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摘要:文章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法对南部县定水镇土地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闲散地类整理潜力最大,新场垭村和双河村为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的ⅰ类区,综合潜力排序为:新场垭村、双河村、周垭口村、鲤鱼坡村、联合村、马鞍山村、哑巴河村、龙凤村。

关键词: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南部县

土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土地利用形态零乱,地块破碎分散,道路、沟渠、田坎众多等,导致出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下,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过高,土地权属纠纷增加等情况。文章运用了熵权法、综合评价法对南部县定水镇土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研究,为编制项目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提供指导。

一、资料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资料与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内外相关专著,包括土地资源学、经济地理学、自然科学、生态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经济学等众多学科。这是本文立题的知识背景。

国内外专门研究资料和相关领域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土地整理而进行理论推导或经验归纳的专业性论文和成果报告等。

官方公布的资料,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统计年鉴、政策规程、

统计公报、相关规划等。

二、研究方法

(一)熵权法

本文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基本步骤如下:首先,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定义熵。最后,定义熵权。

(二)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或简称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其基本步骤为:

1.确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2.收集数据,并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据进行同度量处理;

3.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4.对经过处理后的指标再进行汇总,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分值;

5.根据评价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进行排序,并由此得出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评价指标

根据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南部县定水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实际情况,选取沟渠道路田坎整理潜力、闲散地类整理

潜力、荒草地开发潜力、宅基地复垦潜力四个评价指标。从而建立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上面所涉及到的沟渠、防护林、田坎占地的标准值以及下面将要涉及到的其他标准值,是参考我国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田块规划设计标准以及已完成耕地整理的规划设计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调查区的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结构、作物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标准值。

(三)指标标准化处理

结合研究区实情,最终以行政村为单位,将项目区的八个行政村划分为8个评价单元,采取熵权法对南部县定水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数量方面的潜力评价。根据收集到的实际资料和数据,将数据构成的原始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其过程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指标f1占优势的区域主要在新场垭村、双河村、周垭口村和马鞍山村;指标f2占优势的区域主要双河村、鲤鱼坡村最,新场垭村、周垭口村次之;而从指标f3、f4来看,新场垭村都占第一位。综合看来,新场垭村、双河村等村的土地整理的数量潜力较大。各村的四类用地整理潜力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四)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熵及熵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f2>f3>f4>f1。这表明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单纯以进行土地整理后提高的可利用土地面积即土地整理的数量潜力为目的来讲,闲散地

类整理的贡献要高于荒草地开发整理的贡献,同时,荒草地开发的贡献又大于沟渠道路田坎整理的贡献,而沟渠道路田坎整理的贡献又大于宅基地复垦的贡献。

(五)土地整理数量潜力的评价结果与潜力分级

通过前面的运算,我们已经得出了八个评价单元土地整理数量潜力方面的四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及其权重系数,运用综合评价法可以计算出来评价结果,该方法的评价模型为:

esi=wi*ci

式中esi代表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综合指数分值;w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熵权值;c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根据此模型计算得到的定水镇八个村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如图3所示。

根据上述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结合各行政村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综合分值的离散区间,将具备不同潜力的各行政村划分为五个潜力级别,分级标准如表3所示。

通过表3的土地整理潜力分级标准,将南部县定水镇八个村水镇八个村土地整理数量潜力分为五个等级,如表4所示。

由表4中各村的综合排序结果可知,就单个评价单元来说,土地整理数量潜力排在前2位的分别是新场垭村、双河村,排在最后一位的是龙凤村;从整体而言,土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5个等级,整理潜力最大的ⅰ类区有新场垭村、双河村;ⅱ类区包括周

垭口村、鲤鱼坡村;ⅲ类区为联合村;ⅳ类区为马鞍山村、哑巴河村;ⅴ类区为龙凤村。

四、结论

(一)研究结果表明:沟渠道路田坎整理潜力熵权值为0.1940,闲散地类整理潜力值为0.2968,荒草地开发潜力值为0.2915,宅基地复垦潜力值为0.2177。因此,闲散地类整理潜力最大,可以对其进行土地整理,来实现区域耕地面积最大值增加。

