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学习笔记

核心素养学习笔记

核心素养学习笔记

核心素养学习笔记

1.“核心素养”为什么提出

“核心素养”是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在原有教育目标基础上的新发展;是从国家发展,学生个体发展和生存需要的更长远视角、更宏大格局来反思和提升现有教育目标的顶层设计;是人本理念、学生立场为背景的大教育观;是综合国际教育领域人格理论、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研究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新升华。简单说: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就是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学生不仅学知识,更要全面发展;不仅读书,更要成人。

提“核心素养”,不意味着之前的教育目标错了或过时了。拿英语学科来说,并不是要用“核心素养”来取代或否定之前的知识、技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养等各项目标。坊间类似“刚刚学会了,又说不对了;刚说不变了,又来文件了”之类的言论,背后反映的是将“核心素养”与之前的三维目标、素质教育目标内在联系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

2.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培育核心素养,不仅是中小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所有类别教育的“共同目标”。可见,核心素养并不只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更是面向人人的,实为“国民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与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的落实,大致可以三个层面着手:一是课程改革,二是教学实践,三是教育评价。一线教师大多更关心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如何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具体到英语学科教学中四方面素养的实现途径,借用鲁子问教授的归纳,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语用知识传授与整合式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在中外文化认知与跨文化沟通中发展文化品格;通过课堂提问设计促进思维品质发展;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促进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不是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而是以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经验和思考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英语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的根本和关键,还是每个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比以前看得更远、做得更细。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通用版)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通用版) Through the summary, we can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past work situation, and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 工作总结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077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 (通用版)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既然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进行教学评价时候,就应该以此为中心。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例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来说,除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夏秋冬,从

知识上来讲,我们要求学生: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雨、阝”2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吹”“落”等动词和一对相反的词:“出”和“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感受不同季节的景色,能主动积累有关景色的词语,从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在组织教学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们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两个小朋友想去对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就引导孩子们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也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不仅考虑知识的掌握,比如现在的试题一些等开放性的题目,像我们期末考试听力部分,除了考察听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其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些内容是节选自一些课外读物,也起到了推荐阅读的作用,如果孩子阅读量大的话,或许不用

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717057806.html, 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者:谭祝寿 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9年第10期 摘要:通用技术课堂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要基于合理的技术活动载体、真实的情境和学生经验、问题解决和思想方法的渗透之上,开展技术活动中,让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聯系,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堂;核心素养;技术活动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和教育的有机融合,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方面。那么在日常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以苏教版必修1“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观 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通用技术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之后所形成的、具有通用技术学科特点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通用技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助于整合教学目标,综合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课堂教学要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一是必须确立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那就是立德树人。真正的教学首先是育人,然后才是教书,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要确立的教学观念。二是必须具有对课程正确的理解、看法、观点和态度,即课程意识。教师不能就教学论教学,就教学谈教学,一定要有课程的视野和高度,要看到学科本质,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为核心,让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三是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的中心、重心是学而不是教,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和展开。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 二、合理选择技术活动载体 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形成,对于技术学科而言,技术活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应体现技术学科的实 践性和创造性特征,采用基于“做中学,学中做”理念的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等实践学习方式,组织技术探究和技术试验等创造性学习活动。只有借助技术活动载体,才能让学生开展技术活动,才能让学生经历“实践”与“认识”的循环;才能在技术活动中体验设计过程,理解技术原则与

数学核心素养活动反思

数学核心素养活动反思 胡德旺 听了数学核心素养知识的讲解,获益匪浅,使我认识到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的前行。脚踏实地做教育的同时也应仰望星空看发展,跟上当下教育理念,跟上教育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体 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在自己的课堂上实现核心素养的基本 要求?反思如下: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 1、把枯燥的数学计算上得更有趣,更灵活,更能益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而小学生学习,练习运算最现实的内驱力就是兴趣,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或游戏,把计算与生活等更好地应用起来,寓教于乐,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切实提高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事。 2、在课堂上作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把更我的尝试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课堂上去做,去想,去说,去发现,去总结,而老师只做为一个适时的点拨者,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更愿意投入和参与的学习中,真正做课堂上的主宰者。

