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第2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第2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第2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第2课时

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

五、板书设计

(完整)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和脱式计算

竖式计算 43×12=34×26=60×45=70×42=19×77= 44×21=76×48=90×34=37×25=75×52= 23×23=45×66=22×36=36×47=39×23= 105×5=72×42=18×45=18×90=60×54= 43×22=85×25=89×44=32×65=23×19= 34×11=46×65=35×15=50×27=95×12= 11×65=13×70=27×23=14×25=508÷8= 43×12=34×26=60×45=70×42=19×77= 44×21=76×48=90×34=37×25=75×52= 23×23=45×66=22×36=36×47=39×23= 105×5=72×42=18×45=18×90=60×54= 43×22=85×25=89×44=32×65=23×19= 34×11=46×65=35×15=50×27=95×12= 11×65=13×70=27×23=14×25=508÷8=

脱式计算 45+4×45 103—8×12 45×5÷9 43×4+90 95×12+243 78×80—1000 67×14—205 58×13—187 35—168÷7 940÷2—256 543—360÷5 201-69+31 (73—54)×32 24×(81—68)18×(537—488)303—(73—49)249÷3×7 165÷(92—89)72×(63+21)615÷(15÷3)321—816÷8 54×(71-33)30×9+1 45+60÷5 153-(53+38)80÷2+2 326-25×8 173-(15+83)258-(58+29)200-80÷4 258-58-29 (200-80)÷4 420+80÷5 46×28+750 480÷(75-67)(78+18)÷6 (830-242)÷7 68+35×14 (75-28)×90 88÷8×44 脱式计算 45+4×45 103—8×12 45×5÷9 43×4+90 95×12+243 78×80—1000 67×14—205 58×13—187 35—168÷7 940÷2—256 543—360÷5 201-69+31 (73—54)×32 24×(81—68)18×(537—488)303—(73—49)249÷3×7 165÷(92—89)72×(63+21)615÷(15÷3)321—816÷8 54×(71-33)30×9+1 45+60÷5 153-(53+38)80÷2+2 326-25×8 173-(15+83)258-(58+29)200-80÷4 258-58-29 (200-80)÷4 420+80÷5 46×28+750 480÷(75-67)(78+18)÷6 (830-242)÷7 68+35×14 (75-28)×90 88÷8×44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12分)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2.1张50元人民币的面积约100( ). 足球场占地面积约7200( ) 教室门的面积大约2( ) 黑板的面积为418( ) 3.18平方米=( )平方分米 2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00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 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1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2.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周长不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不相等。 4.用10分米长的铁丝围成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 ) 5.用3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边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瓷砖的面积是( )。 A.32分米 B.64分米 C.32平方分米 D.64平方分米 2.一块边长为200米的正方形稻田,面积有( )平方米 A.400 B.4 C.40 D.40000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3倍,它的周长扩大为原来的( )。

A.3倍 B.9倍 C.12倍 D.18倍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厘米,长是宽的6倍,它的面积是( ) A.30平方厘米 B.22平方厘米 C.150平方厘米 D.240平方厘米 四、按要求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15分) 1.计算下面阴影部分的面积。 2.比较右边甲、乙两块面积的大小,再比较周长的长短。

五、填表。(12分) 六、实践操作。(12分) 用4个边长都是5分米的正方形。 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以上拼成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27分) 1.一块印花玻璃长20分米,宽15分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这种印花玻璃每平方米30元,买一块这种玻璃需要多少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500题(可直接打印)

35×12= 359÷3= 567+284= 602-394= 32×35= 46×22= 606-208= 603÷7= 198+303= 204÷2= 426÷4= 23×37= 46×58= 326×5= 21×15 482÷8= 370÷7= 784-685= 76×15=13×22 486÷2= 607÷5= 915÷3= 900-807= 25×12

560÷4= 458+542= 423÷3= 87×19= 56×34 362÷6= 525÷3=254÷5=192÷4=55×22 602÷7=839÷9=726÷6=51×16= 744÷6 78×22=416÷4=823÷8=63×43= 33-18= 367÷4= 795÷5= 42×53= 15×82= 41×20=

