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煤场管理标准(汇编)JCHG YLCJ-GLBZ-001-2015

xx煤场管理标准(汇编)JCHG YLCJ-GLBZ-001-2015

JCHG/YLCJ-GLBZ-001—2015

XX化工煤场管理标准

JCHG/YLCJ-GLBZ-001—2015

XX化工煤场管理标准

2015-01-01发布 2015-02-01实施

XX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1

目录

前言

1.范围

2.管理标准

3.煤炭盘点

4.煤场管理职责

5.相关规范、标准及方法(见附录)

附录:(1).煤炭堆密度测定方法

(2).汽车衡校验方法

(3).电子皮带秤校验方法

(4).激光盘煤仪使用方法

(5).电子称重仪国家标准(另附)

(6).汽车衡、皮带秤、盘煤仪误差标准

(7).XX公司收煤细则(另附)

6.参考文献

1

前言

为了对全厂煤炭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煤场管理工作的有效控制,保证煤场稳定运行,减少煤场的风损和自燃损失,做好煤场区域内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可以作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作业性文件。

本标准由XX公司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XX原料车间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审核人:

本标准主要审定人:

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由XX公司原料车间负责解释。

煤场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的计量、验收、储存、消耗、盘点统计分析以及煤场管理和的各项运作事项。此标准仅适用于XX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管理标准

2.1煤炭储备及管理要求

为了使煤场合理储备,合理堆取,防止煤堆自然及煤粉污染,制定以下措施。

(1)为满足生产需要,煤场必须储备足够的存煤,煤场储煤量要根据生产计划、季节、运输情况核定,一般储备10-15天,即5-8万吨的用煤量为宜。

煤炭储存应做到不同煤种、品种分堆存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分层压实堆放(组堆应成正截角锥体形,顶端表面平整),有利盘点和减少风力、雨水冲刷的损耗,露天煤堆的取向以南北取向长、东西取向短为宜。圆形仓储煤时应均匀布煤,对储存的煤要定期测温,避免自燃。煤堆温度不超过60℃,发现超温要及时安排使用和采取降温措施。储煤场均应配备翻堆机械、消防和喷水设备以及防汛、排水等设施,并处于完好状态。通过加强煤入厂验收管理和储存管理,确保入厂煤与入炉煤收到基低位热值差≤502kJ/kg(120kcal/kg),储煤热损失应<3.0%。通过加强对储存煤的保管,把燃煤储存损耗控制在合理范围,即月度煤场储存损耗不超过当月日平均存煤量的5.0‰。

(2)煤场正常储备煤不小于5万吨,调整幅度不超过15%。

(3)煤场储备煤警戒线为4万吨,低于此量原料车间要立即通报公司及有关部门,加紧入厂煤的采购。

(4)入厂煤要按计划均衡到达,应按煤质、煤种分堆存放;煤堆间要保持合理的间隔。

(5)必须合理安排堆煤,防止混堆及煤堆存放时间过长造成煤热量损失及自燃,煤场储备煤,冬季存放时间不超过60天、夏季不超过40天。

(6)堆煤高度不得高于15米,保证取料机的安全作业。

(7)煤要按“分堆存放、先堆先取、用旧存新、按质匹配、科学管理”

