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酸雨观测准确度的解决对策

提高酸雨观测准确度的解决对策

提高酸雨观测准确度的解决对策
提高酸雨观测准确度的解决对策

提高酸雨观测准确度的解决对策

朱乐坤,温晓清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 100081)

摘要:酸雨观测为研究酸雨的时空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提供宝贵的科学数据,为政府有针对性地治理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的生成提供重要科学决策,是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如何确保酸雨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并具有可比性,最重要的是观测数据的质量跟踪和保障。本文将从酸雨测量仪器的原理、标定及取样样品的正确保存作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在酸雨观测和标定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测量误差来源,并提出提高酸雨观测数据质量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酸雨观测;误差来源;解决对策

Resolve Countermeasure of Raising the Acid Rain Measurement

Accurate

ZHU Lekun, WEN Xiaoqing

(Atmospheric Observation Technology, CMA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Acid rain observation provides valuable scientific data for research on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long-term trend of acid rain, it also provides vital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adopt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control air pollution and prevent from acid rain generation, it be an important basic wor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ow to ensure the data of acid rain observation accurate、reliable and comparabl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quality tracking and assurance. in this pap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cid rain measuring instruments、test and observing samples preservation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sources of measurement error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te of observation data

Keywords: acid rain observation, sources of measurement error, resolve countermeasure

引言

酸雨,是工业生产、人类生活、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交通运输、燃煤发电等活动)导致的区域性降水酸化的一种污染现象,酸雨的形成对公众身体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全球气候变化有直接的、不利的影响。

作者简介:朱乐坤,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气象标准仪器的计量检测和研发,E-mail: ZLK5304@https://www.doczj.com/doc/b717043965.html,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气象局就将酸雨观测正式列为气象台站的观测项目,在90年代初期,气象部门开始建立酸雨观测站网,到目前为止,酸雨观测台站已达到89个(含大气本底站),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酸雨监测站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控制酸雨造成的环境污染,从不同角度,控制酸雨的形成和发展。在酸雨观测密度和保障能力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并对酸雨观测数据质量监控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使全国范围内酸雨观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准确性和代表性,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分解影响酸雨观测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使酸雨关参质量的控制常态化、标准化。

1 引起酸雨观测主要误差来源

酸雨观测的流程是[1],各台站用量器接收降水样品,用酸度测量仪器测量降水样品中的酸性程度。测量降水中pH 值的最常用方法是电极法,目前我国酸雨观测站,主要使用pHS-3B 型酸度计和DDS-307型电导仪开展降水样中的酸度测量和电导率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就是典型的电极测量法,它是利用了对pH 值有选择性敏感的玻璃膜电极作传感器,测量该电极输出的电位值,再转换成溶液的pH 值。从酸雨观测的流程来分析各环节所容易产生的测量误差:

1.1 样品的采集和存放引起的误差

1.1.1 采样器皿污染

采样器皿受到污染后将影响pH 值的测量准确度。如果在使用中不留意,使用了受降尘污染的容器采样,将会造成水样酸性度变化。对于新购置的器皿在使用前应彻底进行清洗,按照自来水清洗—盐酸浸泡洗涤—自来水刷洗—纯净水涤荡步骤进行清洗,在烘箱内烘干后分类放置待用。

降水样品收集和存放容器,每次使用后均需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烘干后,在干净的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在使用时要保持清洁,避免器皿污染影响水样的测量准确度。

1.1.2 水样污染

若采集的水样保存不善,将水样保存在存放有酸性或碱性物质工作室中,水样极易产生二次污染,进而影响pH 值的测量准确度。

如果采集到的水样从取回到分析这段时间内,样品容器若敞开口放置的话,污染物对水样的污染速度将很快。所以尽可能即使进行测试。

对于固体降水或水样温度过低时,在与室温平衡过程中,也应给采样容器加盖密封,避免样品污染。样品存放时间不易超过2h 。如果存放时间超过2h ,测量出的pH 值将随着工作室内气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寒冷的冬季,室内取暖设施会使空气中的酸性气体(SO 2、CO 2)含量升高, 造成水样的pH 值比实际采集时的酸性程度增加。

