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

??如果错过了香格里拉的春天,就不要错过香格里拉的秋天了。

香格里拉也称中甸,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除了香格里拉县,迪庆州还包括德钦县和维西县。

据说,香格里拉一词,是美国小说家James Hilton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的和平和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皑皑雪山、广阔无垠的草原、鲜红的狼毒花、神秘的喇嘛寺院......这个世外桃源究竟会是什么样子?让我们出发吧。

第一天:

2007年6月16日星期六的清晨乘坐上航8:30的班机飞往丽江,经停昆明一个小时,下午13:30分到达丽江机场。在丽江机场先询问了包车去香格里拉的价格,太贵要600元,遂改乘机场中巴(15元)到丽江蓝天宾馆,然后马上打车去丽江汽车总站(7元)买了16:20分发往香格里拉县城的汽车票(35元)。

在候车期间,打了几通电话,定好了接下来三天的包车司机。我们先按照网上旅友的介绍跟一位叫白玛的师傅联系了,白玛师傅给我们推荐了另一位师傅叫培楚,是开三菱帕杰罗的,也是藏民。价格说好是头两天450,第3天500(含返回丽江的路程)。

定好车以后,在汽车站买了红景天,预防高原反应的药,事实っ鳎?飧鼍龆ㄊ钦?返模?诤罄吹募柑炖铮?宜淙挥懈咴?从Γ??嵌疾惶?苛遥?饪赡苡牒炀疤斓淖饔檬欠植豢?摹?/P>

16:20准时发车,一开始的路不太好走,路窄弯道多,时速不超过40码。过了一个多小时后开上二级公路,路况就好多了,时速可以达到60~80码。但是路上还是不时看到一些时速不超过20码(绝对是保守估计)的货车不紧不慢地爬着,有的时候还排成一条长龙,看着都替他们着急,真不知他们爬到香格里拉要多长时间?

进入中甸地界之后,路上的风景逐渐慢慢美丽起来,海拔也不断上升,从两千上到三千多,坐在车上还没觉得啥,但是如果出去运动的话,应该会有不适应的感觉。

我们在快到中甸县城的时候(后来听说是小中甸)路过几个藏民的村庄,第一次看到这么有藏族特色的建筑和风景,感觉非常新鲜,而且色彩干净,景致漂亮极了。可惜中途都没有停车,没能近距离观赏,在车上拍的照片效果也不太好。

在傍晚八点左右(注意是傍晚,云南一般八点半以后才天黑),终于到了中甸县城。县城不大,下了汽车后本来打算走到旅馆的,没想到一下车就两腿发抖,头晕乎乎的,貌似高原反应,加上行李也不少,就拦了一辆出租车,6块钱两分钟就到了我们订的天界神川大酒店。这个酒店是迪庆州唯一的五星级饭店。刚走入大堂的时候,还真是感到震惊啊,没有想到在中甸这样的小县城也能有这么豪华的酒店,而且客房预订情况火爆,大堂跟九寨天堂有几分相似,有游泳池和花园,有透明的顶棚,我们订的房间是豪华标间(价格750/间/晚),豪华标间都在一楼,曲径通幽地走了一段路以后,在花园的一侧找到了自己的房间。进入房间之后,更是倍感惊喜,房间非常的大,配置也很好,尤其是卫生间(本人常以卫生间判断酒店标准),有浴缸和淋浴,干湿分离,卫生间面积足有15平米以上,还有一个漂亮的窗台,窗台上放着一个小桌子,摆放各种饮料和茶具。至此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丽。

但是在这里要小小地批评一下天界神川,竟然不能用信用卡做预授权,但是付款就可以,说是可能无法取消预授权,无奈只能用现金当押金,作为五星级的饭店,这样的金融服务实在是不应该。

问题出在高原反应。我自从下了汽车就感到力不从心,心跳得厉害,头也晕乎乎的,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高原反应吧。草草吃了一点当地的米线,就赶紧去酒店的氧吧吸氧。氧吧设在医务室,由于大部分“病人”是高原反应,所以专门设立了吸氧的场所,费用每分钟一块钱。除了氧吧,也可以租氧气袋,50元/个,或者买氧气罐,30元/个,但是最有效的还是氧吧,

氧气罐只能在外游玩的时候应急用。一般的病人吸20分钟就够了,吸好以后感觉好多了,医生嘱咐说不能洗澡或尽量缩短洗澡时间,不能剧烈运动,动作尽量慢,蹲立要缓慢等等。听说我第二天要去梅里,医生极力劝说我不要去,因为县城的海拔才3300米,而去梅里的途中最高的有4300米,目的地飞来寺也至少有3600米,现在已经有反应了,到那里就更撑不住了。我想来想去,好不容易来一趟,就是为了看梅里雪山,怎么能不去呢,咬咬牙决定去买氧气罐,路上带着。

由于一路奔波,实在是累坏了,很早就睡了,可惜睡得不深,老是醒,可能跟高反有关系。第二天:

早上八点起来,感觉没啥高原反应了,看来休息是很重要的。把大部分行李寄存在酒店(后天还要回来),九点和司机在酒店门口会合出发。司机是典型的康巴汉字,看起来很厚道,三十多岁的年龄,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头上带着一顶藏式的皮帽,身穿牛仔衣裤,乍一看,真像美国的西部牛仔。初次跟藏民打交道,心里本来还有些惦念不安,怕沟通有问题,或者难相处,几分钟过后疑虑就打消了,我们的司机汉语说得还可以,而且性格随和,豪爽,很好说话。拿了一张司机的名片,名片上赫然印着某庄园自然保护区理事,不禁心生好奇起来。后来慢慢我们了解到,他可是正宗的中国西部牛仔哦,关于这点我后面再详说。

