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课后作业

第四章课后作业

第四章课后作业
第四章课后作业

(a)

(b)

图4-2 两种溶质再分配情况下凝固过程固液、液相成分随距离的分布

图4-1成分为C 0合金的凝固

第四章课后作业

练习一

一、判断题(T 或F )

1、溶质再分配既受溶质扩散性质的制约,也受液相中的对流强弱等诸种因素的影响。

2、溶质再分配只影响凝固过程溶质宏观及微观分布及最终成分偏析现象,而不影响凝固组织形貌和晶粒大小,也不影响热裂、气孔等凝固缺陷的形成。

3、图4-1所示成分为C 0的合金熔体,实际凝固结束时,其组织中只有单相固溶体。

4、虽然实际凝固过程中固、液两相成分不可能完全遵从平衡相图来分配,凝固理论认为,固-液界面处成分C *

S 与C *

L 的比值在任一瞬时仍符合相应的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 0(处于局部平衡状态)。这被称为“界面平衡假设”。 5、“平衡凝固”条件下,凝固后零件断面的成分均匀地为C S =C 0。所以“平衡凝固”开始时晶体析出的成分即为C 0。

6、对于“平衡凝固”及“液相充分混合”所假设的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前沿不存在溶质富集层,即界面处及其前方的液相成分处处相同。

7、在“平衡凝固”及“液相充分混合”所假设的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处的固相及液相成分C *S 、C *L 随

凝固过程的进行均始终在不断升高。

8、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以及 “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液界面处的固相

及液相成分C *S 、C *L 随凝固过程的进行始终不断升高。

9、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以及液相容积很大的“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当达到稳定状态时,界面处及其前方液相成分均符合

0)

'(=??t

x C L ,且溶质富集层以外的成分均为C L =C 0。 二、 解答题

1、 图4-2所示,为两种溶质再分配情况下凝固过程固液、液相成分随距离的分布。 (1) 分别指出图(a )及图(b)各属于哪种溶质再分配情况。 (2) 简述图(b)中C s C S =

*、C L L C =*的物理内涵及原因。

2、 图4-3为液相只有有限扩散凝固条件下溶质再分配。请在

图上完成如下(1)~(4)内容(做题中最好不查看教材): (1) 在三条虚线与纵坐标相交处标出其对应特征成分;

(2) 以纵虚线标出最初过渡区进入稳定状态的分界位置; (3) 写出稳定阶段界面前方富集层溶质浓度)'(x C L 与

'

x 的关系式;

(4) 标出“特征距离”λ=R

D L 及其对应'x 处[]0C )(C -λL 的高度,并写出其表达式;

(5) 在图示情况下,若原凝固速度R 1突然降低到R 2定值

时,固相成分如何调整?

3、 在“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的溶质再分配条件

下,当达到稳定状态时,根据公式:

N L

D R

L e

K K C C δ-*

-+=

)1(000

,从数学角度讨论稳态时其C *

L 及C *

S 值与“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溶质再分配条

件下的差异所在,并从实际物理过程予以说明。

4、 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溶质再分配条件下,讨论稳定状态时凝固速度R 、溶质扩散系数D L 、平衡分配常

数K 0对溶质富集层)'(x C L -'x 曲线的斜率、C *L

高度的影响规律。

5、 某二元合金相图如右所示。合金液成分为C B =40%,置于长瓷舟中并从左端开始凝固。温度梯度大到足以使固

-液界面保持平面生长。假设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试求: (1)α相与液相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K 0; (2)凝固后共晶体的数量占试棒长度的百分之几?

(3)凝固后的试棒中溶质B 的浓度沿试棒长度的分布曲线。

练习二

一、判断题(T 或F )

1、凝固过程由溶质再分配引起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富集,从而导致一定宽度内熔体的实际温度低于界面前沿熔体液相线温度,这种由合金成分再分配所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2、G L =0

'

'')

(=??x L x x T 表示凝固界面处液体实际温度梯度G L 正好与)'(x T L 曲线相切,为成分过冷是否出现的临

界点。

3、G L =

'

'')(=??x L x x T 的情况下,若降低凝固速度R ,将会出现成分过冷。

4、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无论K 0<1还是K 0>1,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 0小的合金更易于发生出现成分过冷。

5、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原始浓度C 0高的合金更易于出现成分过冷。

6、是否出现成分过冷及成分过冷的程度,既取决于合金性质因素(K 0、C 0、D L 、m L ), 也取决于工艺因素(R ,

G L )。 二、解答题

1、设某二元铝合金的液相线及固相线均为线性,液相线斜率绝对值为m L =1.5(K/C%),其K 0=0.25,合金原始成分C 0=1%,纯铝熔点T m =660℃。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溶质再分配条件下,稳定状态的凝固速度R =100μm /S 时,溶质扩散系数D L =5000μm 2/S 。

(1)画出具有液相线及固相线的部分相图;

(2

(3)根据计算结果描点作图并做简要讨论。

(4)若考虑凝固需要的动力学过冷度 T k =3K , 以虚线另作实际曲线;

(5)若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分别为 G L1=80K/mm 及 G L2=25K/mm ,以图解法指出是否会产生成分过冷及过冷区宽度。

2、设某合金的K 0=0.6,液相线斜率绝对值为m L =3 (K/C%), 溶质扩散系数D L =5000μm 2/S 。

(1)当在“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溶质再分配条件下,稳定状态的凝固速度R =25μm /S ,界面前沿液体温度梯度G L =10K/mm 时,判断在合金原始成分分别为C 0=1%及2%两两种情况下成分过冷的可能; (2)在上述合金原始成分为C 0=1%条件下,若分别使R 变大或G L 变小,会发生何情况? 3、证明:教材中判别式(4-8)可表达为

R G L <L

i

D T T -0,其中)(00C T T =,)0'(==x T T L i 。 练习三

一、判断题(T 或F )