1.2 标准溶液配置

标准溶液用于标定和校正测量仪器,配置的标准溶液浓度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将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标准缓冲液的配制应严格按照技术规定操作,标准溶液保存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且不得重复使用,如果发现溶液中有沉淀物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标准溶液出现沉淀物一般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标准溶液放置时间过长已过期;二是配制时用的蒸馏水不符合要求。据资料可查。配置标准溶液用的蒸馏水的电导率应小于1

μ10-?cm s 。

1.3 测量仪器[2,3]

1.3.1 电极零电位不一致性

由于制作工艺水平的限制,电极性能的不一致性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表现在“零电位点”(相当于一把尺子的起点)这种不一致必然会给测量带来了误差,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我们只有通过已知浓度的两种标准溶液来标定仪器,以校正电极的零位,克服电极零电位不一致引入的测量误差。

1.3.2 电极灵敏度的变化

电极的“灵敏度”相当于一把尺子的刻度,尺子刻度不均匀和使用时受到环境温度的剧烈影响等因素,都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而且这种测量误差还是随机性的,在实际使用时,应对电极的灵敏度定期校准,并对测量结果加以修正,以减小电极灵敏度的变化所引入的测量误差。

1.3.3 测量仪器使用环境和方法

没按测量仪器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比如预热时间不够,电极安装不到位等都会影响测量准确度。熟练掌握测量仪器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是确保测量准确度的关键。

1.3.4 测量仪器的标定

任何一种测量仪器都存在测量误差。用玻璃电极测量pH值时,为了消除电极不对称性电位的影响,通常采用比较法测量,在样品测量前,用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由于pH值与温度有关,应注意标准溶液的温度,使其调节到对应值上,减小温度影响量带来的测量误差。

1.3.5 复合电极的优劣检查

先将复合电极插入pH值为6.86的标准溶液中校准“定位”后,再插入pH值为4.0-0的标准溶液中校正“斜率”。校正时一定要注意进行多次重复校准,直至不用调节“定位”和“斜率”旋钮为止。为了检验仪器标定是否准确,在样品测量结束后,用该仪器测量蒸馏水或当地饮用水的pH值(二者的pH值应基本保持不变)与样品测量结果想比较,如果二者偏离了正常值,应仔细检查仪器是否出现故障,或者仪器的标定存在缺陷。除此之外,还要用pH试纸与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验证校验结果的正确性。

1.4 仪器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pH值测量仪应有良好接地,如果长期不用该仪器应关闭电源。在使用前认真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要求,

开关及旋钮的位置是否正确,先开机预热30min再使用,使用后应将各旋钮及开关恢复到要求位置。

2 提高酸雨观测准确度的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控制大气污染力度的不断加强,酸雨观测网的建设将会得到迅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观测质量的监控也应提到日程上来,否则就无法保证酸雨观测质量。

总体提高酸雨观测数据质量的重要举措应是,首先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台站级三级酸雨观测质量保障体系,根据相应的工作任务划定职责范围,真正作到各负其责、各行其职。其次是建立国家级和省级酸雨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实验室,制订酸雨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规程(方法或规范),依据检定规程(方法或规范)定期开展酸雨测量仪器的量值传递工作。

加强专业人员素质的建设和提高,从事酸度仪器计量检定人员、酸雨观测现场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对酸雨观测规范执行和相关计量检定规程(方法、规范)进行宣贯。使酸雨观测规范化,酸雨测量仪器检定规程化。形成降水观测、待测样品存放、酸雨测量为一体的质量监控链,确保全国各酸

雨观测站的观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可比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 GB/T 19117-2003 酸雨观测规范[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2] JJG 119-2005 酸度计检定规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3] JJG 376-2007 电导率仪检定规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酸雨观测业务规范》技术解答

