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指引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指引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指引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指引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指引

本指引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特别纳税调整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2015年第16号),以及非居民税收管理相关规定,并重点关注借鉴BEPS(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相关成果,整理、归纳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主要税收风险点、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及应对措施。

本指引旨在规范各级税务机关税收执法、加强跨境税源风险管理,引导企业主动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

一、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主要税收风险点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劳务费和特许权使用费,根据税收要与经济活动及价值相匹配的原则,应重点关注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以下税收风险点:(一)通过不合理的费用支付侵蚀居民企业税基

1.无实质性交易背景的境外关联方费用支付。例如,境内企业与境外关联方签订形式上的劳务合同或特许权使用费合同,但境外关联方并未履行相应功能、承担风险,并未开展无实质性经营活动,重点关注,注册于避税地的关联方(特别是具备无税或低税、无自有资产、无具体经营活动、无本地办公人员、无经营场地的情形),无能力从事实质性经营活动、履行相应功能或承担相应风险,以提供劳务或特许授权的名义向境内企业收取高额的劳务费用或特许权使用费;企业为无价值或者价值已经耗尽的无形资产向境外支付费用;等等。

2.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的费用支付

(1)为与企业承担功能风险或者经营无关的劳务活动支付费用。例如,集团公司通过全球子公司服务费用分摊的方式,向境内企业提供与其承担功能无关或者匹配度较低的服务活动并依此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境外上市的母公司将开展路演、投资者关系维护、集团公司社会影响力维护等活动的费用分摊给境内企业;等等。

(2)为自身已经购买的劳务活动或已经实施的劳务活动重复支付费用。例如,企业已经向第三方购买了相应的劳务,或者自身能够完成经营所需的劳务活动,仍向关联方支付相应的劳务费用;等等。

(3)为已经在其他关联交易中获得补偿的劳务活动支付费用。例如,企业在向关联方采购设备过程中已经支付了相应的费用,但仍然就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辅导(特别是低技术含量的设备安装和辅导)支付费用;等等。

(4)为自身已拥有的技术或品牌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例如,具有研发功能的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相关技术、专利和品牌的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并形成了相应的无形资产(特别是本土化的无形资产),但仍为其自身已掌握的技术或拥有的品牌向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企业使用的专利型无形资产法律保护年限已经结束,从公开渠道就能获取相应的技术信息,却仍向关联公司支付相应的特许权使用费;等等。

(5)为其他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经济利益的劳务活动或特许权支付费用。例如,企业具有很好的经营能力,但因为大量与其实际经营活动不相匹配、或与相应费用能够带来的收益不相匹配的劳务费用或特许权使用费用支付,导致其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单一功能企业(如合约制造商),其产品购销环节的转让定价政策已经排除了产品的技术附加回报,但仍向关联方支付大额技术许可使用费;企业所有的产品均返销给境外关联方,并不直接面向市场,仍向关联公司支付商标许可使用费;等等。

3.向境外关联方支付因间接受益但无需支付的费用

(1)为企业因附属于集团而获益,但未接受关联方实施的具体劳务活动支付费用。例如,集团公司通过集中采购、整合内部信息系统、集中化管理、提升借款能力等方式产生了集团内的协同效应,集团公司自身或其关联子公司均未向企业提供具体的劳务活动但收取了相应费用,或提供了少量的劳务但收取了不匹配的费用;集团内关联第三方接受了具体的劳务,而对其他关联子公司(包括境内企业)产生了附带性或偶然性的影响;等等。虽然集团内所有子公司均因此间接受益,但不应承担相应费用。

(2)为关联方出于保障投资利益而开展的劳务活动支付费用。例如,集团公司为保障投资方利益对企业实施控制、管理、监督等活动,将仅属于股东或集团层面的活动(如内部审计)向子公司分摊费用;或以集团内部管理的名义直接向子公司收取管理费或者将管理费包装成为服务费;等等。企业虽因此间接受益,但不应承担相应费用。

(3)为关联公司境外融资上市而产生的附带利益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例如,企业在境外成立控股公司或者融资公司并最终筹划上市成功而产生较大的品牌效应或社会影响力,境外关联公司以此向境内收取特许权使用费(特别是品牌使用费)。虽然境内企业因此间接受益,但不应承担相应费用。

4、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超过与独立第三方发生交易应支付的费用

(1)企业以不合理的价格向境外关联方支付劳务费用。例如,企业以远高于独立第三方的服务成本加成率支付相应的劳务费用;企业以销售额的固定比例支付劳务费用,但实际发生的成本却是固定的;等等。

(2)企业以不合理的价格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例如,企业境内的生产过程中,在专利技术或生产工艺的研发方面且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费用,但仍然向境外关联方支付大额的技术许可费;企业在境内的经营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营销费用并培育了本土化的品牌,但仍然向境外关联方支付大额的品牌许可费;企业与境外方共同研发无形资产,承担了主要功能和风险、分摊了主要成本并作出了主要贡献,但仍向境外关联方支付大额特许权使用费;境外关联方通过授权境内子公司相关技术的使用权而获取高于独立第三方的特许权使用费;等等。