(二)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垭村和双河村为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的ⅰ类区。综合潜力排序:新场垭村>双河村>周垭口村>鲤鱼坡村>联合村>马鞍山村>哑巴河村>龙凤村。因此,进行土地整理前,可以优先选择新场垭村和双河村作为土地整理的对象。

(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表明土地整理潜力的大小不仅与需整理的地类本身面积大小有关,还与该地类在整个区域的各类用地当中所占的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我们在进行土地整理区域选择时的重要因素,通过前期评价后期有针对性选择。再实行土地整理,可实现区域的有效耕地面积最大值增加。同时,通过对区域的土地进行潜力评价,可更加明确地和有针对性地编制土地整理规划,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德体.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及启示[j].国土资源,2007(9).

2.孙静,魏忠义,宇德良等.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桓仁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3).

3.王瑷玲,胡继连.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和经济潜力评价比较研究—以莱芜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4.崔娟.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8).

5.李萍,魏朝富,邱道持.基于熵权法赋权的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7(6).

6.otwinowski,h.energy and population balances in comminuting pro—cess modeling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al entropy[j]. powder technology,2006(1).

7.murray ks,d t rogers.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and land use planning[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 management,1999(6).

8.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张律,四川省地政地籍事务中心;夏建国、姜强,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研究 王欣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研究王欣 发表时间:2020-01-18T09:57:40.7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王欣 [导读] 摘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即土地综合分类,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是全覆盖的基础分类形式。 郓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菏泽 274700 摘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即土地综合分类,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是全覆盖的基础分类形式。而掌握真实的土地利用现状,则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发挥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地利用现状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整理复垦;开发潜力 前言 目前来说,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度分析此课题明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强化土地管理,同时为保护耕地提供依据。除此之外,积极创新和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推动区域持续化发展。 1、土地资源管理分析 从开展的土地资源管理实际来说,整理复垦土地以及后续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为主要内容。借助各类现代化技术,比如工程测绘技术等,组织开展测绘工作,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根据获得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率,以免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情况和浪费问题的发生,实现耕地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保护目标。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实例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某城市为例,全市共计45299.3hm2荒草地,按照40%垦殖率计算,可进行开发的耕地为18119.7hm2,剩余荒草地大部分可以进行牧草地或者造林开发。