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及成因是什么

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及成因是什么

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及成因是什么

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及成因是什么

热带沙漠气候特点是极度干旱而酷热,少雨,,空气十分干燥,极少水分。沙漠里的四季,和同纬度别的地方也有很大不同。中国东部地区,因为是季

风性气候,春、秋季节本来就短。

1热带沙漠气候有哪些特点热带沙漠气候特点

沙漠里的四季,和同纬度别的地方也有很大不同。中国东部地区,因为是

季风性气候,春、秋季节本来就短。然而在沙漠地区,春、秋更短。因为沙

漠地区太干了,没有水分调节。春季里气温直线上升,秋季里气温直线下降,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只有2个半月到3个月左右。春、秋季节一短,冬、夏

季节就显得格外地长,所以有人形容说:“中亚干旱地区,一年只有两季:西

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这是有点道理的。沙漠气候中的温度变化,

是世界各种气候中最最极端的。具体来说,热带沙漠气候区具有以下气候特征:

特点概述:极度干旱而酷热,少雨,,空气十分干燥,极少水分。

降水量少而变率大

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连续十七年中仅下过三次可量出雨量的

阵雨,而三次总量仅5.1毫米,降水量极少。同样位于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

圭曾连续四年无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阵雨就降了150毫米,在另一年的一次

阵雨记录竟达635毫米,可见变率之大。热带沙漠的降雨多为暴发性的阵雨,往往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

气温高、温差大

热带沙漠气候的典型城市

热带沙漠气候的典型城市 1、中国有没有城市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为全年严热干燥,气温日较差较大,年降水 50mm以下'中国没有热带沙漠气候,但是西部内陆有个别戈壁地区会呈 现这种状况'望采纳~ 2、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部在哪个地区 您好,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热带草原南北两侧,主要有非洲的撒 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东北西澳沙漠,北美的加利福尼亚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沙漠气候是大陆 性气候的极端情况。在副热带沙漠分布最广,基本原因就是少雨,植 物难以生存,植物种类和数量极其稀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3、热带沙漠气候最典型的分布在哪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主要地理位置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澳大利亚中西部和南美洲西侧 的狭长区域等地,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4、各种气候的典型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亚马逊平原、印度尼西亚群岛热带 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热带沙漠气候—— 撒哈拉地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西亚、印度亚热带季风气候——中 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印度群岛温带季风气候——中国 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俄罗斯和加拿大针叶林分布区高山高原 气候——青藏高原苔原气候——俄罗斯加拿大北部近极地地区冰原气候——南极洲

5、热带沙漠气候非典型地区分布及成因?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受到地形的影响。与其相似的是南美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2.索马里半岛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离 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 影响,降温减湿。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几内亚湾的北侧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 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 增湿。 5.非洲的东南部 气候类型:在教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在个别资料可 见到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夏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 季风。冬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季风。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 不够典型。与其相似的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小亚细亚半岛 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由 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

巴基斯坦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有多种说法: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② 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南亚地区塔尔沙漠的形成原因分析 今天在备课的时候,碰到一个难题,就是关于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的塔尔沙漠的形成原因。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的《区域地理》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1、冬季被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2、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3、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关于这三个说法,我都觉得很疑惑: 1、“冬季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北半球由于存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已基本将中低纬度的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副极地低压压缩至海洋之中,塔尔沙漠地处南亚大陆,如何能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此外从世界一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图中,我们发现其中心气压大约在1020~1024之间,与该地区相距不甚远的蒙古高压的气压值1036相比,差距甚大。 2、“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从世界七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此地仍有西南季风,何谓“无法到达”? 3、从以上气压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印度低压应该恰好控制塔尔沙漠的大部分,根据我们以前所学,被低压控制,其降水应该比较丰富,为何此地降水十分稀少? 4、“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该说法过于夸大人为原因对某地气候变化的影响,按照这种说法,如果全部停止这个地方的人类活动,是否能恢复到与之完全相反的“热带雨林气候”? 此外,我查看了有关资料,对于塔尔沙漠的成因,有以下几种说法,可以值得参考一下,我并没完全搞懂,但还是值得借鉴一下。 1、另外来自沙漠西部的风,气流先经过阿富汗和俾路支的干旱高原,下降到本区时不能造成雨泽,自东部溯恒河而上的季风沿途失去水汽,然后下降至旁遮普, 空气下沈增温,无法致雨。