1、凝固界面液相一侧形成负温度梯度时,前方熔体获得大于“动力学过冷度”(ΔT k )的过冷度,这种仅由熔体存在的负温度梯度所造成的过冷,习惯上称为“热过冷”。

2、无论是纯金属还是合金,只有当凝固界面液相一侧形成负温度梯度时,才可能出现过冷现象。

3、纯金属凝固界面前方温度梯度为正时,不可能出现胞状晶或柱状树枝晶的生长方式,晶体只会以等温的平面界面向前推进。

4、在满足胞状晶生长的成分过冷条件下,若增大凝固界面前方的温度梯度G L ,则可能出现柱状树枝晶的生长方式。

5、胞状晶生长及柱状树枝晶生长,尽管凝固界面不再平整,其界面仍然保持为等温面。

6、胞状晶及柱状树枝晶的生长方向均垂直于固-液界面,与热流相反而与晶体学取向无关。

7、各生长方向尺度相近的等轴晶,是不会以树枝晶的方式进行生长的。

8、生长方向性较强的非金属晶体,其平衡态的晶体形貌具有清晰的多面体结构;方向性较弱的金属晶体,其平衡态近乎球形 。 二、填空题

1、在合金其他性质不变的情况下,若

R G L /比值或.

合金成分C 0,合金固溶体结晶形貌变化趋势为:平面晶→胞状晶→柱状树枝晶→内部等轴晶(自由树枝晶)。

2、形成胞状晶的成分过冷区宽度约在 cm 之间。发展良好的 胞状晶的横截面往往呈正六边形。胞状晶往往源于一个晶粒,故胞状晶可认为是一种 结构。

3、熔体内部的过冷度大于 时,将满足内部等轴晶(自由树枝晶)的生长条件。

4、晶体外表面通常为界面能较 的晶面(密排面)。因此,对于立方晶体的金属固溶体,等轴树枝晶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棱与角的狭面为界面能 的晶面,枝晶生长方向与之垂直;同理,柱状树枝晶主干及二次、三次枝晶的优先生长方向为 排面的发线方向< >。

5、合金固溶体的固-液界面若以平面向前推进,该界面从温度角度是一 面,与相图上对应于 成分的平衡温度相比,界面实际温度要低ΔT k ——凝固进行所需要的 过冷度。

6、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称为“ 生长”。平面生长、 生长和 生长皆属于外生生长。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方式则称为“ 生长”。

7、枝晶间距的表达式中,R 与G L 乘积的量纲相当于 的量纲。冷却速度越大,枝晶间距 。 8、凝固过程枝晶间距越小,合金的成分偏析程度 ,凝固热裂纹形成倾向 ,显微缩松及夹杂物分布的分散度 ,材料的性能 。 三、解答题

1、 如图,自左向右凝固的固-液界面温度为T i ,因成分富集界面前沿液相线以T L (X’)曲线所示。G 1与G 2分别是柱状树枝晶所需成分过冷的上、下临界温度梯度,ΔT he 为异质形核所需过冷度。设当前G 在G 1与G 2之间:

(1) 根据“液态只有扩散”的成分过冷判别式(需写出),若工

艺因素(R 、G L )不变,如何改变合金性质的参数C 0、K 0,使固-液界面按胞状晶进行凝固?

(2) 若合金性质不变,如何改变工艺因素使之发生内部等轴晶

“内生生长”?

2、对于练习二中第2题的条件,若G L2=25K/mm ,以作图法求出成分过冷区域的大约宽度。若该合金固溶体出现柱状树枝晶所需的成分过冷宽度为800μm 以上,在G L2=25K/mm 对应的成分过冷度下固-液界面是以何种形态?其晶体前端可达到

'x 的何位置?

练习四

一、填空题

1、根据Jackson 因子,共晶的两相均为粗糙-粗糙界面的为第Ⅰ类共晶,如:金属-金属相共晶或金属- 共晶,其典型的显微形态是有规则的 状,或其中有一相为 状,因此称为“ 共晶”。

2、金属-非金属共晶属于第Ⅱ类共晶体,由于小晶面相(非金属相)晶体长大具有强烈的性,且容易发生弯曲和分枝,所得到的组织较为无规则,属于“共晶”。

3、-属于第Ⅲ类共晶体,长大过程两相不再是的方式。所得到的组织为两相的不规则混合物,也属于“不规则共晶”。

4、规则共晶协同生长机制:生长过程中,两相各向其界面前沿排出另一组元的原子,由于前沿富B原子,而前沿富A原子,扩散速度正比于溶质的浓度梯度,因此横向扩散速度比纵向大的多。共晶两相通过扩散不断排走界面前沿积累的溶质,且又互相提供对方生长所需的,彼此合作,齐头并进地快速向前生长。这种两相协同生长的方式为典型的生长。

5、共晶组织生长中可发生调整而细化。例如,层片状共晶α相前沿的处因B原子扩散困难而浓度升高,其聚集程度随生长速度R的而更为严重,导致α相在此处推进速度而形成凹坑,凹坑处B原子扩散越发困难。当B原子浓度升高到足以使β相生核,新的β相片层在原α相中心处形成,因此随R增大片层距。共生区有“对称型共生区”、“非对称型共生区”两种类型,前者的合金两个组元熔点、成分点在相图的中间位置附近、两相长大速度基本,后者共生区失去性而偏向于熔点组元一侧。

6、速较快时,有些合金在共晶温度T E以下、共晶点附近一定成分范围内的区域内,可以发生共晶共生生长得到100%的共晶组织,该区域称之为区。

7、共晶两相没有共同的生长界面,两相的析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彼此的,各自以不同的速度生长,因而形成的组织没有共晶的特征。这种非共生生长的共晶结晶方式称为离异,所形成的组织称。

8、规则共晶实际凝固中也可出现胞状共晶或树枝状共晶形态。这是由于组员在界面前沿形成尺度达数百个层片厚度数量级的富集层,产生成分过冷而引起的。在界面突出的胞状生长中,共晶两相仍于界面,故两相的层片将会发生而形成扇形的“结构”。

9、规则共晶为层片状还是棒状,主要取决于两相的差别,当其中一相的体积分数小于时,则该相倾向于以棒状方式生长。

二、判断题(T或F)