(3)企业以不合理的利率水平或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向境外关联方支付利息。例如,企业向关联方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公开市场合理的利率水平;企业因接受的债权投资比例超出资本弱化限制性条款中关于债资比例的规定,且不能提供合理理由的利息支付;等等。

(二)通过筹划交易模式逃避非居民税收

1.混淆劳务发生地逃避纳税义务。例如,企业接受的劳务实际发生在境内,但以通过网络(境外服务器)提供服务为由申报非居民劳务发生地为境外;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劳务发生地直接确定为境外;等等。

2.将特许权包装为境外劳务逃避税纳税义务。例如,企业在劳务合同中通过虚列名目众多的服务项目(如咨询费、培训费、佣金等)费用隐匿特许权费用,或者直接将特许权包装为技术服务;等等。

3.规避常设机构的认定。例如,企业将一个完整的劳务合同,通过“化整为零”、“连环合同”等方式进行分拆,造成每个合同都不构成常设机构认定的时间标准;等等。

4.采用抵消交易隐匿劳务费和特许权使用费。例如,企业实际上接受了境外关联方提供的劳务或特许授权,但通过向境外关联方高价购买材料和设备或低价销售产品(或者两者同时进行)的方式,抵消其本应支付的劳务费用或特许权使用费,进而避免对外支付税务备案审查及非居民纳税义务。

二、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税收风险管理提示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应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未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的费用,税务机关可以依法进行合理调整。

企业接受境外关联方提供劳务时,应着重通过受益性分析和功能成本分析,以该劳务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程度和提供该劳务发生的实际成本为基础,确定劳务价格;企业接受境外关联方提供的无形资产时,应着重通过受益性分析和贡献度分析,以该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程度、该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和各方对该无形资产的贡献度(特别是关联各方在该无形资产的开发、价值提升、维护、保护、应用和推广中履行的功能、投入的资产及承担的风险),确定无形资产以及相应特许权的价格。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可以通过真实性测试、必要性测试、受益性测试、价值创造性测试、重复性测试、补偿性测试等方法,判定企业是否存在通过对外支付费用转移利润、侵蚀税基或逃避非居民税收的风险。

(一)真实性测试

检查企业提交的合同资料与企业的经营实际是否相符,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确认劳务合同中列明的内容是否真实提供,无形资产价值是否真实存在;确认境外关联方是否为收取该费用履行了相应功能、承担相应的风险,以及是否具有实质性经营活动,重点关注与避税地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活动;对于没有实质性交易背景的境外关联方费用支付,不应在税前列支。

(二)必要性测试

检查企业向境外购买的劳务或引进的技术或品牌是否符合企业的经营需要,测试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是否具有必要性,对与企业经营无关的费用支付,不应在税前列支。

(三)受益性测试

检查企业是否因向境外关联方支付劳务费或特许权使用费而获得经济利益,同时测试其支付的费用与获得的经济利益是否匹配,对超过与独立第三方发生交易应支付费用的部分不得在

税前列支。对于因集团协同效应而使企业间接受益的,若境外关联方未提供具体的劳务活动,则企业不应支付费用;若境外关联方提供具体的劳务活动,则企业仅需对该劳务活动本身(不含协同效应部分)支付费用。

价值创造测试

1.价值创造方测试

检查企业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各方的贡献程度,若该无形资产是在境内形成的,境外方仅拥有该无形资产的法律所有权且未对其价值创造作出贡献的,企业不应支付特许权使用费;若该无形资产为境内外各方共同研发,要测试境内企业为该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做出的贡献,确认其应向关联方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价格;如该无形资产为境外关联方已有的无形资产,应考虑境内企业对该无形资产的应用完善、技术改良等贡献,确认其应向关联方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价格。

2.价值创造地测试。对境外关联方因提供劳务收取的费用,要确认该劳务的实际发生地,判断我国对于该项收入是否具有征税权。

(五)重复性测试

检查相关合同资料以及实际履行情况,确认企业是否就同一项服务或同一项技术向境外关联方多次支付不同品目的费用。

(六)补偿性测试

1.成本补偿测试。检查相关合同资料,测算境外方提供的劳务成本,测试境外企业获得的劳务补偿与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的费用是否匹配。

2.抵消交易测试。检查企业与境外劳务或特许权提供用方是否存在其他关联交易,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抵消交易,确认企业向境外支付的费用是否已通过转让定价或其他途径获得补偿。

三、税务机关对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应对措施

强化各级税务机关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方式,整合优化管理资源;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平台,畅通与企业财务人员、税务中介机构的沟通合作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着重根据独立交易原则开展针对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涉及到的税收风险管理。

(一)鼓励企业主动申报,强化基础信息管理

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企业必须在所得税年度申报时填报年度关联报告表,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有关问题的公告》(2013年第40号)要求,提供对外支付费用合同,对外支付费用备案表等信息资料。