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成因

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成因 1、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沿海,南北延伸、狭长,面积小,接近赤道。 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只能分布在西部沿海,不能向东扩展;受秘鲁寒流影响,向北扩展,接近赤道;从而使南美洲的热带沙 漠气候只能分布在西部沿海南北延伸的狭长地带,面积小,接近赤道。 2、南美洲的西部为什么有热带沙漠? 南美洲西海岸形成世界上最靠近赤道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是由于 多种自然要素综合的结果。首先,10·-30·地区主要受南半球幅高和 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控制,幅高因下沉气流所以干燥;来自大西洋 的东北信风对南美大陆的东岸带来湿润的水汽,在巴西东南部沿海平 原地区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海岸的智利和秘鲁沿岸为背风区,所以此时的信风难以影响此地; 另外沿岸的秘鲁寒流减湿,加剧了干燥程度,所以形成了最靠近赤道 且呈狭长布局的热带沙漠气候。 3、为什么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的分布形态? 南美洲西海岸的这种独特景观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要知道这 种特殊气候类型是因为常年受到负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实用型的是下 沉气流而导致的。由于当地气候非常炎热,所以地表大多数都是非常 荒芜的,在这里都会形成沙漠景观。同样这片地区也是降水量比较少 的地区。

第1个原因就是地形因素。要知道南美洲西侧不仅是有热带沙漠气候同样也存在着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而当时这几个气候共存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这片地区存在着安第斯山脉。要知道安第斯山脉的海拔非常的高,同样也让南美洲的气候受到了影响,分为东部跟西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由于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全年有雨,冬雨较多,全年温和湿润,用一句话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 亚欧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区别,特点,成因) 1、成因相同 2、界线:最冷月0度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在中国是秦岭-淮河 一线。 3、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4、区别:最冷月温带季风气候低于0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于0度 降水:温带季风气候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雨季短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 也很大。 它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较少。分布在各大洲的高山地区 成因是由于地势高,气温低,降水较少。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地中海位于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年降水量300ml-1000ml 。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简版)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40°S—52°S)。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气候分布中应注意的几个地区 气候分布及成因一直是学习的难点、考试的热点。现在考试中考查常规的分布规律已很少见,而一些非常规的分布在各类资料、各类试题中已开始凸现,笔者总结如下。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所以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形 成原因 1温带季风气候简介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 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亚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多为500~1000mm,约有2/3集中于夏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季风是一种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区叫季风区;反之,不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2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下,冬季寒冷,

成因有:本地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加强。 3.季风显著。 4.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春季:寒潮(沙尘暴、霜冻、白害)夏季: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冰雹) 3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达-20℃,平均纬度递减率为2℃/纬距。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夏季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南部可达26℃以上,往北有所降低,也不低于20℃,平均纬度递减率仅为0.4℃/纬距。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成因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 更多地理备考资料,尽在查字典地理网。

巴基斯坦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有多种说法: 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②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南亚地区塔尔沙漠的形成原因分析 今天在备课的时候,碰到一个难题,就是关于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的塔尔沙漠的形成原因。山东省地图出版社的《区域地理》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1、冬季被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2、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3、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关于这三个说法,我都觉得很疑惑: 1、“冬季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北半球由于存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已基本将中低纬度的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副极地低压压缩至海洋之中,塔尔沙漠地处南亚大陆,如何能被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此外从世界一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图中,我们发现其中心气压大约在1020~1024之间,与该地区相距不甚远的蒙古高压的气压值1036相比,差距甚大。 2、“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从世界七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此地仍有西南季风,何谓“无法到达”? 3、从以上气压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印度低压应该恰好控制塔尔沙漠的大部分,根据我们以前所学,被低压控制,其降水应该比较丰富,为何此地降水十分稀少? 4、“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该说法过于夸大人为原因对某地气候变化的影响,按照这种说法,如果全部停止这个地方的人类活动,是否能恢复到与之完全相反的“热带雨林气候”? 此外,我查看了有关资料,对于塔尔沙漠的成因,有以下几种说法,可以值得参考一下,我并没完全搞懂,但还是值得借鉴一下。 1、另外来自沙漠西部的风,气流先经过阿富汗和俾路支的干旱高原,下降到本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区别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区别 一、两种气候的相似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相似有两处,其一是分布规律相似,大约位于南北纬20o—35o的大陆东岸;其二是气候特征相似,夏季热而多雨,冬季寒冷且干燥。 二、两种气候的不同点: 两种气候虽然在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等方面相似,但区别更为显著,具体归纳如下: 1、分布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区,以及日本南部与朝鲜半岛的南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0oN—35oN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沿岸地区、南美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地区。 2、成因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相同月份同纬度的海洋与大陆形成的气压状况不同。亚欧大陆东部(东亚的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大,导致冬夏两季的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别显著。 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其中心气压值可达996百帕。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称为夏威夷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1026百帕以上。在两个气压共同作用下,亚欧大陆东部的夏季,大部分地区吹东南风,其强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小,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所以高温湿润。 相反,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知,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其中心气压值可达1036百帕以上),控制范围广,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冷高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而北太平洋北部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吹西北风,故冬季寒冷干燥。总之,由于上述主要的四个气压中心随季节而消长,使亚欧大陆东部气流随周期性的变化,形成典型季风气候区,且范围广大。 其他大陆面积较亚欧大陆小许多,因此,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就不如亚欧大陆明显。

