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的

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的

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的
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的

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7-31T12:39:37.2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作者:谭炬辉[导读] 分析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湖南省岳阳市爱尔眼科医院 414000【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82例,分组方法以“电脑随机匹配”为主,分对照组(41例,采纳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研究组(41例,采纳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泪道置管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明显比对照组(73.17%)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泪道置管术可有效改善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症状,保持鼻腔通畅,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泪道置管术;临床效果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病,临床症状以眼部流脓、流泪为主,属于化脓性炎症范畴,对患者生活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1]。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主要手段,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术后泪道容易堵塞,整体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是否需要联合泪道置管术是目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82例,现将研究做出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此项研究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该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82例,分组方法以“电脑随机匹配”为主,分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研究组女性、男性例数分别是17例、24例;年龄在33-77岁,年龄均值为(55.52±4.47)岁;病程在1-10年,病程均值为(5.52±2.14)年。对照组女性、男性例数分别是16例、25例;年龄在34-76岁,年龄均值为(55.51±4.41)岁;病程在2-9年,病程均值为(5.55±2.11)年。一般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零度鼻内镜,于中鼻甲附着处上缘部位做弧形压迹,沿压迹将鼻黏膜切开,切缘与钩突附着缘的距离应至少在0.5cm以上,暴露泪骨、上颌骨额突,从切口下端暴露部位用咬骨钳将泪骨、上颌骨额突咬除,使鼻泪管起始部暴露,继续向上将泪骨、上颌骨额突咬除,骨孔大小在10mm×10mm,将泪囊下半部暴露,将探针经下泪点植入后挑起泪囊,用钩突刀做一小切口,长约1-2mm,流出脓性分泌物之后,冲洗泪道,确认无出血之后,放置膨胀海绵,并在周围涂抹妥布霉素眼膏。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泪道置管术:在探针的引导下将泪道再通管置于造孔部位,从下泪小点部位引出,将膨胀海绵置于泪道再通管后位,周围涂抹妥布霉素眼膏,包扎术眼。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具体判定标准如下:①显效标准:流脓、溢泪等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②有效标准:流脓、溢泪等症状显著减轻,泪道冲洗基本通畅,部分患者造瘘口存在狭窄现象。③无效标准:流脓、溢泪等症状变化不明显,泪道闭塞。总有效率=①+②,除以41[2]。

1.4 统计学方法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25T15:53:38.2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王苑郑国玺 [导读]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10004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结果共收集鼻内镜下DCR治疗并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的慢性泪囊炎患者20例,其中伴慢性鼻窦炎2例,鼻中隔偏曲3例,外伤后并发泪囊炎1例,DCR后失败再手术1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愈率为95%(19/20),好转1例,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鼻内镜下DCR联合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安全、有效与微创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膨胀海绵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ve method and