79×97= 28×32=54×25= 48×61=20+34= 39×42=168÷8= 370÷5= 640÷7= 57+33= 19×64= 470÷9= 522÷6= 312÷7= 7×900= 570÷8= 810÷9= 660÷5= 804÷7= 646÷8 462÷3=780÷4=729÷9=624÷6=16.4-7.8=

2500+300=156-97= 386+479= 321×12=543+458 125×23=18×250=52×49= 34×54= 348÷3= 106×51=48×34=82×16= 45×93=45×25 66×65= 55×18= 75×26= 816÷8=702÷9= 79×29= 43×36= 62×71= 38×44= 646÷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精品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数学课本长25() (2)教室门的面积约200() (3)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4)一块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4() 2.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4平方米=()平方分米 800平方分米=()平方米 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2平方米=()平方分米 80分米=()厘米 5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一块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鼠标垫的面积是()平方分米。5.下面的图形的面积各是几个?

6.把3000平方厘米、20平方分米、9平方米、20平方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2.边长是10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3.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1平方米和1米一样大。() 5.一台液晶电视机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一张信纸的面积是500()。 A.平方米B.平方分米C.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 A.3倍B.6倍C.9倍 3.如右图,正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乙的面积、周长都相等 B.甲与乙的面积相等 C.甲与乙的周长相等 4.用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A.4平方厘米B.8厘米C.4厘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 2、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混合运算顺序3课时练习一1课时解决问题3课时练习二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练习三1课时课时第1课时课题同级运算教学内容课本P47的例1及练习一第 1、2、3题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6+9+8=32-10-6=25+20-10=48-8+17=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24=2953-24+38=6729+38=67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53-24+38 =29+38 =67问题: 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

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

825÷25= 9864÷48= 900÷22= 57×307= 358÷25= 538÷33= 986÷29= 13320÷70= 786÷94= 689÷21= 783÷58= 45×368= 4800÷600= 2700÷300= 986÷29= 25×480= 99007÷45= 7403÷68= 864÷57= 562+865=

602-394= 46×22= 606-208= 603÷7= 326×5=482÷8=370÷7= 784-685= 915÷3=560÷4= 458+542= 423÷3= 192÷4=602÷7=839÷9=726÷6=63×43=367÷4=795÷5=42×53= 865÷5=984÷8=437÷3=4137÷9=

5.5-4.7= 6.6+2.6= 6.4-2.8= 1-0.5= 8+2.18= 2.7+2.3= 10.8-2.8= 7.2-3.2= 14.6+16.74= 10.7-2.8= 15.15-8.8= 1-0.3= 81×47=505÷5=35×92=412÷4= 18×79=101×9191×75=102÷6= 14.25+7.3= 5.75+2.7= 18.23-6.35=

