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料的研究

香料的研究

香料的研究
香料的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 化工学院 学院(部)期末考试

文献检索与利用考查方案 方案( A )

专业: 课程代码: 19020027

学号: 姓 名:

每位学生自选题目,查阅文献,写一篇综述性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要求: 1.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keyword,参考文献写全;2.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并附引用外文文献的Abstract 及出处)。

一.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keyword (40分 )

二.正文部分(40分)

三.参考文献(20分)

香料的研究

摘要综述了几种常见的香料及其应用,了解最新香料萃取技术。

关键词合成香料天然香料萃取超声波

Abstract This text introduces new tecknology of extraction the in, application and the common varities of perfume

Key words: sythesis aromatic natural flavor extraction ultrasound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加重注重物质与精神各方面的享乐,而香料不仅会增加食物的的口感,更能带给人清新愉悦的精神享受。本文就介绍几种常见的香料品种及最新的萃取技术和其发展趋势。

1我国天然香料资源开发现状

中国对天然香料植物资源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明朝李

时珍编著的/ 本草纲目0中就编有芳香篇, 共记载各种香料植物三大类218 种。天然香料及其产品曾经是古代中国传统的对外贸易商品。新中国诞生后, 我国天然香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到1999 年底, 全国天然香料植物种植基地已发展到45. 67万公顷, 天然香料产品达240多种, 年创汇额达6 亿美元以上[1], 天然香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部分省、区的新兴产业。

1. 1 天然香料资源的分布

我国是天然香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初步统计含

芳香油的植物就有62 科500 余种, 人工栽培的天然香料植物很多,

从南到北都有香料植物分布, 但天然香料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以

南地区, 以广西、贵州、海南、云南、湖南、广东、福建、四川、湖北等产量最大。据不完全统计, 现已开发利用的近200 种, 亟待开发的约100 种, 其中进行批量生产的天然香料产品品种已达100 多种, 不少产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2], 如广东、广西和云南生产的传统的出口商品八角茴香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 , 中国肉桂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 闻名世界的中国薄荷脑及薄荷素油主要产于江苏、安徽、江西、河南等省; 山苍子油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省; 名贵的桂花资源则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四川、浙江等省。一些国外热带香料植物如香荚兰、丁香、肉豆蔻等也在国内引种成功, 并主要栽培于海南和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天然香料品种还有杂樟油及樟脑、香茅油、姜油、桉叶油、留兰香油等。

1. 2 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十年来, 世界香料行业发展迅速, 香料工业的产值从1990 年的78 亿美元上升到1995 年的96亿美元, 年均增长5% 左右, 到2002 年预计可达130美元, 将保持5% 的年增长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印度等国家将成为世界新的天然香料发展中心[3]。我国在建国以来50多年时间里, 香料工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目前己发展成一个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香料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到1998年全国约有不同经济类型的香料生产企业580 余户, 职工约50 000 人, 年产值100余亿

元。然而目前我国香料产品在世界香料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仅为5% 左右, 与我国12 亿人日的大国地位不相适应。而日本生产的香料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达到12% , 而美国则达到20%。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将给我国天然香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香料工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l. 3 技术开发进展

我国的天然香料提取分离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目前传统的天然植物香料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浸提法、压榨法、吸收法、结晶法等。在这些传统方法提取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经历加热过程,从而导致天然植物香料中某些热敏性或化学不稳定性成分被破坏,令天然香料的独特香韵和风味有所改变。因此,探索新型天然香料提取方法减对有效成分的破坏,有效提取出香成分,使天然植物香料的香气更加纯正,成为了近些年来我国天然香料行业的发展方向,而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便是其中的研究热点。

超声波辅助萃取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强烈空化效应、扰动效应、高加速度、击碎和搅拌作用等多级效应,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加速目标成分进入溶剂,促进提取的进行[4]。超声波辅助萃取与传统的萃取技术相比,具有快速、价廉、高效的优点;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相比,超声波萃取的设备更加简单,可以提取多种化合物,无论其极性如何,因为超声波萃取可用任何一种溶剂;与微波辅助萃取相比,超声波萃取的步骤更少,萃取过程简单,不易对萃取物造成污染,更安全,某些

情况下的萃取速度更快。目前,其中天然植物香料提方面的研究异常活跃,如利用香料植物不同部位香料品质的差异,对其根,茎,叶用超声波萃取已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工业产值[5~9]

2 几种常见香料

2.1天然食用香料

天然香辛料的主要产区在热带国家和地区,但大规模工业生产

仍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方,如南亚和东南亚主产黑,白胡椒,斯里兰卡主产肉桂,中国主产肉桂、八角、茴香、小豆蔻,印度、巴基斯坦生产辣椒和姜黄,牙买加是生姜、众香子的生产基地。香辛料种类很多,也广泛应用于烹饪食品和食品工业中,其主要作用是调香、调味及调色。香辛料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矿物质和挥发油) ,还具有散寒、温中、行气的药理功效。香辛料所含的呈味物质可以刺激味蕾或嗅球,使人产生香、辛、麻辣、苦、甜滋味,在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0~15]

(1)整体物。即原形保持完好的完整香辛料,不经任何加工,如月桂叶、芝麻籽,使用时一般通过在水中与食物一起煮制,使气味和滋味溶于水中,让食物吸收,达到调味的目的,这是最传统、最原始的使用方式,这种方法常见于中式肉制品中,其香味比较纯正,能够提供给肉制品以醇厚的回味。

(2)粉碎物。是香辛料经过晒干、烘干等干燥过程,再经粉碎机粉碎成不同粒度的颗粒状或粉状。使用时一般直接加到食品中混和。

这里面还包括一些预混合香辛料。主要应用于高档的西式肉制品和一些烧烤类的产品,目前品质较好的属应用超低温粉碎技术之产品。

(3)抽提物。将香辛料通过蒸馏萃取等工艺,使香辛料的有效成分—精油,提取出来。通过稀释后形成液态油,使用时直接加到食品中去。目前较好品质的是超临界萃取技术的抽提物,这种提取物是具有香气香味的浓缩萃取物,具有逼真浓烈的香味且速溶, 1份油树脂相当于10份香辛料加到调味香

精中,既能烘托肉香又能增强风味,且耐高温。这种香辛料浓度较高,用量较少,比较逼真。

(4)胶囊型。将提取物放入含有阿拉伯胶和糊精等胶体赋形剂的水溶液中混合、乳化,得到水包油型的乳胶体,最后通过喷雾,干燥,制成有胶层包裹的粉末状制品。具有分散性比较好,抑臭效果好,香味不易挥发,产品不易氧化,质量稳定的特性。

(5)吸附型。是使香辛油吸附在食盐、乳糖、葡萄糖或淀粉钠等赋型剂上的

一种类型。产品易氧化,香气易挥发,因此在贮存和使用时要多注意。

目前,食用香精香料市场最流行的健康理念是低糖、低能、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强化和不含添加剂防腐剂,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区别美国流行低脂肪和低能量的产品,英国流行低脂肪的产品,而亚太地区则强调不含添加剂的食品。低脂、低能量、低糖食品的饮食消费趋势使消费者主动避免食用不同形式的脂肪和糖类。逐渐增强的健