3、计算教学在教学中要既重视算理,又要重视算法的教学 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理解法则的合理性。不应要求学生死记更背计算法则,宜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要点,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4、重视良好运算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益终生,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在计算方面:如看清数字与运算符号,认真抄写,细心计算,自觉检查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克服粗心,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效率。特别是发现学生错误后,我们应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正确运用于教学之中。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数学模型、转化、推理、符号化、类比、方程和函数等思想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制定合理目标,科学设计过程,科学引导和训练海陆空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及时总结,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高中通用技术核心素养

高中通用技术核心素养 1.技术意识 技术意识是对技术现象及技术问题的感知与体悟。学生将形成对人工世界和人技关系的基本观念;能就某一技术领域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做出理性分析,形成技术的敏感性和负责任的态度;能把握技术的基本性质,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形成对技术文化的理解与适应。 2.工程思维 工程思维是以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为核心的一种筹划性思维。学生能够认识系统与工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某一具体技术领域的问题进行要素分析、方案构思及比较权衡;领悟结构、流程、系统、控制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实际运用,并能用其进行简单的决策分析和性能评估。 3.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是指基于技术问题进行创新性方案构思的一系列问题 解决过程。学生能运用人机理论和相关信息收集等综合分析技术问题,提出符合设计原则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构思方案;能进行技术性能和指标的技术试验、技术探究等实践操作,并进行准确地观测记录与信息加工分析;能综合各种社会文化因素评价设计方案并加以优化。4.图样表达

图样表达是指运用图形样式对意念中或客观存在的技术对象加 以描述和交流。学生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及控制框图等常见技术图样;能分析技术对象的图样特征,会用手工和二维或三维设计软件绘制简易三视图、草图、框图等;能通过图样表达实现有形与无形、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换。 5.物化能力 物化能力是指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的能力。学生能知道常见材料的属性和常用工具、基本设施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常见工艺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的积累和感悟;能进行材料规划、工艺选择及其比较分析和技术试验;能独立完成模型或产品的成型制作、装配及测试,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

学习核心素养反思

学习核心素养反思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的特长发展”。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分”的基础上。“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这与我们学校的《新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

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Word版

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的改革总会立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进一步深化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课堂必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英语素养,关注英语内容、英语教学理论、英语教学实践与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具体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英语课程。高中英语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整体掌握英语课程目标,整体认识英语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英语课堂可以凸显英语知识的脉络,抓住英语本质,弄清英语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核心素养英语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 三、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在英语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看等,积累英语活动经验,感悟到英语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 ,“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英语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面向未来而化解问题的创新能力远比复制既往的知识更具建设性价值,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复杂情境时,灵活“分析、推断和沟通”的创意能力,特别是基于独立人格、自由思考而做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发展性探究能力。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英语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版2020年修订)-教学与评价案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 90附录 2 教学与评价案例 教学与评价案例1 :基于螺旋式上升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案例主题: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常规技术要求的系列试验 一、教学目标 1. 经历对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的多项常规技术要求进行技术试验的过程,能读懂相关的技术标准,学会识读技术图样,选择相应的技术试验方法开展试验,并写出技术试验报告。 2. 经历简易风洞设计和制作过程,学会运用系统、结构等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简易风洞方案设计。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风洞模型,并进行测试和优化。 3. 经历技术试验数据分析和运用的过程,确定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的技术问题,尝试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体悟人技关系,形成规范、安全的技术意识。 二、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 1. 教学准备。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样品若干、量具、弹簧秤、塑料板、轴流风机、电动机等。 2. 课时安排:5 课时。见表1。 表1

