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课异构的好处

同课异构的好处

同课异构的好处
同课异构的好处

同课异构的好处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实践者。要改变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由于教师每天都要上课,都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同课异构”研究是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的结晶,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融合,便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生活,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能够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实用性强,容易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能研究、会研究,基于解决教学问题,教师愿意研究,并能自觉参与,积极实践。概括来说,有以下好处:

1、针对性强。校本教研的本质是“改进”。改进就是改不合时宜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旧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进就是将利于学生发展,利于教师成长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课异构”研究不但能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上的个性问题,还能解决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问题解决,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决课堂存在的真实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实用性强。“同课异构”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决教师个人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同伴的讨论研究中得到启示和启发,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灵活应用,优化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而指导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强。教师有了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就容易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参与性高。“同课异构”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和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的兴趣浓,热情高,容易参与其中,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有共同问题可研,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教师是新课程的参与者、研究者。从而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生活的幸福指数。保证了教师课堂教学常上常新,每次都有新的体验,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总之,教师的实验场地在课堂。“同课异构”为教师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的教学生活丰富了,同伴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研究的氛围浓厚了,教师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思维深刻了,认识广泛了,课堂上就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了。

同课异构—— 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

同课异构——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 【摘要】随着“课内比教学”活动的蓬勃开展,学校教研活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在活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目标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强,存在自由化;教研内容肤浅,针对性较弱,存在表层化;不注重方法,教研质量不高,存在形式化……教研活动如何做到既丰富多彩,又提高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同课异构”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研形式 上个月里,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向、许二位女老师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同一堂课的演绎。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我想套用他这句话说我的第一感受:成功的课堂也是相似的。 两位老师功底深厚、睿智灵气,她们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巧妙灵活的教学方法、准确精练地讲解、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优雅的教态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赞誉。两人的课都以能力立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学习方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殊途同归,很好地完成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在她们的课堂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飘着浓浓的语文味,尽显语文教学之魅力。在这一点上二位老师是相同的,这也就是“同课异构”要达到的“同”。但是,这次同课异构最大的魅力体现在“异构”上。虽然教学目标基本相同,教学模块基本相同,但在各个环节和细节的处理上,匠心独运,折射出二人对各教学板块的不同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准确把握。向老师的课最大的亮点在“课堂表演”和“作业设计”上,而许老师的课的亮点体现在“内容复述”和“拓展积累”上。表演的轻松愉悦,像模像样;复述的踊跃积极,舌吐莲花。从教学目的上来说,无论是课堂表演还是内容复述,都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受这篇文言文的内容。课堂表演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内容复述则强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凸显语文课本身的特点。非常巧合,二位老师的第二个亮点都与“读写结合”有关。在这一点上二人似乎心有灵犀,同时运用了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原则和方法。 向老师结合班上一位学生厌学回家的事例要求学生给这位学生写一封信“劝学”。在身边捕捉机会,顺手拈来,成为语文教学鲜活的材料,体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能够将这位连老师和家长都没劝好的学生劝回学校,同学们该有多么大的成功感。许老师要求学生将课外积累的关于善于接受意见的事例和名言警句进行展示,开辟了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为作文教学积累大量的素材。众所周知,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左右臂膀,二位老师均做足了功夫。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深刻领悟了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 一、增强实用性

同课异构简报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异”彩纷呈 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结合民族小学2013年教研工作计划,巧借江津挂职领导对沿河教育的引领、辐射作用。民族小学数学科组于9月16日与江津挂职领导数学科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沿河教育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和平镇教辅中心蔡主席主持了这次活动。活动根据教学进度重点研究了课题《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活动先观摩了两位执教教师的同课异构课堂。第一节课由民族小学的冉学芬老师率先上场,第二节课由江津挂职领导吴荣容老师执教。两位老师都展示了各自朴实的教学风格,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冉学芬老师教态和蔼,自身素质高,课堂设置凸现教学目标,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吴荣容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迁移点,从激趣引入,环环相扣,以学促学,在动手做做中掌握学法、掌握知识。教学设计巧妙,在教学中突出了自己的风格。 接下来的议课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各校议课代表及时进行研讨,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效的总结,使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江津挂职领导刘督学做了精彩的点评,他对这两节课非

