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律协培训班培训课件之二民商审判疑难问题

市律协培训班培训课件之二民商审判疑难问题

市律协培训班培训课件之二民商审判疑难问题
市律协培训班培训课件之二民商审判疑难问题

市律协培训班培训课件之二:民商审判疑难问题

2009年4月25日安庆市律师协会业务培训班

第一部分 公司法中的疑难问题

一、设立中公司的民事责任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确认

三、股权转让中的审判实务问题

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五、公司解散与清算

第二部分合同法部分疑难问题

1、一般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2、债务加入问题

3、合同解除问题

4、表见代理与职务行为的关系

5、金融机构借款合同中约定复利应否保护

6、企业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的效力认定及责任承担

第三部分、担保法中的疑难问题

一、私立学校、医院、幼儿园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否具有保证人资格

一、设立中公司的民事责任

(一)、设立中的公司的法律地位

通常把从订立设立协议或制定公司章程时起到公司设立登记完成前的公司雏形,称之为设立中的公司。这个期间,一般而言终止于公司成立之日即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如果公司成立不了的,就到确定公司不成立之日;至于起始的时间,目前还有不同的看法,多数人主张从签订公司章程之日开始,但也有人主张从全体出资人或发起人签订的设立协议并生效之日开始。

关于设立中的公司的法律地位。我国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根据有关行政法规及规章的规定,是承认设立中的公司的,例如,国务院《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36的规定,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各级计划部门批准的新建企业,其筹建期满一年的,应当按照专项规定办理筹建登记,实际上认可了设立中公司的存在。

(二)、设立中公司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效力及其民事责任

出资人或发起人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必然会以自己的名义或者以拟设立的公司名义,与其他经济组织或自然人进行一些民商事行为,例如为了有必要的经营场所而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建造房屋或者签订租赁合同而承租房屋,为建造房屋而征用土地以取得土地使用权,购买原材料、交通工具等。那么,所订的合同效力如何认定?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如何承担?公司法对此均未作任何规定。

1、关于公司在设立过程中与其他主体所进行的民商事行为的效力。有人认为设立中的公司尚未取得法人资格,不得享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故设立人以成立后的公司名义所为民事行为无效;也有人认为所签订的合同需要由成立后的公司对其效力进行追认,因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我们认为,不论发起人是以拟设立公司的名义,还是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如果不存在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强

制性规定情形的,原则上说所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但其效力所及的主体应作具体分析。

2、关于公司设立行为民事责任的承担。

(1)、公司发起人或出资人以拟设立的公司的名义与其他民事主体签订与公司设立有关的合同,根据设立中的公司是拟设立的公司前身,与成立后的公司在实质上归属于同一体,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关系即系成立后公司的法律关系的理论,因此,发起人或出资人实施的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在公司成立后,应当直接归属于公司。即债权人可以以公司为被告,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法院系统征求意见稿第2条第1款)。但,例外的情况是:发起人或出资人假借拟设立的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其目的是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而将债务转嫁给公司,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应由行为人自行承担,而不应由成立后的公司承担(《法院系统征求意见稿》第2条第2款)。

(2)、公司发起人或出资人在设立公司过程中以自己的名义与其他民事主体签订合同的,则上应当由合同签订人自己承担责任。但,如果在公司成立后,公司明确接受合同的,如董事会通过决议接受或将接受合同的决议通知对方;或者成立后的公司已实际上享有了履行合同权利或者履行合同义务的,那么,合同相对人可以请求发起人或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征求意见稿》第1条)。公司成立后不能清偿设立公司过程中所产生的债务,债权人请求发起人和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征求意见稿》第2条3款)。

(3)、公司不能成立时设立行为的民事责任承担。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出现一些原因,如资金未能按时足额募集,创立大会未按期召开,公司设立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以致设立公司不能实现发起人之间合同或章程所要实现的目的,公司设立成为不必要等等,导致公司最终不能成立。公司不能成立时,其设立行为所产生的民事责任无法由设立后的公司来承担,这不应有疑问。那么,应由谁承担?承担何种责任?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中的民事责任作了部分规定,但对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成立时,有关责任如何承担未作相应规定。

公司发起人在公司不能成立时,属于一种合伙关系,发起人之间以设立公司为目的而达成的协议是一种合伙协议。因此,按照民法上合伙人责任的要求,公司发起人的设立公司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应由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征求意见稿》第3条第1款)。该责任的承担,不需要以公司发起人有故意或者过失即过错为条件,是一种无过失责任,只要公司设立失败即产生此种责任。

(4)、关于设立公司行为发生的必要费用的承担。在公司成立时,应由公司承担。在公司因故未成立的情况下,有关费用由出资人或发起人按照约定负担;发起人之间没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出资比例承担责任(《征求意见稿》第3条2款)

二、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确认

(一)、认定股东资格的证据

由于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资格的认定无明确规定,审判实践中,对公司股东资格从何时取得,即是缴纳出资取得,还是从在章程上签字取得,或者被登记在股东名册或者依登记注册或者依签发出资凭证取得?认定的标准不一致。

从公司法的规定来看,一个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应具备以下特征:1、在公司章程上签章,表明自己是股东;2、向公司投入资本、履行出资义务;3、在工商登记文件中登记为股东;4、在公司成立后取得出资证明书;5、记载于股东名册;6、在公司中享有受益及管理等权利。这些特征在诉讼中会通过各种形

式的证据表现出来,因而法院应当根据有关证据分析认定有无股东资格。

1、出资。出资者按照设立协议和章程缴纳出资,原则上应当被认定为股东。但不能反过来说,未出资者就不能获得股东地位或资格,从公司法第28条、31条、200条、201条规定看,实际出资是股东的重要义务,但如不出资,并不必然否认其股东资格,而只会导致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因此,不论从对外关系,还是从对内关系看,是否实际出资都不影响股东资格的认定。但从公司内部关系上,如未实际出资,公司可通过调整股权结构或依法减资取消未出资人的股东资格。

2、公司章程。依公司法第25条规定,公司章程应当记载股东姓名、股东权利义务,出资方式和出资额等,股东应在公司章程上签章。依第30条,在公司设立时,要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公司章程。另外,在转让出资而改变股东名称时要对公司章程进行修改。可见,一方面,股东签署章程说明其有作为公司股东的意思表示,那么对内它具有对抗股东之间其他约定的效力,是确定股东权利义务的主要根据,另一方面,经过工商登记核准程序,对外具有公示的效力,是相对人据以判断股东的依据。因此,公司章程对股东资格的认定具有决定意义。

3、工商登记。在司法实务中,往往把工商登记作为确定股东资格的唯一依据,其原因就在于公司法第30条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2条、第3条规定,公司成立必须经工商登记。工商登记是公司成立的法定程序,在工商登记的事项中就包括了股东姓名或名称,于是似乎一旦经过工商登记,使得出资人就具有了股东资格。据此,有人把工商登记行为解释为具有创设股东资格的功能。

那么工商登记的功能是设权性的,还是证权性的?事实上,上述规定本身并不明确。目前占主流的看法是其不具有创设股东资格的效力,本质上属于证权性的登记、宣示性的登记,是为了向第三人宣示股东资格。第三人也有权相信工商登记的真实性,即使登记的事项有误,第三人也可以要求所登记的股东按登记的内容对外承担责任,这是登记的公示性决定的。因此在股东资格认定时,工商登记材料作为证据,其证明力优先。

4、股东名册。公司法第33条规定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名册登记;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其主张行使股东权利。第74条规定在转让股权后,由公司相应修改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但对股东名册的效力未作规定。那么,股东名册与股东资格之间有何关系?

一般来说,股东名册具有权利推定力,股东名册上记载的股东原则上可确认其股东资格。股东名册的记载对公司有约束力。如果对股东名册的证明力提出否认的,须提供反证以证明记载的内容错误。但是需注意的是,将股东记入股东名册这是股东的权利,是公司的义务。公司未置备股东名册,或者股东名册记载事项遗漏或者虚假记载,给股东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征求意见稿》第五部分第1条)。可见,股东名册未记载的股东,并不必然没有股东资格。

5、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一样,只能认为是一种物权性凭证,是证明所持股份或出资的凭证,是认定股东资格的初步证明。也就是说,不能仅以持有出资证明书就认定是股东,没有出资证明书只要出资者能够证明其已经依据公司章程和设立协议缴纳出资,也可能被认定为股东。因此它在股东资格认定中不具有决定作用,只起到证据的作用。

6、关于实际享有股东权利。从逻辑上说,享有股东权利是取得股东资格的结果,而不是其条件或原因。但能否就此来否决以实际已享有股东权利为由而主张股东资格呢?从保持公司稳定性及维护交易的安全及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对实际享有股东权利的当事人,原则上应当认定其资格。

从以上列举的几种证据,大体上按对外与对内的功能指向可分为两类:一是工商登记材料、股东名册,主要对外;二是实际出资的证据、出资证明书及实际享有股东权的证据,主要对内。而公司章程兼有对内和对外的双重性,因此,在运用以上证据认定股东资格时,要注意不同类型的证据有不同的证明力。尤其当上述证据相互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何种证据优先?

1、在处理股东之间的争议时,应优先适用对内的证据,特别是公司章程、股东权利的实际行使来认定谁是股东,实质特征(对内)不明显的,可结合形式特征(对外)加以认定。如签署公司章程且工商登记或股东名册有记载的,应认定具有股东资格。公司章程、工商登记有记载且实际享有股东权利的,即使未出资,也应认定为股东。

2、在股东与公司之间发生争议时,对内的证据,如公司章程、能够证明实际出资或者实际享有股东权的事实证据,应具有优先证明力。如果公司未签发出资证明书或未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起诉主张享有股权并请求公司履行签发和登记义务。公司以其股东名册未记载或未办理工商登记抗辩的,不予支持,因为这都属于公司的义务。

3、在处理公司或其股东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如公司债权人)之间的争议时,应优先适用对外的证据。如果对外的证据之间发生冲突,很难说谁的效力更高,尤其对善意第三人来说,其完全可以相信任何一个有公示力的记载而作出相应的行为。所以原则上应当以第三人主张依据的公示内容认定股东资格,其信赖的可能是公司章程,也可能是工商登记材料。

4、当公司因股东未依约出资致公司注册资本未达到法定最低限额的,属于骗取公司登记行为,应认定公司设立无效。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无论争议发生在何种当事人之间,各出资人均不应被认定为公司股东,应当按合伙关系对内对外承担责任。

(二)、几种特殊情况下的股东资格认定:

1、关于冒名股东。

未经他人同意以他人名义登记为股东的,包括以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名义(死人或虚构者)出资并登记和盗用真实的人的名义出资并登记两种情形。对此,既不能把死人或虚构者认定为股东,也不能把被盗名的人认定为股东。只能认定实际出资人取得股东资格。如公司债权人主张被冒名者为股东并承担责任,不应支持。(《征求意见稿》第21条)。