此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如表1所示,从整体情况来说剩余的可利用土地不多。老城区建设用地共计13976.7hm2,其中园林绿地以及道路广场等短期属于暂无潜力区域,具有改造潜力的建设用地共计3426.7hm2,占比为24.5%。新区建设用地具有建筑容积率低和建筑密度低等特点,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不过建设任务难度大。 表 1 建设用地规划 2.2 土地利用现状 从该城市的实际情况来说,土地利用方面的特点如下:①土地利用率以及垦殖率比较高。②区域之间的自然条件有着很大差异,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复杂而且多样。地形地貌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而且东西南北的跨度很大,区域自然气候较为复杂,影响着城市人口以及产业分布,进而形成了相应的类型格局,即大体上为低山丘陵宜林宜牧区。③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城镇和交通等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比重很大。从城市人口分布情况来说,人口集中度较高,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经济水平较高,城市交通网络通达度较高。在土地利用方面,非农业用地占比很高,例如城乡居民点等,同时以城市为重点向外呈递减的趋势。 2.3 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现状 从该城市土地整理和复垦以及开发实际来说,主要形式如下:①综合整理。在相应的区域范围内,对山水林路田村等实施综合治理,进行统一规划以及实施。②专项整理。坚持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比如山田等。具体做法如下:①三位一体模式。以某区域为例,对农田保护区和城镇建设以及土地整理规划,实施三位一体模式。其中,土地整理的开展和乡村规划建设以及农田保护密切结合,实施统筹安排。经过多年整理,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获得了不错耳朵经济效益,有效改善了劳动条件以及环境条件等。②农村居民点的分布较为分散,占地面积很多。除此之外,村庄内部的布局凌乱;整体环境卫生条件很差需要改造。计划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交通不便而且极易受到水灾影响的低洼村等,采取拆插以及并靠等方法,开展中心村以及基层村的建设。 2.4 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从此城市土地整理复垦角度来说,其开发潜力具体如下: ①村镇规划、迁村并点以及内部挖潜。采取此模式,主要是通过村庄规划,来解决空心村问题,通过村庄搬迁以及合并等方式,增加就地面积。10年建设工作没有占据一分耕地,同时整理释放30亩可利用土地。对于自然条件比较差而且耕地数量比较少的区域,采取迁村并点的方式,实现土地的增加。②加强农田建设,全面推行小流域治理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采取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式,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此模式主要应用于山地丘陵区域,通过整理利用石坎地和上坎地以及空隙地,基于调查结果来说,全市可利用的田坎面积大约1837.14hm2,坚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基本原则,对宜农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和集约经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率。除此之外,强化农田综合治理,最大程度上释放耕地资源。通过整理乡镇企业用地,减少占用耕地,实现对耕地总量的高水平把控。 3、土地利用及整理复垦开发策略的总结 3.1 实行保护和利用相互结合 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现状来说,若想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必须要做好统一规划,实施土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相互结合的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的统筹安排。在具体实践中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对矿产资源项目或者其他项目的管理,积极探索生态恢复补偿金方法等,加大对土地资源过渡开发区域的治理力度。若想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资源保护。结合当前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制定完善的土地资源利用方案。 3.2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若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土地资源生产力,必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在具体实践中结合土地的类型,比如草地等,按照草地和草地利用率以及家畜种类等,合理制定载畜量以及放牧的时间,结合气候条件的特点和畜种的变化规律等,制定具体的方案,最大程度上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利用率。结合草地发展实际情况,适度开发草地,选育种植优良牧草,构建新的生