JCHG/YLCJ-GLBZ-001—2015

的原则合理堆取(按锅炉、气化对煤质的要求进行合理掺配)。

(8)取煤时要按分层取煤。煤底厚度要直至取料机取不到为止,推土机要及时清理煤底,及时取走,不得留存,把底层煤和清底煤用尽。

(9)根据设备及煤质协调精原煤仓的煤储备量,避免因设备故障、恶劣天气影响生产用煤。

(10)发现煤堆超温或自燃(60℃),必须采取对自燃点进行降湿、翻堆外露等灭火措施,并立即安排取用(取有火种的煤时应加强输送设备的观察,发现异常即刻停止输送)。

(11)煤场排洪沟、沉淀池每季度清理一次(具体视情况而定)。

(12)输煤皮带系统的采样机、除铁器必须可靠投入,煤场清理出的石块、金属块等杂质要及时清除,放到指点地点,保持煤场整洁。

(13)每月26日为盘煤日,早8:30相关单位、部门人员应准时参加。

(14)保证煤场、输煤系统喷水、消防系统的可靠备用,做好防水措施,确保煤场安全;燃油的储存要认真做好防火、防爆、防漏和防变质工作。

(15)确保煤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煤场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合理利用煤场做好堆储煤工作,做到各煤种界面清晰、分类堆放,保证堆(取)煤及时和准确,

2.2煤场自然的预防和处臵

2.2.1、贮煤场自燃现象的发生

煤的自燃主要是由煤的氧化所引起的。煤大体上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主要可燃元素是碳(约占65%~95%),其次是氢(约占1%~2%),并含少量氧(约占3%~5%,有时高达25%)、硫(约占10%),上述元素一起构成可燃化合物,称为煤的可燃质。除此之外,煤中还含有一些不可燃的矿物质灰分(5%~30%,也有高达50%)和水分(一般在2%~20%之间变化),这些物质称为煤的惰性质。当露天存放时,长期地受风雨、日晒和空气中氧的作用,氧化在不同程度进行。当氧化的速度较为迅速时,将产生大量的热量。一般煤堆温度达60℃时,1-2天内将产生自燃的现象。

煤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是煤自燃的根本原因。煤中的碳、氢等元素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生成可燃物CO、CH4及其他烷烃物质。煤的氧化又是放热反应,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掉,将使煤的堆积温度升高,反过来又加速煤的氧化,放出更多的可燃质和热量。当热量聚集,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即会引起可燃物质燃烧而自燃。煤堆内若有空隙,乃至空洞,空气便可自由透入堆内,使煤氧化放热,同时,煤堆内水分会被受热蒸发并在煤堆高处凝结释放大量热量;再者,煤中的黄铁矿也会因被氧化而放出热量。这些都会产生或加剧煤的氧化作用和自燃倾向。

气候对自燃的影响

每年的秋后10~12月份是煤自燃的多发季节。这主要是煤在夏末秋初受到雨水和热带风暴伴随的大量降水的影响,煤层被雨水渗透,煤层变得疏松,给热量的聚积提供了条件。秋后又是风高物燥的时节,大气密度比煤堆内密度大得多,所以渗入煤堆内的中气量增大,煤的氧化加剧。此时刮风频繁,加速了煤的氧化,热量聚集在煤中无处散发,煤的自燃随之发生。

煤的挥发分对自燃的影响

根据观察和统计表明,挥发分较高的煤,即使是同样条件下储放发生自燃的几率要比挥发分较低的煤高很多(约是低挥发分煤种的一倍)。当温度达50—60℃时,1-2日内将发生自燃,来势也较猛;而且自燃很激烈,扑灭难度大。较低挥发分的煤种,一般要80℃以上,才发生自燃现象。

煤的挥发分主要成分是低分子烃类,如甲烷,乙烯,丙烯等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和常温下只液态的苯、酚类化合物。一般来说,挥发分多的煤种,其含氧高,挥发逸出的温度低。蕴藏于煤层中的大量蒸汽热将对上述这些低分子元素的挥发起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被挥发出来的易燃气体及其化合物将大大地降低了煤的自燃祸源温度,自燃就提早发生了。

煤的粒度对自燃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块煤与空气的接触面小,氧化速度慢;末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氧化速度快。但事物都是—分为二的,在露天堆煤时,末煤易压紧,块煤间间隙大,存在许多空洞,这些空洞给煤的氧化埋下了祸根。因此,从煤场管理的

JCHG/YLCJ-GLBZ-001—2015

角度上讲,防止煤的自燃,最根本有效的办法是运旧存新,尽量缩短储存期。人为地想办法去尽量减缓其氧化速度,消灭自燃现象就变的更为重要。

2.2.2、防止煤堆自燃的措施

为了减少或防止煤堆自燃,可采用的预防措施:

(1)分层压实组堆。对易受氧化的煤如褐煤、长焰煤,组堆时最好分层压实,有条件时还可以在煤堆表面披上一层覆盖物,这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但实施不太容易。

(2)建立定期检温制度。对贮量大、存期长的煤堆特别是变质程度低的煤,需每班检测一次煤堆温度,对其他类别的煤可适当延长检温时间,并做好详细记录。

(3)及时消除自燃“祸源”。在检温过程中,一旦发现煤堆温度达到60度的极限温度,或煤堆每昼夜平均温度连续增加高于2度时,就立即消除“祸源”,消除自燃“祸源”的方法是将“祸源”区域内的煤挖出来暴露在空气中散热降温。不要往“祸源”区域煤中加水,这样会加速煤的氧化和自燃。

2.2.3、煤场煤的组堆要注意的事项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需要长期贮存的煤,尤其是低变质程度的煤,组堆时要分层压实,减少空气和雨水的透入和防止煤的自燃。在组堆时要注意下列具体事项:

(1)选择好组堆形状。一般堆成正截角锥体较为理想,因为正截角锥体自燃通风较好,可减少风吹雨淋对煤的损耗。

(2)选择好组堆的方向。根据我国的地理位臵特点,组堆以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较短为宜,这可减少太阳直射,有利于防止煤堆自燃。

(3)组堆时防止块末分离、偏析和煤堆高度过高,以阻止空气进入煤堆。

(4)组堆过程中要检查煤堆高0.5米处的煤温与周围环境的温度,若两者温度相差大于10度,则要重新组堆压实。

(5)为检测煤堆温度变化,在煤堆中仓壁安装金属管(竖向),以便插入温度敏感探头测温。

(6)煤堆最好选在水泥地面上,且周围设有良好的水沟,因为煤堆中水分增多,会促进煤的氧化和自燃。

(7)组堆完毕后,要建立组堆档案,写明堆号、组堆工艺和检测温度等。

2.2.4、煤长期贮存煤质的变化

煤在露天长期贮存时,因为断受到风、雨、雪的作用及温度变化的影响,煤质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程度与贮存条件、时间及煤的品种直接相关,煤质变化主要表现在:

1、热量的降低。贫煤、瘦煤发热量下降较小,而肥煤、气煤较大。

2、挥发分变化。挥发分也会发生变化,对变质程度高的煤挥发分有所增多,对变质程度低的煤挥发分则有所减少。

3、灰分产率增加。煤受氧化有机质减少,导致灰分相对增加,热量相对降低。

4、元素组成发生变化。长期贮存的煤其元素组成有所变化。碳和氢含量一般会降低,氧含量会迅速增高,而硫酸盐硫也有所增高,特别是含黄铁矿硫多的煤,因为煤中黄铁矿易被氧化而变成硫酸盐。

5、抗破坏强度降低。一般煤受氧化后,其抗破碎强度均有所下降,测定可磨指数值增高。

2.2.5、煤在组堆及长期贮存中会发生的损耗

煤在组堆及长期贮存中的损耗,概括起来有机械损耗和化学损耗两种。

1、机械损耗。转运、输送过程中掉落的和飞散的损耗,煤混入土中的损耗,被风和雨雪带去的煤尘和煤粉的损耗。

2、化学损耗。煤中有机质氧化过程中的损耗,挥发分降低和粘结性的变差而形成的损耗等。

因此,在组堆及长期贮存中要尽量减少上述有形或无形的损耗,以减少损失。

2.3电子皮带秤校验规定

皮带秤校验目的就是使仪表累计显示值与实际值之间最大程度吻合。皮带秤校验精度正常应满足0.5%精度以内要求,最大偏差应控制在1%之内。

JCHG/YLCJ-GLBZ-001—2015

(1)皮带秤每月应校验四次,每月3日、10日、18日、24日进行校验,甲、乙侧皮带秤每次必须全部校验。若受燃料设备问题或其它因素影响,不能正常校验,应顺延至第二日进行;遇有节假日,顺延至第一个工作日进行。

