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1.文学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含义?

书本P2

文章和博学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一切语言性符号

2.文学的侠义

书本P4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3.文学的广义。

书本P5

一切语言性符号

4.谈谈文学的现代含义

书本P6 三大点

5.试论述文学的特征。

书本P8-11 三点

6.文学的四要素。

书本P12

宇宙、作品、艺术家、观众

7.简述六种文学观念。

书本P12-26

有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与言论和文化论等六种

8.试论文学属性。

书本P26-31 三大点

9.文学理论的定义。

书本P34 两方面界定

10.怎样理解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

书本P35 普遍适用性与零散性之间的矛盾,两方面

11.简述文学理论的学习途径

书本P35-36 五种

1.什么是文学文本?它有哪些特征?

书本P39-42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语言表意系统,包括诗歌文本、小说文

本、散文文本、报告文学文本、剧本文本等形态。

基本特征有五点,不一一列出来了

2.简述中西方文学文本层面观

书本P42-45

中国文学文本层面观:(1)言、象、意三层面说

(2)粗、精两层面说

西方文学文本层面观:(1)古典两层面说

(2)英伽登的文学文本四层面说

3.简述英伽登的文学层面观

书本P44-45

4.结合具体实例谈文学文本层面

书本P45-49

(1)语言层,可以汪曾祺的《受戒》为例

(2)形象层,亦可用《受戒》为例

(3)意蕴层,可用戴复古的《江村晚眺》为例

(4)余意层,可以王维《终南别业》为例

(5)衍意层,可用黛玉读《西厢记》为例

5.什么是再现型文本?请结合实例谈其特征

书本P50-53

再现型文本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具有客观性、理智性、细节逼真性等特点。

实例可采用西方的巴尔扎克《高老头》或中国刘鹗的《老残游记》

6.什么是表现型文本?结合具体实例谈其特征。

书本P54-58

表现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具有主观性、情感性和想象性等特点。

实例如西方雨果之《巴黎圣母院》或中方郁达夫之《沉沦》

7.什么是象征型文本?结合具体实例谈其特征。

书本P58-62

象征型文本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具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等特点。

可结合的实例如西方勃洛克的《老鹰》或中方戴望舒的《寻梦者》

8.怎样理解文学文本的多元呈现?

书本P63-64

9.谈谈高雅文化文本及其特征

书本P66-67

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和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特征有三方面:语言形式创新、注重社会关怀、书写知识分子个性化趣味

10.谈谈大众文化文本及其特征

书本P68

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

特征有五点: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故事的类型化、观赏的日常性、效果的愉悦性

11.谈谈民间文化文本及其特征

书本P69-70

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有五点特征,请自行找到

12.怎样理解文学文本的文化互渗?

书本P70-72

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总是渗透到每一种具体的高雅文化文本、大众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本之中。更具体的说,每一种具体文化文本都可能包含多元文化因素的互渗,从而形成复杂多样的文化状况。

具体有三大类互渗情况:高雅文化文本中的互渗、大众文化文本中的互渗、民间文化文本中的互渗

1.文学媒介的定义

P75

文学媒介是文学文本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包括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等类型。

2.怎样理解媒介优先

P76

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依赖于媒介的状况,有三个方面

3.试论述文学媒介的演化历程

P80-90

文学媒介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对应的时期大致分别是原始文学、先秦至唐代文学、宋代至清代文学、清末至20世纪90年代文学和90年代以来文学。

4.谈谈文学媒介的作用

P91-93

有三种代表性理论:传播的偏斜论、媒介即讯息论、媒介即情境论

5. 简论文学媒介的特点

P95-98

四点: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5.结合实际,简评媒介即情境论

P92-94 P97

可以梁启超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为例

1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文学语言的认识

P101-102

作品可任选,主要把握从以下三方面出发

文学语言是经过了作者加工和提炼的“文学文本中的语言”

