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中考题有答案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中考题有答案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中考题有答案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中考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

1 (2010绍兴)如图,用测力计将长杆一端 A 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

F 1;同理,用测

力计将长杆的另一端 B 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 F 2。则长杆的重力是(测力计保持竖直

向上)()

;|

■M

B. F 1+F 2 C . F 1/F 2 D.F 1 X F a

2 (2010广州)60kg 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 跷跷板处于如图

此可估测球

的质量约为

A . 20kg

B . 30kg

C . 60kg

D . 120kg

3 (2010福州).小华用钓鱼竿钓起重为 15N 的鱼,如图4所示,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钓鱼竿钓鱼费距离 B ?钓鱼竿是个省力杠杆

C .手对鱼杆的拉力 F I 的大小为75N

D .手对鱼杆的拉力 F I 的大小为3N

二/填空题

1 (2010安徽)如图所示,AOB 为一机械设备的简化示意图,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杠杆(自

重不计),已知 AO=2OB 。固定O 点,使OB 处于水平位置,此时 B 端挂一重为40N 的

的方向。

%

A. (F I +F 2)/2

11所示的平衡状态.由

OA=0.4m , OB=2m 。下

物体,要使杠杆不发生转动,至少需在

A 端施加F= N 的力,在图上画出此时力 F

20N 力F 的方向如图

置再次平衡,则拉力应为 _N ,此时杠杆属于 杠杆.

2( 2010盐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果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则可将左侧的平

衡螺母向 ▲ 调节,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在支点左侧 20cm 刻度处挂3个重

均为0.5N 的钩码,在支点右侧 15cm 刻度处用弹

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其水平平衡.要使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应沿 ▲ 方

向,此时读 数为 N .

答案:右;竖直(或竖直向下); 2

3(2010肇庆).右图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 独轮车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设 车

箱和泥土的总重 G=1000N ,运泥土时从A 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 F ,F 的力臂是 ▲ m ,

F 的大小至少是 ▲

N

.

4( 2010泸州)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__ 杠杆(选填

“省力”或“费力”),若箱的重量为100N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要使该杠杆平衡,则

5 (2010宿迁)?小明和小华玩跷跷板,当小明坐在离支点 2m 处时,刚好能撬动小华,此时 跷跷板

在水平位置平衡?设小明 体重为G 1,小华体重为G 2 (G 1V G 2),则小华离支点的距 离为 ▲ m ?若两人 再拿同样重的铁球,则 ▲ (填“小明”或“小华”)将下

降.

6 (2010镇江).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为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实验时,在 A 点悬

挂两个总重为1N 的钩码,在B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如图所示)

,使杠杆在水平位

竖直向上的拉力 F 为

N 。答案:省力;25

答案:右;0.8;费力

7 (2010长沙)31 .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 OA 的A 端挂一边长为10cm 的正方形石块,

在OA 的中点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

F ,当力F=40N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石块重

kg/m3,将石块浸没于盛水的烧杯中,若杠杆仍在水平方向 r f y 也如答案;20 2x 103

20

8 (2010六盘水)13 ?开瓶时使用的开瓶器如图 3甲,可以简化成不计重力的省力杠杆如图

3

乙,若F 1和F 2都与杠杆垂直,且 AO=6cm , BO=l cm , F 1=25 N ,贝U F 2= ▲

11 ( 2010荆州)52.如图所示,一块均匀的厚木板长

15m ,重400N ,对称的搁在相距 8m

的A 、B 两个支架上。一个体重为

500N 的人,从A 点出发向左走到离 A 点

木板将开始翘动。 答案:3.2 三计算题

1( 2010武汉)高压起重气垫是一种适合于地震救灾的起重工具。它由如图甲所示的高压

气瓶、气管、阀门与气垫连接而成。起重时,气垫放入重物与地面的间隙之间,由高压气瓶 向气垫内充气,气垫在短时间内可把重物举起一定高度。

________ N 。其密度为 再次平衡,则F= _____

9 (2010年东营)18.某同学在做单臂俯卧撑运动,如图所示。他的重心在

为520N ,他将身体撑起处于平衡状态时,地面对手的支持力为

320 N 。

A 点,所受重力

10 (2010厦门)22 .如图所示,秤砣的质量为 100 g ,秤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秤杆水平静止

kg 。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

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时,OA=5cm ,OB=25 cm ,则被测物的质量为 量值

)。

答案:0.5;大于

m 处时,

答案:150

0 Sm

(1 )此时物体B 的重力是多少牛?