《酸雨观测业务规范》技术解答 1、问:酸雨采样的降水量标准以哪种降水记录为准? 答:以人工定时降水量观测记录为准。 2、问:如何理解酸雨观测降水采样日界的有关规定? 答: (1)一个酸雨观测降水采样日界内(以下简称为08-08)的降水量大于等于1.0mm时,必须进行降水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的测量,如果因为遗洒或在夏季因为蒸发等原因导致降水样品不足30毫升,无法进行测量的,需要在观测簿中备注说其原因。 (2)08-08的降水量小于1.0mm时,建议由各省作出补充规定,在实际采集的降水样品的量多于弃样标准(30毫升),也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要求台站进行pH值和电导率的测量。此时的观测簿记录以及日(月)酸雨观测资料文件的填写、整编要求完全同正常情况,并且也和正常情况一样统计观测员的观测基数。(3)08-08的降水量小于1.0mm时,如未进行pH值和电导率的测量,不计算错情,或漏测;观测簿记录以及日(月)酸雨观测资料文件中,除pH值和电导率测量有关记录填写为缺测,其他的记录,如采样记录、气象记录等均需填写完整。 3、问:08-08的降水量小于1.0mm,但更换了采样桶后在8:00到8:30期间又下了一阵雨(在8:30前降水结束),但无法判断该部分的降水量有多少,与08-08的降水量累加后是否达到1.0mm,前一日的样品如何分析?有关记录如何填写?

答: (1)将8:00到8:30期间的降水样品与前一日的降水样品混合(注意:要全样混合)后,可作为前一日的降水样品进行pH值和电导率测量,如未进行pH值和电导率的测量,也不计算错情,或漏测。 (2)尽管在8:00到8:30期间有降水,但是,观测簿的降水量一栏仍填写08-08的降水量。 (3)8:00到8:30期间的采样桶安放和收取记录仍在观测簿的后一日对应栏目内填写,但是在整编日、月酸雨观测资料文件时,前一日降水时段的结束时间,应记为后一日8:00到8:30期间内的最后一次采样桶收取时间。其他记录要求参照问题1和问题2的解答执行。 (4)由于酸雨观测记录中的降水量抄自人工定时降水量观测记录,在个别情况下,酸雨采样样品对应时段的实际降水量与地面观测的降水量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是规范所允许的。 4、问:情况同问3,但是8:31以后(到下一个8:00为止)有降水。如何完成当日的测量、记录? 答:按照规范要求,正常进行测量和填写记录。 5、问:情况同问3,但是8:31以后一天内(到下一个8:00为止)无降水,根据地面观测记录,后面的08-08降水量(实际上为8:30前的降水)为1.5mm。如何完成当日的测量、记录? 答: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酸雨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公害之一,酸雨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酸雨和全球酸化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本文对酸雨形成及危害进行分析,旨在寻求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关键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 1引言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体SO 2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就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放酸性气体NO X 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敦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最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1] 2酸雨的形成 大气中的酸性化学物质溶于雨水中,雨就会变成酸性。造成雨水酸化的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自然物质,二为人为物质。前者,如火山喷发出大量的

不成太大的威胁;后者为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等产生大量的SO 2 及氮氧化物,被空 气中的O 2 氧化后,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等强酸性物质,使得雨水的pH 值降低,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所谓的“酸雨”。[2]其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1)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 2=点燃=SO 2 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SO 2+H 2 O=H 2 SO 3 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2H 2SO 3 +O 2 →2H 2 SO 4 (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 2+O 2 =放电=2NO 一氧化氮结构上不稳定,空气中氧化成二氧化氮2NO+O 2=2NO 2 二氧化氮和水作用生成硝酸3NO 2+H 2 O=2HNO 3 +NO (3)此外还有其他酸性气体溶于水导致酸雨,例如氟化氢,氟气,氯气,硫化氢等其他酸性气体。 3酸雨的危害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3.1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酸雨对人类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先酸雨中含有多种致癌因素,能破坏人体皮肤、黏膜和肺部组织,诱发哮喘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和癌症,降低儿童免疫力。其次,酸雨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在酸沉降作用下土壤和饮用水水源被污染;其中一些重金属会在鱼类体中富集,人类因食用而受害。据统计,欧洲一些国家每年因酸雨导致老人和儿童死亡的病例达千余人。美国国会调查表明美国和加拿大在1990年一年约有5200人因遭受酸雨污染而死亡。1981年瑞典马克郡有一家3名孩子为绿头发,原因是酸雨使其饮用井水酸化,井水腐蚀了铜质的水管,洗涤过的头发被溶出的铜化合物所染绿。在墨西哥pH为3.4~4.9的酸雨并不罕见。该国卫生部调查表明,墨西哥的呼吸器官疾病死亡率为世界最高。[3]