各地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企业备案资料的审核工作,对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存在疑点的,可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资料;境外关联支付费用较大或者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认为可能存在风险的企业,也可在对外支付备案时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资料,进而降低相应的税收风险。相关资料详见附件。

(二)依托国际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强化风险筛查

我省已完成了覆盖反避税信息管理、非居民税收管理、“走出去”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等国际税收事项的信息化系统的全省推广应用工作。各地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该系统加强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的管理,通过分析相关费用支付与企业利润情况的负关联度定位重点应对目标,重点审核相关合同备案资料,分析跨境关联方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三)防范与查处并举,提升反避税工作水平

按照“管理、服务、调查”三位一体反避税防控体系的要求,充分借助反避税工作手段,在境外关联方费用支付的管理过程中,对于低风险事项,加强反避税管理,鼓励企业自行调整;对于高风险事项,积极开展反避税调查工作;同时强化反避税服务职能,积极受理企业提出的合理的预约定价申请。

(四)完善协作机制,强化跨境支付税源监控

1.强化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国税、地税、外管、工商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海关、公安、银行等部门间的合作。加强各级税务机关内部业务部门之间协作,在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中发现企业通过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并存在避税疑点的,应及时转交国际税务管理部门处理。

2.充分利用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平台。充分利用国外税务机关发送的自动税收情报,核查我纳税人的逃避税行为;积极发起必要的税收专项情报请求,通过加强与境外税务机关的合作,获得境外关联方提供劳务或无形资产的真实情况。

3.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加强与中介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向企业传达税务机关对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观点和立场,鼓励中介机构引导企业提高税收遵从。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准备相关资料范本.doc

企业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准备相关资料范本

各地税务机关在备案审查过程中发现疑点需要企业提交的相关资料或企业在向境外关联方支付费用时可主动提交以降低相关税收风险的相关资料,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企业在同期资料中已体现的内容可不再重复提供);

1、组织结构

(1)企业所属的企业集团相关组织结构及股权结构;

(2)涉及对外支付的境外关联企业名称、注册地址及实际经营地址,注明对企业关联交易定价具有直接影响的关联方;

(3)涉及对外支付的境外关联适用的具有所得税性质的税种、税率及相应可享受的税收优惠。

2、生产经营情况

(1)企业业务概况,包括企业发展变化概况、所处的行业及发展概况、经营策略、产业政策、行业限制等影响企业和行业的主要经济和法律问题、集团产业链以及企业所处地位;

(2)企业主营业务构成,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占收入总额的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及其占利润总额的比重;

(3)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及相关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

(4)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及其境外支付关联方在关联交易中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以及使用的资产等相关信息,并填写《企业功能风险分析表》;

3、境外关联支付费用交易情况(特别重要)

(1)境外关联支付费用的类别、参与方、时间、期限、金额、结算货币、交易条件等;

(2)境外关联支付费用年度变化情况及其理由;

(3)境外关联支付费用资金流、涉及关联方的无形资产或劳务的内容、范围以及具体承担者及其职责、任务;

(4)境外关联支付费用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及其定价标准;

(5)与境外关联支付费用相关的合同或协议副本及其履行情况的说明(特别是能够证实合同签订内容真实发生的相关资料);

(6)对影响境外关联支付费用定价的主要经济和法律因素的分析;

(7)境外关联支付费用在相应的关联交易和非关联交易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划分;不能直接划分的,按照合理比例划分,说明确定该划分比例的理由,并填写《企业年度关联交易财务状况分析表》;

4、境外关联支付费用相关分析

(1)劳务或无形资产的特性,交易各方功能和风险、合同条款、经济环境、经营策略等;劳务的性质与程度、无形资产的类型及交易形式,通过交易获得的使用无形资产的权利,使用无形资产获得的收益;(2)企业承担功能风险或者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3)接受境外关联劳务的受益性测试分析;

(4)接受境外关联劳务的重复性测试分析;

(5)接受境外关联劳务的需求方测试分析;

(6)接受境外关联劳务的补偿性测试分析;

(7)接受境外关联劳务的价值创造分析;

(8)被动关联的附带利益支付分析;

(9)无形资产利润回报分析;

5、转让定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1)境外关联支付费用转让定价方法的选用及理由,企业选择利润法时,须说明对企业集团整体利润或剩余利润水平所做的贡献;(2)可比信息如何支持所选用的转让定价方法;

(3)确定可比非关联交易价格或利润的过程中所做的假设和判断;(4)运用合理的转让定价方法和可比性分析结果,确定可比非关联交易价格或利润,以及遵行独立交易原则的说明;

(5)其他支持所选用转让定价方法的资料

浅析国际融资风险

跨国公司国际融资风险简析

跨国公司国际融资风险简析 摘要: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国际资本流动的迅速增长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近些年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最为重要的力量。若要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就要进行对外扩张,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由于跨国公司的融资活动很多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会遇到较国内融资更为复杂的环境存在更高的风险。因此,跨国公司融资风险的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字:跨国公司国际融资融资风险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risk of affairs Abstract The 20th century the 1990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rpor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To further develop and to go before the external, will need sufficient fund to suppor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activities are very