跟司机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今天的目标是梅里雪山,路线是从中甸县城到德钦的飞来寺,途径纳帕海-尼西乡-奔子栏-东竹林寺-白茫雪山-飞来寺观景台-德钦县城-最后到达飞来寺,全称约187公里,耗时约7个小时。今天的天气还好,晴朗,就是云层有点厚,但愿能看到梅里雪山。

路上的第一个景点就是纳帕海。纳帕海其实是一个草原,离县城很近。由于赶路,今天就不进去了,只在远处了望了一下,拍了几张照片,景色还是不错的,蓝天白云绿草,成群的牛羊,看起来非常干净,给人心胸宽广宁静的感觉。据司机说雨季的时候,纳帕海被水覆盖,变成湖,而“海”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湖,那个时候风景是最美的。

不过,现在这个季节也不错,草原上开满了大片大片黄色狼毒花和不知名的野花。据说随着季节的变化,狼毒花的颜色也会改变,到了秋天的时候会变成红色。颜娇姿美的狼毒花,虽然美得让人神往,但有奇毒,人畜不能食,甚至不能碰,并且它周围的草本植物很难与之抗争。关于狼毒花,由于它的名字和特性,人们赋予了它很多的传说和文化内涵,包括把它视为情人的象征,美艳诱人却不可接近,否则完火自焚。甚至还有一部时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以狼毒花为名,讲述了一个草原上很另类的八路军战士的故事。总之,狼毒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只属于草原。虽然它的出现和蔓延会导致草甸的退化,但是没有狼毒花,那会是什么景象?

在纳帕海,还碰到了一个小插曲。我们在拍照片的时候,旁边正好也停了一辆车,下来几个人貌似很专业地摆弄一些摄影器材,还有一个长发的藏民汉子。我们的司机还上去用藏语打了招呼,开车了以后他告诉我们,这是香格里拉当地一位著名的歌星,我立即后悔刚才没给那位歌星拍张照,甚至没有仔细端详端详,郁闷。我问司机,香格里拉有没有追星族那样的粉丝,司机笑着说,唱歌对藏民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每一位藏民都会唱歌,歌星只不过是一种以唱歌为职业、比一般人有名或者有钱的人而已,大家都把他们当作一般人看待,没有什么追不追星的。我顿时肃然起敬,这种平和的心态和对物质的从容是多少世俗的人所望尘莫及的啊,不禁感叹自己的庸俗。

离开纳帕海之后,我们很快就开始盘旋上山,虽然山路有很多的S弯甚至U型弯,但是路况还是不错的,据司机说,这条柏油路是去年才通车的,一直到德钦,修路以前是泥石子路,非常难走,去梅里路上单程要花两天时间,现在只要一天就可以了。

上山了以后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山路和车子在森林里蜿蜒前行。公路下面就是万丈的悬崖,

在危险的路段都有护栏。司机说,新公路刚通车的时候,不少去梅里雪山的自驾游车辆从这条路上翻下去,主要是因为对路不熟,弯太多,车速过快,一到转弯的地方就来不及反应,直接就下去了。我听得毛骨悚然,脊背发凉,看来这条路线不适合自驾游,还是在当地包车,请熟悉路线的司机比较好。

师傅说,这是他今年第26次去梅里雪山了,对路很熟,还说他跟梅里有缘,在26次中只有两次是没有看到梅里雪山的,所以我们这次也应该能看到。如果知道一点梅里雪山的人都知道,能看到梅里雪山是很幸运的,这座号称为藏区第一神山的雪山常年云雾缭绕,据说只有少数跟梅里有缘的人才能看到全貌。关于梅里,有很多很多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我后面再详谈。

师傅一路上都跟我们闲聊解闷,他说他小的时候很调皮,刚上学不久,有一次老师因为他调皮捣蛋体罚了他(大概就是敲板栗),他一气之下就拿起铅笔戳了老师的屁股,老师恼羞成怒,叫他以后不要来了,那个时候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说不要就不要,没有什么义务教育之说的,无奈他爸只能把他领回去了(相当于勒令退学了)。就这样他几乎没有念过什么书,从小跟着他爸放牛放羊,那个年头像他这样的也挺多。

到了14岁的时候,他爸给他买了一辆解放牌货车,让他开始跑长途货运。17岁的时候,他爸给他找了个媳妇,就这样他连姑娘的面都没见过就回家结婚了,现在有两个孩子,大的上初中了。我很惊讶地问,这不是典型的包办婚姻吗,怎么都解放这么久了,还有这样的事。他说,这样的事在当时还是很普遍的,他都算比较晚结婚的了,很多同伴14、15岁就结婚了呢。听得我目瞪口呆,看来国家和政府还是挺尊重藏族人民的习俗的,没有强制执行结婚年龄的限制。

刚结婚不久,师傅就离开家去缅甸跑中缅边境的长途货运了,因为这条线路赚钱比较多。赚了一阵辛苦钱以后回国,买了小车开始跑旅游客运,先后还换了好几辆车,托旅游开发的福,生意还是不错的。师傅说他最常跑的线路是香格里拉和拉萨之间,比香格里拉当地跑的还多,在他的客人里,老外居多,因此他也会一些英文,至少简单的交流没有问题。这令我非常佩服,这个几乎没上过一天学的人竟然比很多大学生的人英文还要好,原先我就听说在藏区英文比普通话普及,看来不假啊。