(2)皮带秤校验日联系规定:由XX电仪班专责人联系原料输煤分管技术员(技术员负责安排协调输煤班长和集控人员进行配合校验工作)。当输煤系统由于设备原因或上煤原因不能校验时,顺延至第二日进行;第二日早8:00前由原料技术员联系XX电仪自动班专责人。

(3)在皮带秤校验之前,原料车间要保证仪表和皮带机同时完好无故障;保证秤架区内清洁无杂物。

(4)皮带秤调校期间,禁止向皮带上送放物料和洒水,以免影响调校皮带秤。

(5)原料车间要及时根据校验结果进行调整,皮带秤偏差要符合精度要求,一旦出现超差,要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并向设备管理部和生产部汇报。

(6)皮带秤校验后,原料输煤集控值班员应将皮带秤校验情况记入值班记事中,并汇报班长,同时班长做好记录。皮带秤校验延期进行时,集控人员记录延期校验的原因。原料输煤分管技术员、XX电仪校验人员设专门记录本,记录好皮带秤校验情况。

3、煤炭盘点

3.1盘点要求

(1)要做好每月一次的煤、油盘点工作。煤场盘点管理应与入厂入炉煤计量相协调。盘点统计报表应根据进、耗煤(油)台帐修正至月末25日日24:00。由企划部牵头,企划部、生产部、原料车间部和财务部指定专人参加。

(2)煤炭盘点应过程严谨,记录准确、完整,并有参加人员签字。煤盘点记录包括存煤的三维体积、比重、水分差调整量和盈亏量等。水分差煤量一律调整至煤库存,如为负数,则调减账面库存;如为正数,则调增账面库存。﹛水分差调整煤量=实际入炉煤量×[1-(1-当月入炉煤平均收到全水分)÷(1-当月入厂煤平均收到全水分)]﹜(参考燃料管理企业标准)

原料车间应做好入厂、入炉煤全分析指标统计(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等),以便月末盘点时对库存煤炭与消耗煤炭和入厂煤炭的含水量进行平衡扣减。

每次煤场存煤盘点时,原料车间派专人用激光盘煤仪测绘(盘煤)并出具煤场三维立体图,以便参加人员进行核实。盘煤仪测绘煤量=盘煤三维体积×煤堆密度

盘煤过程中由原料车间负责盘煤的人员说明煤场堆存方式、堆存时间和汽车衡、电子称数量,盘点人员共同对煤堆所报数量逐一校核,对不准确的堆存数量提出修改意见,并按形成一致的储存煤数量并出具煤场盘点报表,参加盘点人员应在报表上签字,车间负责人在审核完成报表后上报公司分管领导,车间备存一份。

(3)原煤堆积密度原则上应每季度测定一次。燃油盘点应测定燃油视密度和油温,并根据石油计量标准进行修正计算。燃油盘点要求过程规范,记录准确、完整,并有参加人员签字。

(4)盘点结果要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即实际盘存煤量与账面结存煤量相符;入炉煤量,生产部门与煤炭管理部门相符;煤炭进、消、存账务,财务部门与煤炭管理部门相符。遇有大盈大亏现象发生时应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5)盘煤(油)人员、方法和程序应相对固定,测量仪器、仪表符合计量规定。 a、采用激光盘煤仪进行煤堆体积测量;b、油罐体积应采用精度在十分之一米级的标尺等工具进行测量;C、原煤堆积密度采用模拟法或沉筒法测定(测定方法见附件一);d、燃油密度采用石油密度计测量。