文学语言是一种情感化的语言

文学语言是一种富有文采的语言

2.你是怎样认识文学语言的角色问题

P102-106

文学语言的角色问题,是指如何看待语言和文学的关系问题。

可从四方面论述:语言是文本的物质现实、语言是意义的现实处所、语言再现自身、语言是文本美的一种现实体现

3.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P107-112

主要有三个审美特征:陌生化、语境化和蕴藉性

4.什么是陌生化?结合实例论述其主要内涵

P108

(1)对普通语言的改造和违背以《宿建德江》为例

(2)是生命体验的独特形式以《蝉》为例

5.如何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本的内涵

P110

语境化表现的两个方面

6.什么是语言形象?与一般的文学形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P113-116

语言形象是艺术地呈现在文学文本中的形象,包含着语言对现实生活的塑造,以及通过这个塑造实现的语言自身的审美风采。

与一般的文学形象相比,语言形象有着自身独特的存在形态和审美特征;与此同时,它也是文学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形象是建立在语言形象的基础之上的。

7.汉语形象的修辞方式有哪些?

P121-132

有四类方式:文言与白话、书面语与口语、杂语与独白、双声语和互文性

8.如何看待文言、白话之分

P121-126

(1)文言通过汉字的识别来生成意义,并由此呈现汉语形象的审美特色;白话文则立足于汉语的口语化诉求,注重流畅通俗的功能。

(2)文言和白话具有不同的文化修辞形象,文言文古奥、含蓄、多用典故、代词和隐语,白话文则清晰、直白,表达流畅,意义单纯,刻画细腻而准确,往往便于具

体场景和体验的描绘。

9.书面语和口语分别具有什么不同的审美功能?

P127

书面语语法规范,用语准确、简洁,属于较为正规的语言形式;口语则较为自由随便,用词往往带有说话者的口语痕迹。

书面语的使用呈现出精英主义审美的趣味,而口语的使用则贴近世俗价值的观念认同。

10.谈谈杂语

P130-131

由俄国学者巴赫金创造的概念,其认为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往往携带者丰富的、同时又是复杂的社会现实与文化历史的信息,并且以各种“对话”形式在小说叙事中出现,构成一幅奇特的语言与语言交织的文本景观。

11.举例说明“双声语”现象

P132

双声语是一种语言意义的双重指向现象,即在一种语言的背后暗中隐藏着和他人的话语的对话。可以《狂人日记》为例。

12.“互文性”的理解有哪两种不同的途径?

P133

(1)用来指称任何文本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

(2)用来指称文学文本内部情节、人物、观点等叙事或者抒情因素和此前的文本连接在一起,使得一个文本成为和另外文本之间的对话

13, 汉语形象的互文性主要有哪些类型?

P133-135

三种类型:跨体语言、古语今用、秘响旁通

1.什么是文学形象?

P138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而生成的生活图景,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三种形态。

2.何为文学意象?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P138-145 文学意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特

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每一个特征可适当展开)

3.何为文学意境?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P151-155 文学意境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象,是通过读者的感会于心,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方式呈现的,具有韵味无穷的阅读特点的审美画面。特征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和韵味无穷等四个方面。

4.何为文学典型?其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P159-162 文学典型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象,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其特征从四个方面来看: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从修辞效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

5.举例说明怎样理解文学意象的象征性内涵?

P140 以鲁迅的散文《影的告别》为例

6.结合文本,谈谈中国古代文学中意境形象的特性。

P155 古典文学中意境的审美形态较为单纯,情感抒发较为含蓄,意境往往和空灵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陶渊明《饮酒》为例

7.怎样理解意境的“感会于心”的特点?

P154 由于意境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就要求读者不能过于用理性思考或者情感投入,而是要靠一种瞬间形成的、建立在审美直觉基础上的感会于心的阅读方式。

8.举例说明典型的历史性特点。

P161 可以曹禺的《雷雨》为例

1.诗的语词凝练新奇的特点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P170 诗具有精粹凝练、新颖奇特、富有音乐性的文学语言。它用凝练精粹、简洁概括的语言,表现尽可能丰富而深沉的情思和意蕴。诗的语言新颖奇特,富有文采,在于它注重对陌生化技巧的追求。诗的语言富有音乐性,优美流畅,具有如同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具体诗文本谈诗如何体现情感浓郁强烈的特点。

P175 可以纪弦的《你的名字》为例

3.举例说明散文“结构形散神聚”的特点。

P181 散文在结构形式上比较“散”,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可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或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为例。

4.抒情性散文中的情感要依附哪些因素?

