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红色经典”教学设计(下)

第三单元“红色经典”教学设计(下)

比较·探究 牛虻就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剧本写作的基本方法。

4.理解和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和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和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预习方案:

1. 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反省( ) 但愿( )

满不在乎( ) 牛虻( )

郑重其事( ) 照例( )

镣铐( ) 尴尬( )

一本正经( ) 局促不安( )

罪孽( ) 突如其来( )

沮丧( ) 咒骂( )

簌簌发抖( ) 蠕动( )

虔诚( ) 勉强( )

呻吟( ) 恍惚( )

轻蔑( ) 忏悔( )

挑衅( ) 忿怒( )

腿瘸( ) 光明磊落( )

感人肺腑( ) 铁锹( )

哽咽( ) 心安理得

2. 从下列的词语中选择四个写一段话。要求要围绕一个话题,中心要明确。

心安理得 满不在乎 郑重其事 突如其来 虔诚 光明磊落 感人肺腑

参考答案

1.xǐng 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yuàn只希望;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méng 人名;严肃认真地对待事情;按照已有的例子; liào kào手镣和脚铐;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或处境困难,不好处理;形容很规矩,很庄重;cù拘谨不自然;niè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过;突然发生;jǔ灰心失望;zhòu用恶毒的话骂;sù形容肢体发抖的样子;rú像蚯蚓爬行那样动;qián 恭敬而有诚意;qiǎng能力不够,还尽力做;shēn yín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huǎng hū神志不清;miè轻视,看不起;chàn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xìn挑起嫌隙或争端;fèn愤怒;qué行走时身体不

稳;lěi心地正大光明;fèi fǔ使人内心感动;qiāo一种农具;gěng yè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2.学生按要求完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略。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我们已经看到了卢森堡、伏契克和邹韬奋等革命者叱咤风云的形象,接下来我们要看另外一个革命者。他是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写的小说《牛虻》中的主人公牛虻。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他的情结,许多青年男女拿到小说爱不释手,挑灯夜读,为这样的一个革命者而激情澎湃。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个人物的魅力。

一、作者简介

伏尼契(1864-1960),生于爱尔兰科克市。父亲是数学家,在她不满周岁时去世,全家后来迁居英国伦敦。她于1885年毕业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1887年在伦敦结识了不少流亡的革命者,其中以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夫钦斯基对她的思想和创作影响最深。她曾侨居俄国两年,回到伦敦后参加了流亡者创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工作。1892年与波兰流亡者米哈伊·伏尼契结婚。

1897年,伏尼契的小说《牛虻》在伦敦出版。这部小说描写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意大利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斗争。主人公“牛虻”是出身于富裕家庭的青年,在严酷的现实教育下识破了天主教会的虚伪,愤然出走,经历无数磨难,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被捕后英勇不屈,从容就义。《牛虻》在中国和前苏联拥有广大的读者,但在英国和西方世界却受到冷落。

伏尼契还写过带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奥丽维亚·拉塔姆》,叙述“牛虻”出走后的经历的《中断了的友谊》等。她晚年移居美国,直至去世。

(二)课堂研读:

1.学生阅读全文,标示段号。

2.教师引导,明确:按时间顺序记叙,文章写的是两天内发生的事件。

周二 开庭审判牛虻

周三 牛虻英勇就义

教师根据教材“相关资料”做适当补充介绍小说前面的情节内容。

3.学生交流:谈感受最深的地方。

例如:

(1)面对行刑士兵的演说

(2)忏悔仪式上怒斥牧师

(3)调理行刑的士兵、下令枪杀自己。

牛虻极尽讽刺和嘲弄,显示自己精神的强大和敌人的懦弱和胆怯。

4.学生在文中找出多次描写“牛虻的微笑”的句子,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例句:“他走过时,低着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靠近大树……牛虻带着最欢欣的微笑回头看了看。”“牛虻面对他们,微笑着站好,……”“而现在牛虻还站在那里,冲着他们微笑。”“他们看到牛虻吃力地用……依然在对士兵们发笑

。”等

明确:这些神态描写(也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从正面体现了一个革命者为了信仰,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5.本文既从正面描写主人公,也从侧面描写了士兵的表现。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例句:“统领、他的侄子……他们都有些局促不安” “牛虻面对他们,微笑着站好,枪在士兵们的手中不住地抖动着。”“士兵们不由得呻吟起来。……他们被突如其来的恐惧抓住……他们神情沮丧地听着……一边还呆呆地、惊恐地看着那个被他们开枪射杀但不知怎么回事还没死的人。”“统领……他也同士兵们一样,变得异常沮丧,不敢看一眼那个可怕的人形站着。”“又是一阵乱七八糟的枪响,那排士兵竟乱作一团,簌簌发抖。他们眼睛发狂……”等

明确:这里用的是反衬的手法。不厌其烦的描写正是要突出主人公镇定从容、英勇无畏的崇高品质和具有强大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革命信仰的力量。

5.问题研讨:法庭是怎样审判牛虻的?