3.2、煤炭损耗指标

煤炭场损0.5%,火运、汽运1.2%,船运1.5%,中转一次增加1.0%,入厂与入炉煤间的燃煤损耗,即使煤场存损率为0.5%、热值差为≤502kJ/kg

(120kcal/kg),对入厂煤热值 20908 kJ/kg(5000kcal/kg)而言,引起的标煤损耗率达 2.2%。因此,在提高燃煤检斤、检质准确性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入厂煤接卸、堆取、输送和储存等各个环节管理,为生产成本的降低把好入厂

JCHG/YLCJ-GLBZ-001—2015

与入炉间的管理关。请参见《火电厂燃煤损耗新指标研究与应用》附文

4、煤场管理职责

(1)煤场管理负责人的职责

煤场管理负责人为原料车间主任,对公司分管领导负责,全面负责煤场区域及设备的日常管理,应及时掌握集团公司、分公司关于煤场的监督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并督促执行。每周组织对煤场情况和煤场设施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整改计划并安排落实。每年12月份组织对《煤场管理标准》进行修编并发布实施。

(2)煤场管理技术员的职责

煤场管理员在煤场管理总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按照《煤场管理标准》对煤场区域的日常管理,负责每月26日使用激光盘煤仪进行煤场盘点工作,负责组织煤场自燃灭火工作,负责煤场区域所辖卫生的清理监督,负责组织落实相关的煤场整改计划和控制措施。

(3)煤场管理班长的职责

煤场管理班长在煤场管理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来煤的堆储工作,确保不同煤种堆放在指定区域内,负责煤场区域所辖卫生的清理组织。负责煤场平整工作,确保各煤种分类堆放,界面清晰,不超出规定界限,负责赶煤、推煤、堆煤工作组织,保证取料机安全取煤,满足输煤系统上煤需要。认真掌握集团公司、分公司、车间关于煤场的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掌握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要求。做好事故预想,正确、果断处理故障,对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突发情况有紧急处理权。

(4)煤场收煤卸车指挥人员的职责

煤场卸车指挥人员负责按照《煤场管理标准》,控制进入煤场的车辆数量、车速、车距,车辆距卸煤沟边沿的间距,负责煤场标示牌的设臵,负责组织好不同煤种的车辆在指定地点卸煤,负责按照《煤场管理标准》指挥煤场整理员对重车道、空车道、卸煤道以及运煤汽车转弯场地进行整理;对进入煤场的各煤种质量负责,负责组织清理汽车来煤中的大块杂物(石块、木块、铁块、编

织袋、湿煤块粒度大于300mm,木棒长度大于500mm),负责组织落实相关的煤场整改计划和控制措施。

(5)原料车间安全检查主管的职责

原料车间安全监察主管负责对煤场及煤场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安全整改措施和控制措施,认真学习国家、地方和集团公司、分公司关于煤场及煤场设备的各种规定、政策,负责对煤场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6)安环部安全监察主管管理职责

安全监察部安全监察主管对煤场及煤场设备负安全监督责任。负责监督煤场及煤场设备各级管理责任人职责的履行情况、动态检查的执行情况以及煤场整改计划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督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标准,监督对煤场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工作的落实。

管理监督网络图

JCHG/YLCJ-GLBZ-001—2015

5、相关规范、标准及方法

5.1煤炭堆积比重的测定方法

5.1.1(某企业标准参考)

煤堆积比重,即是容积比重。在具有一定容积的容器中装满煤,然后称出煤的重量,再换算成单位体积重量(吨/米3),即得到煤的堆积比重。

a、模拟法

制作一个0.5×0.5×0.5米的金属容器(壁厚为5-10毫米)。装满煤后,分煤种或煤堆进行试验:

不加压试验:先将容器过磅计量,然后在容器内装满煤后刮平再过磅计量,减去容器重量求堆积比重,称为不加压堆积比重,以d1表示。

稍加压试验:先在煤堆上挖1米的深坑,然后将容器放入坑内(放平)装满煤后再上1米厚的煤层,用推土机压一次,最后将容器取刮平称重堆积比重,称为稍加压比重,以d2表示。