我们的车渐渐开出了森林,来到了山顶的一个驿站,眼前赫然出现了一个甚为壮观的峡谷。司机停车让我们下来拍照。只见雄伟的高山连绵起伏,在群山之中的缝隙里,点缀着零星的藏族村庄,里面大概居住着祖辈在此耕种、畜牧的藏族人民吧。驿站很小,有小卖部和停车加水的地方,有一位藏族老人坐在公路旁,嘴里不停地念着什么,悬崖边上还有一个木椅长凳,面对着大峡谷,大概是供游人坐在上面欣赏峡谷的风景吧。我一面呼吸着微薄的空气,一面感叹藏族人民的顽强生命力。

不知为什么,从森林里出来之后,公路两旁都是光秃秃的,没有什么植被,稀稀拉拉的都是小树苗,多少有点缺憾,司机说,曾经发生过森林大火,加上砍伐严重,成批的木材从香格里拉运出去,几年的光景,就把很多原始森林都毁了。好在最近几年香格里拉政府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进行了严格的采伐控制,不允许藏民用木材取暖做饭,甚至不允许用木材搭建屋子。去过藏区的人可能都知道,藏民的建筑基本上都是用木材搭建的,尤其是长了几十年以上的的杉木。为此,我们司机还抱怨了几句,说有的藏民一辈子就造一栋房子,一用就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所以木材用量不大,不会对环境有太大的影响,政府应该尊重藏民的建筑传统和习惯。当然,对山里村民的生活用木材政府还是管不到,也没法管,所以现在乡下还是保留着用木材取暖做饭和搭建屋子的生活方式。

离开山顶之后,车子开始慢慢下坡,途中路过了一个叫尼西乡的地方。据师傅很自豪地介绍说,尼西乡在香格里拉非常有名,以生产陶瓦罐出名,用尼西陶罐熬的尼西土鸡(另一特产)是鲜美无比,听得我口水直流。本来想过要买一个回来,后来看了一下体积颇大,貌似不方

便携带,因此作罢了。

过了半个多小时,来到峡谷的腹地。我感觉海拔应该低于两千米了,因为呼吸开始顺畅起来,而且公路两边的植被开始变得多样化,最多的是一种白色的带刺的小花,叫不上名字,满山遍野都是,还有一条小溪流沿着公路流淌,令人心旷神怡。忍不住让司机停车,跟小溪流、小白花合了个影,还很奢侈地蹦跳了几下,舒展筋骨。去过高原地区的人可能有体会,由于害怕高原反应,保留体力是最重要的,所以轻易不要做剧烈运动。

不一会,我们到了一个村子的村口(好像是叫上头村),司机建议我们步行到村子里去看看。村口有一个很大的白塔,白塔连着很多细绳,绳上挂满了经幡,这就是藏区最典型的祭祀建筑了。这座村子不大,倚着一条河流,大概十几二十户人家的样子,建筑虽然是藏式的,但看起来比较现代,家家都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我估计这个村子是尼西乡的,托了生产陶罐的福,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成为了香格里拉地区的典范。

我仔细端详了一下他们的庄稼地和农宅,想找找看青稞和藏骜长啥样,其实我当时是不知道,在海拔这么低的地方是不可能有青稞和藏骜的。结果是我们只发现了大片的玉米地,还有一些看起来绝对不是藏骜的土狗,甚是失望。碰到一位村姑坐在她的田地旁休息,似乎在悠闲地欣赏着眼前的河景和菜地里的劳动成果。令我不禁感叹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来。

我们在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双解放牌运动鞋(就是那种军绿色的很土的胶鞋),8块钱,就当纪念吧,现在在大城市已经买不到这种鞋子了。在村里还遇到了刚从一辆大巴上下来的老外,他们都兴奋地东瞅瞅西瞄瞄,看来他们也觉得挺新鲜的。其实,香格里拉在外国还是挺出名的,可能是因为《失落的地平线》的缘故吧,很多老外慕名而来。

离开了村子,我们的车子开始往上爬了。听说我想看青稞和藏骜,师傅热情地邀请我们后天去他们家做客,去观看他的农场和牧场,还有藏骜。他说他们家住在一个与事隔绝的世外桃源,前两年他在他们家的庄园建立了一个自然保护区,名叫香巴拉自然保护区,风景非常漂亮,曾经有个台湾商人出价几百万要买下那块地,被师傅拒绝了;如果我们愿意的话,可以在他们家住几天,上次他接的客人就到他们家住了一个星期。我们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到了半山腰的时候,又到了一个景点,司机说这是观赏并流的地方。我们根据司机的指点,走到了一个观景台,往下一看,只见金黄色和绿色的两条河流在观景台下汇集在一起,向远处奔腾而去,景色蔚为壮观。据说那条金黄色的河流就是金沙江,金沙江的对面就是四川,这一面就是云南。其实迪庆地区是三江并流的腹地,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并流,在并流的地方人迹罕至,但是景色非常雄伟壮观。这里的小并流比起三江并流应该是小巫见大巫了。

过了山顶,车子在迅速地盘旋下降,大概过了一个小时作后(12:30),就到奔子栏了,奔子栏是方圆百里最大的一个镇,也是我们梅里之行海拔最低的地方,只有一千多米,比丽江(2000多米)还低。绝大部分去梅里的游客都要在这里休息吃中饭,甚至住一个晚上(适合有高原反应、但又想去看梅里雪山的人,但是这样就看不到日出了),尤其是新公路修好之前。因此镇上到处都是在此憩息的车子和游客,很是热闹,饭店、旅馆、手工艺品商店布满了路旁。

奔子栏镇就建在金沙江畔,走几步就可以到江边,江的对岸就是四川,这还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察金沙江,以及金沙江对岸四川的地界。由于植被稀少,对岸的景象看得一清二楚。抬头远眺,在对岸陡峭的高山上,稀稀落落地建着一些藏族小村庄,通往小村庄的道路都是一些看起来非常险峻的羊肠小道,据司机说,那是马道,车子是不通村子的。那些马道看起来就只能容一匹马通行,而且陡峭的地方,几乎就是垂直的,让人联想起所谓的天路。我不禁再次感叹藏族人民顽强的生命力。