支付境外销售佣金是属于源泉扣缴及需缴的几种税

支付境外销售佣金是属于源泉扣缴及需缴的几种税 1、是否适用源泉扣缴办法,要根据取得收入的性质确认. 其实适用源泉扣缴办法的所得,象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转让财产所得等,对应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一般都不会符合机构场所的条件(注意:"构成机构场所"与"常驻代表机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由此类所得的特点决定的. 2、技术转让收入属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源泉扣缴管理办法,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10%(前提:先看协定). 3、同一合同,有可能既涉及提供劳务又涉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分别处理.劳务所得实行自行申报或指定扣缴办法,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实行源泉扣缴,分别按规定办理备案、报送资料、计算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4、根据国税发〔2008〕120号及国税函〔2009〕50号两个文件的规定,劳务所得必须要在国税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实行源泉扣缴管理办法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则要看中方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是由哪个局征管的,就在哪个局申报缴纳. 5、另请详细参阅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号)及"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9号)两个重要文件.

支付境外佣金需扣缴哪几种税? 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第三条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第三十八条规定,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工程作业和劳务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工程价款或者劳务费的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则确定:(二)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因此,境外企业为境内企业提供劳务,境内企业支付境外企业劳务佣金,应区分是否属于在中国境内设立了机构、场所,对于这一点的判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进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三款所称机构、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复习过程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这些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主要的风险有: (一)经营风险 即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济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可分为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又称为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资金链条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等。市场需求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资金链条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收支状况、GDP增长、相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储备等。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体制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 (二)政治法律风险 即因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或者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引起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金流量、利润和其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风险、国家主权风险、征收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制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是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国家主权风险是指

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与参与国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征收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有意或无意变更政策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在投资区域和行业等方面实行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东道国法律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 (三)社会风险 即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给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差异不单指企业文化,还包括民族文化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行为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等。一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了解不深,在国外经营中就很容易与当地社区发生冲突,给企业带来风险。另外,社会风险还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风险。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这种义务超越了法律和经济的要求。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时,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使得外国一些媒体在政治动机的追求下刻意夸大中资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使企业在投资经营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控制风险的对策 如何才能合理地规避风险,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对当前处于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前文关于直接投资理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跨国公司外汇风险控制和管理方法

跨国公司外汇风险控制和管理方法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主体,其跨国交易中所面临的风险来自于外汇汇率的波动,因此。外汇风险控制成为跨国公司集团日常管理的关注重点。本文介绍了跨国公司集团外汇管理部门职责,外汇风险主要管理方法和工具,外汇管理主要侧重点等。 关键词:外汇风险;跨国公司;套期保值 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定义,跨国公司必须具备3个要素:第一,公司必须是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工商企业实体,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第二,公司必须在一个体系下进行经营,有共同的政策。能通过一个或几个政策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第三。该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其他实体实施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达到知识资源的分享和责任的共担。 出于利润、资源、市场和分散风险等因素的目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立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子公司或同东道国共同创办合资企业等形式,以达到全球生产经营体系的建立和扩张。在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经营管理中,除面对和国内投资同样的灾害风险外,还需要面对政治、汇率和信用等风险。其中,外汇风险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倍受跨国公司集团的关注。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跨国公司的交易网络往往跨越好几个国家和地区,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导致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国际销售会受到影响。公司的实际利润降低:另一方面,汇率的变动会对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造成影响。跨国公司筹资、投资安排、生产、销售和利润分配等各环节都会受其影响,汇率变动成为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汇率风险一般分为换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从跨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角度。交易风险是跨国公司内部资金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换算风险更多是从集团财务报表的角度出发,存在汇兑损益,从报表层面影响集团利润。从战略角度考虑,经济风险是跨国公司管理对未来经营决策做预测时所关注的对象。所谓的换算风险,主要是指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对企业财务账户的影响。一般而言。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等。都需要按照一定的会计准则将其换算成本国货币来标出,这种折算过程必然会暴露出货币汇率上的损益,一般通过“财务费用”科目进行归集。通常。跨国公司集团内合并财务报表会统一汇率的使用时点。以保证合并财务报表的一致性。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未预料的汇率变动导致企业未来的收益发生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了汇率变动对子公司的现金流动所造成的现期和潜在的影响及其在这些变化发生的会计期之外对整个公司获利能力的影响。一般而言。跨国公司内部会参考来自合作银行专业团队的分析报告,以作为经营活动的预测依据。交易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或成交的交易。由于外币与本币的比值发生变化而引起亏损的风险,