一根能直接读出待测物体重力的杠杆。问该杠杆的刻度是否均匀?请说明理由。

充气

石乎

气垫

,内能 。如果高压起重气垫

⑴高压气瓶向气垫内充气时, 气瓶内的气体温度 _______ 在5S 内可将105

N 的物体举高0.1m ,则其功率为

W

⑵图乙中,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石板长为 2m 重为6X 104

M 当气垫内最高气压比外界高

106

Pa

时,石板恰好被顶起,此时气垫和石板的接触面是连长为 20cm 的正方形。

②在图乙中画出气垫恰好顶起石板时的阻力臂

I 2。

②气垫恰好顶起石板时,气垫的中心至少离石板右端的支点

O 多远?

答案:⑴降低 减少2X10:

⑵①气垫刚好顶起石板时的阳力臂Z 如團所

②lOTaX CL 2iiiX 0.加=4 X lOT 根据

FZFd ;得:

Fd : Ch exio'nxim

———— — _ _ F.

2( 2010 恩施) (AO=3OB ), 如图所示,把一根质量是

2kg 且质量均匀分布的木棒 AOB 从O 点悬挂

当在B 端挂一个重物时,木棒恰在水平位置平衡。求此重物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2kg

3 (10义乌).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硬棒(质量一可忽略不计)、细线、若干已知重力的物

体、刻度尺等器材来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图示,在 C 处挂一待测物体B ,当重为8牛的

物体A 挂在D 处时,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

用刻度尺测得 OC 为6厘米,OD 为18厘米。

(2 )保持O 点位置和物体 A 的重力不变, 位

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分别在 OE

在C 处挂上不同重力的物体,移动物体A 的 上标出相应的重力值所对应的刻度,就制成了

(QJ

答案;解;(1漲据杠杆平衡原理F I L I = F ;L2得 6厘米XG E =1S 厘米XS 牛 G B =24 牛

(2)刻度均匀?

方法二设乂待测物体重为G …物A 距离O 点为L FiLi=氏L ]得 G 乂 OC=G A X L

OC

GXOCG A XL=——-G

GA

因为竽是定值,所以L 与G 成正比

GA

方法二 更换不同的重物,计算得出相应L (至少2组), 比例关系.变化的得2分

4 (2010常州)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 OA 可绕0点无摩擦转动, 的B 点,在杠杆的C 点悬挂一重为20N 的物体,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0C 长为 30cm , / OAB=30 o .

(1)请在图中画出绳子对杠杆拉力 F 的力臂.

(2)拉力F 的大小是多少? 答案:解:1) F 的力臂如图所示。 2)如图,在 Rt △ OAD 中,/ OAD=90,A OD=1/2OA=1/2*50cm=25c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OD=G*OC 有F*25cm=20N*30cm 解得F=24N

5 (2010湘潭)26. (6分)如图,长3.0m 、重10N 且密度不均匀的金属杆,可绕 0点在竖 直平面

内自由转动。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 F 使金属杆保持水平,测出 0点到拉力F 的距离

及F 的大小,再改变拉力F 作用点的位置,测出相应的F 与x 的大小,所得实验数据如右表。

-根据杠杆平衝原理

归纳得出L 与G 按

A 端用绳子系在竖直墙壁

已知OA 长为50cm

,

Io

(1 )由表中数据可得F与x之间的关系是:

(2)0点到金属杆重心的距离为m。

(3)若测力计量程为25N,则应控制在__________ 范围。

答案:(1)成反比(或“ F随x的增大而减小”)(2)1.0;0.4m~3m(或大于等于0.4m)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瓷..;