令人奇怪的是,从尼西乡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个地方,我们所经过、看到的山都是光秃秃的,似乎整座山都是碳酸钙组成的。在峡谷地带,还有很多货车出入,甚至造成堵车,听司机说,

这些车都是运矿石的,这些山里埋藏着数不清的矿石,锡矿、铁矿、铜矿等等,一车一车地运到昆明,再从昆明运到全国各地。我在想,植被稀少可能就是因为矿藏的原因,就好像石油总是盛产于光秃秃的沙漠和贫瘠的土地里一样,财富总是隐藏在不起眼的地方。

在奔子栏,可以时不时地看到喇嘛。这是因为奔子栏附近有一个东竹林寺,在整个香格里拉地区,有修行僧的只有两个寺庙,一个是中甸县城的松赞林寺,另一个就是奔子栏的东竹林寺。现在这两个寺庙都成了旅游景点。在修行的闲暇,喇嘛可以跑出寺外溜达溜达,自由活动,与常人无异,比如下馆子吃饭啊什么的,我们还看到几个小喇嘛坐在公路旁打牌聊天,惬意啊。司机说,奔子栏附近还有一个尼姑庵,但是建在很高的山上,因此没有什么游客会去,不像东竹林寺,就在公路边不远,香火比较旺。至于为什么要建在高山上,司机开玩笑说,跟喇嘛庙离得太近不安全,哈哈。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喇嘛是不可以结婚的。

我一直认为藏传佛教是很神秘的事物,什么转经啦,转世啦,很神的。师傅说,有的僧人是家里主动送去出家的,有的是被庙里的高僧看中觉得这孩子有慧根与佛有缘,然后家里人送去出家的,而且一般都是有钱人才将孩子送去当和尚。我曾经问过师傅,为什么他们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和尚。师傅说,这就是藏族人的信仰,汉人不能理解的。藏族人认为,通过念经修行,人可以与神灵接近,修行深的来生可以转世,因此出家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由于和尚整天念经修行,不帮家里做农活或家务事,还需要家人或旁人资助在寺庙旁造房子给自己住(也就是说,寺庙不包吃包住,自己解决),因此穷人家里是没有条件送孩子去当和尚的。

奔子栏镇上有一个活佛之家,意思就是某一位活佛的家,也是旅游景点。活佛之家的建筑造得金壁辉煌,非常气派,看着就很富有。据说运气好的时候,碰到活佛在家,还可以与活佛见上一面甚至聊聊天。

关于和尚、喇嘛、高僧、活佛的关系,在请教了师傅之后,我终于弄明白了。首先,普通的僧人就是和尚。而喇嘛是一种高级僧人,不是所有的和尚都能叫喇嘛,需要僧人勤奋地研读经书,每天不停地念经文,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到拉萨的布达拉宫或印度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喇嘛考试(我的理解是相当于学位考试或职称考试),考出来的才能叫喇嘛,考不过的回去继续当和尚念经,大部分的喇嘛是三、四十岁才考出来的,而且考试的通过率很低。而高僧是指级别更高的、德高望重的喇嘛,学无止境嘛。

活佛呢,就比较神奇了,他是高僧圆寂之后转世而来的。据说高僧圆寂之时(或之前)会留下一些线索,比如通过圆寂时的手势或遗言暗示转世方向,在圆寂以后寺院就会想办法找到转世灵童。寺院有时候会选出一位高僧做法事,然后在圆寂的高僧的住所门口洒一些粉末,如果在七日之内粉末上出现脚印,那就意味着转世了,如果没有出现脚印,则意味着没有转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在确定了转世以后,首先要确定转世的方向,然后由寺院派出高僧分赴各地秘密寻访灵童,如果找到几个候选人,则需要从中最后确定一个为转世灵童,迎回寺庙,举行坐床仪式。确定转世灵童的方法有很多,首先看面相,灵童的面相就是与众不同,眉目清秀,谈吐气质不凡;其次再来判断是否是某位高僧的转世灵童,这时可能会拿原高僧的一些信物让候选人挑选,挑中信物的则有可能是他的转世灵童;还有比如观察灵童的行为习惯,是否有一些与原高僧特有的行为习惯相符,还有抓阄、作法指定、占卜等等。从清政府开始还开设了“金瓶掣签”的程序,即将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签牌上,放入金瓶里,如果能抽中的话,才是灵童。

在奔子栏吃了午饭以后,在镇上买了一斤李子,老奶奶信誓旦旦地说不酸,结果借了饭店的水龙头洗了之后刚尝了一口,就立即打消了再吃第二口的主意,我愿意相信这只是我个人对酸的定义和老奶奶的不太一样。

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又开始上路了。这回要盘旋而上,直接到达白马雪山了。白马雪山的最高海拔有4290米,是今天的路程中海拔最高的,据说红军长征的时候翻越过这座雪山。从这

里开始,柏油路变成了弹石路,这是为了避免车速过快,以及雨雪路滑造成的事故危险,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一旦开始下雪,路上就格外的危险,需要司机有极高的车技和较好的车况(最好是越野车),否则就容易发生翻车的事故或是汽车抛锚。在人迹罕至的地区,汽车抛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很可能几天时间都没有来往的车辆,由于恶劣天气和供给不足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当然,这里还不算人迹罕至,毕竟这是去梅里雪山的常规线路,而且是从中甸县城到德钦县城的公路,路上还是能时不时看到同伴。

