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碱类化合物-13
生物碱类化合物-13
13.苦参总生物碱具有什么活性()
A.发汗平喘的作用
B.抗菌作用
C.镇痛的作用
D.镇静麻醉作用
E.消肿利尿,抗肿瘤的作用
答案:E
解析: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总生物碱具有消肿利尿抗肿瘤等作用。
[1-5]
A.发汗、平喘作用
B.抗菌作用
C.降血脂的作用
D.镇静麻醉的作用
E.消肿利尿、抗肿瘤的作用
1.东莨菪碱具有()
2.苦参碱具有()
3.小檗碱具有()
4.麻黄碱具有()
答案:D E B A
解析:东莨菪碱是洋金花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镇静、麻醉等作用。苦参碱是苦参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消肿利尿、抗肿瘤等作用。小檗碱是黄连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菌作用。麻黄碱是麻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发汗、平喘等作用。
[6-8]
A.小檗碱
B.麻黄碱
C.伪麻黄碱
D.东莨菪碱
E.山莨菪碱
6.其共轭酸因分子内氢键稳定的是()
7.其草酸盐不溶于水的是()
8.其分子结构中具有氧环的是()
答案:C B D
[9-11]
A.氧化苦参碱
B.樟柳碱
C.莨菪碱
D.黄连碱
E.乌头碱
9.属季铵型生物碱的是()
10.属二萜双酯型生物碱的是()
11.属喹喏里西啶衍生物是()
答案:D E A
[12-15]
A.药根碱
B.次乌头碱
C.东莨菪碱
D.莨菪碱
E.甲基伪麻黄碱
12.水溶性的季铵碱是()
13.毒性极强的生物碱是()
14.6、7位具有含氧环结构的生物碱是()
15.经碱水加热可生成无酯键的醇胺型水解产物的生物碱是()答案:A B C B
[16-17]
A.羟基苦参碱
B.伪麻黄碱
C.巴马丁
D.表小檗碱
E.士的宁
16.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生物碱是()
17.毒性极强的生物碱是()
答案:B E
[18-21]
A.易溶于水、醇,难溶于氯仿等
B.既溶于水,又溶于氯仿
C.难溶于水,但溶于冷氢氧化钠溶液
D.难溶于水,但溶于热氢氧化钠溶液
E.难溶于水和氯仿等有机溶剂
说明下列生物碱的溶解性
18.季铵类生物碱
19.氧化苦参碱、东莨菪碱或麻黄碱
20.吗啡
21.喜树碱
答案;A,B,C,D
[22-25]
A.分子内氢键 B.N为酰胺型 C氮原子杂化方式不同D.诱导效应 E.空间效应
22.麻黄碱碱性小于伪麻黄碱是由于
23.秋水仙碱碱性弱是由于
24.东莨菪碱比莨菪碱碱性弱的原因是
25.脂肪胺碱性比芳香胺强是由于
答案:A,B,E,C
1、苦参碱的结构特点和性质有()
A.有四种异构体
B.多为粉末
C.含有两个氮原子
D.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醚
E.挥发性
答案:ACD
2、氧化苦参碱的结构特点包括了()
A.有两个N原子
B.有喹喏里西啶结构
C.有一个叔胺N原子
D.有一个酰胺N原子
E.是苦参碱的N-氧化物
答案:ABCDE
3、洋金花当中含有的生物碱有()
A.东莨菪碱
B.N-去甲基莨菪碱
C.莨菪碱
D.黄连碱
E.药根碱
答案:ABC
4、Vitalin反应呈阳性的化合物是
A、莨菪碱
B、东莨菪碱
C、山莨菪碱
D、去甲莨菪碱
E、樟柳碱
答案:ABCD
5.在洋金花生物碱中具有邻位环氧基、可产生空间位阻而使其碱性减弱的化合物是A.莨菪碱
B.山莨菪碱
C.N一去甲莨菪碱
D.东莨菪碱
E.樟柳碱
答案:D、E
6、用酸水提取生物碱时,可用
A、煎煮法
B、渗漉法
C、回流法
D浸渍法
E、连续回流法
答案:ABD
三、糖和苷类化合物
苷的分类:
醇苷:獐牙菜苦苷
酚苷:天麻苷
氰苷:苦杏仁苷
酯苷:山慈菇苷A、人参皂苷Ro
吲哚苷:靛苷
S-苷:萝卜苷、芥子苷
N-苷:巴豆苷