支付境外人员佣金的税收问题

我司曾碰到这样的情况,我电脑文件夹中仍存有相关处理依据,现提供如下,供你参考: 根据新颁布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是否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劳务所得,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因此,境外公司为境内公司在国外提供劳务,境内公司支付境外企业劳务佣金,如果该境外公司属于《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在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其发生在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境外企业负有主动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义务,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务机关可以指定劳务费的支付人境内公司为扣缴义务人。如果该境外公司属于《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在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那么上述境外企业因在境外提供劳务而从境内取得的劳务佣金收入不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征企业所得税的范围,不征企业所得税。 另外,如果是支付给国外个人的佣金,按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劳务发生地在中国境外的所得不在征税范围之内,故境外中间商取得的佣金收入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不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 总结:由此可见,一要看国外的企业是否在我国境内有自己的机构(个人的话不用考虑),是否有联系;二是国外企业和个人是在中国境内还是境外提供的服务------------------------------------------------------------------- 而是否需要代扣代缴营业税的问题,需要纳税人注意,根据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修订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最新变化,对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解释有了新的变化,根据2008年12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修订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第四条的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的,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 根据新细则的规定,营业税不再采用劳务发生地原则及使用地原则,在中国境内收取或者支付从事应税行为的收入或费用,都属于在境内发生应税行为。即自2009年1月1日起,企业在中国境外提供劳务,需要在中国境内缴纳营业税;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并购中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有吸收并购项目的技术能力和融资能力。必须与并

最新【总结大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目前,地方很多企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偷逃税款,换句话说,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纳税风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风险往往存在于:第一是在公司的注册阶段存在风险;第二是在公司的收入方面存在纳税风险;第三是在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着纳税风险;第四是公司的会计报表存在纳税风险等。主要表现为: (一)虚假出资与抽逃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实或注册后不久资金退回或转移。 (二)收入纳税风险: 1、隐藏收入不入账; 2、收入长期挂往来,不纳税申报; 3、不依合同规定确认收入,收款时开票确认收入。 (三)成本费用纳税风险: 1、大量收据或白条入账; 2、虚增人头,虚增工资; 3、虚开发票增加成本或随意调整纳税期间成本费用 (四)会计报表税务分析风险: 1、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则为:存货、应收帐款、其

他应收款、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资本公积等会计科目经不起推敲;账务处理混乱、帐实不符; 2、在利润表上的表现则为成本费用与收入不配比,利润结构不合理; 3、各项指标,忽高忽低,或如过山车,或漏洞百出。 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提高管理决策层的税务风险意识,是实施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企业应在董事会层面更加重视税务风险,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去考虑,以长远的税务遵从目标指导和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设立,并贯彻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唯如此,大企业才能在经营过程中主动规避和化解税务风险,从被动处理税务危机中走出来。 (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税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度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其实质是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控,提前发现和预防风险。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大企业规避税务风险、

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

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 一、外汇风险的分类及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包括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是跨国公司在国际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就广义而言,跨国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除了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之外,还应包括所有与外汇活动相关的各种潜在风险,如:不能履约风险、资金筹措风险、外汇政策变动风险等。一般而言,汇率变动风险是外汇风险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即本文讨论的对象。 (一)折算风险 1. 跨国公司是由不同地域的母、子公司构成的经济实体,为了反映跨国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母公司会在会计年末将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与母公司进行合并。通常情况下,海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采用所在国当地货币作为计账本位币,所以当母公司以本币计账的会计报表合并时,就会出现发生交易日的汇率与折算日汇率不一致的情况,从母公司的角度看,海外子公司按照国外当地货币计量的资产、负债的价值也将发生变化,这就是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折算风险。其中,承受本外币转换风险的资产与负债成为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由于暴露资产与暴露负债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故企业总的折算风险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差额。 2. 折算损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暴露在汇率变动风险之下的有关资产和负债项目相比的差额;二是汇率变动的方向,即外汇是升值还是贬值。如果暴露资产大于暴露负债,当外汇升值时将会产生折算利得,贬值时将会产生折算损失。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折算风险实质上是一个会计问题,是一种未实现的损益,而由此产生的外汇换算损益并不会对用报告货币计量的现金流量产生直接影响。根据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公司现在及未来真实的净现金流入原理,折算风险本不应影响公司的真实价值,但考虑到利益相关人(包括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客户和供应商等)以会计利润评价公司以及公司的股票,折算风险因此能够对公司价值产生间接影响。 (二)交易风险 1. 交易风险指一个经济实体在其以外币计价的跨国交易中,由于签约日和履约日之间汇率导致的应收资产或应付债务的价值变动的风险,是汇率变动对将来现金流量的直接影响而引起外汇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在国际市场活动中发生的以外币计价的、凡已经成立或达成合同的外币事项,像应收、应付账款、外币借贷款项、远期外汇合约以及已经签订的贸易合同或订单等,因汇率变动造成的损失称之为交易风险。 2.交易风险的产生源于两点:一是期间性:即外币事项自交易发生