常满意,两位年轻教师的课都很精彩,她们用不同的设计思路,教学效果都很好。各位老师,尽管我校第三届课题研讨活动已经圆满地划上了句号,但我们相信,在玉小这片沃土上,教研教改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姿,师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与辉煌。 小学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和政策,紧紧围绕创建“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师生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继续向深入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在校园和社会上营造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2、师生养成使用普通话交流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带动家长说普通话,在社会形成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习惯。 三、宣传主题: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四、活动时间: 2013年9月13日至9月19日 五、活动安排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62766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isomerism in the same class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一) 为期一周的同课异构活动结束了。回顾这次的活动让我首先明白作为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想在教书育人的这个行业上有所进步。只有和同行比一比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劣之处。在这次比赛中发现我们理科组的赛课老师各有千秋。而且在评课的时候百家争鸣,每位老师对我的长处以及不足点评的很透彻。使我毛色洞开,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所以我在这里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给与我珍贵的点评和建议。下面我就这次课赛做个人小结。 一、说课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和其他老师相比我的优点是《说课稿》的设计格式、内容规范在内容方面比较充实。教材分析言简意赅;依据学情分析,重难点的设计合理。这一点在我上课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在说教学流程着一过程中,我能清晰的表达出我的教学思路和对一些细节性问题的解决很明了。并说出突破重点以及攻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这成功之处为我以后的课赛做好铺垫。我将会去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不足之处是在说课环节当中语速的把握不够好,没有脱稿。 二、讲课环节 这一环节当中我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实验做的成功。因为我的课题是《光的色

散》当天的天气好。太阳光的色散实验每组实验的现象很明显。为接下来的几个教学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实验的成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加之我的点拨学生很容易掌握了光的色散相关知识。另外我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我的课堂。是学生在课堂上组内讨论积极,及时思考老师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回答。这节课的整体表现是我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但是不足之处是我在驾驭课堂是方法不当。没有让所有学生跟着我的思路。我讲下一个实验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还在玩上一个实验的器材。在讲课这个环节上得失败让我明白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够好,这是我以后加强锻炼的地方。 三、评课环节 在课后我们组的老师以及教研主任陈老师和刘副书记及时的点评了我的课。我觉得他们点评的很到位。而且刘副书记还给我提出一些宝贵的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办法。 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总结。我希望以后我们学校能够多举办此类活动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范文(二) 本活动我们教研组有次七位老师,只有我是新老师,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组教师风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也是我成长了很多。我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如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张华 一、教学内容:高一化学硫酸和硝酸的性质 二、授课方式:传统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三、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四、感悟与反思: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 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

浅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优点

浅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优点 新学期开学以来,学校继续加大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力度,特备是校内上课要做到集体备课,实行同课异构,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难很不容易坚持,但是一学期临近结束,通过各个方面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让我真正认识到教学教研的重要性,下面就谈谈我对同课异构的一些认识。 一、同课异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课堂教学风采的机会,使教师敏锐地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方向,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课异构”活动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差异,也容易暴露教师的弱点,教师通过同伴互助及时修正与提高,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更为独立深入和创造性的见解。而若是通过聘请名师参与校际间的“同课异构”活动则发挥了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与示范作用,影响更为深入。总而言之,“同课异构”活动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深入研读文本和教材上,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清教学的每一环节,达到用活教材、激活课堂、教活学生的目的。 二、同课异构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 面对新课程,不少教师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和机智。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不少教师心中常感惴惴,仅靠个人孤军作战、冥思苦想是不可行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

