4、NH3、HCI八种气体的检验。检验检验方法及现象如下: 气体检验方法现象 H2O 通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中白色变成蓝色 O2通过灼热的铜网亮红色变黑色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氧气浓度相对较大时)小木条复燃 用燃着的小木条(氧气浓度相对较小时)能持续燃烧一段时间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H2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一段时间 后,再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固体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无水硫酸铜中 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无水硫酸铜变 蓝色 CO 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一段时间 后,再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无水雾出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固体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中 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CH4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一段时间后,再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H3通过一张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色 HCI 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提示】 (1)检验H2和CO时,也可以将氧化铜换成红棕色的氧化铁,看红棕色是否变黑色。 (2)NH3和HCI两种气体相遇时,能产生大量白烟,利用此性质也可以检验NH3和HCI。 (3)初中阶段,常见的酸性气体有CO2、SO2、HCI,中性气体有O2、H2O、H2、CO、CH4,碱性气体有NH3,在区别和检验时,依据气体的酸碱性,通常也可以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和红色石蕊试纸进行区分。 (4)当需要同时检验水蒸气和其他气体时,通常把检验水蒸气放在第一位,防止气体通入一些水溶液后会带出一部分水蒸气,影响检验结果。 常见固体单质的检验 初中阶段,常见的固体非金属单质有C、P(红磷)、S,固体金属单质有Mg、Cu、Fe。通常这6种物质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如下: 固体检验方法现象 C 观察固体颜色,并点燃或加 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 石灰水中 固体为黑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P(红磷)观察固体颜色,并点燃固体为暗红色,且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 烟 S 观察固体颜色,并点燃固体为黄色,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空气中) 或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氧气中),同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Mg观察固体颜色,并在空气中点燃固体为银白色,且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并产生白烟 Cu观察固体颜色,并在空气中固体为亮红色,且加热后固体变黑色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 【知识点梳理】 一、物质的检验 1、气体的检验 (1)O2的检验方法:将_____________________伸入集气瓶内,木条________,则是O2。(2)CO2的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________,则是CO2。(3)CO的检验方法: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再将产生的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黑色CuO变_____色,溶液变_________,则是CO。 (4)H2的检验方法:通过灼热的CuO,黑色粉末变_____色,且试管口有_____产生,则是H2。 (5)NH3的检验方法:闻气味,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变蓝色。 2、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物质的鉴别 1、物质的颜色特征 ①黑色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色固体:_________、_________; ③淡黄色固体:硫黄(S); ④暗紫色固体:_________,其溶液为紫红色; ⑤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 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并放出气体的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 ⑥蓝色沉淀:_________;⑦红褐色沉淀:_________;