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1 数量潜力测算 按照前述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测算方法,统计并分析全区历年已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计算得到项耕系数、可整理建设规模、待整理建设规模和农用地整理出地率,再进行测算,得到全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农用地整理的出地率一般为3.00%-5.00%,而统计出的已实施项目的出地率偏高,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提高农用地整理的可行性,确定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出地率为3.00%,丘陵山区出地率为5.00%。 测算公式如下: i i i i P M N δ=-*() (公式1) 其中:i M =i S /i β; (公式2) i i i S W *α=; (公式3) i i i L /N β=; (公式 4) 式中:i P ---i 镇的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 i M ---i 镇可整理建设规模; i N ---i 镇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 i S ---i 镇可整理耕地面积; i W ---i 镇基期年耕地面积; i L ---i 镇已实施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 i α---i 镇耕地连片系数; i β---i 镇项耕系数; i δ---i 镇出地率; 2 质量潜力测算

质量潜力以产能提高潜力来表达,主要方法是根据各测算单位的产能提高状况确定。以镇(街道)区域为基本测算单位,以全区内待整理耕地的综合产能代表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假定全区整理前耕地为该县因素指标区二级区的农用地平均等别,整理后耕地达到该乡镇所在的二级区的农用地分等最高等别,原有耕地部分质量提高潜力为全区内待整理耕地质量由平均等别升到最高等别所增加的产量;新增耕地部分的质量潜力为全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乘以农用地平均等所对应的标准量单产。 质量潜力测算公式如下: ()()15i i i i Q M N P K γ=-*+** (公式5) 式中:i Q 是i 县通过耕地整理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公斤; i M ---i 县可整理建设规模,单位为公顷; i N ---i 县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单位为公顷; γ---i 县耕地提高的等别指数,为该县所在因素指标区的 二级区的农用地等指数最大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i P ---i 县新增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K---i 县农用地最低分等指数;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评价 一、城镇土地利用现状 县(市、区)城镇用地面积为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其中:居住用地面积公顷,占城镇用地面积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商服用地面积公顷,占城镇用地面积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工业仓储型用地公顷,占城镇用地面积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其他土地面积公顷,占城镇用地的%,平均容积率为,平均建筑密度为%。 二、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1、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潜力的因子很多,选择评价指标时应满足下列原则: (1)主导因素原则 (2)可得性原则 (3)普遍性原则 (4)分类评价原则 按照县(市、区)城镇规划的功能区类型分别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即便不同类型的功能区选用了相同指标,其评价标准和权重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上述原则及城镇规划的功能分区,可以建立居住、商业服务、工业仓储型单元的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2、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在上述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土地闲置率是正向指标,即土地闲置率越大土地利用潜力越大;功能区内道路广场用地比重和绿化率是逆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土地利用潜力越小;建筑密度、容积率既不是逆向指标,也不是正向指标,因为建筑密度、容积率过低固然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但建筑密度、容积率过高也不可能营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建筑密度、容积率存在一个标准值,实际值低于或高于标准值,均有潜力可挖。基于此可建立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式中:p C 为评价单元的潜力分值, p C 值越小表示评价单元的土地