C-苷:牡荆素(黄酮)、芦荟苷(蒽酮)、葛根素(异黄酮)葡萄糖醛酸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人参皂苷Ro
双糖苷:苦杏仁苷、芦丁、橙皮苷
原生苷:苦杏仁苷、柴胡皂苷a、c、d
次生苷:野樱苷、洋地黄毒苷、柴胡皂苷b1、b2、b3、b4
双糖链苷:人参皂苷Ro
1、葡萄糖是
A.五碳醛糖
B.六碳酮糖
C.六碳醛糖
D.甲基五碳醛糖
E.糖醛酸
答案:C
2、碳苷的水解条件
A浓酸水解
B碱水解
C酶水解
D Smith降解
E稀酸催化
答案:D
3、检识苷的显色反应为
A.Dragendorff′s反应
B.Molish反应
C.盐酸-镁粉反应
D.Borntrager′s反应
E.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
答案:B
4.苷类酸催化水解的机制是
A.苷键原子先质子化,然后与苷元之间的键断裂生成阳碳离子,再溶剂化成苷元B.苷原子先质子化,然后与糖之间的键断裂生成阳碳离子,再溶剂化成糖
C.苷原子与苷元之间的键先断裂成阳碳离子,然后质子化,再溶剂化成苷元
D.苷原子与糖之间的键断裂生成阳碳离子,然后质子化,再溶剂化成糖
E.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B
5.按苷键原子不同,苷被酸水解的易难顺序是
A.C-苷>S-苷>O-苷>N一苷
B.S一苷>O一苷>C-苷>N一苷
C.N一苷> O苷>S一苷>C_苷
D.O一苷>S苷>C一苷>N一苷
E.C-苷> O一苷>S_苷>N一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苷键的水解。
酸催化水解的难易与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及其空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有利于苷键原子的质子化就有利于水解。按苷键原子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一苷> O -苷>S一苷>C一苷。
6、Smith降解属于
A、缓和酸水解
B、强烈酸水解
C、碱水解
D、氧化开裂法
E盐酸-丙酮水解法
答案:D
[1-3]
A.红景天苷
B.水杨苷
C.芥子苷
D.腺苷
E.牡荆素
1.属于氮苷的化合物是
2.属于碳苷的化合物是
3.属于硫苷的化合物是
答案:D E C
[4-5]
A、氧苷
B、硫苷
C、碳苷
D、酯苷
E、氰苷
4、既能被酸、又能被碱水解的是
5、水解后可产生氢氰酸的是
答案:D,E
[6-8]
A.五碳醛糖
B.六碳醛糖
C.甲基五碳醛糖
D.六碳酮糖
E.糖醛酸
6.木糖是
7.葡萄糖是
8.鼠李糖是
答案:A B C
[9-11]
A.红景天苷
B.水杨苷
C.芥子苷
D.腺苷
E.牡荆素
9.属于氮苷的化合物是
10.属于碳苷的化合物是
11.属于硫苷的化合物是
答案:D E C
1、可具有吡喃醛糖结构的有
A.果糖
B.甘露糖
C.核糖
D.半乳糖
E.葡萄糖
答案:BDE
2、苦杏仁苷被酸水解后生成
A.乙醇
B.丙酮
C.苯甲醛
D.乙酸乙酯
E.氢氰酸
答案:CE
3.确定苷类化合物中单糖之间连接位置的方法主要有
A.El-MS
B.中有关质子的化学位移
C. -NMR中有关碳的苷化位移
D.有关糖和的偶合常数
E、酸催化甲醇解
答案:C,E
解析:本题考查单糖间连接位置的确定。
目前单糖间连接位置可用 -NMR中的苷化位移确定。也可以将苷全甲基化,然后水解苷键,鉴定获得的甲基化单糖,其中游离的羟基部位就是连接位置。
四、蒽醌类化合物
紫草素、异紫草素(萘醌)
丹参醌ⅡA、丹参ⅡB(菲醌-邻醌类)、丹参新醌甲、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菲醌-对醌类)
蒽醌类: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型蒽醌)
茜草素、羟基茜草素、伪羟基茜草素(茜草素型蒽醌)
芦荟苷(蒽酮碳苷)
番泻苷A、B、C、D(二蒽酮)
1.蒽醌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是依次脱去