6=-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陈志坚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是五、六两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滑轮组及功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学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教材并没有详细分析杠杆的基本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课程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知识准备〕学生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学生现状〕学生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学生主动探究,阐述观点、明辨是非,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杠杆及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2.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归纳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 1. 学生自带的工具。 2. 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 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设计〕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和态度来观察、感知和探索,主动地学习,大胆地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动力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F2/N 阻力臂 L2/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6)小丽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a.塑料直尺放在圆柱形水杯上,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上右图甲所示。则支点O与直尺的_____________一定在同一竖直线上。 b.往直尺两端放不同数量的相同硬币,并调节硬币位置,使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上右图乙所示。 ①若将左、右两侧各取下一枚硬币,则直尺___________端将下沉。 ②小明测出乙图中的l1、l2作为力臂的大小,是否正确?为什么?

(7)某次实验中,用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8)在探究实验中部分同学们还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满足“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平衡. a、你认为这个结论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b、如何用图丁的装置来验证你的观点?答:. (9)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 ①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重心; ②如图戊所示,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到支座的距离L2;

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 1.小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某液体的密度 ρ,他将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块分别悬挂在轻质硬杆 AB 的两端,把甲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调节乙的位置到 C 处时,硬杆 AB 恰好水平平衡。已知:OC =2OA ,甲、乙的体积比为 13∶2,甲、乙两物块的密度为2.6g/cm 3。不计硬杆 AB 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ρ=0.8×103kg/m 3 B .ρ=1.0×103kg/m 3 C .ρ=1.8×103kg/m 3 D .ρ=2.6×103kg/m 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乙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为 =F G m g V g ρ==乙乙乙乙物 甲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为 =F G F V g V g V g V g ρρρρ=-=--甲甲甲甲甲浮物排物 杠杆平衡时 F OA F OC ?=?甲乙 即 V g V g OA V g OC ρρρ-?=?甲甲乙物物() 又知 2=132OC OA V V =甲乙∶∶, 解得 ρ=1.8×103kg/m 3 选项A 、B 、D 错误,不符合题意;选项C 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 2.如图所示,将重150N 的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 端,杠杆的B 端悬挂乙物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乙物体所受重力为30N ,:1:3AO OB =,甲物体的底面积为0.2m 2,g 取10N/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对杠杆的拉力为10N B .杠杆对甲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为60N C .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750Pa D .水平地面对甲物体的支持力为60N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甲受力分析,甲受到重力、地面给甲的支持力、杠杆施加的拉力的作用,其中杠杆施加的拉力与甲对杠杆的拉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地面给甲的支持力和甲给地面的压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AB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A 端受到物体的拉力与OA 的乘积等于乙给B 端的拉力与OB 的乘积相等,则有 A 3 30N 90N 1 G OB F OA = =?=乙 即甲对杠杆的拉力为90N ,杠杆施加的拉力与甲对杠杆的拉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B 项错误; CD .甲给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甲的支持力为 A 150N 90N 60N F F G F ==-=-=甲压支 则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 60N 300Pa 0.2m F p S = ==压甲甲 故C 项错误,D 项正确。 故选D 。 3.AC 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 、C 两点施加力F 1、F 2,F 2的方向沿OO'线,棒在图所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题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 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 力计从a位置转到b 位置,其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 ③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不变”) 填序号) A.使测量数据更准确B C.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甲图中的位 置,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 的目的是避免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 (2)乙图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若在A 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挂在 B 处的钩码向右移 动格。 (3)若取掉乙图中挂在B 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对杠杆施拉力,为使杠杆保 持水平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方向是。(4)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 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选填“减小误差” 或“寻找普遍规律” )3、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 录在表格中。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 A 点 处挂4 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在重新平衡,应在 B 点挂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 次数F1/N L1/cm F2/N L2/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A 点和 B 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