1、共晶成分合金的实际凝固组织中不可能出现先共晶初生相,即不可能得到亚共晶或过共晶组织。

2、合金的实际凝固组织应按照相图进行分析,所以过共晶成分合金不可能为亚共晶组织。

3、较高纯度的二元规则共晶合金结晶时,由于A、B两组元的横向扩散,共生界面前沿难以形成成分过冷,一般以平坦的共生界面向前推进。

4、层片状规则共晶中两相总是以平行的方式交替平直排列。

5、灰铸铁γ-Fe与G(石墨)共晶反应过程,领先相石墨呈片状生长且不断发生分枝及弯曲,而奥氏体则以非封闭晕圈形式包围着石墨片一起长大,这种不规则的共晶生长不属于共生生长范畴。

三、解答题

4-6石墨的晶体结构与生长方向

1、根据图4-5共晶共生区的位置,有人认为:箭头所示成分的合金,在整个凝固过程中不会进入到共生区,即合金最终凝固组织中不会有共晶组织存在。

请指出上述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2、 石墨晶体结构及其晶面与晶向表达见图4-6。随条件的不同,铸铁L →γ-Fe+G (石墨)共晶反应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1) G 突破γ-Fe 非封闭晕圈,与熔体相接触以棱柱面法线方向[1010] 生长呈片状;(2) G 在γ-Fe 封闭晕圈内以基面法线方向[0001] 生长呈球状。某车间有两种铁水,凝固中G 与铁液界面张力关系分别为:

A 、σGL (0001)<σGL (1010)

B 、σGL (0001)>σGL (1010)

试问:哪种铁水(A 还是B )对应产生第(1)种共晶反应?第(1)种共晶反应γ-Fe 与G 的生长是否属于共晶共生模式? A 、B 铁水最终分别得到的是球墨铸铁还是灰铸铁?

本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对于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 0<1,K 0越小,最终凝固组织的成分偏析越严重。

B. “固相无扩散,液相仅有有限扩散”溶质再分配进入稳定阶段的C *

L 为C 0 /K 0。

C. “固相无扩散,液相仅有有限扩散”及“液相部分混合(有对流)”的两种溶质再分配情况下,进入稳定阶

段的固相成分均为C 0。

D. 成分为C 0的合金,按照平衡相图,当温度由液态降低至T L 而开始析出单相固溶体α相时,其液相的成分为C 0,

其固相成分为C 0 K 0。

2、成分为C 0的长条形铸件自左向右定向凝固,对于教材上所描述的四种溶质再分配条件,凝固过程中液固界面的固相成分C *

S 始终在不断升高的情况有:

A “平衡凝固”及“固相无扩散,液相液相充分混合均匀”条件下的两种凝固情况;

B .“固相无扩散,液相仅有有限扩散”以外的其他三种;

C .除“平衡凝固”以外的其他三种;

D .四种溶质再分配条件。

3、右图中1、2、3、4为自左向右定向凝固

终了的固相溶质分布曲线,属于“液相中部 分混合”的情况为: A. 曲线1

图4-5共晶共生区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4、下面因素的改变均增加成分过冷程度的是:

A. 增大R、C0,降低G L、m L;

B. 增大R、D L,降低G L;

C. 降低G L、K0(K0<1)及C0;

D. 增大R、C0、K0(K0>1);

E. B和D

5、在共晶合金的凝固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非共晶成分的合金也可以得到100%的共晶组织。

B.共晶成分的合金,一定可以得到100%的共晶组织。

C.共晶成分的合金,也可能得不到100%的共晶组织。

D.A和C 。

6、下面论述是错误的为:

A. 金属-金属相共晶及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共晶,为“规则共晶”。金属-非金属共晶及非金属-非金属共晶,所得到的均属于“不规则共晶”;

B. 第三组元(K0<1)存在时,若对层片状共晶两相前沿均形成较大成分过冷时,形成胞状共晶,成分过冷进一步增大可形成树枝状共晶组织;

C. 金属-非金属共晶,由于小晶面相长大具有强烈的方向性易发生弯曲和分枝,所得到的属于“不规则共晶”,因而不可能发生两相协同共生生长;

D. 在α相、β相两固相间界面张力各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当某一相的体积分数远大于另一相时,则该相以棒状方式生长;

E. C和D。

二、简答题:

1、“内生生长”和“外生生长”;

2、“离异生长”及“离异共晶”;

3、简述层片状规则共晶生长过程中片层距调整而变小的机理;

4、简述共晶共生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三、解答题:

1、设合金在“固相无扩散,液相为有限扩散”的条件下从左到右进行凝固,请画出以下两图中的溶质分布情况:

(1)“稳态”凝固阶段,固、液两相的溶质分布;

(2)凝固结束后整个固相中的溶质分布。

2、如图右

示,有一成分

为C 0=20%的合金, 合金的m L 及K 0均为常数,D L =6000μm 2/s 。界面前沿液体的实际温度梯度G L =160K/mm 。设单向凝固中液体中完全没有对流,固态无扩散。试求出处于出现成分过冷的

临界凝固速度R 为多少?若此凝固速度R 不变,随凝固进行而温度梯度G L 逐渐降低,则固溶体生长方式会出现什么变化?

