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借鉴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借鉴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借鉴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借鉴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借鉴

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制度、政治意愿、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价值取向。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的技术方法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而有组织的医疗卫生体制才

出现100多年。

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削弱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影响,在世界上首次探索建立社会健康保险制度。随后,比利时(1894年)、挪威(1909年)、英国(1911年)、俄罗斯(1912年)、丹麦(1939年)等欧洲国家纷纷仿效,陆续建立社会健康保险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经验开始传播到欧洲以外的国家,日本(1922年)、智利(1924年)、哥斯达黎加(1941年)、墨西哥(1943年)

等国家相继建立了各自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卫生服务体制,向全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以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将筹资与服务融合在一起的健康医疗保障制度,是一种崭新的卫生体制模式。苏联实行全民免费的医疗卫生体制不仅影响了以后的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也影响了英国、瑞典等资本主义国家。1946年,英国立法将社会健康保险制度转变为国民卫生服务体制(NHS),由

政府预算安排资金,免费向全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在20世纪40到60年代,其他工业化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依据本国国情,相继建立了形式、内容、水平不同的医疗卫生体制。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已经成为各国的一项基本国家制度。

一、发达国家模式

1、德国模式:社会健康保险体制

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从解决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入手,建立国家医疗卫生保障制度。通过社会共同筹资、建立风险分担制度,提高国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雇主和雇员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向法定保险机构缴纳社会医疗保险费,由法定保险机构向公立或私立医疗机构购买服务,为参保人员提供相对公平的医疗卫生保障。政府对无力缴纳保险费的弱势群体提供补贴,帮助他们参加社会健康保险,使健康保险覆盖到城乡全部人口。健康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承办健康保险的法定机构在一些国家属于社会自治性非营利机构(如德国),一些国家属于政府机构或政府所属法定机构(如法国)。实行这种医疗卫生体制的代表性国家有德国、法国、奥地利、卢森堡、荷兰、日本等。由于这一制度最早由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建立,人们称之为“俾斯

麦模式”或“德国模式”。

社会健康保险制度是德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主体,商业健康保险只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德国,凡是月工资收入低于一定标准(2003年为3825欧元)的雇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超过这一标准的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参加社会健康保险或商业健康保险。2003年,德国社会健康保险的缴费率约为工资收入的14.2%,

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有88%的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其中78%为强制参加,10%为自愿参加),约10%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有2%的人口由政府预算直接保障(如军人、警察等)。社会健康保险支付的范围包括预防接种、预防性体检、精神心理治疗和各类疾病救治等。

2003年,德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1%,人均卫生费用为3204美元。其中,公共筹资(政府预算卫生筹资和社会保险筹资之和)占卫生总费用的78.2%,个人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21.8%。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全球卫生体系绩效评估,德国排在第25位。

德国卫生服务中的门诊服务主要由家庭医生、牙医、精神病医生和药剂师等提供。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患者可以自由选择门诊医生。住院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公立医院,也可以是私立非营利性或私立营利性医院。2002年,上述三类不同性质医院的床位所占比例分别是54%、38%和8%。德国虽然是世界药品生产大国,但执行比较严格的药品费用控制措施,如限制药品价格,控制药品使用量和药品总费用等。医药广告也受

到严格控制,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事务属于政府职责,传染病监测由医生和实验室负责向各州的公共卫生机构和国家公共卫生机构报告,实行中央垂直管理,各州和市县不专门设立传染病防治机构。预防接种不是强制性的,但由于国民健康意识较高,自觉程度强,儿童免疫接种率仍然高达97%。德国早在1879年就制订了《食品法》,依法对食品全部产业链进行管理,一旦发生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问题,对肇事者处罚相当严厉。

实行社会健康保险制度的国家,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呈现综合统一的基本特征。例如,日本2001年把厚生省和劳动省合并为厚生劳动省,统一管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务;德国2002年把劳动和社会政策部的社会保障职能与卫生部合并,组建成新的卫生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职能包括:药品监管和卫生保护;卫生保健服务;强制性社会保险和长期照顾;预防服务、控制传染病和生物病学、社会保险、退休保险和社会补偿;残疾人和社会福利等等。其职能范围对应我国卫生、药监、社会保障以及民政、质检、农业部

的部分职能。

2、英国模式:国民卫生服务体制

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从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入手,建立国家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由医疗卫生机构免费或低价向城乡居民提供服务,实现卫生服务的全民覆盖。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资金主要由政府通过税收筹集,直接举办公立卫生机构,向全民提供免费或近乎免费的卫生保健服务,也有部分卫生服务通过签订合同,由政府向私人卫生保健机构购买。国民卫生服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医疗卫生资金主要通过税收筹集、筹资与服务提供均由政府负责、全民覆盖和人人公平享有卫生保健服务。在管理体制上,有些国家采取中央集中管理(如英国),有些国家采取中央与地方分权管理(如北欧国家)。实行这种医疗卫

生体制的代表性国家主要有英国、瑞典、丹麦、挪威、芬兰、意大利、西班牙(1986年以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由于这种体制是根据《贝弗里奇报告》建立的,人们又称之为“贝弗里奇模式”或“英国

模式”。

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实行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医院国有化、从业人员公务员化、全科医生与合同制医生为基本骨干。该服务体系由初级服务、社区服务和专科服务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初级卫生和社区服务由全科医生和护士负责,专科服务由公立医院提供。患者到医院就诊,必须经过全科医生的转诊。公立医院是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政府组成机构或附属机构,其职员属于国家公务员或政府雇员。英国公立医院约占全国医院总数的95%。20世纪90年代,英国保守党政府针对国民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曾试图引入以竞争体制为特点的“内部市场”改革,以提高服务效率,但随后出现了医疗服务不公平和管理成本高昂等问题,受到民众批评。1997年工党政府上台后即取消了“内部市场”改革,重

新强调政府责任、公私合作和社会团结等基本原则。

2003年,英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人均卫生总费用为2428美元,在发达国家是比较低的。公共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85.7%,个人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14.3%。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全球卫生体