A.C0
B.CHO
C.COOH
D.OH
E.CH =CH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蒽醌类的质谱裂解规律。
解析:蒽醌类化合物的质谱有共同的特征:分子离子峰通常为基峰,而且常丢失一
至两个分子的CO的碎片离子峰。
2.丹参的醌类成分中,属于对醌类化合物的是
A.丹参醌Ⅱ
B.隐丹参醌
C.丹参醌Ⅰ
D.丹参新醌甲
E.丹参酸甲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丹参中的醌类化合物分类。
丹参含有多种菲醌衍生物,其中丹参醌ⅡA、丹参ⅡB、隐丹参醌、丹参酸甲酯、羟基丹参醌ⅡA等为邻醌类衍生物,丹参新醌甲、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为对醌类化合物。
3、不溶于碳酸钠水溶液的是
A、大黄素
B、茜草素
C、羟基茜草素
D、大黄酸
E、大黄酚
答案:E
4、丹参中水溶性成分是
A.丹参醌I
B.丹参醌ⅡA
C.丹参醌ⅡB
D.隐丹参醌
E.丹参酸甲
答案:E
5、1-羟基蒽醌的IR光谱中,νCO峰的特征是()
A.1675~1621cm-1处有一强峰
B.1678~1661cm-1和1626~1616cm-1处有两个吸收峰
C.1675~1647cm-1和1637~1621cm-1处有两个吸收峰
D.1625cm-1和1580cm-1处有两个吸收峰
E.1580cm-1处有一个吸收峰
答案:C
[1-3]
A.Feigl反应
B.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C.Keller-Killiani反应
D.Borntr ger's反应
E.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
1.用于区别苯醌和蒽醌的反应是
2.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遇碱颜色改变或加深的反应称为
3.能与茜草素反应,显蓝色的是
答案:B D E
考试题型
中药化学在执业药师考试中占40分,其中包括单项选择题,配伍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要求大家掌握给出的重要的知识点。那么配伍选择题呢,大家要抓住配伍题的特点,它考的题往往都是同一章中的化合物在结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上的区别。因此呢,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应该对比着记忆。首先要掌握每一章中比较重要的代表成分在化学结构上的区别。
a. 补骨脂内酯
b.茵陈素
c.黄檀内酯
d.美花椒内酯
e.茵陈炔内酯
属于简单香豆素的是 b
属于呋喃香豆素的是 a
属于吡喃香豆素的是 d
考点在于香豆素类花合物在结构上的分类(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其他香豆素和异香豆素)
其次是掌握每一章中代表中药的生物活性。
a.抗菌、消炎
b.抗菌、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
c.糖尿病
d.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
e.扩张冠状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说明下列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
丹参 b
黄芩 a
葛根 d
银杏 e
考点醌类化学物中代表中药的生物活性。
最后要掌握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的差异及其引起的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上的区别
a.易溶于水、醇,难溶于氯仿等
b.既溶于水,又溶于氯仿