α

第六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四部分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投资方案的年营业收入为100000元,年总营业成本为60000元,其中年折旧额10000元,所得税率为33%,该方案的每年营业现金流量为( B )。 A.26800元B.36800元C.16800元D.43200元2.当两个投资方案为独立选择时,应优先选择( D )。 A.净现值大的方案B.项目周期短的方案 C.投资额小的方案D.现值指数大的方案 3.计量投资方案的增量现金流量时,一般不需要考虑方案( D )。 A.可能的未来成本B.之间的差额成本 C.有关的重置成本D.动用现有资产的账面成本 4.在计算现金流量时,若某年取得的净残值收入大于预计的净残值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C )。 A.只将两者差额作为现金流量B.仍按预计的净残值作为现金流量C.按实际净残值减去两者差额部分所补交的所得税的差额作为现金流量D.按实际净残值加上两者差额部分所补交的所得税的差额作为现金流量5.已知某设备原值160000元,累计折IH 127000,如现在变现,则变现价值为30000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那么,继续使用该设备引起的现金流出量为( B)元。 A.30000 B.31200 C.28800 D.33000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需用A种零件。如果自制,该企业有厂房设备;但若外购,厂房设备可出租,并每年可获租金收入8000元。企业在自制与外购之间选择时,应( C)。 A.以8000元作为外购的年机会成本予以考虑 B.以8000元作为外购的年未来成本予以考虑 C.以8000元作为自制的年机会成本予以考虑 D.以8000元作为自制的年沉没成本不予以考虑 7.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与( C )的乘积。 A.年金终值系数B.年金现值系数 C.投资回收系数D.偿债基金系数 8.已知某设备原值60000元,税法规定残值率为10%,最终报废残值5000元,该公司所得税率为40%,则该设备最终报废由于残值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为( A )元。 A.5400 B.6000 C.5000 D.4600 9.某公司于1999年拟投资一项目,经专家论证总投资需500万元,并已支付专家咨询费50000元,后因经费紧张此项目停了下来,2001年拟重新上马。则已发生的咨询费从性质上来讲属于( C )。 A.相关成本B.重置成本C.沉入成本D.特定成本10.某公司拟新建一车间用以生产受市场欢迎的甲产品,据预测甲产品投产后每年可创造100万元的收入;但公司原生产的A产品会因此受到影响,使其年收入由原来的200万元降低到180万元。则与新建车间相关的现金流量为( B )。 A.100 B.80 C.20 D.120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1.媒体包含媒质和媒介两个方面的含义。媒质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媒介是指表示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即信息的表现形式。 媒体可分为五种类型: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2.多媒体是上述各种感觉媒体的综合体,即将多媒体定义为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表达方式。 主要特征是: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多样性是相对于传统计算机而言的,指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即计算机中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特征使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空间范围更加广阔,使人机交互界面更加人性化。集成性包括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处理媒体信息的设备或工具的集成,它是多媒体信息和多媒体设备的高速统一,是一次系统级的飞跃。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这一特性将更加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没有交互性的多媒体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了交互性,使用者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 3.音、视频信号往往都是模拟信号,必须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数字音频是对模拟声音信号每秒上千次的采样,然后把每个样值按一定的比特数量化,最后得到标准的数字音频的码流。对CD音质的信号来讲,每秒要44100次的采样,每个样值是16比特的量化,而立体声CD 音质信号,它每秒的码流是44.1K×16×2≈ 1.4Mbit/S。这样高的码流和容量,对于数字音频的存储、处理和传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视频图像经过变换成为数字图像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数字化后的视频信号的数据量十分巨大,需要大量的磁盘空间。对于PAL制电视来说,我国PAL/D.K制电视的视频带宽fc=6.0MHz,根据奈奎斯特定理,取样频率fs≥2fc。CCIR601建议书规定:亮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13.5MHz,色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6.75MHz,每个取样8bit,每有效行的取样数,亮度信号为720个,每个色差信号为360个。亮度信号和每个色差信号都采用线性PCM,那么传输PAL制彩色电视所需要的传输速率为:13.5×8+2×6.75×8=216Mb/s,要以25帧/秒的速率来播放数字视频信号,数据传输速率要达到216Mbit/s,即216Mbps左右,而现在各种传输技术的速度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现在最快的传输介质光纤,也只有100Mbps。以正常的速度传输、播放不压缩的数字视频信号是不可能的。 4.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和动画。 特点:(1)文本指各种字体、尺寸、格式及色彩的文本。文本数据可以使用文本编辑软件制作,应用于多媒体系统中可以使显示的信息更易于理解,是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基础。常见的文件格式有:TXT,DOC,WRI等。 (2)图形和图象 图形是指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的黑白或彩色几何图形,也称为矢量图。图形文件只记录生成图形的算法和图形上的某些特征点(如几何图形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颜色等),因此,图形文件的格式就是一组描述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特征的指令集合,绘图程序通过读取这些指令,将其转换为屏幕上可显示的形状和颜色,从而生成图形。图形常用在网络和工程计算中。图象是由称为像素的点构成的矩阵,也称为位图。图象可以用图象处理软件制作,也可以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获得。常见的文件格式有:BMP,JPG、PCX等。(3)视频是指一组静态图象的连续播放,这里的连续既指时间上的连续,也指图象内容上的连续。计算机视频是数字化的,通常来自于录象带、摄象机等模拟视频信号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成为数字视频文件。常见的文件格式有:A VI、MOV,MPG等。 (4)动画是活动的画面,是借助计算机生成的一系列连续运动的画面。用计算机实现的动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模拟调制 4.1 学习指导 4.1.1 要点 模拟调制的要点主要包括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的工作原理。 1. 幅度调制 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幅度,使之随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的过程。在时域上,已调信号的振幅随基带信号的规律成正比变化;在频谱结构上,它的频谱是基带信号频谱在频域的简单平移。由于这种平移是线性的,因此,振幅调制通常又被称为线性调制。但是,这里的“线性”并不是已调信号与调制信号之间符合线性变换关系。事实上,任何调制过程都是一种非线性的变换过程。 幅度调制包括标准调幅(简称调幅)、双边带调幅、单边带调幅和残留边带调幅。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直流分量为0,则将其与一个直流量A 0相叠加后,再与载波信号相乘,就得到了调幅信号,其时域表达式为 []()()()AM 0c 0c c ()()cos cos ()cos (4 - 1)s t A m t t A t m t t ωωω=+=+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频谱为M (ω),则调幅信号的频谱为 [][]AM 0c c c c 1 ()π()()()() (4 - 2)2 S A M M ωδωωδωωωωωω=++-+ ++- 调幅信号的频谱包括载波份量和上下两个边带。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原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下边带是上边带的镜像。由波形可以看出,当满足条件 |m (t )| ≤ A 0 (4-3) 时,其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相同,因此可以用包络检波法很容易恢复出原始调制信号。否则,出现“过调幅”现象。这时用包络检波将发生失真,可以采用其他的解调方法,如同步检波。 调幅信号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调幅度m ,其定义为 [][][][]00max min 00max min ()() (4 - 4)()()A m t A m t m A m t A m t +-+=+++ AM 信号带宽B AM 是基带信号最高频率分量f H 的两倍。 AM 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方法实现解调。当调幅度不大于1时,也可以采用非相干解调方法,即包络检波,实现解调。 双边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DSB c ()()cos (4 - 5)s t m t t ω= 其中,调制信号m (t )中没有直流分量。 如果调制信号m (t )的频谱为M (ω),双边带信号的频谱为 []DSB c c 1 ()()() (4 - 6)2 S M M ωωωωω= ++-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4-8 一个半径为r =1m ,转速为1500r/min 的飞轮,受到制动,均匀减速,经时间t =50s 后静止,求:(1)飞轮的角加速度和飞轮的角速度随时间的关系;(2)飞轮到静止这段时间内转过的转数;(3)t =25s 时飞轮边缘上一点的线速率和加速度的大小。 解 (1)由于均匀减速,所以角加速度不变为 2015000.5/6050r r s s s β-= =-? 由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得 25/0 t r s d dt ω ωβ=? ? 得 250.5(/)t r s ω=- (2) d d d d dt dt d d ωωθωω βθθ = == 25/r s d d θβθωω=? ? 解得 625r θ= 所以转数为625 (3)由于250.5(/)t r s ω=- 所以t=25s 时 12.5/25(/)r s rad s ωπ== 所以线速率为 25(/)v r m s ωπ== 角加速度大小不变 4-9 某电机的转速随时间的关系为ω=ω0(1-e -t/τ ),式中,ω0=s ,τ=,求:(1) t =时的转速;(2)角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启动6s 后转过的圈数。 解 (1)t=60s 代入得 39(1)(/)8.6/e rad s rad s ω-=-= (2)由d dt ω β= 得 2 4.5t e β- = (3)由6 d dt θθω=?? 33618e θ-=+ [/2][5.87]5n θπ===