2、关于挂名股东与隐名股东。

挂名股东或显名股东是指基于与他人的约定,其名下的出资全部或部分由他人投入并由他人享受股东权利的人。相对应的,该实际出资的他人被作为隐名股东。往往有两种情形。

第一,某人想办企业,既想独自经营,又想利用公司的形式(有限责任),为了规避公司法对一人有限公司股东的限制,就借他人名义设立公司。如公司工商登记为两名股东,甲与乙作内部约定:全部出资由甲投入;乙不出资,也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仅仅挂个名而已。这种情况下,公司实为一人有限公司,乙的股东资格不能被认定。

第二,工商登记有两名股东,甲与乙,甲是名副其实的股东,而乙是挂名股东,乙与股东以外的第三人丙(丙为隐名股东)作内部约定:出资由丙投入,股东权由丙享有。出现此种情形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丙为了规避法律对其作为投资主体的限制;二是出于投资经营策略的需要,不想让外人知道其自身的经济状况。在前种原因下,丙的股东资格是不应被认定的。在后种原因下,首先:在丙与乙之间就股东权益发生争议时,例如丙向乙主张要求其转交股息或其他财产权

益的,应予支持,这是因为乙与丙之间的内部约定对签约人有约束力;其次:乙与丙之间的约定对公司无约束力,公司只认可名义出资人或挂名股东即乙,除非公司半数以上的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的出资,且公司认可其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的,可以认定实际出资人享有股权(《征求意见稿》第19条第1款);再次:当乙或丙与其他人债权人就股东资格及责任主体发生争议,应认定乙的股东资格并由乙承担责任,因为工商登记的记载对外具有公示的效力 。

3、在股权转让情况下股东资格的认定:

通过与公司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并办理股权交付和登记手续,也是当事人取得股东资格的一种方式,属于股东资格的继受取得或传来取得。

(1)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后,公司办理了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可视为对受让人股东资格的确认,对公司及其股东均有约束力 。

(2)如受让人已事实上承受了转让方的出资额,实际上已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使股东的权利并承担义务,包括在股东决议上签字或分配公司盈利,有的甚至担任了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但尚未办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手续,也应认定受让人具有股东资格,并受让人可以请求公司将受让人记载于股东名册 。

(3)是否进行工商变更登记不影响受让人股东资格的取得,但公司以外的善意第三人根据工商登记确定股东的,应从保护善意第三人和商法的公示原则出发,作有利于第三人利益保护的认定。其他人不能以股东名册或者股权转让事实与之对抗。理由还是前者有较高的公信力、证明力。

(4)如果股权转让合同约定以办理完工商和股东名册变更登记手续为股权地发生转移的,未办理完毕之前,股权转让不发生法律效力,仍应认定转让人为公司股东。

三、股权转让合同中的审判实务问题

(一)、股权转让合同与股权变动的效力区别

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与股权变动的效力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严格区别的法律概念。从逻辑上看,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在前,股权变动生效在后。因此,合同生效的时间与合同项下权利(物权和股东权)的变动(转移)时间也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如同物权行为独立于债权行为一样,生效的股权转让合同仅产生转让方将其股权交付给受让方的合同义务,而非导致股权的自动、当然的变动。

纵使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倘若转让方拒绝或者怠于协助受让方将合同项下的股权过户给受让方,股权仍属于转让方,只不过受让方有权根据《合同法》追究转让方的违约责任(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解除合同、赔偿损失等)。

股权转让合同并不以股权变动作为合同生效前提。股权转让合同为源,股权变动为流。而且,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时间与股权变动的生效时间之间必然有一个时间差。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时间要早于股权变动的生效时间。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以股权变动尚未发生为由否认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这一点不仅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变动的情形,也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乃至于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情形。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以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股权登记尚未变动为由否认上市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倘若转让方将其持有的同一股权“一女两嫁”,分别与两个受让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这两份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均不受影响。当然,转让方在客观上只能履行其中的一份合同,对另一受让方而言则陷入事实上履行不能的境地,从而招致对后者的违约责任。对于开发商一房二卖案件也应采取类似的裁判思维。对于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来说,也是如此。

(二)、可以取得、但尚未取得的股权可否成为股权转让标的

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以转让方具有股东资格为前提。倘若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后,受让方尚未通过公司内部股东名册变更有效取得股东权,就与第三人订立将自己根据前一转让合同即将取得股权转让给第三人的合同不宜认定为绝对无效的合同,而应认定为《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无权处分合同。根据该条规定,尚未取得股东身份的受让方在订立合同后如果取得了股东身份,从而取得了对该股东权的处分权,则该再次转让合同有效。这样比较符合尽量成全合同当事人、加速股权流转的司法效率目标。

倘若股权受让方办理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获得公司的承认,自然享有股东资格,可以依法将其受让股权转售他人;至于在变更股东名册后是否前往公司登记机关办理股东变更登记,原则上不影响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只不过转让方与受让方均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而已。

(三)、部分老股东之间相互转让股权时,其他股东有无优先购买权

假定某有限责任公司由 5名股东,各自持股20%。倘若 A股东欲将其持有的20%股权转让给B股东,C股东、D股东和E股东可否请求A股东将其所持20%股权切割成四份,每份5%,并将这四份股权分别转让给B、C、D和E四股东?

对此应持否定意见。1993年《公司法》第35条第1款规定:“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2005年《公司法》第72条亦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除了将“出资”改为“股权”之外,基本立法理念并未发生任何动摇。

2005年《公司法》第72条确认的股东优先认购权,仅指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股权时,其他老股东在购买价款和其他股权转让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可以优先于第三人受让股权。换言之,老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仅就老股东向第三人转让股权的情形而言,至于部分老股东之间相互转让股权,则纯属老股东之间的契约自由,没有优先购买权的适用余地,不需其他股东同意,其他老股东对此无权干涉。

(四)、股权转让导致股东人数超过50人时,是否影响股权转让合同和公司的效力?

1、立法争点

1993年《公司法》第20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可见,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最低限为2人,最高限为50人。

2005年出台的公司法为维持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传统法律边界,对于50人的股东上限未作制度突破。

2、解释难点

既然2005年公司法维持了有限责任公司的50人股东上限,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对于股权转让导致公司股东人数超过50人的情况该如何处理?换言之,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将此类股权转让合同解为无效合同,抑或解为有效合同?对于股东人数超过50人的有限责任公司,应否予以解散?

此种情况下的股权转让合同与公司均为有效,人民法院既不能确认股权转让合同无效,也不能判决解散公司。

现行《公司法》并未禁止股东将其股份转让给他人,既然缺乏禁止性规范;

则根据契约自由的精神,不得将该协议视为无效。现行《公司法》仅原则禁止设立股东人数超过50人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并未禁止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多名股东。实践中,由于股权转让金额较高,受让方一对一地购买股权存在难以承受的财力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由转让方将其股权切割成10份甚至100份,然后再将其转让给多名股东。在有些情况下,股东死亡后可能会出现多名继承人共同继承股权、导致公司股东人数超过50人的现象。

人民法院对于股权转让导致公司股东超过 50人的现象不必杞人忧天,公司登记机关对于存续阶段出现的股东人数超过50人的有限责任公司也应当满腔热忱地积极办理股东变更登记,而不得以股东人数超过50人为由而拒绝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法院也可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五)、违反法定程序订立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

1、违反公司法规定程序订立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公司实践中,有的股东在未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或未让其它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情况下,即与股东之外的第三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且有的受让人在合同订立后即进入公司行使股权。对此,股权转让合同是否生效,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其它股东过半数同意或放弃优先购买权的关系如何,目前争议较大。存在无效说、可撤销说、附生效条件说、效力待定说等不同观点。

根据合同法规定,股权转让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类型,除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生效条件外,一般情况下自双方协商一致即成立并生效。

公司法规定的股东的“同意”条款和优先购买权条款属于限制性规定,不属于绝对的强制性规定,故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应作具体分析。

1)、公司其他股东同意转让并放弃优先购买权时,股权转让合同当然生效。

2)、公司其他股东不同意转让或行使优先购买权时,股权转让合同不能都认定为无效。

(1)当事人可依合同约定解除合同。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股权实际转让相对分离,公司或其他股东可以通过不予办理股权登记阻遏合同的履行。

(2)实践中存在公司登记不健全的情况以及受让人实际控制公司而自行办理登记手续等情形。受让人已经实际进入公司并行使股权的,应该慎重对待,可视为公司及其他股东知道并同意股权转让并放弃优先购买权,公司及其他股东以未经股东同意和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而请求法院撤销或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股权转让未经公司登记,也存在有的股东确实不知道受让人实际行使股东权的特殊情形。股权转让须经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或行使优先购买权系法律规定,不存在转让人和受让人不知道的善意情况。当然,违反公司法规定的程序转让股权,损害了公司的人合性和信赖关系,也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同意权和优先购买权。因此,未经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或未让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而订立的股权转让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

2、违反主管部门批准程序订立的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

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的批准程序,主要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第二种情形是国有企业的重要子企业的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会签财政部门后批准。其中,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需预先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虽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33条第1款第2项中作出没有履行批准程序擅自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可以请求法院确认转让行为无效的规定,但法院不应依此认定合同无效,而应当理解为国有股权转让合同欠缺形式要件,根据《合同法》第44条第2款及其司法解释的规

定,认定合同未生效。至于违反内部决策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国有股权的情形,虽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33条规定可以请求法院确认无效。但由于这些“内部决策程序”和“权限”规定具有内部性,从保护交易安全以及转让信赖利益角度考虑,不宜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而应根据《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处理。

3、违反主管部门批准程序的外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均规定这些企业的股权转让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对于未经批准的合同效力怎么认定则没有明确。实践中不无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认定股权转让无效。例如最高法院在(1999)经终第469号案判决中就体现这一观点,其判词中这样表述:“广银公司与裕正公司之间存在转让股份法律关系。但股权转让未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因此,本案所涉股份转让法律关系应认定无效”。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20条第4款,该款规定未经批准的股权转让合同无效。另一种观点认为股权转让合同未生效。即认为合同已经成立,但由于当事人没有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故认定股权转让合同未生效。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起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生效的,依其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9条规定对该规定作出解释,该条规定,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手续的合同,当事人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仍未办理的,法院应认定为未生效。

以上两种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但第二种观点的法律依据更加充分,更符合鼓励交易的价值取向。《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属行政法规,而《合同法》是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其立法层次高于前者,二者冲突时应适用《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对《合同法》所作的司法解释对法院的裁判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因此,司法实践对未批准的这类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六)、附生效条件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

一般情况下,没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股权转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公司实践中当事人约定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条件,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附加形式条件,以合同履行某种形式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如约定合同须经过公证、加盖公章等;

第二种是批准条件,如经过股东会批准或国有股权转让中经主管部门批准等;

第三种是以某一合同义务的履行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如受让人支付转让款、转让人交付公司帐薄和文件资料或公章、转让人办理公司变更登记等作为合同生效条件。