c.难溶于水,但溶于冷氢氧化钠溶液
d.难溶于水,但溶于热氢氧化钠溶液
e.难溶于水和氯仿等有机溶剂
说明下列生物碱的溶解性
季铵类生物碱 a
氧化苦参碱、麻黄碱 b
吗啡 c
喜树碱 d
最后一个题型,就是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重点在于考察化合物的共性,结构特征等等
vitalin反应呈阳性的化合物是 abcd (具有莨菪酸结构的生物碱)
a、莨菪碱
b、东莨菪碱
c、山莨菪碱
d、去甲莨菪碱
e、樟柳碱
作用于强心苷内酯环的反应有 bcd (legal、kedde、raymond 、baljet-与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强心苷内酯环的显色反应
a、盐酸-镁粉反应
b、亚硝酰铁氢化钠legal反应
c、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kedde反应
d、间二硝基苯反应raymond 反应
e、对硝基苯肼反应
生物碱的分类和鉴别:
生物碱(alkaloids)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生物碱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根据分子中氮原子所处的状态分为6类:游离碱、盐类、酰胺类、N-氧化物、氮杂缩醛类和其它类(亚胺、烯胺等)。
迄今已从自然界分离出10000多种生物碱,根据生源结合化学分类法可分为若干类型,常见如下:
(1)吡咯类
(2)吡咯里西啶类
(3)托品类
(4)哌啶类
(5)吲哚里西啶类
(6)喹诺里西啶类
(7)喹啉类
(8)吖啶酮类
(9)苯丙胺类
(10)四氢异喹啉类
(11)苄基四氢异喹啉类
(12)苯乙基四氢异喹啉类
(13)苄基苯乙胺类
(14)吐根碱类
(15)简单吲哚类
(16)简单β-咔波啉类
(17)半萜吲哚碱类
(18)单帖吲哚碱类
(19)单帖生物碱
(20)倍半萜生物碱
(21)二萜生物碱
(22)三萜生物碱
(23)孕甾烷(C21)生物碱
(24)环孕甾烷(C24)生物碱
(25)胆甾烷(C27)生物碱
鉴别:
1.沉淀反应大多数生物碱在酸性水溶液中,能与一些特殊的试剂(生物碱沉淀剂)作用生成沉淀。利用这些沉淀反应,不仅可以预试生物碱的存在与否,也可以用于生物碱的精制,或在提取过程中,用于只是提取是否完全。但直接用中药的酸水浸出液作生物碱沉淀反应,因为水浸液中某些成分(如蛋白质、鞣质、胺类等)也能和生物碱沉淀剂产生沉淀,常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必须将水浸液精制后再进行试验。通常先选用3种以上不同的生物碱沉淀剂进行试验,若均为阴性反应,则肯定无生物碱存在;若呈阳性反应,则必须精制后再进行试验,再次呈阳性反应,才可确证存在生物碱。
常用的生物碱沉淀剂种类很多,通常是一些重金属盐类或分子量较大的复盐,以及特殊的无机酸或有机酸的溶液,常用的沉淀剂如下:
(1)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试剂,BiI3〃KI)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橘红色沉淀[Alk〃HI〃(BiI3)n,为一种络盐,Alk表示生物碱,下同]。此反应很灵敏。(2)碘-碘化钾试剂(Wangner试剂,I2〃KI)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棕红色沉淀(Alk〃HI〃I n)。
(3)碘化汞钾试剂(Mayer试剂,HgI2〃KI)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白色或黄白色沉淀[Alk〃HI〃(HgI2)n]。
(4)硅钨酸试剂(Bertrand试剂,SiO2〃I2WO3)在酸性溶液中生物碱反应生成灰白色沉淀。
(5)磷钼酸试剂(Sconnenschein试剂,H3PO4〃I2MoO3)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鲜黄或棕黄色沉淀。此反应很灵敏。