利用越合理;r为评价单元的平均容积率; r为容积率的标准值;d为 评价单元的平均建筑密度; d为建筑密度的标准值;u为评价单元的 土地闲置率;s为评价单元内道路广场用地比重;g为评价单元的绿化率; w为权重。 i 3、评价标准的确定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指标既不是正向的,也不是逆向的,而是有一个所谓的“标准值”,实际值与之越接近越好,过大或者过小都不理想。由于这些指标的合理程度因国家、城镇以及发展阶段不同而异,因此,国内外研究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测度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理论推算法2种,报告采用经验法来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评价标准。经验法是将各类单元内所有宗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指标分别按照由小到大排列,根据经验取中位值,或位于60%、70%处的值等为标准值。 4、评价单元的划分 县(市、区)城镇有块宗地, 用地面积公顷。报告评价单元提取的原则: (1)参照县(市、区)城镇规划的功能分区,评价单元分为居住型、商服型、工矿型和其他型4种; (2)对于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居住和工矿性质的土地现状评价单元不跨越功能分区,面积相对稀疏的商服用地可跨越功能分区的范围; (3)对于其他控制层占显著位置的地区,打破功能分区的界线,

当前我国农村。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农村“新土地抛荒”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文献检索与综述报告 10政本李婷(16) 一、文献检索工具、方法、过程介绍 在陈久老师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者充分利用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读秀、万方数据等网络工具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根据原文的参考文献、二级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二级引证文献等收集到了更为丰富、全面的相关资料。此外,研究者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图书馆浏览了大量图文书籍。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我国农村抛荒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国内外土地抛荒现状,研究者采用了顺查法、倒查法、追溯法、导师指导法、网络查找法等文献资料收集方法,收集了我国自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土地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等资料,查询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抛荒惩罚性政策。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者通过查阅图书和网络资料发现,国外关于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国外专家是从农村土地流转的角度来研究土地制度问题,例如:国外土地流转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 东南学术. 2009(02)、美国关于土地征收补偿的规定及借鉴等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农村抛荒现象的历史追溯:首先说明一下,本课题研究者在题目中使用了“新土地抛荒”的概念,是因为现阶段农村的抛荒与1990年代中后期因为农业税费负担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不同,这里看到的土地大量抛荒出现在税费改革之后,也就是2002年之后的土地抛荒。21世纪以来,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同时,许多农民不能满足田地带给自己的收益。在田里辛苦一个月还不如出去打几天工,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除此之外,许多农村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业有成之后大部分都留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他们将父母接到城市里,而家里的田要么给别人耕作,要么让它荒着。 为什么以往一直以农事为主,以耕地为生的大批农民要如此义无反顾地南下,为什么他们可以白白抛荒了这么多良田而宁愿背井离乡地在外地买粮,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们可以承受离开亲人的艰苦,可以承受离开一直生养自己的土地而去他乡漂泊的辛酸?为什么近些年政府对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在村里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为什么取消了农业税农田却反而被抛荒了?为什么三农问题年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却换不来农村农民农业的根本性好转?这一问题引发了国内许多知名经济学家、各高校学者等人的关注。 2、综合介绍: 通过上网搜索,我发现国内对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如学术论文、期刊、图书、报纸等等,这让我可以借鉴到许多前人的经验成果。 通过整理,我将这些研究成果按照其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类: 一是最为普遍的农民自身原因类,如2008年8月19日新华网论坛上发表的《中国农村耕地严重抛荒的成因及对策》、刘键,陈雩桢发表在《四川农业科技》2002年第5期的《农村耕地抛荒问题剖析》、张光宏,梁丹辉在2008年10月发表的《建设新农村视角下的耕地抛荒问题研究》、2012-12-20 发表于中华粮网的《农田抛荒的反思》、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与农业基础稳固 [期刊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2009(5)等。这些专家学者主要是从农民自身找原因,认为农村出现大面积抛荒的原因是农民期待更高的收益,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因此,要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提倡建设类似于社区的乡村; 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抛荒原因的文章,如周全绍在《宿州学院学报》发表的《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陈晓华在人民网发表的《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期刊论文——农村土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 - 甘肃农业2006(6)、胡家勇在经济学动态发表的《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这些学者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农村土地产权的归属问题,认为农民可以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从而达到闲置土地的最大化利用;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农村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以长沙四县市为例摘要:通过对长沙四县市耕地利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 耕地闲置状况严重,达到总耕地面积的9.37%,主要是由劳动力短缺、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以及建设施工四个方面原因引起,已经影响到“两型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耕地闲置的危害性后,提出对策解决长沙市耕地闲置问题,优化耕地资源配置。 关键词:耕地利用;闲置问题;对策 导入语:湖南是农业大省,被誉为“鱼米之乡”,用占全国3%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的粮食,在粮食安全方面为我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机遇与挑战诞生在长株潭。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它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而在长沙农村地区出现的耕地闲置现象,主要是弃耕抛荒,破环了资源节约理念,阻碍了“两型社会”建设步伐。解决耕地闲置,提高耕地利用率对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正文: 一、调查目的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转变,表现为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资源向建设用地等其他用地的转变,这严重影响到了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耕地利用状况