value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Methods: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at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0 to September 2013 were collected,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undergoing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 foam to expand the stoma,among which,there were 2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and 3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um deviation,1 post-traumatic patient was complicated by dacryocystitis and 1 operative failure patient accepted dacryocystorhinostomy again.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to 3 years,the curative rate was 95%(19/20),1 patient improved,recurrent patient was not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Conclusion: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 foam to expand the stoma was a safe,effec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 【Key words】Dacryocystitis;Nasal endoscopy;Dacryocystorhinostomy;Expansion foam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意大利医生Toti于1904年首次采用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临床医师常常采用此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但此术式存在操作复杂、出血多、耗时长与术后面部瘢痕形成等等诸多不足[2]。1989年国外首先报道经鼻内窥镜下行DCR(dacryocystorhinostomy),[3]。近期国内孙丹洋研究发现鼻内镜下DCR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出血少、疗效好与并发症少。随着鼻内窥镜的发展与广泛应用,鼻外径路行DCR的一些不足逐渐被鼻内镜下DCR所克服,但鼻内镜下DCR治疗后泪囊鼻腔造孔粘连、闭锁一直让临床医师担忧,尽管预防泪囊鼻腔造孔粘连、闭锁的方法已有很多医师做了研究,疗效也很好,但操作法更简单、术后恢复更快与患者痛苦少的方法仍是医患双方追求的目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例行鼻内镜下DCR治疗的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发现安全性与效果均好,报告如下,旨在为今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临床理论基础。 1.资料 共收集20例鼻内镜下DCR治疗并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8例,年龄35~71岁,平均45.8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为8年,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不同程度溢泪,压迫泪囊区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其中伴慢性鼻窦炎2例,同时行鼻窦开放术;鼻中隔偏曲3例,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外伤后并发泪囊炎1例,DCR后失败再手术1例。所有患者均有长期溢泪症状且均符合慢性泪囊炎的诊断标准。 2方法 常规术前检查,对术前检查结果进行报道,包括鼻窦CT检查,对同时伴鼻中隔偏曲、鼻窦炎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先完成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鼻窦开放术,再行DCR。患者取仰卧位,鼻腔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后,再用2%利多卡因加少许0.1%肾上腺溶液,于中鼻甲前端黏膜下及泪囊周围浸润麻醉,结膜囊内用1%丁卡因行表面麻醉。以中鼻甲附着处为上界,下鼻甲附着处为下界,以钩突为后界,做1.0×0.8cm大小“U”型粘骨膜瓣,向后翻转,然后用骨钻或骨凿去除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显露蓝色泪囊内壁,形成0.8×0.8cm大小的骨窗。在泪道探针引导下呈“工”型切开泪囊壁,切除部分粘骨膜瓣,将粘骨膜瓣向内翻转,与泪囊黏膜后瓣对齐,制作大小适当的膨胀海绵,置于“工”型泪囊瓣中间起扩张作用。保持膨胀海绵扩张1周后取出,行泪道冲洗。以后每日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1月后行鼻内镜检查,泪道冲洗,继续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1个月。 3、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愈率为95%(19/20),好转1例,未见术后无效的患者。鼻内窥镜检查,19例治愈患者泪囊造孔形成,上皮化良好,1例好转患者泪囊造孔形成已上皮化,但泪囊造孔较小,建议患者再行膨胀海绵扩张,患者未接受建议。