明确:走过场。这样的审判是草率的,是荒诞可笑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6.法庭审判这一个情节也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学生在文中找出并尝试分析其作用。

(三)课堂小结: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更富有感染力。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笔: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看到了一个革命者为了信仰,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以及具有强大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革命信仰的力量。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一人物形象。

(二)课堂研讨: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鲁迅在《答客诮》一诗中的两句。请学生在文中找出主人公的表现,全面认识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例句:

(1)他怀里藏着蒙太尼里丢下的手绢,整整一夜,他一直拿着亲吻、哭泣,仿佛那是有生命的。

(2)现在,他看起来脸色苍白,毫无生气,眼睑上还有泪痕,……

(3)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显了,他重重地靠着军曹的胳膊,走得异常困难、痛苦,但他脸上所有的消沉、歉顺都无影无踪。

(4)空寂中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虚幻世界里幻象与梦境,都随着产生他们的夜消失了,……

明确:这些描述告诉我们:革命者不是圣人,也是有感情的,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痛苦、恐惧,也有对亲人的爱恨之情。这些描述使一个革命者的性

格更丰满,更有人情味。这些描述也更能衬托出在敌人面前革命者的微笑和嘲弄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小结:

文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融合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者的形象。

(四)课堂练习:

尝试把小说情节改编为剧本。

拓展阅读 囚歌 就义诗 我的“自白”书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诵方法。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背诵三首诗。

三、教学难点

1.学习诗歌的朗诵方法。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革命者写的书信、报告文学、小说,从这些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一颗颗革命者的赤子之心,下面我们学习革命者的诗篇,来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简要了解革命者的事迹:

叶挺(1896-1946),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广东惠阳人。保定军校毕业。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英勇作战,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获得“北伐名将”的声誉,并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出国,同党失去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新四军军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扣押,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严正交涉,1946年3月出狱,并重新入党。4月8日由重庆去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吉鸿昌(1895-193),河南扶沟人。早年参加西北军,以英勇善战升为旅、师长。1928年入北平陆军大学特训班学习。1929年起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十军军长、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1930年所部被蒋介石调驻河南,因反对进攻中国工农红军,被强令出国。“一二八事变”后回国。1933年5月联合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出师抗日,收复多伦等地,使全国抗日士气大振。同年10月,同盟军在国民党军队和日伪军夹攻下失败。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同年11月9日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刺伤被捕,

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

陈然(1923-1949),河北大名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曾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特支书记。1948年4月22日晚,在刚印好第23期报纸后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特务逼迫他写“自白书”,他严词拒绝,并在激怒中作了《我的“自白”书》这首诗。1949年10月28日被枪杀于重庆大坪。

(三)加强诵读指导(“/”表示节奏,着重号表示重音朗读,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表示升调,“↓”表示降调。)

(1)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3)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由,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

——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朗读说明:第二首朗读时抑扬顿挫,斩钉截铁。

(四)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参考:《囚歌》作者先从门和洞两个意象写起,又通过两种自由的对比,充满想象,直抒胸臆,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坚强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就义诗》作者以头颅为意象,“恨、羞、惜”直抒胸臆,表达了未能“死得其所”的痛恨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的“自白”书》以“铁镣、皮鞭”下的“我放声大笑”为意象,直抒胸臆,表达了矢志不移、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课堂作业:背诵三首诗。

(三)课外指导学生阅读《革命烈士诗抄》和革命烈士传记,了解叶挺、陈然、吉鸿昌等人的革命事迹,挑选一首诗或一篇文章,进行诵读指导。

第二课时

革命诗情朗诵会活动。

一、活动组织:

活动主题:革命诗歌朗诵比赛

活动方式:全班分4-8组,每组推选2-4人参加比赛。可单人朗诵,可多人组合朗诵。

活动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选材,课内课外均可;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朗读节奏。

2.学生分组

交流探讨,互读切磋。

比赛顺序:抽签决定。

比赛评判:教师和学生推荐评委。

比赛原则:公正公开。评委当场亮分,及时板书累计。

二、供选诗歌。以下诗歌均选自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谨供参考。

李大钊诗六首之五

幼蘅行未久,相无又去江户,作此送之

逢君已恨晚,

此别又如何?

大陆龙蛇起,

江南风雨多。

斯民正憔悴,

吾辈尚蹉跎。

故国一回首,

谁堪返太和?



就义诗

杨超

满天风雪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胜利

邓中夏

那有斩不除的荆棘?

那有打不死的豺虎?

那有推不翻的山岳?

你只须奋斗着,

猛勇的奋斗着;

持续着,

永远的持续着。

胜利就是你的了!

胜利就是你的了!



诗一首

方志敏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为祖国而歌

陈辉

我,

埋怨,

我不是一个琴师。

祖国呵,

因为

我是属于你的,

一个大手大脚的

劳动人民的儿子。



我深深地

深深地

爱你!