附录 │ 91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项目情境。 2012 年的一天,某省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曾发生过一起相当惨烈的 车祸,2 人死亡, 10 多人受伤,原因之一就是缺了这么一块小牌子。 交警说: “三角警告牌体积较小,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很容易被司机忽 视。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三角警告牌, 它对于安全的保障作用是巨大的。 三角警告牌在车辆发生故障抛锚时, 被放置于车子后方, 以提醒后面的 来车注意安全。不合格的三角警告牌对交通安全起不到多大的警示作用。 那么,合格的三角警告牌是什么样的呢?如何辨别和选购合格的三角警 告牌产品呢? (二)确定技术试验内容。 组装三角警告牌。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用三角 警告牌》( GB 19151—2003)(以下简称三角警告牌国家标准),熟 悉形状和尺寸、离地间距、结构稳定性、抗风稳定性、形状的视辨性 等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三)选取样品进行技术试验。 1. 检测形状、尺寸及离地间距(试验 1) 问题情境 1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角警告牌外形各异, 见图 1, 但基 本上都具备了三角形的特征。它们符合标准吗? (1)阅读三角警告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附录 A 的图样,填写形 状、尺寸和离地间距等技术要求及国家标准数据。 图1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已占据着语文教育教学中核心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科学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形成一些惯有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耐心给予学生必要的培养。 一、融洽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

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二、提升思维品质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中,学习语文,除了达到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应用于学生与人交际的目的以外,我们决不能忽视的是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与品质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语文在诸多学科当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例如,在《海上日出》教学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再让学生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最后云理解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爱到美的熏陶。 这样,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这种思考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才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核心,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感知语文的深刻内涵,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三、培养积累习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

通用技术核心素养

通用技术核心素养 通用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马鞍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尹道龙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积极参与技术活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通用技术教学在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学生;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如:学习的能力、使用各种技术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生活的能力等等。技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影响。那么,通用技术课应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呢?笔者认为: 一、学习兴趣是培养技术素养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对需要的满足就是成功,这种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产生新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兴趣就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求知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新课改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要充分满足学生好奇、探究和创新的心理要求,选择经典案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是根据好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教学“技术与社会”一课时,组织学生围绕“有人认为,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也有人认为,技术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样的观点展开辩论。多数教师的做法是事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组,一个组挑选出四名学生当辩手,但在自由辩论阶段,两个组其他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这样就扩大了 参与面,学生们积极参与,场面非常热烈,兴趣非常浓厚,真正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材呈现的案例为主,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 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 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 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 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 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反思) (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这是一个挑战。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议题相关的实践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感悟、发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选取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选择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居民搬迁、环境治理等话题,又可以是学生身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在校园穿校服、校园建设及学生关心的其他学校管理制度等。 (四)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程要周密考虑。对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能够有效应对、机智灵活,从而增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政治学科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我认为,学科活动一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三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四要体现教育性,精心设计活动,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五)注重课内外活动的一体化、系列化,使课内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今天,课程专家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课堂上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行在“做中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学生社会活动将首次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课时上占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亮点。 (六)形式可以更多样更丰富。围绕议题的课内活动可以采取表演小品、观看微电影、分析微课、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核心素养解读 6页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核心素养解读 一、读:语文教学之本 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循序渐进地读的,读是语文“发展课堂”之本。 1.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2.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 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

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3.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说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适用于介绍性的语气读,不宜进行朗读训练。而叙事写人的作品,言辞优美,故事情节曲折,感情变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语言华丽,感情色彩浓厚;古诗文和现代诗歌节奏感强,含义深远。这些题材的文章都适合进行朗读训练。一般说来,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语句,最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师把这些内容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每段内容进行朗读训练的目标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月光曲》最后三个自然段时,是为了启发想象,体会意境;指导朗读《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时,是为了领会写作技巧及表达方法。 4.积极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要使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美,教师就必须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及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提示语等。