保留膨胀海绵持续扩张1周后取出,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 4、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黏膜发生慢性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是由于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当鼻泪管闭塞或狭窄时,泪道排泄功能不畅时,泪液长期滞留在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使细菌于泪囊内生长繁殖,泪囊肥厚充血,导致患者常常溢泪与流脓。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鼻内镜下DCR联合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治疗慢性泪囊炎治愈率高达95%,操作简单,只需一周的短时间扩张,术中出血少与并发症少,并且还具有安全性好、疗效好与微创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etson R.Endoscopic surgery for lacrimal obstruction.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1,104(4):473-479. [2]李燕子.鼻内镜下泪道激光联合置双管治疗复发性鼻泪管阻塞.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8):989-990. [3]McDonogh M,Meiring JH.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J Laryngol Otol,1989,103(6):585-587.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发表时间:2019-05-20T11:41:28.5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3期作者:袁选军 [导读]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满足微创手术的实际需求,具备较高的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 (怀化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窥镜下对100例(即10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观察其主要临床效果;结果以上患者均接受随访3个月至1年以上的内容,其中10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80例,占比重为80.00%,好转的患者有20例,其占比重的20.00%,总有效率为100.00%,且在随访过程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满足微创手术的实际需求,具备较高的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是因为长时间向结膜囊排出大量细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眼球,并且常发部位是泪囊和鼻泪管相连的阻塞部位,其次是鼻泪管下部位,会因为泪囊分泌物滞留诱发疾病[1]。现今,由于鼻内镜与鼻眼有关科学研究的不断成熟,鼻内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针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高,并且手术之后患者面部并不会出现明显创伤,具备微创、疗效高并且操作便捷的优势[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即10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30-41岁,平均年龄(36.05±1.24)岁; 1.2方法 手术之前所有患者都在眼科门诊接受相应的治疗,进行勤滴眼药、泪道冲洗、探通和扩张等操作,可是临床效果不佳。手术之前针对有关基础性疾病进行处理,并且进行鼻内镜检测,若是鼻腔、鼻窦结构异常,例如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将碘海醇注射液当成是泪囊造影,最终结果表示患侧下出现严重的泪道阻塞问题,并且选择性采取鼻腔CT检测的方式。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处理,运用仰卧位,将棉条浸润,所用溶剂为20mL1%丁卡因+2mL0.1%肾上腺素混合液,进行表面麻醉,并且麻醉的方式为在患者鼻腔中塞入棉条,并且采取鼻腔外侧壁粘膜下浸润麻醉的方式,所用溶剂为l0mL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2滴。找到泪囊,借助鼻内镜以“[”形切开外侧壁黏膜,形成大概1.8cmX 2.0cm的面积,并且把黏膜瓣存储在中鼻道,并且充分暴露骨性鼻腔外侧壁与上领骨额突泪骨前部。进行骨质咬除操作,具体操作是借助咬骨钳或(和)加电钻在鼻泪管投影的部位进行操作,由鼻泪管从上进行扩增,将泪囊充分暴露出来,或是借助电钻除去该位置的骨质,进而切开大概1.0cmx1.8cm面积的骨窗,进而达到显露泪囊的目的,由下泪点插至泪道探针,直到泪囊的部位,找到泪囊之后,由探针指引,借助眼科15度穿刺刀以“[”形进行泪囊的切开手术,并且将“[”形泪囊瓣保留下来。借助银夹实现预留鼻腔黏膜瓣和泪囊瓣的固定操作,并且将探针除掉。手术结束之后在手术部位进行明胶海棉的填塞处理,如果出现较多渗血,就应该借助膨胀海棉进行填塞处理[3]。若是患者还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疾病,务必在手术期间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本研究中医生在此类手术中针对3例鼻中隔偏曲进行同期治疗及处理。手术之后患者接受5天的全身抗生素治疗,并且在手术结束之后的第2d,于鼻内镜下进行鼻腔的清洁处理,并且针对鼻泪管系统的顺畅性进行检测,针对接受过手术的眼睛运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和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一个月的治疗,并且接受两个月的鼻喷激素治疗。手术结束之后7d,鼻内镜下进行造屡口附近渗出物与血痴的清洁与处理,进而使得造屡口的顺畅性得到保障。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2次/月。