不仅对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极具意义,而且也能给政府对耕地保护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二、耕地闲置现状 经过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村干部和居住在村里的部分农民的走访,发现在农村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着被闲置荒芜的问题,而且这一现象还很严重。长沙市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现有耕地面积24.68万hm2,其中水田22.43万hm2,旱土2.25万公顷。据调查统计,2007年全市耕地抛荒面积有2.3138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7%,其中季节性抛荒2.28万hm2,常年性抛荒338 hm2。季节性抛荒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常年性抛荒中,因外出务工无劳动力耕种抛荒面积为43hm2,承包户不愿转包造成抛荒面积1 hm2,土地整理未完工和被征用未开发99 hm2,因干旱缺水不能耕种面积为61 hm2,望天田67 hm2,煤田渗漏33 hm2,水系破坏34hm2[1]。 三、耕地闲置的原因 调查中发现,长沙市农民弃耕抛荒主要有以下原因。 1、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短缺。长沙地处省会,第二、三产业较发达,农民工工资上涨,一般人员每个工作日为50元,技术工80元[1],而水稻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加之农资价格上涨,农民普遍认为“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宁可抛荒,也不耕种生产。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农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当前长沙市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用于农村灌溉的山塘水坝年久失修,有的排灌机械缺乏必要的维护,难以抵抗旱、涝等自然灾害。农业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收入没保障,农户就干脆不种,任其荒芜。 3、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长沙个别村镇存在“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现象,有些农户自己不想种田,也不愿转让给别人种。主要因为少数地方仍未与农户签订并发放土地承包合同书,已签订的存在着手续不完善,程序不到位等纠纷问题,因此承包户不愿将耕地转包。由于土地承包管理不规范,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造成了部分农民弃耕抛荒。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9-08-27T15:50:38.2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作者:李臻 [导读] 土地整治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土地的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等,其中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 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西柳州市 54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对现有土地进行整治势在必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急剧增长。这样导致土地的供给矛盾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耕地面积成了建设用地。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土地的调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土地整治的现状,并且针对土地整治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又对全国土地整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未来展望 引言 土地整治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土地的利用结构、生态环境等,其中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近年来,土地整治成为国家的重点工程,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也会直接的影响我国农业的经济机构,为此强化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也是十分关键的。随着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土地规模经营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成为目前我国土地整治的主要特征。但是就当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形式并不乐观。因此,针对当前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问题,应正确面对并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让问题成为该项目发展的动力,实现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质量的提高。 1土地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乡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城乡土地间利用失衡的现状是当今时代土地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更确切的说是自改革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是飞跃式的,但不能只注意到这些繁荣的一面,而忽视掉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城乡土地利用差距过大,就是当今社会所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城乡之间的确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这种差异也引发了土地利用情况失衡的问题。在城市地区,尤其是一些发达城市的中心地区,土地利用率极高,而许多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却是相对较低的,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若是能提高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对其加大开发,必然能大幅度优化土地整治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对我国土地的利用程度。 1.2土地整治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可挖掘潜力较大,土地整治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基础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较大,尽管国家实行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制度,但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实践中土地整治大多体现为政府行为,土地整治的资金来源匮乏,主要来源于土地整治专项资金。许多地方财政紧张,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土地整治很难顺利的进行。有的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无法“用在刀刃上”。 1.3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不到位 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进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时普遍存在三种情况:第一,项目规划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素质偏低,对于项目区域内的具体情况没有进行全面了解,只是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整治方法。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时只走表面程序,没有重视县级论证,参与论证的人员不全面,尤其是没有充分征求当地基层技术人员的意见。第二,在进行项目预算是,经常出现人为地提高或者降低投资的情况,导致项目预算存在较大偏差。第三,一些区、县级国土部门相关人员没有积极参与进来,一般情况下,只是负责收集资料或者带带路。因此,在项目整治的过程中,大部分项目都出现了规划设计变更的情况,甚至有的项目无法实施只能重新设计。 2土地整治未来展望分析 2.1城乡土地利用关系趋于平衡发展 城乡土地利用关系趋于平衡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要想使二者达到真正的平衡关系,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尽力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当城乡之间不再存在巨大的经济文化差异时,土地利用情况自然会逐渐趋于平衡。许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外出务工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地区土地包括住宅与耕地的大量荒废,并且有许多人都出于老一辈人的要求或是其自身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而对居住地和住宅过于重视。同时,再加之城市与农村地区房价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建设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就会有许多人选择在城市积攒足够的资产后再回到老家来建设住宅,但在施工完成后却不居住,而是继续回到城市务工,使其闲置,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样一来难免会形成大面积土地资源的浪费,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一方面需要对其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调整,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另一方面是通过一些政策手段来进行调节,如提高农村待遇、加大投资建设、吸引人才回流等,以此来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此外,可与房屋主人进行沟通,对其闲置和废弃的住宅进行再利用等。以上提到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但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政策方面的手段与思想方面的影响来逐步对农村经济进行建设,促进其发展,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并逐渐渗透土地整改手段,最终使二者平衡发展。 2.2加强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攻关 进行土地整治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提升工程技术的水平,才能确保土地整治获得显著成效。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主要是:生态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测绘技术等。由此可以发现土地整治是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因此,要不断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土地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整治目的。 2.3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变 当前强化推进土地整治档案管理数字化、电子化的转变,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因此,要求各个地区应当充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配置全新的信息化设备,以此来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运用,最终切实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目标。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训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主要要求从事土地整治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水平。其应当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由此成长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这就必须强化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由此才能保证信息建设目标的实现。2.开发及引进先进性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却是有限的,需要我们转变原有观念,使土地资源利用从传统的利用方式向高效科学的方式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利用转变。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利用潜力要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块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