对当事人订立的附条件的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问题,应坚持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下,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确定合同的效力。合同所附条件未成就,合同不生效,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但当实际履行情况发生时,则应维护公司交易安全和秩序,贯彻诚实信用原则并运用适当的法律解释和合同解释方法认定合同效力。

对于合同附加的形式要件条件。我们认为,当事人如果在履行形式之前,开始实际履行的,应根据履行意思表示优于缔约意思表示原则,认定为当事人以实际行为修改合同生效条件,如无证据证明“实际行为”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认定有效,当事人不得事后反悔。我国合同法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

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合同法》第37条规定“采用合同书订立合同,在签字获盖章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附生效条件股权转让合同经由实际履行行为修改获废除,股权转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对于合同附加的以股东会或有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作为合同生效要件的,我们认为,由于该条件本为法律或行政法规所要求,法定条件能由当事人约定设立或排除,不能将其作为合同所附生效条件,不能简单以当事人实际履行作为变更该条件的理由,认定合同生效。但如果合同当事人故意制造人为障碍使合同生效条件没有成就的,当事人只能追究责任方的缔约过失责任。

以合同某一义务的履行作为合同生效条件的,如该条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应认定有效。以合同义务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实际上是当事人赋予履行该义务一方当事人决定合同生效的权利。但如该条件对当事人实现合同目的影响不大,如前面所述账本、公章的移交等,而当事人已经履行了合同主要义务的,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视为条件已成就,认定合同生效。由当事人依照合同追究违约方责任。

(七)、瑕疵股权的转让问题

瑕疵股权主要是公司设立时股东未出资、出资不实以及公司设立后股东抽逃资金等形成的出资瑕疵股权。出资瑕疵股权转让涉及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瑕疵股权责任承担认定等问题,股权受让方往往以欺诈或显失公平为由,主张股权转让协议无效,或请求撤销转让协议、拒绝支付股权转让款或请求调整股权转让价款。此外,诉讼中也存在公司、其他股东或债权人起诉股权转让双方,要求双方补足出资、消除股权瑕疵的纠纷。

股东未出资或出资不实等情形不影响股权的设立和享有,瑕疵股权仍具有可转让性,瑕疵股权转让并不当然无效。公司具有外观性和公示性等商事特征,股权以通过公司登记等外观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公示和公信效力,瑕疵出资的股东享有股权,同时考虑到公司既有法律关系的稳定以及股权连续转让情况下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瑕疵股权的转让不应被法律所完全禁止并一律作无效处理。

瑕疵股权转让不是必然产生无效的法律后果,也并不意味着股权转让当然具有法律效力。瑕疵股权转让,一般分为受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股权存在瑕疵和受让人不知道股权瑕疵两种情形。对于第一种情形,受让人知道股权存在瑕疵仍接受转让,对转让合同双方而言,受让人不能以股权瑕疵为由请求撤销转让协议,受让人应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并与转让人共同对公司债权人承担出资瑕疵责任。对于第二种情形,受让人可以转让人有欺诈行为或合同显失公平为由,请求法院撤销股权转让协议。在股权转让协议被撤销前,受让人仍应与转让人共同承担出资瑕疵责任。

瑕疵股权转让后,瑕疵股权转让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并不能因此消灭。瑕疵股权应当得到补正,不实出资应当补足。在股权已经转让的情况下,应当由转让人抑或受让人承担补足出资责任,转让人与受让人对未支付的出资承担连带责任有其法理依据,股权转让仅发生在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对于公司而言,转让是否存在善意、转让的协议内容或履行等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对于公司而言成本过大且不必要,如果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存在转让恶意,逃废出资责任,公司无力查晓和制止。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共同责任,可以将查知股权的真实状况责任局限于转让合同双方,符合权利义务均衡原则和合同相对性原则,受让人在承担责任后可根据合同继续追究转让方责任,对于受让人并无不公平之处。

(八)、名义出资股权的转让问题

公司实践中名义出资情形很多。公司实际出资人借用他人名义出资设立公司或者认购公司股权,并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等公司文件上以他人名义记载股东资格,由此所产生的股权转让纠纷,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名义出资人向第三人转让股权而实际出资人不同意转让而产生纠纷,即名义出资人转让股权纠纷;二是实际出资人向第三人转让股权而名义出资人不同意转让而产生纠纷,即实际出资人转让股权纠纷。解决这些纠纷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认定股东资格并确认谁享有股权。

1、股东资格的认定

名义出资人或者实际出资人,谁具有股东资格,谁就有权转让股权。长期以来,学界和实务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实质说”认为,出资为取得股东资格的对价,实际出资人具有与公司建立股东关系的真实意思表示,实际出资人应确认为公司股东;“形式说”认为,名义出资人已经公司章程记载和公司登记,符合法律规范意义的形式特征,名义出资人应确认为公司股东。上述两种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价值冲突。“实质说”片面强调了实质正义价值,主张“谁投资谁收益”,实际出资人当然应为公司股东;“形式说”则片面强调了程序正义价值,主张“谁登记谁收益”,名义出资人当然应为公司股东。我们认为,“实质说”仅强调股东资格的出资仅考虑到维护投资安全而忽视了交易安全的维护,“形式说”则仅强调维护交易安全而忽视投资安全。对于股东资格的确认,应当着眼于适度平衡投资安全与交易安全的社会需要,寻求务实和灵活的解决方式,公正合理地处理实际出资人的股东资格问题。

一是要考虑名义出资目的。对于出于规避法律的目的出资,可根据违法性质和情节,原则上对实际出资人在纠纷中主张确认股东资格和行使股权的主张不予支持,也可基于维持交易事实关系的考虑,责令限期改正,重新安排出资关系。对于其它合法目的的名义出资,则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根据具体情形予以认定。

二是要考虑名义出资人与实际出资人的约定。如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约定,出资系向名义出资人的借款或垫付款,则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形成了债权关系,名义出资人以借款或垫付款向公司出资,取得真实股东身份。如无协议约定或协议约定无效,也无其它实际股东行使股权的表征证明,则不应认定实际出资人的股东资格。如果协议约定了双方之间股权信托或者委托关系,则应视具体情形而确定股东资格。

2、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

笔者认为,对于“出资与不出名”的实际出资人或者“出名不出资”名义出资人对外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要注意维护股权登记的公示效力,注意维护交易安全,可以类推适用“动产善意取得”规则,认定其效力。

名义出资人擅自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第三人为善意的,原则上应确认有效。由于公司章程、股权名册等股东资格书面证据对外公示,第三人有理由相信记名股东即为出资股东,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记名股东非实际出资人的,构成善意无过失。因此,名义出资人即使被认定为不具股东资格,第三人仍可即时取得名义出资人转让的股权,股权转让合同应被确认有效。至于不具有股东资格的名义出资人擅自转让股权给实际出资人造成损失的,具有股东资格的实际出资人可以请求名义出资人承担赔偿责任。当然,如果具有股东资格的实际出资人有相反证据证明第三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名义出资人不是实际出资人的,第三人存在恶意,股权转让合同应确认无效。第三人因此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名义出资人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实际出资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引发的纠纷,法院应追加名义出资人参加诉讼,首先对股权的归属进行确认。如股权归于实际出资人,股权转让没有违反法

律规定,则认定股权转让合同有效。如股权归于名义出资人,则应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进行处理。第三人依据实际出资人提供的实际出资证据,信赖其具有股权身份并与其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因实际出资证据(如划款凭证)未经公示,不具有对抗经过公示的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的效力,第三人本身存在缔约过错,其与实际出资人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应被确认无效后,第三人因此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实际出资人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九)、股权的优先购买权问题

我国公司法第72条规定了股东优先购买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经其它股东同意的,在同等条件下,其它股东有优先购买权。第73条规定法院强制执行股权时其它股东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公司实践中,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认定“同等条件”的问题

关于同等条件,存在绝对同等说和相对同等说两种观点,绝对同等说操作直观、容易,但过于严苛,不利于保护优先购买权,也可能对转让造成困难。相对同等说符合实际,但可操作性差,标准不易把握,也对转让不利。

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股权转让的条件一般包括转让价格、支付方式、履行期限和其它约定条件,其中转让价格是最重要的条件。一般股权转让中,应当以转让价格为主要标准或单独标准,同等条件应体现价格相同,其它条件如支付方式、履行期限不能作为独立条件加以比较和认定,支付方式和履行期限在合理限度内的差异应当允许,可视为条件相等。对于影响转让价格的其它条件,如一些优惠条件或利益交换,包括代偿债务、提供贷款保证、股权交换等,则应考虑其它因素的价值,综合评定其它因素价值,最终确定转让的真实价格。如果当事人协商确定同等条件,应无不可。

2、优先购买权能否部分行使的问题

公司实践中,有的股东出于控股或者无力购买全部转让股权等方面的原因,仅主张行使部分的优先购买权,在同等条件下购买转让股权的一部分,而转让方和受让方则认为优先购买权不能部分行使,要求优先购买权人要么放弃部分优先购买权,要么优先购买全部股权。由此产生纠纷。

笔者认为,部分优先购买权原则上不应得到支持,但转让人和受让人均同意其他股东部分行使购买权的,属当事人意思自治,自应允许,法律不应干预。公司法规定同等条件是一种法定条件,其中价格和数量均为重要条件,数量条件在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情形下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法规定优先购买权的目的主要在于维护公司人合性和原有股东既得利益,维护老股东的控制权,不能理解为维护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个别股东的控制权。股权可部分转让,但不意味优先购买权的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行使的前提是在同等条件下,与股权转让意义不同。优先购买权顺位在先,也只能在同等条件的前提下,并不绝对高于非股东的利益。优先购买权对转让股东的转让行为进行限制,但不能损害转让股东相对自由的转让权利,更不能损害受让方的合法权益,对于部分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仅有一方同意则可能损害另一方利益,因此,应当在转让方和受让方均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允许优先购买权的部分行使。

3、法院强制执行股权优先购买权的问题

我国公司法对于法院强制执行股权时其他股东如何行使优先购买权未作详细规定。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前提是在同等条件下,法院只有在采取拍卖、变卖和其它方式后方可确定转让价格等同等条件。其他股东此后方可行使优先购买权。但此时其它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有可能损害经拍卖、变卖或以其它方式得到股权的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因此,法院在执行股权时,应当告知股权存在优先

购买权的状况,由欲买受股权的人自行决定是否仍进行竞买或购买。即使买受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而参与竞买或购买强制执行股权,也不能对抗公司法赋予的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同时,法院应通知其他股东出席拍卖现场,在拍卖落槌后,其他股东即决定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以便及时确定股权受让人,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

其他股东在执行程序中竞买或购买股权,不应视为行使或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在一名或者多名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时,其他股东仍有权行使优先购买权。此时,可根据公司法关于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规定,由其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十)、股权转让登记的效力问题