并且采取随访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记录,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鼻内镜检测泪囊造屡口治疗状况,泪道与鼻腔冲洗,针对泪囊造屡口肉芽进行处理[4]。 1.3疗效判定标准 借助鼻内镜查看患者鼻甲前端外侧壁泪囊造孔的状况,治愈:上皮化、流脓、溢泪、流脓等体征及症状均不见,泪道的顺畅性有效恢复;好转:各项症状及体征得到缓解,冲冼泪道较为通畅,或是施加一定压力之后表现为通畅;无效:造孔闭锁,各项体征及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冲冼泪道顺畅性较差,或是施加一定压力之后,通畅性还是较差。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X100%。 2结果 以上患者均接受随访3个月至1年以上的内容,其中10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80例,占比重为80.00%,好转的患者有20例,其占比重的20.00%,总有效率为100.00%,且在随访过程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讨论 临床上,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眼科病症,大部分是发病原因是鼻泪管阻塞或是狭窄。现今,常常运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方式包括鼻外法与鼻内法两种。传统治疗方式是眼科医师由面部切口在泪囊与鼻腔两者间构建全新的通道,进而处理泪道阻塞的问题。可是这种手术方式,会使得患者面部出现刀痕,因此对患者面部的美观性产生较大影响[5]。解剖上,因为鼻腔与泪囊的结构只有泪囊窝骨壁与黏膜,泪囊于鼻腔外侧壁的投影在中鼻道前端,如此便能够降低经鼻行泪囊造孔手术的难度及便捷性,相对于传统经皮手术来说,这种手术方式具备更强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可靠性。手术之前检测和筛选对是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来说非常重要,上、下泪小点和泪小管、泪总管务必保持较高的顺畅性,这也是此类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此外,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一定要是鼻泪管阻塞类型的患者[6]。本治疗方式并不能有效治疗泪小点、泪小管和泪总管狭窄及阻塞、瘫痕体质等患者,泪囊在鼻腔中定位的准确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术的成功率,临床上常常运用枪状镊定位法,这种方式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具体操作是:于鼻外眼内毗部放置枪状镊的一端,于鼻内相应部位放置另一端,换而言之就是鼻腔外侧壁的核心部位,同样是造口中心位置[7]。可是,枪状镊务必放置于中鼻道与中鼻甲腋前方位置。 总而言之之,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满足微创手术的实际需求,具备较高的临床运用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9例失败原因分析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9例失败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4-10-13T17:17:15.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7月第21期供稿作者:黄永林孙永东陈隆晖 [导读] 以上仅为笔者的一点心得体会,引起泪囊鼻腔造孔术失败原因还有很多,这需要大量医学工作者为之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经验指导临床 黄永林孙永东陈隆晖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失败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失败原因。结果失败病例包括小泪囊3例、伴鼻部疾病如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3例、外伤性鼻泪管阻塞1例、未按医嘱使用类固醇药物喷鼻及按时随访2例。结论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较好方法,熟练掌握鼻泪系统的解剖学知识、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技巧、妥善处理小泪囊、同期治疗鼻部疾病、减少造孔口处肉芽增生等可减少手术失败的发生。 【关键词】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失败原因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017-03 HUANG YONG-lin SUN YONG-dong CHEN LONG-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ffilliated to Luzhou Medical College,ENT,Lu Zhou, 646000)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n the failure of 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Methods:Etrospective analysis 9 failure casues of 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Results:Failure cases include 3 cases of small lacrimal sac ,3 cases with nasal diseases such as nasal septum deviation or nasal polyps , 1 case of traumatic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2 