4-10 一个圆盘绕穿过质心的轴转动,其角坐标随时间的关系为θ(t )=γt+βt 3 ,其初始转速为零,求其转速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解 由d dt θ ω= 得 23t ωγβ=+ 由于初始时刻转速为零,γ=0 23t ωβ= 4-11 求半径为R ,高为h ,质量为m 的圆柱体绕其对称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 解 建立柱坐标,取圆柱体上的一个体元,其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2 222 m m dJ dV d d dz R h R h ρρρρθππ== 积分求得 23220001 2 R h m J d d dz mR R h πρρθπ= =??? 4-12一个半径为R ,密度为ρ的薄板圆盘上开了一个半径为R/2的圆孔,圆孔与盘边缘相切。求该圆盘对通过圆盘中心而与圆盘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 解:把圆孔补上,取圆盘上一面元dS ,到转轴的距离为r ,则其转动惯量为 22dJ r dS r rdrd ρρθ== 积分得绕轴转动惯量为 23410 1 2 R J r drd R π ρθπρ==? ? 圆孔部分的绕轴转动惯量可由平行轴定理得 4 422213()()()222232 R R R R J πρπρρπ=+= 总的转动惯量为 4 121332 R J J J πρ=-= 4-13电风扇在开启电源后,经过t 1时间达到额定转速ω,当关闭电源后,经过t 2时间后停止转动,已知风扇转子的转动惯量为J ,并假定摩擦力矩和电动机的电磁力矩均为常量,求电动机的电磁力矩。 解:由转动定理得

第六章课后作业

第六章系统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系统开发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系统开发是一项创造性活动,需要相关各方面人员协同努力方可完成 B.系统开发一般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 C.系统开发的结果是无形的 D.系统开发的结果只要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就算是合格品 2.系统开发成功与否取决于该系统是否( ) A.操作便利B.采用先进技术C.节约资金D.符合用户需要 3.系统开发的环境适应性原则应包括系统的易扩展和() A.易移植B.易重构C.易维护D.易重组 4.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 A.仅参与系统实施阶段B.仅参与系统分析阶段 C.仅参与系统设计阶段D.可参与全过程各阶段 5.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建立规范的书面和电子文档 A.可规范系统开发活动B.在系统规划阶段完成 C.会提高设计人员水平D.在系统设计阶段完成 6.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评价该企业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可行性,完成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人员是 A.企业管理人员B.系统分析师C.程序设计员D.部门负责人 7.在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过程中,对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的工作属于() A.系统规划B.系统设计C.系统分析D.系统实施 8.在需求分析阶段,用于描述业务活动、业务分布和信息处理的图形化工具是()A.组织结构图B.信息关联图C.业务流程图D.数据流程图 9.绘制企业的业务流程图时,要尽量具体地描述 A.行业通用业务流程B.企业组织结构 C.企业独特业务流程D.企业系统结构 10.下列关于数据调查基本步骤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析和确定数据来源B.全面收集各种载体上的有用数据 C.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净化D.对所有数据进行保存和整理 11.最有利于收集灵活性信息的数据调查方式是 A.查阅年报B.盘点C.收集账册D.访谈 12.在数据流程图中,数据存储符号的内容是() A.数据存储介质的描述B.数据存储技术的描述 C.对存储数据运算的描述D.逻辑上要存储的数据 13.在信息系统逻辑模型设计时,将描述信息系统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的数据流程图称为 A.背景图B.顶层数据流程图 C.第一层数据流程图D.第二层数据流程图 14.在数据流程图中,表示数据处理的图是()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3在25℃,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介于 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 (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4.460℃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4.580℃时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 4.720℃下HCl溶于苯中达平衡,气相中HCl的分压为101.325 kPa时,溶液中HCl的摩尔分数为0.0425。已知20℃时苯的饱和蒸气压为10.0 kPa,若20℃时HCl和苯蒸气总压为101.325 kPa,求100 g苯中溶解多少克HCl。 解:设HCl在苯中的溶解符合亨利定律 m = 1.867g