过了奔子栏后不久,就到了一座山的高点,这是一个观赏金沙江的著名的绝佳位置。在山顶上往下远远地望去,只见金沙江绕着一座标准的圆锥型的大山形成了一条半圆形的河带,点缀着河岸上与河带平行的柏油路国道(属于四川),构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奇观,相信很多人都在杂志或电视上看到过这副画面。

离开壮丽的金沙江后,大概开了一个多小时,不知不觉云雾已经开始在身边做伴了。除了迷茫的雾气,偶尔能朦朦胧胧地看见牧场的帐篷,还有满山遍野的紫色小花,司机说这就是小杜鹃,云雾飘渺中还依稀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恍若梦境一般。不一会,有一种叮叮当当的声音越来越真切,仿佛就在身边,放眼望去,发现了两只牦牛正站在公路旁的悬崖边上,正准备走下悬崖,叮叮当当的声音就来自于它们脖子上挂着的铃当。看着这么陡峭山崖,我吓出一身冷汗,真担心它们会摔下去,师傅哈哈大笑,说牦牛是不会摔下去的,它们都是登山高手,不论多陡峭的山,不论有没有路,它们都是来去自如,正因为如此,牦牛的活动范围很大,有一些调皮的牦牛会离开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觅食,为了找到这些调皮的牦牛,主人不得不在它们脖子上系上铃当,以便晚上收队的时候能够追寻着铃当声找到牦牛。哦,原来是这样……

给这两个可爱又调皮的牦牛拍了几张照片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真想看看它们是如何“走下”悬崖的。没过多久,就来到了一个牧场,估计这是那两个牦牛的大本营,真能跑啊。其实,高原牧场只有在夏天是使用的,由于牦牛是喜寒动物,夏天的时候山下气温太高,牧民就会将牛赶到高原地区来放牧,等到秋天的时候再把它们带回家里的牧场。因此牧民在高原牧场的住所一般都是简陋的帐篷,仅在夏天放牧的时候临时居住用的。

过了一会到了一个类似休息站的地方,司机停车让我们下来。公路旁的石墩上赫然刻着“海拔4290米”,这就是本次旅程的至高点了。路旁有几个帐篷和几间泥瓦房,还有一些混凝土建筑,看来这是方圆几十里一个比较大的聚集区。有一些藏民正在搭建一间泥瓦房,可能是将来替代帐篷的。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已经下起了小雨,由于雾气很重,能见度不及20米,公路、帐篷、草地、牦牛、满山遍野的紫色的杜鹃花,连成雾朦朦的一片,加上高原反应带来的眩晕感,如果不是铃当声在耳边时近时远地想起,我的感觉将会是那么的不真实。我艰难地呼吸着,努力体会大自然的力量和成为这里一分子的感觉。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藏獒。藏骜个子较大,耳朵较长耷拉着,看起来比较凶猛,藏獒的毛跟羊相似,有两层,外层是粗毛,内层是绒毛,毛的颜色以深棕色、黑色居多,这样可以帮助藏獒抵御严寒的气候。

师傅说,真正的藏骜对人是很温顺的,但是对野兽很凶猛。现在藏民家中一般也都养有藏獒,用来看家护院,保护牧场的牲畜和财产不被野兽侵害。

早年藏区还有不少纯种的藏獒,然而自从上世纪以来,很多游客(包括老外)把藏獒带出藏区,带到中国内地或国外,试图让藏獒在当地生存并繁殖。但是大部分的藏獒都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相继死去,导致藏獒的数量日益下降,到今天真正保留远古血统的藏獒已经濒临灭绝。现存的“藏獒”绝大部分是藏獒与当地的普通藏狗进行杂交的后代。据说整个中国现存的纯种藏獒数量不超过一百只,其价格也高达一千万人民币以上之多,真是令人咋舌。话说回来,我眼前的藏獒应该不太纯种,因为它对人不停地狂吠,更不让人接近了。

离开了梦幻一般的白马雪山后,下一目的地就是德钦县城的飞来寺了。飞来寺是观赏梅里雪山的场所。

很多人不远千里专程来看梅里雪山,但大多却抱憾而去。因为梅里雪山在多数时间里都是云雾缭绕,即使在无雨的冬季。当地居民都很少能见到她的真容。有的旅者在山下住过1个多月,看到梅里雪山也只不过寥寥数次而已。据说,能看到梅里雪山,尤其是主峰卡瓦格博峰的人都是和佛教很有缘分的人。于是梅里雪山之旅,就成了无数人的梦想之旅。

关于梅里雪山有太多的故事和传说,最悲壮的莫过于1991年中日登山队的遇难。梅里雪山至今无人能够登顶。在藏族人心目中,梅里雪山列为神山之首,不要说攀登了,就连挖土、用手指都是不敬的行为。当地藏民对外来人员试图攀登梅里雪山的行动非常不满,甚至愤怒。当时中日联合登山队准备登顶时,山下公路上曾跪满了附近村镇藏族群众,乞求神山显灵。难以解释的是,原本晴朗的天空阴云密布,开始下雪。没过几天,一场少有的巨大雪崩发生了,将17名登山队员全部埋在了雪下,至今飞来寺灌木丛中还保留着十七勇士纪念碑。2001年迪庆州人大正式立法,不再允许攀登梅里雪山。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利用法律来捍卫尊严的山。

梅里雪山还有一个传说,就是这里不欢迎日本人。如果有日本游客,尤其是日本旅游团来的话,梅里雪山一定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不露出一丁点面目。不知道是真有那么神,还是国人因看不到雪山而迁怒于日本人,但是一般好像都挺准的,再加上中日登山队的遇难事件(其他登山队虽然没登上,但都没有遇难的),越传越神了。