跨国公司融资方式探析

跨国公司融资方式探析 一、境内融资方式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信贷须通过银行内部审批,优点是融资简便,缺点是受国家金融调控和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融资成本较其他融资方式较高。 2.发行公司债券: 发行公司债券需中国证监会审批,涉及项目的需要国家发改委审批,涉及国有企业担保的还需国资委审批。投资方多为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进行评级、审计、法律方面的工作,程序较复杂,监管较严格,受公司净资产40%的限制。但融资金额高,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为公司优化债务结构,有效避股权分散与摊薄收益风险。 3.发行股票: 发行或增发股票需要中国证监会审批,受政策影响较大。跨国公司进行股票融资与本国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投资多样化可以很好的分散投资的风险,国际资本市场和国内资本市场就是融资多样化的重要途径,能够通过不同市场间较低的收益系数降低投资风险。跨国公司的存在可以使得投资者方便的进行国际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4.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 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必须依照《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的条件与程序,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和交易,是公司进行短期和长期资金筹措的简便融资方式。该融资方

式较为灵活,审批也较为简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注册额度累计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80%,分项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公司融资额度需求。 二、境外融资途径 跨国公司的经营是着眼于全球的,这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筹集和配置,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经营活动,开拓市场,以实现筹资成本最低化和资本收益最大化,所以跨国公司在开展活动时需要大量资金,同时会涉及众多国家和多种货币。因此,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国际融资活动是跨国公司融资的主要和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国际融资活动泛指在国际金融。 1.境外融资应考虑的问题 我国跨国公司在境外融资,按照国家外汇局的有关规定,不论融资资金是人民币还是外币,都是不能未经批准调入境内使用的。在境外融资时,必须慎重选择中介机构以及发行国家,货币的选择和外汇汇率的变动也是必须考虑的。当境外子公司某种外币收入较为稳定且可预见时,可以依照这种外币的收入规模以及外汇风险程度进行该币种融资,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收入币种与债务币种不匹配而产生的汇率风险。虽然也可以通过锁定远期外汇汇率来规避外汇变动出现的风险,但会增加融资成本。 2.具体境外融资方式 境外资金市场上,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融资有着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主要包括:

佣金的税务处理

什么是销售佣金 销售佣金是指企业在销售业务发生时支付给中间人的报酬,中间人必须是有权从事中介服务的单位或个人,但不包括本企业的职工。 例如:某房屋中介机构为某房产开发公司介绍房屋销售业务,共销售房屋16套计860万元,根据双方约定,房产开发公司需支付房屋中介机构3%的销售佣金计25.8万元。这里,房屋中介机构需按照规定开具中介服务业务发票向房产开发公司收取佣金,房屋中介机构的此项收入应全额入账并按章纳税,房产开发公司则应将佣金作为营业费用处理。 销售佣金应符合的条件 销售佣金符合三个条件: 1、有合法真实凭证; 2、支付的对象必须是独立的有权从事中介服务的纳税人或个人; 3、支付给个人的佣金,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服务金额的5%),可以计入销售费用。 销售佣金的会计处理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从事中介服务的单位或个人领取佣金时必须有合法真实的报销凭证,支付的对象必须是独立的有权从事中介服务的纳税人或个人(不含本企业雇员),支付给个人的佣金,除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超过服务金额的5%。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佣金支出不得计入销售费用税前扣除。企业支付的销售佣金不得抵减相关销售业务的销售额和应纳流转税(出口货物佣金冲减当期出口业务收入),符合规定的销售佣金应计入销售费用(或营业费用)并可在所得税前扣除。 另外,对于佣金的税务处理还需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国外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对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外企业签订房地产代销、包销合同或协议,向境外代销、包销企业支付的各项佣金、差价、手续费、提成费等劳务费用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可作为费用列支,但应在房地产销售收入10%的范围内据实扣除; 另一方面,任何支付给在本单位任职或受雇人员的佣金费用,一律视为“工资薪金”,在计算所得税时不得作为佣金支出扣除。 按照《财务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按照合同、协议支付的回扣(佣金),可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可,可在税前扣除。 销售回扣与销售佣金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 销售回扣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在帐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销售佣金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中给予为其提供服务的具有合法经营者资格的中间人的劳务报酬。 二、申报扣除条件不同: 销售回扣的规定比较严格,可分为暗扣和明扣。暗扣是指在由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的或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属于贿赂支出,不得税前列支;明扣是指经营者销售或购买商品,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算缴纳所得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则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 三、法律性质不同:佣金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给予为其提供服务的具有合法经营者资格的中间人的劳务报酬,可以一方支付,也可以是双方支付,接受佣金的只能是中间人,而不是交易双方,也不是交易双方的代理人、经办人。这是佣金和回扣的重要区别。

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C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C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法经营、诚信纳税,防范和降低税务管理风险,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一)公司所有的税务规划活动均应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 (二)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当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 (三)公司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日常税务工作事项和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 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均应符合税法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第四条公司应当根据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和相应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目前公司税务管理部门为财务中心。 第五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履行税务管理职责,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职责: (一)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 (二)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三)组织实施公司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四)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分、子公司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六)组织公司内部税务知识培训,并向公司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七)承担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八)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职责。 第六条公司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七条公司涉税业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 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公司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涉税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章风险识别和评估 第八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公司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公司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第九条公司应当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包含但不限于: (一)公司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二)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三)相关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四)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及控制概要

