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11-30 13:30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粮食

总产量如下:

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1267千公顷,比2011年增加694千公顷,增长

0.6%。

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299公斤/公顷,比2011年增加133公斤/公顷,提高2.6%。

三、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367亿斤),增长3.2%。

国家统计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2012年各地区粮食产量

地区

播种面积

(千公顷)

单位面积产量

(公斤/公顷)

总产量

(万吨)

全国总计111266.8 5298.7 58957.1

北京193.9 5871.2 113.8 天津322.9 5009.3 161.8 河北6302.4 5151.4 3246.6 山西3291.5 3870.9 1274.1 内蒙古5589.4 4523.7 2528.5 辽宁3217.3 6435.5 2070.5 吉林4610.3 7251.1 3343.0 黑龙江11519.5 5001.5 5761.5 上海187.6 6465.0 121.3 江苏5336.6 6319.6 3372.5 浙江1251.6 6150.9 769.8 安徽6622.0 4966.9 3289.1 福建1223.4 5389.6 659.3 江西3675.9 5671.6 2084.8 山东7202.3 6263.8 4511.4 河南9985.2 5647.0 5638.6 湖北4180.1 5841.6 2441.8

湖南4908.0 6125.7 3006.5 广东2540.2 5497.0 1396.3 广西3069.1 4838.1 1484.9 海南438.6 4549.0 199.5 重庆2259.6 5038.7 1138.5 四川6468.2 5125.1 3315.0 贵州3054.3 3534.3 1079.5 云南4439.1 3940.2 1749.1 西藏171.4 5542.6 95.0 陕西3127.5 3981.1 1245.1 甘肃2839.4 3908.2 1109.7 青海280.2 3622.7 101.5 宁夏828.3 4527.5 375.0 新疆2131.1 5973.4 1273.0

关于粮食产量调查制度和方法的说明

全国粮食总产量为31个省(区、市)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的总和。

(一)调查方法

粮食产量的统计调查采取主要品种抽样调查、小品种全面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由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按夏粮、早稻和秋粮三个收获季节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抽样调查对象是农业生产经营户,调查的主要粮食品种有稻谷、小麦和玉米。通过以省为总体抽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组、农户和地块开展调查,播种面积调查是在调查时点上对样本区内所有农作物进行清查;单位面积产量调查采用实割实测的方法,进而推算各主要粮食品种的实际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两个结果相乘获得产量数据。农业生产经营户生产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95%以上。

2012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在辽宁、吉林、江苏、河南和湖北省布置开展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5省粮食产量由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取得。

(二)调查样本

目前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在848个国家调查县中开展,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抽取8890个村民小组、48万农户,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位

面积产量调查抽取8890个村民小组、6万多地块,由国家统计局各基层调查队调查人员和辅助调查员实施。

(三)实割实测方法

主要粮食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调查在播种面积调查样本的基础上采用实割实测的方法取得。按照《农产量抽样调查制度》,在粮食品种收获前,各调查村中的基层调查员对相应品种粮食种植地块逐块进行踏田估产、排队,抽选一定数量样本地块;待收获时各县级调查员或者辅助调查员在抽中样本地块上进行放样,割取样本,再通过脱粒、晾晒、测水杂、称重、核定割拉打损失等环节,计算出地块单产。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根据各抽中地块单产数据推算全省(区)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各国统计数据网站大全

各国统计数据网站大全 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tjdt/gmjjhs/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标准)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tjbz/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制度)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tjzd/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tjsj/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tjgb/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投资头寸表、外汇储备、汇率等)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model_safe/tjsj/tjsj_list.jsp 联合国统计处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unsd/default.htm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unsd/sna1993/toctop.asp 综合环境经济核算(SEEA-2003)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unsd/envaccounting/seea.htm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分析手册(Series F,No.74,1999)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unsd/methods.htm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 国际收支手册(BOP-1993)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external/pubs/cat/longres.cfm?sk=157.0 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补编:衍生金融工具(2000)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external/pubs/cat/longres.cfm?sk=3554.0 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2000)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external/pubs/ft/mfs/manual/chi/index.htm 政府财政统计手册(GFS-2001)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external/pubs/ft/gfs/manual/chi/index.htm 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statistics/index.htm OECD国民核算资料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9136.html,/topicstatsportal/0,2647,en_2825_495684_1_1_1_1_1,00.html 欧盟统计局 http://epp.eurostat.cec.eu.int/portal/page?_pageid=1090,30070682,1090_30300608&_dad=portal &_schema=PORTAL 各国统计机构: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国民核算)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政府统计历程