康意识令消费者考虑的还有低钠,非致敏性无乳糖,无谷蛋白无抗菌素激素等。在食用香精香料行业,开发适合功能性食品的香精香料将成为发展趋势。辛香料精油、树脂普遍具有的抗氧化能力使其在香精香料配方中的比重将继续增大玛氏公司的研究表明巧克力能够增加体内的多酚类物质,尽管巧克力对人体心脏健康的关系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了巧克力有利于健康的论断。因此,巧克力在香精特别是咸味香精配方中的比例将会不断加大。kansas州立大学的在几年前发现一些辛香料有抑制微生物的特性。现在美国癌症研究院,已经对辛香料和中草药的抗癌功能进行研究,发现八角,姜黄等有抗癌作用。

2.2合成香料

2.2.1 藿檀酯的合成

藿檀酯具有木香香气, 并有广藿香和岩兰草香韵, 适用于香皂洗涤剂等日化香精, 也是木香型香水的理想香基。杨奕梅等[ 16]利用单环单萜烯含量90% (质量分数, 下同)的工业双戊烯经过超强酸异构化制出A -松油烯(含量40% 以上)的粗产品, 在精制或者不精制的条件下再与丙烯酸甲酯在催化剂中回馏反应可合成藿檀酯。

2.2.2香芹酮的合成

香芹酮又名葛缕酮, 主要用于食品香精, 也用于医药口腔清洁剂。香芹酮主要天然存在于留兰香油、薄荷油、兰桉油等70多种精油中。陈慧宗

等[ 17]把工业双戊烯通过精馏, 得到双戊烯含量为80% ~ 84% 的原料, 分别用一步法和三步法来合成香芹酮:

一步法常用的催化剂有钯[ 18]、醋酸钴, 向含适量的双戊烯、醋酸及醋酸钴的溶液中通入氧气,在45~ 50 e 之间搅拌18h, 蒸去剩余醋酸, 水洗, 乙醚萃取, 减压蒸馏, 收率40%。

三步法, 双戊烯与亚硝基氯化物在10摄氏度下反应2 h , 加入5% 草酸溶液回流至反应液p H 值为0. 7~ 0. 9 , 继续回流2 h , 得到香芹酮肟, 乙醚萃取, 10% 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 蒸去溶剂, 减压蒸馏得到香芹酮, 收率39% 。

2.2.3香芹醇的合成[ 19]

香芹醇可用于留兰香香精、化妆品, 也用于其它香原料。由双戊烯通过生化氧化生成香芹醇,转化率可达90% 。

2.2.4 橙花酮的合成

用dl-孟烯- 1为原料合成橙花酮。此化合物具有香柠檬和橙汁类似的香气、稳定性好、耐碱耐晒, 可以取代部分天然橙叶油、橙花酮, 有顺反之别, 顺式橙花酮香气香浓, 反式异构体几乎无气息,

但香气与其旋光性无关。工业双戊烯经氢化生成对孟烯- 1 , 经酰化后得到的是左旋顺式橙花酮和右旋反式橙花酮的混合物。

2.2.5由双戊烯制备双戊烯醇(酯)化合物

双戊烯在聚甲醛、乙酸中反应得到醇的异构体, 酯化得到乙酸酯。这些都具有柑橘玫瑰香且有清凉的香气, 可作为调配皂用、洗涤剂香精。

2.2.6 乙酸松油酯的合成[20]

乙酸松油酯是配制薰衣草油、柠檬油、橙汁油等的香原料, 常用于薰衣草、古龙、松针等香精中。由固体超强酸AlCl3-D72催化双戊烯合成乙酸松油酯, 在40~ 60e 下96% 的双戊烯和乙酸反应10h, 产率可达58% 。

3 香精的发展趋势[21~23]

近年来,由于分析仪器不断改进、分析手段大大提高,使得食品中的少量甚至微量成分逐步被发现,研发人员进一步了解了食品中香气、香味的成分,又通过合成手段,开发了大量新的食品香精。科技人员经过努力,将这些新的香精配制到食品香精之中,就开发出了新的香精,如鸡肉香精,就完全采用香料配制而成的。肉类香精的发展非常迅速,品种越来越多,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要比外国,特别是欧洲的香精企业差得很远,国际上比较大的香精企业像奇华顿、IFF 等等全部是国外的,我们要汲取外国企业的长处,来发展我们自己的香精行业,同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要加强,自主研发,为我国的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香精。同时寻求安全无毒的香料原料及合成香料将成为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 1] 刘树荃. 新世纪浅析中国香料工业过去现在与未来[ J] , 国内外香料香精信息摘译,2009,l,l~ 7

[ 2] 吴忠. 中国香精香料行业的现状与预测[ J] , 全国轻工信息周刊, 2001,

(3) : 10~ 11

[ 3] 陈煜强. 世界香料工业动态与未来预测[ J] , 香精香料化妆品, 1997, ( 4) : 17~ 34

[ 4]李婷,侯晓东,陈文学,豆海港,仇厚援.超声波萃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1883190.

[ 5] 陈晓颖.用GC/MS法比较姜黄挥发油的两种提取方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17(4):293 -296.

[ 6] 仝其根,郭爱贤.高良姜油树脂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3):73 -76.

[ 7]刘洪玲.超声波辅助提取郁金挥发油及其化学成分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876-1877.

[ 8]张振凌,冀春茹,李军,郭丽萍,宋乃亮.超声提取对当归流浸膏中化学成分的影响[J].中成药,1997,(2):1-2.

[ 9] 丁玉萍,邱琴,崔兆杰,李强,刘雷.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与超声波溶剂萃取法提取千年健挥发油的研究[J].时

珍国医国药,2006,17(4):533-536

[ 10] GlesniM. M. , Seyyedain &Ardebili . Natural and simulated2

meat flavours [ J ]. Critical Review 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01, 14(4) : 154~158

[ 11] 廖劲松,齐军茹. Maillard反应与食品风味物质[J ]. 中国

食品添加剂, 2005, (3) : 51~54

[ 12]Durmm T . D. , etal . [ J ]. Agric Food Chem, 1991, (39) :

336~3391

[ 13] Wasserman A. E. . [ J ]. Agric Food Chem, 1972, ( 20) :

737~740

[ 14] G . A. Tucker, L. F. J. Woods . Enzymes in food processing(2) [M ]. 160~165

[ 15] W illis A. W. , Scott T . K . . Methods in Enzy mology . Biomass PartA, Cellulo se. Academic Press, Inc. 1988.

[ 16] 杨奕梅, 邹志平. 工业双戊烯直接合成藿檀酯工艺的研究

[ J]. 林产化工通讯, 2007, 36( 2): 16 - 18.

[ 17] 陈慧宗, 朱柳生, 李希成. 利用工业双戊烯合成香芹酮[ 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9, 13( 4): 15 - 18.

[ 18] MULDER, PATR I CI US P J , VAN H, et a.l Process for the prepa - ration of carvone v ia palladium-catalyzed oxidation of li monene :

WO, 9912880A1[ P]. 1999- 03- 18 .

[ 19] WOUTER A D, W ITHOLT B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rans -carveo: l EP, 120 556A1 [ P]. 2001- 05- 15 .

[ 20] 吴晓刚, 冯娟. 固体超强酸催化双戊烯酯化反应研究[ J]. 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7, 13( 4): 17 - 19 .

[ 21] 闫小燕, 杨平平, 郭玉蓉, 等. 苹果醋饮生产工艺的研究[ J].

中国调味品, 2009, 34(12) : 78?80.