以长善救失,博采众长,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这样的校本教研形式,摒弃了公开课与示范课多次试讲与反复操练的无效重复与浪费,具有“小而实”的特点,让参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研读文本,钻研教法,有利于解决常态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课异构”还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发了立体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同课异构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 备课组是教师教学创造的舞台和教学思想争鸣的平台,在这个研究群体中,教师作为“同课异构”活动的主人,有时是带着问题与困惑参与其中,进行理性思考的,在这个平台上,老师都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研讨中思考得失,寻求突破,因而也最容易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氛围,有时活动中的一个小问题也会引发同组教师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这时,众人拾柴火焰高,最易显出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合作智慧,这对于备课组教师团队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由于自身学识、经验、个性风格等的不同必然会进行各自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最终达到同课异构、精彩纷呈的效果。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一: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本活动我们教研组有次七位老师,只有我是新老师,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组教师风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也是我成长了很多。我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如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角色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问题教师提,发言教师点,内容教师定,学习方式教师选,学习过程教师控,学习结果教师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劳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如果老师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不仅仅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更承担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 不知不觉中一个精彩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需要好好地写一份活动总结总结一下了。那么活动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1 为了交流和展示我县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经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日,县教科组在渠口学区太阳梁二小举行了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学区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我学区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我校马丹鹤,还有中宁一小的杨艳芳和中宁三小的胡淑霞三位教师分别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执教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教学构思异中存同,同中求异,引发了听课者的研究和思考,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总校领导精心组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学教研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执教老师精心备课,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 一、纵观这次教学活动,我们组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1、方法、策略层面——教无定法。同样一节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有一定的差异。 2、风格、个性层面——扬长避短。教师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或粗犷、或细腻,或简略直接,或曲折婉转。 3、目标、内容层面——因材施教。教师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内涵之外,还要了解文本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可谓“因材施教”。 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 当然,有收获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这次活动中,也有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反思,例如: 1、学习型小组的教学方式,是否适用于低段的教学,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2、习题的设计上,怎样设计更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3、数学教学语言如何锻炼得更准确精炼,更生动,生更易听懂。 4、如何鼓励学生发现更有意义的问题,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 5、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才会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获得知识,以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知识。 三、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学到的(我们的进步):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的意义 1、从行动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统一课题,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可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2、从“同课异构”的意义来看,专家认为: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个体或群体就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实的教学条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优化与重组的建构过程。 3、从词义分析的角度来看,有专家认为,“同课异构”的“同”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和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相同,都忠实于文本;“异”既指不

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学而有用,学而有趣 ——赏析《套中人》“同课异构”教学案例有感这次远程教育,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各门课程,受益匪浅。特别是观赏了胡慧玲和李丽老师的《套中人》“同课异构”示范课,很受启发,认识到要使课堂有效高效,同组的语文老师就要多上这样的课,使我们语文课更精彩,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同课异构”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赏析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后,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她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她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她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两位老师的课突出优点是: 1.课堂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难易适度,既不太简单让孩子觉得没意思不愿意作答,也不过于复杂,使孩子们够也够不着。

2.在讲授离学生时代较远的内容时,利用视频使教学效果提升通过直观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切实感受。胡慧玲老师利用多媒体参与教学就比较直观。 3.课堂上老师眼里有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到重要的位子上,避免讲课好像只是给部分学生讲,达到面向全体,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两位老师让学生讨论时就关注到每个学生。 4.课堂教学不拘于形式,不让教学流程封锁自己的思路,对于随时出现的状况完全灵活变通,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实现某一个教学目的而设置。不把时间局限的太死,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或者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深使学生学的更多的环节,就多用一些时间;而对于一些通俗易懂的问题就可以一带而过。比如李丽老师“拓展的内容”就很深入,让学生对“套中人”有更深入地认识。 两位老师凭借深厚语文功底把《套中人》这一“难上”的课上得如此精彩,给人很多思考。课堂内容丰富而有条不紊,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过我更喜欢李丽老师没用多媒体上的课,“四读”就把课堂要讲的问题概括进去,课堂内容多而学生探讨的问题深入,可见李老师驾驭课堂功底更了得!下塘中学盛丽萍