4.82-2.65= 31.3+28.7= 3.4-1.9=5.60-3.20= 8.60-2.40= 7.30-1.65= 62×13÷24 576÷16×28 936÷12×22 75+16×12 (785-462)÷12 15×63÷9 (67-39)×35 36×(32+14)51×23÷35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增:第二单元课外知识拓展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33分)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跑道长200() 舞台的面积约80()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 乒乓球台的面积是418() 小芳家阳台的面积大约是8()数学课本封面大小约4()。 3.换算。 1500平方分米=()平方米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平方米=()平方分米7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000平方分米=()平方米9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4.在()里填上“>”“<”或“=”。 5平方米()50000平方厘米2平方米()250平方厘米 84000平方分米()84平方米600平方厘米()6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9平方米80平方分米()8平方米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长是6分米,宽是()分米。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分米,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7.一幅十字绣长28厘米,宽2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8.王叔叔每天早上绕着一个边长是30米的正方形草坪慢走5圈。王叔叔每天慢走()米,这块正方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面积填入( )里。 600平方厘米5平方米8平方分米900平方分米 ( )<( )<( )<( ) 二、判断。(10分) 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2.长度单位比面积单位小。() 3.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倍,它的面积也增加2倍。( ) 4.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周长公式是长+宽×2。( ) 5.两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 ) 三、选一选。(10分) 1.如右图,甲、乙两部分的面积相比较,()。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2.18厘米和18平方厘米相比较,()。 A.18厘米大 B. 18平方厘米大 C. 无法比较 3.王红沿着长是300米、宽是200米的长方形操场跑了一圈,王红跑了()。 A. 400平方米 B. 500米 C. 1000米 4.用24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它们的()一定相等。 A. 长和宽 B. 周长 C. 面积 5.一块桌布长3米,宽40分米,这副窗帘的面积是()平方米。 A. 120 B. 12 C. 10 四、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分米)。(12分) 1.算一算 (1)(4分)(2)(4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班级:分数: 一、脱式计算。〔每题3分〕 56-〔30+12〕 60+40÷8 〔25-18〕×8 27÷〔3 × 3 〕 18+12÷4 8+8 × 9 〔90-36〕÷6 37+5× 9 24÷3× 2 二、我会填〔每空1分〕 1、看下面各题,把它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1〕6×7=42 42-15=27 〔〕〔2〕15+9=24 24÷4=6 〔〕 2、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枝,送给妹妹12枝,还剩多少枝?这道题先算〔〕,再算〔〕, 3、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法,再算〔〕法。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再算〔〕。 5、7个6是〔〕,再加上25的和是〔〕。 6、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7、在52+8×7这道题中,既有〔〕法,又有〔〕,要先算〔〕法,再算〔〕法。 8、二年级有女生13人,男生17人,共有学生〔〕。如果每 5人一组做实验,可以分〔〕组。综合算式是〔〕。三、我会选〔每题2分〕 1.华华花12元买了6瓶饮料,玲玲花3元买了一瓶饮料,哪种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做这题,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是〔〕。 A.2 B.4 C、1 2.同学们参加体操比赛,男生32人,女生24人,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组。 A.7 B.4 C.13 3、45+14÷7,先算〔〕法。 A、加法 B、减法 C、除法 四、判断题。〔每题2分〕 1、5个小朋友折纸鹤,每人折9只,现须需要折100只,还要折多少只?算式是〔100-5〕×9 。〔〕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可以不要先算括号里的。〔〕 3、把3+5=8和8×4=32改写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是3+8×4。 〔〕 五、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每题3分〕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和脱式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和脱式计算 1 / 1 竖式计算 43×12= 34×26= 60×45= 70×42= 19×77= 44×21= 76×48= 90×34= 37×25= 75×52= 23×23= 45×66= 22×36= 36×47= 39×23= 105×5= 72×42= 18×45= 18×90= 60×54= 43×22= 85×25= 89×44= 32×65= 23×19= 34×11= 46×65= 35×15= 50×27= 95×12= 11×65= 13×70= 27×23= 14×25= 508÷8= 43×12= 34×26= 60×45= 70×42= 19×77= 44×21= 76×48= 90×34= 37×25= 75×52= 23×23= 45×66= 22×36= 36×47= 39×23= 105×5= 72×42= 18×45= 18×90= 60×54= 43×22= 85×25= 89×44= 32×65= 23×19= 34×11= 46×65= 35×15= 50×27= 95×12= 11×65= 13×70= 27×23= 14×25= 508÷8= 脱式计算 45+4×45 103—8×12 45×5÷9 43×4+90 95×12+243 78×80-1000 67×14-205 58×13—187 35—168÷7 940÷2—256 543—360÷5 201-69+31 (73-54)×32 24×(81—68) 18×(537-488) 303—(73—49) 249÷3×7 165÷(92—89) 72×(63+21) 615÷(15÷3) 321—816÷8 54×(71-33) 30×9+1 45+60÷5 153-(53+38) 80÷2+2 326-25×8 173-(15+83) 258-(58+29) 200-80÷4 258-58-29 (200-80)÷4 420+80÷5 46×28+750 480÷(75-67) (78+18)÷6 (830-242)÷7 68+35×14 (75-28)×90 88÷8×44 脱式计算 45+4×45 103—8×12 45×5÷9 43×4+90 95×12+243 78×80-1000 67×14—205 58×13—187 35-168÷7 940÷2—256 543—360÷5 201-69+31 (73-54)×32 24×(81—68) 18×(537—488) 303-(73—49) 249÷3×7 165÷(92-89) 72×(63+21) 615÷(15÷3) 321-816÷8 54×(71-33) 30×9+1 45+60÷5 153-(53+38) 80÷2+2 326-25×8 173-(15+83) 258-(58+29) 200-80÷4 258-58-29 (200-80)÷4 420+80÷5 46×28+750 480÷(75-67) (78+18)÷6 (830-242)÷7 68+35×14 (75-28)×90 88÷8×44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小学三年级学科:数学科任: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基本情况学生总数其男生中女生前学期学生成绩分类优良中差出现差生主要原因学习基础差、成绩差、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本学期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本学期(段)教学。 一、目的要求: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 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 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 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数学第五单元试卷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21个14的和是();24的32倍是()。 2、14乘63的积是();16个45相加,和是多少?最简便列 式是(),结果是()。 3、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 ()×()来进行检验。 4、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与18的积是()。 5、365加上()正好是75的14倍。 6、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工作14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8 × 1 4 7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1 8………………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2 5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7、如果口算35×19,可以先口算35×20=(),然后再减去()个35。 8、一盒彩色胶卷最多能拍36张照片,照这样计算,15盒胶卷最多 可以拍()张照片。 9、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填:没超载或超载)