重加压试验:其方法与稍加压试验方法相同。只是用推土机轧压三次求堆积比重,称为重加压比重,以d3表示。

推土机压实试验:其方法与稍加压试验方法相同。用推土机轧压多次后求堆积比重,称为压实堆积比重,以d4表示。

以上四种方法做完后,分别采样化验灰份及全水份,并将全水份修正到进厂煤同一值。然后根据化验的灰份,绘制煤炭堆积比重与灰份的关系曲线图,在使用时可根据煤堆实际压实情况及部位,选用适当的堆积比重。

b、沉筒法

制作一个φ30×50厘米的园柱形无底钢筒(钢筒壁厚为5-10毫米)。在煤堆上部用铁锹挖一个0.5米的煤坑,将钢筒放入坑内,然后用推土机将钢筒压入煤堆内,取出后沿筒口刮平,将钢筒称重,求堆积比重。在煤堆上取堆积比重测点数应根据煤堆长度而定,一般情况是把煤堆长度分成三个相等的区段:取堆积比重点的部位及个数。不论煤堆的长度为多少,在每个区段都沿斜线方向取5点,斜线的始末两点位于距煤堆边1米处,其余各点须均匀地分布在余下的

线段上。在每个测点(沉筒内)取一份灰样。将取出的煤样送到煤样室进行缩分,化验全水份和灰份。

计算沉筒内煤的体积

沉筒容积计算公式:V=πr2h=πd2h/4

式中:d—内圆直径,厘米

r—内圆半径,厘米

h—高度,厘米

煤的堆积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ρdj=Gsi/V×[(100-Wsi)/(100-Wjs)]

式中:ρdj—煤的堆积比重,吨/米3

Gsi—测得各沉筒煤实际重量,吨

V—各沉筒装煤的总容积,米3

Wsi—煤堆的实际水份,%

Wjs—进厂煤计量全水份,%

5.1.2煤炭堆积密度小容器测试办法(国标MT/T 739—1997)

a、范围

规定了煤炭堆密度小容积测试范围

适用于粒度小于150mm的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b、容器:容积为200L(0.200m3),内边长度为585mm的正方体容器,结构坚固,内表面光滑。准备最大承重为500kg的台秤,称量准确度大于等于0.1%。

c、煤样应有代表性,并有足够的量以保证重复测定。

d、测定步骤

用台秤称重,称准至0.5kg;用铁锹将煤样装入容器中,煤样落下高度尽可能小,最大不得超过0.6m,煤样装至高出容器顶面约100mm,用硬直板将高出容器的煤样铲去,使煤样与容器顶部平齐,称重装有煤样的容器。

e、计算

度密度计算Ds,ar=m1-m0/V

式中Ds,ar —收到基煤炭堆密度,t/m3

JCHG/YLCJ-GLBZ-001—2015

m1 ——容器的质量,t

m0 ——装有煤样的容器的质量,t

V ——容器的容积,m3

以上测试均在空干基条件下进行。

5.1.3煤炭堆积密度大容器测试办法(国标MT/T 740—1997)

a、范围

规定了煤炭堆密度小容积测试范围

适用于粒度小于150mm的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b、容器:至少可容纳3t样品的方形容器,如货车或者翻斗车。

c、称重:汽车衡或者轨道衡(地磅):准确度大于或等于称重质量的0.2%。

d、煤样应有代表性,并有足够的量以保证重复测定。

e、测定步骤

用地磅称量容器,计算容器容积,准确至1%,向容器中装入原煤,煤样表面整体高出容器顶面约150mm时,用硬直板条和铁锹将煤样平整至于容器顶面平齐。称量装有煤样的容器,用该容器或另一个有相近容积的容器,对另一部分煤样按上述步骤进行重复测定。

f、计算

度密度计算Ds,ar=m1-m0/V

式中Ds,ar —收到基煤炭堆密度,t/m3

m1 ——容器的质量,t

m0 ——装有煤样的容器的质量,t

V ——容器的容积,m3

以上测试均在空气干基条件下进行。

5.2汽车衡校验方法

每月定期对其中一台汽车衡进行大量程校准,再以校准的汽车衡作为基准,校验其它汽车衡。

一、大量程校准的方法(选定其中一台汽车衡):