[ 22] 周雪松, 律丹, 胡世辉. 沙果果酒生产发酵工艺及研究[ J] .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 3) : 62 ?63.

[ 23] 钟旭东, 程芝. 蒎烯环氧化及其产物的催化异构化的

研究.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3, 13(3) : 177~ 182

中药香料大全-食品天然香料大全

中药香料大全-食品天然香料大全 一、什么是香料? 香辛料这一术语指的是广泛用于食品的物质;它们或有强烈的香气,或有刺激性的味道,或可用于着色,或可用于提高食欲,或有利于消化。概括地说,现通常所指的香辛料大都是香料植物的干燥物,它们可以是植物的根、花、蕾、枝、皮、叶、果等,它们能给食物带来特有的风味、色泽和刺激性味感。香辛料在中国食品和烹饪界可统称为香料。 二、香辛料的种类有哪些? 1、以芳香为主的香辛料,如大茴香、罗勒、芥子、黄蒿、小豆蔻、丁香、肉桂、芫荽、莳萝、茴香、肉豆蔻、洋苏叶等。 2、以增进食欲为主的香辛料:如生姜、辣椒、胡椒、芥末、山萮菜、花椒等。 3、以脱臭性(矫臭性)为主的香辛料,如大蒜、月桂、葱类、洋苏叶、玫瑰、麝香草等。 4、以着色性为主的香辛料,如红辣椒、藏红花、郁金等。 国家技监局于1991年公布的国家标准中规定了42种我国常用的香辛料的技术标准。 三、火锅底料炒制时为什么要施放香料? 首先,是呈香、增香和抑臭的需要。重庆火锅,特别以“老火锅”为代表的传统火锅的底料 生产,以牛油、辣椒、花椒、姜、蒜、豆瓣为主材,不施放香料,靠厨师掌握火

候来确定底料的 呈香度,特别是依靠牛油熟化后的呈香,但牛油本身具有腥臭味,仅靠姜、蒜等物料不能有效的 抑制牛油的臭味。因此,重庆老火锅给人的感觉只是厚重、油腻,而缺乏香味,而我们研制的火 锅底料香料中按科学配方将数十种天然香料有机组合,添加于火锅底料中起到抑臭、去邪、呈香、 增香的作用。 其次,是防腐、灭菌、留香的需要。火锅底料在炒制过程中由于高温的作用,物料中绝大部分细菌已经灭杀,但底料中的水分不可能完全炒干,因此,底料冷却后在贮存和待用过程中,当水与空气发生接触后,会使底料逐渐发生氧化、霉变、酸败等现象,严重影响火锅底料的品质,甚至不能使用,我们研制的火锅底料香料中配有的成份如丁香、千里香、豆蔻、肉桂等具有很强的灭菌、防腐的作用。为保持火锅底料质量和留香、延长保质期提供了保证。 第三,饮食保健的需要。食客在食用火锅时,往往会因烫涮方法不得当,将未烫熟的菜品吃下,往往导致腹泻,也有些食客胃肠因对辛辣食品产生过敏反应也会导致腹泻,或者一些食客因自己的身体状况,如脾胃虚寒、肾阳衰微、肠寒滑泄、感冒等原因吃火锅会产生不适状况。根据药食同源,医食同源的原理,我们在火锅香料中加入了如豆蔻、砂仁、霍香、排草等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料,对食客在进食火锅中产生的不适具有良好的去寒、温中、化湿、止泻的作用。 四、为什么要在兑锅时添加香料? 首先,是增香的需要。我们知道在火锅底料炒制时施放香料,其香料中成份是起到抑臭、增香、防腐、药疗的作用,其中的增香作用是随着火锅烫涮过程中缓释出来,具有持久性。但食客是迫不及待的,他们在进食火锅之前对香味就有很高

植物中天然香料的提取及香料成分分析预习报告

植物中天然香料的提取及香料成分分析 预习报告 摘要植物中蕴含大量天然香料,报告就天然香料的基本知识与分类的进行简单介绍。简明分析了蒸馏法、压榨法、浸提法和吸收法四种提取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以及分离方法。为更好的对香料成分进行分析,报告介绍了关于香料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天然香料肉桂油水蒸气蒸馏成分分析 目录 1.香料的基本知识 (2) 1.1香料的定义 (2) 1.2香料的分类 (2) 1.2.1天然香料 (2) 1.2.2合成香料 (2) 2.肉桂油的结构和特点 (2) 2.1肉桂油的来源 (2) 2.2肉桂油的结构 (3) 2.3肉桂油的特点 (3) 3.天然香料的提取方法 (3) 3.1蒸馏法 (3) 3.1.1水蒸气蒸馏法 (3) 3.2压榨法 (4) 3.3浸提法(萃取法) (5) 3.4吸收法 (5) 4.香料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6) 4.1检验项目 (6) 4.2检验方法 (6) 4.2.1相对密度的测定 (6) 4.2.2折射率的测定 (6) 4.2.3乙醇中溶混度的确定 (7) 4.2.4酸值的测定 (7) 4.2.5酯值的测定 (8) 4.2.6重金属的测定 (9) 4.2.7红外光谱测定 (10) 参考文献 (11)

1.香料的基本知识 1.1香料的定义 香料是一种能被嗅感嗅出气味和被味感品出香味的物质,是用以调制香精的原料。植物性天然香料也称植物性精油(essential oil),是由植物的花、叶、茎、根和果实,或者树木的叶、木质、树皮和树根中提取的易挥发芳香组分的混合物。 1.2香料的分类 以原料的来源可划分为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 1.2.1天然香料 指以动植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经过简单加工制成的原态香材,其形态大多保留了植物固有的一些外观特征,如香木块、香木片等;或者是利用物理方法从天然原料中分离出来的芳香物质,其形态常为精油、浸膏、净油、香膏、酊剂等。自然界中现已发现的香料植物有3600余种,得到有效利用的约400余种。植物的根、干、茎、枝、皮、叶、花、果实或树脂等皆可成香。动物香料多为动物体内的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约有十几种,常用的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4种。 1.2.2合成香料 合成香料是以煤化工产品、石油化工产品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取的有香味的化合物。目前世界上合成香料已达5000多种,常用的产品有400多种。 合成香料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官能团分类,例如可分为酮类香料,醇类香料,酯、内酯类香料,醛类香料、烃类香料、醚类香料、氰类香料以及其它香料;另一种是按碳原子骨架分类,可分为萜烯类、芳香类、脂肪族类、含氮、含硫、杂环和稠环类以及合成麝香类。合成香料工业已成为现代精细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2.肉桂油的结构和特点 2.1肉桂油的来源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性大热,味甘辛,具补阳、温肾、祛寒、通脉、止痛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等,肉桂含1% 左右的挥发油,其中桂皮中的油含量最高,主要成分为肉桂醛,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增强胃肠蠕动、利胆、抗肿瘤等作用。他们大量用于视频、饮料、果糖、化妆品和香料工业,是一种很重要的芳香油。