4.11A,B两液体能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在温度t时纯A的饱和蒸气压 ,纯B的饱和蒸气压。 (1)在温度t下,于气缸中将组成为的A, B混合气体恒温缓慢压缩,求凝结出第一滴微小液滴时系统的总压及该液滴的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为多少? (2)若将A, B两液体混合,并使此混合物在100 kPa,温度t下开始沸腾,求该液态混合物的组成及沸腾时饱和蒸气的组成(摩尔分数)。 解:由于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每个组分均符合拉乌尔定律; (2)混合物在100 kPa,温度t下开始沸腾,要求 4.13液体B与液体C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在常压及25℃下,向总量n = 10 mol,组成x C = 0.4的B, C液态混合物中加入14 mol的纯液体C,形成新的混合物。求过程的△G, △S。解:n C =( 14+10×0.4) mol = 18 mol n B= ( 10×0.6) mol = 6 mol n总= 24 mol 4.15在25℃向1 kg溶剂A(H2O)和0.4 mol溶质B形成的稀溶液中又加入1 kg 的纯溶剂,若溶液可视为理想稀溶液,求过程的△G。 4.16(1)25℃时将0.568 g碘溶于50 cm3 CCl4中,所形成的溶液与500 cm3 水一起摇动,平衡后测得水层中含有0.233 mmol的碘。计算点在两溶剂中的分配系数K,。设碘在两种溶剂中均以分子形式存在。(2)若25℃在水中的浓度是1.33 mmo l·dm-3,求碘在中的浓度。 解:(1)的分子量为,因此

华中科技大学CMOS拉扎维第三章课后作业中文答案

3.1 分析:对于PMOS 和NMOS 管二极管连接形式的CS 放大电路,最大的区别在于PMOS 做负载无体效应,所以这里应该考虑g mb 的影响。同时,由于L=0.5,沟道长度比较短,所以,沟长调制效应也应该考虑进去。 2 44 1401034.110 99.31085.8350μμ2 V A t C OX sio n OX n ---?=????=?=εε 同理 25 p 10835.3μV A C OX -?= ∵ 5.0501 =???? ??L W 5.010 2 =???? ??L W A I I D D m 5.021== ∴ K I r D N o o 201 r 21== =λ ()()22 222 n 2121DS N TH GS ox D V V V L W C I λμ+-???? ??= V O = 1.46V V A I L W C D OX m /106.32g 31-?== μ V A m /1063.1g 32-?= V A V g SB F m m /1038.222g 42 2b -?=+= φγ 输出电阻: Ω=++= -508//g 1 R 11 2 22o o mb m OUT r r g ∴增益 85.1g A 1-=-=OUT m V R M2换为PMOS 管,则可忽略M2的体效应,同理可得 Ω=+= -974//g 1R 11 2 2o o m OUT r r ∴增益 85.0g A 1-=-=OUT m V R 3.2 (a )∵ 5.0501 =???? ??L W 250 2 =???? ??L W A I I D D m 5.021== ∴ K I D N o 201 r 1== λ K I D P o 101 r 2== λ 又 2401034.1μμ2 V A t C OX sio n OX n -?=? =ε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高等数学一第6章课后习题详解

高等数学一第6章课后习题详解 课后习题全解 习题6-2 ★ 1.求由曲线 x y =与直线 x y =所围图形的面积。 知识点:平面图形的面积 思路:由于所围图形无论表达为X-型还是Y-型,解法都较简单,所以选其一做即可 解: 见图6-2-1 ∵所围区域D 表达为X-型:?? ?<<<

∵所围区域D 表达为X-型:?????<<< <1 sin 2 0y x x π, (或D 表达为Y-型:???<<<

∴所围区域D 表达为Y-型:?? ?-<<<<-2 2 422y x y y , ∴23 16 )32 4()4(2 2 32 222= -=--=- - ? y y dy y y S D (由于图形关于X 轴对称,所以也可以解为: 2316 )324(2)4(22 32 22=-=--=? y y dy y y S D ) ★★4.求由曲线 2x y =、24x y =、及直线1=y 所围图形的面积 知识点:平面图形面积 思路:所围图形关于Y 轴对称,而且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表达为Y-型时,解法较简单 解:见图6-2-4 ∵第一象限所围区域1D 表达为Y-型:? ??<<<

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网络基础知识与Internet应用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1.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或LAN、MAN、WAN 2. C、A、C 3. 127.0.0.1(本机)、255.255.255.255(限制广播)、0.0.0.0(广播) 4. Electronic Commerce, EC 5.B2B、B2C 6. Instrumented:物联化 Interconnected:互联化 Intelligent:智能化 7.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8.接入(网络层)、应用(业务层) 9.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10.不可否任性

三、简答题 1. 计算机网络发展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第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第三,开放标准网络阶段;第四,因特网与高速计算机网络阶段。各阶段的特点:第一,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第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联的系统,组成了“计算机-计算机”的通信时代,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第三,开放标准网络阶段:由于第二阶段出现的计算机网络都各自独立,不相互兼容。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第四,因特网与高速计算机网络阶段: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TCP/IP网络使用32位长度的地址以标识一台计算机和同它相连的网络,它的格式为:IP 地址=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标准IP地址是通过它的格式分类的,它有四种格式:A类、B类、C类、D类。 3. 电子商务所涵盖的业务范围包括:信息传递与交流;售前及售后服务;网上交易;网上支付或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 4. 包括banner(网幅广告)、button广告、文字链接广告、弹出式广告(pop up window)及其它形式(如移动logo、网上分类广告等)。其中banner广告是主流形式,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 5. 国际电信联盟( ITU)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第三章_课后作业

第三章习题 一、问答题 1. 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1)高级调度又称为作业调度。它是批处理系统中使用的一种调度。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某种算法从外存的后备队列上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其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再将所创建的进程控制块插入就绪队列中。 (2)低级调度又称进程调度。它是距离硬件最近的一级调度。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某种算法从就绪队列上选择一个(或多个)进程,使其获得CPU。 (3)引入中级调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其功能是,让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不再占用宝贵的内存资源,而是调其到外存上等候。此时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当这些进程重新具备运行条件且内存空闲时,由中级调度选择一部分挂起状态的进程调入内存并将其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2.在作业调度中应如何确定接纳多少个作业和接纳哪些作业? 作业调度每次要接纳多少个作业进入内存,取决于多道程序度,即允许多少个作业同时在内存中运行。多道程序度的确定应根据系统的规模和运行速度等情况做适当的折中。而应接纳哪些作业从外存入内存,这取决于所采用的作业调度算法。不同的算法满足用户对OS 不同的需求。 3.试比较FCFS和SJF两种进程调度算法。 相同点:两种调度算法都可用于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 不同点:FCFS调度算法每次都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作业,