学习核心素养反思评价谢

学习核心素养反思 一、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二、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自己雕琢,耍花架子,刻意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三、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品德变得更能指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四、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相对地说,差距最大的就是学生。这其中有城乡差别的因素,但另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 五、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学与评价案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 教学与评价案例1 :基于螺旋式上升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案例主题: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常规技术要求的系列试验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的多项常规技术要求进行技术试验的过程,能读懂相关的技术标准,学会识读技术图样,选择相应的技术试验方法开展试验,并写出技术试验报告。 2.经历简易风洞设计和制作过程,学会运用系统、结构等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简易风洞方案设计。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风洞模型,并进行测试和优化。 3.经历技术试验数据分析和运用的过程,确定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的技术问题,尝试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体悟人技关系,形成规范、安全的技术意识。 二、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 1.教学准备。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样品若干、量具、弹簧秤、塑料板、轴流风机、电动机等。 2.课时安排:5 课时。见表1。 表1 90

│附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项目情境。 2012 年的一天,某省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曾发生过一起相当惨烈的车祸,2 人死亡,10 多人受伤,原因之一就是缺了这么一块小牌子。 交警说:“三角警告牌体积较小,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很容易被司机忽视。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三角警告牌,它对于安全的保障作用是巨大的。”三角警告牌在车辆发生故障抛锚时,被放置于车子后方,以提醒后面的来车注意安全。不合格的三角警告牌对交通安全起不到多大的警示作用。那么,合格的三角警告牌是什么样的呢?如何辨别和选购合格的三角警告牌产品呢? (二)确定技术试验内容。 组装三角警告牌。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用三角 警告牌》(GB 19151—2003)(以下简称三角警告牌国家标准),熟 悉形状和尺寸、离地间距、结构稳定性、抗风稳定性、形状的视辨性 等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三)选取样品进行技术试验。 1.检测形状、尺寸及离地间距(试验1)。 问题情境1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角警告牌外形各异,见图1, 但基本上都具备了三角形的特征。它们符合标准吗? 图1 (1)阅读三角警告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附录A 的图样,填写形状、尺寸和离地间距等技术要求及国家标准数据。 91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新课改之前的语文教学倾向于应试教育,重视封闭性知识的学习,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等等,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低下。新课改的出现似乎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理念等让我们耳目一新,十几年下来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也暴露了许多缺点。 一、语文教学的困境 1、教师观念落后。传统教师理念认为教学只是课本知识的简单传 授,是一种复制、粘贴的过程。然而,真正的教学应该是知识的 再生成过程,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寻 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实现知识的内化。落后的教师理念导致 教师的职业倦怠期延长,很难寻找到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实现 教师专业的纵深发展。 2、评价体系单一、教法单一。高考分数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指挥 棒,高分数代表高素养,低分数代表低素养,不仅得到老师同 学们的认可甚至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高考语文分数是一个学 生、一个教师、一个学校最高的评价标准。教师教法单一,在 讲授法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个小组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 的提问巩固知识点,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这就是教学的完整 环节。教学方法的枯燥,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限制了教学内 容的范围,失去了课外趣味性延伸的版块,导致教学效率的低

下。 3、教师地位的弱化。新课改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 位,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地位空前弱化,学生地位空前提高。 许多教师对学生玩手机、谈恋爱、化妆、等违反学校行为规范 的行为,不敢管、管不了。直接影响课堂效率,还谈什么核心 素样。 二、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从教学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教学、语言交流教学、写作教学等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语言的使用方式,将语言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效地融合起来,确保学生能够使用汉语言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特别是在不同语境环境下熟练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体验式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模式,有效丰富学生们的语言体验。 2、教师理念:更新、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学会尊重、赞赏学生,及时的鼓励、关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实施的主导者,通过多元、趣味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良好的课堂互动。因此,教师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要角色。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对于美的认识与鉴赏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深层次品质,其关乎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本质上关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语文核