(6)苦味酸试剂(Hager试剂)在中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7)氯化金试剂(HAuCl4试剂)在酸性溶液中与生物碱反应生成黄色晶形沉淀。由于不同的生物碱产生的结晶形状常不同,可用于鉴别。
2.显色反应
生物碱能与某些试剂(显色剂)生成特殊的颜色,可供生物碱的识别。试验中,应对供试液进行纯化精制,纯度愈高,显色愈明显。显色剂的种类很多,除浓硫酸、浓硝酸、硫酸和重铬酸钾、浓盐酸或氯化铁外,大多数是由浓硫酸中加入少量其它化学试剂组成。常用的显色剂如下:
(1)矾酸铵-浓硫酸溶液(Mandelin试剂)为1%矾酸铵的浓硫酸溶液。该试剂能与多数生物碱反应,呈现不同的颜色,如与阿托品、东莨菪碱显红色,与马钱子碱
显血红色,与士的宁显紫色,与奎宁显淡橙色,与吗啡显棕色,与可待因显蓝
色。
(2)钼酸铵(钠)-浓硫酸溶液(Frobde试剂)为30%甲醛溶液0.2ml与浓硫酸10ml 的混合液。该试剂能与可待因显蓝色,与吗啡显紫红色,与咖啡碱不显色。(3)浓硫酸该试剂能与乌头碱显紫色,与小檗碱显绿色,与阿托品不显色。
(4)浓硝酸该试剂能与小檗碱显棕红色,与秋水仙碱显蓝色,与乌头碱显红棕色,与咖啡碱不显色。
挥发油定性鉴别
1.外观性状:
(1)取各种挥发油(松节油、薄荷油、丁香油、陈皮油及桂皮油)观察其色泽,是否有特殊香气,及辛辣烧灼味感。
(2)挥发性:取滤纸屑一小块,滴加薄荷油一滴,放置2小时或微热后观察滤纸上有无清晰的油迹(与菜油作对照实验)。
(3)pH检查:(检游离酸或酚类)。
取样品一滴加乙醇5滴,以预先用蒸馏水湿润的广泛pH试纸进行检查,如显酸性,示有游离的酸或酚类化合物,剩下的样品乙醇液供下面(7)(8)试验用。
(4)FeCl3反应(检酚类):
取样品一滴,溶于1ml乙醇中,加入1%得FeCL3醇液1~2滴,如显蓝紫或绿色,示有酚类。
(5)苯肼试验(检酮、醛类)
取2,4-二硝苯肼试液0.5~1ml,加1滴样品的无醛醇溶液,用力振摇,如有酮醛化合物,应析出黄一橙红色沉淀,如无反应,可放置15min后再观察之。
(6)荧光素试验法:
将样品乙醇液滴在滤纸上,喷酒0.05%荧光素水溶液,然后趁湿将纸片暴露在5%Br2/Col4蒸汽中,含有双键的萜类(如挥发油)呈黄色;背景很快转变为浅红色。
(7)香荚醛--浓硫酸试验:
取挥发油乙醇液一滴于滤纸上,滴以新配制的0.5%香荚醛的浓硫酸乙酸液,呈黄色、棕色、红色或兰色反应。
苷类的分类与鉴别:
2012-03-27 23:05:42| 分类:药用植物与生药学 | 标签:self-study |举报|字号订阅
苷类的分类与鉴别:
苷类(glycosides)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非糖部分即苷元(aglycone)通过糖的基端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苷元部分几乎包罗各种类型的天然成分。根据苷元的结构类型分为氰甘、酚苷、醇苷、蒽苷、黄酮甘、皂苷、强心苷、香豆素苷、环烯醚萜苷等。根据苷键原子不同分为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天然界中氧苷最为常见。组成苷类的糖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和鼠李糖,强心苷中还有α-去氧糖。
氰苷的鉴别试验:取生药粉末0.5克放入试管中,加数滴水润湿,加塞密闭,管口内悬挂一条用碳酸钠溶液润湿的苦味酸试纸,将试管置于40~50℃水浴进行酶解,试纸变成砖红色。(苦味酸钠试验)
皂苷的分类与鉴别:
皂苷类(saponins)化合物的水溶液,经振摇后产生持久性肥皂样的泡沫而得名。
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分为三萜皂苷(triterpenoidal saponins)和甾体皂苷(steroidal saponins)两大类。
(一)分类
1.三萜皂苷
(1)五环三萜皂苷三萜皂苷主要分布在豆科、五加科、毛茛科、伞形科、葫芦科、叔李科、报春花科等植物中,海洋生物中亦含有大量的皂苷类化合物。三萜皂苷