cases who not according to the doctor's advice to use steroids nasal spray and followe-up on time.Conclusion :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is the better method for treating chronic dacryocystitis,proficient master the anatomy of the nasal system,pay attention to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surgical techniques,properly handle the small lacrimal sac,treat the nasal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granulation hyperplasia on the created orifice ,and so on ,can reduce the failure 【Key words】nasal endoscopy dacryocystorhinostomy Causes of failure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已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尽管该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无瘢痕、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失败病例仍时有发生。作者对2006年6月-2013年7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后的患者125例(132眼)进行观察,发现9例失败病例,现将失败的可能因素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5例132眼,女98例,男27例,年龄5~70岁,平均48.5岁。患慢性泪囊炎病史1~25年不等,其中外伤性鼻泪管阻塞2例2眼,医源性泪囊炎3例3眼,伴鼻部疾病如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19例21眼, 1眼为泪道激光手术后,其余病例100例105眼,入院前经泪道反复冲洗、泪道探针探通等治疗无效。入院前或后常规作鼻内镜检查、泪道冲洗,泪囊碘油造影了解泪囊大小、有无占位性病变、泪道阻塞等情况。如果发现明显鼻部疾病的行副鼻窦CT检查。 1.2手术方法应用0°鼻内镜及影像系统及手术器械,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对12岁以下儿童采用全麻,其余患者均采用局麻,对伴有鼻部疾病并能影响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成功率者,同时给予手术治疗。在鼻内镜直视下,用钩突刀或镰状刀,于中鼻甲附着处前缘黏膜区做直径大约15 mm圆形黏骨膜切除,充分暴露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前部。采用耳用磨转磨除上颌骨额突,造出直径大约10mm的骨窗,暴露泪囊,此时可见到泪骨和上颌骨鼻突连接缝。用泪道探针自下泪小点插入至泪囊,在探针引导下,以钩突刀或镰状刀纵行切开泪囊内侧壁,并上下延长切口,用鼻科显微手术剪将泪囊黏膜修剪成“[”、“]”形状成为前后两瓣,以医用生物胶分别将泪囊黏膜前后瓣稳妥粘附于鼻腔黏膜,完全覆盖裸露骨面。用10ml生理盐水行泪道冲洗,可见冲洗液由鼻腔造孔处流出,即表明手术成功,最后用浸有地塞米松的明胶海绵填塞于“[”、“]”造口内,起到支撑泪囊,固定人造瓣口,防止泪囊瓣漂移,用凡士林砂条填塞鼻腔,手术结束。 1.3 术后处理与术腔观察术后常规应用复方妥布霉素眼液点眼5~7天,术后1~2天拔除鼻腔填塞纱条后,用1%盐酸赛洛唑琳钠鼻喷雾剂喷鼻,每天3次;庆大霉素8万U加地塞米松5mg冲洗泪道,每天1次;术后第2天开始鼻用内镜检查,及时清理鼻腔血凝块、分泌物、结痂、肉芽等病变。术后7日应用辅舒良喷鼻1次/天,持续3月,出院后门诊观察,每月至少一次检查鼻腔处理血痂、分泌物并行泪道冲洗,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 1.4 疗效判定采用韩德民等[1]的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鼻腔造孔形成,上皮化,流泪、流脓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②好转: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泪囊造孔形成,上皮化,症状减轻,冲洗泪道通畅或加压后通畅;③无效:症状无缓解,冲洗泪道不通或加压后仍不通,造瘘孔闭锁。治愈和好转均视为手术成功,二者相加计有效率。 2 结果 所有病例经术后一年以上的随访统计,132眼中,9眼无效,占6.81%。其中小泪囊3例、伴鼻部疾病如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3例、外伤性鼻泪管阻塞1例、未按医嘱使用类固醇药物喷鼻及定时随访2例。 3 讨论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大多患者特别是青年女性自愿选择经鼻径路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该术式没有面部伤痕,能通过最短路径形成人工造口,在鼻内镜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晰,损伤创面小,采用医用生物胶粘接,较快地缩短了手术时间,比过去常规的眼科内囊鼻腔吻合术更快捷。但本组病例132眼中,有9眼失败,提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疗效。笔者通过回忆本组失败病例,寻找失败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1 熟练掌握鼻泪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眼眶前部内下方为泪囊窝,它由上颌骨额突在前、泪骨在后所形成的一个凹陷,泪囊位于其中,外有骨衣包裹,骨衣分为两层,深层在泪骨上形成其骨衣,泪囊卧于其上;浅层覆盖于前后泪嵴上,形成泪筋膜[2]。