将它们调入内存、分配资源、创建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该算法有利于长作业进程,不利于短作业进程。 SJF算法每次调度都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调入内存中运行。该算法有利于短作业进程,不利于长作业进程。 4.在时间片轮转法中,应如何确定时间片的大小? 时间片应略大于一次典型的交互需要时间。一般考虑三个因素:系统对相应时间的要求、就绪队列中进程的数目和系统处理能力。 5.何谓死锁? 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产生死锁的原因是竞争资源和进程间推进顺序非法。 其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环路等待条件。 6.解决死锁的方法有哪些? 解决死锁的四种方法即预防、避免、检测和解除死锁中,预防死锁最容易实现;避免死锁使资源的利用率最高。 7. 实时系统中采用的调度算法可以有如下几种: 1)非抢占优先权调度算法。 2)立即抢占的优先权调度算法。

国际金融第四章课后作业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X。补贴政策、关税政策和汇率政策都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 2. X。外部均衡是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外部平衡,具体而言,反映为内部均衡实现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平衡,它不能脱离内部均衡的条件。 3. X。丁伯根原则的含义是,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别应用于影响力相对较大的目标,以求得内外平衡是蒙代尔提出的政策指派原则的要求。 4. X .“蒙代尔分配法则”认为,财政政策解决内部均衡问题更为有效,货币政策解决外部平衡问题更为有效。 6. X。应使用紧缩的财政政策来压缩国内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改善国际收支。 7.√。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B 2. D 3. BC 4. BD 5. A 6. BD 7. CDE(说明:一般而言,汇率变动会通过影响自发性贸易余额而引起BP曲线移动,但是,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完全由资本流动决定,贸易收支的变动能够被资本流动无限抵销,此时的BP曲线反映为一条水平线,仅仅与国际利率水平有关) 8. ABD 9. CD 三、简答题 1.按照斯旺模型,当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经济过热时,应当采取怎样的政策搭配? 答:斯旺模型用支出转换与支出增减政策搭配来解决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政府的支出增减型政策(譬如财政政策)可以直接改变国内支出总水平,主要用来解决内部均衡问题。政府的支出转换型政策(譬如实际汇率水平的调节)可以改变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相对需求,主要用来解决外部平衡问题。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经济过热时,应当一方面缩减国内支出,一方面促进本币升值,从而使进口增加,并使国内支出中由国内供给满足的部分进一步减少,从而降低国际收支顺差和国内收人水平。 2.在斯旺的内外均衡分析框架中,当内外均衡时,国内的产出水平、就业水平是唯一的吗? 答:在斯旺模型中,内部均衡意味着本国生产的产品被全部销售掉,并且国内支出得到满足。当国内产出一定时,如果国内支出扩大,为了满足国内支出,就需要本币升值以减少出口或增加进口。外部平衡意味着净出口为零。当国内产出一定时,如果国内支出扩大,进口商品增加或出口商品减少,此时就需要本币贬值以同时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可见,斯旺模型中推导的国内支出与实际汇率的关系,是在国内产出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成立的。反过来说,如果国内产出水平可变,那么,无论是内部均衡还是外部平衡,在国内支出扩大时,只需要国内产出水平上升即可,不会发生进出口的变动,也不会影响实际汇率。所以,当斯旺模型的内外均衡同时成立时,国内的产出水平是唯一的,对应的是充分就业时的就业水平。 (说明:斯旺模型中的国内支出和净出口的关系,用文字描述可能较为难以理解,不妨用一些具体的数字来解释。 假设本国产出水平为100单位,原来处于内外均衡状态,具体而言,国内生产100单位的产品,其中出口20单位,国内支出100单位,其中80单位由国内生产的产品满足,20

第六章 课后作业

第六章贸易保护的理论 1.研究显示,发达国家中消费者为每一个被保护的工作付出的代价都不小,为什么政府仍要保护这些行业? 2.为什么要用限制进口的政策来改善国家收支状况?现实中效果如何(用图说明)? 3.发达国家常以“保护公平竞争”、“保护就业”、“保护社会公平”为理由对贸易进行干预,结合本杰明·弗兰克林在1779年的一句名言:“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被贸易所摧毁的”。评析这些贸易政策。 4.你认为什么产品可以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而征收关税? 5.如果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的收益矩阵为下表,则各国政府还有动力对本国厂商进行补贴吗? 空中客车公司 不生产生产x 生产y 波音公司不生产(0万, 0万)(0万,100万)(0万,100万)生产x (100万,0万)(-5万,-5万)(50万,50万) 生产y (100万,0万)(50万,50万)(-5万,-5万) 6.假设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向中国出口一种先进的汽车零部件,通用电气的出口成本为:2000 1000 05 .02+ + =Q Q TC,中国国内尚不能生产这种零部件,但对它有所需求,需求函数为Q P2.0 2000- =,现在中国政府为了想分享通用电气的垄断利润,向这种零部件征收每单位50美元的关税,试求这时政府的从通用电气分享到的垄断利润以及消费者损失。如果让你来制定关税,你会定在50美元的水平上吗,为什么? 7.既然自由贸易有贸易保护所不具有的诸多好处,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你估计到什么时候“自由贸易时代”会到来? 8.两国贸易模型中,下表是假设的不同政策下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A国 不保护保护 B 国不保护(200,200)(-300,500)保护(500,-300)(0,0) (1)如果A、B两国各自独立制定政策,它们会选择什么政策?(2)说明A、B两国经过谈判,互相协作时,各国的福利都会提高。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网络层 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 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 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 不同的寻址方案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不同的超时控制 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 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 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 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 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会计(2016) 第3章 存货 课后作业