经贸实务 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及控制 王月永 张旭 内容提要外汇风险包括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是跨国公司在国际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及跨国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使之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的影响降至最小,保持跨国公司的经营稳定与企业竞争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关键词 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多元化 活动相关的各种潜在风险,如:不能履约风险、资金筹措风险、外汇政策变动风险等。一般而言,汇率变动风险是外汇风险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即本文讨论的对象。 (一)折算风险(Translation 汇率波动对于有着大量国际交易活动、不可避免地频繁发生资本流动的跨国公司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使跨国公司未来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称之为外汇风险。因此,跨国公司有必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及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的情况,对可能遭受的外汇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决策并加以实施,从而有效避免或控制外汇风险对跨国公司的财务及运营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将从外汇风险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入手,讨论如何对外汇风险实行积极有效的管理。 posedAssets)和暴露负债(Ex-posedLiabilities),由于暴露资产 与暴露负债的风险可以相互抵消,故企业总的折算风险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差额。 折算损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暴露在汇率变动风险之下的有关资产和负债项目相比的差额;二是汇率变动的方向,即外汇是升值还是贬值。如果暴露资产大于暴露负债,当外汇升值时将会产生折算利得,贬值时将会产生折算损失。反之亦然。一般来说,折算风险实质上是一个会计问题,是一种未实现的损益,而由此产生的外汇换算损益并不会对用报告货币计量的现金流量产生直接影响。根据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公司现在及未来真实的净现金流入原理,折算风险本不应影响公司的真实价值,但考虑到利益相关人(包括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客户和供应商等)以会计利润评价公司以及公司的股 77? Exposure)

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税法文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分册》等内部风险控制文件为依据。 第三条税务风险管理由公司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公司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二章? 税务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第四条公司税务管理机构设置 公司内部设立税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财务部、综合办公室、营销部、加油站管理部、投资建设部、人事部、仓储安全部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财务部经理)

组员:合办公室、营销部、加油站管理部、投资建设部、人事部、仓储安全部经理及财务部税务管理岗、票据结算岗、发票管理岗。 第五条税务管理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并负责督促、指导、监督与落实; (二)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三)指导和监督有关各部门、各所属加油站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四)负责与税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接洽、协调和沟通应对工作,负责解决应以公司名义统一协调、解决的相关税务问题; (五)参与公司日常的经济活动和合同会签,利用所掌握的税收政策,为公司的战略制定、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以及开发、采购、销售、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税务专业支持与建议; (六)负责最新税收政策的搜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和熟练掌握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变化,将与公司有关的重要税务归类汇总后,提交公司领导和所属加油站,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加油站进行培训学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项税务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

题目: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 序论:中心论题:通过对跨国外汇风险的分析,从外汇经济风险、外汇折算风险、外汇交易风险三方面论述外汇风险形成的原因及规避措施。 写作意图:通过对三种外汇风险规避的分析,指出在人民币面临不断升值压力的今天,跨国公司应注意防范外汇风险,选择适合自身的规避方案,并逐渐将单纯事后检查和监督转变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管理体系。 本论:一、跨国公司及其外汇风险概述 1、跨国公司概述 2、外汇风险概述 二、外汇风险类型 1、外汇经济风险 2、外汇折算风险 3、外汇交易风险 三、外汇风险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1、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成本结构、市场规模和经营现金流量,进而影响 及经营战略 2、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跨国公司的信用等级 四、外汇风险规避政策 1、外汇经济风险的规避政策 2、外汇折算风险的规避政策 3、外汇交易风险的规避政策 4、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事前事中控制 五、结语 摘要: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 使得涉外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步加大, 特别是对于跨国公司来说, 面临着巨大的外汇风险, 因此对于外汇风险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将对跨国公司

所面临的外汇风险及其规避政策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提出要将单纯事后检查和监督转变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管理体系。使外汇风险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的影响降至最小,保持跨国公司的经营稳定与企业竞争力, 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跨国公司,外汇经济风险,外汇折算风险,外汇交易风险,外汇风险规避政策 一、跨国公司及其外汇风险概述 2005年7月21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特别最近一段时期,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人民币汇率决定市场化特征进一步增强, 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 汇率波动幅度不断增大,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也日益复杂, 企业进出口面临的外汇风险进一步加大。对此, 跨国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已成当务之急。 在新的形势下, 我国跨国公司不仅要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意识, 而且要时刻关注汇率变动, 研究汇率风险的防范措施, 找出行之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办法。 (一)跨国公司 根据跨国公司的定义,我们总结出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相当的经营规模和实力,是国内各项工业中领先的公司。 2.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开展实质性的经营业务。 3.跨国公司具有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具有全球战略目标。 4.经营业务国际化。跨国公司尽管开始都是立足本国,但母国并不是跨国公司的最终目标市场,其最终目标是全球市场,并实现经营业务国际化。 5.生产经营多样化。多样化生产经营是跨国公司发挥其经营优势、降低成本和风险的重要途径。 (二)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或“外汇暴露”。一般指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的意外损失或所得的意外收益。对外汇持有人来说,外汇风险可能有两个结果:或是遭受损失;或是获得收益。外汇风险的构成因素包括三个方面:本币、外币和时间。 跨国公司在它的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外汇收入,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货币资本的借入或贷出等,均须与本币进行折算,以便结清债权债务并考核其经营活动成果。应收、应付

跨国公司国际融资风险及管理.