同课异构 智慧课堂 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智慧课堂”教学反思 2015年11月6日星期五,教育集团新教师汇报课,我校与中学联合进行。本次活动共有四位新教师同台展示,两名英语教师、两名历史教师。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通过对同样内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为参与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同仁的优势。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其他年轻教师的风采,同时也让我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也使我成长了很多。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一、拓展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是完美而无缺陷的,但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有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机智被相互体会,互相学习。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 在准备这次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各位同事的悉心指导。前辈们就每一个问题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本课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我也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同的思想发生了碰撞,讨论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推敲”成为了我最大的体会。整个课程内容需要推敲,首先要建立课程内容库,然后敲掉庞杂、敲掉琐碎,留下精品。教师的语言需要推敲,需要锤炼,不是侃侃而谈,更不能无凭无据。教学环节需要推敲,敲掉生硬、敲掉混乱,敲掉虚构与错误。 三、相互对比,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就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标要求。二是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认识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交流与研讨中,我发现了自身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上,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确定主题后,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中在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各教师则有所不同,这就

要求结合教师自身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达成了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异构的宗旨和最终归宿是什么呢?回答很简单,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那么如何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实现高效教学呢?我们认为有几点是需要教师把握的:1.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灵魂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或虚化或大而空或多而杂,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上了一节课,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刚才两位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两位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说是沿着同一轨迹进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微调。在实际教学中,制定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国培“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月2号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一次“同课异构”听课活动,地点在授田英才学园,时间是一天。这一天,我听了七节课,上午的几个老师共同讲了《简单的排列》,下午的老师讲了《策略与方法》。每几节相同的课,老师们都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精彩有目共睹,感受因人而异。作为旁观者,结合自身的体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课堂的追求是什么?几位老师给出了答案:实效。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一个多轮回。大家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有了一些质的转变。几位老师的课堂都没有太多“精彩”的情境创设和“轰轰烈烈”的合作学习等外在形式,没有热闹,却很有实效。这也给了数学课堂一些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提升的更多的是什么?其实是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内涵。一个人美是由内而外的,数学课的美也应是这样。 2、几堂课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我的理解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的。几堂课都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导入学习,又通过一些生活事例丰富了这一数学知识和内涵,使数学远远高于生活,但又是可以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索娜老师的课,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不断涌现精彩。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思维的狭隘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了知识的转化,这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实,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几位老师正是对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有了充分的了解,用一把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存储的宝库,学生的智慧也就源源不断地往外涌了。 3、怎样的数学课有味?深度。数学具有知识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等特征。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就必然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的。每一个数学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学生都齐刷刷地举手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高兴呢?如果是这样,表明了什么问题?目标定位有问题。为什么会有问题?有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如果没有充分地预设学生,又怎么可能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获得不同的体验呢?可喜的是,几位老师都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充分刺激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不是教师强给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迫切需求,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终于茅塞顿开,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全被数学世界的精彩所迷住。这样的经历,对学生而言是真实而深刻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的数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不也一样吗? 那么,是不是问题提出去,学生三三两两地举手,就是有深度的课堂?当然不是。这就考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数学语言的提炼等多方面的因素。 4、学生的学习成果该怎样呈现?有学习就有成果,教师展现的学习成果一般都具有典型性:成功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导向、总结;失败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帮助、完善。总之,这些成果既有教师课前预设的,也有当堂生成的。用得好,课堂因生成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活力的课堂提供,需要极其创新探索能力的教师担当,这种教学方式是把同课教材放在同一个平台,下面是这篇小学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目的是把同课教材放在 同一个平台,围绕学科的理念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力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的著力点,在思维和行动上的多元化,给课堂上注入更多的活力,她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探索,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展示。作为一名课改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三名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经过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

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 “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 己的差距。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四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智慧共生,成果共享。 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感受和好处。多学习、多总结、多交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进一步显现和提咼。 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此次去黄河双语学校主要是进行语文幸福课“同课异构”教学观摩 活动,此次教学活动的非常重要,内容很新颖,对于我来说是极大 的震撼