1、使用叉车带上2吨砝码,对1-8#传感器进行角差校准。

2、清空秤台进行零点校准。

3、使用叉车将砝码均匀堆放在秤台上,进行30吨量程校准。

4、使用叉车将砝码(30吨)移出秤台,这时可记录一组剩余砝码与实际称重的比对数据。

5、30吨量程用砝码校准后,此时需要由原料车间计采技术员协调两辆装煤后重量在25吨/辆左右的卡车,分别称重后记录数据,再合并一起称重,校准50吨左右的量程。

6、50吨量程校准以后,同上方式协调两辆装煤后重量在40吨/辆左右的卡车,校准80吨的量程。

二、其余汽车衡的校准(另三台汽车衡)

1、以校准的汽车衡的数据为基准,由原料车间计采技术员需协调一辆60吨左右的运煤车辆,对其余汽车衡进行数据比对。

汽车衡的校验实施由设备部派专人组织,负责协调物流公司提供卡车、吊车、叉车,XX公司起重工、计量设备维护人员;原料车间计采技术员配合设备部进行汽车衡校准并负责协调运煤车辆等其他事项。

5.3电子皮带秤校验方法

附:内容及方法

1 日常维护检修

1.1 设备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皮带称的专职维护检修校验工作,涉及到称重显示器的内部参数修改必须汇报生产部同意后方可实施。

1.2 XX公司电仪专业负责对称重传感器,测速传感器及显示仪表的维护及检修,XX公司机务专业负责称架及托棍的维护及检修。

1.3 设备部对电子皮带秤秤架、称重传感器、测速传感器、二次积算仪表以及其他组成部件有变动、调整、更换的,均应汇报生产部并通知XX公司电仪部进行重新循环链码或挂码校验,并视具体情况安排实煤校验工作。

1.4 原料车间运行班组对电子皮带秤计量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皮带秤出现异常情况应停止使用,及时通知输煤分管技术员联系进行检查处理,并汇报生

JCHG/YLCJ-GLBZ-001—2015

产部。

1.5 原料车间对出现可能影响到电子皮带秤正确计量的工作,如更换皮带,调整皮带松紧、跑偏,更换称重托辊等工作,应汇报生产部并通知设备部组织进行重新循环链码或挂码校验,并视具体情况安排实煤校验工作。

1.6 设备部应组织对电子皮带秤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调整工作,调整完毕应进行实煤校验工作,设备部牵头负责,原料车间配合。

2 挂码(链码)校验

2.1 挂码(链码)校验工作每周进行一次。

2.2 挂码(链码)校验由XX公司负责,原料车间配合完成,校验结束应及时将校验报告(电子版)发相关人员。

2.3 挂码(链码)校验后,在每周星期一将校验报告(签字版)送生产部、设备部、原料车间各一份备案。

2.4 每次实煤校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挂码(链码)校验,根据实煤校验结果反算挂码(链码)校验校准常数。

3 实煤校验

3.1 5#甲、乙皮带机皮带秤实煤校验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

3.2 原料车间根据每月来煤及生产运行方式情况,负责确定实煤校验时间。3.3 原料车间确定皮带秤校验时间后,需提前一天通知生产部、设备部、监察部、企划部、XX公司等相关人员。

3.4 校验当天大夜班输煤运行人员,用叶轮给煤机将有关的卸煤沟仓位清空,原料车间安排人员进入卸煤沟进行人工清底,清底完成后,通知生产部、生产部、设备部、监察部、企划部、XX公司相关校验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实煤校验卸煤沟清理验收单(另附),合格后方可卸煤。

3.5 原料车间在上煤的前一天必须联系好较干燥的、水分和数量符合要求的煤。

3.6 原料车间运行人员在上煤前必须先启动输煤皮带称至少10分钟,有关巡检人员到就地检查皮带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反馈现场设备运行情况给实煤校验