股权转让应以一定的方式公示出来,便于各方当事人及第三人知道并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同时也防止权利被剥夺或限制等不测之害,维护交易安全。当然,仅有股权转让协议不能直接导致股权变动。股份有限公司记名股票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应当在转让后由公司进行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还要进行工商变更登记。

关于公司登记机关对股权转让变更登记的效力,我国公司法采用公司登记的对抗性效力。股权转让是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合意的结果,当事人之间通过协议确立了股权转让的权利和义务,即便需要经过公司股东会同意,也是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关系,股东资格也是公司予以确认的。股权转让变更登记并非行政授权行为,股权亦非行政授予。公司登记部门对于股权转让具有消极登记义务,仅对股权转让行为进行形式审查,如审查是否有股权转让协议、是否经股东会决议同意等,对形式上合法的行为必须予以登记,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当事人之间,登记机关既没有权利对申请登记的实质权利义务内容进行调查,也无权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变更。

关于股东名册变更登记效力,我国公司法并未明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名册的效力。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有限责任股东名册登记属于设权性登记,或称生效性登记,即登记具有创设权利和法律关系的效力。登记的性质决定了相关权利何时产生。只有在公司同意或认可并进行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后,新老股东的交替才在法律上真正完成。另一种观点认为,股东名册属于宣示性登记,或称对抗性登记。股东名册本身并不创设权利,不具有授予股东权利的功能,也不能确定股权的真实性,只具有确认和证明以及公示的效力。其效力主要包括推定力和免责力。凡在股东名册上登记的股东,公司将其推定为真实股东,股东可凭记载向公司主张股东权利。即便股东名册记载的股东并非真正的股东,公司可凭股东名册免除责任。

笔者认为,股东名册是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置备的公司文件,公司负有置备股东名册并正确记载的义务。以股东名册记载股权转让,并确定股权转让的效力,有利于准确判断股东资格和股权转让时点,认定股权转让是否完成,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公司股权转让行为。股权转让以股东名册登记为生效要件,也符合我国民事立法关于物权变动登记生效的原则。但公司实践中,很多公司没有置备股东名册或者记载不实,股东名册与物权登记相比较也有登记主体不同、公信力不强等问题,公司法规定公司置备股东名册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公司确认自己的股东以及起到一定范围的公示作用,以股东名册作为股权转让生效标准过于严格,不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秩序。因此,可以股东名册变更登记为股权变动生效要件,但如有相反证据证明可以推翻股东名册记载,则可认定股权转让不发生法律效力。其它公司文件,如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和会议纪要均可作为证据予以证明。

在股权转让后,有些公司并未办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手续,或者未办理公司

变更登记,甚至有些公司没有置备股东名册。如何认定股权转让的效力及相关法律责任,应就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因转让人或受让人过错而未完成变更登记,应根据过错情形由转让人和受让人双方分别或共同承担责任,两种变更登记未办理,股权转让不具有对抗公司和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因公司过错而未完成变更登记或未设置股东名册,公司应承担因此给受让股东造成的损失,并且承担未履行备置股东名册和办理变更登记的法定责任。在未进行股东名册变更登记的情况下,受让人尚未被公司确定为形式上的股东,因此不能行使股权,但可向公司请求损害赔偿,转让人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将行使自益权所得利益交付受让人,在行使共益权时应告知并征得受让人同意,不得恶意行使股权而获得不当利益,否则转让人亦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在未办理公司变更登记的情况下,受让人和公司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公司实践中,存在股东名册和公司登记的记载事项不一致的情形,应分别情况处理。股东名册和公司登记都具有权利的推定力,其各自的效力分别及于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如果涉及公司外部关系,应推定公司登记有效,以公司登记记载为准;如果涉及公司内部关系,则可推定股东名册记载有效;如果仅涉及转让人和受让人的关系,则应综合股权转让协议及其实际履行情况、股东名册记载来加以认定。至于责任的追究问题,应根据记载不一致的原因,以公司过错亦或公司登记机关过错予以确认。

实践中,有的受让方在未办理股东名册和公司登记变更的情况下,即向公司行使股权和参与了公司管理经营。根据股东名册的对抗效力,股权转让已经完成,股权在公司已经知情的情况下可对抗公司。公司应被视为确认了受让方的股东身份。受让方举证证明已经行使股权的事实,公司便不能以未进行股东名册变更登记主张推定力和免责力。公司应当承担未进行股东名册登记的责任。

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新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就是法律上确立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所谓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的各自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股东直接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法律制度。公司诉讼中处理法人人格否认问题应把握以下各点:

(一)应当实行公司人格否认的情形

概括地说,应当实行公司人格否认的情形就是公司人格的滥用。所谓公司人格滥用,是指控制股东利用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在公司设立和经营过程中,以控制股东的意志代替公司意志,使公司成为股东的另一个自我,或者纯粹是股东逃避债务的工具(通常所说的公司是控制股东的“提款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的主要表现是股东与公司的人格混同、财产混同、业务混同。这些情形经常发生于母子公司、其他关联公司以及一人公司之中。

人格混同,主要是指股东与公司人格一体化,致使股东人格与公司人格难以区分。人格混同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1)公司不依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管理公司,如不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公司没有重大投资决策的记录;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人事任免没有经过股东大会集体讨论决定等。(2)公司

集团中各公司之间董事会成员相互兼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调配或任命,公司与股东或两个不同的实体的董事或经理完全一致。(3)母公司全资设立子公司,子公司虽然领取法人营业执照但其没任何经营决定权,生产、交易、财务、人事全部由母公司决定。(4)股东设立的多个公司中,某个公司从未运作或者运作明显不规范,同时,该公司大量存在关联公司债务的记录等等。

财产混同,是指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在经营管理中混同支配使用,难以分辨。通常会发生以下情形:(1)公司没有隶属于其名下的资产,公司所使用的资产全部由股东提供,并且仍在股东名下,公司与股东财产无法作明确的区分。(2)股东帐目与公司帐目混同,难以区分股东的交易与公司的交易,股东的盈亏与公司的盈亏相互混杂,股东的费用与公司的费用互相摊销,有的公司干脆不设置会计帐目。(3)股东的居所与公司的办公场所互为一体,股东的办公用品与公司的办公用品混同使用等等。

业务混同,是指股东的交易活动与公司的交易活动具有一体性。例如:公司与股东或不同公司之间从事相同的业务活动;具体交易行为不单独进行,而是受同一控制股东或同一董事会指挥、支配、组织;公司集团内部进行大量的交易活动,交易行为、交易方式、交易价格等都以母公司或公司集团的利益需要为准,资金在公司之间随意流动,公司对业务活动无真实记录或连续记录等等。

以上种种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致使公司法人人格形骸化,使公司有限责任原则成为投资人恶意逃避合同义务和法律义务的的隐蔽工具,极大地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损害了社会的利益,背离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制度价值。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

多数观点认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前提要件。公司的设立合法有效,并且已经取得独立的人格。只有通过合法设立与登记的公司,股东与公司人格才得以分离,公司人格才有被滥用的可能,亦才有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

第二、主体要件。原告只能是因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行为而受到损害的公司债权人。即只能由公司债权人提出诉请,公司本身和公司股东不得主张,亦不能由法院依职权采用。通说认为,既然股东选择了以公司的形态来进行经营,在享受公司制度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负担,接受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一切法律后果,包括对其不利的后果,如果允许公司本身或者公司股东主张否认公司人格(即所谓“反向揭开”、“反向刺破”),则有悖于设置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目的。实务中应当严格限制受害债权人以外的的其他人“揭开公司面纱”。 被告应限于实施了滥用公司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的积极的控制股东。这里强调应区分公司的控制股东和非控制股东。控制股东中的积极股东、实际控制股东应对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负责;非控制股东(消极股东)仍可享受到有限责任的保护。

第三、行为要件。公司人格利用者实施了滥用公司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即前述第一部分的行为。

第四结果要件。公司法人人格利用者滥用法人人格的行为必须给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害。该要件包括三个方面:1、行为必须给公司债权人造成严重的损害。2、行为与造成的损失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3、这种损害不能通过公司自身获得赔偿。

(三)法人人格否认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实务中依据什么样的标准确定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或规避法律责任,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均需要司法解释作出规定。这里结合以往的司法实务,提出一些供研究的问题:

一是应当严格控制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范围。该规则只适用于审判程序,不能扩展到执行程序或行政执法程序中去,也不适用于商事仲裁程序。即便在公司人格应当否认的情形下,法院亦只能在个案中否认公司法人的主体资格,而不能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撤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并不是对法人独立人格全面、永久的剥夺,只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对已经丧失独立人格特性的法人状态的一种揭示和确认,其效力范围局限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中。i法院仅在审理个案中,以社会经济运行秩序和公平正义为价值目标,否认被控制股东控制的公司或者徒有虚名的空壳公司的法人人格,判令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实践中实行法人人格否认只能是例外,应当慎之又慎,不能因此动摇公司独立责任和股东有限责任这一基础。最高法院有专家建议,对此应当实行层报备案制度。由最高法院或高级法院统一掌握。

二是区别处理因注册资本未达法定最低限额公司与法人人格否认的问题。以往审判实践中大多数是以这一理由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的。在新公司法将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资本限额改为3万元后,这种情况虽发生变化,但仍然存在。应当将此与法人人格否认区分。前者因未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限额,而不具有法人资格;后者是因控股股东的积极行为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而个案否认其法人资格。

三是注意把握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下的股东责任范围。新公司法规定有公司人人格否认下的股东责任是“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种连带责任的具体适用应由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作出规定。除此以外,还应根据不同股东主体的情况确定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股东是自然人或者名为公司实为自然人的独资企业,股东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如果股东是公司,则仍应坚持公司法人财产独立原则,实际执行以作为股东的公司财产为限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如果股东或出资人是国家机关,则应具体审查公司设立行为的效力,国家机关设立公司的行为无效,就不能判令其承担无限责任,而应根据《民法通则》所确定的过错原则确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五、公司解散与清算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结合审判实践,就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解散和清算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四)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

股东以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以及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等为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规定公司解散之诉的受理环节对原告的资格限制。即程序上的限制,不符合这个标准,在第一关就挡在法院之外,不予受理。这里是双重限制,即持有份额

和“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这一实质性要求。一到三是股东僵局。1、一会议无法召开。公司的大脑无法发出指令,公司处于瘫痪状态。为什么规定2年而不是一年,体现了“司法不会轻易干预股东矛盾”的理念和立法本意,即解散之诉诉权是有相当的门槛的,这门槛很高。2、会议无法形成有效决议。3、董事僵局。有些董事僵局的背后其实是股东僵局,体现股东之争。董事代表股东的意志,董事会的分歧即使到了股东大会仍然无法解决的。4、第四是一个兜底条款。

正面:“事实上的瘫痪状态,公司治理失灵”为核心。无法进行经营活动。起诉状中应该描述类似理由:如企业××,员工解散,人去楼空等表现。这是第一款四种情形,从正面规定什么样的可以受理。