南北美洲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

南北美洲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特点 1、南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与哪个因素有关? 特点:三种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南北美洲西海岸沿海狭长的地段 因素:1、大陆西海岸的高大山脉:在山脉西部沿海形成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而山脉东部受受山脉阻挡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2、气压带:副热带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3、洋流: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气候 2、为什么南北美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只分布在山系以西狭长的沿海地带? 南北美洲西部都有高大的山脉,地形破坏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只能控制西部太平洋沿岸 3、南北美洲的热带沙漠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我来回答地中海气候: 分布: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主要在地中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沿岸、南美洲智利沿海、南非的南部和澳大利亚西南部等地。) 成因: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所致。 特征: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成因: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特征: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全年湿润。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南北纬0°~10度之间。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南北纬10°到20°之间。 成因:受赤道低压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特征:全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南北纬20°~30°之间。 成因:全年受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特征:全年干燥炎热。 季风气候: 分布:热带季风气候:10°N~25°N大陆东岸。 亚热:25°N~35°N大陆东岸。 温:35°N~55°N大陆东岸。 成因:根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直接:季风环流。 特征:热: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亚热: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温: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4、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分布热带沙漠气候原因 虽然近海,但由于受信风带的影响,风常年从陆地吹向海洋,难以形成降水条件,同时,受太阳直射点南北向移动,在季节交替变化的过程中,又交替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这样,便形成了常年高温干旱无雨的气候条件,在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巴黎至达卡尔汽车拉力赛举办地),出现过九十九年未降一滴雨水的气象奇观,就基于此原因。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

精心整理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一、两种气候的相似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相似有两处,其一是分布规律相似,大约位于南北纬20o —35o 的大陆东岸;其二是气候特征相似,夏季热而多雨,冬季寒冷且干燥。 12差异特别大,导致冬夏两季的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别显着。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其中心气压值可达996百帕。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称为夏威夷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1026百帕以上。在两个气压共同作用下,亚欧大陆东部的夏季,大部分地区吹东南风,其强弱

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小,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所以高温湿润。相反,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知,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其中心气压值可达1036百帕以上),控制范围广,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冷高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而北太平洋北部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吹西北风,故冬季寒冷干燥。 和北大西 由于两者的气压差不如亚欧大陆明显,再加上北美大陆纵向地形的影响,促使来自南北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锋面气旋活动频繁,使季风环流常受到破坏。故季风不如东亚的典型,形成的气候也只能是类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又有所不同的湿润气候。 3、特征上的区别 亚欧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区(以上海为例)若以夏季风从4月份登陆开始到9月份退出本区为止,夏季风影响期间的降水要占到全年的70%以上,仅6、7、8月份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异同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一、两种气候的相似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相似有两处,其一是分布规律相似,大约位于南北纬20o—35o的大陆东岸;其二是气候特征相似,夏季热而多雨,冬季寒冷且干燥。 二、两种气候的不同点: 两种气候虽然在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等方面相似,但区别更为显着,具体归纳如下: 1、分布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区,以及日本南部与朝鲜半岛的南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0oN—35oN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沿岸地区、南美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 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地区。 2、成因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相同月份同纬度的海洋与大陆形成的气压状况不同。亚欧大陆东部(东亚的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大,导致冬夏两季的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别显着。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其中心气压值可达996百帕。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称为夏威夷高压,中心气压值可