系绩效评估,英国排在第18位。

英国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同时又保持较低的医疗卫生支出,主要原因是国家卫生服务体制集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服务监管功能于一体,政府能够全面规划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将政府职能、医疗卫生机构利益和公民利益有效地统一起来,医疗机构或医生基本没有以医谋利的动机和条件,政府对居民就诊实行按需要提供,患者按疾病程度有顺序的就医。遇有急诊或威胁生命的疾病,可以立刻得到及时救治;对于不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需排队等候免费治疗。政府投入资金用于体现社会效益的服务领域,比如疾病预防控制、孕产妇和婴儿医疗保健、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等,公立医院不提供高端的特需服务。

英国政府对公共卫生十分重视,先后颁布了《食品卫生法》(1984)和《食品安全法》(1990)。2000年建立了覆盖全国4000余家超市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可以完整地追踪所有食品的产地和来源。为应对非典、生物恐怖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英国于2003年成立了卫生保护局,在全国设立了60个分支机构,负责传染病疫情、生物恐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等工作。

实行国民卫生服务体制的国家,在卫生行政管理上实行集中统一的体制。英国卫生部负责制订卫生保健总体政策和策略、执行政府医疗卫生保健预算、组织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负责环境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等等。英国卫生部的职能对应我国卫生、环保、药监、质检、民政、劳动保障等政府部门和残联等社团组

织。

3、美国模式:商业健康保险体制

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把化解疾病经济风险和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商品提供给社会,或私人自愿购买,疾病保险程度和缴费多少挂钩。商业保险公司负责筹集资金,向符合赔付条件的患者提供就医经济补偿或直接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商业医疗保险制度,但绝大多数国家的商业健康保险只作为社会健康保险制度或国民服务体制的补充,只有美国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医疗

卫生体制的主体,人们称之为“美国模式”。为了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穷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缴纳保险费的困难,减少社会矛盾,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由政府预算筹资,建立了面向65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的医疗照顾制度(Medicare)、面向穷人的医疗救助制度(Medicaid)和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健

康保险制度,以弥补商业健康保险制度的不足。

美国的卫生服务体系高度分散,主要由私人医生和医院服务两部分组成。美国的绝大多数医生是私人开业,独立于医院之外,向患者提供初级保健或专科服务,其中有1/3是初级保健医生,2/3为专科医生。病人需要大型设备诊断或住院治疗,由开业医生将病人推荐给医院,并分别收取费用。医院是美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以私立非营利性医院为主体,政府所属医院次之,私立营利性医院也有相当规模。

2004年,美国商业健康保险覆盖了总人口的68%,医疗照顾体系覆盖了14%的人口,另外还有4580万人没有任何健康保险,约占总人口的16%。2003年,美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人均卫生总费用为5711美元,为全球最高。其中,公共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44.6%,私人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55.4%。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全球卫生体系绩效评估,美国排在第37位,与其全球第一的经济实力很不相称。

美国实行的以市场为主导的卫生保健体制,从技术角度讲效率很高,有钱人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保健。但存在的矛盾相当突出:一是健康和卫生服务不公平现象比较严重,穷人、土著居民、低收入人口和部分外国移民难以享受到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医疗费用支出巨大,2003年美国医疗卫生总支出接近1.7万亿美元,约相当于全球卫生总费用的40%;三是健康绩效较差,国民主要健康指标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四是政府和居民负担都很沉重,影响到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美国在生命科学、药品和医疗器材设备研发领域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从1990年到2004年,美国和欧洲、日本始终是世界药品市场三大巨头,美国占有的市场份额从31.2%上升到47%。美国在生物制药市场也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生物制药的研发投入和利润占世界的3/4。2001年到2005

年,世界市场上的新药有66%来自美国。

美国的疾病控制工作由卫生与人类服务部所属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通过其总部和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对疾病预防控制实行统一垂直领导和管理,所需经费全部来自联邦预算。“911”事件以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其快速反应能力,并与其他国家有关部门实施联动机制。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由卫生和人类服务部所属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全国设立若干大区和分

支机构,实行中央垂直管理。

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负责国民健康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其主要职能包括卫生和医学科学研究、疾病预防、食品和药品安全、老人和残疾人医疗照顾、贫民医疗救助、低收入家庭经济补助和服务、妇幼健康、学前教育和服务、医疗行动、禁止儿童虐待和家庭暴力、预防药物滥用和治疗、印第安人卫生服务、卫生应急准备等,职能对应我国卫生、药监、科技(医学)、民政、社会保障、环保、教育(医学)和质

检等众多部门。

二、发展中国家模式

总体看,发展中国家卫生体制还处于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之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

和群众收入水平较低,医疗卫生体制一般都在社会健康保险体制和国民卫生服务体制这两种体制中选择。每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往往又与政治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多数国家呈现出明显的混合特

征。

1、巴西模式:

巴西于20世纪30年代仿效德国模式建立了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20世纪60年代中期,巴西合并不同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组建了全国统一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巴西于1986年修改宪法,强调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府的责任,建立了以税收筹资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统一医疗体系,向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统一医疗体系覆盖了约75%的居民,另外25%的富裕人口通过参加商业健康保险获得保障。与卫生体制相适应,巴西将社会健康保险从社会保障部门分离出来,与卫生部合并,组建了职能广泛的卫生部,负责统一医疗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2、印度模式:

印度在1947年独立后采纳英国模式建立国民卫生体制,强调卫生保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有责任向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卫生保健服务。1949年的宪法确认了这一原则。印度建立了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庞大的公立卫生服务网络,负责向全体国民提供免费或低价医疗卫生服务。由于印度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府的卫生支出水平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差,设备条件简陋。目前公共部门仅承担18%的门诊和48%的住院服务,大多是为普通民众和低收入群体服务。1956年,印度在正规就业部门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目前约覆盖11%左右的人口。印度的卫生行政管理职能集中统一,卫生与家庭福利部的工作职能涵盖了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疾病控制、药品管理、计划生育、医疗保险等广泛领域。

3、泰国模式:

泰国在20世纪60年代为政府公务员及其家属建立医疗福利制度,70年代和80年代又先后建立了公共医疗福利制度和农村自愿健康保险制度,分别覆盖穷人、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1991年又建立了覆盖正规就业人口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1997年泰国修改宪法,强调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001年,泰国政府提出了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即“30铢计划”,覆盖除公务员和正规就业人口及其家属以外的所有人群,取代原先的公共医疗服务制度和农村自愿健康保险制度。居民可以免费获得预防保健服务,每次只要交纳30泰铢(约合6元人民币)即可获得门诊就医和住院治疗服务(不包括医疗美容、器官移植和肾透析等治疗),贫困人口、60岁以上老人、12岁以下儿童、残疾人、退伍军人与僧侣,可以免费。目前,公务员医疗福利制度、社会健康保险制度和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分别覆盖10%、12%和74%的人口。2002年11月泰国通过《国家健康保障法》,规定在卫生部内设立“国家健康保障办公室”,统一管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并逐步归口管理公务员医疗福利制度和社会健康保险制度,卫生部部长担任该办公室管理委员会主席。

4、古巴模式:

古巴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的第二年,开始进行医疗制度改革,强调社会主义政府应该为所有公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这一原则写入了古巴宪法。古巴政府把卫生保健置于最优先考虑的领域之一,通过政府预算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资金。2003年,古巴卫生费用的86.8%由政府预算支出。古巴建立以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向城乡所有人口免费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医疗服务。古巴政府设立公共卫生部,全面承担卫生服务的指导、监管、协调和控制职能。各省市卫生部门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省市的卫生行政领导兼任当地的副省长或副市长,以强化卫生工作的管理,加强政府领导。

三、国外医疗卫生体制走向

尽管各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在医疗卫生体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

规律和趋势,可资我国借鉴。

1、医疗卫生体制成为国家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卫生体制,成为其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古巴政府建立的全民免费医疗服务制度,成为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的坚强支柱之一。目前,在世界卫生组织190多个成员国中,除美国以外的所有高收入国家、60%的中高收入国家、40%的中低收入国家、10%的低收入国家,共约90个国家建立了全民覆盖的健康保障制度。其他国家也把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作为改善居民健康的重要战略任务,明确为政府的

一项重要责任。

2、注重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国民的健康公平是一个国家社会公正公平的基础。由于健康关系到生命安全和人的全面发展,没有健康的公平就谈不上其他方面的公平。因此,各国在医疗卫生体制的建设和发展中,都把维护公平性放在首要位置上。同时,各国也注重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防止医疗资源浪费,使有效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实现公平和效率统一的过程中,一般都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

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基本制度建设、卫生筹资、服务组织和服务监管等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卫生筹资使用效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以及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方面。从整体趋势来看,各国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参与范围日益扩大,干预程度日益增强,调控手段日益多样化。这反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质和内在规律。即使在高度商业化的美国,政府预算在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管理、健康服务监管、弱势群体健康救助以及鼓励商业保险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公共筹资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卫生筹资手段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公共筹资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公共筹资水平就越高。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2003年,在世界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中(不含美国),公共筹资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9%、48%、58%和76%,个人付费在卫生筹资中的比例相应减

少,主要作为控制过度服务和医药费用的手段。

2003年在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中,有118个国家的卫生筹资以公共为主,占62%;私人筹资为主的国家只占38%。在公共筹资中,税收筹资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意大利、西班牙和巴西分别于1978、1986和1988年将社会医疗保险体制转为以公共财政筹资为主的国民卫生服务体制。2003年对179个国家分析,有140个国家通过一般税收筹措卫生资金的比重超过了社会医疗保险。

4、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制建设,资金拨付向预防保健领域倾斜。(2)重视发展以社区卫生为基础的基本卫生服务,维护卫生服务的普惠性和公平性,维护社会民众的公共卫生权益。(3)发展基层卫生服务和医院服务两大体系,两者之间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疏导病人就医流向,控制医药费用。(4)维护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控制趋利行为。(5)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展私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满足社会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6)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机构建

立合作伙伴和公平竞争关系。

5、严格控制药品价格和费用

为了控制医药企业过分追求利润的倾向,有些国家采取控制药厂利润率的办法,以干预药品价格,有

些国家对药品流通实行严格管理,建立非营利性的国有独资公司采购配送药品。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向成员国倡导建立以基本药物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政策,保障居民使用到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药品。到1990年,全球已经有156个国家制定了基本药品目录,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证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及合理使用,以控制药品费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基本药物目录,包括312种药物,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基本药物的可

及性,低价或免费向居民提供基本药物。

2001年,墨西哥实施大众健康保障计划,向全民免费提供基本卫生服务,2006年确定265种基本药物,并明确规定:(1)由卫生部直接向国内外药品生产厂家进行集中招标采购;(2)在配送和发放药品时可以利用私人分销商的配送和零售网络,并规定每种药品的固定费率;(3)卫生部所属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药品采用最简易的包装,并在包装盒上注明卫生部独家使用;(4)参加大众医疗保障的居民可以凭处方在卫生部所属医疗机构或委托的私人零售药店免费或低价获得基本药物;(5)对医院的药品处方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严禁医院超出基本药品范围向患者卖药赚钱。

6、政府对医疗卫生实行综合性行政管理体制

各国政府的卫生行政管理职能一般由卫生部综合履行,其职能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食品药品、医疗保险、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医疗救助以及职业病和国境卫生检疫等方面。

在卫生行政管理中注意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职能,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督等多属于中央职责,而医疗服务提供多由地方政府承担,以适应政府加强医疗卫生管理的需要,力求

符合现代公共管理的要求和统一、高效的原则。

7、健全卫生法制,规范医疗卫生体制建设

很多国家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健康权利,明确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依法建设医疗卫生体制。

德国1883年的《法定疾病基金法》、英国1946年的《国家卫生服务法》、墨西哥1984和2003年的《卫生基本法》、加拿大1984年的《卫生法》、巴西1988年的《卫生组织法》、泰国2002年的《国家健康保障法》等,都是通过国家立法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健康保障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在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开展管理和监督工作,强调依法行政,维护公众健康权益。……(来源:人民网)