反面:如果起诉仅仅以知情权如要求查看帐薄受阻、利润分配请求权受到损害为由起诉要求提起解散之诉,是达不到受理标准的。但是,如果一方面有上述情况,另一方面也有经营困难的,交织在一起的,可以受理。吊销,等于法院判决解散,所以不能再提起解散之诉。清算是下一步的工作。第二款的三种情况都不属于公司法下的“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从反面规定什么不受理。

这里其实是有一个“前置条件”的。隐含在“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的”,即:通过其他途径无法解决。受理环节也要审查。要求起诉时起诉状要有所表述:标明试图解决,未果,才来申请解散。如:找不到股东,发出公告寻找仍然找不到,不来参加股东会。起诉要满足前置条件,看有无类似表述,是一个形式审查。

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受理过程中原告资格的审查。第一,“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是指股东向法院起诉时所持有的表决权比例,对于原告起诉前持有该比例股份的持续时间没有限制。第二,法院只对原告股东所持有股份的事实进行审查,只要股东能够依照工商登记、股东名册等资料证明其所持有股份情况即可。不必对原告股东是否实际出资、出资是否有瑕疵等进行实质审查。第三,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原告股东的股份持有比例未达到10%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2、关于原告起诉的表述问题。在案件受理过程中,法院对当事人起诉的审查只是笼统审查,只要有“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理由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即可。

第二条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同时又申请人民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的,人民法院对其提出的清算申请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在人民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后,依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和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自行组织清算或者另行申请人民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

规定的是解散之诉与清算案件的分离问题。清算的依据是公司法184条后段。自行清算不能时,申请强制清算。而解散之诉的依据是公司法第183条。这两种的法律依据是不同的,两种诉性质不同。以前也有两种申请同时提起的,现在明确分离。理由:1、客观上无法合并。性质不同。解散之诉是变更之诉,以起诉书提起诉讼,经正常的审判程序,出判决可以上诉。而清算之诉是非讼案件,类似破产。以申请书提起,以申请人被申请人双方为当事人,不存在上诉问题。

2、解散之诉,是否解散事由存在属于未知数;即使解散能否自行清算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存在两个未知数,导致不能合并审理。

司法实践中注意:1、不能使用简易程序。2、判决书的表述问题。不能直接在判决主文中判令其在法定期限内进行清算,但可以在判决主文中告知其应当在

法定期限内进行清算及逾期不清算的后果等内容。

第三条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或者证据保全的,在股东提供担保且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予以保全。

解散下的保全问题。体现的是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平衡。对保全做一定的限制,要求“股东提供担保且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第四条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以公司为被告。

原告以其他股东为被告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将其他股东变更为第三人;原告坚持不予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原告对其他股东的起诉。

原告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告知其他股东,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其他股东或者有关利害关系人申请以共同原告或者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列当事人。第二款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司法实践中注意:1、公司是唯一的适格被告。其他股东只能作为共同原告或第三人,不能作为共同被告对待。

2、如果原告将其他股东与公司一起列为共同被告,应注意“起诉被告”与“适格被告”的区别。审理时应要求原告变更其为“第三人”,否则驳回对其起诉。

3、如果其他股东认为其具有独立请求,如:认为其对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具有独立请求权的,且交纳诉讼费的,可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对待,否则为无独第三人。

第五条人民法院审理解散公司诉讼案件,应当注重调解。当事人协商同意由公司或者股东收购股份,或者以减资等方式使公司存续,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使公司存续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经人民法院调解公司收购原告股份的,公司应当自调解书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内将股份转让或者注销。股份转让或者注销之前,原告不得以公司收购其股份为由对抗公司债权人。

审判实践中的问题:1、有限公司股权归于一人时如何处理。第一,如果符合一人公司设立条件的,该股东可申请设立一人公司;第二,如果不符合,可以通过股权分散的方法,由该股东将其部分股份转让给他人,以符合设立条件。

2、股东以外的第三人收购股权的,要保障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

第六条人民法院关于解散公司诉讼作出的判决,对公司全体股东具有法律约束力。

人民法院判决驳回解散公司诉讼请求后,提起该诉讼的股东或者其他股东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判决的约束力。第二款判决驳回解散公司诉讼请求,约束力是对全体股东有效的。但是这里说的同一事实和理由指的是“同一个”而不是“同一类”。如:2年,时间在延续,判决驳回后,因为过了2年了,那么可以起诉。这是一类而不是同一个。

第七条公司应当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自行清算。

有下列情形之一,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一)公司解散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

(二)虽然成立清算组但故意拖延清算的;

(三)违法清算可能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股东利益的。

具有本条第二款所列情形,而债权人未提起清算申请,公司股东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程序。第一款是抄的,为了体系的完整。第二款是强制清算的启动。逾期,指的是15日。第三款是申请主体的扩大,扩大到股东申请强制清算的启动。因为债权人申请强制清算的愿望可能不强烈,相比来说,个案解决也就是实际中的抢财产比申请强制清算效率要高。所以加一个主体股东。

第八条人民法院受理公司清算案件,应当及时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

清算组成员可以从下列人员或者机构中产生:

(一)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

(三)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中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

清算组的组成。第一类,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破产中式回避这类人的。因为破产程序要求具有中立地位。第二三类,实际是想培育一批“专业清算事务”人员,着眼于专业队伍建设,将来归为一批专业人来做。现在是利用相关的律师会计师等中介人员,但是并非是理想的清算人、管理人,经营管理公司的能力是不具备的。产生、报酬本解释未涉及,没解决。不排除用管理人名册随机产生。

第九条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股东的申请,或者依职权更换清算组成员:

(一)有违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行为;

(二)丧失执业能力或者民事行为能力;

(三)有严重损害公司或者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清算组成员的更换。

第十条公司依法清算结束并办理注销登记前,有关公司的民事诉讼,应当以公司的名义进行。

公司成立清算组的,由清算组负责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尚未成立清算组的,由原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

清算中的公司法律地位。与原来的公司是“同一个法律主体”。如:原来认为,法人吊销了,主体就没有了,这是不对的。这次明确了。法人的终止,有两个条件,一个实质条件,清算完毕,二形式条件,注销。同时满足,才能说是终止。解散事由发生,并不等于法人终止。这与自然人的死亡和继承不同。即:法人了结后事之后,才终止。强调外部关系。

关于诉讼主体问题:清算组,相当于董事会,法律地位是一样的。是解散中公司的执行机关。解散中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好比捆绑手脚的人,但是这个人还是存在的。而清算组是代表人,不是诉讼主体。以前把清算组做诉讼主体的做法是不对的。

破产也是广义解散事由之一,法人也未终止。同上,也是以破产企业名义诉讼。管理人代表诉讼。

实体争议,单独提诉讼解决,衍生出一大批以破产企业为当事人的诉讼,由管理人代表。

第十一条公司清算时,清算组应当按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将公司解散清算事宜书面通知全体已知债权人,并根据公司规模和营业地域范围在全国或者公司注册登记地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进行公告。

清算组未按照前款规定履行通知和公告义务,导致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而未获清偿,债权人主张清算组成员对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通知债权人。书面通知:不能以公告代替。如果代替了,这是清算组责任。公告只能是兜底,对于已知债权人只能直接通知。采取的是通知同时公告,以公告兜底。已知:包括知道的和应当知道的。有举证责任,如果能举证证明就可以免责。比如有合同显示欠款,那推定是应当知道。

第二款是“不当履行职责的侵权责任”。

第十二条公司清算时,债权人对清算组核定的债权有异议的,可以要求清算组重新核定。清算组不予重新核定,或者债权人对重新核定的债权仍有异议,债权人以公司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1、提起债权异议的主体。债权人。

2、异议债权的重新定。

3、异议债权诉讼的被告:公司。

4、诉讼性质:确认之诉。

第十三条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报债权,在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前补充申报的,清算组应予登记。

公司清算程序终结,是指清算报告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完毕。

债权的补充申报。公司法下缺乏清算程序的规定。借鉴破产清算。2002年的破产法司法解释,对不可抗力可以补充申报,开了绿灯;破产法,都开绿灯,可以补充申报。有权补充申报,不因逾期不保护。有限制,已经分配完毕的,不回转。截止点,与破产法有区别,破产法:分配完毕为点;清算,后挪为“清算报告确认”为截止点。

第十四条债权人补充申报的债权,可以在公司尚未分配财产中依法清偿。公司尚未分配财产不能全额清偿,债权人主张股东以其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予以清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债权人因重大过错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的除外。

债权人或者清算组,以公司尚未分配财产和股东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不能全额清偿补充申报的债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适当回复。仅仅回复到“股东”层面。不到债权人层面,已经分配给债权人的不予回复。

第十五条公司自行清算的,清算方案应当报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确认;人民法院组织清算的,清算方案应当报人民法院确认。未经确认的清算方案,清算组不得执行。

执行未经确认的清算方案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公司、股东或者债权人主张清算组成员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清算方案的确认。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组织清算的,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六个月内清算完毕。

因特殊情况无法在六个月内完成清算的,清算组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

清算期限。清算中,效率是公平的前提。破产分别审理主义。实体争议,单独走诉讼途径。

第十七条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时,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制作有关债务清偿方案。

债务清偿方案经全体债权人确认且不损害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人民法院

可依清算组的申请裁定予以认可。清算组依据该清偿方案清偿债务后,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裁定终结清算程序。

债权人对债务清偿方案不予确认或者人民法院不予认可的,清算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强制清算下的协定程序。借鉴美国破产法中的特别清算。完全基于意思自治,是即时了结机制。第二款规定全体债权人确认即一致同意决。这种协商不是盲目协商,应该参照破产程序,尊重优先权,如有担保债权。同一顺位,则公平受偿。

第十八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帐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上述情形系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债权人主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清算义务人的民事责任:

本条规定的是清算义务人不作为的侵权责任。是很重的。第一款,是补充责任。因果关系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启动清算,如果没有启动那么就有不作为的侵权责任。推定,被告证明可以免责。第二款,对恶意逃债的规制,可以告清算义务人。第三款,实际是加了一个主体,实际控制人。

第十九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作为的侵权责任。两种情形。虚假的清算报告又涉及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公司解散应当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未经清算注销的责任。工商对注销的审查,是形式审查。本解释落实了一些责任主体。即: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第二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二人以上的,其中一人或者数人按照本规定第十八条和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后,主张其他人员按照过错大小分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对内责任:优先考虑外部责任人,然后才是内部区分。比如,董事会投反对票的董事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

2020年律师协会律师工作计划

( 律师工作计划)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W-JH-033959 2020年律师协会律师工作计划Lawyers' work plan of the bar association in 2020

2020年律师协会律师工作计划 xx年律师协会律师工作计划 xx年北京市律师协会的工作思路是:以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为保障,引导全市律师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律师队伍警示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律师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以及行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律师管理和服务体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切实提高北京律协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推动北京律师行业自律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为北京律师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积极推进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带动全市律师提高政治素质、强化大局观念 1、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律师党建工作例会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及信息报送制度,不断完善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及律师事务所、司法所联系沟通制度,推动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党委办公室) 2、创新律师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与相关院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一