实验报告——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第五章第二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之间存在怎么的关系? 【实验器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 ,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 ) (2)在杠杆左端第二个格的位置挂3个钩码(1.5N ),在右端挂上钩码,移动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 (3)记录并测量此时杠杆右端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 【分析与结论】 分析上述表格中的数据,运用加减乘除运算,找出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之间存在怎么的关系,你得出的结论是 文字表述: 字母表示: 【思考与讨论】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 点处挂4个钩码,在B 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2 2.如图13-1-14所示,此时杠杆平衡,若在右端钩码下加挂2个等重的钩码,左端钩码的位置应当向 移动 格,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 3.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想使杠杆平衡,A 处钩码应挂 A .1个 B .2个 C .3个 D .6个 4.如图14—4,O 是支点,在B 端挂一重物,为使杠杆平衡,要在A 端加一个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 1最小 B.F3最小 C.F 2最小 D.一样大 5. 如图1所示,O 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右端B 点挂一重物.MN 是以A 为圆心的弧形导轨,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A 点,另一端E 可以在弧形导轨上自由滑动.当绳的E 端从导轨的一端N 点向另一端M 点滑动的过程中,杠杆始终水平,绳AE 对杠杆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一直变小 D.一直变大 【计算练习】 1. 已知动力为200N,动力臂为0.8m ,阻力臂为0.2m ,求阻力是多少? 2. 某人用一根轻质硬棒去撬动A 端一块重500N 的石头,已知支点O 距A 端作用线0.2m ,o 点距人手作用线的距离为1m ,问人至少用多少N 的力才能撬起石头? 3. 某人用一根轻质硬棒去撬动A 端一块重1000N 的石头,已知支点O 距A 端作用线0.2m ,某人用250N 的力就将石头撬起,问支点O 距人手作用线的距离是多少? A F 2 3 图14— 4 A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第1节 第1课时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教案

第1节杠杆 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杠杆、认识杠杆五要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而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物理兴趣,形成探究思维,有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杠杆平衡条件。 2.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教具准备 羊角锤、铁架台、钩码、细绳、等分刻度的匀质木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杠杆 来看一下羊角锤的工作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

1.硬;2.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点转动。 演示: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 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同时边说边板书课题。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让学生再举一些杠杆的实例(如活塞式抽水机、跷跷板)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那么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 让学生按下图所示分别操作。 (1)分别按图甲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 提问:三次施加的力的大小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大小关系能回答出来) 这说明要使杠杆保持这种状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学生会回答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小。 (2)老师不加解释,再让学生按图乙所示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提问:想一想,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学生无法解释(必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过支点O作沿F1、F2方向的直线的垂线段(这一点有些学生的知识准备可能不足,老师可先观察,若学生画得很好,老师就略画一下,若不行,老师就得详细示范给学生看),并标上l1、l2。 问:l1、l2哪个大?F1、F2哪个大? 老师再来解释要使杠杆保持静止状态,力的大小不是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有关,而是跟支点到刚才的直线的距离有关,我们把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请同学们画出下图的力臂。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馈点拨。然后教师归纳总结,画力臂的步骤: (1)确定支点; (2)确定力的作用线; (3)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垂足,定力臂。

实验18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2020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各个击破

实验十八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精品——————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杠杆、钩码若干、铁架台、刻度尺; 2.实验步骤: ①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 ②把三个钩码挂在杠杆两侧(左边2个,右边1个),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仍在水平方向平衡(下图)。把支点左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等于钩码受的重力)当作阻力,把支点右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动力,将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的数值填入表中。 ③在左方钩码下再增加2个钩码,位置不变,移动右方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方向平衡,将实验数据也填入表中。 ④在杠杆两侧挂上个数相同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测得的力和力臂记在表中。 ⑤如下右图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一侧,用弹簧测力计在同侧竖直向上拉住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拉杠杆的力当作阻力,把弹簧测力计拉力当作动力,将力和力臂的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记录 实验次动力动力臂 动力×动力 臂(N·cm) 阻力阻力臂 阻力×阻力 臂(N·cm)

数 (N ) (cm ) (N ) (cm ) 1 1 8 2 4 2 2 8 1 16 3 2 12 3 8 【分析和论证】由表格可知: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2211l F l F ?=? 【交流与评估】 (1)实验前调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一次): ①平衡螺母调节原则: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测量力臂; ③让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的目的:重力的力臂为0,消除杠杆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时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二次)的目的:方便读出力臂大小。 (2)实验应多次测量:改变钩码的质量和钩码的位置,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将一端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相关分析; ①好处:能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 ②拉动方向:竖直向下拉动(与钩码同侧时竖直向上拉动); ③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变为倾斜拉,拉力力臂变小,测力计示数变大; (4)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判断: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5)在杠杆支点处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垂直杠杆向上的力是否会影响杠杆的平衡: 不影响,这个力的力臂为0。 (6)弹簧测力计斜拉和竖直拉方案的评估。 (7)杠杆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2017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题汇编