达1026百帕以上。在两个气压共同作用下,亚欧大陆东部的夏季,大部分地区吹东南风,其强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小,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所以高温湿润。相反,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知,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其中心气压值可达1036百帕以上),控制范围广,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冷高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而北太平洋北部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吹西北风,故冬季寒冷干燥。 总之,由于上述主要的四个气压中心随季节而消长,使亚欧大陆东部气流随周期性的变化,形成典型季风气候区,且范围广大。 其他大陆面积较亚欧大陆小许多,因此,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就不如亚欧大陆明显。以北美洲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例来进行说明,冬季,北美大陆冷高压位于加拿大境内,而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则位于65oN附近;位于亚热带海区的北大西洋则是一高压,并与北美大陆的南部高压连成一体。使得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冬季虽然也刮偏北风,但由于大陆高压(中心气压值1024百帕)和北大西洋高压(中心气压值1022百帕)气压相差微小,从而减弱了冬季风的势力。夏季,北美大陆中部形成了一个热低压(中心气压值1008百帕),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势力增强(中心气压值1026百帕)位置南移至大约 35oN,它的控制范围可伸展到北美大陆东南部。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一) 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这些系统的季节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赤道带和热带。它由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等5种气候类型所组成。除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至南、北纬30°外,其他气候类型均出现在南、北纬25°之内。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 1.赤道多雨气候 亦称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10°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这里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同时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mm。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 亦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左右,也可伸至25°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30°之间。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等。这里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之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炎热干燥。例如,世界“热极”和“干极”都出现于本类型区内,非洲索马里半岛北部的柏培拉,曾有极端最高气温63℃的记录,成为世界“热极”;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接近于0(阿里卡城实测为0.7 mm),从1845年至1936年的91年间从未下雨,被称为世界“干极”。至于热带半干旱气候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4.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在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向北伸展到北纬30°左右,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形成一个热低压,此时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即夏季风,因降水量多,形成雨季;而在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南移,再加上海陆热力的差异,次大陆的西北部有弱高压发育,此时就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因降水量少,形成千季。此外,有的地区还可细分为凉季和热季。本区气候长夏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位置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位置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别的经纬度 多少,分布地区。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它分布于热带干湿 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 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 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 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 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 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 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 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 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 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2、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及分布 热带沙漠气候来类型的特点和自分布: 分布: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特点: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 高温,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3、中东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范围

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1、南亚热带沙漠气候成因 南亚巴基斯坦境内形成塔尔沙漠,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流下沉;西南季风影响不到,降水稀少;加之古代森林植被的 破坏。 塔尔沙漠所在地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多下沉增温,使地表 对流作用受阻,不易致雨;虽然有部分来自大西洋的西风由此经过, 但西风长途跋涉,水汽大部分已经转化为降水,到这里是空气已经很 干燥,难以形成降水;夏季由于这里距离西南季风源地远,加之西部 地形的阻挡,空气干燥,降水少;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 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地面失去植被保护,形成大面积沙漠。 2、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纬度范围是多少 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规律:南北纬2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内部 和西岸。 具体分布地区:最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其实是澳大利亚、北美洲、南美洲、亚洲等地。 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炎热干燥,降水很少。 3、为什么热带沙漠气候不是由副高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干燥)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 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 热带沙漠气候有由副高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也有不是由副高和信 风带交替控制。位置不同影响因素不一样——

撒哈拉沙漠气候由信风带的南北转换所控制。撒哈拉沙漠由两种 气候情势所主宰︰北部是干旱副热带气候,南部是干旱热带气候。 卡拉哈里沙漠和撒哈拉沙漠中部纬度相当(仅南纬与北纬之差),气候相似,同样也受副热带高气压系统的影响,地面终年干燥,年降 水量125-250毫米。 4、热带沙漠气候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很多,比如晴天多,阳光强,干燥,夏季热,昼夜温差大,风沙多等等。 其中的关键是“干”。因为干,云雨少,日照多,阳光强;因为干,天上没有云彩,不能挡掉部分阳光,地面没有水分,无法蒸发降温,太阳晒到地面的热量,全都用来加热了大地和空气,所以夏季温 度特别高,昼夜温差特别大;因为干,地面很少植物,一起风,就刮沙。 沙漠表面的高温,使得贴地气层内上下温差极大。而气层上凉下 热的气温分布,可以把远处景物倒映在旅人的前下方,气象学上称为 下现蜃景,俗称海市蜃楼。因此,沙漠中旅人常常见到前面有蓝蓝的 湖水,其实那是远方的天空的倒映像,使他们空欢喜一场。夏季午后 黑色柏油路面上,也常能望见前方路面上有一汪蓝色的水,走近看又 没有了,又移到了前方。这也是马路上下现蜃景的骗局。 沙漠里的四季,和同纬度别的地方也有很大不同。中国东部地区,因为是季风性气候,春、秋季节本来就短。然而在沙漠地区,春、秋 更短。因为沙漠地区太干了,没有水分调节。春季里气温直线上升, 秋季里气温直线下降,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只有2个半月到3个月左右。 春、秋季节一短,冬、夏季节就显得格外地长,所以有人形容说:“中亚干旱地区,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