我们到达飞来寺观景台的时候,天还下着小雨,远远地看见了很多盛装打扮的藏民,他们看到我们以后就开始载歌载舞,站在路旁夹道相迎。师傅说,这是当地居民自发迎接贵客的礼节。真是太令人感动了,我相信这绝对不是什么商业化的产物,因为整个梅里之行不需要任何门票。

飞来寺观景台有很多白塔,白塔是藏民重要的祭祀场所,常年都有人祭拜,香火不断。这里专门有人在旁边提供祭祀用品,我们学着藏民往火炉里加了松枝松叶,撒了青稞,添了酥油,随后在烟雾缭绕中顶礼膜拜。

由于下雨,云雾很厚重,因此至此都没有能看到梅里雪山,很遗憾。

从观景台到飞来寺还要车行半个多小时,其中要穿过德钦县城。飞来寺的旅馆挺多,沿着公路一字排开。“梅里往事”似乎人气最旺,一楼的餐吧看起来很干净,生意很好,可惜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没有房间了,所以随便找了一家住下,好像是160一个晚上,标间(不要抱很高期望,只不过是有卫生间和电视而已)。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宾馆刚开张,但是要从公路往半山腰爬一会,这就注定了它生意不可能好,因为谁也不愿意多走一步路,何况是爬坡。在旅馆安顿下来已经是5、6点了。公路旁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越野车,不断地有放牧归来的牦牛经过,叮叮当当的声音此起彼伏,晚饭的炊烟袅袅升起,游客都在旅馆门前聊天说笑,小孩们欢天喜地地嬉笑逗骂,而我能做的就是坐着喘气。

由于旅途比较劳累,高原反应一直没有消退,只要多走几步路,尤其是爬坡,就会气喘吁吁,心跳过快。虽然旅馆到飞来寺只要步行1公里,还是打消了去溜达溜达的想法,老老实实地保留体力吧。

过了一会雨停了,但直到这时,依然没有看到梅里雪山,始终有云雾围绕着,只是偶尔能依稀辨别出卡瓦格博的轮廓,观看夕阳下的梅里雪山是没戏了。希望明天能够看到传说中的日照金边。

晚餐是在一家藏民开的旅馆吃的。点的是牦牛火锅,据说味道非常纯正,还喝了青稞酒。牦牛肉没有膻味,很新鲜,青稞酒不是很烈,后味有点甜,总之,晚餐还不错,吃得很饱,费用也不贵,大概人均40元。

吃完晚饭,已经是八九点了。到梅里往事溜了一圈。本来喝点饮料什么的,结果发现那里的

服务生都忙着自己烤火(晚上很冷),没人招呼,桌上也没有菜单,其他客人也都是安静地各管各的,有上网的(梅里往事是那里唯一能上网的旅馆),有看书的(有书架自己去翻),有聊天的,有看电视的,就是没人理睬我们,似乎一切都要自助,可能这就是梅里往事的风格吧,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如同在自己家的感觉。

梅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是观看梅里雪山的记录片,所有的旅馆到了晚上八点多都开始播放,记录片讲述了91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雪崩和中日登山队的遇难纪实。每个游客都很认真地观看,并且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了,明天要六点起来看日出,如果能看到的话。

第三天:

早上6点10分爬起来,往窗外一看,只看到雾蒙蒙的一片,继续倒下睡觉。直到8点再起来,依然是雾蒙蒙的,比昨天更甚。唉,这次看来是无缘见到梅里雪山了。难道是因为上天想让我们再一次去梅里的缘故吗?

师傅劝我们再住一天,先去明永冰川。明永冰川在梅里雪山里,从飞来寺出发要花2个小时的车程到一个村子,然后再从村子步行或骑马2~3个小时上山到冰川。明永冰川据说是史前遗留下来的很古老的冰川,景色非常壮观,而且海拔不高,不会有太强的高原反应。当天可以返回飞来寺,这样的话第二天就可以再试试运气。

可惜我们的后续日程安排已经排满,如果再多留一天,后面的行程就要全部打乱。所以我们还是放弃了,抱着遗憾离开了飞来寺。也许,来过了就够了。

回程跟来程的路线一样。云雾还是很厚重,但是天已经放晴。途径白马雪山的时候能依稀看到远处的残雪,与蓝天接壤的雪峰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山坡上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不断地有雪水汇成的小溪从林间奔涌而出,小溪翻起洁白的浪花一如雪峰的鲜亮。置身其中,不禁令人遐想起绿野仙踪的童话故事,这种原始古朴的美,是如此地沉静,如此不动声色,让我无法用语言去形容。也许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地感受和体会。

盘山公路上时常会碰到牛群羊群,所有的车都很自觉地给它们让路,耐心地等它们经过了以后才过去。在城市里看不到的文明,这里全都有。

除了牛羊之外,时常有猪屁颠屁颠地在公路旁跑来跑去。奇怪的是,高原上的猪都是黑色的,师傅说,只有黑色的猪能适应高原的气候,高原上完全是原生态,没有污染,所以猪都是散养的,自己会觅食,主人也不用担心猪吃到不干净的东西生病。

在奔子栏吃中饭的时候,还碰到了几个小和尚坐在公路边打扑克,这些小和尚也太不用功研读经书了,这样是考不上喇嘛的哟:)。

到达县城附近的时候已经下午3点了,我们决定去纳帕海(30元)和松赞林寺(30元?)。纳帕海很大,成群的牛羊点缀着整个绿色的草原,徐徐的和风中充满着新鲜的粪便的味道,很纯正的乡土气息。蓝天下的白云,在草原上形成斑斓的阴影。远远的有一些人在打桩,拉隔离绳,师傅说这是为了明天的赛马节的赛道做准备,赛马节是香格里拉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各村寨都会派选手参赛,而老百姓则盛装打扮前来为自己村子的代表选手加油。