本文由北京协和医院挂号服务网整理转载https://www.doczj.com/doc/b7782756.html,

赴德国医疗卫生体制考察报告【可编辑版】

赴德国医疗卫生体制考察报告 赴德国医疗卫生体制考察报告 德国拥有相对发达和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总费用占gdp的1 1.5%,保障了民众享有很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20**年,德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81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孕产妇死亡率为710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80%的德国民众对国家医疗卫生体制表示满意。中德两国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制度以及卫生国情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德国作为世界、欧洲大国和发达国家,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革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一、关于德国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建立较为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是德国医疗卫生体制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最具特色的制度。德国的医保在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挥棒”和“信号灯”作用,德国医改的实质是围绕医保体系改革展开的。1883年,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国会颁布了《劳动者医疗保险法》,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法定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经过130年的运行和不断发展,德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和医药提供体系的完整高效的医疗保障体制,并经历了多次世界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和两德统一等重大考验,基本解决了德国人民的疾病保障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一)医保管理体制和架构

德国在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上建立了一套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的精巧机制(见附图)。在联邦层面主要涉及卫生部、医保局、联邦联合委员会(gba)、联邦医保最高联合会以及医保经办机构等五个方面。 1、联邦卫生部。卫生部在医保方面的职责主要有3项:一是向联邦议会和联邦参议院提出立法建议,拟订法律草案。二是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三是实施行业监管。联邦卫生部“掌舵而不划桨”,具体的专业性、审批性以及经办性工作一般由相应的其他机构承担。 2、联邦医保局。作为政府独立部门,其主要职责,一是负责医保基金的归集与再分配。二是负责医保基金的风险调节和运行监管。联邦医保局在业务上接受联邦卫生部的行业监督。 3、联邦联合委员会(gba)。gba是德国医疗卫生行业最重要的社会组织,主要负责制定法定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以及门诊医疗服务技术标准等。医院、门诊和住院医师(包括牙医等)、医保等行业组织都是gba成员单位。gba作出的决策或决定,有关各方面必须遵守。gba制定的重大政策需报卫生部审查。卫生部主要进行合法性审查(审查是否符合联邦法律和医疗卫生行为基本准则方面的要求),不审查具体的专业内容。gba决策通过全体委员会议按照简单多数投票表决,作出决定。委员会议由13名委员组成,其中医保经办机构代表5人,医师代表5人(门诊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牙医1人,其中住院医师代表含医院管理者),均由各自的行业组织选举产生;社会贤达等中立代表3人,由卫生部审查决定人选;委员任期6年。全体委员会议向媒体和社会公开,患者代表也可参加会议,但没有表决权。gba 下设9个部门,有专职工作人员约150人。gba运行经费来源于医保经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

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摘要: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5年多的改革和建设,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架。针对现存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改革不配套、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和加大医疗保险改革力度等举措加以解决。 一、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构架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此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覆盖农村居民,但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或新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上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经过5年多的实践,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094亿。全国大部分地区(98)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标志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医疗保险的保障机制基本得到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首先,它对促进国企改革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作用。在一亿多参保人员中,65是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二是促进了参保人员的就医方式和医疗消费观的转变,参保人员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权。三是推进了医疗服务和药品服务市场的竞争和健康发展。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等管理措施加强了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促使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务;四是抑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势头。据统计,1990——1998年卫生系统综合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年增长率分别为25.0和23.7,2001年分SU降低为9和5. (二)各种类型的补充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因此,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在实践中,除了国家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外,各地还摸索出多种形式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模式。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社会保险的方式运作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工会组织经办的职工互助保险等。 (三)医疗救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员工正式就业的工作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作为参保单元;二是缴纳保险费与享受待遇相联系。它将没有在正规部门就业的人口和没有能力缴费的单位的职工排除在现行制度之外,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属于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弱势群体。因此,针对医疗保险制度性缺陷,一些城市纷纷出台了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以北京市为例,2001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

国外医疗保健体系

国外医疗保健体系 主讲题材:医疗保健体系 主讲单位:医学美容教育网 时间:2015年03月30日 地点:公开场所 简要:美国大多数医院包括私立医院,都是非营利性的。据美国医院协会统计,目前美国医院公立医院仅占15%,69%是非营利性私立医院,营利性私立医院为16%。大多数规模最大、设施最好、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都属于非营利性私立医院。 美国:85%是私立医院 美国大多数医院包括私立医院,都是非营利性的。据美国医院协会统计,目前美国医院公立医院仅占15%,69%是非营利性私立医院,营利性私立医院为16%。大多数规模最大、设施最好、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都属于非营利性私立医院。 非营利性医院享受免税政策,不得对个人分配资产 美国法律对私立非营利性医院有严格的认定标准,即:属于非个人利益性机构;不得参与和医院业务无关的集团活动,接受政治性捐款;不得进行资产分配和支付额外工资;关闭时不得对私人分配资产。 同时,非营利性医院享有税收豁免,其捐助者也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待遇。 按照美国税法规定,非营利性医院在申请注册成功后,可向联邦税务局申请免税资格,且申请程序极为简单,90%以上的申请能得到

批准。申请成功即可享受免纳公司所得税、州政府的销售税、地方政府财产税。此外,当非营利性医院从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时,其发行的债券也免税。 由于非营利性医院的筹资主要来自债券和个人捐赠,这就要求医院要及时、准确地披露其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完全公开,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同时,法律明文规定,非营利性医院还必须承担公益性社区服务,这也是获得税收优惠的条件之一,如果非营利医院未能完成相应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就会面临取消税收优惠的指控。 在美国怎样开办私立医院 在美国开办私立医院并不复杂,以非营利性医院为例,因为属于公益性公司,其申请程序非常简单,一般而言,90%以上的申请会得到批准。 一是发起人制定章程,确定董事会成员,填写申请表; 二是申请表交由州内政司批准; 三是取得医疗职业方面的行政许可; 四是缴纳手续费后,就得到开办医院的批准了; 五是到联邦税务局申请免税资格。

德国医疗卫生体制概述.