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根据生产理论,一定的产出对应着相关 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过程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中去,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可变要素连续投入到土地,土地边际报酬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 二、现行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的缺陷土地利用机制直接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也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土地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还有差距。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共有闲置土地26.37万hm2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2004年度国家首次运用高分辨率卫星,对全国160 个国家级开发区(园区)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开发区(园区)内平均还有1/3 的土地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尽管2003-2004 年,国家七部委曾经开展大规模的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并把开发园区作为重点整顿对象,但根据实际的动态监测结果土地利用程度并没有很大提高,表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艰巨。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城市土地利用配置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政府调控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配置机制导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土地配置在数量、方向上的失控及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政府干预市场行为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造成对土地市场的过度干涉及不 公平竞争或者政府功能 在土地市场中的缺失;由于公众参与机制的缺乏,导致对土地资

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国土资源局 xxxx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1 前言 (1) 1.1研究的目和意义 (2) 1.2研究的内容 (2) 1.3研究的依据 (2) 1.4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2) 2 xxx概况 (5) 2.1地理位置 (5) 2.2自然条件 (5) 2.3经济社会概况 (5) 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 3.1土地利用现状 (5) 3.2土地利用的特点 (5) 4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评价 (7) 4.1农用地现状分析 (7) 4.2农用地待整治区的确定 (10) 4.3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11) 4.4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 (12) 5 农村居民点整理分析与评价 (16) 5.1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 (16) 5.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16) 5.3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 (20) 6 土地复垦潜力分析与评价 (22) 6.1待复垦土地现状分析 (22) 6.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22) 6.3待复垦土地潜力分析 (23) 6.4待复垦土地潜力评价 (23)

7 土地开发潜力分析与评价 (25) 7.1未利用地现状分析 (25) 7.2待开发区域的确定 (25) 7.3待开发土地适宜性评价 (27) 7.4待开发土地潜力分析 (28) 7.5土地开发潜力评价 (28) 8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 (32) 8.1土地整治综合潜力分析 (32) 8.2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评价 (32) 8.3土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 (33)

1 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内容。 土地整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促进耕地保护与建设,有效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把土地整治潜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土地整治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差异。(2)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资源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实际潜力,是土地资源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利用过程中得以体现。(3)土地整治潜力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才可获得体现,这种手段一般是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土地资源的这种内在潜力才可获得释放。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态

土地评价综述

土地评价综述 摘要: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为区域经济,社会经济与自然经济提供必要条件的重要自然综合体,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更有必要掌握土地的总效益,对土地的各方面构成要素进行综合的评价。目前,对土地评价的分类主要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应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综合来看,其根本就是为了说明土地在进行生产时的生产力即产出效益的质量评测。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土地研究历史发展情况,及应用现状,讨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潜力。 关键词:土地评价评价指标发展研究可持续利用 1 土地评价概述 1.1 土地评价定义 土地评价,又称土地分等,是依据科学的标准,对土地的数量、质量、覆盖特征和经济特点进行的评估,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估计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应性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 1.2 土地评价的类别 土地评价有一种分类方式,分别是按评价目的分类,按评价方法分类和按评价途径分类(直接和间接评价),这里主要介绍按评价目的的分类。按土地评价目的,可以分为土地质量评价,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适应性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土地质量评价指根据表明各种指标对某项土地利用影响的数学模式,利用计算机中已经储备的有关地区的具体资料进行对比,预测利用的后果,从而具体评定土地质量。土地潜力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土地的未来利用,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在土地潜力评价的基础上,联系某种具体生产对象的相应条件来进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对适宜性评价在时间方向的延伸。土地的生态评价和经济评价分别是着重土地的生态环境价值特点和土地的投入产出经济效果的评价。 2 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 2.1 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 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土地评价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科学的土地评价研究仅有半个多历史。 2.2 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 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土地评价的初级阶段 国外:1933年美国提出斯托利指数分级(storie index rating ,SRT)和康奈尔系统(cornell system);1934年法国财政部提出《农地评价条例》;等等。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的土地评价研究应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196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正式颁布了土地潜力分类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土地评价系统。土地潜力评价(land capacity evaluation),又称为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的意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以转让、出租、转包为主而欠发达地区的流转方式主要以转包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支持土地流转的法律和制度不健全、农民自身思想意识守旧、社会保障不完善、土地流转环境不成熟、金融支持不到位和政府职能的缺位或越位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大多数学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完善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制定积极的土地流转政策、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对农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以及对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金融;农村;规模经营 【Abstract】:Describes the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contract and management rights are agricultur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period of the product is the only way towards a modern agri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the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 forms: land transfer methods developed regions mainly transfer, lease, subcontract and main circulation mode underdeveloped areas dominated mainly subcontrac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re: support for 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land transfer is not perfect, the farmers themselves conservative ideology, social security is imperfect, immature land transfer environment, the financial support is not in place and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such as the absence or offside. Throug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most scholars believe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improve land transfer laws, develop proactive land transfer policies, improve the land transfer market, for farmers and for the extensiv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s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Key words】: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s transfer;Policy; scale; finance; rural 0 前言 自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以来, 土地流转则成为认真落实“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时, 也是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积