纳帕海也给游客提供骑马服务,于是从马夫那里挑了一匹看起来很温顺的马,骑着往草原深处走去。草原上扎堆地聚集着不同的马群、牛群和羊群,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牲口,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和端详它们。一时兴起,还下了马想要跟牛亲近一下,可惜有些牛脾气很倔,一旦接近它们,立刻警觉并且摆出防卫甚至进攻的姿势,赶紧溜之大吉。

从小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着自己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任何时候在马背上鞭子一挥,马就脱缰而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纵情驰骋,又或者跋山涉水,从高山上一路飞驰而下,跃入激流,溅起很高的浪花,,啊,又做白日梦了。

大概神游了一个多小时后离开了纳帕海,前往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是香格里拉(也是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拥有众多的佛教信徒。前面也说

到,藏传佛教的修行僧必须自己解决吃住的问题,所以一般送孩子去当和尚的家庭都是比较宽裕的,因为要为他们在寺庙附近造房子,还要找人照顾他们的起居。松赞林寺外林立着密密麻麻的房子,规模堪比一座小镇,可以看出这里的僧人的数目之多。

在高山的至高点,就是松赞林寺了。屋顶金光灿灿,熠熠生辉,与远处的田野和沼泽相呼应,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非常纯净和安详。也许是将近傍晚时分,游客和朝拜的信徒不是太多,而和尚们也是松懈下来,打牌的打牌,闲聊的闲聊,还有玩跷跷板的,有个和尚还很仔细地告诉我们怎么进去,后来才知道那是逃票的线路。这让我想起去苏州寒山寺的时候,拦在门口冷冰冰地伸手要门票的和尚来,同样是和尚,咋差别就这么大呢。

进入松赞林寺之后,正好碰上在拍摄节目,几位体形彪悍的长发有型酷男身着亮闪闪的藏袍,在表演朝拜,吸引了很多游客围观。也许是太精彩了,就连老鹰都来凑热闹,呼呼地在空中盘旋,甚至驻足守望。(下半年看了CCTV中青歌唱赛,才赫然发现获得原生态唱法二等奖的“香格里拉组合”就是他们!)

在主殿供奉着许多德高望重的高僧的雕像,听一位导游的介绍说,其中包括了达赖和班禅的师傅,五世和六世达赖,还有迪庆第一任州长。进入大殿的时候有几条规矩,比如说要左脚进右脚出;要按顺时针方向游览;还有女游客不能进入厨房等等。我都一一遵守了。

从松赞林寺出来以后,直接回到天界神川大酒店入住。这次订的是藏式标间,550RMB/天。房间非常有藏族特色,有藏式的床和餐桌,还有吊顶和窗帘,虽然比前一天小了一些,但是依然物有所值。

经师傅的推荐,决定晚上进行藏民家访(80元),去藏民家中观看歌舞表演。虽然有商业化的嫌疑,但是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活动了。

由于时间不宽裕,所以在酒店放好行李以后匆匆忙忙地去吃晚饭了。这次是到古城门口的一家藏式餐厅吃的,我记得点了炸牦牛肉,里面放有薄荷叶,这个是藏区最经典的菜式。我当时只觉得比较特别,后来我回上海以后再去衡山路吃“西藏餐厅”,就觉得虽然那些菜很精致,可怎么都比不上香格里拉的好吃。

我们赶到藏民家中的时候,节目已经开始了,晚会在一个藏民家的二楼举行,参加的似乎是好几个旅游团,有上海的,甘肃的,四川的,广西的,,,现场还提供了一些吃的东西,包括炒青稞、青稞酒、奶干、青稞粉、酥油茶等等,都是当地的特产,但是我唯一比较适应的是青稞酒,其他的,,,

节目还是非常精彩的,这一大家子人都是能歌善舞的,老的小的轮番上场,唱歌跳舞,好不热闹,还有很多互动的环节。主持人很会搞气氛,汉语说得也很好,应该是在外地生活过的,后来他自己还唱了“拉萨酒吧”。家里的女主人长得很漂亮,叫大卓玛,嫁给了两兄弟(注意:这是藏民特有的一妻多夫制度,法律允许的),还有几个帅哥,舞跳得很好。最小的一个卓玛大概十几岁,据说是第一次演出,唱了《青藏高原》,非常高亢的一首歌,可是对小卓玛来说,似乎没有任何难度,轻轻松松就唱上去了,可见藏族人民的音域有多高。我记得师傅曾经说过,藏民人人都是能歌善舞,所谓的歌星只不过以此为生罢了,看来真是不假。一个普通藏民家里的歌舞晚会,都能搞得这么有声有色,很有专业难度。

晚会结束以后直接回宾馆睡觉了。今天就到此为止。

第四天

今天上午要去香格里拉的最后一个景点-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然后回丽江。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离县城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里面有两个湖:属都湖和碧塔海,景区最高海拔为4000米左右。这个景区是旅游团的必去之地,因此人很多,最好早点去。

我们早上从县城出发往普达措的路上,看到很多盛装打扮的牧民在公路上往县城走,还时不

时有一些拖拉机,满载着同样也是盛装打扮的牧民往县城方向行驶。师傅解释说,今天是赛马节,是香格里拉地区很隆重的节日,很多村民都赶往纳帕海参观赛马,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或邻居加油纳威。可惜啊,我们今天是肯定要离开中甸,没有机会去观摩盛况了。

普达措的门票很贵,要190元,含车费80元,因为路程很远(来回几十公里),根本没法走,所以这80元是根本没有办法节省的。可恶的是,即使是买了车票,从大门口走到车站也要走将近十分钟,游客多车子少,在上车的时候还要施展在上海挤地铁公交车的本事。