2017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标准02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技术是指从人类需求出发,秉持一定的价值理念,运用各种物质及装置、工艺方法、知识技能与经验等,实现一定使用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形式。通用技术是指当代技术体系中较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育人价值较为丰富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技术。 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技术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全民技术素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构建默会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有助于强化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增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发展工程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 (二)基本理念 1.着力培养学生所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学课程。通用技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落实受技术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通用技术课程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应避免单一、机械的技能学习,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积极理性地参与技术活动,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技术使用者和创造者。 2.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在通用技术必修课程基础上,着力构建体现学生不同发展取向的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提供多维度的课程选择。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工科潜能发展、职业发展以及技术创造兴趣等角度展开,兼顾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技术的分

高中通用技术课《走马灯的设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走马灯的设计”教学案例 一、教学资源分析 通用技术教学中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正式进入了设计的教学,是技术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的一般过程可以看成是整个技术设计教学的“情境设置”。通过这一节的教学,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设计,才开始进入设计的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讲过程是什么,而且还要讲应当怎么做,并 让学生通过设计实践来体会。不仅是全章,也是全书的重点。 本课尝试创新的教学模式,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录播教室中使用平板电脑建立学生学习平台,用qq 等进行设计方案的现场展示灯,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微视频、走马灯(教具)、学案、iPad、走马灯资料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需要亲历项目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

通过引入实践项目“走马灯”的设计和制作,学生真正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设计整体思路(要有核心素养阐述) 本节课是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通过设计走马灯的构思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亲历设计的构思和优化,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针对走马灯的设计进行要素分析、方案构思及比较权衡,综合各种社会文化因素评价设计方案并加以优化,能通过图样表达实现有形与无形、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换,能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并 对其进行优化。 四、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 通过走马灯的设计和制作,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以及每一个过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后感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成为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今年寒假拿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路径是什么?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做出了系统回应。 余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养的内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论不明,且战且行,改革必然会迷失方向,走入误区。所以在研读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区别及联系,明晰了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品质及关键能力的内涵。余教授告诉我们,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么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形成,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而学科活动则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能形成。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教师只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育素养。学科老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成素养型教师。这样,

核心素养的内涵反思与教育启示-2019年教育文档

核心素养的内涵反思与教育启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简称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 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质 是对“面向未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可以说,这并非个新话题,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及学者都进行过深入讨论。但其内涵又是一个新话题,时代的变化赋予这一问题以新的答案。从这一角度来说,关注和研究核心素养问题,实际上是在思考社会环境变化与学生发展的关系问题。社会环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会对学生的素养发展提出各种挑战,而教育是维持二者之间平衡状态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面对更富挑战性的时 代格局,为了保障学生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 成功地应对未来挑战,到底应该培养他们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近年来,来自社会各界不同领域的人士都对核心素养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并展开热烈讨论。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它对教育有怎样的启示?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对于准确回应发起核心素养研究的初衷一培养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科学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素养”:走向整合,重视培养“完整人” 核心素养不等于“知识人”,也不等于“技术人”,它是知

识、能力、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的表现需要基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中,是素养的知识、能力、态度等不同成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整合表现。 例如,有的学生非常善于查找和使用各种信息,这是否意味着这 个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答案是未必。如果这个学生在获取 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没有遵守信息使用的伦理道德,未经信息 拥有者的同意就擅自使用,那么只能说其具有信息检索技能,但不具备信息素养。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不仅能够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准确并且有创意地使用信息,同时还具有信息使用的伦理道德意识和安全意识。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不仅是知识、能力、态度等不同成分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整合表现, 也是不同素养在具体问题情境中 的整合表现。在具体的问题情境解决过程中,单纯依靠某一种素养的情况比较少,绝大部分的问题解决需要借助于不同素养的整合作用。不过,某一种素养可能在某种情境下具有更为重要的作 用,而另一种素养可能在另一种情境下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素养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不同素养之间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不能进行重要性的排序与比较。 核心素养的价值功能具有整合性,兼具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这意味着对核心素养指标的遴选,不仅要考虑到来自未来社会外部环境的挑战,如经济全球化趋势、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等,还必须考虑到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发展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