⑧浅绿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Fe(NO3)2; ⑨黄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Fe(NO3)3; ⑩蓝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Cu(NO3)2。 2、常见物质的相互鉴别 (1)CO、H2、CH4的鉴别:分别点燃,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没有水雾出现的是_____;烧杯内壁有水雾,倒转烧杯,注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白色浑浊的原气体是_____,石灰水不变浑浊的原气体是_____。 (2)空气、O2、CO2的鉴别:把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木条熄灭的是_____;木条燃烧更旺的是_____;木条无明显变化的是_____。 (3)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产生的是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①通入_______,有______________的是C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_______溶液,有______________的是C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质除杂(分离和提纯) 1、分离和提纯的主要方法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教学案》教学设计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姓名:学号:班级: 一.例题分析: 1.某盐溶中滴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吗?该盐溶液一定是硫酸盐溶液吗? 2.有四瓶澄清透明的溶液。①MgCl2溶液;②Cu(NO3)2溶液;③K2SO4溶液;④NaOH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 3.某淡黄色单质A的粉末与一种灰黑色的单质B的粉末混合后,用灼热的玻璃棒迅速与其接触,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化合物C(B显+2价);A、B可在一种无色气体单质E中燃烧,A产生蓝紫色火焰,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B在E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化合物G (1)写出C、E、F、G的名称:C 、E 、F 、G (2)写出四个可以生成气体E ①;②; ③;④。 4.现有A、B、C、D四种元素,A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少量的存在于煤中,它燃烧产生的气体是导致酸雨或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C元素的原子核通常无中子;D是组成石蜡 (1)元素名称:A 、B 、C 、D (2)写化学式:A的单质;C的单质;由其中两元素组成的常温呈液态的氧化物;由其中两元素组成,且质量比为1:1的化合物 二.能力训练 1、现有四组气体(1)N2和CO2 (2)O2和CO2 (3)H2和CO2 (4)HCl和CO2。分别加以区别,可用的同一种方法是( ) A、燃着的木条 B、滴入酚酞试液 C、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加入澄清石灰水 2、鉴别H2、O2、CO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石灰水 B C、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D 3、鉴别氢氧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是所选试剂,选用试剂错误的是( ) A、NaCl和NaOH(无色的酚酞试剂) B、氧化铜和炭黑两种黑色粉末(稀硫酸) C、Na2SO4和AgNO3两种溶液(BaCl2溶液) D、H2SO4和NaCl溶液(Ba(NO3)2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用水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固体:Na2SO4、NaCl、CaCO3 B、气体:O2、H2、CO2 C、固体:NaCl、AgCl、CuSO 4 D 6、用一种试剂鉴别出硝酸铜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盐酸。下列可选用的试剂是( )

(完整word)初三化学物质的鉴别、除杂、离子共存问题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 (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知识要点: 1. 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 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注意碱与碱性溶液的区别)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 (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仅适用于初中) PO43-: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九年级化学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课标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能根据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5.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教法学法建议】 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做检测题(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到练习本上,标记出不会的题。2、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或不会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 ,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3、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教师再做针对性讲解和拓展,(10分钟)。4、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或问仍不懂的题(5分钟).5.做检测题(做到卷子上,15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 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 B.定向爆破拆除楼房 C.用石墨棒作干电池的电极 D.天安门华表 2.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 B、木炭吸附色素 C、瓦斯爆炸 D、食物腐败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呼吸作用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海水晒烟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铝箔发暗 C.烧碱变质 D.镁带变 黑 6.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7.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 燃 8.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利用点燃的方法辨别棉毛织品 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 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目录 一、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复习思路 一、考纲要求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第二节离子反应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高考纵览

高考命题探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探究:物质的分类主要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查角度是对概念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业流程等进行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侧重胶体性 质与应用的考查。形式探究:(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分 散系的知识考查频率不高,难度不大,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个别选项中。 第二节离子反应内容探究: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的判断、离子是否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判断两种题型考查。综合分析每年的高考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主要涉及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拆分问题、是否遵循守恒问题、是否注意用量等三个方面知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出现在第Ⅱ卷中,根据题目要求填空;离子在溶液中是否能大量共存的判断主要涉及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否能发生水解反应、是否能发生络合反应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离子检验与推断与离子共存有密切联系,往往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性较强。形式探究:(1)离子共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是高考的热点。(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根据信息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是必考点。(3)离子的推断与检验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验题形式出现,甚 至有实验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探究:本节考查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二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三是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四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形式探究:通过分析近几年各省的高考题,在理综的考试中一般很少以完整的题目单独出现,往往与其他知识点融合,分散到不同题目中进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多在选择题的某一选项中出现。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得失电子守恒思想为基础的“新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在填空题中多有出现,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方向和重点。高考常将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融合在一起考查,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往往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这 类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化学物质检验鉴别专题(可直接打印)讲课稿

初三化学物质检验鉴别专题(可直接打印)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一、知识精讲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物质的鉴别 常见离子的鉴别 常见气体的鉴别