泪液由泪腺分泌,经上、下泪小点的吸虹、泪囊周围肌肉的挤压和重力作用到达鼻腔,本组中有一例为外伤性鼻泪管阻塞,手术无效,可能与该例有陈旧性面部开放性伤口、眼眶及上颌窦多处骨折,临床上多见局部瘢痕形成,泪囊位置发生了改变,以及出血等也是失败的原因[3]。笔者认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8-11-21T12:52:17.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张流兵 [导读] 随着内镜在眼科中的应用,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张流兵 (武胜丰源医院四川广安 638400) 随着内镜在眼科中的应用,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本文比较了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并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2年7月—2017年5月在武胜丰源医院眼科接受治疗并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99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57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7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39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为第1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行泪道、鼻内镜检查及常规术前检查,实验组需行鼻窦CT扫描,泪囊碘油造影,实验组患者接受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1%丁卡因肾上腺素(10ml丁卡因+2ml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表面麻醉,于平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混合液,以镰状刀或自制刀片做直径约1.5cm的弧形切口,至骨表面,分离鼻腔黏膜,用椎间盘咬骨钳咬除上颌骨额突,并将泪骨前部钳除,形成直径约1.0cm的骨窗,即可见泪囊内壁,呈淡蓝色,为准确定位,从下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针进入泪囊,并抬起泪囊,用自制刀片或微型剪刀U形剪开泪囊,形成一翻转向后的黏膜瓣,与钩突前缘黏膜相贴,用三条三角形膨胀海绵填塞压迫,泪囊小者可从上下泪小点植入硅胶管,经鼻腔拉出打结固定,3~6个月取出,术后5天取出膨胀海绵,术后每周在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内血痂、分泌物、水肿黏膜及肉芽,术后1月内每周冲洗泪道1次,以后每月一次至痊愈。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1月内每周冲洗泪道1次,以后每月一次至痊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术后一月内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一次至痊愈,复查包括泪道用妥布霉素+糜蛋白酶冲洗,在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内镜组鼻腔需喷糠酸莫米松喷鼻剂,每日早晚各1次,约5周。治疗效果判定:治愈:泪道冲洗通畅,鼻咽部有较多液体;好转:用力冲洗泪道通畅,有部分液体至泪小点返流,鼻咽部有部分液体,溢泪症状减轻;无效:泪道冲洗不通畅,鼻咽部无液,溢泪症状无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分别计算两组1年后的泪道通畅率,统计学处理见下表。 2.结果 术后1年,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因无面部切口瘢痕患者满意度更高;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有手术切口瘢痕。 3.讨论 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经典的手术方法,其手术治愈率在90%以上,但其缺点是出血较多,手术时间长,面部有切口,影响患者美观。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据文献报道,其手术治愈率在80.0~96.7左右[1],符合微创手术要求,本术式避免了面部切口瘢痕、损伤内眦韧带、内眦部血管,减少术中出血;可一期处理鼻部疾病如鼻息肉、中鼻甲肥大等病变,手术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从疗效来看,实验组泪道通畅率90.47%,而对照组泪道通畅率91.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治愈率无明显差别,在选择适应症方面,要充分评估鼻腔及泪囊情况,如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中鼻甲肥大等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效果者,同期行鼻中隔矫正、鼻息肉摘除、鼻甲部分切除等鼻部手术,泪囊小者,传统手术更具有优势,术后随访也比较重要,要按时复查,冲洗泪道,每例病人都应在内镜下清理鼻腔内血痂、分泌物、水肿黏膜及肉芽,并记录泪道冲洗情况。 综上所述,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较多优点,符合微创手术要求。为了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前评估及病例的选择非常重要,特别是术前检查泪囊的大小,泪囊太小者不适宜此手术,更适宜传统的手术,同时也要提高内窥镜手术操作技巧,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史海旭.毛贺娟.李靖.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7):87-88.