2017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汇编1 1、(2017苏州)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图甲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侧调节.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A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B 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________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如下影响: 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 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2、(2017莱芜)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小明同学发现实验装置处于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实验小组在正确操作过程中,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小明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华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 (3)把图乙中A 点的钩码取下,在A 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 时,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当拉力F 向左倾斜时,要保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 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红同学采用了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其他同学得出的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下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和实际应用题

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题和实际应用题 迁安第一初级中学 杨玉新 例1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①小军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左 端下倾。那么他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 (填 “左”或“右”)调节一些,使杠杆在 位置 平衡。 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画有均匀的格子,当在A 点挂4个钩码如图4所示,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点拨: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看左、右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若乘积相等,则杠杆平衡;若乘积不等,那么杠杆将向乘积大的一边下倾。 答:(1)右 (2)例:①2个钩码挂在“6”处; ②3个钩码挂在“4”处等 例2: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A .夹邮票用的镊子 B .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 .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 .钓鱼用的鱼竿 答:C 图4

例3: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5可知它的支点是 点(填“A ”、B ”或“C ”),在匀速拉起时,它属于一个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并在图中画出动力臂L 1。 答:C 省力 动力臂l 1如图6所示 例4:如图6所示,O 为杠杆AC 的支点,在O 处挂一小球,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F 1的力臂L 1,并画出F 1。 点拨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要想用的动力最小,则要求动力臂最大。 动力臂最长的条件:①作用在杠杆上的 动力的作用点离支点最远;②动力的方向与 支点跟作用点的连线垂直。 答:最小动力F 1应在离支点最远的C 点,最 长的动力臂应为OC ,F 1的方向应垂直于OC 向上,如图7所示。 例5:工人剪铁皮时,有时用两根铁管套在剪刀 柄上(如图8),这是什么道理? 答:这样可以增加动力臂的长度,从而更加省力。 图 8 图 7 图 7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练一练】(1)密度均匀的直尺AB 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 B 伸出桌面的部分OB 是全尺长的三分之一,当B 端挂5N 的 重物P 是,直尺的A 端刚刚开始翘起,如图所示,则此直 尺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小兰和爸爸玩跷跷板,已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是 400N 和800N ,小兰站在距离支点2m 的一侧,则爸爸站在距 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3)小明的家在农村,暑假期间他会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一天傍晚他去晒场把稻谷挑回家。扁担长1.61m ,前筐重200N ,后筐重150N ,问小明要平衡地挑起这担稻谷,

他的肩膀距离扁担的前端应该是多少cm ? (4)大李和小李用长是1.8m的扁担抬重600N的重物,若大李要承担三分之二的重量,则重物应挂在距大李多远处? 小李大李 【练一练】(1)下列杠杆 ①羊角锤②扳手③筷子④钳子⑤理发剪刀⑥铁皮剪刀⑦镊子⑧笤帚⑨试管夹夹住试管⑩捏开试管夹(11)铡刀(12)汽车的脚踏板(13)起重机的起重臂(14)用前臂托起重物 省力杠杆有 费力杠杆有(只填序号) (2)如图是家用脚踏式垃圾桶的结构图,F为装垃圾时开盖 用的脚踏板.该装置中,属杠杆部分的有(填字母) , 省力杠杆是 .