酸雨的监测

酸雨的监测 酸雨的监测故事 随着人类不断进步,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使用蒸汽机,锅炉烧煤,产生蒸汽, 推动机器; 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 燃煤数量更就是日益猛增。然而,煤含杂质硫, 其在燃烧中将产生酸性气体SO2; 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产生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 溶解, 雨就成为了酸雨。酸雨具有较大危害, 如使土壤酸化、毁坏森林、腐蚀建筑物等。因此, 我们应对酸雨进行监测, 对于酸雨严重地区采取合理措施。那么, 应该如果进行酸雨监测呢?讨论 1.酸雨的形成 2、酸雨的危害 阅读 空中死神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就是,史密斯首先在她的著作《空气与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包括导 致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农田土壤酸化、贫脊,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使建筑物与桥梁损坏,文物面目皆非,等等。因此,酸雨就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人称“空中死神”。 酸雨就是酸性的雨,需要用雨量计测量地区年均雨量;用pH 计测量降水的酸性,即pH,它小于5、65时即为酸雨。还要建立气象站网以了解污染酸性 酸雨的监测

气体的传输动向,进行我国高空污染物传输的轨迹研究。而应用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与其它仪器分析酸雨中盐类成份,以讨论产生酸雨的污染源。 在许多环保工作者付出近20 年大量的、长年的、持续的与深入细致的监测劳动,较准确勾画出我国相对稳定的一大块酸雨区域,即长江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大部分地区;及两小块酸雨区域,即胶东半岛与图门江地区。 1995年8 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其中明确规定要在全国划定酸雨控制区与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以求在双控区内强化对酸雨与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 探究 1. 什么就是pH? 2.自然降水的pH应就是多少?酸雨的pH就是多少? 3.如何测量雨水的pH? 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酸雨监测实验。 1.如何收集雨水?请您设计一个简易的雨水收集器。 2.应该控制下列哪些因素? a.雨水收集区 b.采样点的个数 c.降雨的时间 d.温度 e. 降雨量 3.如何选择采样地点? 酸雨的监测

酸雨的缓解及应对方案

酸雨的缓解及应对方案 一、酸雨简介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冰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酸雨(acid rain),即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成片死亡。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酸雨的天然排放源 1. 海洋: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 2. 生物: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二氧化硫。 3. 火山爆发:喷出可观量的二氧化硫气体。 4. 森林火灾: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硫氧化物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5. 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二氧化氮。氮氧化物即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和,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 6. 细菌分解:即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土壤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氮气等气体。 酸雨的人工排放源 1.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 2. 工业过程,如金属冶炼、化工生产、石油炼制等。 3. 交通运输,如汽车尾气。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由于我国多燃煤,所以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而多燃石油的国家下硝酸雨。 二、酸雨的危害 1.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2. 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

酸雨成因及防治措施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酸雨的成因及防治 学院:石油化工 专业:能源化学工程 班级:1302班 学生:勇林

学号:1310140133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酸雨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建筑材料等具有很大危害,从土壤性质、氨气、大气颗粒物和天气形式等自然因素方面探讨了酸雨现状的形成原因。最后结合当前酸雨的状况及特点,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酸雨;成因;危害;防治措施 1 引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不但污染土壤环境,使土壤酸化和贫瘠化,还会影响水体、森林,破坏其生态循环[1]。此外,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因此,酸雨控制已成为中国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容。 2 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2.1 酸雨的定义[2] 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 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 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 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 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 6的降水( 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 可占65%~ 70%) 和硝酸( 可占25%~30%) 。 2.2 我国酸雨现状及分布状况[3] 中国酸雨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其特征总的趋势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水