P184 依附于具体的人、事、景、物,并在一定情感的贯穿下对其进行组织安排。

5.小说语言包容舒展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P187 小说的语言能够包容各种语体,可以舒展自如地展开叙述。6.结合具体小说文本谈小说如何刻画人物。

P191 可以《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凤姐为讨贾母欢心,设计取笑刘姥姥这段为例

7.小说的时空情境是如何构成的?

P192 小说的时空情境与现实的物理时空不同,它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小说中的时间是叙述时间,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是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的矛盾统一。小说中的空间是叙述空间,不是纯客观的空间,是由作家选择的地域范围、景致器物、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

8.结合具体戏剧文本谈戏剧的语言。

P199 具体可以以P203的《茶馆》文本为例

9.结合具体影视文本谈影视文学的蒙太奇结构。

P206 具体可以P208的《魂断蓝桥》为例

10.文学如何体现音乐性?

P211 小说具有音乐性的内在机制有两个:一是文学与音乐都以音响媒介为物质材料;二是文学与音乐都是时间艺术,都强调流动性。11.小说如何体现绘画性?

P214 小说具有绘画性在于小说自身的特点,小说可以把心理世界转化为物理世界,还可以将想象世界转化为现实世界。小说描绘的画具有一种间接性,它是通过欣赏主体的审美想象而实现的。

12.文学从戏剧中汲取了哪些技巧?

P216 主要是从“对话”汲取戏剧的长处和借鉴戏剧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13.文学为什么能与影视汇通?

P218-219 共有三点,首先、其次、再次

1.怎样理解文学阅读的含义

P246 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过程。将读者、语境、文学文本和读解四要素适当展开

2.文学阅读的意义何在?

P248-251 三方面,个体意义、社会意义和世界意义

3.怎样理解读者的语境条件?

P252-258 读者的语境条件是读者的文学阅读行为发生于其中的个体与社会境遇,有三个不同层次:同时代语境、跨时代语境和跨文化语境,三层次适当展开

4.如何理解读者的主体条件?

P259-264 包括阅读期待、语言阅读、形象感受和意蕴体味四方面,适当展开

5.如何理解读者的文本条件?

P265-267 文本条件是读者据以阅读的文本及其影响阅读的特定状况,有三种情形:隐含的读者、召唤结构和空白点,适当展开

6.区分高雅文本阅读与大众文本阅读的不同。

P268-269 高雅文本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期待、语言阅读、形象感受、意蕴体味等方面有着相应的个性化表现,而大众文本阅读与高雅文本阅读突出读者的个性化雅趣不同,它注重读者的日常俗趣的满足。7.如何认识文学的阅读过程?

P270-274 从发生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和后效阶段分析

8.怎样理解文学阅读效果

P274-276 文学的阅读效果是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心理效应,具体来说,阅读效果包括三个方面:个体效果、社会效果和文化交流效果。适当展开

1.批评者的角色分成哪几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P280-281 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学院型、媒体型和读者型

学院型这一群体包括一些研究机构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理论家、批评家、从事文学教学研究的高校学者,这是以文学为专业的批评群体,关注对文学现象的学术观察,目的是为了全面把握文学现象,具有对文学的敏锐感受力、深厚的理论修养和抽象与概括的素质。

媒体型包括媒体的编辑、记者或职业撰稿人,他们的批评表现为在各种大众媒体上经常发表的文学动态、名家轶事、明星奇闻、公众一轮等,为数量最广大的普遍读者的日常文学阅读向导。

读者型是文学的普通读者,他们的批评表现为对文学的日常言谈和个性化的独特理解。

2.批评者应具备的主体条件是什么?

P283-285 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审美感受力、理性分析能力和文学史眼光

3.文学批评的类型可划分为哪几种?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P286-288 有四种基本类型:审美欣赏型——对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感受式、赏析式的评点分析;理性认知型——一般为大学教师所从

事的带有突出的学理与研究特色的批评活动;道德教化型——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的批评类型;消遣娱乐型——各种大众媒体上出现的,具有引导普通读者日常文学阅读倾向并使其获得消遣娱乐作用。

4.传记批评模式在西方的代表人物是谁?简述其基本特征。

P290 法国19世纪浪漫派批评家圣佩韦,其主张在290页第三自然段5.社会历史批评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哪几位?简述其主要观点、

P291-292 维柯——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及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和评价的批评方法

撒达尔夫人——继承了狄德罗关于文学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观点,进而强调文学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泰纳——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决定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著名“三元素”,即种族、环境和时代、

6.心理分析批评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基本特征是什么?