德国医药卫生体制一览 目录 一、德国概况 (1) 二、德国的政治体制 (1) 三、德国的卫生保障体系 (2) 1........................................................... 覆盖情况 2 2.社会医疗保险的内容 (3) 四、德国的卫生筹资体系 (3) 1........................................................... 筹资途径 3 2........................................................... 筹资机构 5 3.付费机制 (7) 五、德国的卫生服务体系 (11) 1. 初级和二级保健-门诊服务 (12) 2. 二级服务-住院服务 (13) 3......................................................... 服务内容15 4.患者就医流程 (16) 六、德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7) 一、德国概况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东西方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地中海地区之间的中转站,可谓“欧洲的心脏” 。其面积357,000 平方公里,共由16 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 德国有居民8,200 万,主要民族为日耳曼人,官方语言为德语。其人口城市化程度相当高,全国9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2,000 人以上的城镇里。德国人口密度为220人/ 平方公里,是欧洲人口最为密集的国家之一,但分布不均。柏林附近、莱茵和鲁尔工业区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二、德国的政治体制 德国的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联邦参议院是联邦州的代表机构,由各州政府成员或其全权代表组成,席位按各州居民人数确定,一半以上的法律需要联邦参议院的同意。联邦议院为人民代表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立法、选举联邦总理和监督政府。联邦政府(内阁)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主持内阁并有独立组阁权。 德国的政治体制以联邦制(权力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享)和合作制为特征。卫生保健的责任分担也体现了这一点,即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各个协会(如专业人员、服务提供者和保险人)共同承担。 卫生保健体系主要通过社会医疗保险税进行筹资。依照传统,德国的门诊和医院严格分离,医院几乎不提供任何门诊服务。门诊服务通常由私人诊所的医生(全科或专科)提供,其支付方式为按服务项目付费。医院住院服务由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共同提供。营利性医院的病床数仅总床数的很小一部分。

世界的医疗保障制度

世界的医疗保障制度 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怎样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 理的世界的医疗保障制度仅供参考 国外十大医疗保障制度:当今国际上从医疗资金筹集、使用和偿付的方式可将医疗保险模式归纳为国家政府保险型(如英国、加拿大等)、社会医疗保险型(如德国、日本等)、私营性医疗保险(如美国)、储蓄医疗保险(如新加坡)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 模式(中国特有) 发达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英国、瑞典等国实施的国民卫生服务(NHS)制度;一种是德国、法国等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还有一种就是美国实施多元的非组织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上述三种医疗保障制度方式其目的虽然都旨在 保障国民健康免于伤病威胁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都莫不殚精竭虑 而筹谋因应对策现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情 况简介如下: 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制度 当前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①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服务效率也不高这是医院由国家办医务人员领国家固定工资领取报酬多少与付出劳动量多少无关 之故;

②医疗供需矛盾较大一般说医院对急性病的服务是较好的不仅免缴医药费还供应伙食但对慢性病以及疝修补术、白内障摘除术、扁桃体切除术等住院就要等很长时间; ③私人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对国家卫生服务制度的冲击越来越大充分反映病人对医疗市场的需求 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加拿大全民医疗保险的基本做法包括供方、需方和第三方: ①供方即医院和医生由于加拿大的医院为政府开办无论医生在公立医院挂牌行医医生与医院之间只有业务协作关系无经济关系; ②需方(国民)职工和雇主只要缴纳少量医疗保险费贫穷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个人和家庭可申请部分或全免医疗保险费65岁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医疗保险; ③第三方直接第三方为省卫生署负责直接管理住院医疗保险部门和门诊医疗保健计划部门;间接第三方为联邦卫生福利部联邦政府和各省卫生署都严格执行“医院综合预算制度”这是指医院与政府商定预算数额后医院的费用必须限定其内超支向上追加省里不予保证致使医院有强烈的控制总费用的责任心因此加拿大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中既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涨又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较好的管理模式这是实行市场经济和加强政府参与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瑞典的全民社会福利保险制度 瑞典于1982年卫生立法规定每个居民有权获得相同的卫生保健服务瑞典的卫生保健服务具有两个特点:

国外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体系比较研究

国外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体系比较研究 system | 2008-02-29 一、宏观层次上的三种管理制度 随着医药费用的日益上涨和政府财力的相对不足,各国政府都试图通过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改善医疗机构的运行绩效。从资源配置体制的选择上分析,世界医疗服务体系类型可以分为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体制、市场主导的资源配置体制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资源配置体制。 1、市场主导型。以美国为代表。美国是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以经济决策高度分散为特征,完全实行自由经济、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它是实行私营机构筹资,私营机构提供服务的完全市场型体制的国家,其国家医疗资金的筹集和医疗服务的提供都以自由市场为准则,在医疗保险市场中私立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根据社会不同需求产生不同险种开展业务,遵循自愿入保原则,供求关系由市场调节。医院大多属于私立,医生也大多服务于私立医院和诊所。医院服务的价格由医疗市场上的同行在竞争中形成,由病人直接支付或由私立保险机构按市场价格进行支付。医院的运营完全受市场调节,政府很少干预,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高,能比较好的满足病人的多层次需求。由于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双方之间一般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供方可以利用技术优势诱导需求、刺激消费,因而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医疗消费的膨胀。在医疗这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主导型的结果是医疗服务越来越好,但医疗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单靠市场力量无法实现效率、公平和健康结果的改善。 2、政府主导型。以英国为代表。英国是社会保障齐全的福利国家,政府既负责筹资又负责提供医疗服务,卫生服务的全过程主要是政府行为。这种计划型卫生体制的优点在于可按政府的意愿有力地调节卫生服务供需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沈阳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 示 摘要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中最复杂的一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由于涉及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对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问题。医疗保障制度总的来说有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四种典型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经历了两个时期——国家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现已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但是,同养老、失业保险相比,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步履为艰,我国目前现行医疗保险体系尚不能实现全民医保,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背景,着眼于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的现状,总结了国外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根据当前的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启示,医疗保障