跨国公司国际融资风险及管理 摘要:文章分析了跨国公司的标准并阐述了跨国公司融资和融资风险及其管理的问题。一个企业是否为跨国公司,常用的识别标准有三类,即结构标准、业绩标准和行为标准。 一、跨国公司的基本涵义 1.结构标准 即通过研究一个公司的跨国范围、对所有权的掌控、对子公司的股权安排和控制程度、高级经理人员的国籍来源,来识别它是否为跨国公司或其类型。 2.业绩标准 即通过研究一个公司在海外经营的资产额、生产额、销售额和利润额来识别它是什么类型的跨国公司。一个跨国公司在海外的资产额、生产额、销售额和利润额应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即所谓“不可忽视的比重”:一方面指比重较大,一般要求不低于25%;另一方面指该比重对跨国公司或东道国来说有较大影响。 3.行为标准 即通过对企业在经营和决策时的思维方法和策略取向的研究来识别是否为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应当有全球性经营战略:为把握世界各地的市场机会,追求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利润,应当合理地对待和处理各地子公司的经营,把各子公司经营作为实施全球性经营战略的手段与途经,通过将它们有机地组合与协调,形成最强的经营力量,来达成总公司的目标。 二、融资及其分类 跨国公司实行的是全球经营战略,从企业的开办到正常的生产经营,从跨国公司的发展和规模的壮大,必然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合作。期间,资金之于公司犹如血液之于人体,是一系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起着重要作用。由此,融资策略成为一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管理尤其是融资风险管理也成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按融资的地域范畴,跨国公司融资可以分为两大类:国内融资和国际融资。 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融资,目的在于在充分防范各种筹资风险的基础上,从多种筹资渠道,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及时、足额、合理和低成本地获得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和资本结构调整所需的资金,并合理使用以实现其财务目标。归纳起来就是:融资成本最小化、避免和降低融资风险、建立最佳融资结构。 三、国际融资的主要渠道与方式 由于跨国公司着眼于全球化经营,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筹集和配置,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经营活动,开拓市场,以实现筹资成本最低化和资本收益最大化,所以跨国公司在开展活动时需要大量资金,同时会涉及众多国家和多种货币。因此,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国际融资活动是跨国公司融资的主要和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国际融资活动泛指在国际金融。 市场上,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通过各种相应的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融通。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融资有着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融资渠道方面,有来自跨国公司内部的资金融通、来自跨国公司母国的资金融通、来自跨国公司东道国的资金融通和来自国际间的资金融通(包括向第三国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等几类;筹集方式方面,目前主要有国际股权筹资、国际债券筹资、国际信贷筹资、国际租赁筹资、国际贸易筹资和国际项目筹资等。跨国公

境外佣金税收政策

支付境外佣金相关税收政策宣传稿 一、营业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0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自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修订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对于旧《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境内劳务的范围进行了拓展。境内劳务判定标准由原来的按劳务发生地判定修改为按劳务提供或接受方所在地判定。具体规定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是指:(一)提供或者接受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 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1号)第四条规定:“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完全发生在境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属于条例第一条所称在境内提供条例规定的劳务,不征收营业税。上述劳务的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根据上述原则,对境外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外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娱乐业,服务业中的旅店业、饮食业、仓储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中的沐浴、理发、洗染、裱画、誊写、镌刻、复印、打包劳务,不征收营业税。” 上述规定分为三个层次,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只有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劳务才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条例细则明确所谓在境内发生是指提供或接受劳务的任一方在境内的劳务行为,与劳务发生地无关。财税〔2009〕111号进一步明确原则上境外单位或个人提供完全发生在境外的劳务不属于征税范围,但具体范围需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具体规定。到目前为止,只有财税〔2009〕111号这一个文件列举了范围。凡不在该范围内的劳务均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需缴纳营业税。进出口企业对境外支付的佣金不在列举范围,按规定应缴纳营业税。 二、缴纳方式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对扣缴义务人的规定如下:“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境内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在境内没有代理人的,以受让方或者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根据上述规定,进出口企业对外支付的佣金纳税方式有三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 这些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主要 的风险有 : (一)经营风险 即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 济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可分为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机制 体制方面的风险。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又称为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资金链条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等。市场需求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 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资金链条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选择 恰当的融资方式。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收支状况、 GDP增长、相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储备等。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体制 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 (二)政治法律风险 即因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或者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引起东道国投资 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金流量、利润和其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风险、国 家主权风险、征收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制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是 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 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国家主权风险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 与参与国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征收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 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有意或无意变 更政策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以 及在投资区域和行业等方面实行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东道国 法律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的不 健全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以及转型国家 (三)社会风险 即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给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差异不单指企业文化,还包括民族文 化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行为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等。一些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了解不深,在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