支律师行业党建的专业教育培训队伍;筹建北京律师党建教育培训基地,对律师党员开展常态化、专业化教育培训工作;改进培训内容,增加分类别、分专题培训比重,积极运用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律师党员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党委办公室) 3、畅通律协党委与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及律师党员沟通联系的渠道,开设律师党建网站,丰富栏目设置,完善律师党员信息库建设,对基层党组织和律师党员实施动态管理;拓宽信息渠道,建立律师党建短信平台,不断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和载体。(党委办公室) 4、以“五好党支部”评选为载体,在律师行业大力开展争先评优活动,通过表彰宣传基层党建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不断增强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委办公室) 5、以党建为龙头,从坚定律师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律师队伍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认识的高度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引导全市律师树立大局意识、首都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提供保障。(党委办公室) 二、深入开展律师队伍警示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律师队伍建设、行风建设、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设 1、按照司法部的统一部署和市委政法委的要求,以汲取李庄案件教训为契机,以律师执业理念、近年来北京律师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和违法违纪案例为主要内容,在全市律师队伍中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引导律师队伍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使广大律师深刻认识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本质要求,切实增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进一步强化依法

石油人 第五届(2013年)职称英语网络培训《通用选读》课件 第37课

石油人第五届职称英语班培训材料 37.Radiation and Human Health辐射与人体健康1.Radioactivity【辐射能】 occurs naturally. The main sources are in space, rocks, soil, water and even the human body itself.辐射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主要的辐射源存在于空间、岩石、土壤、水、甚至是人体之中。 This is called background【背景】 radiation and levels vary 【变化】 from place to place, though the average【平均的】 dose 【剂量】 is fairly constant【永恒的】. 这叫做背景辐射。辐射强度会因地点而异,但平均辐射量实则大致相同。 The radiation which is of most concern is artificial【人工的】 radiation which results from【产生于】 human activities.最令人担忧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工辐射。 Sources of this include the medical use of radioactive【放射性的】 materials, fallout【沉降物】 and contamination【污染】 from nuclear industry, and the storage【贮存】 and dumping 【倾倒】 of radioactive waste.辐射源包括医用放射性材料、核工业的放射性沉降物和污染物,以及辐射废弃物的积存和倾倒。 2.While artificial radiation accounts for【占】a small proportion【比例】of the total, its effects can be disproportionate【不成比例的】. 虽然人工辐射只占辐射总量的一小部分,其后果却很严重。

深圳律协2012年实习律师培训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2012年度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集中培训结业 考试试卷答案 姓名单位学员编号 一、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横线上。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指哪种理念教育?(答案:A) A法治 B人治 3德治) 4法治与德治 2.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所追求的具体目标为(答案C) A.律师费 B.社会声誉 C.特定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D.社会公平和正义 3、按标的额比例收费时,同一诉讼案件,曾代理一审再代理二审的,二审律师费应按一审标准的百分之?(答案A) A 50 B 60 C 70 D 80 4、刑辩律师是(答案C) A裁判者 B代表正义 C被告人权益的维护者 D为了谋生而出卖正义的人 5、律师参与法律尽职调查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调查对象的(答案 D )。 A、主营业务 B、净资产 C、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D、法律风险 6、房地产抵押合同自起自签订之日起日内,抵押当事人应当到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答案:A) 1 A、30 B、20 C、15 D、60 7、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产品合法来源的, (答案D ) 。 A:不视为侵权; B:可继续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 C:停止侵权,适当赔偿; D:不承担赔偿责任。 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延长劳动合同期限累计超过个月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答案B) A、3 B、6 C、9 D、12 9、下列哪一项属于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答案C A、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 B、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C、从犯 D、教唆未遂的

律师协会2020年述职报告

律师协会2020年述职报告 各位理事: 过去的一年,为了更好的组织会员进行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深圳律师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开拓深圳律师业务,我们以规范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积极探索加强执业律师业务培训的途径,不断开拓律师业务为核心,根据年初的工作安排开展了以下的工作: 一、继续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规范化,落实教育培训考核工作 根据我们规划的规范体系,本年度,我们通过深圳律师WTT 广泛征询了全市律师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深圳市律师事务所教育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深圳市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工作细则》、《深圳市律师协会业务培训费用使用标准》,对律师事务所内部培训、专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经费使用进行了具体规定,继续建立和完善业务培训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发展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都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并能很好的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本年度是《深圳市律师协会业务培训计分办法》实施的第一个年度,我们对平时的考核登录都作了具体要求,在今年年检注册前,我们对全年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显示大部分律师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完成《计分办法》的各项要求。但是,也有一些

律师未能完成继续教育的积分要求,甚至有个别律师全年没有参加过一次培训。为此,我们紧急召开了发展委员会主任会议进行协商,把律协全年组织的培训情况向全市律师进行通报,并组织律师进行补课,在规范考核工作的情况下,保证了年检注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实习律师岗前培训和执业律师继续教育,积极探索全面加强律师业务培训的途径和方式,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一)XX年9月,我们举办了为期五天的“XX年度实习律师岗前教育培训”,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新执业的律师进行了系统化专项培训,这次岗前培训包括3名香港律师在内共有290名实习律师参加并全部通过了结业考试。我们还就培训课程设置、任课教师授课效果等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本年度共举办由专家学者针对新法颁布、理论前沿、律师实务热点等重大课题所作的大型讲座22场,各专业委员会研讨会28场。公司、知识产权、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业务委员会这方面的工作比较突出,另外刑事法律业务委员会积极参与进行刑事律师的执业环境的改善工作,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金融法律业务委员会对零售商与银联的纠纷把握时机及时召开研讨会讨论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市大部分律师事务所都提交了教育培训计划,业务部也参加了一些律师事务所的内部培训,基本上已经通

考评人员培训考核

(三)考评人员培训考核。考评人员应经过财务专业技能鉴定资格培训和考核。培训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军队和武警部队职业技能鉴定的有管管规定、考评人员守则、财务专业士兵技能等级评定标准和考评技术方法等。 (四)考评人员工作要求。考评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验收考评纪律,严格按照规定的鉴定程序和技能等级评定标准实施考评工作。在执行考评任务是,应当遵守直系亲属、师生等关系密切人员回避制度。 五、质量监督员 质量监督员是指按照国家和部队的有关规定,对鉴定机构贯彻有关法规政策,执行技能等级评定标准,以及考务、证书、印章管理等进行监督的人员。 (一)人员组成。财务专业治病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设质量监督员名,由鉴定指导中心人员和有关专家担任。质量监督导员由鉴定指导中心推荐,逐级报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考核、审核,合法同意的质量督导员证卡。 (二)基本任务。质量督导员受鉴定中心指派,采取听取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惊醒个别询问和现场查勘等形式,对鉴定中心、鉴定站贯彻有关法规政策、执行技能等级评定标准、以及考务和证书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向鉴定指导中心报告,并提出意见建议。 (三)工作要求。质量检定员英国全面掌握国家、据对和武警部

队有关政策、法规和规章。熟悉士乒职业技能鉴定的程序和方法,按照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执行质量督导任务。 六、技能等级标准及申报条件 (一)等级划分。财务专业技能等级划分为初级技能(五级)、中级技能(四级)、高级技能(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个等级。各技能等级基本要求: .初级技能:掌握财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一般工作任务;能在干部和中级技能以上士兵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技术工作: .中级技能:掌握财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常规工作任务;能在干部和高级技能以上士兵的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技术工作;能参与财务专业工作研究;能指导初级技能士兵的技术工作和专业学习。 .高级技能:掌握财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能参加完成财务专业工作研究任务;能指导中级技能以下士兵的技术工作和专业学习。 .技师:熟练掌握财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特长,能熟练解决技术问题;能独立承担财务专业工作研究任务;能指导高级技能以下士兵的技术工作和专业学习。 .高级技师:熟练掌握财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能熟练解决技术问题;财务专业工作研究成果突出;具有培训技师以下士兵的能力。

湖南省职称评审文件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审工作改革实施方案 (试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为贯彻落实此精神,2014年5月,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颁发了?印发?关于改进我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选聘和职称评审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湘组发…2014?7号)。根据文件精神,现就我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审工作改革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充分尊重高等学校办学特点,通过扩大高校职称评审自主权,改革和完善我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提升我省高校教师队伍水平,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高等学校职称评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明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一步明确高校办学权利和义务,更好地落实高校办学主体地位,逐步将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讲师、实验师职称评审权下放给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符合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的人 —1—

才评价体系,积极改进和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改革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从2014年开始,将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讲师、实验师职称评审工作授权或委托高等学校自主组织评审。 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1. 依法授权原则。依照?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第1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授予高等学校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工作的通知?(教人…1994?19号)、?教育部关于做好高等学校副教授评审权授予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12?8号)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改进我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选聘和职称评审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湘组发…2014?7号)的规定及我省现行职称改革工作相关政策要求,授予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高级职称评审权,委托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以下简称评审高校)组织高级职称评审;授予高等学校中级职称评审权。获得授权或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授权和委托范围内依法依规组织评审。 2. “四个自主”原则。高校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改进我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选聘和职称评审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湘组发…2014?7号)精神和核定的岗位总职数,制定本校年度评审方 案,按照职称评审的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年度评审岗位职数,自—2—

全国律协第一期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训班开班.doc

全国律协第一期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训 班开班- ; 全国律协将在四年间着力培养300名左右精通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具有全球视野、具有丰富执业经验和跨语言、跨文化运用能力的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的复合型、高素质律师领军人才。此次培训班的开班,标志着涉外律师领军人才计划正式启动。这是记者在今天开班的第一期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训班上了解到的。 ; 据全国律师协会负责人介绍,我国涉外法律服务起步较晚,涉外律师的人均业务量、业务能力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 据悉,司法部、全国律协制定了律师涉外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了全国涉外律师人才库,准备用四年时间培养300名精通涉外法律业务的高素质律师人才。培养涉外律师领军人才的目标是:突出培养精通对外投资、跨国企业并购、国际金融证券等业务领域的涉外律师人才,重点培养精通WTO规则、了解WTO争端解决机制、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业务领域的涉外律师人才,积极培养精通能源资源、海洋和空间权益等业务领域的律师领军人才。到2020年,我国涉外律师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国际法律服务能力

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发展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过硬的涉外律师人才队伍基本建立。 ; 据了解,参加第一期培训的120名律师,全部从全国涉外律师人才库中选拔,具有多年从事涉外法律服务的经验。本次培训班为期12天,有关专家将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中国政府审批机制和政策》《跨国并购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管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战略及管理》等课题进行培训。 ; 司法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部门领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地方的律协代表出席了开班仪式。 ;

初级职称个人工作总结(3篇)