英语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小站实验中学谢玉洁 首先, 作为小站实验中学的英语教师, 感谢中学科给我参加同课异构的机会,给我一次展示自我, 和同行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经验的机会、了解不同学校英语学情的机会。本学期开学以后第五周周四,我作为参赛者之一,在北闸口中学进行了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四模块第二课的教学活动。这是一节“听说课”我围绕这一特点展开教学,通过为学生讲述两个手机救人的故事,把整堂课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主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用简单的英语课堂用语和学生们比较熟知的英语表达方式贯穿课堂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欲望,同时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因为我深信,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当他们真的置身于一堂课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且,本堂课的密度和容量较大,我通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精心准备课件,设计问题,努力做到: 1.突出英语课的特点,我围绕注培意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技能的特点,充分利用一节课45分钟,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接触英语的机会让他们全方位地从听、说、读、写的不同角度感受英语。比如对词组的处理,我主要让他学生们掌握对单词的拼读和写的锻炼, 每堂课, 我都注意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学习互助的方式,练习他们的输出能力。对于课文, 加强他们对课文的读的能力和语感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读的多了,语感自然也就提高了,做题的能力也就自

然生成了。 2.重视词汇在英语教学中重要地位。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没有语法,我们能表达很少的东西,但没有词汇,我们将什么也无法表达。”所以在课文的处理上,我着重强调词汇的读和写。而且,这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熟悉和理解。为后面的读和复述课文,甚至讲故事都作了最为实际和实在的铺垫。 3.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我觉得“同课异构”给我的最大挑战是:在面对我们不熟知的教学主体时,我怎样去准备一节课,去调动学生的合作及竞争意识。其实,这也为学生提出了挑战。这节课我最欣慰和感动的地方就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而且,他们自主地总结归纳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其实,我觉得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该还给学生最起码的半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去消化、吸收、总结和归纳,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终生学习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猜测和推理能力。本堂课通过呈现图片和主要词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猜测和推理能力。 5.必要的耐心等待。学生回答有相当难度的问题我就用一定的时间等待,既促进了真正的思考,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信任和尊重。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水平,希望给听课的教师们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与我同时作课的还有小站一中的和双闸中学的二位老师。在听另外两位英语教师的课的同时也有所收获。他们对知识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后讨论中,每位教师

浅谈同课异构的“异”和“同”