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

有机合成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 姓名 孙浩 班级 B090703 柜号 Y21 实验日期 2011-06-21 室温 28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erkin 反应原理和芳香族羟基内酯的制备方法。Perkin 反应,是指由不含有α-H 的芳香醛(如苯甲醛)在强碱弱酸盐(如碳酸钾、醋酸钾等)的催化下,与含有α-H 的酸酐(如乙酸酐、丙酸酐等)所发生的缩合反应,并生成α,β-不饱和羧酸盐,经酸性水解即可得到α,β-不饱和羧酸。 (2)、实验中掌握用薄层层析法监测反应的进程,熟练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主反应: 本实验采用改进的方法进行合成,用水杨酸和丙二酸酯在有机碱的催化下,可在较低的温度合成香豆素的衍生物。这种合成方法称为Knoevenagel 合成法,是对Perkin 反应的一种改变,即让水杨醛与丙二酸酯在六氢吡啶的催化下缩合成香豆素-3-甲酸乙酯,后者加碱水解,此时酯基和内酯均被水解,然后经酸化再次闭环形成内酯,即为香豆素-3-羧酸。 三、药品试剂、操作步骤 实验装置: 六氢吡啶 H OH O O O OEt OEt O OEt O O H 2O CH 3CH 2OH O OEt O O ONa ONa O O ONa O OH O O

实验器材及药品: 圆底烧瓶,恒压滴液漏斗、布氏漏斗(φ8)、电动搅拌器、旋转蒸发仪、水浴锅、电热干燥箱、三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干燥管、玻璃水泵、温度计(0℃~300℃)、烧杯(500ml)、量筒(100ml)、滴液漏斗(60ml)、电子天平。 水杨醛2.0g (1.7mL,0.016mol),丙二酸乙二酯3.0g (2.8mL,0.019mol),无水乙醇,六氢吡啶,冰醋酸,95%乙醇,氢氧化钠,浓盐酸,无水氯化钙。 试验步骤: A.香豆素-3-甲酸乙酯 1.在干燥的50mL 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1.7mL 水杨醛、 2.8mL 丙二酸乙二酯、10mL 无水乙醇、0.2mL 六氢吡啶、一滴冰醋酸和几粒沸石 2.装上配有无水氯化钙干燥管的球形冷凝管后,在水浴上加热回流2 h。 3.待反应液稍冷后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12mL 水,置于冰水浴中冷却,有结晶析出。 4.待晶体析出完全后,抽滤,并每次用2~3mL 冰水浴冷却过的50%乙醇洗涤晶体2~3 次,得到的白色晶体为香豆素-3-甲酸乙酯的粗产物,干燥后产量约2.5~3.0g,熔点91~92℃。可用25%的乙醇水溶液重结晶。纯香豆素-3-甲酸乙酯熔点93℃。 B.香豆素-3-羧酸 1.在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上述自制的2 g 香豆素-3-甲酸乙酯,1.5gNaOH,10mL95%乙醇和5mL 水,加入几粒沸石。 2.装上冷凝管,水浴加热使酯溶解,然后继续加热回流15min。 3.停止加热,将反应瓶置于温水浴中,用滴管吸取温热的反应液滴入盛有5mL 浓盐酸和25mL 水的锥形瓶中。边滴边摇动锥形瓶,可观察到有白色结晶析出。 4.滴完后,用冰水浴冷却锥形瓶使结晶完全。抽滤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压紧、抽干。干燥后得产物约1.5g,熔点188.5℃。粗品可用水重结晶。纯香豆素-3-羧酸熔点为190℃(分解)。本实验约需7~8 h。 四、操作重点及注意事项

香精成份分析检测

香精成份分析检测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苹果香精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正己醛、异丁醇、乙酸异戊酯、正丁醇、反-2-己烯醛、正己醇、反-2-己烯醇、2-甲基丁酸乙酯、反-反-2、4-己二烯醛、苯甲醛含量的检测。 2.方法提要 待测香精中各组分被气相色谱分离,向香精中加入4-甲基-2-戊醇作为内部标准,根据峰面积来确定各组分的含量。 3. 试剂及仪器条件 3.1 香精标准品: 3.2 4-甲基-2-戊醇作为内部标准(ISTD); 3.3 氮气,纯度≥99.999% 3.4 气相色谱仪:GC-2010Plus带有FID检测器; 3.5 毛细管色谱柱:DB-WAX 30m×0.25mm×0.25um;

3.6 精密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7 色谱条件: a)温度: 柱温:毛细管程序升温:40℃保持10min,10℃/min升温至140℃,保持2min,再以10℃/min升至200℃,保持2min。 气化室温度:190℃; 检测器温度:230℃; b) 气体流量(35ml/min):载气(氮气,纯度≥99.999%); 进样方式:分流;控制方式:压力104.2kPa;线速率35.3cm/sec; 总流量:34.1ml/min;柱流量:1.48 ml/min;尾吹流量:30ml/min; 氢气:47.0ml/min;空气:400.0ml/min;分流比:20; c)保留时间 在上述检测条件下,14种香精标准品保留时间见表9-1; 表9-1 14种香精标准品保留时间(min) 上述操作参数是典型的,可根据仪器情况对给定操作参数作适当调整,以期获得最佳效果。4. 操作步骤 4.1 标准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品至50mL容量瓶中,用50%丙酮溶液定容至刻度,配成高浓度储备液。然后根据需要稀释成三个梯度的工作液,用4%乙醇-水溶液稀释。在配制工作液时加入浓度相等的内标物4-甲基-2-戊醇。标品经0.45um水相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4.2 样品处理:吸取一定体积的内标物储备液至50mL容量瓶中,用香精定容至刻度。其中内标

合成香料的定义及发展

合成香料 工艺142周宇杰 摘要:合成香料也称人工合成香料,是人类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模仿天然香料,用不同的原料,经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途径制备或创造出的某一“单一体”香料。可以说合成香料的安全性甚至比天然提取物更有保障,合成香料可以看作是天然香料的工业制造版本,和自然界生成的“天然产物”也并没有什么差异。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社会,我国合成香料产业虽面临挑战,但也在富有活力的成长着,相信不远的将来,必将能见证到其蓬勃发展。 关键词:人造合成香精应用 正文: 第一章:人造香料的定义 而所谓的人造香料(也称人工合成香料),是人类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模仿天然香料,经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途径制备或创造出的某一“单一体”香料。而目前世界上合成香料已达5000多种,常用产品有400多种,该香料工业已成为精细有机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合成香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官能团分类,可分成:酮类香料、醇类香料、酯、内酯类香料、醛类香料、烃类香料、醚类

香料、腈类香料和其他香料;二是按碳原子骨架分类,可分为:脂肪族类、芳香类、萜烯类、合成麝香类及含氮、含硫、杂环和稠环类等香料,可谓多种多样。 第二章:发展历史 最早的制造合成香料是在1834年,人工合成了硝基苯,之后发现了冬青油的主要成分是水杨酸甲酯,苦杏仁油的主要成分成分是苯甲醛,并且成功用化学方法合成了这些香料。在1868年人们又合成了干草的香气成分香豆素,随后紫罗兰酮和硝基麝香等也相继出现,这些发现成为了合成香料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而由于天然精油生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上有机化学工业、合成香料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合成香料发展迅速,一些原本来自精油的萜类香料如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柠地醛等已先后用半合成法或全合成法投入生产,产量相当可观。此外,还有一系列在自然界未曾发现的新型香料如铃兰醛、新铃兰醛、五甲基三环异色满麝香等陆续出现。更是得益于调香师的努力,调香也逐渐由自然派向真实派、印象派、表现派、表现派与真实派相结合发展,直到目前它还在不断向前发展,等待着人们继续摸索、创新。 而中国合成香料的生产发展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上海、天津等地较为集中。生产所用主要原料有香茅油、山苍籽油、芳樟油、黄樟油、柏木油、松节油、蓖麻油、杂醇油、芳烃和酚类等。大小产品共600余种,其中香兰素、香豆素、苯乙醇、洋茉莉醛和人造檀香