改良泪囊鼻腔造孔术的疗效观察

改良泪囊鼻腔造孔术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11T16:37:28.9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杨军 [导读] 眼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慢性泪囊炎,其主要症状为溢泪流脓,严重者可引起角膜溃疡,眼内容炎而致失明。 杨军(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 336000) 【中图分类号】R77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210-02 眼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慢性泪囊炎,其主要症状为溢泪流脓,严重者可引起角膜溃疡,眼内容炎而致失明。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皮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但常会导致鼻根部永久性疤痕。自2000年始,我们与耳鼻喉科合作,采用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于造孔口,治疗慢性泪囊炎30例32眼,经随访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病例中,男12例,女18例,双眼2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2岁,病史2-22年,平均12年,其中2例为车祸外伤损伤鼻泪管及泪囊;合并有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膈偏曲各2例,2例为疤痕体质,2例为经皮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者。 1.2手术器械采用沈阳生产的沈大牌鼻内窥镜,配有日本产索尼牌的摄像显示系统,筛钳、圆凿、泪道探针、镰状刀。 1.3手术方法 1.3.1患者平卧于术床,1%丁卡因+3%麻黄素液棉片收缩表麻鼻粘膜,2%利多卡因10ml+数滴1‰肾上腺素液行钩突附近鼻粘膜浸润麻醉。 1.3.2在鼻内窥镜直视下,经鼻用镰状刀在中鼻甲根部前缘、钩突为后界鼻粘膜,作弧形切口直至骨质,用剥离子分离,咬除部分鼻粘膜及骨膜,显露鼻腔外侧壁的上颌骨额突及泪骨部分,用圆凿凿除部分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形成约1×1.5cm2大小骨孔,即可见淡兰色的泪囊壁。在泪道探针引导下切开并咬除部分泪囊内侧壁,大小约6×6mm2。 1.3.3将在丝裂霉素C稀释液(0.2mg/ml)中浸湿过的小棉片置放在造孔口处约4分钟,去除棉片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造孔口。 1.3.4用细硬麻管经下泪小点入泪囊造孔口,牵引喇叭状硅胶管固定于泪囊造孔口,另端缝合固定于下睑皮肤上。鼻腔纱条填塞。2天后拔除纱条,鼻腔隔天清洗1周,1个月后拔管,隔天泪道冲洗1周,随后每周冲洗1次共1个月。 2 结果 治愈标准为冲洗泪道通畅,溢泪流脓消失。术后所有病例随访观察4个月-4年,平均2.5年,30例手术患者中除1例因外伤性泪囊损伤粘连失败之外,其余均获得成功,冲洗泪道通畅,溢泪流脓症状消失,治愈率达96.7%。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常导致病人溢泪流脓,严重者可引起角膜溃疡,眼内容炎而失明。属眼科常见多发病。该病以女性为多[1]。既往传统的方法为经皮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然术后常遗留有永久性的细条状疤痕,尤其有疤痕体质的患者,其鼻根部形成疤痕畸形,导致容貌受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容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女性尤为重视,经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的开展,具有不损伤表面皮肤,不遗留皮肤疤痕的优点,满足了患者对美容的要求。为了防止因鼻腔粘膜及泪道壁等组织过分增生引起造孔口堵塞致手术失败。Ugurbas等[2]曾在内窥镜下鼻腔内DCR手术中用0.5mg/mlMMC2.5分钟时间,经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在骨切孔区能明显地影响创口的愈合。我们利用丝裂霉素C具有抗纤维增生的功能[3,4],在造孔口处放置浸有丝裂霉素C稀释液的小棉片约4分钟,抑制了组织增生,减少了造孔口的粘连堵塞,较既往报道的手术成功率70%有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慢性泪囊炎的病因不仅是长而细的鼻泪管的解剖因素,另一个因素是来自鼻腔,较少来自结膜囊方面的炎症刺激。我们的30例病人,合并有鼻腔疾患的共有6例,以往都是先行鼻腔手术,愈合后再次行泪道手术。我们对这6位病人鼻腔疾患与泪囊炎一次手术完成,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经皮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失败的患者,再次经皮泪囊鼻腔吻合,因创口组织疤痕粘连手术操作复杂,术后易再次粘连失败,经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野清楚,且因前期手术已有骨孔,只需切除泪囊之内壁疤痕,简单快捷。这类病人多因组织过度增生,故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有效抑制了组织过度增长。术后效果满意,本组2例经皮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患者,经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 经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尤其对合并有鼻腔疾患及前次手术失败的患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适于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上海第一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主编. 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44. [2]Rice DH. Arch Otolaryngd Head Neck Surg, 1990,116:1061. [3]Ugurba SH,Zileioglu G, Sargon M, et al. Histopathologic effects of mitomycin C on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Ophthalmic Surg Lasers,1997,28:300-304. [4]游逸安,方春庭.丝裂霉素C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的远期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2):140- 1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