气候类型分布、特征与成因(解析版)

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9: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 一、单选题 1、图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全年由信风或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2、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题。 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下图是根据a、b、c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所作的统计图(每个区间有12个点,表示12个月),据此图判断a、b、c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a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B、a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为热带雨林气候,c地为地中海气候 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a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4、该图为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 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西风带控制下 B、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 5、读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 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南北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6、图1是“40°N的地形剖面图”,图2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 (1)若图乙是图甲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四地中最符合图乙所示气候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不属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信风影响 B、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C、位于大陆西岸 D、沿岸有暖流经过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分布地区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以及分布地区 1亚热带季风气候简介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2°~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此外中国海南,台湾有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8月份平均气温一般为25℃-35℃左右,由于受海洋气流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800至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 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地区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 2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 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方界线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地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丽水,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气象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区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 一、两种气候的相似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相似有两处,其一是分布规律相似,大约位于南北纬20o—35o的大陆东岸;其二是气候特征相似,夏季热而多雨,冬 季寒冷且干燥。 二、两种气候的不同点: 两种气候虽然在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等方面相似,但区别更为显着,具体归纳如下:1、分布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区,以及日本南部与朝鲜半岛的南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0o N—35o N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沿岸地区、南美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 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地区。 2、成因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相同月份同纬度的海洋与大陆形成的气压状况不同。亚欧大陆东部(东亚的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大,导致冬夏两季的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别显着。从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其中心气压值可达996百帕。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称为夏威夷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1026百帕 以上。在两个气压共同作用下,亚欧大陆东部的夏季,大部分地区吹东南风,其强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小,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所以高温湿润。相反,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知,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

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其中心气压值可达1036百帕以上),控制范围广,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冷高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而北太平洋北部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吹西北风,故冬季寒冷干燥。 总之,由于上述主要的四个气压中心随季节而消长,使亚欧大陆东部气流随周期性的变化,形成典型季风气候区,且范围广大。 其他大陆面积较亚欧大陆小许多,因此,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就不如亚欧大陆明显。以北美洲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例来进行说明,冬季,北美大陆冷高压位于加拿大境内,而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则位于65o N附近;位于亚热带海区的北大西洋则是一高压,并与北美大陆的南部高压连成一体。使得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冬季虽然也刮偏北风,但由于大陆高压(中心气压值1024百帕)和北大西洋高压(中心气压值1022百帕)气压相差微小,从而减弱了冬季风的势力。夏季,北美大陆中部形成了一个热低压(中心气压值1008百帕),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势力增强(中心气压值1026百帕)位置南移至大约35o N,它的控制范围可伸展到北美大陆东南部。 由于两者的气压差不如亚欧大陆明显,再加上北美大陆纵向地形的影响,促使来自南北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锋面气旋活动频繁,使季风环流常受到破坏。故季风不如东亚的典型,形成的气候也只能是类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又有所不同的湿润气候。 3、特征上的区别 亚欧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区(以上海为例)若以夏季风从4月份登陆开始到9月份退出本区为止,夏季风影响期间的降水要占到全年的70%以上,仅6、7、8月份也占到40%左右。冬季风控制期间,降水量较为稀少,特别是12、1、2、这三个月份,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形成冬季干燥的特点。而北美大陆东部的亚热

广东省各气候类型特点

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有:茂名、佛山、揭阳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有:深圳、江门、惠州、珠海、汕头、汕尾、阳江 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有:韶关 以上四项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热带季风气候:湛江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的气候区分布图可以看出,广东省绝大部分位于南亚热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 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而从广东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广州、东莞、肇庆等市来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广州属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 暴频繁,年平均气温22度,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800小时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珠海气候宜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属南亚热带与热带过渡型海洋性气候。宁静、休闲是人们对珠海的第一印象。珠海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146个,故有“百岛之市”的美誉。在珠江口辽阔的水域上,岛屿星罗棋布,大部分集中于东部海域的万山群岛。珠海市太阳能丰富,年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为兆焦/平米。这里气温比邻近珠江三角洲各县市都高,年平均气温为℃,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冻,是中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汕头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