P292-293 理论基础是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学及其以无意识为对象、以泛性论为核心的心理分析学文艺理论。基本特点有二:一是以揭示文学活动中潜伏的各种无意识动机为目的。文本语言的隐意内容成为批评关注的对象;二是心理分析批评的途径是“症候”分析

7.语言批评模式中包括哪几个批评流派?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P294-296 流派有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50年代的英美新批评、六七十年代的法国结构主义。共同特征在295页第三自然段:一是运用语言学来研究和批评文学;二是强调文本批评

8.文化批评模式中包括哪几个批评流派?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P296-298 流派有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共同特征在297页最后一自然段,三点,跨学科性、批判性、策略性。

9.文学批评的文体类型主要有哪几类?

P298-302 六种:以诗论诗式、评点式、评传式、序跋式、随笔式、论文式

10.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P302-304 反复阅读文本——寻找突破口——条理化——确定结论——文字表述

11.自选文学批评类型、批评模式和文体类型对《结结巴巴》文本进

行阐释。P304-307 诗歌批评示例及分析

12.自选文学批评类型、批评模式和文体类型对《北方的河》文本进

行阐释。P307-309 小说批评示例及分析

13.自选文学批评类型、批评模式和文体类型对《秋菊打官司》文本

进行阐释。P309-311 电影文学批评示例及分析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1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本:1.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2.陌生化:2.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3.期待视野:3.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4.原型:4.原型即原始意象,它是容格对艺术客体的解释,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它是悠远的历史起点。 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5.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1.悲剧、喜剧、正剧 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3. 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4. 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5.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6. 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7. 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8. 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9. 简约与

(2020年7月整理)文学概论复习提纲.doc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3、话语蕴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 4、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5、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6、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7、即兴与推敲: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8、艺术概括:所谓“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旧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9、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0、文学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语言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1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3、本文时间、故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所谓的“文本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前者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而后者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14、隐含的读者: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1、中国古典诗论中,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着作《诗格》中首次使用了“意境”的概念。 2、文学接受的动机主要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和借鉴动机。 3、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4、导致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第二文本”与作者创作的“第一文本”之间出现异变的原因有政治观念、文化观念、文化视野、个人经验、文化欣赏能力。 5、没有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可以称为“零聚焦”叙述,而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故事则是“内聚焦”叙述。 6、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通常具有行动元和角色的二重性特点。 7、高雅文学有时候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精英文学。 8、西方的现代语言学批评的主要代表性学派包括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 9、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最高原则,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给作家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来的。 10、汉代学者王充在其着作《论衡﹒乱龙》中创造了“意象”这一概念。 11、波兰学者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言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片化面貌和再现客体。 12、审美意象可以分为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两类。

13、叙事性作品的结构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4、抒情话语的主要修辞方式有比喻和象征、倒装和歧义、夸张和对比、借代和用典。 15、相对高雅文学,大众文学的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 16、阅读活动中的期待视野按照文学接受主体的状况来划分,包括个性期待视野和集体性期待视野两种类型。 17、在文学接受的发展过程中,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第二文本”往往会发生的作品形象异变、情感的异变以及思想观念的异变。 18、文学批评的一般实践包括了解对象、选点切入、确定要旨、布局安排、力求创见五个要素。 1、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早在《庄子﹒齐物论》中已有关于“自由之境”的讨论。刘勰《文心雕龙﹒隐秀》中已开始将“境”的概念用于诗歌理论,盛唐之后,文学意境论开始全面形成,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就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 2、典型环境是充分的体现了现实关系的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3、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最新《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全)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也可叫文学学。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人文科学准确地讲应该是社会科学的人文学科,侧重于从整体的、综合的角度研究人类本身以及社会,主要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艺学、心理学等学科。 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1、文学理论的 对象: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现象。 任务:研究总结文学规律和原理。 性质:(人文社会)科学。(归属:文艺学→人文社会科学→科学) 体系:文学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发展论、鉴赏论。 总结: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现象为对象,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体系一般包括文学的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五大部分。) 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活动。 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作家、作品等的学科。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发展论。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主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过程,以及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的过程。研究者可从不同视角研究这两个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是: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生活活动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本质,包括才能、思想、情感、理想、道德、性格等。对象化即转化成可感的对象,故又称“感性显现”。途径有二,一是通过做而现实地转化,二是精神性的对应化。)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但“文艺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却可以而切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毛泽东)反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反映指有密切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映”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理论方面,文学是社会意识,必然是社会存在的生活的反映。实践方面,一切文学作品可分为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两方面,二者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 文学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这里的“生产”指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意义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资本主义以前,文学艺术只是精神活动,资本主义以来,文学艺术成为商品,为作家和出版商创造利润。)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她以审美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所谓审美,就是对于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关注和审视,进而表现审视者的情感态度) 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