pH值偏高,多呈中性或碱性,长江以南呈酸性。截止到2011年一季度对中国329个地级城市雨水质量监测表明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的大部分地区,中部地区、东南部、西部的少数地区。全国酸雨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酸雨(降水pH均值<5.6) 城市比例略有降低,降低了4.4%;较重酸雨(降水pH均值<5.0)城市比例有所降低,降低了6.1%;重酸雨(降水pH 均值<4.5)城市比例基本持平;全国酸雨面积与上年持平,酸雨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与2005年同期相比,全国降水中SO42-和NO3-离子浓度有所升高,NH4+和Ca2+离子浓度基本持平[4]。中国酸雨还呈现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分布。城市降水段度强,郊区弱,远离城市的广大农村则接近正常,pH值在5.6左右。此外酸雨的区域分布还存在功能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工业强于非工业区。 2.3 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5] 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SO42-、NO3-、Cl-、HCO3-,阳离子为NH4+、Ca2+、Na+、K+、Mg2+、H+。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NH4+和Ca2+,阴离子是SO42-和NO3-。 文献引用A=[SO42-]/[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3档: 当A≤0.5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0.5≤A≤3.0为混合型; 当A≥3.0为硫酸型或燃煤型. “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 X的排放量却在持续增长,并慢慢导致我国酸雨污染类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硫酸型逐步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降水中硝酸根与硫酸根浓度大体相当,酸雨已是硫硝混合型酸雨,而陆的绝大多数城市硫酸根浓度远大于硝酸根浓度,仍然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李维浩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08级1班选修号165)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 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 几千年前,地球的主宰是恐龙。到了白垩纪末恐龙全部灭绝,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众说纷纭。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一天,一颗长长的慧星撞上了地球,细小的慧星雨与大气不断摩擦放电 ,大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形成酸性的NOx,形成酸雨导致森林衰退,恐龙因缺乏栖息场所和食物而灭绝。不仅如此酸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植被。 1、酸雨的概念 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 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2、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酸雨形成的大体是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 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3、酸雨的危害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 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1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3.2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 3.3酸雨破坏土壤、植被、森林。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日趋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酸雨还会影响固氮菌

酸雨测量操作步骤

酸雨测量操作步骤 (雷磁PHS—3B) 一、准备 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PH仪与电导率仪),预热30分钟。 2)取下复合电极盖帽,用纯水洗净,用滤纸将残液汲干。 3)检查“手动、自动温度补偿选择开关”,使其处于自动补偿位置,而后 将测量选择开关拨到“测温”档。 二、两点定位 1、6.68中性标准缓冲溶液与“定位”旋钮 4)先将盛有中性标准缓冲溶液的容量瓶上下颠倒并摇动3次,备用。 5)a进行原液涤荡(取洗净的50ml烧杯一个,倒入少量(2 -5ml)6.68中 性标准缓冲溶液);b再倒入大半杯的6.68中性标准缓冲溶液,将复合 电极和测温探头同时浸入该溶液中(复合电极的玻璃泡必须完全浸在液 面以下),轻轻摇晃杯子2-3圈;c读取温度值;d查出该温度下中性标 准缓冲溶液的pH值(打开酸雨软件,点击“观测记录”,日记录簿,在 缓冲溶液、温度中性栏输入溶液温度,把光标放在温度数值上读取弹出 数值,采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e记录温度值和查出的pH值。 6)将测量选择开关拨到“pH测量”档,将“斜率”旋钮顺时针旋到最大, 用“定位”旋钮将显示值调到查出的pH值上。(以后的操作不得再拨动 “定位”钮。) 7)将复合电极和测温探头移出烧杯。 8)用纯水清洗复合电极和测温探头,用滤纸将其表面的残液汲干。 2、4.00酸性标准缓冲溶液与“斜率”旋钮 9)将选择开关拨到“测温”档。准备用4.00酸性标准缓冲溶液(或9.180 碱性标准缓冲溶液)校准pH计的“斜率”。 10)a进行原液涤荡(取洗净的50ml烧杯一个,倒入少量(2 -5ml)4.00酸 性标准缓冲溶液);b再倒入大半杯的4.00酸性标准缓冲溶液,将复合 电极和测温探头同时浸入该溶液中(复合电极的玻璃泡必须完全浸在液 面以下),轻轻摇晃杯子2-3圈;c读取温度值;d查出该温度下酸性标