Abstract 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guarantee system,it is also the complicated item among various insurance systems. So it is called ‘international problem’. The refor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People are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than to others,because it involves the adjustment of multilateral benefits.Looking at the insurance mode worldwide it general has four typical patterns including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and savings insurance mode, each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fter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the basic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which combines society’s balance and personal account in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village in China have just begun. However, it still has a hard and long way to go compared with old-age pension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Beginning from the revolution and background of present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of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reform, and generalizes a serie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lessons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from abroad. According to our national situation, the thesis propose a policy to perfect the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Keywords: syste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mode, enlightenment, medical security

国内外连锁医疗服务行业研究

国内外医疗服务行业研究 1.国外医疗服务行业 1.1 发达国家医疗制度的变迁历程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医疗制度非常接近,但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都在努力寻求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市场机制与非市场机制的平衡点。 美国政府一直强调私立医院的发展,对公立的公益性医院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导致医疗总支出的增长速度过快,甚至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而用于公共卫生的支出只占总支出的3%。在单纯强调医疗产业的市场化后,美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受到影响,医疗机构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渐渐加深,政府为调解矛盾而逐步介入医疗服务市场,加大公益性医院和基本医疗保障资金投入。随着情况的好转,矛盾的缓和,政府渐渐退出管理,再次让位于市场。因此,美国医疗制度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完全市场机制作用—政府与第三方逐渐介入医疗服务市场—重新强调加大市场机制的作用转变。 在英国,原有的国家卫生保健服务体制均为国营的医疗体制。其医疗卫生与美国相反,政府提供了所有医疗福利。医生属于国家公务员,收入采取薪金制,没有形成促使医疗效率提高的经济激励机制;通常医生把自己本可治疗的病人过多地介绍到其他医院。政府明显感觉到了巨额医疗投入带来的财政压力。1994年,英国实施医疗制度改革,把市场机制有效的运用到医疗领域。转变医院的国有经营身份为独立核算的公营企业机构,英国的医疗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逐渐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 新加坡医疗机构分两种,一种是个人出资兴办的营利性综合全科医院,一种是政府、慈善机构建立的非营利性医院,另外还有大量的私人医生为居民服务。政府财政投入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社区的医疗服务可以覆盖100%的居民。每个居民都有自己的医疗保险账号,政府、个人和企业三者共同交纳保险,居民可以用保险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或者直接用于医疗消费。新加坡规定严格的病人就诊逐级转院制度,病人先到社区医院就诊,如果社区医院没有能力治疗,再转到大型的综合医院。这样的规定,可以保证宝贵的医疗资源用于重要的环节,从而克服国内某些大医院、专业医生看“小病”等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避免了医疗支出的高昂。 1.2 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医疗卫生既是服务业,又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由于患者和医院之问存在信息不对称,医疗行业不能完全市场化。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以市场机制解决全部问题。改革就是要探索如何将市场机制与非市场机制社会公共事务结合起来。医疗服务的支付来源和方式,以及政府的角色转换成为核心问题。医生既是病人的专家顾问,又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双重角色决定了要处理好医生在医疗服务链中的重要位置。因此处理好医生在医疗服务链条中形成的种种关系已成为改革关注的又一个重点。尽可能地利用市场机制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否则再好的医疗体制都会难以维持,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对照英美两国医疗改革路径以及新加坡医疗体制,医疗可以成为产业,但不可以做成企业,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医疗机构的改革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企业改革的做法和模式。政府不能完全放任医疗产业自行市场化调节,也不能全部封闭不进行市场化。 1.3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 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倡导市场化运作,以商业保险为主;另外,只有65岁以上老人、退伍军人、原住民以及残疾人才能享受到联邦政府的Medicare和各州提供的Mediaid医疗保险。 1.3.1商业保险 超过80%的美国公民通过自行购买或雇主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来保障医疗需求。这种类型的保险投保者可以报销在大部分医疗服务提供商和医院支付的医疗费用。此外,商业保险一般采用年卡制,投保者可以选择投保的

国外医疗保险的四种典型模式

国外医疗保险的四种典型模式 发表时间:2004-8-5 10:41:13 点击94 次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已日趋成熟与规范。目前,世界上医疗保险主要有四种典型模式。 全民保险模式:加拿大 该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直接管理医疗保险事业。政府收税后拨款给公立医院,医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价收费)服务。 加拿大国家医疗保险具体做法:1)国家立法、两级出资、省级管理。即各省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联邦政府拨款和省级政府财政预算,各省和地区政府独立组织、运营省内医疗保险计划。2)保险内容上覆盖所有必需医疗服务,住院保险和门诊保险,除特殊规定的项目外,公众免费享受所有其他基本医疗保险。3)鼓励发展覆盖非保险项目的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凡非政府保险项目均可由雇主自由投资,其所属雇员均可免费享受补充医疗保险项目。 这种面向全民的医疗保险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国家的介入。由于政府是最大的雇主及服务买家,所以,从理论上讲在控制成本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但从实际上看,这种模式面临着沉重的财政支出、服务的短缺、公共医院的官僚主义作风、医生缺乏成本意识导致的严重浪费等问题。1991年,加拿大卫生费用占GDP的10.1%,列世界第二位。卫生资源浪费、医疗费用无限度增长长期困扰着加拿大政府。 社会保险模式: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目前,世界上有上百个国家采取这种模式。 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特点是:1)保险金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征收,而保险金的再分配与被保险者所缴纳的保险费多少无关,因此,无论收入多少都得到治疗。参保人的配偶和子女可不付保险费而同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2)劳动者、企业主、国家一起筹集保险金,体现了企业向家庭、资本家向工人的所得转移。3)在保险金的使用上,是由发病率低向发病率高的地区的所得转移。4)对于月收入低于610马克的工人,保险费全部由雇主承担,失业者的医疗保险金大部分由劳动部门负担。18岁以下无收入者以及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数额的,可以免交某些项目的自付费用。 德国没有统一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而是以区域和行业划分为7类组织,各医疗保险组织由职工和雇主代表组成的代表委员会实行自主管理,合理利用医疗保险基金,因而其浪费、滥用现象较少。但这种医疗保险模式也有很大的局限,即它不能控制外在经济环