新中国政府统计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即成立统计处。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着手创建全国统一的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恢复的3年里,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摸清了解放初期全国工矿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进行了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两项调查;在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开始建立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工作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编制“一五”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53年1月,政务院决定加强各级政府及各业务部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并统一制定全国性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迅速建立了统计机构,逐步建立健全主要专业统计制度。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其他多项普查;1953年首次发布统计公报。统计工作与计划工作密切配合,按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收集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为国家编制和检查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大跃进”开始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作风被践踏,高指标、浮夸风盛行。在“左”倾错误思想和“全民办统计”、“统计大跃进”的口号指导下,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原则遭到破坏,中央及地方统计机构和人员被精简,一些重要统计数字严重不实,统计工作受到重大挫折。在此期间,一些统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对浮夸风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制。 1961年初,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4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简称“四四决定”);1963年3月,国务院颁发《统计工作试行条例》。“四四决定”和《条例》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几个指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几个指标: 1、就业人员数、职工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就业人员数是反映报告期期末就业工作工作最终结果的指标,是指报告期期末城镇就业人员数的总量。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数(年末)由国家统计局根据劳动力调查数据进行推算。(就业人员数分类:一是统计部门掌握的城镇各类单位就业人员数,二是工商部掌握的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数,三是劳动保障部门掌握的公益性岗位及各种灵活就业人员数。)职工人数:职工是指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其他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下列人员:(1)乡镇企业就业人员;(2)私营企业就业人员;(3)城镇个体劳动者;(4)离休、退休、退职人员;(5)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6)民办教师;(7)在城镇单位中工作的外方及港、澳、台人员;(8)其他按有关规定不列入职工统计范围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 2、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实际投资完成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3、市盈率、股息收益率、平均市盈率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分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静态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动态市盈率=股票价格/该股上一年度每股税后利润。市盈率反映某只股票的投资价值,标准适中,太高太低都不好,与银行存款利率有关,一般情况下,当市盈率=1/银行存款利率时,市盈率是比较合理的。来自A股市场与H股市场的不同股票的市盈率对比是不合理的,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不同时段的市盈率对比也是不合理的,这样的比较不具有有效性。当市盈率够高的话,说明该股票具有泡沫,比如100倍,这意味着该公司的真实利润要100年后才达到这样的高度,投资潜力不大,价值被高估。 股息收益率是指股息与股价的比值。股息是指上市公司派发给股东的部分盈利。 4、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各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5、跨国化指数(TNI) 海外经营指标体系,包括海外营业额指数、海外采购与生产指数、海外直接投资指 数、海外技术转让指数 TNI 管理职能的国际化发展指标体系,包括跨国公司战略与决策的协调力、当地市场的 适应力、聘用外籍管理人员的状况、财务管理上的控制力 TNI=(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数/总雇员数)/3*100%,这个指数与国外资产总额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其所经营的行业领域密切相关。(??) 6、IPO IPO是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有限责任公司IPO后会成为股

统计方法-国家统计局

统计方法 一、统计和数据 (一)统计的含义 掌握统计学的含义。了解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数据类型 了解变量和数据的含义。掌握数据类型。 (三)数据来源与搜集数据的方法 熟悉数据来源—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及它们的来源。 了解搜集数据的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与应用条件。 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二、数据描述 (一)用图表展示数据 掌握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掌握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的图示方法,能够根据数据的类型选择正确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能够应用EXCEL软件编制表格和绘制图形。 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制作统计表的基本要求。 (二)水平的测量 了解算术平均数的含义,熟悉算术平均数的性质,掌握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了解几何平均数的应用条件,掌握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熟悉中位数、众数与四分位数的含义, 掌握中位数、众数与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不同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能够应用EXCEL软件进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 (三)离散程度的测量 熟悉测量离散程度的目的,掌握离散程度的含义。 熟悉标准差的含义以及实际中的应用,掌握极差、四分位差、标准差、方差的计算方法,理解他们的特点和应用。 能够应用EXCEL软件进行极差、四分位差、标准差、方差的计算。 三、参数估计