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的,三萜皂苷元的结构可分为五环三萜和四环三萜两
类。
五环三萜皂苷元又分为:
①齐墩果烷型(oleanane),又称β-香树脂型(β-amyrian),如连翘、女贞子等生药中含
有的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甘草皂苷元、柴胡皂苷元等。
②乌苏烷型(ursane),又称α-香树脂型(α- amyrian),如熊果酸(ursolic acid)广泛存
在于栀子、车前草、夏枯草、地榆等植物中。
③羽扇豆烷型(lupane),E环为五元碳环,在E环19位有异丙基以α-构型取代。如
羽扇豆醇(lupeol)、酸枣仁中的白桦醇(betulin)和白桦酸(betulinic acid)。
④木栓烷型(friedelane),如雷公藤酮(triptegone)等。
(2)四环三萜皂苷四环三萜皂苷主要有达玛烷(dammarane)、羊毛脂烷(lanostane)、甘遂烷(tirucallane)、环阿屯烷(cycloartane)、葫芦烷(cucurbitane)和楝烷(meliacane)
型三萜类化合物。
2.甾体皂苷甾体皂苷(steroidal saponins)是一类以螺甾烷为苷元的皂苷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薯蓣科、百合科、玄参科和龙舌科等植物中。依照螺甾烷结构中的C25的构型和环的环合状态分为4种类型。
①螺甾烷醇类(spirostanols)C25位S构型。
②异螺甾烷醇类(isospirostanols)C25位R构型。
③呋甾烷醇类(furostanols)F环为开链衍生物。
④变形螺甾烷醇类(pseudo-spirostanols)F环为五元四氢呋喃环。
(二)鉴别
1.皂苷在无水条件下与强酸或leweis酸作用产生颜色变化或荧光。如下列颜色反应可用于
生药中皂苷类化合物的检测,加浓硫酸-醋酐(1:20),三萜皂苷产生黄→红→紫→蓝等颜色变化,而甾体皂苷最后出现绿色。
2.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反应)将样品溶液滴于滤纸上,喷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
三萜皂苷加热至100℃生成红色渐变成紫色,甾体皂苷加热至60℃即发生颜色变化。
糖的分类与鉴别:
2012-03-27 23:04:28| 分类:药用植物与生药学|举报|字号订阅
糖的分类与鉴别: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初生代谢产物,它可作为植物的骨架,并可贮藏养料。
按照组成糖类成分的糖基个数,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三类。鉴别方法有:
(1)Fehling试验生药水提液加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甲、乙二液临用时
等量混合),沸水浴加热数分钟,若有还原性糖类存在,则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非还原性低聚糖、多糖则需水解后才显阳性反应。
(2)Molish试验生药水提液加α-萘酚试液数滴,摇匀后沿管壁加浓硫酸,二液层交界
处出现紫色环。所有糖类和苷类成分均呈阳性反应。
(3)成脎试验生药水提液与盐酸苯肼液共热,生成糖脎结晶。镜检结晶,根据结晶的
形态鉴别糖的种类。
(4)色谱法生药水提液(多糖类需水解)与糖类对照品同时进行色谱分析,常用紙色
谱和薄层色谱法,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作展开剂,以新配制的氨化硝酸银为显色剂,还原糖显黑色斑点。
(5)GC和GC-MS分析糖类化合物可以制成甲醚
(6)乙酰化或三甲基硅烷化衍生物,采用GC或GC-MS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定量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