《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主要是:第一,通过对文学的一般性质、特征和文学文本、文学思潮以及类型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深化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念,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概念范畴和基本的文学研究方法。第二,通过文学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第三,提高学生创作、欣赏和批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阐释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已学过的概念、范畴、命题和原理去分析和审视各种文学现象,提高文学创作、欣赏和批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2、考试目标和要求 (1)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范围和品格,理解中西文学理论不同的特点,掌握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 (2)了解四种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艺术分类的原则、文本概念与作品概念的异同、文学表现形态的涵义。 (3)理解文学的审美性、虚构性以及文学是“人学”的内涵,理解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现代语言观的内涵、语言艺术的特点,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和边缘文学体裁的特点,理解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4)掌握评价艺术真实的标准、文学活动的言意矛盾,掌握文学文本的结构层次的划分,掌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3、有关事项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限:120分钟 试题难易度:较容易20%,中等难度50%,较大难度30% 题型题量和分数分配:

(1)单项选择题:20% (2)填空题:10% (3)判断题:10% (4)名词解释题:20% (5)简答题:24% (6)综合思考题:16% 4、教学参考书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导论 1、考核知识点:文学理论、文艺学、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中西文学理论的特点 2、考核要求: (1)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边界和方法; (2)理解中西文学理论的不同特点。 (二)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1、考核知识点: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的文学观,文学的审美性和虚构性,文学是“人学”,艺术真实;文学形象的涵义,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和意象,文学形象的三个特点;艺术分类的原则,现代语言观的内涵,文学活动的言意矛盾,语言艺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观念 名词解释: 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12、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重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13、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的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14、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15、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17、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18、艺术真实性: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19、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文学概论综合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文学概论》教材。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题(20%),填空题(20%),判断分析题(24%),简答题(20%),论述题(16%)。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 一、重点名词:文学摹仿论文学理论二、重点掌握 文学的现代含义;文学的特征;文学的属性;文学理论的含义。 第二章文学文本 一、重点名词:再现型文本大众文化文本二、重点掌握 文学文本的概念和特征;英加登的文学层面论。文学文本的层面;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及其特征;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文学媒介 一、重点名词:文学媒介大众媒介 二、重点掌握 文学媒介的概念及媒介优先;文学媒介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章文学语言 一、重点名词:文学语言 二、重点掌握 语言的内涵及功能;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 第五章文学形象 一、重点名词:文学意境文学意象文学典型二、重点掌握 文学意象及其特征;文学意境及其特征;文学典型及其特征。文学意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的演变;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的个案分析方法,能够分析文学作品。 第六章文学体裁 一、重点名词:散文诗小说剧本二、重点掌握 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特征;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类型。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与汇通。 第七章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的含义和属性;文学写作的意义;作者角色;作者的语境条件;作者的主体条件;文学写作状况;文学写作过程; 第八章文学阅读 一、重点名词 文学资源场构思文学阅读拟想读者二、重点掌握 文学阅读及其意义;读者的语境条件;读者的主体条件;读者的文本条件。文学阅读的状况、过程和效果。 第九章文学批评 一、重点名词:文学批评 二、重点掌握