浅谈同课异构的“异”和“同” 作者:王耀松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2年第4期 王耀松 2010年11月,江苏省天一中学举行了“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优 秀教师前来开课,聚焦课堂艺术,可谓精彩纷呈。仅语文课就有江苏省天一中学的卫晓燕、江 苏省常州中学的程代军、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陈莲香老师,共同执教刘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 的证据》。 三位老师面对众多听课老师,陌生的学生,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 风格,现概述如下。 卫老师通过文本分析“证据”,结合刘亮程《村庄的事情》《扛着铁锨进城》等文章片段,得出结论:物质的证据——证明以往的生活;内心的存在——精神的家园,拒绝精神的荒芜。进而联系现实,让学生与本单元其他怀乡的文章比较,谈“这样的笔触,这样的主题对我 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后,师谈自己体会:沉静、谦卑的情怀看社会、人事。最后以作家李锐的评价结束全课。 程代军老师通过对文本的范读和学生接力朗读,让学生寻找“证据”,院墙、草、土墙、圈棚、炉灶、房子——作者自证;通过反问“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这一切难道不是 一场一场的梦?”明确否定“我曾经生活过”——无证。教师引用了三则材料来说明自证是困 难的。引入黑泽明的《罗生门》,来说明“何处觅真相”。结论:道德层,不可靠。引入沈天 鸿的《邂逅》:没有人能将我们的邂逅证明。结论:回忆层,不可靠。引入心理学家韦斯克兰 茨的分析来说明虚假记忆的产生:信息之间自动的组合,导致不真实的回忆,就是虚假记忆。 结论:科学层,记忆不可靠。明确:外在的生存——物质证据——村庄;内心的生存——精神 证据——家园。意图从哲学的层面引发学生思考,生存的过程就是虚无的过程。并以相关图片 佐证:“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已经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陈莲香老师将本课放在单元主题“月是故乡明”的背景下,通过设置情境导入课文,学 生看课文,寻找有关“证据”的语句,归纳这些证据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出这些句子,教师读 4-6段,师生共同解读“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得出结论:证据——情感——内心的生存。生齐读第7段,思考证据的意义,师明确:证据消失,无尽的感怀。师引用刘亮程的话,“故乡,人出生、成长、生活与劳作的地方,……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烙上了人的印记,是人 生活的物化。”点明证据的意义。总结课文后,让学生探究“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 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结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阐述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最后拓展延伸:请唤醒你沉睡的记忆,回忆15年来生命中的某个片段、场景、异象、细节、情感,仿照第四段的文句写一段话。学生展示,老师展示人大附中学生写的片段和自己写的片段。 可以说,作为一次展示课,三位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实力,的确 达到了“异构”的目的。这通过上述的简介不难看出,这里不再赘述。 然而,在“异构”的同时,这种展示课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教师个人才华的展示,在 缺乏对学情了解的基础上,教学设计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不过是配合教师“表演” 的配角而已,课堂教学中一些应该共同追求、共同遵守的东西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所以,在“异构”的同时更要追求“同”,这些“同”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共同追求的原则。笔者 以为我们从备课到上课还应该遵循以下共同的原则。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6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6篇 今天上午,在学校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华阴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认 真观摩了城关小学乔晓英和华岳小学张静两位老师的课,两位老师分别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讲了《什么是周长》这堂课,两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下面我 谈谈自己的体会。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炼。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 极性高。比如乔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中找周长,在生活中找周长;张老师从秋天美丽的树 叶引出周长,并让学生摸树叶周长,描周长,再出示课本中的树叶让学生画周长。这些教 学设计都体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两位老师都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每一 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引导学生摸树叶周长,画周长,说什么是周长,同桌合作测量周长等等,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 教学理念。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乔老师用可爱的小蚂蚁豆豆引出课题;张老师用课件中秋天 美丽的树叶,引出树叶的周长。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 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 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同时也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些看似微不足 道的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 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意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用眼看,用手摸,用嘴说,用耳听,动脑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能力。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 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动手、探 索的浓厚兴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 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 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作为一名课改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钟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同课异构”达标课教学反思 学科数学班级一(11)班执教人万旭 课题认识钟表时间2020.11.04 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会认识整时,能正确读写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引入不仅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比较喜欢故事和游戏等,所以我直接以找朋友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时钟,揭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钟表》,然后带领学生一起齐读“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时间的一些生活经验,所以我以情境图“小朋友起床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的观察,学生发现了有一个钟表和一个电子表,我乘胜追击,让他们来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有学生回答7时,有回答12时,有回答12时7分,对于他们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暂时不做评价,鼓励他们大胆的说一说,接着引导他们:“你们想不想知道钟面上的到底是几时呢?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就知道答案了,给他们留一个悬念,接着引入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学习完钟面知识以后,就是认识时间,直到本节课上完,我长处一口气,有惊喜,也有感叹,惊喜于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和大胆的交流,感叹自己课堂上的不足,总结如下:

优点: 一、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比较理想,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认识整时的方法,能正确读写时间,会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时间。比如:在平板作业检测上学生的合格率达到了98%,只有1到2个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导致错误。 二、学生表现 本节课参与学习的学生有55人,在整节课上他们标准的坐姿让在座的听课老师赞叹,但是更惊讶于他们出色的课堂表现,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基本掌握了认识时间的方法,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棒。如:师:分针指向12,时针也指向12时,这时候应该是几时?王贻萱:这个时候应该是12时,师:当我把钟面拨到分针指向2,时针指向6时,问这个时候是几时?设计这个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根据整时的判断方法来解决题目,有位同学就达到是6时,这个时候就有好几位同学举手,其中陈萱伊同学就直接起立,然后说道:我认为她回答的是错的,因为分针没有指向12,所以应该不是6时,而是6时过一点,她的这个流畅的表达让我瞬间激动起来,学生都能有这样的表现,我还要再奢求什么呢? 三、教师语言和教态 本节课我自己的语言亲和力方便有进步,教态自然,整节课上得比较得心应手。 四、时间把控和学生评价 整节课时间把控比较好,从课堂开始引入到整节课结束没有出现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