校本课程--酸雨观测

酸雨观测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经济快速增长,环境却受到了影响。在参加中国地理学会、《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竞赛”的基础上,我指导同学对家乡酸雨情况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在活动与研究中我们收获颇多,现将这一阶段的收获评估如下: 1.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人们常说“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有许多的知识点通过课堂上多层次地讲述、学生多方面地学习,及课件多角度地展示等辅助教学方式,往往不如让学生亲手做一下,亲身体验一下的效果好,那样,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领会,在做中思考。如在酸雨的观测中,学生通过到野外收集雨水,并通过各种化学实验,让学生亲手测出PH值,还可以用化学试剂检测其中所含主要的酸性物质。通过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中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能彻底任由学生自主学习,而应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既要把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同时又要起到指导应有的作用。一方面,从实际出发,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实验中要充分指导学生,让他们按照程序进行,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小的部分。如在酸雨观测中要指导学生到适当地点收集雨水,告诉他们测PH值的方法和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亲手操作,教师适当指导,让他们在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并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3.教学与乡土实际相结合 关于“酸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学仅仅获得了一些理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不强,认为距离我们可能还很遥远。让他们亲身走到家乡实地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酸雨的“遗迹”,如雨后庄稼叶片有时会变黄,日久的房屋表面会被腐蚀,还有河水水质恶化等。这样可以利用他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活动,更容易调动他们研究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关注乡土、呵护家园的情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当然,在我们的活动与研究过程中由于财力、物力有限,以及受到教者水平和学生能力的限制,活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归纳如下: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措施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本文主要讨论我国的酸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关键词:现状主要原因二氧化硫的控制 1.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1.1酸雨空间分布特征 目前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大部、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欧、美、亚世界三大酸雨区中,我国的强酸雨区(PH<4.5)面积最大,长江以南地区是全球强酸雨中心。我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SO42 -和 NO3-以及NH4+和 Ca2 +分别是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并且浓度远高于欧洲和北美。 1.2区域变化 赵艳霞等对中国气象局全国酸雨监测网 80多个酸雨观测站的 1993-2006 年观测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主要酸雨区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中以重庆、湖南、江西和广东等省、直辖市酸雨污染最为严重;另外,北方地区也存在范围不小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省和山东省的部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近 14 年我国酸雨区总体上呈范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其中,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且酸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南方酸雨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但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地区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地区。 1.3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 SO42 -、 NO3-、 Cl-、HCO3-,阳离子为 NH4+、 Ca2 +、 Na+、 K+、 Mg2 +、 H+。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 NH4+和 Ca2 +,阴离子是SO42 -和 NO3-。文献引用 A =[ SO42 -]/[ 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 3 档: 当A≤0. 5 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 0.5 < A <3. 0 为混合型; 当 A≥3 为硫酸型或燃煤型。“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 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X的排放量却在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与预防 摘要: 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而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 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1862年5

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酸沉降的科学概念还包括干沉降,是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目前人们已把酸雨和酸沉降的概念等同。近年来,也通称以上过程为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由上升的大气污染物质NO、SO2等与大气中的水分在光照或其它条件下反应形成的。还有很多其它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甚至于CO2 也会在特殊情况下生成酸雨。还原性物质会被臭氧等氧化,进而与水结合形成酸雾或酸雨,同时消耗臭氧导致臭氧空洞,紫外线会乘虚而入,直接杀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氧化性物质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等则会直接与水结合生成酸雨。 (二)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一般约占60%~65%。

酸雨的监测

酸雨的监测 ●故事 随着人类不断进步,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使用蒸汽机,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更是日益猛增。然而, ;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煤含杂质硫,其在燃烧中将产生酸性气体 SO 2 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产生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就成为了酸雨。酸雨具有较大危害,如使土壤酸化、毁坏森林、腐蚀建筑物等。因此,我们应对酸雨进行监测,对于酸雨严重地区采取合理措施。那么,应该如果进行酸雨监测呢? ●讨论 1.酸雨的形成 2. 酸雨的危害 ●阅读 空中死神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极大,