初级职称个人工作总结(3篇)初级职称个人工作总结第一篇: 我自xxxx年取得小学高级教师以来,以“服务学生,培养学生各有所长”为工作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团结教师,热爱学生,用知识和智慧尽心尽责奉献自我的光和热,现将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工作态度方面 始终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不忘人民教师根本职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真挚的事业心,务实求真的态度,履行本职工作,并透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潜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我的行为。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在实际的教育中,用心转变思想观念,探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方式,深入研究理论课和学生实训课,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尤其近年来职业教育的飞跃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经济发展,我把理论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把获得知识结合在实操训练课上,提高学生的动手潜力和社会适应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目前学生的来源多渠道,思想复杂,素质水平差异很大,

给职业教育带来很高的难度,我根据学生的各种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先进行教材试讲,请同教研组的教师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理想的教案。 在教学中还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经常深入到学生去,了解各种不一样观念,不一样要求,不一样目的的学生,透过谈心,用我的行动体现我热爱、信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和谐的状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把学生引导到统一认识,对自我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望,立志自我成为有用之才,所以务必有一技之长而主动学习。 经过多番努力,最后取得必须的成就,在各项技能比赛中体现出来。20xx年学校举行的技能比赛中,我指导的0515班邓桂云、黄梅香分别获得电力拖动交流接触器正反转一等奖和二等奖;指导的066班黄光营、王慧萍分别获得日光灯安装一等奖和三等奖。20xx年指导077班卢树全普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普通车床加工优秀奖;指导077班张焕健数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加工优秀奖。xxxx年指导081班莫大腾数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床加工优秀奖;指导078班覃京理、084班廖辉龙数铣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分别获得数控车床加工一等奖和三等奖,指导

2018年最新律师协会律师工作计划

2018年最新律师协会律师工作计划 xx年北京市律师协会的工作思路是:以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为保障,引导全市律师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律师队伍警示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律师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以及行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律师管理和服务体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切实提高北京律协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推动北京律师行业自律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为北京律师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积极推进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带动全市律师提高政治素质、强化大局观念 1、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律师党建工作例会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及信息报送制度,不断完善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及律师事务所、司法所联系沟通制度,推动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党委办公室) 2、创新律师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与相关院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一支律师行业党建的专业教育培训队伍;筹建北京律师党建教育培训基地,对律师党员开展常态化、专业化教育培训工作;改进培训内容,增加分类别、分专题培训比重,积极运用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律师党员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党委办公室) 3、畅通律协党委与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及律师党员沟通联系的渠道,开设律师党建网站,丰富栏目设置,完善律师党员信息库建设,对基层党组织和律师党员实施动态管理;拓宽信息渠道,建立律师党建短信平台,不断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和载体。(党委办公室)

评正高级职称著作要求

评正高级职称著作要求 评正高级职称一般都要求发核心论文和著作,比如出版社正高级职称需要发6篇核心论文和一本著作,或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2本著作。但实际上,由于论文市场紧俏,每年只应届毕业的本科、硕士学生以及需要刊发稿件的教师数量就远远大于目前我国的期刊发稿量,所以核心期刊的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发一篇核心期刊的费用被抬高到一定程度。而著作却没有这么大的竞争压力,只要书籍是自己写的,学术含量够,就能自费出版发行,且费用并不比一篇核心论文高。所以大多人转而开始出著作。那么评正高级职称发多少著作够用? 一般来说,评正高级职称只发著作的话,以第一作者身份出1-2本即可,如果是挂名的话,也要挂第一作者的位置。如果有论文+著作的话,著作不需要必须是第一作者,是前三作者之一即可,只需要一本。这是评正高级职称的基础量。 但实际上,评职称并不是一两本著作就能评上的,以上只是基础量,而每年单位的正高级职称名额远远小于申请人数,竞争非常激烈。这时候就是以数量取胜了。虽然我国已经看到以量评正高级职称著作联系杨编辑微信LunwenFz取胜的职称评审方式的弊端,但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数量仍然是职称评审的主要方式。有的单位把“代表作”作为职称评审依据,但怎么判定其为代表作,评判标准难定。所以目前还是以量取胜的阶段。 一些副教授常年拼命的攒论文出著作,在评正高级教授时,拿出60篇论文20本著作的大有人在,评正高级职称发多少著作够用呢?这要看你们单位的情况了,看竞争对手出了多少著作发了多少论文,多多收集情报,多多攒论文出著作,才有可能把别人甩在后边。哪一行业都有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厮杀出自己的生存空间,就看个人的能力了。

关于印发《湖北省律师协会关于律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湖北省律师协会关于律师继续教育培训 管 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律师协会,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司法局,省直各律师事务所: 《湖北省律师协会关于律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经省律师协会第六届理 事会第六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6页共6页 《湖北省律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 (2010年3月7日第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司法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律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执业律师继续教育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省律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制定此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全国律协关于律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作用,提高全省律师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我省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律师队伍,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律师培训活动的规划、部署和安排,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展开,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能够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高素质律师人才。二是坚持把思想政治培训放在律师培训工作的首位。要始终把律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不懈地抓好,进一步提高律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坚定律师队伍的理想信念,保证律师队伍建设和律师工作的正确方向。三是坚持加强律师执业能力建设。要把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能力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律师队伍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执业有机结合的能力、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能力、维护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四是坚持依法科学培训。加强律师培训工作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探索把握培训工作规律,创新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全面、系统、深入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培训目标 <一>加强思想政治培训教育,提高律师队伍的政治素质。 <二>通过开展律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及时更新律师知识结构,提高律师业务理论素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一批懂经济、懂科技、懂外语、懂世贸规则的专家型律师人才。 <三>通过开展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集中培训,提高律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保证律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四>通过开展学历教育培训,提高律师的知识层次,并逐步培养一批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高学历律师。 四、培训对象 全省取得律师执业证并登记注册为省律师协会个人会员的律师。

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集中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没有捷径只有经营 ——年度第三期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集中培训心得体会 23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律协举办的年度第三期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集中培训。感谢任主任和刘老师对培训的精心安排,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们毫无保留、无私奉献的谆谆教诲,各项课程从律师执业价值观、律师执业道德、律师执业素养以及律师执业技巧等方面的全方位科学授课,在解答了我的困惑与迷茫的同时,又让我对律师行业多了万分憧憬与敬畏。 每一位老师的授课内容都独具匠心,其中的精彩与老师传递的精华无法在此一一呈现,我仅作部分列举。王玉亮老师的"语言与律师实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同样的含义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表达,可能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作为律师的我们不仅需要敏捷的头脑,还要具备有效、准确的表达能力;王维嘉老师的"法律文书写作"则从律师工作不可或缺的另一层面,即文书表达方面对我们进行了规范的教导与指引;张慧老师在"民商事业务诉讼与技巧"课程中,以其切身经历与典型案例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她的执业历程和执业技巧。受教于女强人张老师的不仅是她的精明与智慧,更有其对案件不懈努力和执着探索、创新的精神,这些都让我由衷地钦佩;孟凡湖老师的"刑事辩护技能与规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一位刑辩律师对其挚爱工作的一丝不苟与尽职尽责;崔冠军老师的"律师职业风险与防范"更是为我们这样还未步入执业和社会各项历练与诱惑的实习律师敲响警钟,让我铭记心头。短短一周的课程让我受益终身,各位老师对我们的殷殷教诲与切切期盼让我倍受感动,我的头脑与精神得到了一次震撼的洗礼……当然,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各位律师大咖的精彩课程,还有省律师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国龙的一席讲话。 以前的我,只是从小小实习生的眼界看待律师这个职业,犹如管中窥豹。我虽然完成了学业,通过了司法考试,并且成为了一名实习律师。但与披荆斩棘、身经百战的执业律师相比,我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然而我相信律师是个苦尽甘来的职业,虽然我们都无法预测自身职业的发展,但是执业的每一次提笔、落笔都至关重要。生活压力、竞争压力会让刚刚步入职场的我们经历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足够努力,竭尽所能地完成每一项任务,郑重地拿起自己人生的画笔,负责地、浓重地麾下笔墨,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不辜负自己曾经的付出与选择,我们也有机会走向成功。曾经的这些认识并非有错,但是心态、眼界显然不够长远和开阔。然而,张书记的一席话重新打开了我的视野以及对律师行业的整体认知。 张书记高屋建瓴,由律师整体行业的发展现状这一宏观层面进行切入,让我认识到现如今行业竞争压力与机遇并存,我省律师与他省之间的差距以及律师将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其次介绍了省律师协会职能及重点工作,省律协为律师搭建的各项政治平台、业务平台以及培训教育,让我感受到了律协对我们的温暖关怀及提携帮助。我们应该多多把握每一次培训、教育的机会以及律协搭建的各项优质的平台,才能更快地促进自身的成长;最后张书记表达了对于青年律师的期望与成长建议,其中包括政治思想、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与纪律等等。 由宏观到微观的授课角度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律师行业所处的地位,身在律师界的最底层,虽然渺小,但不平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个成功律师都是从青年

全国律协青训营培训心得体会

全国律协青训营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一段培训生活中,不仅仅开阔了眼界,也拓展了人脉,是一段珍贵的人生经历。律师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才能有所作为。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全国律协青训营培训心得体会,快来看一看吧。 时光荏冉,岁月如歌,不知不觉一周的培训时间结束了。感谢山东省律师协会和潍坊市律师协会的推荐,让我在秋高气爽的金秋九月,来到了风光旖旎、湖光山色的雁栖湖畔,与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4名青年律师,共同参加了具有“黄埔军校”之称的全国律协青年律师领军人才训练营(第十三、十四期)。一周的培训时间,我们从律师如何参政议政、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当前军事热点与国家安全、一带一路等多个层次进行了培训学习,从提升青年律师领导力、创造新时代行业未来,青年律师的使命与担当等多个视角进行了微论坛研讨,此次青训营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人脉,也让我收获了友谊、积累了经验,是我一生中非常珍贵而又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更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一、青年律师要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青训营开营第一课,照例由全国律师协会秘书长韩秀桃同志授课,本期韩秘书长的授课主题为《新时代律师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韩秘书长从青年律师履行社会责任、新时代律师队伍的建设、律师行业党建如何定位、青年律师要树立大局观念等多方面对全体青年律师提出了更高的实质性要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韩秘长提出的党建的核心是凝聚人心、凝结共识,行业

