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发展及前景

武汉发展及前景

论武汉市经济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1.引言
赖江汉航运之利,兼居华夏腹地,建城历史三千多年,汉口明清时期即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号称九省通衢。一句“货到汉口活”的赞语为它赢来无限商机。在中国商品流通史上,其它城市不可与之相媲美;而在中国交通发展史上,“九省通衢”的定论更使它名噪天下。
2.历史进程中的武汉
2.1近代武汉之辉煌
1861年汉口开埠,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先后开辟了英、法、德、俄、日五国租界,设立了十五国领事馆,在汉通商的有二十几个国家。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以来,不可否认这一段难以磨灭的耻辱历史实为汉口古镇千年来发展之机遇。更兼清末重臣张之洞督鄂十七年,在汉大兴洋务运动,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汉冶萍公司、织布局、两湖书院、自强学堂等新式工业和教育机构,开通了京汉铁路,使老武汉如虎添翼,获得跨越式发展,地位迅速上升,政治上处江湖之远,而经济独步中国之先。内联九省,外通海洋,对外贸易额多年驾乎津粤、直逼沪上,号称“东方芝加哥”,与津、沪、穗并称近代中国四大商埠。同时,历史也眷顾这座千年老城:1911年武昌首义,推翻帝制,擎使共和;1927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38年是中国抗战临时首都,组织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解放后有万里长江第一桥及武钢、武重、武锅等第一批大型企业。建国初期武汉为中央直辖市和中南大行政区首府。毛主席亦在此多次畅游长江、下榻东胡。新中国的建立是武汉市迎来历史发展的第二次机遇,使饱受战火洗礼的大武汉第二次焕发青春。直至改革开放前后,经济一直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武汉亦一跃成为新中国的经济重镇,大武汉“名致实归”。
2.2今日之沦落
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梯度开放发展理论影响下,在旧思维、旧体制的束缚下,在武汉人耍小聪明、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劣根性作用下,武汉沦落了,大幅度退步了,GDP在全国大城市中排在十几位,外贸进出口总额是沿海发达城市的零头,甚至落后于一些原来只是一个县的沿海小市,城市竞争力排名也落在十几位,由一类城市沦落为二线城市,远逊京、沪、穗、深,只是在城区综合实力排名上凭着老底子和傻大的规模,排名在有所靠前。问题是这样的老本还能啃几年?大武汉将不再称“大”了。
2.3优势与潜力
大武汉沦落了,中部塌陷了。先是东部沿海开放,再是西部大开发,接着是振兴东北,唯独忘了中部。原先武汉一直引以为豪的区位优势,如今倍加另人尴尬:不东不西,真不是个东西;不南不北,

凭忘江汉东流水。武汉有边缘化的危险!武汉急了,喊出了中部崛起的口号,武汉要恢复往日的荣耀,重振雄风。内联华中,外通海洋,要做华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科技、文化、金融、信息、交通中心,甚至国际大都市。武汉目标远大,但现实距蓝图甚远。中部其它大城市如长沙、郑州等亦不服气,这几年GDP飞速发展,亦有赶超武汉之脚步。不过,武汉确实有这个潜力:武汉的区位优势,人才科技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交通,山水资源……如果更新思维,经营得当,恰逢天时,假以时日,宏伟蓝图的实现不过尔尔,定当再现“东方芝加哥”风采。
3.开放之武汉
开放之风初起,作为中国中部经济重镇的武汉,开始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
有经济学家献言:武汉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交通和流通为抓手,以活跃市场为载体,推动经济起飞。
这一建言冠名为“两通”起飞,被武汉市政府采纳并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准,成为武汉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战略。
1979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宣布“敞开国门”,对外开放了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汉正街。
几年工夫,这个仅有103家个体商户的窄小街巷,一跃成为延伸10多个社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辐射全国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并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小商品流通领域的深层次革命。
1992年,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武汉“两通”起飞战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后,中商、汉商、中百相继上市。一个城市拥有4家上市商业公司,全国绝无仅有。武汉“两通”达到鼎盛时期。
在武汉改革发展史上,“两通”起飞战略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武汉市场是搞活了,可一大批骨干企业却没有活起来,而且“吃广东粮,喝珠江水”成了武汉的消费潮流。
同时,武汉也在思考着今后的路,“两通”起飞战略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适应不了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穷则变,变则通,武汉人开始考虑建设城市的脊梁。“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应运而生。高科技点燃激情,也为武汉带来了“重生”。在国内众多城市争建光谷的“追光”行动中,武汉100多万市民自发签名,支持市政府建设光谷的举措。
事实证明,建设光谷不仅给武汉市制造业实施技术改造,走信息化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她将武汉燃成一片热土,激发了人们的创业激情。
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高技术领域是什么?光电子产业。
自200年武汉提出光谷概念,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到如今形成一个庞大的激光产