【练一练】(1)如图,轻质杠杆上挂着7个相同的钩码, 时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则杠杆将会( ) A .左端下降 B .右端下降 C .杠杆仍然平衡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不等臂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已处于平衡状态, 采用下列方法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是( ) A .在杠杆上再施加一个力,使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杠杆的中点,但不通过支点 B .在杠杆上再施加一个力,使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杠杆的支点 C .使动力和阻力同时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D .使力臂同时变为原来的2倍 (3)如图,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挂在杠杆的两端, O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现将铁块和铝块同时浸没到水中, 杠杆将( ) A .左端下降 B .右端下降 C .杠杆仍然平衡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第一节 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四、教学用具 剪刀、直尺、木棍、铁架台、杠杆、钩码、杆秤、水果、汽水瓶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教师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励,并介绍: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提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认识杠杆: 学生活动1 让学生观察桔槔(课本)。 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3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学生活动4 找到上述桔槔、木棍撬重物的固定点。 学生活动5 看书观察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学生活动6 教师让学生用杆秤称水果。提问:杆秤是不是杠杆?它的固定点在哪里?并由此导入以下内容。 认识杠杆的几个科学术语: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练习11.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共10题.

11.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共10题 一、实验题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①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把质量分布均匀杠杆的______ 作为支点. ②如图甲所示是已经平衡的杠杆,若在两侧的钩码下再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 会失去平衡,那么以下做法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左侧的钩码下再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B.右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 C.左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 ③小明改用弹簧测力汁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____ 1N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每个钩码重0. 5N) 【答案】中点 C 大于 2.小红所在小组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①实稔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 调(填“左”或“右,直 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加减钩码也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试卷 第I页,总8页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在右边的刀点挂 ___ 个相同的钩码。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 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_____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答案】右便于测量力臂 3 逆时针转动 3.美裕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进行以下的操作:

(1)实验前,她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右端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o (2)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3)杠杆平衡后,美裕在如图甲所示的4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占位置挂上 _____________个钩码,使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 (4)如果再在刀、占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__________ 端将会下沉。此后,美 裕又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斜向下拉,清在图中画出拉力花及该拉 力的力臂若每个钩码重I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 ____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

专题2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一、复习目标 1.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总结归类常见题目类型。 2.培养学生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储备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杠杆处于________或________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臂是指从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当____到_______的距离作力臂时,此时力臂最大。 3.杠杆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特点 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 三、常见题目类型分析 (一)杠杆的再平衡问题 例1、如图1所示,杠杆平衡,下列做法仍能使杠杆平衡的是() A.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B.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 C.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 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例2、杠杆两端各挂一个重力不相等的实心铁块G A 、G B ,并且G A >G B ,杠杆恰好平衡, 如果把G A 、G B 都浸没在水中,不移动支点的位置,杠杆能否继续保持平衡? 练习: 1.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 2.杠杆左右两端分别挂有20N及30N的重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使两端都减少5N,则() 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一杠杆左右两端挂有质量不等的铜块和铁块,杠杆处于平衡,现将两铜块和铁块同时浸入水中,则杠杆将()A.顺时针转动B.逆时针转动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二)最大力臂问题 例3、如图2所示,要想将重500N,半径为0.5m的车轮滚上高为20cm的台阶,其所用的最小力应是_______________N. 练习 请在图3中画出用羊角锤起钉时所用的最小力F。(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三)力的大小变化问题: 例4、如图4所示的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弹簧秤改为沿斜上方用力拉,要使这个杠杆仍保持平衡,弹簧秤的示数将() 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法判定 练习 如图5所示:用一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力把杠杆的一端抬起,则作用在杠杆末端的力F 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 (三)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综合题: 例5、如图6所示,金属块M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5.4×105帕,轻质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5:3,在杠杆的B端用轻绳与金属连接(如图4所示)。若在杠杆的A端悬挂质量为m=4千克的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8×105帕。若要使金属块离开地面,那么,杠杆A端所挂物体的质量至少应为多少? O 图1 图2 图3图4 图5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教案

第一节杠杆的平行条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 一、认识杠杆 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 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

及阻力臂L2的示意图。 填一填 ⑴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⑵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 动力是:____ ________, 阻力是:______ _____。 动力臂:______ _____。 阻力臂:______ _____。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1.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认为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杠杆(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 3猜想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关系? 4设计实验

5按照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 (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 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示悬挂点到支 点O 的距离。 (2).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 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6.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 。 学习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你还有哪些疑问? 实验 次数 左边 右边 动力F 1/N 距离L 1/cm 阻力F 2/N 距离L 2/cm 1 2 3