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整治研究 摘要: 土地整治是指对利用率低下、利用不合理、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同时也是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作为国家土地利用的一种发展趋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问通过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土地整治情况的资料,以及某些地区的实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目前土地整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实际和前文所做分析的结果分析我国在未来对于土地整治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土地整治;现状;问题;未来 一、研究目的 农业资源的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还有生物,气候资源等,这都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所要针对的对象,在人们进行生产或者扩展的时候。并且还作为当前农业,林业以及牧业和渔业等的物质基础和人类目前当今非常需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土地整治问题。就我国当地土地整治的主要针对对象或者目标进行分析,然后再展开相关的工作,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能够高效的对土地进行整治。 二、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1、国内土地整治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的土地整治,就是对那些利用效率较低或者不合理的土地或者灾害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后的土地开始进行整治。作为对土地存量的盘活,集约用地的强化以及对耕地方面的即使补充和土地产能的提高,土地整治是最主要的手段。只有将土地整治与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相结合,根据其形式以发展当地经济来保护耕地,保证城乡土地的配置工作顺利进行,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策略。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早在2003年的3月份就已经由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局颁发并实行了,其中详细说明了关于土地的整理,复垦以及开发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定义和概念:所谓土地整理就是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

土地整治文献综述 摘要:土地整治已经成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研究,从土地整治模式、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相关技术4个方面总结了现在的研究进展,继而提出了土地整治的研究展望。关键词:土地整治、研究综述、研究展望 literature review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Abstract: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has become the gripper and platform that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d realiz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study, from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mod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lanning,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lanning,and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technolog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Key words: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literature reviews literature prospect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储备[1-2]。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需求刚性上升与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不仅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大举措,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适时开展土地整治现状研究,关注土地整治国内外研究进展,不断拓展土地整治的内涵外延,使之成为保发展、守红线、促转变、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 土地整治是借助一系列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土地整理、开发及复垦的统称,具体内容包括农用地整治、城镇工矿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目前,土地整治已经由自然性工程转变为综合性社会工程,逐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节约优先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 1.1 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国外开展土地整治实践的历史比较悠久,相关的模式研究也比较成熟,主要

土地整理工程

土地整理工程 第一章绪论 1 土地整理的概念 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破坏、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2 土地整理的内容 ●农用地整理 ●建设用地整理 ●土地复垦 ●宜农未利用地开发 ●区域性综合整治 A.农用地整理 在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代表工程有:河南省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工程、浙江省“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B.建设用地整理 建设用地整治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对农村地区散乱、废弃、闲臵和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活动。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对旧城镇、“城中村”和旧工矿等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节地建设,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活动。 C.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D.宜农未利用地开发 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对宜农未利用地采取整治措施,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E.区域性综合整理 区域性综合整治: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以村、镇为基本整治区域,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对区域内的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其目标更加多元化,呈现出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 3.土地整理的概念发展 第一阶段(1998年以前):以“土地整理”概念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7年):以“土地开发整理”概念为标志。 国土资源部构建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基本政策制度体系: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