业的生力军。国内排名前四位的激光企业,武汉占有三席,分别是光谷激光、楚天激光和华工激光。激光产品一项,武汉占据全国市场份额半壁江山。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自主创新领域,武汉光谷创下了中国激光产业的18个第一。
凭着开发区良好的环境,鲜明的产业特色,技术创新的理念,“武汉—中国光谷”走在了我国激光产业领域的前列,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做强。为武汉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在这里表现得一览无余。
武汉光谷独特的人才、技术和创新优势,吸引着八方资金源源滚来,还内外风险投资界在武汉注册的风险投资有两千年前的1家增至近20家;国内外金融机构近几百亿元,先后支持近20个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大项目在光谷开工,投产,近千家公司注册。
现在的武汉,也只有光谷片区这块热土值得大写特写,沦落为二线城市的武汉也不甘心就这样吃老本下去,继“武汉—中国光谷”之后,武汉人又做出了重大决策: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只翅膀,托起大武汉领跑中部崛起的雄心壮志。最近 ,武汉市政府明确指出,力争用10年至20年时间,投资200亿元,把武汉初步建成全国性现代制造业基地。与此同时,一个大力提升武汉在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旅游中心和集散中心的功能,促进武汉成为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蓝图正在规划。
大武汉的宏大气魄,由此可见一斑。在协调区域经济、承接梯度转移进程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汉责无旁贷,武汉大有作为。
4.未来武汉战略发展的着力点与主攻方向
国家近几年大力推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湖北应该加快发展,争取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起点。而作为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武汉,如何在中部地区发挥好龙头作用、找准自己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4.1更换武汉人的思维
在社会发展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是第一生产力,其作用远大于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生产资料等。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日本能在二战废墟上迅速崛起,以色列、新加坡能在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国情下成为傲视周边,影响世界的小强国的原因。
武汉目前的经济发展滞后,跟武汉人的劣根性有一定关系。这种劣根性表现在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欺生排外、恃勇斗恨,对人乏信任和宽容,防范心理重,耍小聪明,精于算计。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占了眼前的这点小便宜,