包括导致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农田土壤酸化、贫脊,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使建筑物和桥梁损坏,文物面目皆非,等等。因此,酸雨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人称“空中死神”。 酸雨是酸性的雨,需要用雨量计测量地区年均雨量;用pH计测量降水的酸性,即pH,它小于5.65时即为酸雨。还要建立气象站网以了解污染酸性气体的传输动向,进行我国高空污染物传输的轨迹研究。而应用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和其它仪器分析酸雨中盐类成份,以讨论产生酸雨的污染源。 在许多环保工作者付出近20年大量的、长年的、持续的和深入细致的监测劳动,较准确勾画出我国相对稳定的一大块酸雨区域,即长江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大部分地区;及两小块酸雨区域,即胶东半岛和图门江地区。 1995年8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其中明确规定要在全国划定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以求在双控区内强化对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 探究 1.什么是pH?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 [摘要]:防治酸雨危害受到国家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成都市位于我国西南酸雨区,酸雨频率高、酸度强,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大气降水有很大的腐蚀性,区内建筑物,露天公共基础设施,工厂露天设备,城市绿化带受到其严重腐蚀,也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防治酸雨, 对酸雨的现状,酸雨成因等进行研究不仅可以知道成都酸雨情况和损失情况,而且可以为酸雨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abstract] : prevention harm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by acid rain highly, chengdu city is located in China’s southwest SuanYuOu, acid rain, high frequency acidity is strong, acid rain pollution is more aggravating trend. Precipitation is very corrosive, within the region, buildings, open public infrastructure, outdoor equipment factory, urban green belts by its serious corrosion, also affect human health. Acid ra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id rain, and the acid rain cause of formation study not only can know chengdu acid rain and loss situation, and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cid rain. [关键词]:成都市中心城区酸雨现状成因分析 [key words] : chengdu city center present situation of acid rain causes analysis 1酸雨形成机理 大量的SO2和NO2(或NO)等排放到空气中,使得下雨时这些气体溶入水滴中形成酸,也就是酸雨。 硫酸型酸雨:S+O2(点燃)=SO2, 2SO2+2H2O+O2=2H2SO4 硝酸型酸雨:4NO+2H2O+3O2=4HNO3 2 成都大气降水成分 成都市降雨雨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远远大于其它阴离子,约占阴离子的70%以上。降雨中阴离子中SO42-占优势,其次是NO3-、Cl-;阳离子中以NH+、Ca2+占比例较大,其次是Na+和Mg2+。降雨中NO3-量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说明成都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雨水中成分复杂。 3污染源 (1)机动车辆排放酸性气体:车辆发动机内,活塞频繁打出火花,,N2变成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 治措施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酸雨的危害与预防 摘要: 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为弱酸性。而酸雨是指PH小于的降水。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着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 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

1862年5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 目前,一般把PH小于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酸沉降的科学概念还包括干沉降,是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目前人们已把酸雨和酸沉降的概念等同。近年来,也通称以上过程为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由上升的大气污染物质NO、SO2等与大气中的水分在光照或其它条件下反应形成的。还有很多其它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甚至于CO2 也会在特殊情况下生成酸雨。还原性物质会被臭氧等氧化,进而与水结合形成酸雾或酸雨,同时消耗臭氧导致臭氧空洞,紫外线会乘虚而入,直接杀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氧化性物质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等则会直接与水结合生成酸雨。 (二)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一般约占60%~65%。

酸雨观测资料传输规定

酸雨观测资料传输数据文件格式 一、日数据文件 (一)单站日酸雨观测资料上传数据文件 单站日酸雨观测资料上传数据文件是指酸雨观测站每日进行酸雨采样,进行测量后的酸雨观测数据文件。 1、文件名 Z_ATCM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R_FTM.txt 其中: Z 表示国内交换;ATCM表示大气成分观测大类;I 表示后面的IIiii编码为区站号;O 是字符,表示观测类信息,AR 表示酸雨观测,FTM 表示定时观测;txt为固定编码,表示此文件为ASCII格式。 yyyyMMddhhmmss 为文件生成的时间(世界协调时,UTC),其中:yyyy为年,4位;MM为月,2位;dd为日,2位;hh为小时,2位;mm表示为分钟,2位;ss为秒,2位。 2、文件格式 单站日酸雨观测资料上传数据文件< Z_ATCM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R_FTM.txt>为顺序数据文件,共2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28个字节,记录尾用回车换行“”结束;第2条记录为酸雨采样和测量值,共173字节,记录的后面加上“=”,表示单站记录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5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