德国的医疗体制

德国的医疗体制 张楠辉 一.德国的基本情况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 250万,其中女性约4220万,男性约4030万。德国人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平均寿命男性为72.7岁,女性为79.0岁。德国有16个州,实行联邦共和制,每一个州都有一部在共和、民主和社会原则上和国家宪法(Grundgesetz)一致且更具体化的宪法。德国联邦议院有603名议员,联邦参议院含16个联邦州。德国是世界八大工业领袖国集团成员之一。2007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计为30多万亿欧元。目前,德国老龄化趋势较明显,老年人的医疗支出费用明显增高,这给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德国医疗体制 德国医疗体制最显著的特点是医疗保险体制健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福利国家理论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自俾斯麦1883年首创法定医疗保险制度以来,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德国法定医保制度以其相对健全的医疗体系和较好的服务层次成为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德国医保制度有以下特点:

(一)医保体系覆盖面广 德国实行强制性医疗保险,人人都须参保,政府通过社会救助体系出资帮助低收入者参保。德国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实现了全民医保,总覆盖面达99%以上。德国医疗保险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程覆盖,对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都提供保险,而且还有疾病津贴、丧葬补贴、生育优惠待遇等。在德国,负责征收、管理和使用社会医疗保险金的机构称之为“疾病基金”,采取的是分散化运行模式。德国有大约420个疾病基金,民众必须至少参加一个基金,但有些人可以得到豁免:首先是公务员、现役军人和欧盟雇员,他们享受德国或欧盟的特殊公费医疗;其次是高收入者,也就是收入超过缴费基数封顶线者,可以选择退出,自己另购服务水平更高的商业性保险。 (二)法定保险和私人保险双元并立 德国通过社会法典确立了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保为辅”的医保体系,实施医保的主体是法定医疗保险,但私人医疗保险业占一定比例。德国法律

国外典型国家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验及其借鉴

国外典型国家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验及其借鉴 [摘要] 近年来,世界各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这个问题已经受到各国关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解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入手,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所带来的控费效果都是不一样的。通过比较分析德国、美国、英国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得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在我国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过程中,要实行多种混合支付方式,但是必须是在保证总额预算的前提下进行、实行预付制和激励医生机制的同步进行、根据我国国情逐步推广DGRs付费方式。 [关键词] 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验借鉴 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关键在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同时也是决定我国医疗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还有利于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目前,我国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国外一些国家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典型国家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从中得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类型 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主要分为下五种类型: 按医疗服务项目后付费方式。该方式指参保人在医院接受医疗服务时自己垫付医药费用,凭借缴费单据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报销。该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支付方便,易于操作。但是容易造成医院诱导需求,过度治疗。 按医疗服务单元付费方式。它是指医疗保险方与医疗服务方预先协商规定每日平均住院费用的标准或者每次平均门诊费用标准来支付医疗费用的支付 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医生会诱导轻病患者以扩大收入推诿重症患者以减少成本,所以出现小病大治,大病外推的现象。 按人头预付费方式。该支付方式是指医疗保险方先确定人均支付费用的标准,然后根据医疗服务方所签约的注册人头数向医疗服务方支付费用。也就是说医疗保险方按照预先签约的人头数支付费用,而不是按照实际看病的人数付费。 所以医院会增加注册人头数以扩大收入,让人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对大病患者及时有效转诊以降低成本。 按病种预付费方式,全称为“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 (diagnosis-related groups,DRGs)。该支付方式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ICD-10)将疾病分为不同组别,每组又根据病种病情轻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并发症进行分类,测算不同类别的医疗费用标准,并预先支付给医疗服务方。这

购买境外医疗保险的利与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7782756.html, 购买境外医疗保险的利与弊 作者:邓华 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07期 近年来,我国人民对于健康保险购买和储蓄的意识逐步增加,很多人选择到大陆以外地区购买医疗保险,距离大陆最近的香港地区成为很多人买保险的选择。内地居民到香港投保的保费一直大幅增长。在健康险领域,香港的高端医疗险和重疾险有相对明显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很多内地的客户打着“飞的”到香港购买保险的原因。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发展成熟的保险行业,较内地更低的死亡率、重疾发生率,公开透明的市场竟争环境都为香港保险的优势奠定了良好基础。香港高端医疗险的特点是:全球受保,保障额度高,特别是价格上较内地有明显优势;香港的重疾险,有分红这一点,更是吸引了很多前来投保的客户。 怎么能让“钱值钱”,是很多人所关心的。一份重疾险如果没有分红,保额将一直维持在同一个水平,根本无法抵御未来的通货膨胀。如1998年购买一份保额2万的重疾险,在那个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的年代,这样的保障是比较充足的;但是20年后的现在,真要发生理赔,这2万的理赔款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而香港的重疾险保额会逐年递增,能够有效地抵御通货膨胀。虽说分红并非保证,但2017年香港GN16實施,所有香港保险公司必须在官网上公布过往分红保单实现率。大家可以看到,除了极个别公司,大多数公司实现率基本都在98%-100%,所以香港重疾的分红并不是镜花水月。 当然除了这个最大的优势,还有一些其他优势:1. 癌症三次赔付,3年间隔期。这个在内地的重疾险市场还没有实现,只有两家公司的防癌险能够达到,并且价格并不便宜。2. 儿童先天性疾病也在受保范围。香港有几家大保险公司都把儿童先天性疾病纳入受保范围,这个在内地目前的保险产品上都是责任除外的。3. 对于小部分疾病定义,较内地更为宽松。如脑中风后遗症,内地判定神经机能缺损后180天,香港判定时机为4周;双耳失聪,对听阈内地要求是大于90分贝,香港是80分贝。 去香港购买保险需要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涉及到两地政策法律因素,也并不是所有居民都适合买香港保险。以下这几类人更合适去香港投保。 1.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 一般对于身体健康状况不够乐观的客户,我都不建议赴港投保,毕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就算是客户执意要来香港“试一试”,我也会建议香港和内地重疾同时投保,看两边结果哪边更优。我曾有客户患乳腺增生,投保香港重疾,结果乳腺责任除外,但内地正常承保,客户两相权衡之下,最终还是选择了内地保险。所以产品虽有高低,但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