大一下学期文学概论提纲及知识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系统的构成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学理论的任务 ①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 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③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 ④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2.最早的文学理论称为什么? 诗学诗论 3.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主要有那些 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从古至今,文学至少有着哪些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 西方关于文艺心理方面的有哪些学说? 净化说、移情说、心心理距离说、直觉说、审美态度说、无意识升华说 5.文学话语应包含那些内容?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6. 什么是话语蕴藉?文学作为话语蕴藉具有的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典型形态是什么?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两层含义;分别是:①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作为蕴藉着话语的活动,主要是指文学性质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②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的话语要有蕴藉的属性;含蓄和含混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艺术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何种性质? 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 7. 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是什么?社会生活 8. 文学创造就是以什么为原料的生产活动?话语 9. 历来文学创造主体的种种解释? ①.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②.主体即“旁观者” ③.“移情者”④.主体即“集体人” 作家是体现着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精神生活的人 10.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发生—构思—物化 11.什么是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特点是什么?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特点:A.灵感妙悟特征.B. 理智性. C.情感体验性,包含有内在体验。 D.未改变原物、是对事物本质的独创,是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新质素,见别人所未见。 12.什么是灵感?其表现形态是什么? 灵感是创作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表现形态是对某一对象或某一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它有着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创造性以及动静相济性等特征 表现形态:①.从产生过程看,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②.从主体状态看,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③.从创作效果看,超常独特,富有创造性。 ④.需要长期积累,艰苦探索。 ⑤.偶然触发,妙手自得。触发的媒介各有不同。 13.构思方式有哪几种?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判断、选择题 1、文艺学:广义:文学学,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狭义:就是指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即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等。(其中有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二)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注释:文学活动发展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文 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纵向) 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 的特殊性质。(横向) 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 和规律。 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3、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4、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需要理解) 第一,世界;①内涵: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即自然万物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②主要学说:摹仿说(再现说):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摹仿和再现。 西方:柏拉图:艺术摹仿理念(三类事物:永恒不变的理念、呈现为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中的映像和艺术品中描写的故事等;三个层次的世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感性世界)——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摹仿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艺术摹仿现实并再现现实也把艺术称作“摹仿”。 中国:没有西方那么发达,但对世界也有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强调。 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司空图:“思与境偕”;王夫之:“情景”之论;王国维:“意境说” 摹仿者摹仿的对象: 一、“行动中的人”。——密切关注现实人生,强调有生命的人生,认为文艺的根本任务是摹仿现实和人生。 二、“过去有的(是指曾经存在或正在存在的事,这是已有的事)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是指想象或可信的事,是现实中未曾有过的事)、应当有的事(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按情理、按规律而应当存在的事)——是普遍的,更高的真实。 文艺再现世界:诗人是摹仿者,更是创造者,诗人的摹仿是再现和创造。 第二,作者;①主要学说:表现说: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作家情感的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终审稿)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文学概论-3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诗的语言特征是。(0.6分) A.包容舒展 B.凝练新奇 C.运作自由 D.个性动感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0.6分) A.随笔式 B.评点式 C.序跋式 D.评传式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诗的语言特征是。(0.6分) A.包容舒展 B.凝练新奇 C.运作自由 D.个性动感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0.6分) A.共鸣 B.净化 C.领悟 D.欣赏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0.6分) A.综合性 B.文学思潮 C.文学作品 D.作家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2、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3、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文学的超越性就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与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5、文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精神性、超越性的特点。 二、解释基本概念:文学的倾向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间接性 1、文学的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2、文学的形象性:形象性就是指文学创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首先,形象性就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其次,文学形象就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文学的间接性:就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中的形象不具有直观性,它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通过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人的观念领域的反应,同时又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以及与其她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革,所以,文学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与实践性。 (1)认识性。认识性就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与精神世界的特性。首先, 文学就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可以通过文学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其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可以通过文学参悟生活的真谛。第三,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可以通过文学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 (2)倾向性。倾向性就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首先,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就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表现。其次,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倾向性应当从场面与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3)实践性。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首先,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其次,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第三,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通过改变人的精神与观念间接实现。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审美属性,具体表现为情感性、形象性与超越性。 (1)情感性。情感性就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