最后却吃了大亏。
武汉人外号“九头鸟”,贬义居多,欺生狡诈,导致外地人不敢也不愿同武汉人打交道,不原到武汉来发展。不光外地人对武汉印象不佳,就是武汉人自身亦对武汉人评价不高。武汉人这方面须正视自己,反思反省。
武汉的政府、企业和市民也要更新经济发展思维。要有开放的心态,要“且把长江作大海,内陆更应敞胸怀”。当今是中国全面开放的时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地球缩小为村的时代,再保守是行不通的,要被淘汰的。武汉虽然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但处于中国腹地中心,且交通优越,完全可以像上世纪初那样,充当内陆与外通海洋的桥梁。内陆一样可以开放,如芝加哥、法兰克福都是国际大都市,还有瑞士同样深处内陆,却是全球首富,其所辖之日内瓦市是联合国欧洲总部和众多国际组织所在地,是世界有名的外交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武汉不仅是武汉人的武汉,还是中国的武汉、世界的武汉。不仅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要把武汉搭建成一个大舞台,一个适合五湖四海的人创业经商、学习、居住、旅游的大舞台。
4.2武汉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放眼全球,有两个城市在各自经济体内的区位与武汉相似,同时又经济发达,堪称武汉的楷模,那就是美国的芝加哥和欧盟的法兰克福。芝加哥地处美国中北部的五大湖之密歇根湖畔,通过圣劳伦斯河及伊利运河,东可达圣劳伦斯湾、大西洋及纽约港,通过运河与密西西比河相连,南可达墨西哥湾、加勒比海。是美国最大内陆水运港口、最大铁路运输中心和机械中心,原来美国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城市,近来由于洛杉矶的崛起而屈居第第三。法兰克福位于德国中西部、欧盟中部,临莱茵河支流美茵河,西北通过莱茵河可达北海、大西洋,东南通过运河及多瑙河可达黑海及地中海。法兰克福城市虽不大,却是欧洲金融中心之一,有欧洲央行总部、德国证券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国际会展业亦相当发达,还是德国的贸易中心。水陆空交通便利,尤以航空最为发达,是德国最大空港。因此武汉可将芝加哥和法兰克福定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目标大,起点才高,对自己要求高,发展才有动力,才有大进步。眼要高,但手要低,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来追赶自己的目标。如果说上海是纽约,武汉就是芝加哥;上海是汉堡,武汉就是法兰克福。武汉就要做东方的芝加哥,亚洲的法兰克福。
芝加哥以第二产业见长,法兰克福第三产业优势突出。武汉目前的产业结构与芝加哥类似,因此武汉要把自己的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大力发

展法兰克福式的第三产业。具体而言,武汉的定位是:内陆最大的制造业中心(钢铁、汽车、机械、造船、服装等),综合性交通枢纽(水、公、铁、空),物流、金融、贸易、会展中心,中国光谷(这是武汉新的突破口和增长极)。当然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将来时,有待化蓝图成现实,尤其会展、金融、贸易是软勒。
4.3在体制和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要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手段是改革。改革可以使我们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国有企业资本经营预算制和年薪制等;制定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政府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及中介机构脱钩方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方案,规范和发展社会中介机构,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
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上,我们可以着眼于对科技体制的创新。武汉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其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的第三位。可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和重大技术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民营科技企业“百星工程”和“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建设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构建重大设备、科技信息、软件开发服务三大平台,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
不仅仅如此,我们可以学习我国成功地方的创新经验和外国的经验,结合武汉实际背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探索中摸索,在摸索中成长,不怕吃苦,不怕失败,总结经验,找到一条属于适合武汉发展的大路来。
4.4在综合环境治理和开发方面力争走在全国的前列
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德国鲁尔区的经验,努力改善武汉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欠缺;同时学习新加坡建花园城市的经验,一改武汉“三大火炉”之一的炎热环境,还武汉市民和投资者一个美好的家园。具体措施如下:
(1)全市各工厂的大烟囱一律实行自动报警措施,建立回收有害气体及灰尘装置,控制空气污染。
(2)在流经本市的主要河流及湖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染净化系统。特别是武汉有着众多的大小不一的湖泊和河流,一方面为本市提供充足的水源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遭到污染。在治理湖泊污染方面,政府一定要下大力气,还市民以碧水蓝天。同时可以打通市区几大湖泊,并通过河流使之相连,建成几条大型水上浏览线,以供发展旅游业。也可以利用江水换湖