⑵第2条记录共28组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

数据记录单位:遵守《酸雨观测业务规范》规定,存储各要素值 存储要求: ①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均存入一个“/”字符; ②要素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例如:气温-1.2℃,记录为-012。 ③风向不足三位时,高位用“P”补齐。 ④天气现象编码的处理:降水期间的天气现象少于4种,以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编码录入前几位,后几位以“0”补足。降水期间的天气现象多于4个,按照天气现象持续时间的长短顺序录入前4种的编码。 ⑤两种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当某日无降水,则在第2条记录的

酸雨的形成机制 原理 及防治的措施

JournalofAgriculturalCatastrophology 2012。Vol2。No5:20-22

酸雨的形成机制·危害及治理措施 田海军,一,宋存义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2.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通过确定酸雨的涵义,在分析工业化时期酸雨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介绍不同地区酸雨 的控制目标。指出酸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严重危害,提出不断完善环境法规建设,加强环保执法力度;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加快二氧化硫治理技术研究,加速设备的国 产化进程等治理酸雨的措施。 关键词酸雨;形成机制;危害;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X1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305(2012)05—020—03 Acid Rain Formation Mec- hanism ,Hazards and Co- ntrolMeasures 蚴珏啪 etal(FacultyofResource and Environment,Baotou TeachersCol- lege,InnerMongoliaUniversity ofSci— ence and Technology,Baotou, Inner Mongolia014030) Abstract Through defining acid rain and analyzing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cid rain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period,acidrain controlobjectivesin different regionswere introduced.Severe hazards of acid rain on production and life of 目前我国酸雨呈蔓延之势正在不断扩大,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酸雨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灾害,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已被列为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酸雨肆虐、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水土流失、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和有毒化学品污染)之中。我国经济正快速发展,特别是电 力和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致使二氧化 硫排放量增大,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酸雨的形成,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中心内容[3。为此,笔者总结介绍酸雨的形成机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1 酸雨的涵义、形成机制及控制指标 1.1 涵义 1872年,英国化学家史密斯在《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中首次提出“酸雨”这一术语。“酸雨”通常指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包括雨、雪、霜、雾和露等各种 pH<5.6的降水。 1.2 形成机制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钢铁和电力的快速发展,导致自然降落的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其中无 机酸中的硫酸和硝酸占很大比例。该时 期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物理和 化学过程。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 炭排放出来的一氧化硫和二氧化硫,燃 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 来的氮氧化物,经过“成云聚雨”,即 水气吸附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 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 硝酸雨滴;在降水过程中,不断合并吸 附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体积 较大的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 了酸雨。酸雨的形成过程,可用以下 2种 类型的化学反应来表示网。 1.2.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S+O(点燃 )=SO S02+H2O=H2SO3(亚硫酸 ) 2H2SO 02=2H2SO4(硫酸 )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点燃 )=SO 2S02+2H20+02=2H2SO4 1.2.2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 (1)NO—HNO3(硝酸 ) 2NO+O2=2NO2 3NO,+H,O=2HNO +NO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H20+302=4HNO3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proposed as: laws,devoting more eforts in imple— ment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aws, adjusting energy structure,optimizing qualityofenergy,accelerating researches on SO:controltechnology and localiza— Key words Acid rain; Form ation 作者简介田海军(1968一),男,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在读博士,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区划管理研究,E-mail:thj8816@126.COI。收稿日期 2012—05—12 2O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 布状况酸雨的成因 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的区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 春季夏季降水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 及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酸雨; 分布; 成因酸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中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排放 大量的SO 2及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日益恶化,其中酸雨的问题尤其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酸雨,经过80年代的急剧发展,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酸雨污染区趋向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国西南部的重庆、贵阳等地发展到包括现在的包括12个省市的广大区域, 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界第三大酸雨区,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酸雨的问题比报道的80年代中欧地区的“黑三角”地带还要严重。酸雨给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经济的 发展都来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酸雨使土壤酸化,矿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流失,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酸雨还会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和影响鱼的繁殖和发育,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降低水体的pH,使流域土壤和底泥中的金属溶解进入水中,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作品、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本文在分析我国酸雨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基础上,并对各个区域的酸雨的 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酸雨形成的各个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酸雨的形成提供科学的参考。 我国南方酸雨的空间分布特征1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