协调组。

3.7 原料车间在实煤校验前,必须对地磅进行比对试验,并选出显示精度高的地磅作为实煤校验用,并把地磅比对记录发到生产部。

3.8 实煤校验时,生产部和原料车间要安排专人记录卸煤沟卸煤情况,并负责与地磅人员保持联系。

3.9 XX公司电仪人员、XX公司机务人员必须在实煤校验的前一天,对传感器和称架进行检查,并把检查情况报告给生产部。

3.10 XX公司在实煤校验前必须完成被校验皮带称的零点和间隔校验,并提供校验报告给生产部。

3.11 当确认就地皮带运行正常并且皮带上无积煤时,XX公司应安排专人对校验皮带秤进行调零检查,并记录原皮带秤零点值、间隔值等;生产部、设备部、XX公司、原料车间各派一名人员参加,记录就地称重显示仪和PLC上煤流量累计的底数。

3.12 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卸煤沟卸入约200吨至500吨煤进行校验,保证当班将校验工作完成。若校验数据在皮带称的误差范围内可停止校验,若超差则根据校验数据重新计算校验间隔数,汇报生产部同意后,由设备部指定专人负责修改。

3.13 校验前,输煤程控运行人员记录好PLC上仪表流量累计的初值,校验完成后记录好PLC上流量累计的终值。

3.14 负责卸煤任务的校验配合人员,要认真做好卸煤记录,须详细记录卸煤车牌号、卸煤时间、地磅重量及卸煤位臵,并与地磅人员保持联系,卸完后要与地磅人员进行核对,保证卸煤准确性并及时统计提供实际卸煤数量。

3.15 卸煤沟用于校验的煤清空后,由生产部、设备部、监察部、企划部、原料车间和XX公司电仪相关校验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通知原料输煤程控人员停止设备运行,由原料车间、生产部、监察部、企划部、XX公司电仪各派一人到现场记录好煤流量累计的终值。

3.16 记录人员将本次实煤校验的数据整理后在当天报生产部审核,实煤校验结束后2天内,由设备部负责整理校验报告,交实煤校验人员会签后进行存档。

JCHG/YLCJ-GLBZ-001—2015

3.17 每次实煤校验结束后,均应根据实煤校验结果,调整挂码(链码)校验校准常数值。

5.4便携式激光盘煤仪使用方法

a、测量的基本原理:

利用激光传感器测量煤堆表面上的有限特征点的空间位臵信息,(X、Y、Z 坐标)利用这些点建立煤堆的立体模型,计算模型的体积,结合先前验得到的散货的堆料密度,进而计算出料堆的质量(重量)。

德洛内三角网建模,建立的模型由许多非标准三棱柱组成,计算出每个非标准三棱柱的体积后,累加得到整个模型的体积,即被测料堆的体积。

b、测量的基本方法:

系统精准建模需要选择2个定位点,定位点是指料堆周围的空间固定点,测量时用于定位的测量站点。

系统精准建模需要选择1个基准点,基准点是指用于确定料堆的底面的点。

c、测量步骤:

1、把仪器安放到第一个测量点上。

2、点击电脑桌面上的测量软件,“开始测量”连接测距仪和处理器。

3、选定定位点1,测距仪瞄准定位点1打点,确定有数据传输回处理器。

4、选定定位点2,测距仪瞄准定位点2打点,确定有数据传输回处理器。

5、选定基准点,测距仪瞄准基准点打点,确定有数据传输回处理器。

6、软件选准特征点,测距仪瞄准料堆扫描,扫描按照一定方向和距离操作,

避免漏点和盲区。

7、一个站点测量完成后点击处理器上“下一站点”转移到下一站点后重复

3-5继续测量,直到把料堆测量完成。

测量完成后点击“停止测量”。

5.5电子称重仪国家标准GB/T 7724-2008

另附

5.6汽车衡、皮带秤、盘煤仪误差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