天然香料论文作业

天 然 香 料 的 历 史 简 介 、 分 类 及 其 制 作 工 艺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设 09-1班 姓名:关帅 学号:540902010109

一、天然香料的简介: 天然香料是指以动植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经过简单加工制成的原态香材,其形态大多保留了植物固有的一些外观特征,如香木块、香木片等;或者是利用物理方法(水蒸气蒸馏、浸提、压榨等)从天然原料中分离出来的芳香物质,其形态常为精油、浸膏、净油、香膏、酊剂等,如玫瑰油、茉莉浸膏、香荚兰酊、白兰香脂、吐鲁香树脂、水仙净油等。 自然界中现已发现的香料植物有3600余种,得到有效利用的约400余种。植物的根、干、茎、枝、皮、叶、花、果实或树脂等皆可成香,例如,茉莉、熏衣草取自植物的花;豆蔻、小茴香、鸡舌香取自果实部;甘松、木香取自根部,檀香、降真香取自木材;龙脑、乳香取自树脂。动物香料多为动物体内的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约有十几种,常用的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4种。 首先来看看天然香料的历史。古代人类使用的都是天然香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发展合成香料。玫瑰,茉莉, 晚香玉,香根和鸢尾。等仍是目前流行的花香型天然植物香料,也是素心兰型和东方香型等各种日用香精的重要成分.天然动物香料品种较少,主要有麝香,龙涎香,海狸香和灵猫香等.一般分为浸膏,净油,精油,压榨油,单离香料,酊液和香树膏七类. 天然植物香料是由植物的花、叶、茎、根和果实,或者树木的叶、木质、树皮和树根中提取的易挥发芳香组分的混合物。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考虑到化学合成物质的安全性及环境问题,化学合成香料的用量逐渐减少,而天然香料的应用日益广泛。天然香料以其绿色、安全、环保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钟爱世界天然香料产量正以每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中国拥有丰富的植物性天然香料资源,有500余种芳香植物广泛分布于20个省市,但由于提取加工工艺落后,香料资源只有部分被开发利用,很多植物性天然香料只能做到初步提取,而且收率和纯度都较低;甚至有一些产品被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这不仅导致中国市场植物性天然香料紧缺,而且严重浪费中国的宝贵资源

香料香豆素的合成

合成香豆素工作任务 1.香豆素简介 香豆素,熔点:71℃,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天然的黑香豆、肉桂、薰衣草等植物中,具有强烈的新鲜干草香气,类似黑豆、巧克力香气,全球年产合成香豆素约2000吨左右,主要应用在香皂、化妆品和烟用香精中,在橡胶、医药、电镀等制品中,可用作去臭剂、增香剂和光亮剂,用途极为广泛。 2.香豆素产品开发项目任务书 11.2 合成香豆素工作任务分析 11.2.1合成香豆素分子结构的分析 ①香豆素的分子式:C 9H 6O 2 ②香豆素的分子结构式: O O 不难看出,目标化合物基本结构为苯并环结构(氧杂萘环),其中并环由不饱和内酯构成。 11.2.2香豆素的合成法路线分析 逆向合成分析:拆开内酯环,得到α,β-不饱和酸衍生物,继续拆开双键,可得芳醛和乙酸酐。 相应的合成路线是以水杨醛、乙酸酐为原料,通过珀金(Perkin )反应制得香豆素。 O C H H C H C O O H OH CHO + CH 3O O CH 3C O Perkin 2 O O 11.2.3 文献中香豆素合成的常见方法 目前香豆素的生产方法较多,典型的主要有: 合成路线一:水杨醛法(珀金反应),与设计路线同。 CH 3COONa O CHO H O O CH 3C O + CH 3O O 该路线工艺简单,收率尚可,为传统香豆素合成方法。 合成路线二:邻甲苯酚法,合成路线如下: + (CH 3CO)2 O O O H C H C O O H O CHO H

此法合成步骤多,而且要用到剧毒的光气,有很大弊端。 还有其他一些合成路线的报道,如美国有人用苯酚和丙烯酸甲酯直接合成香豆素等。综合起来,目前珀金反应合成香豆素具有较大优势,近年来对香豆素合成研究的重点仍集中珀金反应的催化剂上。 下面我们将从水杨醛法合成路线出发,将合成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找出一条相对合适的合成方案,并按此方案进行合成来实际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假如采用其他的合成路线,请同学们沿此思路自己剖析,应该不难找出合适的合成方案。 11.2.4香豆素合成过程单元反应及其控制分析 Perkin 缩合反应、内酯化反应是合成过程实施的关键反应,要做好香豆素的合成,就必须对Perkin 缩合反应、内酯化反应过程的情况作详细了解。 1. Perkin 反应过程分析 (1)Perkin 反应 Perkin 反应是不含α-氢的芳香醛(或不含α-氢的脂肪醛)与脂肪酸酐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缩合,生成β-芳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反应。反应通式如下: ++ArCHO (RCH 2CO)2O ArCH=C-COOH R RCH 2COOH 反应实质是酸酐的亚甲基与醛进行羟醛型缩合。碱性催化剂一般是与所用脂肪酸酐相应的脂肪酸盐,有时使用三乙胺可获得更好的收率。羧酸盐属弱碱性催化剂,反应温度要求较高(150~200℃)。水杨醛与乙酸酐缩合即是Perkin 反应的一种。 (2)香豆素Perkin 反应的机理 现有的资料表明,在香豆素合成过程中,Perkin 缩合反应、内酯化反应是在“一锅”中完成的,反应机理为亲核加成反应,具体如下: CH 3C OK CH 3C O + K + 离解 CH C O + CH 3C O O CH 3C O CH 3C O OH + CH 2C O O CH 3C O 氢转移 OH CHO + CH 2C O O CH 3C O C H C H C C O O CH 3 OH (1) +C H O C H H C O C O O CH 3 OH H H O C H C H C O C O O CH 3 OH ; (2) C H H C C O O CH 3 H 2O +H C H C OH + CH 3C OH OH OH 水解 (3)

国内外香精香料市场概况及分析

国内外香精香料市场概况及分析 香料香精工业是为加香产品配套的重要原料工业。香料是调配香精的原料;香精广泛配套于食品、饮料、酒类、卷烟、洗涤用品、化妆品、牙膏、医药、饲料、纺织及皮革等工业。 除香水之外,香精在不同加香产品中的用量只有0.3-3%,但它对产品质量确起着优劣的重要作用,因此香精被称为加香产品的“灵魂”。香料香精的特点是: 品种多,产量小,专用性、配套性强,用量少作用大,一地生产多地使用(包括国际),既含精湛技术,又具高超艺术,故香料香精工业是非工业发达国家所不及的一个特殊的工业,是早已国际化的产业。 一、国际香料香精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日用品品质要求愈来愈高,工业的发展,消费品的拉动,加速了世界香料工业的发展。1990年国际上合成香料和食用、日用香精的总销售额为78亿美元;1995年则发展到96亿美元;2000年达到121亿美元;2001年达到127亿美元;2002年全球香精香料的销售额达到151亿美元,其中香精约占41%,香料约占35%,芳香油和芳香化学品各占12%。根据美国Freedonia Group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香料香精2004年预计需求额将达到184亿美元,增长速度约 5.4%。 从整个国际香料香精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实际情况看,具有以下特点: 1、高度垄断 自90年代以来,全球香料工业逐步实现了高度的垄断,从1997年、2000年、1998—2000年和2001-2002年十大香料公司的销售情况(表一至表四)可以看出,全球十大香料公司1997年总销售额达76.12亿美元,几乎占全球总销售额的76%,2000年十家销售额为73.75亿美元,约占全球121亿美元总销售额的61%。据林产化工网报道:2002年十家香料公司的销售额约达97.5亿美元,约占总销售额的64.5%以上。而这十大香料公司都集中在西欧、美国和日本,从三