会计(2016) 第三章存货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应列示在企业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的是()。 A.领用的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 B.制造完成的在产品 C.尚未提货的已销售产品 D.已发出但尚未销售的委托代销商品 2. A公司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本期购入一批商品,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总额为5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8.5万元。所购商品到达后,企业验收发现商品短缺25%,其中合理损失5%,另20%短缺尚待查明原因。A公司购进该商品的实际成本为()万元。 A.40 B.46.8 C.43.88 D.55.58 3.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2月初结存Y材料2000吨,成本为4100万元。甲公司2月份发生的有关Y材料的经济业务如下:2月8日,生产领用Y 材料600吨,2月15日,从丙公司购入Y材料3800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10830万元,Y材料已验收入库,2月20日,生产领用Y 材料4200吨,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材料成本,2月末甲公司库存Y材料的成本为()万元。 A.2634.62 B.1404.62 C.12295.38 D.1506.45 4. 2015年12月26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16年6月20日,甲公司应按每台100万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向乙公司提供B产品12台。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还没有生产该批B产品,但持有的库存C材料专门用于生产B产品,可生产B产品12台。C材料账面成本为900万元,市场销售价格总额为1020万元,将C材料加工成B产品尚需发生加工成本240万元,不考虑与销售相关税费。2015年12月31日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万元。 A.780 B.900 C.960 D.1020 5. A公司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公

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 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协议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是避免二进制比特流中出现与帧定界符号相同的模式,使节点错误识别帧;差错检测是为了避免接收到错误信息和防止信道中出现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4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输网中的结点及接收方将无法区分分组(帧),也将不能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也不能实现差错控制。 5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1,PPP是面向字节的点对点通信协议,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其主要特点:(1)协议简单,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也不需要流量控制;具有检错能力,但无纠错功能;只支持点到点的链路通信和和全双工链路(2)PPP规定特殊的字符为帧界定符,且在同步传输链路时,采用比特填充法,当用在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 (3)PPP可同时支持链路所连接的LAN或ROUTER上运行的多种网络层协议;(4)可在多种点到点的链路上运行(串行,并行,高速,低速,电的,光的,交换的或非交换的),并可自动检测链路的工作状态,同时对不同的链路设置最大传输单元MTU(帧的有效载荷)的标准默认值;(5)提供了网络地址协议和数据压缩功能. 2,在TCP/IP协议簇中,可靠的传输由TCP协议负责,而PPP只进行检错,它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不需要帧的编号。 3,PPP适用于质量不太差的点对点全双工通信链路,且上层协议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如用户通过ISP连接Internet. 4,(1)PPP只提供了检错功能,当发现帧出现错误时,只是将其丢弃;(2)PPP帧没有使用序号,接收端不能通过序号确认帧的顺序和是否完全到达。 6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 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添加的检验序列(冗余码)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数P=10011)

第六章 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一、判断题 1.固定位置布置适合标准产品的生产。 2.汽车生产流水线是按工艺布置的例子。 3.按工艺(过程)布置的生产系统具有柔性。 4.外科手术病人应该采取固定位置布置。 5.成组布置设备利用率高 6.空闲时间为零,说明已达到完美的线平衡。 7. 企业的协作化水平越高,则企业的主要生产单元就越多 8. 单件小批生产应采用工艺专业化布置 9.设施布置事实上就是对生产运作过程的空间组织 10.对象专业化生产柔性较高 11.流水线适用于品种单一,产量足够大的企业 12.装配线平衡就是将若干相邻的小工序合并成一个大工序,并使这些大工序的作业时间接近或等于装配线节拍 二、填空题 1、连续型企业的生产一般都应按_____对象专业化_________组织生产流程 2、所有的设施、设备都在同一车间理,物料流程应按____水平方式_______考虑 3、________生产单位专业化__________决定着物料流向、物流线路和运输量 4、作业相关法是根据各个部门之间_______活动关系密切程度_______________布置其相互位置的 5、______成组制造单元___________ 兼有对象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布置的优点 6、生产流程的三种基本类型:_____按产品_______的生产流程、___按加工线路_________的生产流程、___按项目____________的生产流程 7、生产系统快速增加或减少生产产品产量的能力称为____产量柔性______ 8、办公室布置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迅速方便_______、______人员的劳动生产率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工艺专业化的缺点是( A D ) A 产品设计变化将引起设施的重大调整 B 机器负荷不满,造成相对投资较大 C 维修和保养费用高 D 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 2、对象专业化的优点是( A ) A 物料搬运工作量少 B 设备利用率高 C 对工人技能要求高 D 产品适应能力强 3、某流水线计划日产量180件,三班制生产,节拍为6分/件,则没办规定停歇时间为( D ) A 30分钟 B 60分钟 C 90分钟 D 120分钟

龙书 第四章课后作业答案

P1774.14 为练习4.3的文法构造一个预测语法分析器 bexpr→bexpr or bterm|bterm bterm→bterm and bfactor | bfactor bfactor→not bfactor|(bexpr)|true |false 解1 非递归方法 1)消除左递归 ①bexpr→bterm A ②A→or bterm A ③A→ε ④bterm→bfactor B ⑤B→and bfactor B ⑥B→ε ⑦bfactor→not bfactor ⑧bfactor→(bexpr) ⑨bfactor→true ⑩bfactor→false 2)求first集与follow集 针对以同一非总结符开头的产生式右部求first集如果该非终结符能产生ε则需要求其follow集 ①bexpr→bterm A first(bterm A)= {not,(,true,false} ②A→or bterm A first(or bterm A)={or} ③A→εfollow(A)=follow(bexpr)= {$, )} ④bterm→bfactor B first(bfactor B)={not,(,true,false} ⑤B→and bfactor B first(and bfactor B)={and} ⑥B→εfollow(B)=follow(bterm)=first(A) 因为first(A)= {or , ε} 包含ε 所以follow(B)=follow(bterm) =first(A)∪follow(A)-{ε}={or, $, )} ⑦bfactor→not bfactor first(not bfactor)={not} ⑧bfactor→(bexpr)first((bexpr))={(} ⑨bfactor→true first(true)={true} ⑩bfactor→false first(false)={false} 表中空白处填error,表示调用错误处理程序 4)根据步骤3)编写预测分析程序 下面给出通用的预测分析算法,具体程序留给同学们根据算法自己完善。 repea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