2020-2021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 1.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杆上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当A点挂4个钩码时,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A.B点挂5个钩码 B.C点挂4个钩码 C.D点挂1个钩码 D.D点挂2个钩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每个钩码重力为F,每个小格长度为L,则O点左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4F×3L=12FL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A.若B点挂5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5F×2L=10FL<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A错误; B.若C点挂4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4F×4L=16FL>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B错误; C.若D点挂1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F×6L=6FL<12FL 杠杆不能平衡,故C错误; D.若D点挂2个钩码时,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积为 2F×6L=12FL=12FL 杠杆能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2.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体积为1cm3的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秤砣放在Q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

法中错误的是() A.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Q点 B.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C.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右侧 D.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合金块没有浸入液体时,液体的密度应为零,所以秤的零刻度应该在Q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若秤砣由Q向右移动,它的力臂变长,则左边合金块拉秤杆的力应增大,但合金块受到的浮力不可能竖直向下,所以零点的右边应该是没有刻度的,其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D.秤砣的质量不变,由Q向左移动时,它的力臂变短,则左边合金块拉秤杆的力减小,说明合金块受到的浮力增大,而合金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说明液体的密度变大,所以刻度应逐渐变大,即秤杆上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在下列情况中,杠杆还能平衡的是 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 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 【答案】C 【解析】 设杠杆的分度值为 L,一个钩码的重为G.原来4G×2L=2G×4L; 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动一格,左边=4G×L=4GL,右边=2G×3L=6GL,左边<右边,杠杆向右端下沉,A不符合题意; 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左边=3G×2L=6GL,右边=G×4L=4GL,左边>右边,杠杆向左下沉,B

2018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2018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题汇编--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18?贵阳)人们应用不同的简单机械来辅助工作,正常使用下列简单机械 时说法正确的是() A.筷子可以省距离B.所有剪刀都一定省力 C.定滑轮可以省力D.撬棒越短一定越省力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从而判断选项正误。 【解答】解: A、用筷子夹菜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一个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故A正确; B、剪铁皮用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理发用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所以,剪刀有省力的,也有费力的,故B错误; C、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不省力,故C错误; D、撬棒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省力的多少取决于动力臂的长短,撬棒越短动力臂越小,越费力,故D错误。故选:A。 2.(2018?广西)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在力F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F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一直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 【分析】在测力计转动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OA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拉力F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

【解答】解: 将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OA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F与其力臂的乘积也是不变的。 故选:C。 3.(2018?湘西州)如图所示,大熊和小熊坐跷跷板。如果它们脚不着地,跷跷 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和小熊的重力相等 B.大熊和小熊到支点的距离相等 C.他们各自的重力与各自的力臂的乘积相等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分析】由图可知,大熊和小熊重力关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它们重力与各自力臂的乘积关系,从而可知它们到支点的距离大小关系。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大熊重力应大于小熊的重力,故A错误; BCD、由题知,它们脚不着地,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它们各自的重力与各自的力臂的乘积相等,故C正确; 熊对跷跷板压力大小等于各自的重力,所以大熊的力臂小于小熊的力臂,即它们到支点的距离不相等,故B错误; 综上所述D错误。 故选:C。 4.(2018?潍坊)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杠杆将()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题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 测力计从a 位置转到b 位置,其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_______(填序号) A .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甲图中 的位置,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将右端的平 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的目的是避 免 对实验的影响和便 于 。 (2)乙图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若在A 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挂在B 处的钩码向右移动 格。 (3)若取掉乙图中挂在B 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 处对杠杆施拉力,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方向是 。 (4)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 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 (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3、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 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 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在重新平衡, 应在B 点挂 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 点和B 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0靠近一格,杠杆会 (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次数 F 1/N L 1/cm F 2/N L 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答案)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两端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状态。 (2)如上图所示,杠杆每格长度相同,杠杆的a处已挂着2个0.5N的钩码,要使杠杆平衡,则应在杠杆的处,挂上个0.5N的钩码。 2.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乙装置通过多次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3)利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_________N。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 (2)实验时,调节钩码的个数或位置,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 (3)在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试验,获得了下列数据: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 4.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 (1)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__ 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