水,减轻污染,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
(3)完善城市居民供排水系统,按市场的需要,建立一定的污水处理厂,减轻生活污水对城市的污染。这是一个大的工程,需要的投资也很多 ,我们可以从多渠道招揽资金,虽然困难,但它的影响深远, 最终的获益者是有着人口接近800万的武汉市的全体市民及更多的流动人口。
(4)应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争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和法规的重要性人人都知,武汉要在这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宣传和通过学校教育,普及法律法规,让全市市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在旅游开发方面,武汉有着众多的旅游资源,在开发方面明显做的还不够。今后要通过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协调安排,争取做出几条有很大吸引力的路线 ,打出品牌,提高城市旅游吸引力。
4.5努力在高等教育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武汉高等学校众多,特别是武昌区,高校密集度在全国出名。今后可以在武昌区大打教育牌,争取建成华中乃至全国的教育中心。国家拨更多的教育资金,政府加大教育预算,民间可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会,以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和对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持。并在知识产权方面完善法律法规,以避免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出现大的漏洞。还可以把重点实验室、大学向私营企业的技术转让,并且把重点放在竞争前的技术开发和研发合作上。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上。还可以通过高校合并来扩大高校的规模和竞争力,争取为国家,为武汉培养更多的人才,以支援经济的建设。
4.6努力在交通枢纽的建设中走在全国的前列
武汉只有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铁、水、公、空大交通格局,构建立体化、网络化、高速化、智能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才能在全国交通枢纽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在铁路建设上,我们将积极参与和推进以京广、京汉广快速客运专线为纵,沿江通道、乎汉蓉通道,宁西线为横的“两纵三横”铁路网和配套建设,切实搞好新武汉火车站的建设以及武昌、汉口火车站的改扩建。在水运建设上,将围绕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以阳逻、青山、汉阳、被湖、金口五大扳块为主的现代化港口群建设,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沿海直达业务搞好武汉与上海、重庆的水运衔接,将武汉港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近海直达港和远洋供给港。在公路建设上,将积极推进武汉与周边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发展,逐步建立起大运量、远距离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同时优化主城道路系

统,加快7条告诉出口公路建设,搞好区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和交通换乘枢纽建设,尽快形成“四环十三射‘的城市公路主骨架,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在航空建设上,将加快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开辟更多的国内外航线,拓展航空物流网络,扩大民航机队规模,努力将武汉机场建设成为全国的大型枢纽机场和航空物流中心。
4.7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走在全过前列
武汉作为中部的特大中心城市,应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发展,为中部崛起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武汉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走在中部城市前列,走在全国各大城市前列,起带头作用,这是时代的呼唤 ,是历史的使命。
……
5.小结
总之,历史的机遇总是眷恋那些有准备的城市,武汉要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要不怕艰难,勇敢的走下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战斗中总结经验,找到一条适合武汉发展的具有武汉特色的道路来,带领800万武汉人民站在大海的浪尖,挥手与之拼搏。祝愿武汉的明天更加的美好,武汉的未来更加的灿烂,更加的辉煌。





 武汉(Wǔhà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之一,中国中部地区(华中)的最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止2010年11月1日,全市常住人口978万,其中城镇人口578万,主城区人口长期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 称“江城”。 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汉口一度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义于此(武昌起义)。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武汉是中国近代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武汉也是中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上海。 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开埠之前,由武昌府和汉阳府组成,后汉口地区由西方列强开盘租界,从汉阳府析出,开始形成现代意义的三镇格局。在1926年到1949年间,三镇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即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市。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至武汉,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三

镇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之先河。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新中国新设立的首个直辖市。1954年6月19日,中央会议决定将武汉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现在武汉也是中国未来设立的第五个中央预备直辖市(申请于在2008年通过具体时间未订)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有"京剧之母"美誉的汉剧,便鼎盛于汉口, 最终与徽剧合流,诞生了国粹京剧。武汉更是中国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水域面积约占城市面积的四分之一,湖泊数量达到170个。武汉的东湖则
武汉地图 哈哈里提供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武汉在中国的位置
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武汉市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及世界第三高楼——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暨绿地中心8日正式动工兴建,其核心部位将建一栋606米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这也是仅次于迪拜塔(800米)和上海中心(632米)的全球第三高楼。

武汉市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及世界第三高楼——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暨绿地中心8日正式动工兴建,其核心部位将建一栋606米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这也是仅次于迪拜塔(800米)和上海中心(632米)的全球第三高楼。

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位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的武昌滨江商务区,与汉口百年外滩隔江相望,是武汉市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项目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据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介绍,商务区核心部位将建设一栋606米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计划打造为集超五星级酒店、国际甲级办公、高档商业、顶级公寓等为一体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5年内全部建成后,该楼将刷新武汉楼高的新纪录,成为仅次于正在兴建的上海中心大厦之后的中国第二、世界第三高楼。



63层330米的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大厦在汉口民生路口举行奠基仪式,该大楼也是武汉新港对外提供口岸服务、港航政务、航运交易等功能的主要配套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武汉目前第六,汉口沿江一线最高建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