进入景区之后顿时觉得冷飕飕的,虽然是六月的天,很多人把棉袄都穿上了,还拎着氧气罐。但是,普达挫的空气真是好,虽然海拔比县城高很多,可我居然没有高原反应,这可能是因为这里氧气含量比较高的缘故。

车子在每个景点都会停下,游客可以自由上下车。第一个景点是属都湖,海拔3600米。

属都湖是典型的高原湖泊,清澈见底,周围被原始森林围绕,湖面影影绰绰,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宁静。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众多的游客显得很渺小,没有人大声喧哗或嬉笑追逐(当然也是没有力气),大家都在默默地品味和享受大自然最原始的气息。

在湖边逗留了半个小时后,我们离开了属都湖。

从属都湖到碧塔海可以选择走栈道,需时约一到两小时,也可以选择乘坐后续的车子,车程不到半个小时。走栈道可以沿着湖边欣赏风景,而坐车的话就只能看山路和森林了。为了保存体力和节省时间,我们选择了后者。

从属都湖到碧塔海的行车途中要经过一个很漂亮的高原牧场,汽车中途停靠让大家拍照片,上个洗手间什么的。

碧塔海也是一个高原湖泊,比属都湖大,但是没有那么秀美,看起来更像一个实用的水库,湖上有船只行走,总的来说有点失望,也许是属都湖给人的感觉太好了,相比之下碧塔海也就是平平而已。照例游客们的游览路线可以选择栈道或跟车走,此外,还可以选择坐游船,船程约20分钟左右,船票另付,我们选择了坐船。

整个船程平淡无奇,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湖中心的一个小岛,据说那个小岛拥有几千种原始植被,其中不少是在其他地方已经绝迹的珍贵物种。看起来应该是真的,那个小岛被密密麻麻的植被覆盖,似乎没有任何人类的容身之处,而且周围的水可以有效地保护岛上的原始生物不受外界动物的侵略。

下了船以后才发现码头离汽车站还有约一公里的路程,还包括爬山,顿时有点后悔没有直接跟车走。不过这段路程可以经过位于高原湖泊和草原交界的湿地,还有草原上斑斑点点的小黄花相伴,还算不虚此行。就是爬山的时候有点累,有些上了年纪的游客干脆直接就坐在台阶上喘气,抱着氧气罐吸氧。

不可否认地说,普达挫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在这里有数不清的千年古杉和其他原始植被,没有看到丝毫的人工痕迹,这与当地政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大家都很自觉地遵守各种环保的指示,没有人忍心破坏这里美好的一草一木。但是门票实在是贵,而亲近大自然的方式在香格里拉实在太多,如果可以选择,我还是愿意驱车到山里的村庄,啥事也不做,就在那呆几天。

中午时分我们赶到县城吃了中饭,然后前往师傅家的庄园做客。出了县城半个多小时后,车子开上了崎岖的泥山路,渐渐地进入貌似无人区的地方,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了。这时师傅自豪地说,你这会眼睛能看到的土地和树木、牛羊都是我们家的。听得我们目瞪口呆,这个庄园规模超级大啊。。不一会就到了一个岔路,岔路口有个石碑上面写着“香巴拉庄园”,到了,师傅说很多过路的游客都是看到石碑后拐到他们家做客的,一年下来也招待过不少客人。车子开进去还有5分钟,一路上看到广阔的草原、青稞地、牛羊群和菜园……最后来到一个传统的两层楼高的木质藏式民宅前。车才刚停稳,就听到藏獒的狂吠声,可能是欢迎主人来的,我们下车跟藏獒逗着玩了一会。师傅说,晚上有狼出没,他们家的藏獒是用来吓跑狼群

的。狼啊,,,能到这地方来,可见这里多么与世隔绝。。

本来还想去牧场里溜达溜达,可惜天公不作美,开始下起雨来,无奈只能狼狈地进屋避雨。家里只有女主人和师傅的岳母,听说师傅的父母到山上去放牧了,冬天才回来,而几个孩子都去纳帕海看赛马节了。

我们围着火炉坐下闲聊。闲聊中得知,屋子的主体结构都是用圆木所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依然坚固耐用,据说建得好的屋子几百年都不成问题。这样的建筑技术还是文成公主进藏后传入藏区的。还有,按照藏族的传统,女人没有权利坐在火炉旁的(怪不得女主人都没坐),不过我不是藏民,不用遵守这个礼节。

前面说到,曾经有台湾老板开价几百万买下这块地做旅游开发,被师傅拒绝了。师傅说,不是钱的问题,他不能丢弃祖宗留给他的东西,而且他已经习惯了这里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尽管这里荒郊野外,与世隔绝,最近几年才通上水电,政府数次动员他到城里居住,给他补偿金(就是类似于拆迁),都被他拒绝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这里,他要守住这块土地。我们在羡慕他这般世外桃源的生活之余,深深地被他的信仰所感动。他们也许是贫穷的,但也是富裕的。

女主人热情地要招待我们吃喝,我们尝试了农家自制的酸奶。刚一入口我就龇牙咧嘴,实在太酸了,,,后来是一勺白糖一勺酸奶拌着吃,这才吃下。

在品味别样和古朴的文化中,时间愉悦地过去了~

师傅挽留我们在他们家住几天,可惜我们假期有限。。

离开了香巴拉庄园,我们直奔丽江。

再见了,香巴拉庄园,再见了,可爱的藏民朋友们,再见了,香格里拉!

上一篇:攀上玉龙雪山――丽江游记攻略

下一篇:快乐的东北之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