香料香精分析技术研究

香料香精分析技术研究(图) 1 前言 一般来说,香料是具有特殊香气的天然或合成有机化合物,香精则是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含有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有时也含有适宜的溶剂或载体)的混合物。香气是香料的“灵魂”,香气研究,其目的之一就是鉴定原料或产品香气中起作用的化合物。对香料及其用来制造香料的原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最基本的关于香料原材料和赋香产品的化学信息,并为人们在原材料利用和产品开发中科学利用、合理调配这种香气物质提供科学依据。化学和越来越进步的仪器方法(例如: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光谱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使香料香精分析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有关香料香精的主要分析范围与目的包括:研究从天然来源(如香精油)或合成来源化合物成分组成、含量、以及从生物特性和经济特性上判别香气质量,以发展可能的新香料化学品;天然与合成香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香料香精组分稳定性的测定及功能性质的研究;对规章限制的物料进行专门的鉴定,如用于安全性试验等;模拟天然香料组成,配制新型香精,剖析某些受人喜欢的赋香产品香气成分,以借鉴于新型赋香产品开发上;对香气成分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扩展其应用领域,如气味污染、昆虫信息素、烟雾、动物分泌物气味成分等鉴定。制造香料的原材料、含香料的产品,一般形成香气成分的种类繁多,含量不多,而且化学、物理性质都不尽相同,这给香气成分的分

析带来一定困难,但由于现代分析技术的进步,已获得了许多这方面的 信息。香料香精分析一般包括样品预处理、香气化合物的采集、浓缩、分离、鉴定(含定量)、综合评价等步骤。 2 香气成分的采集与浓缩 2.1 样品的选择与预处理样品的选择应明确所进行研究的目的,通常选择的样品还要有代表性,考虑采样季节,贮藏条件、加工方式等。采集样品中香气和香味成分前,需要将被研究的样品进行预处理(除非 是粘度低的液体),预处理包括下列工序:研磨、均化、离心、过滤或挤压。固体样品可以和水进行均化,制成浆状物,在样品进行预处理时,应避免热、光或空气的氧化,以及由于细胞结构的破坏而发生的酶与前驱体的作用,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在CO2或N2气流中捣碎样品,在均化前将酶钝化或在均化后立即钝化,如水果的均化,Drawert等[1]人曾建议在甲醇存在下进行,预处理的样品宜放入密封的充满N2的瓶中,在-20℃下保存直到使用。

我国香精香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香精香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陈媚妮(200904090118) 摘要:我们常根据色、香、味、形来衡量食品的质量好坏,其中香仅居次位,可想而知,好的香味能强烈的控制人的食欲,使人一闻到就想吃。在食品的这个大家庭中,赋予食品香味的主要是香精香料。香精香料的特点是品种多,产品小,专用性、配套性强,用量少,作用大。香精在日化、食品、烟、酒等工业中有十分广泛的作用;香精香料工业作为一个原料配套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香精香料是现代社会人类高质量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本文主要帮助大家认识香精香料,以及其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香精香料天然香料成就问题展望 一、认识香精香料 香料是一种能被嗅觉嗅出香气或被味觉尝出香味的物质;香精是以香料为原料,由人工合成的模仿水果和天然香料气味的浓缩芳香油。它是一种人造香料。 根据香料来源,可将其分为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两大类。目前已知的天然香料有3000多种,所谓天然香料是指从各种天然植物的花果叶茎根皮或动物的分泌物中提取出来的致香物质。而合成香料更是多达7000余种,并且新的品种还在不断涌现。香精是将多种香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工艺,经调配而得到的具有一定香型的香料混合物。香精按其溶剂性质可分为水质香精、油质香精、乳化香精和粉末香精等,而微囊香精也正在科研开发当中,在我国食品市场上尚很少见到。【1】 二、我国香精香料工业取得的成就 目前世界上香料品种约6000种,我国生产的香料就有1000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香精香料生产国。总的来说,我国香精香料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具体来说,出口贸易额不断扩大;从完全依靠进口到部分产品能大量出口;从小作坊式生产到工业化生产;从仿制到开发;从进口设备到专业设备的自主设计制造;从感官评价到使用高精仪器检测;从拜师学艺到培训专业人才;从野生资源采集到引种栽培和建立基地等,已使中国的这一新兴工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我国的食用香精应用最为广泛,饮料冷饮占据一大部分市场,如奶饮料市场中水质香精的广泛应用,还有随着花色奶的科研创新,香精的用量进一步增大,并且为了克服水质香精易挥发、留香时间短的问题,一些油质香精已在奶类食品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油质香精主要应用于糖果、饼干、糕点等烘烤食品中,这主要是由于油质香精能耐高温、留香时间长的原因。油质香精和水质香精的不同点就在于油质香精大多以丙三醇等脂溶性物质做溶剂,而水质香精主要以酒精等水溶性物质做溶剂。【2】又比如比较畅销的水果饮料像果粒橙、农夫果园等,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浊度,为了使果汁饮料的色泽、外观看起来更能为人所接受,口感更厚实,留香更长久,我们选择加入了乳化香精。乳化香精的载体一般都是良好的乳化剂,使得香精更容易溶于各类食品中。再比如粉末香精,它一般以麦芽糊精作固体载体,其应用正在迅速增长,尤其在调味香精方面。 几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我们的所有深加工食品中,都可以看到香精的影子。” 三、我国香精香料工业存在的问题

软饮料2常用的原辅料4次课

教案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附记 1.1 天然甜味料 (1)商品食糖和蔗糖 商品食糖是饮料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没有它就不能生产饮料制 品。商品食糖是从甘蔗或甜菜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蔗糖具有吸湿性,当含不纯物时,吸湿性增加。正常水分含量下,30℃ 时保存白砂糖的相对湿度不应超过75%。 蔗糖的标准和质量评定 质量标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 质量要求和评定 基本要求:纯净度要高、食糖成分的含量、水分、清净度 评定:感官评定、理化鉴定 蔗糖的加工性能 溶解性:低温下也有比较大的溶解度。 粘度:受温度和浓度的影响。在预先配置糖液备用时,以55% ~ 58%浓度较适宜。甜度:10%时有最适浓度,20%时为粘稠、浓厚不 易消散的甜感。 水解和褐变 (2)葡萄糖 种类:结晶葡萄糖、无水α-葡萄糖、无水β-葡萄糖果汁饮料以 12~13%的葡萄糖代替蔗糖,甜度不降低。 葡萄糖作为甜味剂的特点: 能使配合的香味更为精细无蔗糖那样令人不适的浓甜感(20% 以上)有较高的渗透压,约为蔗糖的2倍固体葡萄糖溶解时吸热,给 人以清凉感在蔗糖中混入葡萄糖,有增效作用。 (3)果糖 (4)果葡糖浆 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90%的果糖糖浆55%的果糖糖浆 (5)糖醇类 山梨醇:在食品工业中,有良好的清甜爽口性与吸湿性,是制 取口香糖或其他功能性食品的好原料;不提高血糖值。 木糖醇:甜度约为蔗糖的70%-80%,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 麦芽糖醇:由麦芽糖还原制得的一种双糖醇。甜度约为蔗糖的 85%~95%。几乎不被人体吸收,是健康食品的一种较好的低热量甜 味料。大量摄取可产生腹泻。 (6)糖苷类 甜菊苷:从甜叶菊叶中提取得到;甜度为蔗糖的200~300倍, 热稳定性强。着色性极弱,不易分解,属于非发酵性甜味剂;溶解速