2021年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

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些腐败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其中之一是由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出现制度性的真空和漏洞造成的。

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浅谈

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 摘要:大学生医疗保险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美、英、德、法、新加坡等5个国家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包括完善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强制实行大学生医疗保险等。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国际比较 一、文献综述 1.国内学者的研究 我国有关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因此理论研究较少,可以说目前,大多数研究只是通过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的描述,进而提出初步的建议或措施,还缺少对于新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1)对现行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费医疗不再能满足大学生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生公费医疗存在的问题,研究此类问题的学者也逐年增加。 刘铁明(2006)认为,在突发疾病与意外事故前,目前的大学生公费医疗显得苍白无力。传统的公费医疗体制下,对于一旦出现大、重疾病的学生来说,有限的投入成了杯水车薪。易建明,陈阳林(2007)简要分析大学生医疗保险的问题,他们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全国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保障水平低,学生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过重;国家财政拨款不够,学校承担责任不够。余青、戚巍(2007)指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有:公费医疗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公费医疗地域限制太大;重大疾病患者难以得到医疗保障等等。安华(2009)认为目前的大学生公费医疗社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现行的大学生公费医疗体制中,国家将计划内大学生的医疗经费拨给各高校后,各校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制定报销比例。各地各校的标准都不一样,可以说是各校管各校,社会化程度低,医疗保险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2)对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的筹资制度的研究 李均(2006)针对现状得出应该探索适应大学生筹资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制

出国一定要购买境外医疗保险吗

出国一定要购买境外医疗保险吗 提到境外医疗保险,很多人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留学、出国旅游、出国公干……只要涉及到“出国”,境外保险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这些年来,“出国”已经很普遍了,因此不妨及时掌握些关于境外保险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境外医疗保险 境外医疗保险,也叫境外旅行保险,顾名思义,它是专门针对境外旅游、境外探亲访友、境外公干等而设计的保险产品。当我国国民在境外面临意外、医疗等风险时,如果提前购买了境外险,就可以享受24小时全天候、综合性的紧急救援服务及意外、医疗、救援服务和约定的费用报销。境外旅行险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根据申根国家的规定,从2004年6月1日起,所有的短期签证申请者都必须在递交签证申请材料时购买境外保险,证明可担保国外住院费用及遣返费用,保险金额不得低于30万元人民币,保险期限不得少于一个月,并且覆盖所有的申根国家。在同时递交了护照和保险单后,才能发放签证。

其次,就境外险本身来说,它就像一个“护身符”,让人们在举目无亲的异国土地上,拥有一份踏踏实实的安全感。因此,出国前购买境外险不仅是为了取得签证,也是给自己增添一份保障。 境外医疗保险如何办理 如何才能成功办理境外旅行保险呢?主要有四种方法。 第一,最传统的办法是客户直接到保险公司销售柜面购买,填写投保单,保险公司收具保险费后出具保险凭证,保险生效。 第二,现在很多保险公司推出网上在线投保,客户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完成填写投保信息和付费,保险公司出具电子保险凭证,通过电子邮箱或短信发送给客户,保险生效。 第三,很多消费者都有为自己服务的保险代理人,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代理人购买。 第四,有些保险公司会将系统终端装置在代理机构,客户提供投保信息并向代理机构交付保险费后,代理机构通过保险公司系统打印保险凭证给消费者,保险生效。 出国必须买境外医疗保险吗 那么,是不是出国一定要购买境外保险?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具体选择保险产品时,不用局限于医疗险范围内,也可以选境外旅行意外险,附加个医疗险就行了。总之,出门要谨慎,出“国门”,更是要做足保障才能无后顾之忧。

美国医疗概况及医疗保险制度介绍

一、在美健康注意事项 在美国,就医十分昂贵。中国驻美使领馆不能资助医药费。赴美人员最好享有全面的旅行和医疗保险。行前,须做好医学咨询,确保已接种最新的疫苗。 需注意的是,包括蝙蝠等的野生动物可能会传播瘟疫、狂犬病,另几种传染病有洛基山斑疹热、野兔病、源于节肢动物的脑炎、季节性流行感冒。源自啮齿动物的汉坦病毒已证实主要存在于美国西部地区。莱姆病是美国东北部、中部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地方病。最近,西尼罗河病毒案例在纽约地区有所发生。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发病率在某些地区有增长。其他病害还有如被毒蛇咬伤、被毒葛扎伤等。在北部地区,冬季低温可能造成冻伤。 二、美国医疗概况 美国医疗条件总体水平较高,设施完善,提供医疗的机构主要有医院、医生诊所、护理院、康复中心、独立的诊疗中心和独立的药房等。大型医院配备有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和手术室,主要是为急诊病人和重大疑难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普通病人看病通常到社区的医生诊所。社区医生诊所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就医方便等特点,通常提供全身体检、病程随访、家庭保健、普通内科、儿科、妇产科、矫形外科、眼科等基本医疗服务。 美国药品分为处方药(prescxxxxription drugs)和非处方药(non-prescxxxxription)。购买“处方药物”必须凭医生开的“处方”(prescxxxxr iption),“处方药物”必须由在该“药房”任职的有执照药剂师售出。有些超级市场和折扣商店内也设有药房,可以在那里购买不需医生开处方的非处方药(non-prescxxxxription),如阿司匹林或普通的感冒药。总体而言,常用药品在当地均可买到。 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的制约度很大。由于住院费用昂贵,保险公司为控制医疗费用,尽量降低病人住院天数,要求病人在急性病医院(Acute Hospital or Short-term Hospital)住院5-7天后(进入恢复期),即转到费用相对低廉的护理院(SNFs Skilled Nursing Facilities)或家庭护理中心(Family Care Center),或者直接到社区医生诊所随诊。 三、医疗保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