) C、NaOH、CuSO4、NaCl、Ba(NO3)2 D、FeCl3、NaOH、 Na2SO4、 KCl 2、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加以鉴别的是 ( ) A、Na2CO3、H2SO4、HCl、KNO3 B、CuSO4、KOH、NaCl、NaOH C、Na2SO4、Na2CO3、BaCl2、HNO3 D、NaNO3、MgCl2、KCl、Ba(OH)2 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加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CuSO4、BaCl2、HNO3、NaOH B、Na2SO4、BaCl2、Na2CO3、HCl , C、AgNO3、NaNO3、NaCl、HCl D、 FeCl3、NaOH、HNO3、Na2SO4, 4、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A、CuSO4 HCl、NaOH、MgSO4 B、Na2CO3、HCl、BaCl2、K2SO4 C、HCl、CaCl2、NaOH、KNO3 D、NH4NO3、H2SO4、NaOH、MgCl2 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能区别出来的是() A、NaOH、HCl、NaCl B、Na2CO3、HCl、BaCl2 C、Na2CO3、Na2SO4、BaCl2 D、AgNO3、HCl、NaCl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另加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的是(不可加热,且用化学方法)() A、Na2SO4、BaCl2、NaNO3、KNO3 B、CuSO4、NaOH、NaNO3、KCl C、NaCl、AgNO3、HCl、NaNO3 D、K2CO3、K2SO4、H2SO4、Ba(NO3)2 7、下列几组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l2、KNO3、Na2CO3、KCl B、NaCl、BaCl2、Na2CO3、HCl.

九年级化学物质地变化和性质

初二升初三化学第1次课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授课容:1、化学引入(生活常识与化学对接)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一部分认识化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 2.记忆重点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与名称的准确对应(技巧的讲授) 教学过程 1.虽然对于化学比较陌生,不清楚化学到底是研究什么,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化学现象。先讲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1)食醋除鱼刺(化学符号,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2)食醋除水垢 2.化学与生活联系,生活处处有化学,但是化学究竟是什么,它究竟研究一些什么,回到前面讲的物质之间反应从而引出化学研究的是物质,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创造新物质。 阅读下面的资料深入的理解化学(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化学并非从一开始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化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远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抗争时,发现了火。对火的利用,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铜,又通过炼铜,制得了很多青铜器。再后来,人们又发展到了炼铁,烧瓷,制,染布,酿酒等等,但是人们一直都是在使用化学,却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并没有了解。 直到近代18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是英国的道尔顿,一位是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他们经过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和分子是极其微小的微观粒子,我们只有借助高精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但是通过这两位科学家的结论,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是会破裂的,但原子不会,而原子又可重新组成形成新的分子。这个就像我们在堆积木。每个小木块是不会再被切分的,但是小木块组成的图形我们是可以拆开,也可能组合成其他图形的。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说到“补铁、补锌、补钙”,铁、锌、钙,我们在化学上称其为元素,物质就是由元素组成的。但是就像英文单词一样,虽然有成千上万个英文单词,但是却只有26个英文字母,只是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化学物质成千上万,组成它们的元素也只有100多种,这些在我们将来都会细致学习。 我们来看,鸡蛋壳、贝壳、石,三个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联系的物质,在化学上它们就有联系,组成它们的元素中都含有钙,而且这种物质在化学上我们称为碳酸钙。同学们有时吃的钙片,也是碳酸钙。 还有,像我们熟悉的,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 O 2),呼出的是~(CO 2 ), 还有我们常喝的水(H 2 O),这些英文符号是我们将来会学到的,从这些符号我们也能看出,它们都含有O,在化学上表示的是氧元素。 可见,相同的组成,也会形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元素,更会相互组合,形成丰富的物质世界。 其实,对于元素的发现和认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869年,俄国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很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就是我们书后的附表,我们将来还会对它进入细致的学习,到时候再看这表就不再像看天书啦~这小小的表格中蕴涵了丰富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分类地来学习物质的性质,这样就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分类的思想,在我们化学学习中是很重要的,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留心总结。规律,说白了就是法,每个人的学习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资料填空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