我呵,

却不能,

像高唱马赛曲的歌手一样,



在火热的阳光下,

在那巴黎公社战斗的街垒旁,

拨动六弦琴丝,

让它吐出

震动世界的,

人类的第一首

最美的歌曲,

作为我

对你的祝词。



我也不会

骑在牛背上,

弄着短笛。

也不会呵,

在八月的禾场上,

把竹箫举起,

轻轻地

轻轻地吹;

让箫声

飘过泥墙,

落在河边的柳阴里。



然而,

当我抬起头来,

瞧见了你,

我的祖国的

那高蓝的天空,

那辽阔的原野,

那天边的白云

悠悠地飘过,

或是

那红色的小花,

笑眯眯的

从石缝里站起。

我的心啊,

多么兴奋,

有如我的家乡,

那苗族的女郎,

在明朗的八月之夜,

疯狂地跳在一个节拍上,

…………



我的祖国呵,

我是属于你的,

一个紫黑色的

年轻的战士。



当我背起我的

那枝陈旧的“老毛瑟”,

从平原走过,

望见了

敌人的黑色的炮楼,

和那炮楼上

飘扬的血腥的红膏药旗,

我的血呵,

它激荡,

有如关外

那积雪深深的草原里,

大风暴似的,

急驰而来的,

祖国的健儿们的铁骑……

祖国呵,

你以爱情的乳浆,

养育了我;

而我,

也将以我的血肉,

守卫你啊!



也许明天,

我会倒下;

也许

在砍杀之际,

敌人的枪尖,

戳穿了我的肚皮;

也许吧,

我将无言地死在绞架上,

或者被敌人


投进狗场。

看啊,

那凶恶的狼狗,

磨着牙尖,

眼里吐出

绿色莹莹的光……

祖国呵,

在敌人的屠刀下,

我不会滴一滴眼泪,

我高笑,

因为呵,

我——

你的大手大脚的儿子,

你的守卫者,

他的生命,

给你留下了一首

崇高的“赞美词”。

我高歌,

祖国呵,

在埋着我的骨骼的黄土堆上,

也将有爱情的花儿生长。

1942年8月10日,初稿于八渡。



黑牢诗篇之第一章

蔡梦慰



禁锢的世界

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

箩筛般大的一块天;

二百多个不屈服的人,

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里面,

一把将军锁把世界分隔为两边。



空气呵,

日光呵,

水呵……

成为有限度的给予。

人,被当作牲畜,

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长着脚呀,

眼前却没有路。



在风门边,

送走了迷惘的黄昏,

又守候着金色的黎明。

墙外的山顶黄了,又绿了,

多少岁月呵!

在盼望中一刻一刻的挨过。



墙,这么样高!

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

可以把天上的飞鸟捉光么?

即使剪了翅膀,

鹰,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

连一只麻雀的影子

从牛肋巴窗前掠过,

都禁不住要激起一阵心的跳跃。

生活被嵌在框子里,

今天便是无数个昨天的翻版。

灾难的预感呀,

像一朵乌云时刻的罩

在头顶。

夜深了,

人已打着鼾声,

神经的末梢却在尖着耳朵放哨;

被呓语惊醒的眼前,

还留着一连串恶梦的幻影。



从什么年代起,

监牢呵,便成了反抗者的栈房!

在风雨的黑夜里,

旅客被逼宿在这一家黑店。

当昏黄的灯光

从帘子门缝中投射进来,

映成光和影相间的图案;

英雄的故事呵,

人与兽争的故事呵……

便在脸的圆圈里传叙。



每一个人,

每一段事迹,

都如神话里的一般美丽,

都是大时代乐章中的一个音节。

——自由呵,

——苦难呵……

是谁在用生命的指尖

弹奏着这两组颤音的琴弦?

鸡鸣早看天呀!

一曲终了,该是天晓的时光。



我们是青年的布尔塞维克

殷夫

我们是青年的布尔塞维克,

一切——都是钢铁:

我们的头脑,

我们的语言,

我们的纪律!



我们生在革命的烽火里,

我们生在斗争的律动里,

我们是时代的儿子,

我们是群众的兄弟,

我们的摇篮上,

招展着十月革命的红旗。

我们的身旁是世界革命的血波,

我们的前面是世界共产主义。



我们是劳苦青年的先锋军,

我们的口号是“斗争”!

嘹亮,——我们的号筒,

高扬,——旗儿血红,

什么是我们的进行曲?

“少年先锋”!

伟大是我们的队伍,

无穷是我们的兄弟,

共产主义青年团,

新时代的主人翁。



我们是资产阶级的死仇敌,

我们是旧社会中的小暴徒,

我们要斗争,要破坏,

翻转旧世界,犁尖破土



夺回劳动者的山,河!

我们要敲碎资本家的头颅,

踢破地主爷的胖肚,

你们悲泣吧,战栗吧!

我们要唱歌,要跳舞。

在你们的头顶上,

我们建筑起新都,

在你们的废墟上,

我们来造条大路,

共产主义的胜利,

在太阳的照耀处。



我们不怕死,

我们不悲泣,

我们要破坏,

我们要建设,

我们的旗帜显明:

斧头镰刀和血迹。



战斗的警钟响彻了天空,

是时候了,全世界无产青年快团结!

齐集在共产青年团的旗下,

曙光在前——

准备刺刀枪炮,袭击!

1930年“五卅”纪念



南京书所见

李少石

丹心已共河山碎,

大义长争日月光。

不作寻常床箦死,

英雄含笑上刑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