天然香料的定义及发展

天然香料 工艺142 周宇杰 1404110226 摘要:因为天然香料有合成香料无法替代的独特的香韵,以及大多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所以从古至今天然香料在香料香精产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香料的发展史。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香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香料化妆品、日用化学品、糖果、食品和烟酒等制品以及其他人民生活必需品数量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增加香料的产量,扩大品种和提高质量。而我国幅员辽阔,可以利用的天然香料种类较多,特别是我们广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合理发展、利用这些天然宝库,力争使天然香料有一个较好的发展,是我们目前应当抓住的一个机遇 关键词:香料天然时代应用分布

正文: 第一章:天然香料的定义 天然香料是指来源于自然界的、保持原有动、植物香气特征的香料,大多以芳香植物的含香器官、组织或是泌香动物的腺体分泌物为提取原料,采用粉碎、冷磨、压榨、发酵、蒸馏、萃取以及吸附等物理和生物化学方法进行提取加工而成,因此天然香料又可分为动物性天然香料和植物性天然香料。 动物性天然香料品种相对比较少,只有十几种,主要有麝香、龙涎香、灵猫香、海狸香等,但它在天然香料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作为定香剂使用,价格高。而植物性天然香料与动物性香料来源于动物腺囊所不同,它是由植物的花、果、叶、茎、根、籽、皮或者树木的木质茎、叶、树根和树皮中提取的易挥发芳香组分的物质,例如,茉莉香、熏衣草香取自植物的花;豆蔻、小茴香、鸡舌香取自果实部;龙脑、乳香取自树脂。如今天然香料被广泛应用在化妆品等中,主要还是因为天然香料中含有多种类型、多种功效的成分,进而通过添加到化妆品中,使化妆品可以拥有不同的味道、功效和作用。[1] 第二章:古代使用历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遗产积淀丰厚,香文化源

植物中天然香料的提取及香料成分分析预习报告(dandan)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预习报告 实验课程化工专业实验 实验项目植物中天然香料的提取及香料成分分析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及职称梁红(教授)、陈姚(教授) 开课学期2015 至2016 学年第一学期 时间2015 年12 月17 日

植物中天然香料的提取及香料成分分析 预习报告 摘要植物中蕴含大量天然香料,本文就天然香料的基本知识与分类的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蒸馏法、压榨法、浸提法和吸收法等多种取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以及分离方法。为更好的对香料成分进行分析,报告介绍了关于香料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 关键词天然香料肉桂油水蒸气蒸馏成分分析

目录 一、香料的基本知识 (3) 1. 香料的定义 (3) 2. 香料的分类 (3) 天然香料 (3) 合成香料 (3) 3. 提取天然香料的一般方法 (3) a. 水蒸气蒸馏法 (3) b. 浸提法(萃取法) (4) c. 压榨法 (5) d. 吸收法 (5) e. 超临界萃取 (6) f. 分子蒸馏 (6) g. 微波法提取 (6) 二、肉桂油 (7) 1.来源及用途 (7) 2.主要成分的物理性质 (7) 3. 肉桂油特点 (7) 三、香料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 (8) 1.标准样品、溶剂和辨香纸 (8) ①标准样品 (8) ②溶剂 (8) ③辨香纸 (8) 2.香气评定的方法和步骤 (8) 3.各种指标的检测方法 (8) 附录(实验方案) (9) 参考文献 (10)

一、香料的基本知识 1. 香料的定义 香料,英文一般用spice,指称范围不同,是一种能被嗅觉嗅出香气或味觉尝出香味的物质,是配制香精的原料。具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能用于调配香精的化合物或混合物。按其来源有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按其用途有日用化学品用香料、食用香料和烟草香料之分。在化学工业中,全合成香料是作为精细化学品组织生产的。 2. 香料的分类 以原料的来源可划分为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 天然香料 指以动植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经过简单加工制成的原态香材,其形态大多保留了植物固有的一些外观特征,如香木块、香木片等;或者是利用物理方法从天然原料中分离出来的芳香物质,其形态常为精油、浸膏、净油、香膏、酊剂等。自然界中现已发现的香料植物有3600余种,得到有效利用的约400余种。植物的根、干、茎、枝、皮、叶、花、果实或树脂等皆可成香。动物香料多为动物体内的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约有十几种,常用的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4种。 合成香料 合成香料是以煤化工产品、石油化工产品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取的有香味的化合物。目前世界上合成香料已达5000多种,常用的产品有400多种。 合成香料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官能团分类,例如可分为酮类香料,醇类香料,酯、内酯类香料,醛类香料、烃类香料、醚类香料、氰类香料以及其它香料;另一种是按碳原子骨架分类,可分为萜烯类、芳香类、脂肪族类、含氮、含硫、杂环和稠环类以及合成麝香类。合成香料工业已成为现代精细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提取天然香料的一般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萃取法;压榨法;吸收法;酶法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分子蒸馏;微波法提取。 a.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是指将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粗粉或碎片,浸泡湿润后,直火加热蒸馏或通入水蒸汽蒸馏,也可在多能式中药提取罐中对药材边煎煮边蒸馏,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蒸馏而带出,经冷凝后收集馏出液,一般需再蒸馏1次,以提高馏出液的纯度和浓度,最后收集一定体积的蒸馏液;但蒸馏次数不宜过多,以免挥发油中某些成分氧化或分解。本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道尔顿定律,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学作用的液体混合物的蒸汽总压,等于该温度下各组分饱和蒸气压(即分压)之和。因此尽管各组分本身的沸点高于混合液的沸点,但当分压总和等于大气压时,液体混合物即开始沸腾并被蒸馏出来。 水蒸气蒸馏法只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此类成分的沸点多在100℃以上,与水不相混溶或仅微溶,并