党建要贯彻大道直行、润物无声的理念,并非空范的抓党建,而是以党建促所建,以党建促业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具有更高政治素质的律师队伍。 我所执业的**律师事务所被评为“全市律师行业党建示范点”,作为律所党支部副书记对此深有感触。我所党支部创新“三上”党建工作法,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同律师业务工作相结合,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同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引导、影响、支持、推进事务所砥砺前行,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服务社会。 二、青年律师要具有行业情怀、社会责任。 本期青训营中,有一位来自重庆的80后青年律师唐帅,他是中国唯一的手语律师,被称为全中国2780万聋哑人的法律守护神。他自掏腰包专门为聋哑人制作了普法手语节目;他连续3年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每天睡觉之前,都要回复很多聋哑人的咨询与求助;他不计成本,免费为困难聋哑人代理案件......唐帅的事迹在青训营悄然传开,每位同学都为之感动,都为有唐帅这样默默为社会付出的同学感到由衷的自豪,并立志向他学习,要勇于担当,主动承担属于律师的社会责任。 就如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迟日大同志在本期青训营结业式中说的那样:“律师要做到四个引领,一是政治引领,二是专业技能的引领,三是社会责任的引领,四是践行行业的发展引领”。青年律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单纯追求商业利润,要将行业责任、行业情怀放在个人业务之前,有责任、担当、有情怀,才能有作为。

考评员培训

云南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 考评员的实践与认识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以下简称考评员)是指在规定职业(工种)等级和类别范围内,按照统一考核方法、职业标准及考核要求,对职业技能鉴定对象进行考核、评审的人员。是鉴定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其行为直接关系着鉴定质量。 如何结合云南省目前的实际和社会需求,当好这个考官,做好这个决定鉴定质量的主导,做一个正真意义上“合格称职”的考评员,是本次课的任务和目的,现在就从以下六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一、目前我省职业技能鉴定形式的分类 1、按组织机构不同可分为: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简称国家统)、国家职业资格全省统一鉴定(简称全省统考)、日常鉴定(含高新); 国家统考目前有16个职业,每年5月、11月上下半年共两次,全省统考目前有8个职业(工种),每年3月、6月、9月、12月各季度共四次,日常鉴定目前由各鉴定所根据许可证内的核定的职业(工种)经省鉴定中心审批同意后按需要组织实施,每年可多次。 2、按考试形式不同可分为:笔试理论和动手实操、笔试理论和笔试实操、机考理论和动手实操、机考理论和机考实操、专业论文撰写及综合评审(一、二级); 3、按实施鉴定的空间不同可分为:室内鉴定、室外鉴定; 4、按考试场地不同可分为:计算机机房、教室(含多媒体教室)、鉴定所实训或实验室(车间)、企业生产车间、工程工地等; 5、按考生性质不同可分为:院校学生、企业职工、社会化人员、农民工或下岗失业人员及其它人员 二、考评人员的主要任务理解 考评人员的工作流程有接受任务、准备和检查阶段、实施鉴定阶段、阅评总结等四个阶段。

1、接受任务阶段 考评员是经省或市鉴定中心委派(各鉴定机构代管和推荐),因此,鉴定活动中的考评工作是对省、市鉴定中心负责。有依法独立实施考评的权利,不受考点或被考机构制约。 2、准备和检查阶段 准备工作是在鉴定日期之前完成的重要工作,是直接影响着鉴定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主要由考点来完成,考评员应当积极协助。 检查工作除考点自身而外,考评员也要在考前认真检查。其最终目的是确保鉴定活动顺利实施,且最大限度地避免鉴定实施过程中安全和舞弊情况的发生。 3、实施鉴定阶段 主要是指对理论考试进行监考,实际操作确定考试流程、考生顺序、记录相关开考结束时间、工件收发及编号等等,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执行考场纪律和安全文明生产。同时,核查考生资格、相关证件,考生信息错误记录等等工作也在该阶段完成。 本阶段的工作方法主要是不断地巡查,即多走多看。 结合我省目前实际,对照前面各类鉴定形式的分类考评员的主要任务也会有所差异。 (1)全国统考是由省鉴定中心统一组织实施,理论和实操考试的监考人员是经各考点专项培训的人员,不一定是考评员,阅卷评分是由省鉴定中心组织进行,综合评审是由省鉴定中心委派指定机构进行,考评员有可能被指定机构抽调为评审专家组成员。 (2)全省统考是由省鉴定中心统一组织实施,理论监考与阅卷同全国统考,实操考试各职业(工种)的考评员由省、市鉴定中心统一抽调安排,委派到各考点的考评组对实操考试具体负责实施,做好实施鉴定阶段的工作及阅卷、评分、汇总、签字确认,各职业实操成绩由考点汇总上报。 (3)日常鉴定是由各机构申报,经省、市鉴定中心审批后委派鉴定所组织实施鉴定,考评员由鉴定所提名推荐,经省、市鉴定中心审批同意后组成考评组,完成本次鉴定上述各阶段工作。

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办法

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 理办法 大家知道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实施的吗?下文是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办法最新版内容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北京市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活动,提高执业律师的素质,北京市律师协会(以下简称本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北京市律师协会章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规则》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申请律师执业前参加实习的人员(以下简称"实习人员"),其实习活动的管理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本协会根据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定位,按照"政治坚定、法律精通、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培养目标和本办法的规定,组织管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活动,指导律师事务所做好实习人员的教育、训练和管理工作,严格实施实习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确保实习质量。 本协会对实习活动的管理,接受北京市司法局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期为一年。 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应当参加本协会组织的集中培训和律师事务所安排的实务训练,遵守实习管理规定,实习期满接受本协会的面

试考核。 对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管理工作由本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管理考核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申执委)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实习登记 第五条申请实习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律师资格证书;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品行良好,无不宜从事律师职业的不良品行; (五)未受过刑事处罚(过失犯罪除外); (六)无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记录。 第六条本办法第五条第(四)项所称"不宜从事律师职业的不良品行",包括下列情形: (一)因故意犯罪但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被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或者被人民法院免除刑罚的; (二)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辞退的; (三)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相关行业主管机关或者行业协会吊销职业资格或者执业证书的; (四)因涉及道德品行等违法行为被处以治安行政拘留或者采取强制性教育矫治措施的; (五)因弄虚作假、欺诈等失信行为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六)有其他产生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的。

深圳律协实习律师培训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搜狗网页

深圳律协2012年实习律师培训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搜狗网 页 C.特定当事人的合法利益B.社会声誉 D.社会公平和正义 3、按标的额比例收费时,同一诉讼案件,曾代理一审再代理二审的,二审律师费应按一审标准的百分之A 50 C 70 ?(答案A) B 60 D 80 4、刑辩律师是(答案C)A 裁判者B 代表正义D 为了谋生而出卖正义的人 C 被告人权益的维护者 5、律师参与法律尽职调查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调查对象的(答案D )。A、主营业务B、净资产C、股东和实际控制人D、法律风险 6、房地产抵押合同自起自签订之日起 日内,抵押当事人应当到房地产 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答案:A) 1 A、30 C、15 B、20 D、60 7、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

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产品合法来源的,A:不视为侵权;C:停止侵权,适当赔偿;(答案D ) 。 B:可继续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D:不承担赔偿责任。 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延长劳动合同期限累计超过续订劳动合同。(答案B)A、3 B、6 C、9 D、12 个月的,视为 9、下列哪一项属于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答案C A、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B、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C、从犯D、教唆未遂的 10、诉讼代理或仲裁案件,下列那一种情况是可以风险收费:答案:D A、工伤赔偿C、保险款项B、工资D、货款 11、甲选定A 仲裁员,乙选定B 仲裁员,另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 名首席仲裁员,3 人组成仲裁庭,在裁决时仲裁庭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则应当(答案D)。A 提请仲裁委员会主任作决定C 提交仲裁委员会专家组作决定B 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决定D 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决定 12、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开发商在聘请前期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物

最新律协培训改革方案

律协培训改革方案 天津市律师协会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为本市执业律师提供义务的职业培训,这对提高本市律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处于不同区县、不同专业方向的律师提供了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机会,现已逐渐成为本市律师交流互动的主要平台,赢得了广大律师的一致好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法律知识更新的速度逐渐加快,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相比我国其他省市律协所组织的培训活动,本市的培训也存在形式单一、选题宽泛、预算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有待完善。所以,如何继承和发扬过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优点,摒弃存在的不足,成为完善未来本市律协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培训能够取得更满意的结果,使培训开展有章可循,并使其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训工作可在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创新培训形式 现在律协培训主要采用现场面授的授课方式,虽然现场面授效果相比其他培训形式较好,但也存在很多现实的局限性,例如,需要较高的授课费用,且场地成本高、容量不足,律师业务繁多、工作较忙,难以在同一时间集中到会,因此有必要丰富现有培训形式,充分利用各种现有媒介。现在北京、上海等地为降低集中培训的压力、提

高培训质量、凸显培训效果,已广泛地采用计算机业务培训系统。在该培训系统的辅助下,执业律师凭执业证号登陆后就可以在线参加培训,或是收看以往的培训视频,这样不仅大大地节省了培训开支,有助于提高讲座的密度,也扩大受众面,可谓一举多得。天津律协可以效法之,先使用QQ 群语音、YY 语音等免费的媒介作为尝试,如果广大律师对在线培训的反馈较好,律协可以考虑购买专业的培训软件,以提升培训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可逐步将在线培训扩大到针对实习律师的培训。另外,在线培训系统中也可以设置一些精品的收费课程,供有需求的律师选修。 二、 三、增加培训密度 近些年来,天津律协每年仅为执业律师举办2-5 场专题培训,因培训次数较少,故而培训内容的涵盖面相对较窄,这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执业律师的求知欲望,不能紧随法律知识的更新速度,使某些领域的专业律师始终得不到交流互动的机会,同时也无法实现培训目的,偏离了律协的初衷。所以律协有必要逐步增加培训密度,扩大选题的覆盖面。律协应以每月举办一次培训讲座为目标逐步增加培训的密度,同时选题也应穿越以往的盲区,尽可能的涵盖一些新兴的专业分支,以使律协培训名副其实地成为本市全体律师互动交流的平台,为各个领域的律师提供及时、全方位、高效的培训服务。

2021年律师协会律师工作计划(新订版)

2021年律师协会律师工作计划 (新订版) Lawyer work plan of the bar association in 2020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2021年律师协会律师工作计划(新订版) 推荐:社区工作计划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护理工作计划党支部工作计划财务工作计划 一、积极推进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带动全市律师提高政治素质、强化大局观念 1、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律师党建工作例会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及信息报送制度,不断完善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及律师事务所、司法所联系沟通制度,推动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党委办公室) 2、创新律师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与相关院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一支律师行业党建的专业教育培训队伍;筹建北京律师党建教育培训基地,对律师党员开展常态化、专业化教育

培训工作;改进培训内容,增加分类别、分专题培训比重,积极运用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律师党员学习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党委办公室) 3、畅通律协党委与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及律师党员沟通联系的渠道,开设律师党建网站,丰富栏目设置,完善律师党员信息库建设,对基层党组织和律师党员实施动态管理;拓宽信息渠道,建立律师党建短信平台,不断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和载体。(党委办公室) 4、以“五好党支部”评选为载体,在律师行业大力开展争先评优活动,通过表彰宣传基层党建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不断增强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委办公室) 5、以党建为龙头,从坚定律师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律师队伍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认识的高度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引导全市律师树立大局意识、首都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提供保障。(党委办公室) 二、深入开展律师队伍警示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律师队伍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