二.选择题。 1.69×51的积是() ①三位数②四位数③五位数 2.99×19的积() ①大于2000 ②等于2000 ③小于2000 3.89×90比80×89多() ① 10 ② 89 ③890 三、口算下面各题 (1)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8×40 = 43×0 = 100-40= 3×190= 40×9 = 270×3= 150×6= 4×28= (2)直接写得数。 11×20 70×20 40×30 30×21 30×13 60×20 40×12 11×50 25×10 12×40 (3)先口算,再熟记这些口算答案。 25×4= 125×8= 25×6= 125×2= 250×4= 1250×8= 25×8= 125×4= 四、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 33×22= 83×26= 26×47=

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 试卷分析

五、混合运算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47-5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中专门设计了运用加减混合、乘加、乘减混合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和练习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设计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密切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如观察阅览室的人数,计算玩跷跷板的小朋友数等等。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开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的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数】 1.混合运算……………………4课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背熟: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 ★“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进率100: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②进率10000: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③进率1000000: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竖式计算题300道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竖式计算题300 道 49 X 64= 23 X 78= 42X 45= 25X 52= 23X 48= 23X 64= 78X 45= 24X 36= 41X 67= 43X 54= 25X 92= 43X 73= 67X 54= 92X 73= 36X 73= 94X 54= 62X 42= 50X 25= 94X 37= 36X 94= 62X 50=

94 X73= 54X42= 25X37= 25 X53= 52X36= 48X94= 26 X85= 57X57= 25X22= 48 X26= 57X53= 36X94= 85 X57= 72X48= 54X62= 29 X24= 32X52= 35X93= 72 X54=29X32= 35X48=

62 X24=52X9= 27X64=

24 X78= 46X35= 26X23= 45 X28= 27X24= 46X26= 45 X64= 78X35= 23X28= 52 03= 24X21= 49X34= 34X67= 36X54= 75X92= 93X73= 47X34= 36X75= 93X36= 67X54= 92X73=

21X76= 48X57= 97X45=

65 X29= 74X 37= 21X 48= 97 05= 74X 76= 57X 45= 29 X 37= 65X 83= 82X 36= 25 X 94= 34X 85= 45X 57= 65X 82= 25X 34= 46X 83= 36 X 94= 85X 57= 32 X 43= 54X 52= 92X 24= 32 X 5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解决问题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铺地砖展开的,通过“阅读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制定的计划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除法含义的理解,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加强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二)核心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图理解分析题意,感悟用“画图”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解题计划,并能表述清楚,正确解答,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 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制定解题计划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先画一画,再填空 (1)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摆正方形,每行能摆()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能摆()行,你是怎么想的?共有()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摆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的长方形,每行能摆()个,你是怎么想的?能摆()行,你是怎么想的?共有()个这样的长方形。 (二)课堂设计 1.复习旧知 (1)40里面有()个2。算式: 150里面有()个5。算式: 7200里面有()个9。算式: (2)填空 5平方米=()平方分米9分米=()厘米 70分米=()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 纳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 数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0。 2.估算: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 (二)笔算乘法:注意竖式的格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位数,也可能是( 四)位数。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 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 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 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 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 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 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 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 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 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 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