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文献

中药学专业毕业环节 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二O一五年三月

1 香豆素概述 香豆素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根据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可分为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和其他香豆素等。 1.1 简单香豆素 简单香豆素是指仅在苯环上有取代,而且7位羟基与其6位或者8位没有形成呋喃或吡喃环的香豆素。取代基可以是羟基、甲氧基等。如伞形花内酯、当归内酯、七叶内酯都属于简单香豆素。 1.2 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是指香豆素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8位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的一类香豆素化合物。若7位羟基与6位异戊烯基形成呋喃环时,结构中的呋喃环、苯环和α-吡喃酮环处于一条直线上,则称为线型呋喃香豆素。若7位羟基与8位异戊烯基形成呋喃环时时,结构中的呋喃环、苯环和α-吡喃酮环处于一条折线上,则称为角型呋喃香豆素。 1.3 吡喃香豆素 吡喃香豆素是指香豆素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8位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吡喃环的一类香豆素化合物。若7位羟基与6位异戊烯基形成吡喃环时,结构中的吡喃环、苯环和α-吡喃酮环处于一条直线上,则称为线型吡喃香豆素。若7位羟基与8位异戊烯基形成吡喃环时时,结构中的吡喃环、苯环和α-吡喃酮环处于一条折线上,则称为角型呋喃香豆素。 1.4 其他香豆素 不属于以上三类的香豆素皆属于此类。主要是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的香豆素化合物和香豆素的二聚体、三聚体等。 2 香豆素的性质及应用 香豆素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中,于19世纪20年代第一次从零陵香豆中分离获得[1]。随着分离、分析技术、合成方式和研究手段的进步,人类对香豆素的了解逐渐加深,提取与合成也趋于方便、高效、快捷。至今,人们已可从自然界分离或人工合成香豆素其衍生物共计1200余种[2]。由于其结构简单、易合成、具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香料、医药、农药等

关于化妆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关于化妆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调查成员:王丽洋 调查时间:2012-6-2 调查方式:网上收集二手资料,二手资料调研,深度访问 调查背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妆品市场也得以迅猛发展。1987年我国化妆品市场的销售额仅为10多亿元,1991年增加到40亿元,1993年猛增为90多亿元,近年来平均年增长率都达到50%.,化妆品市场越来越壮大,外国进口产品也不断涌入国内,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消费者状况和消费者心态,市场的未来发展等问题,我对化妆品中国消费市场进行了这次调查,从中我对化妆品市场的概况进行了分析。 调查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人们对化妆品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外国进口品牌也越来越被国人认知,可是外国化妆品需要上税价位会高。 化妆品行业整体趋势 全球化妆品行业的零售额达253亿美元,而且持续5年强劲而稳定的增长趋势,尤其从1997-2000年,以每年11.7%的增长率递增。另一方面,据分析家预测,虽然化妆品行业近几年来销售业绩节节上升,但就整个行业来讲缺乏革新的观念,因此无论是生产者还是销售者都面临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品位的危机。 虽然近5年来化妆品行业不断涌现新品,但大多数只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加入护肤的成分而不是在配方上有所突破,因此,在全球化妆品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生产商和销售商

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各式各样女性美容时尚杂志及广告也成为推动化妆品行业革新的一个重要因妆品牌争先恐后推出其新品牌,其中脸部化妆品表现最为出众,占全球销售市场

35%的份额,比较著名的品牌有露华浓的Skin lights和Shin-brightening系列,LVMH旗下的纪梵希也准备推出两到三款星级产品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口红又是整个脸部化妆品中占有率最大的一部分,达30%,市场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各品牌相继推出的各式口红是市场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销售业绩,许多生产商还选定了中老年消费群,推出抗衰老口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使用及携带方便是另一个重要的市场因素,许多二合一及三合一的化妆品是近5年来市场的热卖品,表现出众的有妮维雅含维他命E及芦荟的三合一彩妆品。一些外形小巧的化妆品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成为化妆品市场的又一类畅销品。如2000年和2001年,化妆品厂商们把目标集中在20岁以下和20-25岁的年轻顾客。 2001年是化妆品市场的丰收年,一些加入了植物萃取精华及清爽配方的化妆品无论在大众还是高档品牌市场都大受欢迎。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地方购买,价格也会有所不同,在美国药店出售的价格为40.72美元的化妆品在百货公司可能只需要29.05美元,因此人们更愿意去百货公司购买化妆品。 分析家们同时还指出另外一个影响化妆品市场的因素:广告宣传中的产品意识不够强。随意翻开一本化妆品杂志,除去产品名称及广告宣传标语,都是千篇一律的美女,再加之现在的化妆品所含原料成分均是大同小异。因此消费者很难从中找出产品差异,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 谈到产品原料,全球香精香料的供应已从原来的50%缩减到20%,因为不含香精成分的化妆品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一些生产能力薄弱的小化妆品生产企业也在这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了。 排名前5位化妆品牌美国(2001) 品牌市场占有率% 1、倩碧(雅诗兰黛) 10.3

香精香料知识 (1)

香精香料在日化行业的应用 香料香精在日化行业中,仅仅起到赋香的作用。香料香精作为产品的一个成分,她的安全性和对配方的稳定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同时,作为一般的消费者,产品的香气是他们判断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加入产品中香精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以下,我贴一篇选自由汪氏父子和香料行业一些老前辈们(如黄致喜)共同编写的《日化调香术》中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这篇文章从调香的角度阐述香料、香精的持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希望对大家在今后的选香过程中有所帮助。 香料、香精的持久性,稳定性的安全性 香料、香精的质量,除表现在其香韵和扩散能上外,它们香气的持久和稳定程度,在加香成品中是否会引起变色、变质或影响其使用效果以及对人体是否安全无害等问题,也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调香工作者在香精处方时必须根据加香成品的特点要求,慎重地选择合适的香料品种和恰当的用量,并且要在通过应用试验,取得符合各方面的要求后,才可定方。不然,有些香精在初配时,香气持久性减退,或是留香时限缩短、或是影响加香成品的色泽和使用效果,甚至导致人体某些器官或肤发的损害等等。这此问题,对调香工作者来说,都应予以严肃认真的注意。换句话说,也就是加香成品,不能由于香精的使用而引起不后果。 我们知道,香精是由香料(有时还有辅助原料或溶剂)组成的。一般地说,如果选用香料的品种与数量都恰当,基本上可以判断该香精的各项质量情况,但是,香精在配制成后,在储存过程中或在加香介质(基质)中,各个香料之间、香料与介质(基质)中的组成份之间,往往会发生物理化学的变化。其中有些变化会影响该香精的香气持久性、稳定性、甚至安全性,调香工作者不可对此忽略。 持久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对于香精来说是三个联系起来的要素,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考察,其中尤以持久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 持久性 在调香技艺中,香气的持久性或留香能力是与定香(保香)作用密切有关的。所谓香气持久性,是指香料或香精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压力、空气流通度、挥发面积等),于一定的介质或基质中的香气存留时间的限度。换言之,也就是留香能力。时限长者持久性强(留香久长),短者持久性弱(留香短暂)。除了特殊的原因或要求外,我们总是希望持久性越强越好,留香越久越好。消费者对加香成品的香气要求,往往也是这样的。不过,对调香工作者来说,仅仅是香气持久还不能认为完好,还要使香气尽量长久地保持其原来的香型或香气特征,才为上乘。 一种香料香气持久性的强弱,人们可以用嗅感评辨法,也可以用嗅感评得出结论。考察香精香气持久性的强,弱或久暂,特别是在加香成品中时,就要比香料复杂得多了。因此,正如前面已经讲述过,这里不单纯是香气的时限,而且还有它的香型或香气特征的稳定或持久性问题。如只用仪器测试,是难于得出满意的结论。目前,用人的嗅感去评辨香精(包括在加香产品中的)持久性(包括稳定性),仍是较简便、快速而有效的途径。当然我们可辅以顶空分析(Head space analysis)的结果来综合评定。 香料香气的持久性,大体上与它们的分子量(或平均分子量)大小、蒸气压的高低、沸点(或熔点)的高低、化学结构特点或官能团性质、化学活泼性等有关。一般地认为,持久性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