(一)抽样分布 熟悉总体、样本、样本量的含义。 理解样本均值抽样分布的含义及在推断中的作用。了解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二)参数估计 熟悉参数估计的概念;熟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含义。 熟悉参数区间估计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一个总体的均值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掌握一个总体的比例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 (三)样本量的确定 掌握估计总体均值和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计算方法。 熟悉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四、假设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了解假设和假设检验的含义。能根据实际问题合理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熟悉单侧和双侧假设检验的概念。 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了解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理解显著性水平的含义。熟悉临界值和拒绝域。 (二)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掌握在总体方差已知或未知条件下,单个总体均值的检验方法。能够应用EXCEL软件进行单个总体均值的检验。 (三)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 掌握总体比例假设的检验方法。能够应用EXCEL软件进行总体比例的检验。 五、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相关分析 熟悉相关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相关关系的种类。 能够绘制和解读散点图。熟悉相关系数的含义和特点;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EXCEL软件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 了解相关系数的检验。 (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熟悉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概念。了解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 理解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回归系数的含义。

统计局数据自查报告

统计局数据自查报告 统计局数据自查报告范文一: 根据湖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湖南省监察厅、湖南省司法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联合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的通知》( 湘统46号)精神,我区认真开展了自查,切实查找本区统计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推动统计数据质量检查顺利开展 《关于联合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的通知》以来,我们迅速召开党政会议和全局专题工作会议及乡镇街道迎检和自查会议,重点学习了省、市通知精神,使全区上下明确了此次检查工作的实际意义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了落实通知精神的自觉性,为把通知精神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打下了组织基础。 二、夯实基础、健全机制,确保统计工作质量检查成效显著 统计工作的高质量是统计数据准确性、科学性的保证,其关键在于基层。近年来,我们加大投入,加强了乡镇街道统计队伍建设,累计投入万元,为乡镇街道统计站配备了微机等办公用品,购置齐全了各种硬件,实现了网上直报,使其更好地发挥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统计工作的职能。健全统计网络,坚持保障经费、落实待遇、提高素质,保持了工作

的连续性。逐步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证录、统计台帐制度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推动了整体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大检查,促进了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科学,统计数据的准确、详实。围绕此次检查,我们进一步健全了各街道乡镇包管片区的包保责任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严格执法、稳妥推进,全面开展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检查 我们严格按照《关于联合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的通知》,结合我区实际,采取自查、抽查等形式对各基层单位统计调查数据进行了全面检查。工作中,切实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纠正数据错误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基层单位和个体户不够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制度不健全,统计信息闭塞,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统计人员变动相对频繁,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二是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报表数据逻辑性差,一些统计数据计算错误,指标含义混淆;三是统计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工作清苦。大部分乡镇财政、民政、土管、计生等工作人员均有工作津贴,而统计部门因自身经费严重不足,没有能力给基层统计人员予以补助,统计人员没有任何补贴,有的乡镇统计人员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业数据.doc

2012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2012-03-09 13:30:00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2012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431亿元,同比增长27.8%,增速比2011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713亿元,增长23.2%,增速回落7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4%。 2012年1-2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327亿元,同比增长26.0%,增速比2011年全年回落1.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996亿元,增长29.4%,增速提高3.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108亿元,增长31.9%,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2012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949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5%,增速比2011年全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97605万平方米,增长32.8%。房屋新开工面积20049万平方米,增长5.1%,增速回落11.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4832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持平。房屋竣工面积10094万平方米,增长45.2%,增速提高31.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936万平方米,增长47.9%。 2012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46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5%;土地成交价款1044亿元,增长5.8%。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2012年1-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0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6.0%,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8.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1.4%。商品房销售额4145亿元,下降20.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4.7%,办公楼销售额下降23.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7.2%。 2012年1-2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31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3%;销售额2507亿元,下降31.0%。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682万平方米,增长1.8%;销售额734亿元,增长8.2%。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012万平方米,下降4.9%;销售额903亿元,下降2.8%。 2012年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30526万平方米,比2011年年末增加333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2674万平方米,办公楼增加23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增加405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